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枸杞LbMYB103基因克隆及转化拟南芥的研究
1
作者 郑蕊 岳思君 +2 位作者 王丽娟 钱贻崧 代金霞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22-1727,共6页
以枸杞品种‘宁杞1号’花药为材料,采用RT-PCR技术,分离了R2R3类MYB基因LbMYB103包含完整开放阅读框(ORF)的cDNA片段,碱基序列与已知基因HQ415755完全一致。运用Gateway技术构建LbMYB103基因植物过表达载体pMDC83-LbMYB103,利用基因枪... 以枸杞品种‘宁杞1号’花药为材料,采用RT-PCR技术,分离了R2R3类MYB基因LbMYB103包含完整开放阅读框(ORF)的cDNA片段,碱基序列与已知基因HQ415755完全一致。运用Gateway技术构建LbMYB103基因植物过表达载体pMDC83-LbMYB103,利用基因枪法将融合有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过表达载体转入洋葱表皮细胞,将LbMYB103基因定位在细胞核。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LbMYB103基因在花药中优势表达,果实中表达量较低,在根、茎和叶中均未检测到其转录本,推测LbMYB103基因可能在花药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pMDC83-LbMYB103转入拟南芥(Col-0),经筛选获得T1代抗性再生植株52棵,PCR鉴定有41棵阳性植株,收获T1代种子,经抗性筛选获得T2代抗性植株29棵,PCR鉴定有23棵阳性植株。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LbMYB103在拟南芥植株的基因组中正常表达。表型观察发现T1和T2代拟南芥花药发育异常,花发育迟缓,果荚短小无种子,进一步表明LbMYB103可能与植物的育性有关。该结果为进一步开展枸杞遗传转化,深入研究LbMYB103基因在枸杞花药发育过程中可能发挥的调控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LbMYB103 植物过量表达载体 拟南芥 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龋齿及牙周病患者与健康人群口腔微生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史彦 李成杰 +5 位作者 张明正 王鑫 杨少国 孟凡景 陈廷涛 杨健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65-1268,共4页
目的: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健康人和口腔患者口腔微生物的组成和变化。方法:选取典型的龋齿和牙周病患者,收集受刺激的唾液和口咽样本并进行高通量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和比较各样品之间的物种组成差异。结果:各组的平均操作分类单... 目的: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健康人和口腔患者口腔微生物的组成和变化。方法:选取典型的龋齿和牙周病患者,收集受刺激的唾液和口咽样本并进行高通量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和比较各样品之间的物种组成差异。结果:各组的平均操作分类单元(OTU)为315个,其中健康人口腔内硬壁菌(Firmicutes)、拟杆菌(Bacteroidetes)、蛋白菌(Proteobacteria)、放线杆菌(Actinobacteria)和梭杆菌(Fusobacteria)对应的OTU数目分别73、64、53、19和18个;此外,相对丰富度结果表明硬壁菌(Firmicutes)在儿童组中减少而在青年组和成年组中增多,而蛋白菌(Proteobacteria)在儿童组中增多而在青年组和成年组中减少。结论:年龄段和口腔疾病对牙齿的发育和口腔微生物的组成影响巨大,传统意义上的致病菌可能在口腔健康中同样发挥着维护口腔稳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龋齿 牙周炎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固醇代谢紊乱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立 徐颜美 +2 位作者 程竹君 熊招平 邓立彬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57-863,共7页
心血管病已成为威胁我国人群健康的首要疾病,而胆固醇代谢紊乱是心血管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近年来高通量技术的推广和群体基因组学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复杂性状(或疾病)易感基因或突变的发现,为深入解析胆固醇代谢紊乱的遗传... 心血管病已成为威胁我国人群健康的首要疾病,而胆固醇代谢紊乱是心血管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近年来高通量技术的推广和群体基因组学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复杂性状(或疾病)易感基因或突变的发现,为深入解析胆固醇代谢紊乱的遗传学病因提供了机会。文章整合传统遗传分析和近期GWAS筛查的结果,对胆固醇代谢紊乱的分子遗传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结合通路富集分析揭示胆固醇代谢紊乱的功能背景,以期更好地理解胆固醇代谢紊乱致病的分子机制,为其防治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固醇 易感基因 连锁分析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歧杆菌胞外多糖生理功能的研究概述 被引量:5
