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料樟树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24
1
作者 金志农 张北红 +6 位作者 艾卿 肖祖飞 王颜波 张海燕 陈尚钘 卢全国 王振希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1-13,共13页
分析了香料樟树研究的意义及其必要性,对我国香料樟树研究现状从知识创新和区域创新两个层面进行了分析,并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提出了樟树研究的总体目标、任务和内容,把香料樟树研究预期成果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归纳为“一基础三... 分析了香料樟树研究的意义及其必要性,对我国香料樟树研究现状从知识创新和区域创新两个层面进行了分析,并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提出了樟树研究的总体目标、任务和内容,把香料樟树研究预期成果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归纳为“一基础三保障”,即为占据香料樟树研究高地夯实物质基础;为香料樟树种植业发展提供物质供给性保障;为樟树天然香料加工业提供新产品供给性保障;为樟树香料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供给性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料 樟树(Cinnamomum spp.and Litsea spp.) 化学型 良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树赣芳1号茎段组织培养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肖祖飞 郑丽丽 +5 位作者 张北红 王颜波 李凤 姜睿 彭艺 金志农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71-77,共7页
樟树是我国亚热带地区重要的常绿阔叶树种,也是常见的园林绿化和特色经济树种。樟树根据枝叶精油主成分可划分为芳樟醇型、柠檬醛型、脑樟型等化学型,具有重要经济价值。以樟树赣芳1号枝条为材料,研究外植体采集时间、消毒时间、枝条木... 樟树是我国亚热带地区重要的常绿阔叶树种,也是常见的园林绿化和特色经济树种。樟树根据枝叶精油主成分可划分为芳樟醇型、柠檬醛型、脑樟型等化学型,具有重要经济价值。以樟树赣芳1号枝条为材料,研究外植体采集时间、消毒时间、枝条木质化程度、生长调节剂等对樟树赣芳1号茎段组织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5月份采集1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修剪成1~2芽茎段,用0.1%升汞消毒5 min,污染率和褐化率低,萌芽率高。污染率和褐化率随枝条木质化程度的增加而升高,萌芽率随枝条木质化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因此樟树赣芳1号茎段组织培养应采集1年生半木质化枝,萌芽率高、污染率和褐化率低。诱导茎段萌芽的最适培养基为MS+1.2 mg/L 6-BA+0.05 mg/L IBA,萌芽率为63.33%。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1.0~2.0 mg/L 6-BA+0.1 mg/L IBA,增值系数为3.5。生根培养11 d组培苗出现不定根,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 MS+0.5 mg/L NAA,生根率达到93.33%。生根培养15~20 d,大棚炼苗7~10 d,移栽成活率可达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芳1号 组织培养 茎段 生长调节剂 萌芽率 生根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树根际和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差异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颜波 邓梦颖 +4 位作者 柳俊华 邓凌帆 张建强 刘苗苗 金志农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78-82,共5页
以芳樟醇型樟树根际土壤、根、茎、叶和果为材料,通过16S rRNA扩增子测序评估根际土壤细菌及不同组织器官内生细菌群落的多样性。结果表明,樟树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主要由γ-变形菌纲、α-变形菌纲、放线菌纲、嗜热油菌纲、芽孢杆菌纲... 以芳樟醇型樟树根际土壤、根、茎、叶和果为材料,通过16S rRNA扩增子测序评估根际土壤细菌及不同组织器官内生细菌群落的多样性。结果表明,樟树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主要由γ-变形菌纲、α-变形菌纲、放线菌纲、嗜热油菌纲、芽孢杆菌纲、酸杆菌纲等组成,而γ-变形菌纲是樟树主要的内生细菌。细菌多样性表现出依赖于植物器官的现象,证实了樟树根际土壤及不同组织器官内生细菌群落的生态位分化,确定了樟树根际土壤和不同组织器官的核心细菌。研究结果对园林绿化用樟树的新品种创制、栽培养护和樟树相关微生物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 根际土壤 内生细菌 扩增子测序 生态位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旋芳樟醇型樟树不同优株的生理生态特性和精油含量分析
