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部六省省会城市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耦合发展研究 被引量:39
1
作者 何宜庆 廖文强 +1 位作者 白彩全 周德才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4年第7期70-75,共6页
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来越凸显。基于此背景,文章构建了中部六省省会城市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耦合度函数与耦合匹配度函数,并划分出耦合系统匹配度类型。在此基础上,对近年... 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来越凸显。基于此背景,文章构建了中部六省省会城市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耦合度函数与耦合匹配度函数,并划分出耦合系统匹配度类型。在此基础上,对近年来中部六省省会城市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2010-2012年,中部六省省会城市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耦合协调性存在较大差异。从总体上看,武汉、郑州、长沙等3个省会城市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耦合性较好,而合肥、南昌、太原等3个省会城市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耦合性不够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部六省省会城市 金融集聚 区域经济增长 耦合匹配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经济发展效率与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李政通 白彩全 +1 位作者 姚成胜 杜涵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126-130,共5页
文章运用Malmquist指数分析模型与重复博弈模型对长江流域各省市的农业投入生态效率与工业投入生态效率进行研究,探索建立流域内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内各省份分别存在比较优势与绝对优势;建立流域内生态补偿机制具有必要性... 文章运用Malmquist指数分析模型与重复博弈模型对长江流域各省市的农业投入生态效率与工业投入生态效率进行研究,探索建立流域内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内各省份分别存在比较优势与绝对优势;建立流域内生态补偿机制具有必要性;存在三种补偿方式,且补偿应按梯度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生态补偿 Malmquist指数分析模型 重复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经济发展与人口素质耦合协调性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白彩全 尹海钊 +1 位作者 易行 丁峰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2-115,共4页
文章运用投影寻踪模型对2003—2011年长三角地区各地级市的经济发展与人口素质进行评价,并对两者的耦合协调性与相对发展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16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区域分异仍较为突出;较经济发展而言,人... 文章运用投影寻踪模型对2003—2011年长三角地区各地级市的经济发展与人口素质进行评价,并对两者的耦合协调性与相对发展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16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区域分异仍较为突出;较经济发展而言,人口素质相对滞后,且地区间差异逐步扩大。期间,经济发展与人口素质耦合协调度整体有所提升,但提升程度有限且呈现出局部极化、分异突出的现象;协调发展较好的上海、南京、苏州、无锡等地区其经济水平与人口素质表现为同步发展,而人口素质相对滞后的嘉兴、南通、宁波等地区,其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拖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 人口素质 投影寻踪模型 耦合协调度 长三角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工业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脱钩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白彩全 黄芽保 +1 位作者 宋伟轩 冯雅琦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57-163,共7页
在借鉴脱钩理论的基础上,运用熵权法和基于IPAT方程的脱钩指数模型,选取工业总产值、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工业烟尘排放量4个指标,对长三角地区16个地级市2004-2010年工业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2个子系统的脱钩关系进行了... 在借鉴脱钩理论的基础上,运用熵权法和基于IPAT方程的脱钩指数模型,选取工业总产值、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工业烟尘排放量4个指标,对长三角地区16个地级市2004-2010年工业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2个子系统的脱钩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长三角地区工业经济发展对环境污染的压力逐步减小,2004-2010年该地区的工业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实现了未脱钩—相对脱钩—绝对脱钩的过渡过程,未来将持续绝对脱钩的态势,说明长三角地区在重视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重大成绩。