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模糊可靠度的工程车辆传动轴可靠性优化设计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丽玲 饶繁星 +1 位作者 李彧雯 黄志开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96-98,102,共4页
针对高速转动的工程机械常规设计理论与工程实践的矛盾日益突出问题,对传动轴进行了模糊可靠度优化设计,分析了模糊可靠度应用于传动轴可靠性优化设计的工作原理,研究其模糊度计算方法。并以一种传动轴为实例,建立其基于临界转速模糊优... 针对高速转动的工程机械常规设计理论与工程实践的矛盾日益突出问题,对传动轴进行了模糊可靠度优化设计,分析了模糊可靠度应用于传动轴可靠性优化设计的工作原理,研究其模糊度计算方法。并以一种传动轴为实例,建立其基于临界转速模糊优化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运用模糊可靠性优化设计工程车辆的传动轴,可以提高设计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动轴 转子转速 模糊数学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PWM控制的双馈调速系统在泵站电机上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瑾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5-158,共4页
针对泵站电机低速时负载转矩小、调速范围不大、系统非频繁起停等特点,给出了一个双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控制的绕线电机双馈调速系统,整流侧采用电流内环电压外环的双闭环直接电流控制,逆变侧采用转速、磁链双闭环的矢量控制策... 针对泵站电机低速时负载转矩小、调速范围不大、系统非频繁起停等特点,给出了一个双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控制的绕线电机双馈调速系统,整流侧采用电流内环电压外环的双闭环直接电流控制,逆变侧采用转速、磁链双闭环的矢量控制策略。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双PWM变流器控制可实现能量的双向流动,该调速系统控制精度高,动态响应迅速,对电网几乎无谐波污染,可实现电机超/低同步无极调速,能有效改善泵站电机的调速性能和实现泵站电机的节能降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调速 矢量控制 PWM变流器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 泵站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实车优化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曾育平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9-23,共5页
针对目前优化控制策略由于寻优时间长,难以应用于实车控制的问题,提出了近似极小值原理优化控制策略,在Matlab/Simulink/Stateflow开发环境下,开发了基于该优化控制策略的实车控制软件。选取一段随机路况进行实车道路试验,结果表明,提... 针对目前优化控制策略由于寻优时间长,难以应用于实车控制的问题,提出了近似极小值原理优化控制策略,在Matlab/Simulink/Stateflow开发环境下,开发了基于该优化控制策略的实车控制软件。选取一段随机路况进行实车道路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优化控制策略实时性好,能够应用于实际车辆,且能合理分配发动机和电机扭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近似极小值原理 实时控制 优化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控形状记忆合金驱动器的设计及特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曾宇露 黄森林 +2 位作者 万家鑫 曹清华 赵冉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78-82,共5页
针对现有微位移驱动器控制精度低、位移行程小的问题,设计了一种以磁控形状记忆合金材料(MSMA)为驱动元件的新型驱动器。基于MSMA的磁致伸缩原理设计了驱动器的整体结构,通过计算确定了相关设计参数,采用有限元仿真软件COMSOL对磁路进... 针对现有微位移驱动器控制精度低、位移行程小的问题,设计了一种以磁控形状记忆合金材料(MSMA)为驱动元件的新型驱动器。基于MSMA的磁致伸缩原理设计了驱动器的整体结构,通过计算确定了相关设计参数,采用有限元仿真软件COMSOL对磁路进行仿真。建立驱动器的位移输出模型,通过计算得到预压力为零时驱动器最大输出位移为1.12 mm。为验证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制作了实物样机并进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输出位移最大可以达到1.07 mm,理论模型与实验结果较为相符,表明该装置设计合理,实现了驱动器较大的位移输出,对于拓宽驱动器的应用领域具有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形状记忆合金 驱动器 COMSOL 结构设计 特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MA驱动的吸附机构负压模型
5
作者 代芳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100-104,共5页
