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金茨萍 严晓兰 黄细嘉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8-63,共6页
江西旅游人力资源开发是提高江西旅游业核心竞争力的最关键因素。江西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应立足于江西旅游业人才资源的状况,对江西旅游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中长期规划,同时应在人才流动、人才激励、人才智力引进机制等方面予以创新,并加... 江西旅游人力资源开发是提高江西旅游业核心竞争力的最关键因素。江西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应立足于江西旅游业人才资源的状况,对江西旅游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中长期规划,同时应在人才流动、人才激励、人才智力引进机制等方面予以创新,并加大江西省旅游企业家队伍的建设力度,做好旅游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的培养和开发工作,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 旅游 人力资源 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旅游规划中的不公平现象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黄细嘉 陈志军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4-89,共6页
当前我国旅游规划中的不公平现象,主要体现在忽视当地社区参与、忽视环境保护机制、不顾子孙后代需要、漠视社会公众利益、不尊重人文社会环境等方面。旅游规划中应确立以人为本、整体发展的思想,从创新旅游规划理念出发,在充分考虑旅... 当前我国旅游规划中的不公平现象,主要体现在忽视当地社区参与、忽视环境保护机制、不顾子孙后代需要、漠视社会公众利益、不尊重人文社会环境等方面。旅游规划中应确立以人为本、整体发展的思想,从创新旅游规划理念出发,在充分考虑旅游规划中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前提下,极大地消除旅游规划中的不公平现象,以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规划 旅游产业 不公平 利益相关者 和谐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红色旅游开发的新思路 被引量:21
3
作者 龚志强 江小蓉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200-202,共3页
红色旅游是我国新兴的热点专项旅游产品之一,已经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但当前红色旅游开发也出现了滥开发、破坏性开发和重复建设等一系列问题,应及时得到解决。针对红色旅游开发中的不良倾向以及红色旅游的特殊性,必须采... 红色旅游是我国新兴的热点专项旅游产品之一,已经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但当前红色旅游开发也出现了滥开发、破坏性开发和重复建设等一系列问题,应及时得到解决。针对红色旅游开发中的不良倾向以及红色旅游的特殊性,必须采取多极点小区域合作开发、系统化保护性开发、深挖内涵基础上的本色开发和多种资源复合型开发等红色旅游开发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旅游 区域合作 系统化保护性开发 本色开发 复合型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产业融合论的旅游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对策 被引量:62
4
作者 黄细嘉 周青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31-133,共3页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有着天然耦合性、互补共赢性及内外因素驱动诱导等产业融合基础条件。基于对产业发展实践和以往研究成果的总结,在产业融合论的指导下,构建以融合路径、融合模式...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有着天然耦合性、互补共赢性及内外因素驱动诱导等产业融合基础条件。基于对产业发展实践和以往研究成果的总结,在产业融合论的指导下,构建以融合路径、融合模式、融合动力为核心的"三位一体"的产业融合机制,是旅游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同时,发展方式的协同融合、资源开发的有效整合、保障机制的协调配套等是促进旅游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性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融合 旅游业 文化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乡村旅游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18
5
作者 顾筱和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98-100,105,共4页
乡村旅游开发不能只顾及眼前利益,还应该处理好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旅游开发对乡村地区植被、土壤、空气等自然环境的构成要素会造成一定的破坏,实现乡村旅游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生态平衡、政策法律等多方... 乡村旅游开发不能只顾及眼前利益,还应该处理好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旅游开发对乡村地区植被、土壤、空气等自然环境的构成要素会造成一定的破坏,实现乡村旅游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生态平衡、政策法律等多方面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自然环境 可持续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日两国农村地区旅游开发模式比较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友华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0-95,共6页