另外,其脱钩效应存在时间和空间差异,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脱钩状况出现了局部波动变化。上海市保持稳定的绝对脱钩状况,江苏省东南部有较好的脱钩程度,而浙江省东北部内部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经济 环境污染 长江三角洲 脱钩指数 熵权法 IPAT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投影寻踪模型的长三角经济发展与生态效率耦合协调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黄梦圆 白彩全 +2 位作者 何宜庆 尹海钊 张蓉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6期4088-4093,4099,共7页
运用投影寻踪模型对2003-2011年长三角地区各地级市的经济发展与生态效率进行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两系统间的耦合协调状况和相对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整体较稳定,但局部城市呈微量动... 运用投影寻踪模型对2003-2011年长三角地区各地级市的经济发展与生态效率进行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两系统间的耦合协调状况和相对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整体较稳定,但局部城市呈微量动态波动,而从空间上看,经济发展呈现出趋同集聚、优劣分异态势;区域生态效率总体不断提高,但空间分化较为显著,格局演变呈现出高低集聚、趋于改善的不规则分布,同时跃迁现象较多;经济发展与生态效率间的耦合协调分布经历了两极分化严重到多数局部均衡的演变,两子系统间的耦合协调性在新型城镇化时代背景下不断提升,极化现象有减缓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 生态效率 投影寻踪模型 耦合协调度 相对发展度 长三角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粮食产量变化的驱动效应及其空间分异研究 被引量:36
6
作者 姚成胜 李政通 易行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2-81,共10页
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而粮食产量则是衡量粮食安全的最为重要指标,研究粮食产量变化的驱动效应对于实现其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考虑种植业结构、农林牧渔业结构、农业生产经济收益、农业劳动力... 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而粮食产量则是衡量粮食安全的最为重要指标,研究粮食产量变化的驱动效应对于实现其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考虑种植业结构、农林牧渔业结构、农业生产经济收益、农业劳动力等各因素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从农业经济学的视角出发,构建了粮食产量分解的理论框架。基于这一框架,将粮食产量变化分解为种植经济的粮食安全效应、农业结构调整效应、农业劳动力农业经济收益效应、农业劳动力当量效应等4种。采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模型(LMDI)和粮食生产的空间转移系数,揭示了4种效应对1978—2014年中国粮食产量的时序变化以及2000—2013年全国31省(市、区)粮食产量的空间变化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变化方面,农业劳动力农业经济收益效应都是驱动粮食增产的首要因素,种植经济的粮食安全效应则是抑制粮食增产的首要因素。在政府主导模式下,农业结构调整对粮食增产的负面影响较小,而在农户主导模式下,农业结构调整对粮食产量的负面影响明显增强,这一结果在粮食主产区表现尤为明显。1978—2014年,中国劳动力当量效应对粮食产量变化由正向驱动作用不断向负向抑制作用转变,且其对粮食增产的抑制作用不断增强,这一现象在粮食主产区表现也尤为突出。因此,为促进中国粮食产量持续增长,尤其需要发挥政府在粮食主产区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主导作用,在确保农民生产粮食基本收益的基础上,加快延伸粮食生产产业链,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来源,促进劳动力资源在城乡之间的有效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产量 农业经济 驱动效应 空间转移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金融集聚、经济增长与生态效率耦合协调实证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何宜庆 王希祖 +1 位作者 周依仿 白彩全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19,共7页
分析了金融集聚、经济增长与生态效率三者间相互作用的耦合关系,利用熵权法对各系统指标赋权,建立三者的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模型。以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01~2013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其耦合协调度,并通过收敛性检验予以进一步分... 分析了金融集聚、经济增长与生态效率三者间相互作用的耦合关系,利用熵权法对各系统指标赋权,建立三者的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模型。以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01~2013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其耦合协调度,并通过收敛性检验予以进一步分析,最后利用灰色GM(1.1)预测模型对未来5年长江经济带金融集聚、经济增长与生态效率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从空间上看,长江经济带金融集聚、经济增长与生态效率耦合协调度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上游、中游及下游地区发展差距较大。