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品级W/O/W双重乳液的稳定性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付冬文 朱雨晴 +3 位作者 成策 陈兴 邹立强 刘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23-333,共11页
双重乳液(double emulsion,DE)是指乳液液滴中包含着更小乳液的体系,主要应用于负载功能性成分。DE通常包括三个互不相溶的相和两个油水界面,目前主要制备方法有机械搅拌、高压均质和膜乳化法。本文综述了W/O/W DE的失稳机制和改善DE稳... 双重乳液(double emulsion,DE)是指乳液液滴中包含着更小乳液的体系,主要应用于负载功能性成分。DE通常包括三个互不相溶的相和两个油水界面,目前主要制备方法有机械搅拌、高压均质和膜乳化法。本文综述了W/O/W DE的失稳机制和改善DE稳定性的手段、在食品工业及在食品体系中的具体应用。食品级DE负载功能性成分可以起到保护、控释及强化作用。然而,较差的稳定性、高能耗的制备方法和价格昂贵的天然乳化剂阻碍了食品级DE的商业化应用。本文旨在为了解食品级DE失稳机制,提高其稳定性以及在食品体系中的具体应用提供参考,扩大其在食品领域的应用范围。作为一种新兴的乳液体系,DE在食品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级双重乳液 稳定性 负载 食品领域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赋型剂食品改善活性成分生物利用率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成策 刘伟 +3 位作者 戴燕 郗泽文 朱雨晴 邹立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281-290,共10页
赋型剂食品是指一类本身不具有生物活性,但能提高与其共同摄入活性成分功效的食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活性成分被应用于食品、药品及保健品中,较低的生物利用率是制约其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随着赋型剂食品概念的提出,通过赋型剂食品组... 赋型剂食品是指一类本身不具有生物活性,但能提高与其共同摄入活性成分功效的食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活性成分被应用于食品、药品及保健品中,较低的生物利用率是制约其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随着赋型剂食品概念的提出,通过赋型剂食品组分与结构改善活性成分生物利用率的研究日趋成为科研工作者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关于赋型剂食品组分与结构改善不同活性成分生物利用率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赋型剂食品开发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型剂食品 活性成分 生物利用率 生物可接受率 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高压微射流技术制备乳液运载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曹梦梦 刘一鲲 +2 位作者 陈兴 邹立强 刘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474-482,共9页
动态高压微射流是一种新兴的食品加工技术,由于其强剪切粉碎、高速撞击、气蚀、振荡和膨化等作用,在运载体系的乳化、均质和细化等制备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本文概述了乳化均质技术、动态高压微射流技术制备乳液的技术特点以及动态高... 动态高压微射流是一种新兴的食品加工技术,由于其强剪切粉碎、高速撞击、气蚀、振荡和膨化等作用,在运载体系的乳化、均质和细化等制备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本文概述了乳化均质技术、动态高压微射流技术制备乳液的技术特点以及动态高压微射流技术在乳液运载体制备中的应用,为促进动态高压微射流技术的进步和乳液运载体的工业生产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高压微射流技术 乳液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添加量对口腔释放型益生菌香口丸化口性及菌活稳定性的影响
4
作者 张奎 祝菁瑶 +4 位作者 蔡继宝 马晓娟 刘伟 邹立强 谢有发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6-131,共6页
