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设区市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研究
1
作者 王章贵 徐江宁 张利超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4年第6期48-50,共3页
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域划分,是制定水土保持中长期战略规划的重要基础与关键,同时也是提升水土保持工作成效的关键路径。参考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江西省水土保持专项普查成果,从中获取了丰富的数据支持和技术指导;从《江西省水土流失重点... 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域划分,是制定水土保持中长期战略规划的重要基础与关键,同时也是提升水土保持工作成效的关键路径。参考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江西省水土保持专项普查成果,从中获取了丰富的数据支持和技术指导;从《江西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复核和划分》(《水土保持通报》,2016年01期)中借鉴了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划分原则;同时根据《江西省水土保持区划及防治布局研究》(《中国水土保持》,2016年02期)等全省水土保持工作长期高质量发展重要基础技术支撑成果,按照统筹全局考虑水土流失现状与防治需求、与现有成果与相关规划相协调、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与等级从高等原则,确定了划分指标与标准,在江西全省率先科学划定了设区市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成果,为新水土保持法实施以来江西省首部设区市级水土保持规划《九江市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的优质高效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对于提升九江市水土保持工作的成效以及支持宏观决策,促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的快速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为江西全省各市、县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的标准与方法树立了样板标杆、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 重点防治区 红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河流生态岸线评价体系研究
2
作者 孙晓初 裴青宝 +1 位作者 刘世思 张振宇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9-104,共6页
河湖岸线是河流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针对岸线专项评价主要集中于大江大河,鲜有针对中小河流生态岸线的评价。为精准地开展中小河流生态岸线修复,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中小河流生态岸线评价体系和方法。在分析中小河流岸线现状和存在... 河湖岸线是河流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针对岸线专项评价主要集中于大江大河,鲜有针对中小河流生态岸线的评价。为精准地开展中小河流生态岸线修复,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中小河流生态岸线评价体系和方法。在分析中小河流岸线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将中小河流生态岸线划分为自然生态型岸线和修复生态型岸线两大类,依据全面性、定量性、独立性原则,选择适合于中小河流生态岸线的评价指标;综合相关技术规范,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标准,并制定中小河流生态岸线综合评价方法。结果表明:①根据自然生态型岸线的自然状况,从自然结构、稳定状况、河岸生态环境和人文管理4个方面出发,选择20个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②根据修复生态型岸线的修复后效果,从结构状况、生态功能、社会功能和人文管理4个方面出发,选取23个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③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利用生态岸线健康指数(ESHI)计算整条中小河流生态岸线指数,按照优、良、中、差4个等级评价生态岸线健康水平。研究成果可为后续中小河流管理和岸线生态修复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河流 生态岸线 生态护岸 生态岸线健康指数 评价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合赋权法的中小河流健康评价研究
3
作者 樊振阳 刘伟佳 +2 位作者 戴霖 张振宇 裴青宝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98,共9页
