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9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企业家绿色发展精神的培育研究——基于马克思自然观的视角
1
作者 葛文帅 何筠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25,共10页
基于马克思自然观视角与企业家绿色发展精神的契合点,探索马克思自然观对于企业家绿色发展精神的指导价值。通过分析我国优秀企业绿色实践的成功案例,探讨马克思自然观在企业绿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马克思系统自然观、人化自然观以及... 基于马克思自然观视角与企业家绿色发展精神的契合点,探索马克思自然观对于企业家绿色发展精神的指导价值。通过分析我国优秀企业绿色实践的成功案例,探讨马克思自然观在企业绿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马克思系统自然观、人化自然观以及生态自然观出发,研究企业家绿色发展精神的培育路径,以系统自然观培育企业家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以人化自然观激发企业家的绿色技术创新思维,以生态自然观塑造企业家的生态责任观,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企业家 绿色发展精神 马克思自然观 培育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辩证结构 被引量:11
2
作者 詹世友 施文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25,共11页
马克思主义认为,正义的最高标准是实现能促使人获得全面发展的客观社会物质生产条件,所谓"正义的环境"并非产生正义问题的实质根源。人类历史就是逐步实现这些条件的漫长历史,也即追求正义的漫长历史。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主流... 马克思主义认为,正义的最高标准是实现能促使人获得全面发展的客观社会物质生产条件,所谓"正义的环境"并非产生正义问题的实质根源。人类历史就是逐步实现这些条件的漫长历史,也即追求正义的漫长历史。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主流正义观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所谓惟一的公平标准。资本主义社会达到了形式性的正义标准,却有着实质性的非正义。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消除异化劳动,才能获得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这是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才能达到的实质性正义。所以,马克思主义正义观内涵着在社会物质生产方式的现实运动中逐渐展开的辩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正义观 异化劳动 人的全面发展 辩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被引量:8
3
作者 欧晓彦 陈世润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9-161,共3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核心思想体现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实践验证理论的准确性。这一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走实践发展之路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应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核心思想体现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实践验证理论的准确性。这一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走实践发展之路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应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出发点、探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基本路径、探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思路等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 思政教育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6
4
作者 雷结斌 胡伯项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6,共3页
生态问题成为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可否持续的重要因素。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科学而深刻地揭示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对我国当代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要清醒认识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爱护自然;要充分... 生态问题成为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可否持续的重要因素。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科学而深刻地揭示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对我国当代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要清醒认识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爱护自然;要充分尊重自然,遵循客观规律;扬弃资本主义制度的缺点,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生活化路径——马克思主义哲学生存论视角 被引量:14
5
作者 邹小华 牛汉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2期13-17,共5页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生存论的基本视域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要和"有价值"的生活世界构建结合起来,其中主要包括: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价值理念,构建有尊严的幸福生活;通过公共生活与公民社会的构建逐步形成生活世...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生存论的基本视域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要和"有价值"的生活世界构建结合起来,其中主要包括: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价值理念,构建有尊严的幸福生活;通过公共生活与公民社会的构建逐步形成生活世界的良序与良俗;以干部作风的改善来引领社会风气的好转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认同 生活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乡土化初探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健清 贾凌昌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33,共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乡土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其路径主要有:注重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地方性知识的结合,着眼于结合后的应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乡土化的前提和切入点;村干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走向农村的现实载体;着眼于解决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 马克思主义哲学乡土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其路径主要有:注重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地方性知识的结合,着眼于结合后的应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乡土化的前提和切入点;村干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走向农村的现实载体;着眼于解决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乡土化 可能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理论在湘鄂赣根据地合作社的实践与发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张芳霖 高乐乐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3期119-128,共10页
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吸收与改造西方合作思想的基础上创造的,经过列宁的丰富,并在中国革命实践中创新发展。土地革命时期,湘鄂赣根据地合作社辩证地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理论的合理内核,根据生产力尚未重塑的实... 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吸收与改造西方合作思想的基础上创造的,经过列宁的丰富,并在中国革命实践中创新发展。土地革命时期,湘鄂赣根据地合作社辩证地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理论的合理内核,根据生产力尚未重塑的实际,延续并改造了传统互助经济模式。面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实际问题,根据地适时调整了合作社的管理体制和发展策略,将合作社纳入革命序列,实现了经济与政治双重属性的有机统一,呈现出异于西方经营生产的中国化发展模式,开辟了中国共产党发展“共生经济”的成功道路。这些成功经验对新时代乡村振兴中以农村合作社为抓手实现“共生治理”具有可资殷鉴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理论 湘鄂赣根据地合作社 实践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中国共产党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实践
