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技术要素耦合作用下我国退役风电设备资源化潜力研究
1
作者 郭慧娟 唐守娟 +4 位作者 孔令强 郭云 刘广鑫 张力小 石磊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58-2368,共11页
基于Stella系统动力学建模平台,耦合风机单机容量、发电方式等技术要素以及使用寿命的影响,构建了我国退役风机报废量预测模型,系统分析与模拟不同情景下风机设备的报废量,并量化回收废旧风机设备资源化规模及其碳减排潜力.结果表明,(1... 基于Stella系统动力学建模平台,耦合风机单机容量、发电方式等技术要素以及使用寿命的影响,构建了我国退役风机报废量预测模型,系统分析与模拟不同情景下风机设备的报废量,并量化回收废旧风机设备资源化规模及其碳减排潜力.结果表明,(1)设计寿命情景下,我国风机安装量2006~2038年快速增长,2047年到达波谷后再次增长,风机报废规模快速上升,不同单机容量的风机报废量达峰时间随着单机容量的增大逐渐后移;(2)设计寿命情景下2060年风机及基础废弃物各组成成分产生量分别为:钢铁1367.24万t、铝19.72万t、铜76.23万t、塑料13.77万t、玻璃钢176.44万t、电子器件16.23万t、永磁体2.77万t、润滑油1.10万t、混凝土3476.36万t;(3)2025~2060年,短寿命、设计寿命、长寿命情景下报废风机材料累计闭环回收利用可分别满足总材料需求的49.5%、41.1%、32.7%,以报废风机中钢铁、铝、铜及永磁体为例,短寿命、设计寿命、长寿命情景下2025~2060年100%资源化利用累计碳减排量分别为24654.2,17594.7和12218.4万t.延长风机寿命,并根据直驱和双馈以及不同单机容量风机的报废结果建立健全风机设备回收体系,同时强化资源再生利用能力,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效率,推进报废风机中钢铁等高值设备再制造,将有效降低风机产业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助力于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 报废量预测 系统动力学模型 资源化潜力 碳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LPI+研究南昌碳气溶胶粒径分布与肺沉积表面积
2
作者 邹长伟 徐唱 +2 位作者 黄虹 周星明 申钊颖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8-78,共11页
掌握气溶胶及碳组分的粒径分布有助于识别来源和探讨形成机制,肺沉积表面积(LDSA)是气溶胶颗粒在人体呼吸道肺泡区沉积的健康风险评估重要指标。2017年12月-2018年11月,利用荷电低压颗粒物采样分析仪(ELPI+)研究南昌室内、外气溶胶和碳... 掌握气溶胶及碳组分的粒径分布有助于识别来源和探讨形成机制,肺沉积表面积(LDSA)是气溶胶颗粒在人体呼吸道肺泡区沉积的健康风险评估重要指标。2017年12月-2018年11月,利用荷电低压颗粒物采样分析仪(ELPI+)研究南昌室内、外气溶胶和碳组分的粒径分布与LDSA,结果显示,采样期间环境空气混合受体点、道路旁、打印室、学生宿舍的主要空气颗粒物分别为核模态与积聚模态、爱根核模态与核模态、核模态、积聚模态。室外、室内空气颗粒物中有机碳(OC)粒径分布特征相似,为单峰型,峰值出现在0.256~0.382μm;颗粒物中元素碳(EC)的粒径分布在室内呈单峰型,在室外呈多峰型;不同微环境颗粒物OC/EC比值的粒径分布大多呈“L”型,打印室内不同粒径颗粒物OC/EC比值无明显差异,近似呈“—”型。室外空气颗粒物中优势碳组分是OC_(2)、OC_(3)、OC_4和EC_(1),主要源于燃煤排放和机动车尾气,室内空气颗粒物的优势碳组分是OC_(1)、OC_(2)、OC_(3),主要源于香烟燃烧和室外空气渗透。不同微环境颗粒物的LDSA有差异,室外混合受体点、道路旁和室内打印室、学生宿舍的LDSA日均值分别为49.0、10.9、29.9和31.0μm^(2)/cm^(3);在有明显贡献源(如打印机工作或香烟燃烧)的室内环境中,特别是香烟燃烧的影响下,短时间内颗粒物LDSA非常高,超过环境空气颗粒物LDSA的最高值;道路旁空气中小于100 nm颗粒的LDSA占比高,存在香烟燃烧的室内100~600 nm粒径颗粒物的LDSA占比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气溶胶 有机碳 元素碳 粒径分布 肺沉积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昌前湖区域黑碳的分布特征与光学特性 被引量:2
3
作者 高燕 黄虹 +2 位作者 杨心怡 王嘉怡 邹长伟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9-1009,共11页