中小河流健康评价是量化河流生态健康状况的有效手段,但目前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为客观评估中小河流的健康状况,以江西省丰城市清丰山溪流域的6条中小河流为例,构建了涵盖水环境、水生态和社会服务功能3个方面的10个评价指标体系,采用D... 中小河流健康评价是量化河流生态健康状况的有效手段,但目前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为客观评估中小河流的健康状况,以江西省丰城市清丰山溪流域的6条中小河流为例,构建了涵盖水环境、水生态和社会服务功能3个方面的10个评价指标体系,采用Delphi法与熵权法相结合的赋权方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运用综合评估模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石江河总分最高,为87.81分,河流健康程度达到了理想状况;其余河流的健康状况均达到了健康水平,表明河流功能虽有一定程度的受损,但整体仍处于可持续发展的健康状态。研究成果可为中小河流的生态健康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河流 健康评价 组合赋权 综合评估模型 清丰山溪流域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田水库消落带植物群落特征及多样性研究
4
作者 夏国勋 张海娜 +2 位作者 鲁向晖 马露露 张利超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49-55,63,共8页
消落带水位周期性调节和人类活动导致植物群落结构变化频繁,及时准确获取消落带植物群落结构变化过程,可以为植物群落结构优化调整提供技术支持。以江西省景德镇玉田水库消落带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无人机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运用随机... 消落带水位周期性调节和人类活动导致植物群落结构变化频繁,及时准确获取消落带植物群落结构变化过程,可以为植物群落结构优化调整提供技术支持。以江西省景德镇玉田水库消落带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无人机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运用随机森林、决策树、支持向量机和最大似然方法对消落带植物进行物种分类,以实现为库区消落带植物物种遥感精细分类及植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结果显示,利用随机森林方法识别库区消落带植物种类的分类精度可达86.48%,总体精度较其他分类方法提高2.50百分点~5.74百分点,Kappa系数提高0.03~0.07,且植物分类完整性强,准确性高。以野外调查和随机森林分类为基础的消落带植物群落Simpson优势度指数分别为0.61和0.70,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01和1.26。因此,利用无人机遥感影像及随机森林分类是分析库区消落带植物群落特征及保护植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落带 无人机遥感 随机森林分类 植物多样性 植物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影像与机器学习的柑橘产量估测研究
5
作者 吴立峰 徐文浩 裴青宝 《农业机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94-305,共12页
为了准确、快速地预测柑橘产量以准确指导果园生产管理,通过大疆多光谱版无人机获取柑橘果实成熟期的遥感影像数据,并从图像中提取了可见光和多光谱波段指数作为特征变量,采用极端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随机森林(Ra... 为了准确、快速地预测柑橘产量以准确指导果园生产管理,通过大疆多光谱版无人机获取柑橘果实成熟期的遥感影像数据,并从图像中提取了可见光和多光谱波段指数作为特征变量,采用极端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以及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模型分别构建柑橘果实有无分类模型、果实数量和质量估测模型。结果表明:通过XGB模型对特征变量进行筛选分析,柑橘果实有无的分类中超红指数ExR最重要,而数量和质量的估测中改进超绿指数MExG最重要。组合建模中3个模型均在组合4的情况下精度较好。对于分类模型,最优模型为SVM模型(AUC为0.969,准确率为0.919),而对于数量和质量估测模型,最优模型为XGB模型(数量:R^(2)=0.79,RMSE为466个;质量:R^(2)=0.79,RMSE为19.51 kg)。最后利用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SHAP)方法揭示了植被指数特征在产量估测模型构建时的重要性,并阐明了SHAP值排在前四的特征交互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为无人机遥感在柑橘产量方面的研究提供应用参考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产量 无人机 多光谱 机器学习 SH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叶油素型和柠檬醛型樟树精油抗氧化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杨伟 张北红 +5 位作者 另青艳 钟庆 余佳敏 肖祖飞 金志农 刘苑秋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51-1760,共10页
为探究桉叶油素型和柠檬醛型樟树精油及其纯露的抗氧化性,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桉叶油素型和柠檬醛型樟树精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仪(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桉叶油素型樟树精油中相对含量0.1%以上的化学成分有15... 