4
作者 李胜杰 陈廷涛 +2 位作者 董素琴 熊勇华 魏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600-1606,1613,共8页
双歧杆菌胞外多糖是其在生长代谢过程中分泌到细胞外的一类多糖类物质,化学结构复杂,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如抗氧化、抗肿瘤、肠道菌群调节、免疫调节等。本文就双歧杆菌胞外多糖的生理功能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 双歧杆菌 胞外多糖 生理功能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微囊泡miR-27a参与脑缺血小鼠血脑屏障紧密连接损伤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吕燕妮 付龙生 钱贻崧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14-819,共6页
目的 研究脑缺血小鼠循环系统中,循环微囊泡miR-27a对血脑屏障紧密连接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构建小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离心超滤法分离缺血2 h脑组织上清液中微囊泡,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微囊泡形态,并检测微囊泡直径。在脑缺血2 h模... 目的 研究脑缺血小鼠循环系统中,循环微囊泡miR-27a对血脑屏障紧密连接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构建小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离心超滤法分离缺血2 h脑组织上清液中微囊泡,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微囊泡形态,并检测微囊泡直径。在脑缺血2 h模型基础上,股静脉注射5 mg·kg^(-1)微囊泡,TTC染色观察缺血脑组织梗死体积;HE染色检测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claudin-5变化;Western blot检测occludin、claudin-5、TLR4、NF-κB、p38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测定IL-1β和TNF-α含量。结果 从缺血小鼠脑组织中分离的微囊泡为圆形或近圆形的双层膜结构小囊泡,颗粒平均直径为160 nm,符合微囊泡的形态学特征。与缺血组比较,注射微囊泡miR-27a能够加重缺血小鼠脑组织损伤,进一步增加脑组织梗死体积,降低缺血脑组织中occludin和claudin-5蛋白表达,上调TLR4表达,激活NF-κB、p38蛋白的磷酸化,IL-1β和TNF-α释放增多;而给予阻断剂antagomiR-27a能够减轻小鼠脑组织损伤,抑制TLR4、NF-κB、p38蛋白的活化。结论 微囊泡miR-27a可明显增加缺血小鼠脑组织损伤,加重缺血脑组织紧密连接损伤,其机制与上调缺血脑组织中TLR4、NF-κB、p38蛋白的磷酸化,释放IL-1β和TNF-α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微囊泡 miR-27a TLR4 MCAO 血脑屏障 紧密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及其靶基因网络 被引量:16
6
作者 汤晓丽 邓立彬 +6 位作者 林加日 张伟龙 刘双梅 魏懿 梅普明 汪雁 梁尚栋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07-615,共9页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 1,SREBP-1)是重要的核转录因子之一,能调控内源性胆固醇、脂肪酸、甘油三酯和磷脂合成所需酶的表达,以维持血脂动态平衡。研究表明,SREBP-1及其靶基因网络的异常可引...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 1,SREBP-1)是重要的核转录因子之一,能调控内源性胆固醇、脂肪酸、甘油三酯和磷脂合成所需酶的表达,以维持血脂动态平衡。研究表明,SREBP-1及其靶基因网络的异常可引起胰岛素抵抗、Ⅱ型糖尿病、心功能紊乱、血管并发症和肝脂肪变等一系列代谢性疾病。近年高通量组学技术的发展极大扩展了对SREBP-1靶基因及其转录调控模式的了解。文章对SREBP-1蛋白结构、活化过程、DNA结合位点及其调控的靶基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着重介绍了基于组学数据的转录调控网络的构建,这将有助于更好的认识SREBP-1在脂类代谢中的作用,为深入探讨脂质代谢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 靶基因 基因调控网络 脂类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和老年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心肺损伤的机制 被引量:4
7
作者 吕燕妮 付龙生 +4 位作者 钱贻崧 江明金 何礼标 欧阳爱军 郑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00-806,共7页