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对南昌市前湖区域大气中黑碳(BC)进行连续观测,研究BC的分布特征与光学特性.结果显示,南昌前湖区域eBC浓度2021年均值为(1.93±1.13)μg·m^(-3),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最高(2.10±1.28)μg·m... 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对南昌市前湖区域大气中黑碳(BC)进行连续观测,研究BC的分布特征与光学特性.结果显示,南昌前湖区域eBC浓度2021年均值为(1.93±1.13)μg·m^(-3),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最高(2.10±1.28)μg·m-3,春季最低(1.69±1.14)μg·m^(-3);eBC浓度日分布表现为明显的双峰特征,峰值出现在07:00—09:00和22:00—23:00.BC吸收系数、大气消光系数年均值为18.42、137.67 Mm^(-1).eBC与NO_(2)的相关性强于eBC与SO_(2)、CO、O_(3)的相关性,反映区域内BC受机动车尾气影响显著.eBC与风速呈负显著性相关(*P<0.05),eBC与气象因子相关性按从大到小顺序为风速>温度>相对湿度,较大的风速更利于BC的扩散稀释.本文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碳气溶胶的污染防控及其辐射强迫的科学评估提供参考依据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碳 光学性质 时空分布特征 气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环境中微塑料去除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4
作者 孙一喆 詹健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7-452,共6页
首先概述了水环境中微塑料的来源、分布及对人体的危害,原生微塑料和次生微塑料可通过地表径流和污水厂出水进入引用水,从而被人类摄入体内,引发多种毒性作用。随后讨论了膜技术、磁分离、电絮凝、光催化降解与生物降解等新技术的处理... 首先概述了水环境中微塑料的来源、分布及对人体的危害,原生微塑料和次生微塑料可通过地表径流和污水厂出水进入引用水,从而被人类摄入体内,引发多种毒性作用。随后讨论了膜技术、磁分离、电絮凝、光催化降解与生物降解等新技术的处理原理、去除效果与优缺点,重点关注各项新技术研究进展及其有效性。最后据此提出了实验研究及后续处置方面的展望。归纳了水环境中微塑料去除技术研究进展,以期为未来进一步降低能耗、提高水环境中微塑料的去除率,形成稳定工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水处理 去除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蔬菜型人工湿地资源化处理农村分散生活污水 被引量:2
5
作者 朱永茂 刘伟 +3 位作者 张建美 刘怡彤 王开红 全树名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5-110,共6页
为对农村分散生活污水进行资源化处理,以空心菜为湿地植物,在温度(32±2)℃、水力负荷2.40 m^(3)/(m^(2)·d)条件下进行湿地污水处理实验,评价了蔬菜型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处理性能及其资源化回收潜能。结果表明,当COD、TP、NH_(4)... 为对农村分散生活污水进行资源化处理,以空心菜为湿地植物,在温度(32±2)℃、水力负荷2.40 m^(3)/(m^(2)·d)条件下进行湿地污水处理实验,评价了蔬菜型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处理性能及其资源化回收潜能。结果表明,当COD、TP、NH_(4)^(+)-N平均进水浓度分别为198.52、2.92、20.69 mg/L时,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3.8%、64.0%、27.6%,将COD、TP、NH_(4)^(+)-N平均进水浓度降低为148.12、1.81、15.14 mg/L时,湿地去除效果明显提升,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6.5%、73.0%、41.3%,平均出水浓度分别为34.83、0.49、8.89 mg/L,出水COD、TP、TN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8918-2002)一级A标准,NH_(4)^(+)-N达到二级标准,实验期间空心菜生长状态良好,每株平均增重45.88 g,增长47 cm,具有较大的资源回收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活污水 蔬菜型人工湿地 污水资源化 空心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昌高新区工业碳排放预测及减排路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芳涛 孙玉恒 +4 位作者 付航 李远航 冯正源 刘广鑫 石磊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7-204,共8页