为了克服MEMS吸附机构不易微小化的缺点,采用形状记忆合金(SMA)驱动的刚弹性耦合偏动式负压吸附机构模型,该吸附机构的多腔体负压模型包含SMA弹性体板力学模型、理想状态下的密闭腔气体负压模型等环节,质量轻、结构简单,产生负压较快,... 为了克服MEMS吸附机构不易微小化的缺点,采用形状记忆合金(SMA)驱动的刚弹性耦合偏动式负压吸附机构模型,该吸附机构的多腔体负压模型包含SMA弹性体板力学模型、理想状态下的密闭腔气体负压模型等环节,质量轻、结构简单,产生负压较快,并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可以作为MEMS的吸附机构,也为微小负压吸附机构的后续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记忆合金 驱动 吸附机构 负压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模光纤宏弯损耗理论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茶映鹏 彭星玲 +1 位作者 张华 叶建雄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3-45,共3页
对单模光纤宏弯损耗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验测量,选取D.Marcuse、H.Renner和L.Faustini的理论公式模拟分析了康宁公司SMF28单模光纤的宏弯损耗,并与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根据D.Marcuse公式模拟的结果无法预测SMF28光纤宏弯损耗... 对单模光纤宏弯损耗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验测量,选取D.Marcuse、H.Renner和L.Faustini的理论公式模拟分析了康宁公司SMF28单模光纤的宏弯损耗,并与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根据D.Marcuse公式模拟的结果无法预测SMF28光纤宏弯损耗随弯曲半径变化而振荡的趋势,H.Renner的公式能够预测这种趋势,但模拟结果与测量结果差别较大,最大相对误差为57.8%,L.Faustini的公式也能模拟该趋势,且模拟结果与测量结果差别较小,最大相对误差仅为19.6%,是一种较为准确的计算带涂覆层单模光纤宏弯损耗的理论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模光纤 宏弯损耗 涂敷层 弯曲半径 波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矢量无人机飞行姿态稳定性保障及其控制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熊吉 许春霞 +4 位作者 胡瑞 Catherine McQuade 熊乐 朱亚东 杨金伟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24-1330,共7页
面向解决矢量无人机飞行姿态中由于控制策略不合理导致飞行失稳甚至“炸机”的频发问题,介绍了近年来各种矢量无人机种类及其飞行控制策略设计,重点阐述了易发生的飞行掉高、执行器故障、传感器故障、机翼振动和随机干扰等飞行姿态稳定... 面向解决矢量无人机飞行姿态中由于控制策略不合理导致飞行失稳甚至“炸机”的频发问题,介绍了近年来各种矢量无人机种类及其飞行控制策略设计,重点阐述了易发生的飞行掉高、执行器故障、传感器故障、机翼振动和随机干扰等飞行姿态稳定问题以及注意事项,并总结出实践中相匹配的优良解决方案,最后提出了矢量飞行设计的建议。本研究有助于解决矢量无人机设计与开发中出现的飞行稳定性问题及其控制方案匹配的优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量无人机 飞行姿态 飞行稳定性 结构设计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IZ理论与人机工程学原理在多功能助老装置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许春霞 张涵 +4 位作者 胡瑞 YANG Yue 周睿迪 罗志伟 熊震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71-78,共8页
针对现有助老装置操作相对复杂、功能单一而难以辅助老龄人户外安全出行,人性化和舒适性低等问题,首先基于TRIZ理论确定助老装置的主要技术矛盾,提出了在解决技术创新设计过程中相应的发明原理,并具体创新出可分离单双拐机构、坐便机构... 针对现有助老装置操作相对复杂、功能单一而难以辅助老龄人户外安全出行,人性化和舒适性低等问题,首先基于TRIZ理论确定助老装置的主要技术矛盾,提出了在解决技术创新设计过程中相应的发明原理,并具体创新出可分离单双拐机构、坐便机构、辅助起身机构等功能模块;然后运用人机工程学原理提升老人多功能助老装置的舒适性,参考国家标准以及老年人身高体态变化趋势,优化座椅尺寸参数为高度460 mm、宽度510 mm、深度480 mm;最后基于建立的多功能助老装置三维机械结构模型,运用SolidWorks Simulation对坐便板和主骨架材料进行了强度和刚度可行性的应力应变分析;施加老人半身体重为588 N力时坐便板和主骨架承受的最大应力分别为32.13 MPa和40.27 MPa,最大位移变形量分别为0.15 mm和0.02 mm,由仿真结果和实物制造可知本文助老装置的创新设计符合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助老装置 TRIZ理论 人机工程学原理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lfenol合金扭矩传感器优化设计与实验
9
作者 林永顺 曹清华 +4 位作者 臧金明 杨炯睿 吴南南 周治峰 李彧雯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53-59,共7页
结合逆磁致伸缩效应,设计了一种Galfenol合金贴片接触式扭矩传感器,对贴片的厚度、栅条宽度等参数进行了仿真优化,根据仿真结果搭建了实验平台。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在加载情况下,灵敏度为0.721 mV/Nm,最大误差为6.31%;在卸载... 结合逆磁致伸缩效应,设计了一种Galfenol合金贴片接触式扭矩传感器,对贴片的厚度、栅条宽度等参数进行了仿真优化,根据仿真结果搭建了实验平台。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在加载情况下,灵敏度为0.721 mV/Nm,最大误差为6.31%;在卸载情况下,其灵敏度为0.684 mV/Nm,最大误差为6.59%。研究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在中小范围扭矩测量的精度与灵敏度较高、适应性能好,可为扭矩传感器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lfenol合金 扭矩传感器 优化设计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轴伺服驱动的自动焊接系统设计