从时间上看,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金融集聚、经济增长与生态效率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从整体来看,较好的协调发展类型均位于下游地区,中、上游地区主要为勉强协调和濒临失调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集聚 经济增长 生态效率 耦合协调 灰色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城乡耦合协调发展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桂莉 张薇 +2 位作者 雷茜茜 白彩全 王林旭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7期4346-4351,共6页
以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为例,引入耦合度函数与耦合协调度函数构建城乡系统耦合模型,选取耦合测度指标体系,对长三角2003-2011年城乡系统耦合协调性进行测度,深入分析其城乡系统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动态演化过程。结果表明... 以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为例,引入耦合度函数与耦合协调度函数构建城乡系统耦合模型,选取耦合测度指标体系,对长三角2003-2011年城乡系统耦合协调性进行测度,深入分析其城乡系统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动态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城乡耦合协调度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正相关;从耦合协调度来看,上海最高,浙江的杭州、宁波、嘉兴、绍兴和台州以及江苏的南京、苏州、无锡、南通和常州次之,浙江的湖州和舟山以及江苏的泰州、镇江和扬州最差;从耦合协调类型来看,上海、南京和镇江的耦合协调类型基本表现为乡村发展滞后型;苏州、杭州、无锡、常州和湖州的耦合协调类型基本表现为城乡同步发展型;宁波、嘉兴、绍兴、台州、南通、泰州、扬州和舟山基本表现为乡村发展超前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度 耦合协调度 耦合协调类型 城乡系统 长三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粮食生产的劳动力要素投入空间门槛效应研究
9
作者 李政通 姚成胜 +1 位作者 白彩全 唐俊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128-132,共5页
文章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和ESDA(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对我国的粮食生产过程中的农业劳动人口比重对农村固定资本投资的门槛效应进行分析,并从空间相关性和农业劳动人口比重空间分布研究了我国劳动力要素投入对农村固定资本投资的空间门槛... 文章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和ESDA(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对我国的粮食生产过程中的农业劳动人口比重对农村固定资本投资的门槛效应进行分析,并从空间相关性和农业劳动人口比重空间分布研究了我国劳动力要素投入对农村固定资本投资的空间门槛特征。研究表明:当地区的农业劳动力比重分别跨过0.067、0.243和0.285这三个门槛值时,农村固定资本投资对人均粮食产量的影响存在显著的边际效应差异;东部、中部和北方是我国农业劳动力比重较低地区,在空间上主要处于L-L集聚、H-L集聚或不显著地区;西南则是我国农业劳动力比重较高的地区,处于H-H集聚地区;在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和自然地理因素的作用下,农业劳动力比重的门槛效应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比重 农村固定资产投资 空间门槛效应 面板门槛 ES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莆铁路对赣闽旅游业竞合发展空间布局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许静 王珏 白彩全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5-88,共4页
向莆铁路的正式通车使江西、福建两省(以下简称赣闽两省)的旅游业合作前景一片光明。通过引入旅游引力模型,计量分析了两省旅游业的竞合发展空间布局问题,提出了向莆铁路旅游长廊的形成条件、发展阶段和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向莆铁路 赣闽两省旅游业 旅游引力 旅游长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畜牧业碳排放量变化的影响因素分解及空间分异 被引量:70
11
作者 姚成胜 钱双双 +1 位作者 毛跃华 李政通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19,共10页