工业园区作为中国工业活动重要的载体,是中国工业部门实现低碳减排和落实双碳目标的关键抓手。该文以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昌高新区)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园区工业终端能源消费数据,对园区2016-2022年工业及不同行业的碳排放现状进... 工业园区作为中国工业活动重要的载体,是中国工业部门实现低碳减排和落实双碳目标的关键抓手。该文以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昌高新区)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园区工业终端能源消费数据,对园区2016-2022年工业及不同行业的碳排放现状进行分析;其次构建Kaya扩展模型,结合情景分析法预测园区工业碳排放总量和达峰状态;最后根据预测结果和园区发展特点提出合理的低碳发展建议。结果表明:(1)从碳排放特征来看,南昌高新区工业碳排放总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碳排放强度在逐年下降,电力消费碳排放占比最大且份额在逐年增加,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碳排放量在各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2)从情景预测分析来看,多要素优化情景下的减排效果最理想,可在2025年达到峰值,经济水平情景、能源强度情景和碳排放因子情景可在2030年达到峰值,其中经济水平对南昌高新区未来碳达峰状态的影响最大,基准情景和能源结构情景在2030年前未出现峰值;(3)从减排路径分析来看,未来园区减排路径主要从电力部门脱碳、重点行业绿色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入手。该研究可为中国工业园区减排策略的制定和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园区 碳排放预测 Kaya扩展模型 情景分析 减排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KE+的南昌市朝阳片区内涝定制化动态模拟软件开发
7
作者 袁翼 潘郴 +5 位作者 杨长河 吴雪军 陈战利 陈文 杨淑婷 米灿龙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4-49,共6页
对于管理决策者而言,目前普遍使用的城市内涝动态模拟软件均存在学习成本大、操作不方便且展示结果繁多等问题,为降低模拟软件的使用门槛、简化其操作方式并突出重点结果的展示,以南昌市朝阳片区为例,利用MIKE+综合水模拟软件构建了研... 对于管理决策者而言,目前普遍使用的城市内涝动态模拟软件均存在学习成本大、操作不方便且展示结果繁多等问题,为降低模拟软件的使用门槛、简化其操作方式并突出重点结果的展示,以南昌市朝阳片区为例,利用MIKE+综合水模拟软件构建了研究区域的城市内涝耦合模型,在此基础上使用Axure、Vue3、JavaScript等软件为管理决策者设计开发出一套具有定制化功能设计、结果展示的城市内涝动态模拟软件。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该软件在功能实现、模拟精度、结果展示及运行稳定性方面均达到了预期目标,且操作方式遵循易用性原则,便于管理决策者使用,可有效辅助制定防汛排涝策略,提高了南昌市内涝风险管理数字化水平,并可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内涝 MIKE+耦合模型 定制化 软件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毒剂对猪粪短期湿式厌氧消化系统性能及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响应
8
作者 吴永明 李坊飞 +8 位作者 吴留兴 张磊 刘亚军 黄学平 刘翔敏 李荣富 池泽涌 张杰 邓觅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07-215,共9页
为研究消毒剂对猪粪厌氧发酵系统的影响,选取不同浓度(质量分数0.02%、0.1%、0.5%)卫可(Virkon^(TM))消毒剂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高浓度Virkon^(TM)胁迫下,厌氧发酵系统出水中总氮(total nitrogen,TN)、氨氮(ammonia nitrogen,NH_(4)^(... 为研究消毒剂对猪粪厌氧发酵系统的影响,选取不同浓度(质量分数0.02%、0.1%、0.5%)卫可(Virkon^(TM))消毒剂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高浓度Virkon^(TM)胁迫下,厌氧发酵系统出水中总氮(total nitrogen,TN)、氨氮(ammonia nitrogen,NH_(4)^(+)-N)、总磷(total phosphorus,TP)和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等含量异常剧增,伴随TS和VS的降解率下降。对照组(CK组)和0.02%、0.1%和0.5%Virkon^(TM)试验组(分别记为L组、M组和H组)的最大产CH_(4)速率分别为63.20、71.63、73.10和38.17mL/g且CH_4总产量分别降低4.48%、16.58%(P<0.001)和86.33%(P<0.001)。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试验组的关键酶活呈先升后降趋势,其中,H组的S-α-GC、S-β-GC、S-ACP、S-NP及S-CAT等土壤酶活被显著性抑制(P<0.05)。进一步结合高通量测序发现,在整个厌氧发酵阶段,H组Ace指数、Chao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显著性低于CK组(P<0.01)。在门水平上,第一优势菌群为厚壁菌门,其次为变形菌门,其中厚壁菌门相对丰度随Virkon^(TM)浓度的上升而降低,而变形菌门则相反;在属水平上,随着厌氧发酵时间的延长,束毛球菌属(Trichococcus)相对丰度均出现不同程度上升,由0.19%~0.39%提升至2.80%~4.20%,而H组中史密斯氏菌属(Smithella)的相对丰度受到极显著性(P<0.001)的抑制,较CK组下降91%。