10
作者 刘承林 叶建雄 牛尚斌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81-84,共4页
传统的人工焊接加工方式存在焊接质量不稳定、速度慢以及成本高等缺点。近年来计算机技术与现代控制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焊接自动化的进步,自动焊接已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鉴于此,设计了一套基于三轴伺服驱动的自动焊接系统,系统利用CCD... 传统的人工焊接加工方式存在焊接质量不稳定、速度慢以及成本高等缺点。近年来计算机技术与现代控制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焊接自动化的进步,自动焊接已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鉴于此,设计了一套基于三轴伺服驱动的自动焊接系统,系统利用CCD进行图像采集,通过坐标变换获得焊缝位置信息,以三菱FX5U可编程控制器(PLC)作为主控单元,以伺服电机驱动由三维模组构成的运动机构,配合专门的定位装置及工装夹具,实现了稳定可靠的焊接。试验证明,本系统的焊接精度可达0.5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焊接 伺服驱动 控制系统 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师生“教”与“学”双向认可度提升策略与实践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胡瑞 郭毅 +4 位作者 许春霞 罗后根 卢全国 唐刚 习俊梅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01-106,共6页
基于多所高校的调查研究数据,开展了影响高校教师和学生相互认可度高低的因素研究,并对调研数据进行了重构分析,构建出认可度权重值α提升的驱动模型。通过该模型对比教师与学生认可度权重值α,可发现认可度方面的弱项及其影响因素,并... 基于多所高校的调查研究数据,开展了影响高校教师和学生相互认可度高低的因素研究,并对调研数据进行了重构分析,构建出认可度权重值α提升的驱动模型。通过该模型对比教师与学生认可度权重值α,可发现认可度方面的弱项及其影响因素,并由此提出弱项改善的实践途径和方法。基于重构后的数据结果,提出了有助于高校师生“教”与“学”双向认可度提升的6点策略:提升个人涵养;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推进课程思政教育;融合信息技术;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新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与“学” 认可度 调查研究 提升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驼峰工况下轴流泵站事故停泵防护方案寻优 被引量:11
12
作者 梁兴 张剑焜 +2 位作者 李志红 肖博屹 陈实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10-1015,共6页
针对带虹吸式出水流道的轴流泵站超驼峰工况下事故停泵防护问题,基于瞬变流基本理论,以闸门总关闭时间、闸门快关行程和快关时间为决策变量,以最大倒转转速、最大倒流流量、最大水锤压力和最小水锤压力为评估目标,建立多目标水锤防护措... 针对带虹吸式出水流道的轴流泵站超驼峰工况下事故停泵防护问题,基于瞬变流基本理论,以闸门总关闭时间、闸门快关行程和快关时间为决策变量,以最大倒转转速、最大倒流流量、最大水锤压力和最小水锤压力为评估目标,建立多目标水锤防护措施优化模型,并采用混沌-粒子群算法进行求解.研究表明,相对于标准粒子群算法,混沌粒子群算法粒子多样性强、寻优能力高、算法稳定性好,有效提升了两阶段关闸水锤防护效果;多次寻优结果表明两阶段关闸中,第一阶段关闸速度和关闸角度对倒转转速、倒流流量等指标影响较大,而关闸规律和闸门流量系数对最大水锤压力影响较大;当泵站最大超驼峰水位小于2 m时,采用“14 s快关行程66%,104 s慢关行程34%”的策略可以有效防护事故停泵水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驼峰工况 虹吸式出水流道 粒子群算法 事故停泵 两阶段关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传感器数据下基于MFDFA-BP的离心泵空化致振故障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梁兴 罗远兴 +2 位作者 邓飞 高刚刚 曹寒问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238-243,281,共7页
针对单传感器所测数据存在的不全面性及离心泵故障信号的非线性非平稳性等问题,提出多传感器数据下基于多重分形去趋势波动分析法(multi-fractal detrended fluctuation analysis,MFDFA)与BP(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的离心泵空化... 针对单传感器所测数据存在的不全面性及离心泵故障信号的非线性非平稳性等问题,提出多传感器数据下基于多重分形去趋势波动分析法(multi-fractal detrended fluctuation analysis,MFDFA)与BP(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的离心泵空化致振故障分析方法。采用MFDFA法对离心泵5种不同工况下的8类实测信号进行分析,提取多重分形谱特征参数Δf、α_(0)、Δα、α_(min)及α_(max)作为故障特征向量,并结合BP神经网络进行单传感器信号故障诊断,优选识别率较佳的信号拼接构成多传感器特征向量,进而开展多传感器离心泵空化致振故障研究。结果表明:MFDFA法提取的多重分形谱特征参数能准确反映泵的运行状态,其中Δf、Δα以及α_(max)等参数对故障分类效果更好;泵振动、扭矩及电机振动等信号对故障本质的反映更准确;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多传感器故障诊断模型准确率比单传感器提升了13%以上,为离心泵不同程度空化故障的状态识别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多传感器数据 故障诊断 多重分形 去趋势波动分析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萤火虫算法的水电机组调速器PID参数优化 被引量:11