4
作者 罗欣 张海娜 +4 位作者 徐锟 陈志琪 张星宇 鲁向晖 李刚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4年第8期30-37,共8页
为右旋芳樟醇型樟树的良种培育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对江西省金溪县11棵右旋芳樟醇型樟树优株(122、129、250、251、265、266、280、281、282、283、294)进行扦插栽培,测定形态指标(株高、冠幅、基径、生物量)、叶表型性状(叶长、叶宽、... 为右旋芳樟醇型樟树的良种培育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对江西省金溪县11棵右旋芳樟醇型樟树优株(122、129、250、251、265、266、280、281、282、283、294)进行扦插栽培,测定形态指标(株高、冠幅、基径、生物量)、叶表型性状(叶长、叶宽、叶形指数、叶面积、叶周长)、生理指标(叶绿素a、b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精油含量,并分析指标差异和相关关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优良优株。结果表明:11棵优株在株高、基径、冠幅、地上生物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叶表型指标中,叶面积变异程度最大,251优株叶长等指标最大,283优株叶形指数最大;总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在优株间差异显著,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其中281优株总叶绿素(5.19 mg·L^(−1))和可溶性蛋白含量(0.21 mg·g^(−1))最高,283优株的可溶性糖含量(18.38 mg·g^(−1))最高;优株间得油率差异较大,122优株得油率(2.49%)最高;叶长、叶宽等与叶面积、叶周长存在正相关关系,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叶精油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聚类分析将优株分为4类,主成分分析表明251优株综合得分最高,251与280优株的综合表现较好。根据主成分分析和优株品质评价结果,251与280优株可作为金溪县栽培的右旋芳樟醇型樟树优良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旋芳樟醇 樟树 不同优株 生理生态 精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醛猴樟组培苗幼态茎段扦插研究
5
作者 顾祎昕 丁颖 +2 位作者 魏希 李凤 肖祖飞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46-51,共6页
以柠檬醛猴樟组培苗枝条为材料,研究其茎段、IBA、扦插基质和扦插时间对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醛猴樟组培苗幼态茎段的生根率达89.58%,其生根率、根数和根长均显著高于扦插苗茎段;IBA能够显著促进柠檬醛猴樟组培苗幼态茎段的生根,... 以柠檬醛猴樟组培苗枝条为材料,研究其茎段、IBA、扦插基质和扦插时间对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醛猴樟组培苗幼态茎段的生根率达89.58%,其生根率、根数和根长均显著高于扦插苗茎段;IBA能够显著促进柠檬醛猴樟组培苗幼态茎段的生根,组培苗幼态茎段生根最适IBA浓度为3000 mg/L,生根率达94.79%;清水处理组培苗幼态茎段的生根率为67.71%,高于扦插苗茎段的生根率(54.17%),这是由于柠檬醛猴樟组培苗被诱导恢复了生根能力;蛭石和松树皮混合基质对柠檬醛猴樟组培苗幼态茎段的生根有显著影响,蛭石和松树皮按2∶1或1∶1配比混合茎段的生根率较高,分别为94.79%和91.67%;扦插时间对柠檬醛猴樟组培苗幼态茎段的生根也有显著影响,5月底和7月底扦插,茎段的生根率达到85%以上,9月底扦插茎段的生根率稍低,为72.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醛猴樟 组培苗 幼态茎段 茎段扦插 生根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源/家系樟树绿枝扦插生根能力及扦插苗生长评价 被引量:5
6
作者 金志农 肖祖飞 +6 位作者 李凤 吕雄伟 张海燕 金晓芳 张杰 赵姣 张北红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52-56,105,共6页