为探究桉叶油素型和柠檬醛型樟树精油及其纯露的抗氧化性,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桉叶油素型和柠檬醛型樟树精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仪(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桉叶油素型樟树精油中相对含量0.1%以上的化学成分有15种,其中桉叶油素相对含量最高为57.28%,精油浓度为128 g·L^(-1)时,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清除率(82.60%)高于阳性对照(77.85%),对DPPH·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ABTS·^(+))清除能力最强的半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14.25、31.65 g·L^(-1)。柠檬醛型樟树精油中相对含量0.1%以上的化学成分有30种,柠檬醛(橙花醛和香叶醛)相对含量最高为42.32%,对DPPH·和ABTS·^(+)清除能力最强的IC_(50)分别为44.45、34.46 g·L^(-1)。精油纯露对DPPH·和ABTS·^(+)有一定的清除效果,且桉叶油素型纯露最优抗氧化性(DPPH·:53.24%,ABTS·^(+):10.50%)强于柠檬醛型纯露(DPPH·:10.58%,ABTS·^(+):9.06%)。两种化学型樟树精油及其纯露均具有抗氧化性,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表现为高浓度精油的抗氧化性显著强于低浓度,桉叶油素型樟树精油抗氧化性强于柠檬醛型。本研究结果可为樟树精油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 精油 桉叶油素 柠檬醛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樟矮林栽植密度对红壤坡面细沟形态特征的影响
7
作者 罗欣 鲁向晖 +2 位作者 张海娜 韩晓雪 谢荣秀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7-85,共9页
为探究芳樟矮林栽植密度对红壤坡面细沟形态特征的影响,以径流小区内栽植芳樟矮林为研究对象,在5°(S1)、10°(S2)和15°(S3)这3个坡度小区,分别设定3个栽植密度(D1:1.5 m×1.5 m、D2:1.0 m×1.5 m、D3:1.0 m×... 为探究芳樟矮林栽植密度对红壤坡面细沟形态特征的影响,以径流小区内栽植芳樟矮林为研究对象,在5°(S1)、10°(S2)和15°(S3)这3个坡度小区,分别设定3个栽植密度(D1:1.5 m×1.5 m、D2:1.0 m×1.5 m、D3:1.0 m×1.0 m),利用无人机摄影技术,分析自然降雨下1年生芳樟矮林坡地细沟形态特征。结果表明:细沟几何特征值随栽植密度增大而减小,随坡度增大而增大;细沟形态特征指标中,细沟密度、复杂度、割裂度、体积与宽深比的特征值范围分别为0.19~1.48 m/m^(2)、1.01~1.42、0.01~0.23、0.06~1.70 m^(3)和1.63~3.25,其中细沟宽深比随栽植密度增大而增大,随坡度增大而减小,其余指标变化与之相反;细沟横断面侵蚀形态属类U型;坡度是影响细沟形态特征的主要因素,且影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细沟密度、复杂度与割裂度(相关系数分别为0.975、0.991和0.988)可作为评价坡面侵蚀量的优选指标。研究结果有助于优化芳樟矮林的栽植布局和密度,为红壤丘陵区预防坡面水土流失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樟矮林 栽植密度 红壤坡面 无人机 细沟形态特征 细沟横断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疫木采伐迹地不同土壤管理措施的水肥流失阻控效果
8
作者 邹显花 李静凯 +3 位作者 童浩 陈贵斌 姬绍晖 黄荣珍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1-570,共10页
为探究松材线虫灾毁迹地地表快速覆盖和有效控制坡面水肥流失的技术措施,运用径流小区定位观测的方法,分析比较生物膜(SWM)、防草布(FCB)覆盖和施用聚丙烯酰胺(PAM)等土壤管理措施对松材线虫灾毁迹地的径流、泥沙及养分流失量的阻控效... 为探究松材线虫灾毁迹地地表快速覆盖和有效控制坡面水肥流失的技术措施,运用径流小区定位观测的方法,分析比较生物膜(SWM)、防草布(FCB)覆盖和施用聚丙烯酰胺(PAM)等土壤管理措施对松材线虫灾毁迹地的径流、泥沙及养分流失量的阻控效果。结果表明:SWM-95%处理的泥沙流失阻控效果最佳,其养分流失量低于其他处理。SWM-67%处理的泥沙及养分流失量最高。FCB、PAM处理的水肥流失量在处理时间为90、180 d时均低于对照(CK),且PAM处理效果更优,95%-PAM处理的径流量和泥沙流失量在处理时间为90、180 d时分别比CK降低了52.1%、75.6%和71.7%、73.0%。PAM处理对氮、钾流失的阻控效果较优,而对泥沙流失中磷养分的阻控效果不佳。PAM处理的水肥流失阻控效果在处理时间为270 d时显著减弱,而FCB处理的阻控效果仍优于其他处理,且表现为95%处理梯度>67%处理梯度。对林地土壤养分含量进行比较分析,不同土壤管理措施处理的养分含量总体上均高于CK,其中,SWM-67%处理的全磷、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PAM、FCB处理则对氮、钾的全量与速效养分有较好的保持作用。此外,不同土壤管理措施处理均促进了新造林杉木树高的生长,其中FCB、PAM处理效果更优。综合可见,在松材线虫灾毁迹地,可采用95%-PAM处理,使裸露地表的水土流失短期内得到快速有效控制,对于立地条件要求较高的林地可采取95%-PAM处理与67%-FCB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在节约成本的同时达到最优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 灾毁迹地 地表土壤管理 聚丙烯酰胺 防草布 生物膜 水土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旋芳樟醇型樟树不同优株的生理生态特性和精油含量分析
9
作者 罗欣 张海娜 +4 位作者 徐锟 陈志琪 张星宇 鲁向晖 李刚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4年第8期30-37,共8页