14
作者 郭威 杨帆 张剑焜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5-97,122,共4页
针对水电机组PID参数优化问题,在分析水电机组调节系统特性和PID寻优适应度函数的基础上,基于萤火虫算法建立了水电机组调速器PID参数寻优模型。针对空载工况下4%频率扰动仿真试验和10%负荷扰动试验,获得改进萤火虫算法和标准萤火虫算... 针对水电机组PID参数优化问题,在分析水电机组调节系统特性和PID寻优适应度函数的基础上,基于萤火虫算法建立了水电机组调速器PID参数寻优模型。针对空载工况下4%频率扰动仿真试验和10%负荷扰动试验,获得改进萤火虫算法和标准萤火虫算法下的PID最优解。研究表明:改进萤火虫算法所获得的PID最优解不仅在扰动下超调量较小,过渡过程时间也较短,更利于系统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速器 PID调节 萤火虫算法 参数优化 水电机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气体辅助挤出成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邓小珍 肖兵 任重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1-158,共8页
挤出成型是聚合物加工领域出现得较早且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聚合物传统挤出成型过程中存在的挤出胀大、扭曲变形等问题严重阻碍了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及推广应用。聚合物气辅挤出是本世纪初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成型工艺,通过在口模内壁... 挤出成型是聚合物加工领域出现得较早且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聚合物传统挤出成型过程中存在的挤出胀大、扭曲变形等问题严重阻碍了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及推广应用。聚合物气辅挤出是本世纪初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成型工艺,通过在口模内壁与熔体表面间形成稳定的气垫膜层,使熔体以完全滑移非粘着方式挤出成型,改善了口模内熔体的流场分布,从而有效减小甚至消除了传统挤出过程中存在的影响制品质量的固有问题。该技术因具有节能、环保、改善制品质量等优良特性,自问世以来即受到聚合物加工领域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相关研究成果对丰富和发展聚合物成型理论及其加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均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工程价值。文中综述了聚合物气辅挤出成型问世以来国内外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该技术的成型机理和成型装置,气体辅助单层挤出、双层共挤、微管挤出及气垫膜层等方面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成果,并在综述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展望了气辅挤出成型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气体辅助技术 挤出胀大 气垫膜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空气阀模型的输水系统支管放空过程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梁兴 邓飞 +2 位作者 刘梅清 高刚刚 曹寒问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21-825,841,共6页
为了分析复杂管道系统支管上游阀门关闭所诱发的水力过渡过程现象,采用进气量由空气阀安装处逐步向下游推进的方法,建立改进的空气阀计算模型,并以某输水系统为例,分别采用2种空气阀模型开展相应的水锤计算.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经典空气... 为了分析复杂管道系统支管上游阀门关闭所诱发的水力过渡过程现象,采用进气量由空气阀安装处逐步向下游推进的方法,建立改进的空气阀计算模型,并以某输水系统为例,分别采用2种空气阀模型开展相应的水锤计算.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经典空气阀计算模型时,受支管上游高程较大的影响,支管产生了“虚假”流量,导致仿真结果与工程实际偏离较大;而采用改进的空气阀计算模型时,支管流量逐步减小为0,汇流点主线上游流量逐步增大,下游流量逐步减小,过渡过程中主线各调压井水位有所下降,但并未出现漏空现象;各调压井水位及汇流点稳定压力与恒定流计算(主线流量为121.5 m^(3)/s,支线流量为0)结果最大偏差仅0.16 m.计算结果证明了该改进空气阀计算模型的适用性,并为复杂输水系统的放空及充水过程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锤 空气阀 输水系统 调压井 放空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RIZ理论的如厕助力装置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曾宇露 曾庆山 +2 位作者 李豪辉 杨武 祝志芳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61-65,共5页
