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合物气辅共挤成型中挤出胀大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2
1
作者 黄益宾 柳和生 +1 位作者 黄兴元 徐磊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71-174,共4页
以一矩形截面共挤型材为例,采用Giesekus本构方程和Navier滑移模型建立数值模型,使用EVSS、SU等有限元方法对气辅共挤和传统共挤时两种聚合物熔体在口模内外的等温粘弹流动做了三维数值模拟,得到了气辅共挤和传统共挤时的挤出胀大率、... 以一矩形截面共挤型材为例,采用Giesekus本构方程和Navier滑移模型建立数值模型,使用EVSS、SU等有限元方法对气辅共挤和传统共挤时两种聚合物熔体在口模内外的等温粘弹流动做了三维数值模拟,得到了气辅共挤和传统共挤时的挤出胀大率、速度场、应力场及剪切速率分布。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气辅共挤能消除挤出胀大和模外熔体偏转流动现象;气辅共挤时两相熔体的速度场均匀一致,熔体流动稳定,呈柱塞状挤出;熔体表面的切向和法向应力为零,因而可有效提高挤出速率,并防止制品表面"鲨鱼皮"现象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出胀大 气辅共挤 粘弹流动 有限元方法 三维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纤维增强聚合物注塑流动纤维取向分布数值模拟 被引量:14
2
作者 江青松 柳和生 +2 位作者 熊爱华 何建涛 李孟山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3-127,共5页
基于Hele-Shaw流动模型及广义牛顿流体本构方程,采用ARD-RSC取向模型,建立了长纤维增强聚合物注塑成型流动数学模型。以方形薄板为研究对象,运用Moldflow对注塑流动过程进行模拟,研究注射时间、熔体温度、模具温度和保压压力对纤维取向... 基于Hele-Shaw流动模型及广义牛顿流体本构方程,采用ARD-RSC取向模型,建立了长纤维增强聚合物注塑成型流动数学模型。以方形薄板为研究对象,运用Moldflow对注塑流动过程进行模拟,研究注射时间、熔体温度、模具温度和保压压力对纤维取向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射时间对纤维取向的影响最为显著,随着注射时间延长,纤维取向值增加;随着熔体温度或模具温度的升高,纤维取向值减小;保压压力对纤维取向的影响与速度/压力转换点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纤维增强聚合物 注塑流动 纤维取向分布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共挤成型界面位置的三维黏弹数值模拟 被引量:16
3
作者 黄益宾 柳和生 +1 位作者 黄兴元 赖家美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6-69,共4页
采用 Giesekus 本构方程,建立了预测方形截面共挤口模中两种聚合物熔体层间界面形状和位置的三维黏弹数值模型,利用 polyflow 进行了数值求解,将计算结果同 Karagiannis 等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模拟误差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 采用 Giesekus 本构方程,建立了预测方形截面共挤口模中两种聚合物熔体层间界面形状和位置的三维黏弹数值模型,利用 polyflow 进行了数值求解,将计算结果同 Karagiannis 等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模拟误差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此数值模型能较为准确地预测共挤层间界面位置,数值模拟界面位置略高于实际界面位置,口模中央界面位置模拟误差较小,在壁面处略大。界面表面张力和壁面边界条件是影响共挤界面位置数值模拟准确度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黏弹性 共挤 界面位置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辅助对聚合物异型材多层共挤成型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邓小珍 柳和生 +2 位作者 黄益宾 黄兴元 章凯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7-140,145,共5页
在等温理论模型得到实验验证的基础上,运用有限元方法对i形多层共挤口模进行了三维非等温粘弹数值模拟研究,对比分析了传统共挤和气辅共挤成型时口模内的流场和口模外离模膨胀及界面形状的异同。研究结果表明,熔体流率的变化对传统共挤... 在等温理论模型得到实验验证的基础上,运用有限元方法对i形多层共挤口模进行了三维非等温粘弹数值模拟研究,对比分析了传统共挤和气辅共挤成型时口模内的流场和口模外离模膨胀及界面形状的异同。研究结果表明,熔体流率的变化对传统共挤和气辅共挤成型过程中壳层和芯层的离模膨胀现象均有较大影响,但对异型材整体离模膨胀现象影响不明显;气辅共挤不仅能有效减小甚至消除传统共挤过程中的离模膨胀现象,而且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共挤口模出口处剪切速率和二次流动最大值处即为制品变形最严重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出胀大 数值模拟 粘弹性 气辅共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气辅共挤成型界面的有限元模拟和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黄益宾 柳和生 +1 位作者 黄兴元 熊爱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87-190,共4页