目的研究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心肺组织损伤情况及机制。方法按5~6月龄和20~21月龄,将C57BL/6J小鼠分为青年和老年组。实验组设立假手术组,模型组为缺血1 h再灌注1、12、24、48 h组。取各灌注时间点的小鼠心肺组织,HE和TUNEL染色观察形态学... 目的研究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心肺组织损伤情况及机制。方法按5~6月龄和20~21月龄,将C57BL/6J小鼠分为青年和老年组。实验组设立假手术组,模型组为缺血1 h再灌注1、12、24、48 h组。取各灌注时间点的小鼠心肺组织,HE和TUNEL染色观察形态学改变,化学比色法检测心脏Na^+-K^+-ATP酶、Ca^(2+)-ATP酶变化,称重法计算肺指数,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心肺组织中核因子κBp65(NF-κBp65)、磷酸化NF-κBp65(p-NF-κBp65)、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磷酸化IκBα(p-IκBα)水平,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色法测定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青年和老年小鼠分别在再灌注24 h和再灌注1 h发生肺部炎症反应,而分别于再灌注24 h和再灌注12 h可见心脏出血,肺对再灌注刺激的反应比心脏组织更早。同时在对Na^+-K^+-ATP酶、Ca^(2+)-ATP酶、肺指数、NF-κB信号通路与炎症因子的测定发现,这些指标在青年和老年小鼠组上的变化与其病理组织变化时程一致。结论老年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后会引起心肺组织的损伤,能量代谢和炎症级联反应为其损伤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并发症 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 心肺损伤 老年小鼠 炎症级联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多糖刺激小胶质细胞产生的微囊泡加重氧糖剥夺条件下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的损伤 被引量:3
8
作者 吕燕妮 付龙生 +3 位作者 李艳明 温金华 魏筱华 钱贻崧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1-217,共7页
目的研究在氧糖剥夺(OGD)条件下,向脑血管内皮细胞(RBEC)中加入提取自脂多糖(LPS)刺激的大鼠小胶质细胞上清液的循环微囊泡(MV),考察其对RBEC紧密连接功能的损伤及作用机制。方法分离提取1 mg/L LPS刺激24 h的小胶质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M... 目的研究在氧糖剥夺(OGD)条件下,向脑血管内皮细胞(RBEC)中加入提取自脂多糖(LPS)刺激的大鼠小胶质细胞上清液的循环微囊泡(MV),考察其对RBEC紧密连接功能的损伤及作用机制。方法分离提取1 mg/L LPS刺激24 h的小胶质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MV并进行鉴定,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V中微小RNA-27a(miR-27a)水平。RBEC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MV组、OGD 6 h组、OGD-MV孵育组。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RBEC中紧密连接蛋白闭合蛋白(occludin)和密封蛋白5(claudin-5)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RBEC中occludin、claudin-5、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p65(NF-κBp65)和p38的蛋白磷酸化水平,ELISA测定RBEC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MV形状为近似圆形双层膜结构,平均直径为150 nm,符合MV的形态学特征。与正常小胶质细胞相比,LPS刺激的小胶质细胞培养上清液的MV中miR-27a水平异常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加入MV不会对正常细胞产生影响,当在OGD条件下,RBEC中紧密连接受到损害,occludin和claudin-5表达降低,而加入MV后,RBEC紧密连接破坏加重,occludin和claudin-5表达进一步降低,OGD组小胶质细胞occludin和claudin-5蛋白水平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OGD组小胶质细胞TLR4及NF-κBp65、p38磷酸化水平增加,而OGD-MV孵育组中,TLR4和NF-κBp65、p38的磷酸化水平进一步升高,且IL-1β和TNF-α水平也明显增加。结论 LPS刺激小胶质细胞上清液MV中miR-27a水平升高,可致OGD条件下RBEC紧密连接损害进一步加重,可能与其上调TLR4表达及NF-κBp65、p38的磷酸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泡(MV) miR-27a 氧糖剥夺(OGD) 小胶质细胞 脑血管内皮细胞 紧密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P适体接枝Fe_3O_4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化学发光酶检测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严喜鸾 陈馨 +3 位作者 高文菊 魏婷婷 林月敏 艾凡荣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40-346,共7页