对18个种源52个家系樟树进行绿枝扦插生根能力及扦插苗生长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家系樟树生根能力差异显著。江西瑞昌市、湖北黄冈市、江西乐安县和江苏南通市的种源生根率较高,生根率分别为80. 69%、76. 68%、73. 08%和71... 对18个种源52个家系樟树进行绿枝扦插生根能力及扦插苗生长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家系樟树生根能力差异显著。江西瑞昌市、湖北黄冈市、江西乐安县和江苏南通市的种源生根率较高,生根率分别为80. 69%、76. 68%、73. 08%和71. 19%,其中江西瑞昌市029、江西瑞昌市030、湖北黄冈市027、江苏南通市001、江苏南通市003和福建厦门市018生根率达到75%以上。不同种源/家系樟树1a生扦插苗株高和地径生长差异显著,四川广元市种源/家系生长最好,株高最大值108. 92 cm、地径1. 05 cm,其次是广东广州市和福建厦门市,平均株高87. 26 cm和82. 12 cm,地径0. 76 cm和0. 71 cm,江西乐安县和江西吉水县种源/家系生长最差,株高50cm、地径0. 45 cm左右。不同种源/家系樟树1 a生扦插苗生物产量差异显著,四川广元市种源/家系生物产量最高,地上部分鲜重和干重最大值分别为443. 32 g和193. 51 g,其次是广东广州市、福建厦门市和江苏盐城市,平均鲜重达到210 g,干重90 g,江西乐安县和江西吉水县种源/家系生物产量最低。综合扦插苗生长指标,四川广元市种源/家系生长最好,其次是广东广州市和福建厦门市,江西本地种源生长表现较差,本地种源不存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 种源 家系 生根率 生长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BA对樟树矮林萌芽更新特性和精油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赵姣 章志海 +6 位作者 张海燕 张杰 肖祖飞 金晓芳 肖昌龙 张北红 金志农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45-49,共5页
为揭示不同6-BA对樟树矮林萌芽更新特性和精油产量的影响,设置4种不同的6-BA喷施浓度(50mg/L、100 mg/L、150mg/L、200 mg/L)和对照(喷施蒸馏水)处理,测定了樟树的萌芽更新特性、生物量积累和分配、精油特性等指标。结果表明:喷施6-BA... 为揭示不同6-BA对樟树矮林萌芽更新特性和精油产量的影响,设置4种不同的6-BA喷施浓度(50mg/L、100 mg/L、150mg/L、200 mg/L)和对照(喷施蒸馏水)处理,测定了樟树的萌芽更新特性、生物量积累和分配、精油特性等指标。结果表明:喷施6-BA显著增加了樟树矮林萌条数量、株高、基径和单株叶面积,随着喷施浓度的增加萌条生长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叶片和单株总生物量在浓度为150mg/L时为最大,生物量在叶片中的分配比例逐渐增加,且叶片>枝干,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叶片中的精油含量远大于枝干,但各器官在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造成精油产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生物量,各器官中精油产量的分配在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综合研究认为,喷施6-BA有利于樟树矮林的萌芽更新和生物量的积累,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精油的产量,但对精油含量和精油产量的空间分配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BA 樟树 萌芽更新 生物量分配 精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樟叶面积估算模型构建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徐涛 朱琪 +2 位作者 张杰 肖昌龙 赵姣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59-63,共5页
叶面积是衡量叶片功能或生理特征的重要指标,且叶面积的测量非常繁琐。通过几个简单的指标来估算叶面积,调查植物的叶面积指数,具有重要意义和明显的效果。以香樟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叶面积(LA)、叶长(LL)、叶宽(LW)3个指标,并计算出叶... 叶面积是衡量叶片功能或生理特征的重要指标,且叶面积的测量非常繁琐。通过几个简单的指标来估算叶面积,调查植物的叶面积指数,具有重要意义和明显的效果。以香樟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叶面积(LA)、叶长(LL)、叶宽(LW)3个指标,并计算出叶长和叶宽的乘积(LL×LW)和比值(LL/LW),分别选用线性和非线性5个数学模型来模拟叶面积与叶片形态指标关系。结果表明各项指标的变异系数为LA>LL×LW>LL>LW>LL/LW,数值呈正态分布;叶面积与叶长、叶宽、叶长和叶宽的乘积呈极显著正相关(r=0.877,0.916,0.998);叶面积与叶片形态指标之间最优的模型为LA=0.202+0.623(LL×LW),决定系数R2=0.977,模型模拟效果良好。叶长和叶宽的乘积与叶面积的线性函数模型可以较好地估算香樟叶面积,为日后有关香樟叶片叶面积的无损测量提供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樟 叶面积 叶片形态指标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樟树产业对离子型稀土尾矿生态修复作用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鲁向晖 张海娜 +1 位作者 刘佳丽 金志农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49-53,60,共6页