基于TRIZ创新理论,结合阿奇舒勒矛盾矩阵,对如厕助力产品的辅助形式和结构进行设计,同时引入防滑机构,对关键机构进行力学原理分析,采用Solidworks软件对整体结构进行三维建模,并制作出实物样机。实验测试表明,装置单程辅助时间仅为6 s... 基于TRIZ创新理论,结合阿奇舒勒矛盾矩阵,对如厕助力产品的辅助形式和结构进行设计,同时引入防滑机构,对关键机构进行力学原理分析,采用Solidworks软件对整体结构进行三维建模,并制作出实物样机。实验测试表明,装置单程辅助时间仅为6 s,工作效率提高的同时其稳定性和安全性也得到显著提升,可为同类产品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如厕助力装置 TRIZ理论 阿奇舒勒矛盾矩阵 创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辅助工艺对曲线型异型材共挤成型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邓小珍 柳和生 +2 位作者 黄兴元 黄益宾 万齐访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9-123,共5页
基于流变学基本方程和PTT本构方程,建立了三维粘弹曲线型塑料异型材包覆共挤成型数值模型,运用有限元方法对数值模型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研究了气体辅助工艺对曲线型异型材共挤成型过程中挤出胀大、扭曲变形及口模内流场分布的影响。研... 基于流变学基本方程和PTT本构方程,建立了三维粘弹曲线型塑料异型材包覆共挤成型数值模型,运用有限元方法对数值模型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研究了气体辅助工艺对曲线型异型材共挤成型过程中挤出胀大、扭曲变形及口模内流场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传统共挤成型时,共挤制品的挤出胀大及变形、口模内熔体速度场、压力场、剪切速率及应力场等的分布均随着壳层熔体黏度的变化而变化,而气辅共挤成型时,共挤制品的挤出胀大和变形现象以及口模内熔体流场的分布均与芯壳层熔体的物性无关,能实现制品截面形状和尺寸与口模截面形状和尺寸保持一致的精密共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线型异型材 气辅共挤 粘弹性 挤出胀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BG的悬臂梁式微力与微位移传感单元 被引量:5
19
作者 彭星玲 茶映鹏 +1 位作者 叶建雄 刘萍先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70-874,共5页
设计了一种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FBG)的微力与微位移双物理量传感单元,采用矩形悬臂梁型弹性体结构以及两片FBG布片方式,提高了力和位移灵敏度,实现了温度补偿,位移灵敏度可通过改变悬臂梁的固定位置和长度进行调整... 设计了一种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FBG)的微力与微位移双物理量传感单元,采用矩形悬臂梁型弹性体结构以及两片FBG布片方式,提高了力和位移灵敏度,实现了温度补偿,位移灵敏度可通过改变悬臂梁的固定位置和长度进行调整。对传感单元的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在0~1.2 N测量范围内,力实验灵敏度为889 pm/N,理论和实验的平均相对误差为6.6%,力分辨力为1.1 mN,位移灵敏度随着悬臂梁长度L的增大而减小,位移灵敏度在L为149 mm时为60.7 pm/mm,在L为99 mm时为200.3 pm/mm,位移分辨力为5μm,传感单元的线性度均达0.999以上,保持了优良的线性,可满足不同量程的微力和微位移应用场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布拉格光栅 悬臂梁 微力传感 微位移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变热处理对引线框架用铜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克明 李小龙 +5 位作者 金莹 盛晓春 郭炜 赫广雨 韩宁乐 周海涛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49-54,共6页
采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维氏硬度计及力学试验机等研究了冷轧及时效处理对Cu-Ni-Co-Si合金带材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冷轧使合金带材内晶粒组织被压扁拉长并形成变形织构,增加显微硬度,降低断后伸长率和电导率;时效使冷轧... 采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维氏硬度计及力学试验机等研究了冷轧及时效处理对Cu-Ni-Co-Si合金带材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冷轧使合金带材内晶粒组织被压扁拉长并形成变形织构,增加显微硬度,降低断后伸长率和电导率;时效使冷轧后合金带材的显微硬度降低,断后伸长率和电导率上升,但350℃时效处理使合金带材的显微硬度出现先升后降现象;合金带材经冷轧和时效处理后获得了多组不同的显微硬度、断后伸长率和电导率组合,其中综合性能较好组合的工艺主要有60%压下率冷轧后进行350℃×0.5 h、350℃×1 h或400℃×0.5 h时效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合金 冷轧 热处理 力学性能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