8
作者 陈世润 彭文龙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4-27,共4页
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指向,它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正确回答了在中国怎样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产生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的... 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指向,它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正确回答了在中国怎样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产生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出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了辉煌成就。中国共产党90年来的实践启示我们,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以中国化为核心,必须实现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时代化 大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变革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9
作者 宋香庆 徐婷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14,共4页
一个政党、一个国家总要有一种思想作为指导,用以规定政党和国家的性质,用以指明政党的奋斗目标和国家的发展方向。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在全球化的趋势下,社会变革时期各种思潮应运而生... 一个政党、一个国家总要有一种思想作为指导,用以规定政党和国家的性质,用以指明政党的奋斗目标和国家的发展方向。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在全球化的趋势下,社会变革时期各种思潮应运而生,有些思潮对马克思主义形成严峻挑战,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成了我们必须迫切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我们必须立足现实,解放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人民群众的实践,并在人民群众实践基础上不断提出新问题进行理论创新,形成具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人民群众新的实践,这样才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既体现出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与时俱进,又体现马克思主义不断大众化、时代化、民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社会变革 解放思想 坚持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主政治的后现代策略——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三大民主思想评析
10
作者 武宏阳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2-26,共5页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不同流派面对后现代主义政治的挑战,提出了形态各异的民主应对策略。哈贝马斯的审议民主试图构建一种旨在促进理性共识的协商民主机制,吉登斯提出了旨在促进家庭、社会、以及全球秩序和谐的对话民主理论,而墨菲则提...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不同流派面对后现代主义政治的挑战,提出了形态各异的民主应对策略。哈贝马斯的审议民主试图构建一种旨在促进理性共识的协商民主机制,吉登斯提出了旨在促进家庭、社会、以及全球秩序和谐的对话民主理论,而墨菲则提出以崇尚竞争政治为主题的竞争民主思想。上述民主理论都蕴藏着在稳定机制下对于世界民主政治的深度哲学思考,但因为其理论与现实政治实践的脱节,最终都沦陷为乌托邦的民主幻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 后现代 国外马克思主义 评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及其中国化实践——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人口问题》 被引量:1
11
作者 谢卫金 《西北人口》 CSSCI 2020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人口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基本要素,其规模的大小、质量的高低、结构的合理与否,关系到一个国家能否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人口数量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国家实现良好发展,因此近年来人口问题也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人口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基本要素,其规模的大小、质量的高低、结构的合理与否,关系到一个国家能否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人口数量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国家实现良好发展,因此近年来人口问题也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1949~1978年,我国急剧增长的人口数量给环境和资源造成了巨大压力,严重制约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开始引进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并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将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中国化,全面控制人口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数量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 中国化实践 人口大国 健康可持续发展 基本要素 环境和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机制:接受美学的视角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韩迎春 张蕾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57-259,共3页
基于"接受美学"的视角分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过程和机理,可以得到如下启示:一是把握大学生的本源主体性,变传统客体为新型主体;二是把握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凸现"期待视野"功能;三是把握大学生的个性... 基于"接受美学"的视角分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过程和机理,可以得到如下启示:一是把握大学生的本源主体性,变传统客体为新型主体;二是把握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凸现"期待视野"功能;三是把握大学生的个性差异性,注重因材施教;四是把握"第二文本"本质特征,增强接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内化机制 接受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校园文化活动 被引量:15
13
作者 饶武元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7-160,共4页
面对利益关系复杂、思想空前活跃、观念激烈碰撞、文化深刻交融的多元时代,大学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校园文化活动全过程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时代要求。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 面对利益关系复杂、思想空前活跃、观念激烈碰撞、文化深刻交融的多元时代,大学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校园文化活动全过程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时代要求。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贯穿于大学校园文化的价值导向、环境塑造、活动话语、实践载体中,才能引导当代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定信仰者、自觉追随者、行为示范者、主动践行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融入 大学 校园文化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文化思想的可能、展开与当代加强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伯项 贾凌昌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10,191,共6页