基于流变学基本方程和Phan Thien-Tanner(PTT)本构方程,建立了矩形截面双层型材口模气辅共挤出和传统共挤出的三维非等温粘弹有限元模型,使用粘弹应力分离法(EVSS)、非协调流线迎风法(SU)等有限元方法数值模拟了两种聚合物熔体在口模内... 基于流变学基本方程和Phan Thien-Tanner(PTT)本构方程,建立了矩形截面双层型材口模气辅共挤出和传统共挤出的三维非等温粘弹有限元模型,使用粘弹应力分离法(EVSS)、非协调流线迎风法(SU)等有限元方法数值模拟了两种聚合物熔体在口模内的流动过程,得到了气辅共挤和传统共挤层间界面的三维形貌图和剪切应力分布,对比分析了两种共挤界面的粘性包覆和剪切应力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气辅共挤可使粘性包围程度减小60%以上,界面剪切应力峰值减小30%以上,气辅共挤将能有效改善共挤制品层厚分布均匀性及界面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辅共挤 有限元 非等温 粘性包覆 界面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气辅共挤成型中气垫层的建立及其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黄益宾 柳和生 +1 位作者 黄兴元 熊爱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3-116,共4页
采用自行研制的气辅共挤成型实验系统和矩形截面气辅双层共挤口模,实验研究了气辅共挤过程中气体压力、气体温度以及气阀的开启顺序对气垫层稳定性的影响,得到了建立稳定气辅共挤气垫层的基本工艺准则。结果表明,气体压力和温度是影响... 采用自行研制的气辅共挤成型实验系统和矩形截面气辅双层共挤口模,实验研究了气辅共挤过程中气体压力、气体温度以及气阀的开启顺序对气垫层稳定性的影响,得到了建立稳定气辅共挤气垫层的基本工艺准则。结果表明,气体压力和温度是影响气垫层稳定性的关键因素,要形成稳定气垫层,气体的压力和温度应尽量与聚合物熔体接近,气体和熔体的压力差不应超过0.1MPa,温度差不应超过10℃,先开启气阀时,要严格控制气体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气辅 共挤 气垫层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气辅共挤成型中气体入口位置对层间界面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黄益宾 柳和生 +1 位作者 熊爱华 余忠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5-118,共4页
基于流变学基本方程和Phan Thien-Tanner(PTT)本构方程,针对不同气体入口位置,建立了矩形截面双层型材气辅共挤出的三维非等温粘弹有限元模型;使用粘弹应力分离法(EVSS)和非协调流线迎风法(SU)等有限元方法,对共挤界面进行了数值模拟,... 基于流变学基本方程和Phan Thien-Tanner(PTT)本构方程,针对不同气体入口位置,建立了矩形截面双层型材气辅共挤出的三维非等温粘弹有限元模型;使用粘弹应力分离法(EVSS)和非协调流线迎风法(SU)等有限元方法,对共挤界面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气体入口位置对界面粘性包覆及剪切应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气体入口位置与口模入口面之间距离的增加,界面粘性包覆程度和气体入口处界面上的剪切应力峰值均增大,而共挤界面上最大剪切应力值均在口模入口面上,其大小与气体入口位置几乎无关。先汇料后进气的气辅口模结构不利于共挤制品界面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气辅共挤 气体入口 界面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型异型材气辅口模挤出胀大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柳和生 卢臣 +1 位作者 黄兴元 邓小珍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8-161,共4页
文章建立了描述塑料异型材气辅挤出成型过程的理论模型,对T型异型材气辅口模挤出成型过程进行了三维等温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研究表明,相对于传统挤出成型而言,气辅挤出不仅有效减小挤出胀大,而且能精确控异型材的形状及尺寸,有利于实... 文章建立了描述塑料异型材气辅挤出成型过程的理论模型,对T型异型材气辅口模挤出成型过程进行了三维等温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研究表明,相对于传统挤出成型而言,气辅挤出不仅有效减小挤出胀大,而且能精确控异型材的形状及尺寸,有利于实现高速高效高质量的异型材挤出成型。此外,还研究了工艺及物性参数对异型材挤出胀大的影响,揭示了其影响机理及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辅助挤出 挤出成型 塑料异型材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形口模共挤出胀大的三维黏弹数值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邓小珍 柳和生 黄益宾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4-79,共6页