同时通过PICRUSt2功能预测分析发现,各试验组微生物群落COG(clusters of orthologous groups of proteins)功能组成结构差异并不明显,未知功能及氨基酸运输和代谢为主要优势功能;结合KO(KEGG orthology)结果与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数据库相关基因分析发现,高浓度Virkon^(TM)显著抑制微生物群落的生长代谢活性并削弱厌氧发酵系统的甲烷合成效能,另一方面,却诱导关键功能基因K00531(anfG)的表达活性发生超量级响应,较对照组(CK)激增约272倍。其表达水平的显著上调可能通过强化关键酶活性,使系统对Virkon^(TM)消毒副产物中典型氯代污染物(氯代烷烃及氯代烯烃类化合物)的降解效率获得提升,结果可为猪粪厌氧消化处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毒剂 厌氧发酵 猪粪 酶活 高通量测序 PICRUSt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水生态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
9
作者 郑博福 张吉洪 +4 位作者 何刘洁 吴之见 罗甜 朱锦奇 万炜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9-91,共13页
厘清长江经济带水生态空间时空演化格局及影响机制,为长江经济带乃至全国其他地区水生态空间划定与保护提供科学参考。采用标准差椭圆、Kernel密度及空间自相关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了2000—2020年长江经济带水生态空间时空演化... 厘清长江经济带水生态空间时空演化格局及影响机制,为长江经济带乃至全国其他地区水生态空间划定与保护提供科学参考。采用标准差椭圆、Kernel密度及空间自相关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了2000—2020年长江经济带水生态空间时空演化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除2015年水生态空间规模小幅下降外,20年来长江经济带水生态空间规模呈上升趋势,总体增加6085km^(2),以横断山区、长江中下游经济较为发达的平原地区等地的变化情况最为典型。水生态空间分布重心整体向西迁移,迁移距离为19.8km。(2)在水生态空间与各类空间转化过程中,与农业空间之间的相互转化最为突出,主要分布于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丹江口水库以及长江沿岸地区。其中水生态空间转为农业空间9236km^(2),农业空间转为水生态空间规模达11404km^(2),城镇空间与水生态空间转化规模最小,转入、转出规模分别为1799 km^(2)和1079 km^(2)。(3)长江经济带水生态空间演化受到多种影响因子的共同作用,以双因子增强以及非线性增强作用为主,自然环境类及区位交通类因子在单因素及多因素交互作用中的贡献度q值大部分在0.7以上,这2类因子是长江经济带水生态空间时空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空间 演变特征 土地利用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典型森林生产力及碳利用率的气候变化响应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云 徐黎亮 +4 位作者 郑博福 宋旭 胡方清 朱锦奇 万炜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1-134,共14页
【目的】研究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的植被生产力及碳利用率的气候因子响应,对揭示陆地生态系统碳平衡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并为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针对赣江流域常绿针叶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 【目的】研究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的植被生产力及碳利用率的气候因子响应,对揭示陆地生态系统碳平衡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并为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针对赣江流域常绿针叶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4种典型森林,利用参数本地化的Biome-BGC模型模拟了1970—2021年的总初级生产力(GPP)、净初级生产力(NPP),进而揭示了4种典型森林植被生产力和碳利用率在年际和月际尺度上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1)年GPP(g·m^(2)a^(-1))大小排序为常绿针叶林(2514.6)>常绿阔叶林(2467.9)>常绿针阔混交林(2285.0)>竹林(2040.1);年际尺度上,竹林GPP与积温显著正相关(r=0.41,P<0.01);月际尺度上,4种典型-森林GPP均受积温正向驱动(r>0.99,P<0.01)。