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藜芦醇对抗线粒体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介导心肌损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廖章萍 章志玲 +4 位作者 邹逢琳 尹淑华 刘丹 汤蕾 何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77-481,共5页
目的从细胞水平探讨白藜芦醇抗心肌损伤保护作用机制,明确其与线粒体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VDAC)的关系。方法以pFLAG质粒为载体,构建VDAC1真核表达载体pFLAG-VDAC1。H9c2心肌细胞随机分为5组,Control组、缺氧/复氧(A/R)组、白藜芦醇组... 目的从细胞水平探讨白藜芦醇抗心肌损伤保护作用机制,明确其与线粒体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VDAC)的关系。方法以pFLAG质粒为载体,构建VDAC1真核表达载体pFLAG-VDAC1。H9c2心肌细胞随机分为5组,Control组、缺氧/复氧(A/R)组、白藜芦醇组、pFLAG-VDAC1-白藜芦醇组和pFLAG-白藜芦醇组。Western blot法测定VDAC1的蛋白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生化自动分析仪测定LDH、CPK活性,线粒体肿胀实验检测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道(mPTP)的开放。结果 A/R处理后,VDAC1表达上调,细胞存活率下降,LDH和CPK活性增高,mPTP开放;而白藜芦醇则能抑制VDAC1的上调,并降低mPTP开放程度,对抗A/R损伤;但VDAC1高表达的pFLAG-VDAC1-白藜芦醇组则可取消白藜芦醇的心肌保护作用。结论白藜芦醇抗A/R损伤作用与VDAC1密切相关,其可通过下调VDAC1从而防止mPTP的开放,保护心肌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线粒体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道 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 缺氧复氧 心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E3通过NO通路参与心肌细胞缺氧预适应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廖章萍 刘丹 +3 位作者 王淑霞 李文娟 陈和平 何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从细胞水平探讨阴离子交换蛋白3(AE3)在心肌细胞缺氧预处理(APC)保护作用中的意义以及与NO通路的关系。方法以原代培养的SD新生乳鼠心肌细胞为研究对象,建立缺氧/复氧(A/R)损伤和缺氧预适应保护模型。心肌细胞随机分为4组,Control组... 目的从细胞水平探讨阴离子交换蛋白3(AE3)在心肌细胞缺氧预处理(APC)保护作用中的意义以及与NO通路的关系。方法以原代培养的SD新生乳鼠心肌细胞为研究对象,建立缺氧/复氧(A/R)损伤和缺氧预适应保护模型。心肌细胞随机分为4组,Control组、A/R组、APC组和NO合成酶抑制剂L-NAME组。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测定AE3的mRNA和蛋白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生化自动分析仪测定LDH、CPK活性。结果 A/R处理后,心肌细胞AE3 mRNA转录及蛋白表达较Control组略增加。APC组AE3 mRNA转录及蛋白表达不仅均较Control组转录明显上调,而且较A/R组也明显上调。但预先加入NO合成酶抑制剂L-NAME则可抑制APC处理时AE3的表达增强,并取消APC的心肌保护作用。结论 AE3可能通过NO通路参与了心肌细胞APC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交换蛋白 缺氧/复氧 缺氧预适应 一氧化氮 信号通路 心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KCε信号通路介导槲皮素拮抗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 被引量:8
3
作者 汤蕾 彭易安 +5 位作者 胥甜甜 易小清 刘瑛 罗喻超 尹东 何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567-1572,共6页
目的:探讨槲皮素拮抗心肌细胞缺氧/复氧(A/R)损伤与蛋白激酶Cε(PKCε)之间的关系。方法:培养新生大鼠原代心肌细胞,构建A/R模型,Western blotting检测槲皮素对PKCε表达水平的调节。检测A/R损伤后各组细胞乳酸脱氢酶活性、肌酸激酶活... 目的:探讨槲皮素拮抗心肌细胞缺氧/复氧(A/R)损伤与蛋白激酶Cε(PKCε)之间的关系。方法:培养新生大鼠原代心肌细胞,构建A/R模型,Western blotting检测槲皮素对PKCε表达水平的调节。检测A/R损伤后各组细胞乳酸脱氢酶活性、肌酸激酶活性、细胞存活率、活性氧(ROS)含量、线粒体膜电位、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的开放和细胞凋亡。结果:A/R前72 h加入40μmol/L槲皮素可明显上调心肌细胞PKCε蛋白表达水平,并显著提高细胞存活率,减少ROS产生,维持线粒体膜电位,抑制mPTP开放,减少细胞凋亡(P<0.01)。同时经槲皮素和PKCε抑制剂εV1-2预处理后,则槲皮素的上述保护作用均明显减弱或消失(P<0.01)。结论:槲皮素可以上调心肌细胞PKCε蛋白表达水平,其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依赖于PKCε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蛋白激酶CΕ 心肌保护 缺氧 复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甲基槲皮素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万青 彭易安 +3 位作者 刘丹 黄璜 刘季春 何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3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五甲基槲皮素(PMQ)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A/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SD大鼠乳鼠心肌细胞,经终浓度分别为10、30、100μmol/L PMQ预处理24h后,制作A/R损伤,检测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 目的:探讨五甲基槲皮素(PMQ)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A/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SD大鼠乳鼠心肌细胞,经终浓度分别为10、30、100μmol/L PMQ预处理24h后,制作A/R损伤,检测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凋亡情况、线粒体肿胀法检测各组心肌细胞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开放情况。结果:不同剂量PMQ(10、30、100μmol/L)预处理24h后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LDH活性、增加细胞存活率、减少细胞凋亡(P<0.05或P<0.01);30、100μmol/L PMQ预处理24h后,线粒体膜电位更为稳定、mPTP开放减少(P<0.05或P<0.01)。结论:PMQ预处理24h后,可产生药理性延迟保护作用,机制与其稳定线粒体膜电位、抑制mPTP开放,进而减少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甲基槲皮素 心肌细胞 损伤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欣舒胶囊对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保护作用的拆方实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何欢 侯莉 +3 位作者 黄璜 王金钱 范玫玫 何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1年第12期1367-1373,共7页