运用有限元方法,采用PTT本构方程和Arrhenius黏度对温度依赖方程,对C形共挤口模中的聚丙烯(PP)和聚苯乙烯(PS)两熔体进行了三维非等温黏弹数值研究,主要研究了口模入口端熔体层间界面位置(r)对挤出胀大率和界面位置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 运用有限元方法,采用PTT本构方程和Arrhenius黏度对温度依赖方程,对C形共挤口模中的聚丙烯(PP)和聚苯乙烯(PS)两熔体进行了三维非等温黏弹数值研究,主要研究了口模入口端熔体层间界面位置(r)对挤出胀大率和界面位置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r的增大,口模出口处熔体的二次流动程度减弱,挤出胀大率减小;在两熔体入口流率相等的情况下,取使得两熔体入口面面积近似相等的r值,能保证口模内及口模出口端熔体层间界面位置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出胀大 非等温过程 黏弹熔体 界面位置 二次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成型工艺参数对聚丙烯制品翘曲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白杨 柳和生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6-79,共4页
使用正交实验法分析聚丙烯(PP)塑料熔体温度、模具温度、注射和保压压力及注射速度四个工艺参数对制品翘曲度的影响。讨论了这四个工艺参数对结晶度的影响并解释其对翘曲度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增大压力会使制品分子间距降低,材料不易... 使用正交实验法分析聚丙烯(PP)塑料熔体温度、模具温度、注射和保压压力及注射速度四个工艺参数对制品翘曲度的影响。讨论了这四个工艺参数对结晶度的影响并解释其对翘曲度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增大压力会使制品分子间距降低,材料不易结晶,翘曲度减小,其影响能力也最大;模具温度会影响熔体在最大结晶速度温度下的停留时间,对翘曲度的影响较明显;注射速度通过影响熔体分子的排列和晶型来影响结晶度,其对翘曲度的影响也较明显;熔体温度在注射成型过程中会有较大变化,故对结晶度和翘曲度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翘曲 工艺参数 正交实验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辅助共挤出矩形截面PP双层型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益宾 柳和生 +1 位作者 黄兴元 熊爱华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9-51,56,共4页
为实验研究气体辅助共挤成型工艺的特性,建立了气辅共挤成型实验系统,通过气辅共挤和传统共挤出矩形截面的聚丙烯PP(2.0HC)/PP(T300)双层型材,在挤出胀大、黏性包围、挤出产量及制品表面质量四4个方面做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气辅共挤... 为实验研究气体辅助共挤成型工艺的特性,建立了气辅共挤成型实验系统,通过气辅共挤和传统共挤出矩形截面的聚丙烯PP(2.0HC)/PP(T300)双层型材,在挤出胀大、黏性包围、挤出产量及制品表面质量四4个方面做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气辅共挤制品的挤出胀大率接近于0,黏性包围程度相比传统共挤减小了60%;在相同生产条件下,气辅共挤出产量高于传统共挤,而气辅共挤制品的表面质量与传统共挤制品无明显差别。研究证明了气体辅助共挤能显著改善共挤制品质量并能提高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辅共挤 实验 聚丙烯 黏性包围 挤出胀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粘弹本构模型的注射成型充填过程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柳和生 匡唐清 +1 位作者 周国发 赖家美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79-582,共4页
为反映聚合物粘弹属性对注塑产品质量的影响,基于粘弹本构模型,对三维薄壁制件的注射成型充填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针对三维薄壁件,经合理简化假设,建立了其充填成型过程的数学模型,采用不可压缩Leonov粘弹本构模型。采用有限元/有... 为反映聚合物粘弹属性对注塑产品质量的影响,基于粘弹本构模型,对三维薄壁制件的注射成型充填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针对三维薄壁件,经合理简化假设,建立了其充填成型过程的数学模型,采用不可压缩Leonov粘弹本构模型。采用有限元/有限差分法来求解压力场和温度场,采用控制体积法来实现前沿界面跟踪,采用4阶龙格-库塔方法求解弹性应变张量。以一薄壁圆盘为例,对其注射充填过程中的充填时间及压力、剪切应力和第一法向应力差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前人的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说明了本文建立的模型和数值方法的有效性及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成型 充填过程 数值模拟 粘弹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料异型材气辅共挤成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邓小珍 柳和生 黄兴元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4,30,共5页