稀土矿开采形成的尾砂是导致稀土矿区生态环境恶化和阻碍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也是当前生态修复领域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稀土尾矿经多年治理,生态效益初显,但与经济产业相结合的可持续治理模式尚未形成。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 稀土矿开采形成的尾砂是导致稀土矿区生态环境恶化和阻碍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也是当前生态修复领域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稀土尾矿经多年治理,生态效益初显,但与经济产业相结合的可持续治理模式尚未形成。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是南方红壤区的乡土树种,因其富含植物精油而被大面积推广,已逐渐成为南方林业的主导树种之一。在系统总结稀土尾矿生态修复现状及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香料用樟树区域分布、生态特性及产业的发展现状,论证了樟树在稀土尾矿环境生长的可能性,且提出了在稀土尾矿生态治理中发展香樟精油产业的可行性。旨在为稀土尾矿的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寻求新的治理思路,这将对推进稀土尾矿生态修复的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尾砂 生态修复 产业发展 樟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芳樟一叶一芽茎段扦插生根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肖祖飞 吕雄伟 +5 位作者 张北红 李凤 张海燕 金志农 张琴 马一丹 《浙江林业科技》 2020年第5期28-34,共7页
以成年芳樟Cinnamomum camphora var.linaloolifera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为试验材料,修剪成一叶一芽茎段进行扦插,研究吲哚丁酸(IBA)、扦插基质和扦插时间对芳樟茎段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成年芳樟一叶一芽茎段进行扦插,诱导生根... 以成年芳樟Cinnamomum camphora var.linaloolifera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为试验材料,修剪成一叶一芽茎段进行扦插,研究吲哚丁酸(IBA)、扦插基质和扦插时间对芳樟茎段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成年芳樟一叶一芽茎段进行扦插,诱导生根快,生根率较高;IBA对芳樟茎段扦插生根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扦插后35 d时出现不定根,以3000 mg·L-1 IBA处理芳樟茎段扦插生根效果最好,其生根率达67.67%;扦插基质对芳樟茎段扦插生根及扦插苗生长具有显著影响,红壤土+草木灰=3∶1是芳樟茎段扦插生根适宜基质,扦插苗在该基质上生长最好;扦插时间对芳樟茎段扦插生根具有显著影响,以5月扦插生根效果最好,其生根率为63.33%,显著高于8月和9月扦插,以9月扦插生根效果最差,其生根率仅为32.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樟 茎段 扦插 生根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伐桩高度对樟树及不同种源萌发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肖祖飞 李凤 +2 位作者 龙清鑫 金志农 吕雄伟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64-68,共5页
为樟树的矮林作业提供技术支持,以福建南平、湖南长沙、江西安福、湖北黄冈、广东汕头和日本大阪6个种源地樟树为材料,研究伐桩高度(30cm,20cm,15cm,10cm和5cm)对樟树及不同种源萌芽特性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伐桩高度对樟树矮林的萌... 为樟树的矮林作业提供技术支持,以福建南平、湖南长沙、江西安福、湖北黄冈、广东汕头和日本大阪6个种源地樟树为材料,研究伐桩高度(30cm,20cm,15cm,10cm和5cm)对樟树及不同种源萌芽特性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伐桩高度对樟树矮林的萌芽、成枝数、地径、株高、冠幅和单株鲜重有显著影响,伐桩高度为20cm是樟树矮林营造的适宜高度,各种源樟树矮林萌芽数和成枝数最多,地径、树高、冠幅生长最好,单株鲜重最大。各生长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大多数两两间呈现显著相关或极显著相关,各生长指标间关系密切。不同种源樟树矮林萌芽能力、成枝能力、地径、株高、冠幅和单株鲜重也有显著差异。由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得出6个种源樟树矮林生长差异性,来自湖南长沙种源均值最大(0.8708),生长最好,其次是湖北黄冈(0.7302)和日本大阪(0.7121),均值较小的是福建南平(0.1599)和江西安福(0.28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矮林 种源 伐桩高度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桉叶油素型油樟茎段组织培养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肖祖飞 钟丽萍 +2 位作者 魏希 张北红 李凤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29-33,101,共6页