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占人类活动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8%,已成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贡献部门。运用全生命周期评价法全面测度了2000-2014年中国大陆31个省区的畜牧业碳排放,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将畜牧业碳排放分解为畜牧业生... 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占人类活动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8%,已成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贡献部门。运用全生命周期评价法全面测度了2000-2014年中国大陆31个省区的畜牧业碳排放,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将畜牧业碳排放分解为畜牧业生产效率、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单位农业人口农业生产收益、城镇化和总人口增长5大因素,从时空2个层面揭示了畜牧业碳排放的驱动效应。结果表明:1)2000-2014年,中国畜牧业碳排放总量由1.374×10~8 t增长到1.506×10~8 t,年均增速0.654%,其中畜禽胃肠发酵和粪便管理系统产生的碳排放是其主要来源,两者占畜牧业碳排放总量比例达65.58%~73.23%。2)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层面看,畜牧业生产效率都是抑制中国畜牧业碳排放持续增长的最重要因素,单位农业人口农业生产效益则是导致中国畜牧业碳排量持续增长的最重要因素,这一因素对草原畜牧业区和农耕畜牧业区的畜牧业碳排放促进作用非常明显,而对经济发达地区较为有限;总人口增长是促使畜牧业碳排放增长的另一重要因素,尤其是对人口大量流入的经济发达地区和计划生育政策宽松的广大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更为明显。3)2000-2014年,城镇化是有效抑制畜牧业碳排放的第二大因素,而农业结构调整对畜牧业碳排放变化呈现由正向驱动转为负向驱动的变化特征,这一特征在中国畜牧业较为发达的中东部地区表现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控制 温室气体 粪便 畜牧业 驱动效应 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 空间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县域居民收入差距演变趋势——基于核密度估计的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白彩全 王秀梅 +2 位作者 谢悦青 张丽娜 宋伟轩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98-503,共6页
以长三角74个县域单元1991—2011年的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密度函数核估计法,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进行了非参数估计,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长三角县域居民城乡收入差距及其演变趋势。结果表明:长三角县域居民城... 以长三角74个县域单元1991—2011年的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密度函数核估计法,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进行了非参数估计,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长三角县域居民城乡收入差距及其演变趋势。结果表明:长三角县域居民城乡收入均在逐年提高,然而,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高低收入者之间的收入差距均不断扩大,同时,城镇居民高低收入者之间的收入差距明显大于农村居民高低收入者之间的收入差距。此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收入分布两极分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巨大差距将成为阻碍长三角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亟待采取相应措施来减缓收入分布两极分化现象,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函数核估计 非参数估计 收入分布密度曲线 城乡收入差距 长三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MDI模型的东北地区农业碳排放测度与分解 被引量:20
13
作者 李政通 白彩全 肖薇薇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5-152,共8页
通过对东北三省的农业碳排放进行测度,并基于LMDI(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模型将其分解为碳排放强度、农业收入、就业结构与人口总量四种驱动效应。研究结果:(1)从东北地区的农业碳排放总量来看,1996—2013年间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的农业... 通过对东北三省的农业碳排放进行测度,并基于LMDI(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模型将其分解为碳排放强度、农业收入、就业结构与人口总量四种驱动效应。研究结果:(1)从东北地区的农业碳排放总量来看,1996—2013年间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的农业碳排放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分别增加了0.72、0.63倍和0.52倍,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3.23%、2.92%和2.51%,黑龙江碳排放总量和增速最大;(2)从东北地区农业碳排放的内部结构来看,农用资本与农地利用带来的碳排放是东北地区的主要碳源,占比58.65%,其次是牲畜养殖碳排放,占比22.59%;(3)碳排放强度效应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为负,且表现出黑龙江>辽宁>吉林的特征;1996—2013年间,农业收入效应推动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的农业碳排放分别增加了1480.57、883.17万t和839.10万t;就业结构效应对黑龙江和辽宁的农业碳排放有正向影响,但对吉林则呈现显著的负向作用;人口总量效应对农业碳排放总量的影响均为正,驱动辽宁的农业碳排放增加了51.02万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 LMDI模型 驱动效应 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际新型城镇化发展测度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李政通 姚成胜 +1 位作者 邹圆 龚圆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5-100,共6页