与传统共挤成型比较,气辅共挤成型技术优势明显。文章介绍了气体辅助挤出成型技术机理及其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塑料异型材气辅共挤成型技术的研究现状,指出计算机及数值方法的发展有助于该技术成型机理的研究,继而有利于该技术的发展和... 与传统共挤成型比较,气辅共挤成型技术优势明显。文章介绍了气体辅助挤出成型技术机理及其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塑料异型材气辅共挤成型技术的研究现状,指出计算机及数值方法的发展有助于该技术成型机理的研究,继而有利于该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异型材 气辅共挤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型腔截面对水辅助注塑成型水穿透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匡唐清 余春丛 +1 位作者 邓洋 章凯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4176-4182,共7页
为考察型腔截面对溢流法水辅助注塑中水穿透的影响,基于装备有自行研发的水辅助注射系统的注塑机对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型腔截面进行溢流法水辅助注塑实验,探究了型腔截面形状、大小对水穿透截面形状、中空率及残留壁厚等方面的影响规律,... 为考察型腔截面对溢流法水辅助注塑中水穿透的影响,基于装备有自行研发的水辅助注射系统的注塑机对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型腔截面进行溢流法水辅助注塑实验,探究了型腔截面形状、大小对水穿透截面形状、中空率及残留壁厚等方面的影响规律,并分析了影响机理。实验发现:在溢流法水辅助注塑中,水的穿透截面形状会趋向型腔截面形状;在型腔截面积相近时,水穿透的中空率随截面圆率增大而增大;在型腔截面圆率一定时,水穿透的中空率受截面大小影响不大;型腔截面恒定,水的穿透截面也较恒定,残留壁厚均匀;圆截面型腔的残留壁厚最均匀,且残留壁厚随截面的增大而变厚;型腔截面的最大残留壁厚和最小残留壁厚与壁面到截面内切圆中心的距离有关。这些发现为水辅助注塑制品的截面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加工 模塑 产品设计 水辅助注塑 型腔截面 水穿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G平台的塑料异型材挤出模标准件库的建立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国亮 柳和生 +3 位作者 张兰 李桂金 匡唐清 赖家美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3-96,共4页
针对塑料异型材挤出模中存在大量标准件这一特点,以UG软件为开发平台,利用VC++6 0面向对象的编程技术,在UG/OpenAPI开发平台上,创建参数化图库、设计用户界面、实现参数化尺寸驱动,总结了系统的主要功能和特点,建立了三维塑料异型材挤... 针对塑料异型材挤出模中存在大量标准件这一特点,以UG软件为开发平台,利用VC++6 0面向对象的编程技术,在UG/OpenAPI开发平台上,创建参数化图库、设计用户界面、实现参数化尺寸驱动,总结了系统的主要功能和特点,建立了三维塑料异型材挤出模的标准件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件库 开发平台 UG/OPEN VC++6.0 编程技术 用户界面 面向对象 挤出模 塑料异型材 尺寸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射法水辅助注塑工艺水穿透实验 被引量:14
16
作者 匡唐清 邓洋 +1 位作者 余春丛 章凯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1-126,共6页
对短射法水辅助注塑工艺中水的穿透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表明,水穿透分为一次、二次穿透,一次穿透分前后段。单因素实验发现,一次穿透长度随熔体预注量的减少、注水延迟时间的延长、注水压力的降低而变长。一次穿透前段残余壁厚随熔体... 对短射法水辅助注塑工艺中水的穿透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表明,水穿透分为一次、二次穿透,一次穿透分前后段。单因素实验发现,一次穿透长度随熔体预注量的减少、注水延迟时间的延长、注水压力的降低而变长。一次穿透前段残余壁厚随熔体预注量和注水延迟时间的延长而变厚,后段残余壁厚则相反;一次穿透残余壁厚随注水压力增大而变薄。正交实验发现,一次穿透长度主要受熔体预注量和注水延迟时间影响;一次穿透前段残留壁厚主要受注水延迟时间和注水压力的影响;一次穿透前后段残留壁厚差主要受熔体预注量、注水延迟时间和注水压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辅助注塑 短射法 水穿透 壁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等温气辅共挤出胀大的三维粘弹数值模拟 被引量:8
17
作者 邓小珍 柳和生 +2 位作者 黄益宾 黄兴元 何建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69-172,共4页