制备了油酸修饰的Fe_3O_4纳米粒子,利用盐酸多巴胺对其表面进行氨基化改性,制得水分散性良好的Fe_3O_4纳米粒子,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振动样品磁强计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进行表征。随后,将氨基修饰的三磷酸腺... 制备了油酸修饰的Fe_3O_4纳米粒子,利用盐酸多巴胺对其表面进行氨基化改性,制得水分散性良好的Fe_3O_4纳米粒子,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振动样品磁强计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进行表征。随后,将氨基修饰的三磷酸腺苷(ATP)适体接枝到Fe_3O_4纳米粒子上,结合荧光素酶化学发光法进行ATP的定量检测,并应用于市售酸奶中乳酸菌ATP含量的检测,其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各项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Fe_3O_4纳米粒子是一种分散性好、易分离的载体,其粒径均一、稳定、磁性强、与适体结合性能好,拓展了Fe_3O_4纳米粒子在分析检测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 纳米粒子 氨基功能化 适体 化学发光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hsa-miR-181a在脑卒中发病中的分子调控网络 被引量:6
10
作者 吕燕妮 钱贻崧 付龙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42-1047,共6页
目的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固有免疫信号分子hsa-miR-181a与脑卒中相关的分子调控网络。方法运用UCSC基因组浏览器、人类miRNA疾病数据库、TF-miRNA调控数据库、miRNA靶基因预测验证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疾... 目的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固有免疫信号分子hsa-miR-181a与脑卒中相关的分子调控网络。方法运用UCSC基因组浏览器、人类miRNA疾病数据库、TF-miRNA调控数据库、miRNA靶基因预测验证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疾病数据库、DLANALAB-Lnc Base数据库、转录因子结合谱数据库,研究hsa-miR-181a的上游转录因子,下游靶基因及与其相互作用的LncRNA间的多个调控途径,绘制hsa-miR-181a的核心调控网络图。采用脂多糖(LPS)刺激慢病毒感染的BV2小胶质细胞,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Toll样受体4(TLR4)、肿瘤蛋白63(p63)、miR-181a和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的水平变化,对hsa-miR-181a调控网络进行验证。结果 UCSC数据库中显示hsa-miR-181a有2个亚型,在多个物种中具有高度保守性。通过疾病分析及文献调研发现hsa-miR-181a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尤其是缺血性疾病。信息学分析显示hsa-miR-181a受转录因子p63调控的同时,又调控着下游靶基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TLR4等58个基因。此外,Lnc RNA CDKN2B-AS1的转录和其锌指转录因子Snail、n-MYC也可能与hsa-miR-181a存在相互作用。所有基因构成一个以hsa-miR-181a为核心的调控网络,在脑卒中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在LPS刺激的BV2细胞中,TLR4、p63、miR-181a水平升高,而RNA慢病毒技术干扰小胶质细胞中的p63的表达后,p63表达降低,miR-181a水平也降低,下游NF-κB p65水平被抑制,表明p63是TLR4调节miR-181a表达的关键信号分子。结论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并初步验证了hsa-miR-181a分子在脑卒中疾病中的调控网络,为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固有免疫 hsa-miR-181a 脑卒中 调控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细胞提取联用HPLC-TOF MS法分析丹红注射液中的活性成分 被引量:4
11
作者 吕燕妮 钱贻崧 付龙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691-2695,共5页