2)年NPP(g·m^(2)a^(-1))大小排序为常绿阔叶林(862.4)>竹林(739.2)>常绿针阔混交林(721.1)>常绿针叶林(681.3);年际尺度上,常绿针叶林、常绿阔叶林和常绿针阔混交林的NPP受降水正向驱动(r>0.32,P<0.05);月际尺度上,常绿针叶林NPP与降水显著正相关(r=0.59,P<0.05),常绿阔叶林NPP主要受积温正向驱动(r=0.93,P<0.01)。3)碳利用率在年际和月际尺度上的大小排序均为竹林>常绿阔叶林>常绿针阔混交林>常绿针叶林。相比于NPP,碳利用率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更强烈,年际和月际尺度上碳利用率均受积温负向驱动(r>0.51,P<0.01)。【结论】总体上,积温是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和碳利用率的主要驱动因素;相较于常绿针叶林和常绿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和竹林的固碳能力更强,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有更大的碳汇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生产力 碳利用率 气候变化 Biome-BGC模型 赣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中和背景下生物基产品碳足迹评估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明星 石磊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5607-5617,共11页
生物质在人类生命时间尺度内为可再生资源,以生物质为原料的生物基产品被认为是“碳中性”的,生物基产品替代化石产品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方式。然而生物基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涉及众多碳源碳汇过程,对生物基产品“碳中性”的假设提出... 生物质在人类生命时间尺度内为可再生资源,以生物质为原料的生物基产品被认为是“碳中性”的,生物基产品替代化石产品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方式。然而生物基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涉及众多碳源碳汇过程,对生物基产品“碳中性”的假设提出挑战。在分析三类生物质原料和生物基产品特征的基础上,对生物基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源碳汇过程进行分析并提供了核算方法,从而构建生物基产品碳足迹评估框架。以小麦秸秆制备打印纸为例,研究分析了其全生命周期过程碳源碳汇并核算其碳足迹,与仅考虑生产过程(2633.38 kg CO_(2)e)相比,1 t小麦秸秆打印纸的全生命周期碳足迹为1221.50 kg CO_(2)e,副产品农业肥料、废纸填埋和纸产品储存形成的碳汇是降低碳足迹的重要方式,废纸处理方式对产品碳足迹有较大影响,但仅改变废纸处理方式并不能实现纸产品的“碳中和”,仍需小麦秸秆造纸过程能源系统及物料输入的优化。除了碳足迹外,也需要综合考虑生物基产品对水资源、土地利用变化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实现生物基产品在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及污染三大全球环境挑战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基产品 碳足迹 碳中和 纸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浅水型内湖水体与沉积物微塑料分布特征及来源:以大明湖为例
12
作者 周雨柔 姚娜 +5 位作者 胡超 张娴 张萌 吴俊伟 刘鑫珍 胡春华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06-1014,共9页
淡水湖泊中微塑料(MPs)污染备受各界关注.当前,我国亚热带浅水湖泊的MPs污染情况研究还不多,尤其是环鄱阳湖区的污染情况知之甚少.为掌握我国最大淡水湖泊鄱阳湖的典型蓄滞洪区MPs污染现状,以鄱阳湖最大的蓄滞洪区以及第二大内湖——大... 淡水湖泊中微塑料(MPs)污染备受各界关注.当前,我国亚热带浅水湖泊的MPs污染情况研究还不多,尤其是环鄱阳湖区的污染情况知之甚少.为掌握我国最大淡水湖泊鄱阳湖的典型蓄滞洪区MPs污染现状,以鄱阳湖最大的蓄滞洪区以及第二大内湖——大明湖为研究对象,对2022年枯水期大明湖流域水体及沉积物MPs样品进行采集分析,具体采用消解抽滤法和浮选分离-浮选抽滤法分离富集,采用显微镜检法和拉曼光谱法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大明湖水体及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范围分别为1900—10900 n·m^(−3)、960—1860 n·kg^(−1),其中大明湖中部湖区微塑料丰度最低,北部湖区及入湖口丰度值较高.研究区微塑料形态主要有纤维、薄膜、碎片、颗粒,聚合物组成主要为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等;水体及沉积物中均以纤维状微塑料为主(44.9%、42.6%);粒径大小均以小粒径(≤0.5 mm)微塑料为主(>50%);透明色微塑料在水体与沉积物中均占主导地位(>55%).大明湖水域微塑料潜在主要来源包括居民生活污水排放、农业及渔业活动等,建议后续进一步溯源,为大明湖微塑料的污染精准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建议重视蓄滞洪区农业生产生活用途的塑料垃圾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明湖 水体 沉积物 微塑料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卫星和无人机影像的浮叶植被覆盖度反演