以明胶为壁材,椰子油为芯材,采用高精同心滴丸技术制备了负载植物乳杆菌P9的口腔释放型益生菌香口丸。分析了芯材中添加不同含量磷脂的益生菌香口丸的外观、直径和质构等指标,探究了向芯材中添加不同含量的磷脂对香口丸在口腔融化速度... 以明胶为壁材,椰子油为芯材,采用高精同心滴丸技术制备了负载植物乳杆菌P9的口腔释放型益生菌香口丸。分析了芯材中添加不同含量磷脂的益生菌香口丸的外观、直径和质构等指标,探究了向芯材中添加不同含量的磷脂对香口丸在口腔融化速度和加工、贮藏以及模拟口腔消化过程中益生菌菌活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磷脂的添加对益生菌香口丸的直径、硬度和弹性无明显影响,磷脂添加量的提高可以明显加快固态脂质芯材部分在口腔消化液中的融化速度。除此之外,添加磷脂还能使益生菌在加工、贮藏过程(25℃,12个月)中的菌活保留率有所提高,分别为和85.4%(磷脂质量分数为1.5%)和23.4%(磷脂质量分数为1%)。因此在制备益生菌香口丸时可以添加适量磷脂以获得更为理想的菌活保留率和更好的感官特性。该研究可为制备高益生菌负载效率和优良口感的益生菌食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 益生菌 香口丸 口腔消化 菌活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消化存活率益生菌微胶囊的制备及特性研究
5
作者 刘颖 谢有发 +4 位作者 蔡继宝 黄鑫 张奎 邹立强 刘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9-15,共7页
该研究基于一种三流体同轴喷雾干燥技术,以明胶和结冷胶为壁材,以CaCl 2为交联剂,通过凝聚、离子交联或者组合将植物乳杆菌包埋于微胶囊中。对微胶囊的微观结构、溶解性、傅里叶红外光谱进行分析,并测定了益生菌微胶囊的喷雾干燥存活率... 该研究基于一种三流体同轴喷雾干燥技术,以明胶和结冷胶为壁材,以CaCl 2为交联剂,通过凝聚、离子交联或者组合将植物乳杆菌包埋于微胶囊中。对微胶囊的微观结构、溶解性、傅里叶红外光谱进行分析,并测定了益生菌微胶囊的喷雾干燥存活率,模拟消化稳定性和贮藏稳定性。结果显示,益生菌被成功包埋于微胶囊内部;结冷胶及Ca^(2+)的添加显著降低了明胶微胶的溶解性和溶胀性,傅里叶红外光谱结果证实了明胶和结冷胶间的氢键和静电相互作用以及Ca^(2+)和羧基间的交联作用。明胶-结冷胶-钙离子微胶囊在喷雾干燥、模拟胃液消化、4℃贮藏8周后菌活分别为9.71、8.74和9.47 lg CFU/g。综上所述,Ca^(2+)交联的明胶-结冷胶复合微胶囊可以为益生菌在胁迫环境中提供良好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微胶囊 交联 同轴喷雾干燥 消化稳定性 贮藏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薯叶不同溶剂提取物抗氧化性及活性成分鉴定 被引量:39
6
作者 涂宗财 傅志丰 +5 位作者 王辉 张露 温庆辉 李金林 段邓乐 李如一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1-6,共6页
研究不同极性溶剂对红薯叶中酚类化合物的提取以及提取物抗氧化性的影响,并鉴定提取物中的主要抗氧化成分组成。分别采用极性不同的7种溶剂(蒸馏水、甲醇、无水乙醇、丙酮、正丁醇、乙酸乙酯和氯仿)从红薯叶中提取多酚,并评价提取物中... 研究不同极性溶剂对红薯叶中酚类化合物的提取以及提取物抗氧化性的影响,并鉴定提取物中的主要抗氧化成分组成。分别采用极性不同的7种溶剂(蒸馏水、甲醇、无水乙醇、丙酮、正丁醇、乙酸乙酯和氯仿)从红薯叶中提取多酚,并评价提取物中总酚、总黄酮和花青素的含量,以及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最后运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scopy,HPLC-MS/MS)技术分析抗氧化活性最好的提取物中多酚的主要组成成分。结果表明:提取溶剂的极性对红薯叶中多酚类化合物的提取效率和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有很大的影响,水提物具有最高的粗提物得率((37.13±1.60)%),而甲醇提取物中总酚含量(13.80 mg GAE/g)和总黄酮含量((5.68±0.35)mg QE/g)最高,且具有最好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IC50为0.32 mg/m L)与还原能力(ρ0.5为0.95 mg/m L)。采用HPLC-MS/MS从红薯叶甲醇提取物中鉴定9种、初步鉴定3种酚类化合物,鉴定的化合物为咖啡酸、对羟基苯甲酸、1-咖啡酸奎宁酸、3-咖啡酸奎宁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3,4,5-三咖啡酰奎尼酸和金丝桃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薯叶 多酚 溶剂提取 抗氧化活性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发酵茶饮料的工艺优化及其发酵前后香气成分分析 被引量:37