目的应用靶细胞提取联用高效液相飞行时间质谱(HPLC-TOF MS)法分析丹红注射液中的活性成分,并对其防治疾病的分子机制做生物信息学预测。方法将小胶质细胞(BV2细胞)和丹红注射液共孵育,HPLC-TOF MS法对所得的细胞破碎液进行分析,然后挖... 目的应用靶细胞提取联用高效液相飞行时间质谱(HPLC-TOF MS)法分析丹红注射液中的活性成分,并对其防治疾病的分子机制做生物信息学预测。方法将小胶质细胞(BV2细胞)和丹红注射液共孵育,HPLC-TOF MS法对所得的细胞破碎液进行分析,然后挖掘靶细胞结合成分中与脑卒中相关的蛋白和信号通路。结果从BV2细胞破碎液中检测到丹参素、原儿茶醛、6-羟基红花黄色素A、迷迭香酸、丹酚酸B这5种丹红注射液中的水溶性成分,再构建靶细胞结合成分-蛋白网络,映射在Biocart信号通路中,包括Toll受体信号通路、神经营养因子、细胞凋亡、MAPK信号通路等,关联脑卒中发病机制的炎症、氧化应激方面。结论该研究初步阐释了丹红注射液与脑卒中信号通路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 活性成分 BV2细胞 脑卒中 HPLC-TOF MS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蛋白导入法沉默线粒体分裂调节蛋白Drp1的表达 被引量:1
12
作者 韩小建 万玉英 +3 位作者 杨章坚 张剑锋 危永芳 赖启南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97-600,共4页
目的:表达和纯化3转录反式激活因子-RNA结合结构域(3 Trans-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RNA binding domain,3TATRBD)重组蛋白,并利用蛋白导入法将siRNA运输到细胞中进行基因沉默实验。方法:将双链RNA激活蛋白激酶PKR的RNA结合域(Moti... 目的:表达和纯化3转录反式激活因子-RNA结合结构域(3 Trans-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RNA binding domain,3TATRBD)重组蛋白,并利用蛋白导入法将siRNA运输到细胞中进行基因沉默实验。方法:将双链RNA激活蛋白激酶PKR的RNA结合域(Motif1)与细胞穿膜多肽TAT融合构建3TAT-RBD,并通过原核表达体系进行目的蛋白的表达和纯化。获取重组3TATRBD蛋白后,利用非变性胶电泳检测3TAT-RBD与荧光标示Cy3-dsRNA的结合能力。利用蛋白导入法和荧光显微镜观察3TAT-RBD将Cy3-dsRNA导入胶质瘤细胞的效率。在细胞水平检测和比较3TAT-RBD和Lipofectimine 2000将Cy3-dsRNA导入细胞的效率以及对沉默线粒体分裂蛋白动力蛋白相关蛋白1(dynamin-related protein 1,Drp1)的效果。结果:通过原核表达体系获得3TAT-RBD重组蛋白,体外结合实验证实3TAT-RBD与双链dsRNA具有良好的结合能力。荧光显微镜观察也发现3TAT-RBD与Lipofectimine 2000均能将Cy3-dsRNA导入gli36胶质细胞。在RNA干扰实验中发现,3TAT-RBD和Lipofectimine2000均能有效地抑制Drp1的表达,Lipo+siRNA和3TAT-RBD+siRNA组Drp1的表达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36%和42%。结论:本研究中构建的3TAT-RBD利用了细胞穿膜多肽和RBD与dsRNA结合特性,有效地将siRNA导入细胞进行基因沉默实验,这将为今后RNA干扰实验提供新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膜多肽 双链RNA激活蛋白激酶 蛋白运输法 RNA干扰 基因沉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量子点的生物应用:成像、载药与毒性 被引量:10
13
作者 闫鹏 艾凡荣 +1 位作者 严喜鸾 刘东雷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35-42,共8页
碳量子点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具有荧光性能优异、尺寸小、毒性低等诸多优势,因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尤其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突出的应用价值,近年来引起了科研者们的广泛关注。在介绍碳量子点光学性质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碳量子点在... 碳量子点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具有荧光性能优异、尺寸小、毒性低等诸多优势,因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尤其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突出的应用价值,近年来引起了科研者们的广泛关注。在介绍碳量子点光学性质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碳量子点在生物成像、诊疗剂应用及碳量子点生物毒性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探讨了碳量子点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量子点 生物医学 生物成像 诊疗剂 生物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微生物在健胃消食片药渣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邓侃 李祖旭 +5 位作者 姜玫秀 王鑫 魏强 张财斌 陈廷涛 魏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38-742,共5页