为右旋芳樟醇型樟树的良种培育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对江西省金溪县11棵右旋芳樟醇型樟树优株(122、129、250、251、265、266、280、281、282、283、294)进行扦插栽培,测定形态指标(株高、冠幅、基径、生物量)、叶表型性状(叶长、叶宽、... 为右旋芳樟醇型樟树的良种培育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对江西省金溪县11棵右旋芳樟醇型樟树优株(122、129、250、251、265、266、280、281、282、283、294)进行扦插栽培,测定形态指标(株高、冠幅、基径、生物量)、叶表型性状(叶长、叶宽、叶形指数、叶面积、叶周长)、生理指标(叶绿素a、b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精油含量,并分析指标差异和相关关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优良优株。结果表明:11棵优株在株高、基径、冠幅、地上生物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叶表型指标中,叶面积变异程度最大,251优株叶长等指标最大,283优株叶形指数最大;总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在优株间差异显著,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其中281优株总叶绿素(5.19 mg·L^(−1))和可溶性蛋白含量(0.21 mg·g^(−1))最高,283优株的可溶性糖含量(18.38 mg·g^(−1))最高;优株间得油率差异较大,122优株得油率(2.49%)最高;叶长、叶宽等与叶面积、叶周长存在正相关关系,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叶精油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聚类分析将优株分为4类,主成分分析表明251优株综合得分最高,251与280优株的综合表现较好。根据主成分分析和优株品质评价结果,251与280优株可作为金溪县栽培的右旋芳樟醇型樟树优良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旋芳樟醇 樟树 不同优株 生理生态 精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葱莲属植物的倍性及FISH核型分析
10
作者 肖孔钟 李慧 +2 位作者 晏键行 杨丽洁 雷蕾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4-449,共6页
本研究以5S rDNA为探针,利用FISH技术对3种葱莲属栽培品种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上的rDNA位点进行物理定位,分析3种葱莲属栽培品种的倍性及FISH核型。结果表明:3个品种存在两种倍性,其中‘Lily Pies’和‘Fragrance’为二倍体、‘King′s r... 本研究以5S rDNA为探针,利用FISH技术对3种葱莲属栽培品种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上的rDNA位点进行物理定位,分析3种葱莲属栽培品种的倍性及FISH核型。结果表明:3个品种存在两种倍性,其中‘Lily Pies’和‘Fragrance’为二倍体、‘King′s ramson’为四倍体。它们的核型特点表现为:(1)‘Lily Pies’核型公式2n=2x=24=6 m+18 sm,染色体相对长度范围为6.17%~12.80%,属于2B型;(2)‘Fragrance’核型公式2n=2x=24=14 m+10 sm,染色体相对长度范围为6.36%~12.08%,属于2A型;(3)‘King’ s ramson’核型公式2n=4x=48=28 m+20 sm,染色体相对长度范围为5.68%~13.55%,属于2B型。3种葱莲属植物的FISH位点均位于染色体的长臂末端,分别为‘Lily Pies’含有4个5S rDNA位点,在6号和8号的两条染色上;‘Fragrance’含有3个5S rDNA位点,在两条6号染色体以及一条8号染色上;‘King′s ramson’含有4个5S rDNA位点,分别在一条2号染色体、两条6号染色体和一条8号染色体上。本研究对葱莲属3个栽培品种的倍性和FISH核型的分析,将为该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基因组结构解析提供新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葱莲属 倍性 染色体核型 5S rDNA 荧光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江河湖库消落带生态修复技术体系研发、实践与成效
11
作者 张利超 于长俊 +5 位作者 叶玉成 李梅 冯激 金志伟 周广天 吴桐菲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6期8-11,共4页
近年来江河湖库消落带出现了包括水土流失、植被退化、近岸水体水质富营养化等生态功能明显退化问题,严重影响了江河湖库生态系统的功能。南昌工程学院张利超博士团队依托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湿地公园及大中型水库工程建设,在江西及全... 近年来江河湖库消落带出现了包括水土流失、植被退化、近岸水体水质富营养化等生态功能明显退化问题,严重影响了江河湖库生态系统的功能。南昌工程学院张利超博士团队依托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湿地公园及大中型水库工程建设,在江西及全国率先系统性地成功构建了一整套基于多维立体林草复合生态修复与重建理论的新时代“江河湖库消落带多维立体林草复合生态修复体系(林泽系统)”,在江西及全国首次系统性地成功研发并实地应用了修复效果显著、成本低廉、推广性强的“江河湖库消落带多维立体林草复合生态修复与重建关键技术体系”,让生态退化的消落带变成了色彩缤纷美丽的“水上森林”景观带,在江西省成功建成了四大技术应用示范点,取得了显著的应用示范成效,可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生态鄱阳湖流域、南方红壤区等区域生态环境复苏、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落带 江河湖库 水土保持 水生态 修复治理 “双碳”目标 新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