7
作者 刘佳奇 熊涛 +2 位作者 李军波 廖良坤 黄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9-114,共6页
以铁观音浸提液为原料,经植物乳杆菌发酵,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乳酸菌发酵茶饮料的最佳工艺条件,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 以铁观音浸提液为原料,经植物乳杆菌发酵,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乳酸菌发酵茶饮料的最佳工艺条件,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分析了乳酸菌发酵茶饮料发酵前后主要挥发性成分。最佳发酵工艺为:果葡糖浆添加量质量浓度为8%,植物乳酸菌发酵剂接种量质量分数为0.1%,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36 h。发酵后的茶饮料较发酵前含有较多的醇类和酯类等挥发性风味成分,使铁观音发酵茶饮料兼有茶香和乳酸菌发酵香气。经离心、调配后所得产品澄清透明、风味独特、口感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发酵工艺 茶饮料 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盐质量浓度对传统自然发酵圆白菜的菌系结构和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3
8
作者 熊涛 李军波 +1 位作者 彭飞 关倩倩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72-176,共5页
以2、5、8 g/100 m L食盐添加量的传统自然发酵泡菜为研究对象,比较了3种不同食盐质量浓度的传统自然发酵泡菜中优势菌系结构、卤水p H值和总酸、底物和代谢产物、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乳酸菌主导整个泡菜发酵过程,蔗糖一直被... 以2、5、8 g/100 m L食盐添加量的传统自然发酵泡菜为研究对象,比较了3种不同食盐质量浓度的传统自然发酵泡菜中优势菌系结构、卤水p H值和总酸、底物和代谢产物、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乳酸菌主导整个泡菜发酵过程,蔗糖一直被代谢利用,葡萄糖和果糖含量逐步增加,发酵结束时乳酸大量积累。食盐质量浓度对泡菜发酵前期有显著影响,2 g/100 m L食盐质量浓度的泡菜中乳酸菌的繁殖代谢最快,发酵结束时p H值最低,总酸含量最高;5 g/100 m L食盐质量浓度能较好地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最快通过亚硝峰,产生的乙醇量最高;8 g/100 m L食盐质量浓度抑制了泡菜中乳酸菌的繁殖代谢,使泡菜的成熟期延迟,对蔗糖的利用率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菜 食盐质量浓度 乳酸菌 发酵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酶催化单油酸甘油酯制备功能性1,3-甘油二酯 被引量:11
9
作者 黄楚楚 熊辉煌 +4 位作者 龚斌 喻芸 冯越 梁媛 朱雪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1-5,共5页
研究固定化脂肪酶TLIM催化单油酸甘油酯(glycerol monooleate,GMO)制备1,3-甘油二酯(sn-1,3-diacylglyerol,sn-1,3-DAG)。比较了游离脂肪酸(共轭亚油酸)和脂肪酸乙酯(共轭亚油酸乙酯)两种不同类型酰基供体、反应时间、底物物质的量比对... 研究固定化脂肪酶TLIM催化单油酸甘油酯(glycerol monooleate,GMO)制备1,3-甘油二酯(sn-1,3-diacylglyerol,sn-1,3-DAG)。比较了游离脂肪酸(共轭亚油酸)和脂肪酸乙酯(共轭亚油酸乙酯)两种不同类型酰基供体、反应时间、底物物质的量比对酰基迁移和sn-1,3-DAG的影响。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判定及分析得到最佳反应条件为采用20%(质量分数)脂肪酶TLIM、底物物质的量比(共轭亚油酸乙酯和GMO)3∶1、在50?℃的220 r/min水浴摇床中反应2 h,最后得到sn-1,3-DAG转化率为65%。本研究利用GMO而不是常规的甘油或者甘油三酯来制备sn-1,3-DAG,并比较了不同酰基供体对酰基迁移和sn-1,3-DAG转化率的影响,旨在为脂肪酶催化法制备功能性sn-1,3-DAG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基迁移 共轭亚油酸 共轭亚油酸乙酯 单油酸甘油酯 脂肪酶TLI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见草油微胶囊的制备及微观结构分析 被引量:17