通过活菌计数、还原糖和蛋白浓度测定、抗氧化性、感官评价等试验方法探讨了益生微生物在健胃消食片药渣开发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益生微生物在未经处理的药渣中存活率高达1010CFU/m L,降解率约为25%~30%,其还原糖和蛋白质总量分别为2.... 通过活菌计数、还原糖和蛋白浓度测定、抗氧化性、感官评价等试验方法探讨了益生微生物在健胃消食片药渣开发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益生微生物在未经处理的药渣中存活率高达1010CFU/m L,降解率约为25%~30%,其还原糖和蛋白质总量分别为2.91 mg/m L和553μg/m L,显著高于空白组,且产生良好的药香和乳酸味。抗氧化性指标表明,发酵液与原始药渣相比,其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radical(DPPH)、O2·-和HO·自由基的清除能力、Fe2+螯合能力和还原活性均得到提高,其中DPPH的清除能力最为明显,高达80%。研究将健胃消食片药渣原有的药用成分和益生菌有机结合,进行药渣的二次创收,为我国中草药药渣的回收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应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渣 益生微生物 降解 抗氧化性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38基因敲除对小鼠脾脏B细胞炎性因子产生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焦会园 陈诚 +3 位作者 李玲 戴倩倩 宋矿余 李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73-1377,共5页
目的分析CD38基因敲除小鼠脾脏中B细胞的数量及B细胞中炎性因子和去乙酰化酶1(SIRT1)的表达水平,探讨CD38基因敲除对B细胞中炎性因子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小鼠尾巴CD38和新霉素(Neo)基因的DNA表达水平;磁... 目的分析CD38基因敲除小鼠脾脏中B细胞的数量及B细胞中炎性因子和去乙酰化酶1(SIRT1)的表达水平,探讨CD38基因敲除对B细胞中炎性因子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小鼠尾巴CD38和新霉素(Neo)基因的DNA表达水平;磁珠阴选法分选出野生型(WT)C57BL/6和CD38-/-小鼠脾脏中的B细胞,经流式细胞仪鉴定B细胞分选纯度;实时定量PCR检测CD38和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D38及SIRT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鉴定CD38-/-小鼠,并成功分选出WT和CD38-/-小鼠脾脏中的B细胞(纯度>95%)。与WT小鼠相比,CD38-/-小鼠脾脏发育障碍,脾细胞总数及其中的B细胞数量均减少(P<0.01),伴炎性因子TNF-α和IL-1βmRNA表达水平下降(P<0.01),SIRT1蛋白表达水平上升(P<0.05)。结论 CD38基因敲除可引起脾脏B细胞数量减少;并可能通过激活SIRT1通路,抑制脾脏B细胞中炎性因子TNF-α和IL-1β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8基因 B淋巴细胞 炎性因子 去乙酰化酶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影响的代谢相关基因的组学筛查及验证 被引量:3
16
作者 曹继红 廖尉廷 +7 位作者 沃琤 徐国荣 徐焕新 李平龙 陶冶 王鹏 林加日 邓连瑞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18-925,共8页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HDACs)催化组蛋白去乙酰化,与细胞增殖、分化及凋亡等诸多过程密切相关。HDAC抑制剂(HADC inhibitors,HADCIs)具有潜在的抗肿瘤作用,是近年药物筛查的热点之一。近期研究提示HDAC2可通过影响细...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HDACs)催化组蛋白去乙酰化,与细胞增殖、分化及凋亡等诸多过程密切相关。HDAC抑制剂(HADC inhibitors,HADCIs)具有潜在的抗肿瘤作用,是近年药物筛查的热点之一。近期研究提示HDAC2可通过影响细胞代谢过程发挥抗肿瘤作用,但各类HDACIs调控代谢过程的机制尚待研究。本研究以肝细胞系(Hep G2)为研究对象,整合比较了两种HDACIs(TSA和SAHA)的表达谱数据。在TSA处理组中,筛查到380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及35个DEGs富集的KEGG通路;SAHA处理组的表达分析印证了大多数DEGs(177/380)和富集通路(23/35)。比较分析发现,在这两类HDACIs共同影响的通路中,近一半通路(9/23)与代谢有关;近1/3共享DEGs(66/177)参与代谢过程。通过HDAC2 si RNA细胞实验证实了TSA和SAHA对代谢基因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HDACIs在治疗肿瘤等代谢性疾病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代谢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