13
作者 罗奇斌 何亮 +4 位作者 郭诗园 谢钟书 王昭颖 葛刚 李述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119,共9页
为了快速、准确地监测浮叶植被的覆盖度,文章以鄱阳湖中浮叶植被广泛分布的碟形湖和隔断湖汊作为研究区域,首先基于Sentinel-2卫星影像计算像元的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指数,然后利用无人机航拍影像计算对应像... 为了快速、准确地监测浮叶植被的覆盖度,文章以鄱阳湖中浮叶植被广泛分布的碟形湖和隔断湖汊作为研究区域,首先基于Sentinel-2卫星影像计算像元的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指数,然后利用无人机航拍影像计算对应像元范围浮叶植被的实地覆盖度,并建立卫星影像NDVI指数和实地浮叶植被覆盖度的回归模型,最后以大伍湖为实验区,分别使用文章方法和传统的像元二分法,反演实验区的浮叶植被覆盖度,并对两种方法的反演精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文章基于NDVI指数与浮叶植被实地覆盖度的回归模型具有非常好的拟合效果,其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R2达到了0.9;该回归模型的均方根误差RMSE为5.75%,平均相对误差MRE仅为9.0%;(2)用传统的阈值二分法反演浮叶植被的覆盖度时,当NDVI阈值为0.081时,均方根误差取得最小值20.25%,平均相对误差取得最小值53.68%,均远大于文章方法的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3)相比于传统的像元二分法,该模型能更精确地反演浮叶植被的覆盖度,特别是在浮叶植被稀疏的区域。文章基于无人机航拍数据和卫星影像NDVI指数构建回归模型的方法,可以为水生植物群落快速监测和定量反演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浮叶植被覆盖度 归一化植被指数 卫星影像 无人机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生物质锅炉烟尘化学组分与棕碳吸光特性
14
作者 肖明宇 邹长伟 +4 位作者 黄虹 高燕 涂翔 邓威 喻成龙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681-3691,共11页
以6台工业生物质锅炉为例,采集锅炉烟尘,探讨烟尘中化学组分的分布与棕碳吸光特性.研究发现,工业生物质锅炉烟尘中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质量占比分别为1.96%、0.78%,水溶性无机离子质量占比为46.3%;不同锅炉的烟尘化学组分差异显著,... 以6台工业生物质锅炉为例,采集锅炉烟尘,探讨烟尘中化学组分的分布与棕碳吸光特性.研究发现,工业生物质锅炉烟尘中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质量占比分别为1.96%、0.78%,水溶性无机离子质量占比为46.3%;不同锅炉的烟尘化学组分差异显著,受锅炉燃料、吨位、除尘方式等综合影响;经布袋除尘后OC/EC比值(10.8)显著高于旋风除尘(2.27);碳组分以OC_(2)、OC_(3)、OC_(4)和EC_(1)为主,Char-EC/Soot-EC比值变化范围大(0.25~86.0),平均为18.7;水溶性无机离子组分以K^(+)、Cl^(-)、Na^(+)、SO_(4)^(2-)、Ca^(2+)为主(占总水溶性离子的81.0%~93.6%);WSOC、MSOC两种棕碳(Br C)的光谱依赖性(AAE)与锅炉燃料、吨位及除尘方式关联不大,质量吸收效率(MAE365)与OC/EC比值密切相关,工业生物质锅炉烟尘棕碳光吸收能力与燃烧条件相关.工业生物质锅炉烟尘的MAEWSOC是生物质炉灶的4~5倍,是开放式生物质燃烧的5~9倍.研究揭示工业生物质锅炉烟尘中棕碳的吸光特性及其与燃烧条件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锅炉 化学组分 棕碳 吸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森林碳储量与固碳量的构成及影响因素——以武宁县为例
15
作者 朱锦奇 熊媛巧 +6 位作者 易扬 王玉杰 刘敏 张桂莲 徐淑蕾 张娜 郑博福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6-267,277,共13页