10
作者 石燕 李如一 +3 位作者 王辉 李倩 李德俊 涂宗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5-9,共5页
采用4种不同的配方通过喷雾干燥技术制备月见草油微胶囊,并对4种配方制备的月见草油微胶囊的表面油含量、包埋率、粒径及表面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以变性淀粉和麦芽糊精为壁材制备的月见草油微胶囊表面油含量低,包埋率好,粒径小,颗粒... 采用4种不同的配方通过喷雾干燥技术制备月见草油微胶囊,并对4种配方制备的月见草油微胶囊的表面油含量、包埋率、粒径及表面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以变性淀粉和麦芽糊精为壁材制备的月见草油微胶囊表面油含量低,包埋率好,粒径小,颗粒圆,微胶囊表面平整光滑。选用以变性淀粉和麦芽糊精为壁材制备的月见草油微胶囊进行脂肪酸组分及含量的测定,发现微胶囊化对月见草油的主要功能性成分亚油酸和γ-亚麻油酸的含量基本没有影响。用N-甲基靛红酸酐标记此配方中的麦芽糊精,通过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进行断层扫描观察微胶囊的内部结构,发现微胶囊呈球形,单核结构,麦芽糊精在微胶囊壁中均匀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见草油 微胶囊 性质 脂肪酸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模拟消化对车前子来源毛蕊花苷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万茵 张阿惜 +4 位作者 陈雪洋 陈明 余迎利 夏冬华 付桂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8-13,共6页
研究体外模拟消化各阶段的条件对车前子来源毛蕊花苷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毛蕊花苷含量在模拟消化作用4 h后降低,降低程度最高的是肠菌孵育样液,毛蕊花苷含量减少率为(71.26±0.96)%,其次是累加消化样液,达(28.46&#... 研究体外模拟消化各阶段的条件对车前子来源毛蕊花苷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毛蕊花苷含量在模拟消化作用4 h后降低,降低程度最高的是肠菌孵育样液,毛蕊花苷含量减少率为(71.26±0.96)%,其次是累加消化样液,达(28.46±0.50)%。模拟消化后各样液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作用均有所增加,增加程度最大的为肠菌孵育样液(P<0.05),其次为累加消化样液。经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发现,各消化样液中均能检出毛蕊花苷的代谢苷元咖啡酸和羟基酪醇,活性实验表明后两者对黄嘌呤氧化酶的体外抑制活性高于前体毛蕊花苷。毛蕊花苷降解成具有黄嘌呤氧化酶体外抑制活性的产物可能是其在体内表现生理活性的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蕊花苷 模拟消化 黄嘌呤氧化酶 体外抑制作用 苷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大宗非粮型饲料蛋白资源现状及高效利用 被引量:19
12
作者 阮征 米书梅 印遇龙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1-55,共5页
目前,饲用蛋白质资源短缺与资源综合利用率偏低等因素成为制约我国饲料和畜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因此,高效开发或利用大宗非粮型饲用蛋白资源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对目前我国的非粮型蛋白资源与加工现状进行总结,介绍资源与农副产物高值... 目前,饲用蛋白质资源短缺与资源综合利用率偏低等因素成为制约我国饲料和畜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因此,高效开发或利用大宗非粮型饲用蛋白资源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对目前我国的非粮型蛋白资源与加工现状进行总结,介绍资源与农副产物高值化的新技术,并对大宗非粮型饲料蛋白资源高效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 饲料 蛋白质 高效利用 高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烯基琥珀酸-阿拉伯胶酯的合成工艺及乳化性能 被引量:3
13