随着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城乡差别的进一步扩大,日本政府开始关注和着力农村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问题,由此摸索出独具特色的开发模式,如"菅平方式""麻绩方式""浪合村方式""黑姬方式"和"... 随着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城乡差别的进一步扩大,日本政府开始关注和着力农村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问题,由此摸索出独具特色的开发模式,如"菅平方式""麻绩方式""浪合村方式""黑姬方式"和"第三部门方式";在我国,同样形成了很有特色的旅游开发模式,如"栾川模式""婺源模式""宁波模式""贵州模式"以及"梦泉(村)模式""潘垫(村)模式"等。从中可以看到两国的模式各有特色,最大区别则在于土地利用问题和政府干预的程度不同。日本政府和地方为了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允许多元化的开发主体的介入,特别是对以往的"土地规制"采取了"缓和"措施,由此加快了农村地区旅游开发的进程。而我国,目前开始实施"土地流转"政策,激活了土地市场与地区经济。由此可见两国政府以及地方政府在其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日本 农村地区 旅游开发模式 土地流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刍论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的理论困境 被引量:4
7
作者 徐福来 李雪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7-31,共5页
乡村建设运动是梁漱溟基于对中国社会现状的分析而提出的为解决中国民族前途问题的一个具体实践,其目的是建设一个充满"伦理情谊、人生向上"精神的新礼俗社会。梁漱乡村建设运动的失败固然有其复杂的客观原因,但其本身的理论... 乡村建设运动是梁漱溟基于对中国社会现状的分析而提出的为解决中国民族前途问题的一个具体实践,其目的是建设一个充满"伦理情谊、人生向上"精神的新礼俗社会。梁漱乡村建设运动的失败固然有其复杂的客观原因,但其本身的理论困境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从理论上分析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失败的原因,并进而指出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在当今社会仍然有其独特的意义,可以引发人们对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的进一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漱溟 乡村建设运动 理论困境 伦理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旅行社业人才需求与构建 被引量:1
8
作者 严晓兰 黄细嘉 金茨萍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07-109,共3页
提高江西省旅行社业的核心竞争力,关键是要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而目前江西省旅行社业人才存在着量少质低等问题,为此,需要对江西旅行社业人才进行一个中长期的规划,分析并预测江西旅行社人才需求量,提出人才构建的指导思想、总体... 提高江西省旅行社业的核心竞争力,关键是要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而目前江西省旅行社业人才存在着量少质低等问题,为此,需要对江西旅行社业人才进行一个中长期的规划,分析并预测江西旅行社人才需求量,提出人才构建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通过加强人才培养及管理,建设并完善旅行社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具体措施,形成人才群不断涌现的良好机制,构建江西旅行社业人才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行社 人力资源 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时期庐山虎患及其生态环境问题 被引量:2
9
作者 龚志强 江小蓉 《农业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15-218,共4页
明清时期,庐山虎患几度频繁发作,反映了地区生态环境由衰退到恢复进而再衰退的特点。这一个案表明,虎患并非单纯因生态环境败坏所致,战争使地区人口大量减少,生态环境恢复,同样可能引发虎患。但整体而言,作为历史文化名山,明清时期庐山... 明清时期,庐山虎患几度频繁发作,反映了地区生态环境由衰退到恢复进而再衰退的特点。这一个案表明,虎患并非单纯因生态环境败坏所致,战争使地区人口大量减少,生态环境恢复,同样可能引发虎患。但整体而言,作为历史文化名山,明清时期庐山虎患折射出当时我国山区生态环境渐趋退化的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庐山 虎患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德实践法则的特点及其所涉之困难
10
作者 徐福来 刘绛华 李雪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0-35,共6页
康德道德哲学的精粹在于其实践法则学说。他希望通过根源于本体界的纯粹理性来制定绝对的、普遍的、纯粹形式性的道德法则,以给人们的行为以绝对的道德价值的指导。但是,康德的实践法则学说存在着内在困难,应该在公共伦理学的领域加以... 康德道德哲学的精粹在于其实践法则学说。他希望通过根源于本体界的纯粹理性来制定绝对的、普遍的、纯粹形式性的道德法则,以给人们的行为以绝对的道德价值的指导。但是,康德的实践法则学说存在着内在困难,应该在公共伦理学的领域加以应用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实践法则 道德 困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现代庐山开发背景下的社会变迁研究
11
作者 龚志强 江小蓉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7-111,共5页
近现代庐山社会是西方列强在中国推行殖民侵略政策的产物,是典型的植入型社会。近现代庐山系统的规划建设促成了庐山社会的生成与发展。早期庐山社会是出于避暑度假的共同需要而形成的以外国侨民为主的机械组合的西方社会,但中外居民结... 近现代庐山社会是西方列强在中国推行殖民侵略政策的产物,是典型的植入型社会。近现代庐山系统的规划建设促成了庐山社会的生成与发展。早期庐山社会是出于避暑度假的共同需要而形成的以外国侨民为主的机械组合的西方社会,但中外居民结构变化和国际国内政治形势发展使西方人在庐山社会的主导地位逐渐丧失。社会权利更迭与社会有机融合促进了庐山社会转型,使其最终演变为以中为主、中西杂糅的混合型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现代 庐山开发 社会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