文章首先对序关系分析法进行改进,运用融合熵值法构建一种政策体现式的综合评价法,并将其运用于我国31省(市、区)2010—2014年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变化的综合评价当中。研究认为:相对于熵值法而言,政策体现式综合评价法不仅能够体现评价... 文章首先对序关系分析法进行改进,运用融合熵值法构建一种政策体现式的综合评价法,并将其运用于我国31省(市、区)2010—2014年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变化的综合评价当中。研究认为:相对于熵值法而言,政策体现式综合评价法不仅能够体现评价对象的政策导向变化,而且显著提高了综合评价的全面性、可靠性、系统性和适用性;总体上看,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整体发展水平不高,2010—2014年整体以每年0.021个单位的速度增长。由于传统熵值法突出了城镇经济发展以及城镇人口和土地扩张,但弱化了城镇生活和城镇生态建设的内容,因而西北和西南等地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速度被明显低估,而广大东部沿海则被明显高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政策体现式综合评价法 序关系分析法 熵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部六省省会城市金融集聚度测量及其与京、沪的对比 被引量:9
15
作者 白彩全 姚旭悦 +1 位作者 何宜庆 李敖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7期81-84,共4页
金融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资金的融通,一个好的金融体系能够很大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发展。在中部城市崛起的大潮中,金融的集聚能带来多大的推动力是值得深究的。本文以中部六省省会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其区位熵、赫芬达尔-赫尔曼指数和... 金融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资金的融通,一个好的金融体系能够很大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发展。在中部城市崛起的大潮中,金融的集聚能带来多大的推动力是值得深究的。本文以中部六省省会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其区位熵、赫芬达尔-赫尔曼指数和空间基尼系数三个指标来综合衡量这六个城市的金融集聚水平。在此基础上,将中部六省省会城市的金融集聚状况与北京和上海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一是中部六省省会城市都存在金融产业集聚现象,但是这种集聚效应不是很明显,没有形成金融产业集聚规模效益;二是六省省会城市金融产业集聚程度在2008年以后出现下降趋势,这充分说明了金融危机对金融产业集聚造成的负面效应;三是中部六省省会城市金融集聚效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六省省会城市要采取措施,加强金融集聚程度,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建设金融集聚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集聚 区位熵 赫芬达尔-赫尔曼指数 空间基尼系数 中部六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城乡收入两极分化程度及其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传武 杨超 +1 位作者 杜涵 白彩全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8期4640-4646,共7页
根据城乡收入比和ER型指数测算结果,将长三角67县(区)分为4类,分析2006~2013年城乡收入两极分化程度,发现其存在明显的时空演变和地区分异特征,2006~2013年,长三角地区ER型指数整体呈上涨趋势,大部分地区城乡收入两极分化程度越来越... 根据城乡收入比和ER型指数测算结果,将长三角67县(区)分为4类,分析2006~2013年城乡收入两极分化程度,发现其存在明显的时空演变和地区分异特征,2006~2013年,长三角地区ER型指数整体呈上涨趋势,大部分地区城乡收入两极分化程度越来越严重。城乡收入极化程度各类型区的空间分布情况也随之发生了明显变化,极化程度在不同类型区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省域间城乡收入极化程度差异也较大,上海市和江苏省极化程度呈上升趋势,浙江省变化较为平缓,且程度减弱的县(区)数量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居民收入 城乡差异两极分化 ER型指数 时空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莆铁路优化沿线旅游交通网络的实证分析
17
作者 许静 王珏 白彩全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0-83,共4页
向莆铁路途经南昌市、抚州市、三明市、福州市、莆田市和厦门市6个地级市市,贯通了江西、福建两省的铁路旅游,拉近了两省的时空距离。本文从定量的角度出发出发,首先计算了衡量向莆铁路沿线旅游交通网络结构整体性能的β指数、γ指数和... 向莆铁路途经南昌市、抚州市、三明市、福州市、莆田市和厦门市6个地级市市,贯通了江西、福建两省的铁路旅游,拉近了两省的时空距离。本文从定量的角度出发出发,首先计算了衡量向莆铁路沿线旅游交通网络结构整体性能的β指数、γ指数和α指数,结果表明:该旅游交通网络整体性能较好。然后通过对比在向莆铁路开通前后6个旅游结点的交通通达度的变化来分析结点的个体特征,发现向莆铁路的开通极大地提升了各个结点的交通通达度,其中抚州市的变化幅度最大大,总通达度由12.86小时下降为了4.81小时,另外在6个旅游结点中三明市的旅游交通通达度最高。最后针对实证分析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莆铁路 旅游交通网络 网络整体性能 交通通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