作者 石燕 李翠 +5 位作者 罗琦 欧阳佰玲 涂宗财 王辉 黄涛 张晓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11-216,共6页
以阿拉伯胶(gum arabic,GA)和辛烯基琥珀酸酐(octenyl succinic anhydride,OSA)为原料,采用湿法制备辛烯基琥珀酸-阿拉伯胶酯(octenyl succinic acid-GA ester,OS-GA)。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研究OS-GA的合成工艺,并对其产物乳化... 以阿拉伯胶(gum arabic,GA)和辛烯基琥珀酸酐(octenyl succinic anhydride,OSA)为原料,采用湿法制备辛烯基琥珀酸-阿拉伯胶酯(octenyl succinic acid-GA ester,OS-GA)。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研究OS-GA的合成工艺,并对其产物乳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OS-GA合成的较优组合为OSA添加量3.0%(以干基GA计)、GA溶液初始质量浓度40 g/100 m L、反应体系pH 8.85、反应温度33℃、反应时间130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备的OS-GA的辛烯基琥珀酸接入量为1.99%,其乳化能力及乳化稳定性均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伯胶 辛烯基琥珀酸酐 辛烯基琥珀酸-阿拉伯胶酯 响应面分析 乳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豆粕为基质的植物乳杆菌固态发酵菌剂的制备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彦萍 熊涛 +2 位作者 王浩 彭珍 黄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7-133,共7页
研究了以豆粕(添加2%葡萄糖)为基质的植物乳杆菌固态发酵菌剂制备的最佳条件。以干燥后活菌数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Box-Behnken响应面实验设计对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对豆粕发酵前后的主要营养成分及抗营养因子含量进行测定,并最终确定了烘... 研究了以豆粕(添加2%葡萄糖)为基质的植物乳杆菌固态发酵菌剂制备的最佳条件。以干燥后活菌数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Box-Behnken响应面实验设计对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对豆粕发酵前后的主要营养成分及抗营养因子含量进行测定,并最终确定了烘干条件。结果表明,在发酵温度30.6℃、接种量4.45%、加水比1∶0.61、发酵时间46.40 h时,活菌数为最高达到9.94 lg(CFU/g);粗蛋白、酸溶蛋白、游离氨基酸总量和蛋白质消化率较发酵前分别提高了4.55%、1.24%、50.47 mg/g和4.21%;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脲酶和植酸较发酵前分别降低了94.59%、91.64%和30.22%;最佳干燥条件为热风干燥50℃、4 h,菌剂活菌总数为9.88 lg(CFU/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豆粕 固态发酵 Box-Behnken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发酵液中谷胱甘肽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倩 段超 +1 位作者 牛书操 段学辉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48-52,共5页
利用酵母生产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时,GSH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细胞酶催化合成GSH的效率。在絮凝酵母摇瓶发酵培养24 h时,模拟胞外存在GSH的环境,向发酵液中添加200 mg/L的GSH,考察胞内外GSH稳定性情况;同时检测环境因子氧、温度、pH,以及金... 利用酵母生产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时,GSH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细胞酶催化合成GSH的效率。