以1,8-桉叶油素型油樟2年生扦插苗1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为材料,对1,8-桉叶油素型油樟茎段组织培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月份采集1,8-桉叶油素型油樟半木质化茎段,用质量浓度0.1%的HgCl 2消毒5 min,茎段的萌芽率最高,褐化率和污染率低;茎段... 以1,8-桉叶油素型油樟2年生扦插苗1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为材料,对1,8-桉叶油素型油樟茎段组织培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月份采集1,8-桉叶油素型油樟半木质化茎段,用质量浓度0.1%的HgCl 2消毒5 min,茎段的萌芽率最高,褐化率和污染率低;茎段萌芽最适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05 mg/L IBA,萌芽率为73.33%;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1.0~2.0 mg/L 6-BA+0.05 mg/L IBA,增殖系数达到3.7;组培苗生根最适培养基为1/2 MS+0.5mg/L NAA,生根率达到70%。组培苗瓶内生根培养20~25 d,移入大棚内炼苗7~10 d,移栽到营养钵,移栽成活率可达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培养 1 8-桉叶油素型油樟 茎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配施化肥对稀土尾砂基质中樟树幼苗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志琪 张海娜 +2 位作者 鲁向晖 刘佳丽 杨宝城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34-39,共6页
选用樟树扦插苗为对象,设置红壤及稀土尾砂对照组,设置两种施肥梯度分别为8g/株(常量施肥)和16g/株(适量施肥),两种生物炭处理(椰壳炭、稻壳炭),两个生物炭添加水平(225g/株、450g/株);共12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10次。通过测定株高净增... 选用樟树扦插苗为对象,设置红壤及稀土尾砂对照组,设置两种施肥梯度分别为8g/株(常量施肥)和16g/株(适量施肥),两种生物炭处理(椰壳炭、稻壳炭),两个生物炭添加水平(225g/株、450g/株);共12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10次。通过测定株高净增长值、基径净增长值、叶绿素SPAD、光合速率等指标,分析不同生物炭及化肥配施对樟树幼苗生长状况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综合评价最佳施肥量及生物炭水平。实验结果表明:施用化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樟树幼苗的生长,单施适量肥的提升效果要优于常量肥;相比无添加的稀土尾砂,生物炭配施化肥的处理组均显著提高了樟树幼苗的生长状况(P<0.05);稀土尾砂环境下樟树幼苗在配施处理中光合作用得到显著提升(P<0.05),稻壳炭效果优于椰壳炭,且高浓度稻壳炭效果更佳。在稀土尾砂治理中,樟树幼苗的生长宜选用8g/株化肥配施450g/株稻壳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尾砂 化肥 生物炭 生长状况 光合作用 樟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樟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肖祖飞 彭艺 +3 位作者 姜睿 张北红 王颜波 李凤 《南方农业》 2021年第4期18-20,29,共4页
云南樟是樟科樟属常绿乔木,枝叶含有桉叶油素、芳樟醇、樟脑等芳香油,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树种。目前,已在云南樟的形态学、良种选育、栽培、引种驯化、精油成分、抗逆性等方面开展了研究,但在种质资源收集、繁殖、矮林栽培、精油利用与深... 云南樟是樟科樟属常绿乔木,枝叶含有桉叶油素、芳樟醇、樟脑等芳香油,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树种。目前,已在云南樟的形态学、良种选育、栽培、引种驯化、精油成分、抗逆性等方面开展了研究,但在种质资源收集、繁殖、矮林栽培、精油利用与深加工、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尚属空白。综述云南樟的前期研究进展,梳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樟 形态学 良种选育 栽培 引种驯化 抗性 精油成分 病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醛化学型樟属植物资源的筛选及前景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海燕 张北红 +6 位作者 张杰 肖昌龙 肖祖飞 赵姣 金晓芳 卢全国 金志农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50-53,共4页