[目的]准确评估区域森林碳储量和固碳量的数值、分布特点、构成和影响因素,是科学制定森林管理及相应调控政策的重要依据。[方法]选择隶属于亚热带典型森林区域的生态型县域作为研究对象,选取97个不同树种及不同龄组的样地开展地上、地... [目的]准确评估区域森林碳储量和固碳量的数值、分布特点、构成和影响因素,是科学制定森林管理及相应调控政策的重要依据。[方法]选择隶属于亚热带典型森林区域的生态型县域作为研究对象,选取97个不同树种及不同龄组的样地开展地上、地下碳储量和固碳量的实测,分析碳储量的构成及其与立地因子的相互关系,并将实测固碳量值与CASA模型计算值比较,以期为亚热带森林碳储量和固碳量评估提供参考。[结果]1)2020年研究区森林平均碳密度、总碳储量、植被层总固碳量分别为158.05 t/hm^(2)、4.07×10^(7)t、28.41×10^(5)t/a。其中碳密度最大的为桦树,碳储量和植被固碳量最高的均为硬阔类栲属及其他常绿阔叶林,碳储量最高的龄组为幼龄林。碳密度总体分布规律为土壤层(56.19%)>植被层(42.94%)>枯落物层(0.87%)。2)立地因子中土层厚度与土壤碳密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枯落物密度呈显著负相关。3)除灌木林外,CASA模型估算固碳量值与样地实测测算出的固碳值差异大,样地实测值高出96.49%以上。[结论]在典型亚热带森林中,桦树在植被碳密度上具有显著优势,土壤层的碳储量是森林碳储量占比最大的部分,土层厚度是影响土壤碳密度和枯落物碳密度最主要的驱动因素。同时,除灌木林外,模型计算值低估研究区的森林固碳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森林 碳储量 固碳量 CA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昌前湖区域夏季降水中低分子有机酸的分布与来源 被引量:4
16
作者 邹长伟 杨心怡 +1 位作者 黄虹 张艺珂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0-162,共13页
2020年5—9月,共采集南昌前湖区域20个降水事件的88个分段降水样品,测定降水中3种低分子有机酸(甲酸、乙酸、草酸)和4种无机阴离子(Cl^(-)、NO_(2)^(-)、NO_(3)^(-)、SO_(4)^(2-))浓度,分析讨论降水有机酸的分布、来源,定量解析云下冲... 2020年5—9月,共采集南昌前湖区域20个降水事件的88个分段降水样品,测定降水中3种低分子有机酸(甲酸、乙酸、草酸)和4种无机阴离子(Cl^(-)、NO_(2)^(-)、NO_(3)^(-)、SO_(4)^(2-))浓度,分析讨论降水有机酸的分布、来源,定量解析云下冲刷、云水对降水有机酸的贡献.结果表明,降水中甲酸、乙酸、草酸占所测定阴离子总量的16%,降水有机酸与无机酸总量的月变化呈相反趋势;长降水事件的降水有机酸浓度在降水进程中呈现先逐渐降低,到降雨末期趋于平稳或稍稍反升的变化特征;降水进程中,云下冲刷对降水中3种有机酸的贡献率逐渐减小,而云水对其贡献率逐渐增大,降雨前期,云下冲刷为降水中有机酸根的主要来源,降雨后期,以云水贡献为主;前期降水中3种有机酸两两之间的相关性比末期降水中的弱,降水中草酸与SO_(4)^(2-)的相关性较甲、乙酸与SO_(4)^(2-)的相关性强,反映降水中草酸受二次污染影响大;基于甲酸/乙酸比值(F/A)分析,南昌地区5、9月降水有机酸受二次有机物影响较大,6—8月降水有机酸主要来源于植物直接排放;因子分析结果表明降水有机酸受酸性气溶胶、燃烧源、植物排放源的影响;PMF分析结果表明燃烧源、二次颗粒的冲刷和植被排放源对降水有机酸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低分子有机酸 云下冲刷 云水 来源 南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某石煤矿区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及来源解析
17
作者 曾晓丽 李惠民 +6 位作者 樊艳春 梅子奇 易芳 刘鑫珍 杨秀琼 赵刚 胡春华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36-1848,共13页
为了探究江西石煤矿区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来源,在某石煤矿区周边农田采集了44个表层土壤样品,对8种重金属(Cd、Cr、Cu、Ni、Pb、Zn、As和Hg)的总量进行了测定,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地累积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该... 为了探究江西石煤矿区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来源,在某石煤矿区周边农田采集了44个表层土壤样品,对8种重金属(Cd、Cr、Cu、Ni、Pb、Zn、As和Hg)的总量进行了测定,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地累积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该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进行综合评价,并在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绝对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受体模型(APCS-MLR)对研究区域重金属污染进行来源分析.