在絮凝酵母摇瓶发酵培养24 h时,模拟胞外存在GSH的环境,向发酵液中添加200 mg/L的GSH,考察胞内外GSH稳定性情况;同时检测环境因子氧、温度、pH,以及金属离子(Zn^(2+)、Mn^(2+)、Cd^(2+))对胞内外GSH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环境条件下培养6 h,发酵液中GSH的回收率达到70%,导致GSH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氧化,细胞内GSH浓度相对变化不明显;在温度≤25℃,pH3.5~4.5和厌氧发酵条件下,发酵液中GSH稳定性显著提高(P<0.05);Zn^(2+)、Mn^(2+)和Cd^(2+)对GSH稳定性影响不明显(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 稳定性 抗氧化剂:金属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酸度水果果酒酿造产酯酵母的鉴定及发酵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棒 邓梦菲 +3 位作者 陈延儒 万茵 刘成梅 付桂明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3-108,共6页
采用脱氧核糖核酸(DNA)鉴定比对、生长特性和耐受性实验对从蓝莓果皮及特香型白酒酒醅中筛选得到的6株产酯酵母进行菌种亲缘性鉴定和发酵特性比较。结果表明,6株产酯酵母(E1~E6)分别被鉴定为异常毕赤酵母(Pichia anomala)、库德里阿兹... 采用脱氧核糖核酸(DNA)鉴定比对、生长特性和耐受性实验对从蓝莓果皮及特香型白酒酒醅中筛选得到的6株产酯酵母进行菌种亲缘性鉴定和发酵特性比较。结果表明,6株产酯酵母(E1~E6)分别被鉴定为异常毕赤酵母(Pichia anomala)、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异常威克汉姆酵母(Wickerhamomyces anomalus)、光滑假丝酵母(Candida glabrata)、戴尔凯氏有孢圆酵母(Torulaspora.delbrueckii)和德巴利汉逊酵母(Debaryomyces hanseni)。通过发酵特性和耐受性实验分析发现,菌株E1(P. anomala)生长速度最快,发酵性能俱佳,总酯产量为3.71 g/L,且在酒精度9%vol、SO2质量浓度200 mg/L、p H 3.0及蔗糖含量<70%的发酵液中都能有良好的生长状态,是一株蓝莓等高酸度水果果酒酿造的优良产酯酵母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酯酵母 鉴定 发酵特性 耐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细菌和藻类吸附铜、铬重金属离子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魏长浩 白汶洪 +2 位作者 甄春燕 杨璐 刘文群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9-132,共4页
重金属污水的排放会破坏生态环境,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和其他动物。该研究在含高浓度铜和铬离子的液体培养基中分别接入三种细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sp.)和两种光... 重金属污水的排放会破坏生态环境,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和其他动物。该研究在含高浓度铜和铬离子的液体培养基中分别接入三种细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sp.)和两种光合藻类: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通过测定培养前后离子的浓度变化,来了解这些微生物对铜离子、铬离子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所用细菌对铜离子和铬离子都有较强的吸附能力,铜离子吸附率最高能达到97.8%,铬离子最高能达到99.31%;而所用藻类对铜离子有很强的吸附能力,最高能达到99.99%,对铬离子的吸附率也很可观,处于95%左右。利用微生物处理重金属污水有着较好的效果,且该方法去除较彻底、费用低,因此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铬重金属 细菌 光合藻类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热风干燥温度对高良姜片品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照莹 黄晓兵 +4 位作者 周伟 张晴雯 彭芍丹 黄亮舞 阮榕生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39-246,共8页