天然柠檬醛因具有广泛的用途和良好的市场前景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从我国南方各省收集了5万余份樟属植物资源,利用闻香法筛选到207份含有柠檬醛的樟属植物,结合GC-MS分析,确定了36个单株为柠檬醛化学型植株,其中4株为香樟、17株为... 天然柠檬醛因具有广泛的用途和良好的市场前景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从我国南方各省收集了5万余份樟属植物资源,利用闻香法筛选到207份含有柠檬醛的樟属植物,结合GC-MS分析,确定了36个单株为柠檬醛化学型植株,其中4株为香樟、17株为猴樟、13株为黄樟、1株为沉水樟、1株为细毛樟。为了在生产和研究中便于区别,对这一化学型的樟属植物进行简化名称,柠檬醛化学型樟属植物统称为柠檬型樟Cinnamomum spp.var.citralifera Z.N.J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醛 樟树 猴樟 黄樟 沉水樟 细毛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江流域1966-2015年降水量多尺度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鲁向晖 张海娜 胡羊羊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8-175,共8页
为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的赣江流域降水量时空分布特征,基于赣江流域及其周边的27个气象站1966-2015年逐日降水量数据,采用Mann-kendall、累积距平法及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时间尺度降水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赣江流域年、... 为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的赣江流域降水量时空分布特征,基于赣江流域及其周边的27个气象站1966-2015年逐日降水量数据,采用Mann-kendall、累积距平法及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时间尺度降水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赣江流域年、汛期、夏季和秋季降水量呈不显著的增加趋势(p>0.05),而春季和冬季呈不显著的减少趋势(p>0.05);不同时间尺度降水量均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且进入21世纪00年代后降水量多为枯水阶段;赣江流域降水量变化主周期多在8~10 a,20~22 a,26~30 a。赣江流域全年和春季降水量呈南少北多的分布格局,汛期和夏季降水量空间分布较均匀,无明显的空间差异,秋季降水量呈南北两端少、中部相对较多的分布格局,而冬季降水量呈由北向南递减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 时空分布 阶段性 周期 赣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叶采后不同放置时间精油及油细胞的变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金晓芳 孙娅东 +5 位作者 赵姣 张北红 肖昌龙 陈鑫 邱文 金志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4期127-129,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放置时间樟树叶出油率探讨推迟提取精油是否会影响精油提取效率,并在油细胞水平进行观测验证。[方法]选取3株出油率不低于1.4%,精油中芳樟醇含量不低于70%的健壮优良单株进行放置试验。采集时将树冠分为上中下3层,经...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放置时间樟树叶出油率探讨推迟提取精油是否会影响精油提取效率,并在油细胞水平进行观测验证。[方法]选取3株出油率不低于1.4%,精油中芳樟醇含量不低于70%的健壮优良单株进行放置试验。采集时将树冠分为上中下3层,经过0~72 h的放置,用水蒸气蒸馏法测定出油率,用含水率测定仪测定含水率,用气质联用仪测定精油成分,用透明法观察处理并在显微镜下观察油细胞密度、直径。[结果]随着自然放置时间的延长,叶片的出油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大约从1.17%提升到1.28%;樟叶片含水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大约从51.54%下降到34.79%;精油中芳樟醇含量虽然随着叶片的放置而产生变化,但在放置时间内,精油中的芳樟醇含量差异均不会达到显著水平;每个单株的叶片在放置72 h内,油细胞密度、油细胞大小在各个阶段差异性均不显著,也就是说油细胞密度、大小不会随着叶片的放置而产生形态上的差异。