结果表明,石煤矿区农田土壤中,Cd、Cu、Ni、Pb和Zn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富集,特别是Cd和Zn的污染最为严重,其均值分别为2.94 mg·kg^(−1)和230.3 mg·kg^(−1),是土壤背景值的8.16倍和3.05倍.污染评价结果表明,Cd和Zn都达到了等级较高的污染水平,Cd的生态风险等级最高,被评价为极强生态风险,且该区域综合生态危害指数(RI)≥150的点位占比达到了68%.源解析结果表明,Cd、Cu、Ni和Zn主要来源于石煤矿业活动和农业活动影响的复合源,Cr主要来源于自然源,Pb、Hg和As主要来源于工业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煤矿区 农田土壤 重金属 生态风险 APCS-MLR 受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干旱气候下赣江下游及支流流域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特征及来源
18
作者 何景媛 张茹星 +3 位作者 丁水波 李思维 李东阳 马志飞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19,共9页
为研究极端干旱气候对地下水硝酸盐(NO_(3)^(−))污染特征及来源的影响,对比分析赣江流域下游及支流地下水在极端干旱前和干旱期间的地下水化学特征、NO_(3)^(−)空间分布及来源。结果表明:2022年极端干旱年研究区地下水NO_(3)^(−)浓度为0... 为研究极端干旱气候对地下水硝酸盐(NO_(3)^(−))污染特征及来源的影响,对比分析赣江流域下游及支流地下水在极端干旱前和干旱期间的地下水化学特征、NO_(3)^(−)空间分布及来源。结果表明:2022年极端干旱年研究区地下水NO_(3)^(−)浓度为0~73.89 mg/L,平均值为6.58 mg/L,总体低于正常年(2021年);极端干旱年和正常年研究区内丰水期和枯水期地下水类型为HCO_(3)-Ca型和少量的Cl-Ca·Mg型,正常年和极端干旱年水化学组分主要受岩石风化作用,其NO_(3)^(−)高值点分部偏向于大气降水区域,硝酸盐的变化主要受外界直接影响;极端干旱年丰水期和枯水期NO_(3)^(−)的空间分布高值区面积和程度低于正常年,长期干旱造成地下水补给来源减少,NO_(3)^(−)受岩盐溶滤、排泄和反硝化作用影响,且人畜粪便和生活污水贡献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候 地下水 NO_(3)^(−) 空间分布 污染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初始含水率非均匀分布及孔隙水重分布的边坡可靠度分析
19
作者 元志镕 蒋水华 +3 位作者 常志璐 向晖 刘玉伟 黄劲松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01-1012,共12页
建立合理的降雨入渗分析模型是分析降雨诱发边坡失稳机制及防控滑坡灾害的重要前提。目前Richards方程数值解和Green-Ampt模型常用于边坡降雨入渗分析,然而Richards方程数值解易出现计算不收敛问题,Green-Ampt模型计算精度较低,不能考... 建立合理的降雨入渗分析模型是分析降雨诱发边坡失稳机制及防控滑坡灾害的重要前提。目前Richards方程数值解和Green-Ampt模型常用于边坡降雨入渗分析,然而Richards方程数值解易出现计算不收敛问题,Green-Ampt模型计算精度较低,不能考虑初始含水率非均匀分布和孔隙水重分布过程。在传统Green-Ampt模型基础上,将边坡地层沿深度方向离散为多个空间微元,将降雨事件离散为多个小时段,进而提出边坡降雨入渗分析的时空逼近法,阐明降雨入渗下非均质无限长边坡渗流、稳定及可靠度演化规律。结果表明:与Richards方程数值解相比,提出的时空逼近法是一种计算稳定且精度较高的降雨入渗分析方法,不存在计算不收敛问题。此外,如果不考虑孔隙水重分布过程会低估边坡失效概率和错误估计最危险滑面位置。研究结果可为复杂边坡降雨入渗分析及降雨型浅层滑坡灾害防控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可靠度分析 空间变异性 降雨入渗分析 初始含水率 孔隙水重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筛对养猪废水中氨氮的吸附及再生研究
20
作者 卢亚丽 殷智威 +1 位作者 王海舟 吴代赦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95,共5页
廉价易得的分子筛可降低废水中的氨氮负荷,有望改善猪场废水的生化处理效果,同时实现分子筛的循环使用。选择从国药集团购买3A、4A、5A、13X和Zsm-5等5种分子筛,进行氨氮的吸附及再生性能研究。选择时间、初始浓度、温度、pH及分子筛投... 廉价易得的分子筛可降低废水中的氨氮负荷,有望改善猪场废水的生化处理效果,同时实现分子筛的循环使用。选择从国药集团购买3A、4A、5A、13X和Zsm-5等5种分子筛,进行氨氮的吸附及再生性能研究。选择时间、初始浓度、温度、pH及分子筛投加量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Zsm-5是吸附氨氮的最佳分子筛,在35℃、pH为6~7的溶液中,使用300 g/L Zsm-5分子筛吸附氨氮废水48 h时效果最佳。用NaCl溶液对吸附氨氮后的Zsm-5型分子筛进行再生,经多次循环处理,分子筛对氨氮的去除能力仍能达到70%~80%,显示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筛 氨氮 猪场废水 吸附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