为明确热风干燥温度对高良姜片品质特性的影响,以高良姜为原料,分别对60、70、80、90℃条件下干燥获得的高良姜片的干燥时间、色泽、总酚、总黄酮和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高良姜片的干燥时间随温度升高而减小,60℃时干燥... 为明确热风干燥温度对高良姜片品质特性的影响,以高良姜为原料,分别对60、70、80、90℃条件下干燥获得的高良姜片的干燥时间、色泽、总酚、总黄酮和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高良姜片的干燥时间随温度升高而减小,60℃时干燥时间为29 h,90℃时缩短为11 h;高良姜片L^*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a^*值和b^*值则整体呈下降趋势;总酚和总黄酮含量随干燥温度升高呈现波动趋势,在80℃时,总酚和总黄酮的含量最高,分别为(5.70±0.06)mg/g和(37.71±0.44)mg/g;从不同温度干燥的高良姜片中共鉴定出61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包括醇类、醚类、酮类、萜烯类和酯类,其中特征成分1,8-桉叶素相对含量随温度升高而逐渐降低,70℃时最高为21.15%,90℃时最低为17.46%。研究结果表明,兼顾高良姜的干燥效率和品质因素,80℃是较为适宜的热风干燥温度,这可为高良姜片干燥的实际应用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良姜片 热风干燥 挥发性成分 品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发酵法富集辣木叶中γ-氨基丁酸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倩 周伟 +3 位作者 夏杏洲 廖良坤 彭芍丹 李积华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50-56,共7页
【目的】利用乳酸菌为发酵菌株,对辣木叶中的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进行发酵富集。【方法】对2株报道产GABA的商业菌株及两株实验室筛选产GABA的菌株进行筛选,得到最适发酵菌株。对辣木粉添加量、谷氨酸钠(MSG)添加量... 【目的】利用乳酸菌为发酵菌株,对辣木叶中的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进行发酵富集。【方法】对2株报道产GABA的商业菌株及两株实验室筛选产GABA的菌株进行筛选,得到最适发酵菌株。对辣木粉添加量、谷氨酸钠(MSG)添加量、初始pH、发酵温度、发酵时间进行单因素实验,并选择MSG添加量、初始pH、发酵温度,发酵时间进行正交实验,得出最佳发酵条件。【结果】4种乳酸菌产GABA能力大小依次为植物乳杆菌LK-1>植物乳杆菌S35>耐久肠球菌>干酪乳杆菌LK-1,利用植物乳杆菌LK-1发酵辣木叶,GABA的含量可高达152 mg/L。经单因素及正交实验,确定GABA的最佳发酵条件为辣木叶粉添加量为质量分数4%,MSG添加量为4g/L,初始pH6.5,发酵温度为35℃,发酵时间72h。在此条件下发酵辣木液GABA质量浓度可高达209mg/L,比未发酵的辣木液提高1.45倍。【结论】利用植物乳杆菌LK-1发酵辣木叶能大大提高GABA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木叶 乳酸菌 发酵 γ-氨基丁酸(GAB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叶黄檀精油脂质体的制备及其抑制黑色素合成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周伟 何云侠 +5 位作者 廖良坤 李艳 付调坤 李如一 李积华 阮榕生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75-880,共6页
研究不同浓度斜叶黄檀精油(0、5、10、15、20 mg/L)对制备的脂质体稳定性及其抑制斑马鱼胚胎黑色素合成的影响。通过粒径、多分散系数、Zeta电位、包封率指标来表征斜叶黄檀精油脂质体,评价其在4℃下储藏4周的稳定性。结果发现,10 mg/L... 研究不同浓度斜叶黄檀精油(0、5、10、15、20 mg/L)对制备的脂质体稳定性及其抑制斑马鱼胚胎黑色素合成的影响。通过粒径、多分散系数、Zeta电位、包封率指标来表征斜叶黄檀精油脂质体,评价其在4℃下储藏4周的稳定性。结果发现,10 mg/L的斜叶黄檀精油脂质体在储藏过程中最为稳定,包封率达到最大,为45.10%±0.27%。斜叶黄檀精油脂质体可呈浓度依赖式的降低斑马鱼胚胎的酪氨酸酶活性和黑色素含量;20 mg/L的斜叶黄檀精油脂质体对斑马鱼胚胎的酪氨酸酶活性和黑色素含量的抑制作用与30 mg/L的斜叶黄檀精油的效果无显著差异。本研究构建了相对稳定的斜叶黄檀精油脂质体载体,研究了斜叶黄檀精油脂质体的褪黑效果,为斜叶黄檀精油脂质体作为皮肤增白剂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叶黄檀精油 脂质体 斑马鱼胚胎 黑色素 酪氨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