[结论]樟叶在采后经过72 h的自然放置,出油率虽会升高,但0 h与放置后的差异并不显著,芳樟醇、油细胞密度、直径在放置24、48、72 h时均不会产生显著性差异。由此推论生产上暂时放置矮林樟树不会显著影响精油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油 油细胞 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素、扦插季节和木质化对红翅槭插条生根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施浩威 尤润 +3 位作者 马一丹 张琴 李凤 肖祖飞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27-30,共4页
以生长健壮的红翅槭枝条为材料,研究不同激素类型及浓度、扦插季节、插穗木质化程度和取材部位对红翅槭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吲哚丁酸(IBA),GGR生根粉和萘乙酸(NAA)对红翅槭绿枝扦插生根有显著促进作用,IBA处理生根率略好于GGR,显... 以生长健壮的红翅槭枝条为材料,研究不同激素类型及浓度、扦插季节、插穗木质化程度和取材部位对红翅槭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吲哚丁酸(IBA),GGR生根粉和萘乙酸(NAA)对红翅槭绿枝扦插生根有显著促进作用,IBA处理生根率略好于GGR,显著高于NAA处理,2000 mg/LIBA和GGR生根粉是红翅槭绿枝扦插适宜浓度。5-6月份扦插效果最佳,其次9月份,12月份硬枝扦插效果最差;5-6月份,2000 mg/L IBA处理,生根率达到80%以上。插条木质化程度和取材部位对红翅槭扦插影响显著,半木质化嫩梢生根率最高,其次为半木质化茎段,2 a生木质化顶梢和1 a生未木质化嫩梢生根率最差。扦插生根苗移栽成活率达到95.33%,长势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翅槭 扦插 激素 生根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改良剂对稀土矿尾砂地植物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海娜 刘诚 +3 位作者 黄伟 郭邦润 王龙胜 鲁向晖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83-88,共6页
稀土开采产生的废弃稀土尾砂严重影响稀土矿区的植被恢复。比较分析了不同土壤改良剂对稀土尾砂供试植物狼尾草、高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生长的影响及土壤改良效果。结果表明相比较无添加稀土尾砂,添加质量比3%和6%鸡粪或草木灰的尾砂,有... 稀土开采产生的废弃稀土尾砂严重影响稀土矿区的植被恢复。比较分析了不同土壤改良剂对稀土尾砂供试植物狼尾草、高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生长的影响及土壤改良效果。结果表明相比较无添加稀土尾砂,添加质量比3%和6%鸡粪或草木灰的尾砂,有助于促进植物的株高、根长和生物量的积累,且添加鸡粪的促进作用优于草木灰;3种植物在3%或6%鸡粪添加量中的株高、根长和生物量显著高于9%添加量(P<0.05);在草木灰的3种添加量中,除了高羊茅的生物量无显著差异(P>0.05)外,3种植物在3%和6%添加量中的根长和生物量显著高于9%添加量(P<0.05),而3%和6%添加量在3种植物之间表现出不同的生长效果。在土壤改良方面,添加草木灰和鸡粪分别在提高土壤pH和促进植物生长方面作用显著,且3%或6%土壤改良剂添加中植物的生长效果显著高于9%添加量(P<0.05)。综上,在稀土尾砂治理中,基于土壤改良剂的成本考虑,宜将草木灰和鸡粪以3%的质量比配合施入来改良稀土尾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尾砂 土壤改良剂 酸化土壤 生物量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科植物花部蜜腺与性系统的系统发育分布规律初探
20
作者 金晓芳 肖昌龙 +4 位作者 侯杰希 张北红 李春江 李凤 金志农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18-22,113,共6页
花内蜜腺是很多被子植物重要的花部器官,有分泌花蜜、吸引传粉者的作用。樟科植物的可育雄蕊蜜腺和退化雄蕊蜜腺两种类型的花内蜜腺呈现与否以及数量在物种间存在明显差异。大部分两性花樟科植物存在两种蜜腺,单性花则往往缺失其中一种... 花内蜜腺是很多被子植物重要的花部器官,有分泌花蜜、吸引传粉者的作用。樟科植物的可育雄蕊蜜腺和退化雄蕊蜜腺两种类型的花内蜜腺呈现与否以及数量在物种间存在明显差异。大部分两性花樟科植物存在两种蜜腺,单性花则往往缺失其中一种蜜腺。利用樟科植物叶绿体基因组构建系统发育树,概述了两种蜜腺及性系统在樟科植物中的系统发育分布规律。并检测了3种樟科植物两种蜜腺分泌的蜜量和含糖量差异。结果显示,樟科植物两性花和单性花有着很明显的分化界限;退化雄蕊蜜腺也随着单性花的出现而在雄花中消失;所测两性花中退化雄蕊蜜腺花蜜分泌量显著高于可育雄蕊蜜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发育分布 雌雄异熟 传粉 雄蕊蜜腺 退化雄蕊蜜腺 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