采用PTT本构方程和Arrhenius黏度对温度依赖方程,运用有限元方法,对低密聚乙烯(LDPE)/高密聚乙烯(HDPE)熔体的共挤过程进行了三维非等温粘弹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两熔体在传统和气辅共挤过程中的速度场、剪切速率分布和层间界面形貌。研... 采用PTT本构方程和Arrhenius黏度对温度依赖方程,运用有限元方法,对低密聚乙烯(LDPE)/高密聚乙烯(HDPE)熔体的共挤过程进行了三维非等温粘弹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两熔体在传统和气辅共挤过程中的速度场、剪切速率分布和层间界面形貌。研究表明,气辅共挤成型在口模出口处不存在二次流动,且在挤出方向流速均匀,剪切速率分布均匀且数值比传统共挤小得多,说明气辅共挤能有效消除传统共挤过程中的挤出胀大和界面偏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辅共挤 非等温 粘弹流动 挤出胀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压力对气辅共挤成型界面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柳和生 邓小珍 +2 位作者 黄益宾 黄兴元 赖家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9-123,共5页
将气体简化为广义牛顿流体,并作为单独一层,针对矩形气辅共挤口模,建立了三维粘弹有限元模型,对理论模型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了气体压力对气辅共挤成型界面形貌的影响及形成稳定气垫层所需最小气体压力与气垫层厚度和熔体流率的关系。... 将气体简化为广义牛顿流体,并作为单独一层,针对矩形气辅共挤口模,建立了三维粘弹有限元模型,对理论模型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了气体压力对气辅共挤成型界面形貌的影响及形成稳定气垫层所需最小气体压力与气垫层厚度和熔体流率的关系。研究表明,当稳定气垫层形成后,随着气压力或气垫层厚度的增大,共挤制品挤出胀大率减小,粘性包围程度增大;形成稳定气垫层所需的最小气体压力随气垫层厚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着熔体流率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辅共挤 气垫层 牛顿流体 界面形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辅共挤出界面位置对挤出胀大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邓小珍 柳和生 +2 位作者 黄益宾 黄兴元 李孟山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4-118,共5页
基于聚合物流变学理论,运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半圆形共挤口模成型的理论模型,并对理论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口模入口端熔体层间界面位置及熔体入口流率对共挤出胀大和熔体层间界面位置的影响。研究表明,气辅共挤过程中,当两熔体流... 基于聚合物流变学理论,运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半圆形共挤口模成型的理论模型,并对理论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口模入口端熔体层间界面位置及熔体入口流率对共挤出胀大和熔体层间界面位置的影响。研究表明,气辅共挤过程中,当两熔体流率相等时,使得两熔体入口面积近似相等的r值(共挤口模入口处界面位置)能将熔体的离模膨胀率降为零值,同时保证熔体层间界面位置稳定;当两熔体流率不等时,熔体离模膨胀率随着自身流率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另一熔体流率的增大而减小,界面位置则向流率较低的一侧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辅共挤 离模膨胀 非等温 界面位置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水延迟时间对水辅共注成型充填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章凯 柳和生 +1 位作者 匡唐清 曾效舒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73-177,共5页
基于流体力学三大控制方程和幂律粘性本构,针对水辅共注充填过程的特点,经合理假设与简化,建立了二维、瞬态、纯黏性、非等温的理论模型以及水辅共注填充过程中熔体相和水相的数学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对整个水辅共注成型的填充过程进... 基于流体力学三大控制方程和幂律粘性本构,针对水辅共注充填过程的特点,经合理假设与简化,建立了二维、瞬态、纯黏性、非等温的理论模型以及水辅共注填充过程中熔体相和水相的数学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对整个水辅共注成型的填充过程进行模拟,研究注水延迟时间对熔体层和水层的分布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注水延迟时间的延长,所需的注水压力增大,芯层熔体平均厚度增加,均匀度更好;同时水的穿透深度变大,宽度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辅共注 数值模拟 延迟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