目的:研究冠欣舒胶囊对抗心肌细胞缺氧/复氧(A/R)损伤作用,通过正交设计进行拆方实验,以求其最佳配比方案。方法:按原方中丹参、三七、降香分离所得的有效部位及基本配比,设计正交表L16(44);取培养4d的大鼠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18组(n=... 目的:研究冠欣舒胶囊对抗心肌细胞缺氧/复氧(A/R)损伤作用,通过正交设计进行拆方实验,以求其最佳配比方案。方法:按原方中丹参、三七、降香分离所得的有效部位及基本配比,设计正交表L16(44);取培养4d的大鼠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18组(n=8):(1)Cont组、(2)A/R组、(3)~(18)受试组进行实验;检测细胞存活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Catalase、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孵育液乳酸脱氧酶(LDH)活性;用综合平衡法进行分析,得出冠欣舒最佳配比方案,并进行验证实验。结果:不同配比组合的冠欣舒处理组可使细胞存活率与SOD、Catalase、GPx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LDH活性与MDA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1或P<0.05);三七总皂苷与丹参总酚酸分别在保护细胞与提高细胞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冠欣舒的最佳配比组合为:A3B3C2D4。结论:冠欣舒不同的配比具有对抗心肌细胞A/R损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冠欣舒的最佳配比组合为丹参总酚酸0.027mg、三七总皂苷0.048mg、降香油0.002625mg、降香总黄酮0.01326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欣舒胶囊 心肌细胞 缺氧/复氧损伤 正交设计 拆方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LAG-AMPKα2真核表达质粒构建及对心肌缺氧/复氧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刘丹 钟斌 +3 位作者 万青 曾姝 吴晓牧 何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2年第12期1333-1338,共6页
目的:构建大鼠pFLAG-AMPKα2真核表达质粒,分析AMPKα2过表达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影响。方法:提取H9c2心肌样细胞的mRNA,反转录为cDNA。PCR扩增AMPKα2基因的cDNA全长,并将其克隆至pFLAG-CMV-4构建pFLAG-AMPKα2重组质粒。转染pFL... 目的:构建大鼠pFLAG-AMPKα2真核表达质粒,分析AMPKα2过表达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影响。方法:提取H9c2心肌样细胞的mRNA,反转录为cDNA。PCR扩增AMPKα2基因的cDNA全长,并将其克隆至pFLAG-CMV-4构建pFLAG-AMPKα2重组质粒。转染pFLAG-AMPKα2至H9c2细胞,West-ern Blot测定AMPKα2的蛋白表达情况,建立缺氧/复氧(A/R)损伤模型,MTT法检测心肌细胞的存活率,生物自动分析仪检测LDH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各实验组心肌细胞凋亡程度、细胞内ROS的变化,试剂盒检测细胞内抗氧化酶(SOD、GSH-Px)活性。结果:AMPKα2全长基因序列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FLAG-CMV-4,酶切鉴定片段大小为1700bp,Western blot检测转染pFLAG-AMPKα2后,AMPKα2蛋白在H9c2细胞中高表达。H9c2细胞遭受A/R损伤,心肌细胞存活率下降,LDH活性增加,细胞凋亡加重,ROS生成增加,SOD及GSH-Px的酶活性下降,pFLAG-AMPKα2重组质粒的导入可明显逆转、改善上述各项指标,从而对抗A/R损伤。结论:构建成功的pFlAG-AMPKα2重组质粒能对抗A/R所致的心肌细胞损伤,其机制与改善心肌细胞的氧化应激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Kα2 缺氧 复氧损伤 凋亡 ROS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在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作用
7
作者 廖章萍 章志玲 +3 位作者 李娟 邹逢琳 尹淑华 何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15-1120,共6页
目的:探讨线粒体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VDAC)在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A/R)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pSUPER质粒为载体,构建shRNA VDAC1质粒。H9c2细胞随机分为5组:control组、缺氧/复氧(A/R)组、缺氧预处理(APC)组、pSUPER-VDAC1-A/... 目的:探讨线粒体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VDAC)在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A/R)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pSUPER质粒为载体,构建shRNA VDAC1质粒。H9c2细胞随机分为5组:control组、缺氧/复氧(A/R)组、缺氧预处理(APC)组、pSUPER-VDAC1-A/R组和pSUPER-A/R组。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VDAC1的蛋白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生化自动分析仪测定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磷酸激酶(CPK)活性,流式细胞仪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结果:A/R处理后,VDAC1表达上调,细胞存活率下降,LDH和CPK活性增高,线粒体膜电位崩溃;而APC则能抑制VDAC1的上调,并对抗A/R损伤;与APC相似,通过RNA干扰下调VDAC1后,亦能有效保护心肌细胞,维持线粒体膜电位,提高细胞存活率。结论:下调VDAC1可有效对抗A/R损伤引起的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道的开放,维持线粒体膜电位,保护心肌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道 缺氧/复氧 心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