文化作为一个概念至今依然尚未得到确切地阐述,这个概念太包容以至于我们无法对之进行明确界定。在马克思的文本中很少使用文化这一概念,马克思也没有给文化下过一个确切的定义,但这并不能否认马克思的文化思想。文章通过文化概念以及... 文化作为一个概念至今依然尚未得到确切地阐述,这个概念太包容以至于我们无法对之进行明确界定。在马克思的文本中很少使用文化这一概念,马克思也没有给文化下过一个确切的定义,但这并不能否认马克思的文化思想。文章通过文化概念以及马克思文化思想可能的阐述,对马克思文化与文化产业思想进行了合理的区分与澄清;通过马克思文化思想自然始点的释义、劳动实践中介的阐释、理论归宿的明晰确证了马克思文化思想的丰富性;通过大众文化实质上是文化工业批判的个案分析,加强了马克思文化思想的可能性与丰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文化思想 可能 展开 当代加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李斯特到马克思:论生产力理论的历史嬗变与价值整合 被引量:2
15
作者 史小宁 常娟娟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12,共5页
生产力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述。李斯特从国民经济学的角度,把"生产力"界定为由一系列科学技术、国民素质、社会政治状况及现有物质条件等因素构成的综合体。马克思在继承李斯特生产力理... 生产力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述。李斯特从国民经济学的角度,把"生产力"界定为由一系列科学技术、国民素质、社会政治状况及现有物质条件等因素构成的综合体。马克思在继承李斯特生产力理论研究价值的基础上,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客观规律,对长期被李斯特忽视和遮蔽的视域进行了凸显和整合。二者生产力理论的这种差异,不仅体现了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现实要求,而且也充分表明发展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因此,整合李斯特和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强调生产力发展的民族性和阶段性,重视非物质生产力的价值,构建合理的生产力体系,对于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斯特 马克思 生产力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安院校大学生职业忠诚度调查研究——以江西警察学院为例 被引量:5
16
作者 吴娜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3-96,共4页
忠诚是人民警察精神的灵魂,也是公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公安院校开展忠诚教育,是公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直接关系到公安事业的成败和公安机关政治责任、社会责任的落实。对公安院校大学生职业忠诚度展开调查分析,有... 忠诚是人民警察精神的灵魂,也是公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公安院校开展忠诚教育,是公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直接关系到公安事业的成败和公安机关政治责任、社会责任的落实。对公安院校大学生职业忠诚度展开调查分析,有利于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对人民警察职业的忠诚现状,为公安院校今后开展忠诚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形成警察职业教育与忠诚教育融于一体的培养模式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安院校 大学生 职业忠诚度 现状 调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劳动视阈下的自由思想及当代启示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香庆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16,共6页
马克思认为,人在本质上是生产者、劳动者,自由劳动、自由地占有自己的劳动成果是实现自由的前提条件,但在现实生活中,劳动却被异化了。马克思通过劳动把时间引入世界,为理解其自由观念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随着时间的流逝,自由获得了越... 马克思认为,人在本质上是生产者、劳动者,自由劳动、自由地占有自己的劳动成果是实现自由的前提条件,但在现实生活中,劳动却被异化了。马克思通过劳动把时间引入世界,为理解其自由观念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随着时间的流逝,自由获得了越来越丰富的内涵,人的自由度也越来越高。马克思的自由理想给当下社会现实提供了一个参照系,以此来批判和关照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化劳动 生产率 自由思想 马克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阶级意识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18
作者 杨哲 杨青山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0-92,95,共4页
阶级意识理论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特别重视无产阶级的革命意识在实现无产阶级以及人类解放过程中的作用。资产阶级意识是根植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础上的,因而它所宣扬的自由、平等、博爱的观念是虚假的,彻底的革命... 阶级意识理论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特别重视无产阶级的革命意识在实现无产阶级以及人类解放过程中的作用。资产阶级意识是根植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础上的,因而它所宣扬的自由、平等、博爱的观念是虚假的,彻底的革命的无产阶级意识的核心是在废除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基础上的雇佣劳动,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的阶级意识理论对于我们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级意识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核心价值观 中国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新质生产力发展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探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邹小华 高洋洋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4,共10页
新质生产力与全要素生产率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具有三重内在逻辑。马克思生产力理论是新质生产力与全要素生产率创新与发展的理论出发点,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着力点,高质量发展是以新质生产力发展提... 新质生产力与全要素生产率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具有三重内在逻辑。马克思生产力理论是新质生产力与全要素生产率创新与发展的理论出发点,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着力点,高质量发展是以新质生产力发展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落脚点。我国资本、劳动力、土地等基本生产要素的变迁、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相对较低,对经济增长拉动效应减弱,国内经济发展和全球激烈竞争的新环境新趋势,突显了建立新型生产关系、以新质生产力发展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必要性。需要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建成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实体经济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全要素生产率 内在逻辑 实践路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深化改革的话语体系建构:演进、逻辑与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唐国平 陈玉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4,共8页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成为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标识性话语。作为改革开放内涵的延展,其话语演进以“全面改革”“深化改革”为话语基础,在历经语义突破后于新时代真正实现话语集成。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中国...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成为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标识性话语。作为改革开放内涵的延展,其话语演进以“全面改革”“深化改革”为话语基础,在历经语义突破后于新时代真正实现话语集成。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以严密的逻辑理路建构起了涵盖价值话语、认识话语、方法话语在内的全面深化改革话语体系。回答了新时代“改革何为?何为改革?以何改革?”的时代性课题,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行动指南。这一话语体系的建构不仅在理论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话语体系,还在实践中为凝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共识、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提供了话语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深化改革 话语体系 中国共产党 国家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