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4篇文章
< 1 2 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革行政体制 建设服务型政府——南昌大学“中国政治学与行政学名家讲坛”第六讲综述
1
作者 廖晓明 章觅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
关键词 服务型政府建设 行政体制改革 国家行政学院 南昌大学 政治学 中国 讲坛 名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效能和大部制改革——南昌大学“中国政治学与行政学名家讲坛”第四讲述要
2
作者 艾春菲 廖晓明 刘圣中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关键词 政府效能 南昌大学 行政学 政治学 改革 讲坛 名家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新农村建设中“大学生村官政策”作用分析及政策建议——基于南昌市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章丹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4期19736-19738,19741,共4页
在对南昌市在职村官调研的基础上,对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状况及产生效用作出评价,并建议从选拔录用、激励保障、法律规范、交流和学习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政策。
关键词 大学生村官 新农村 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村官多元化保障体系研究——基于南昌市大学生村官的个案访谈 被引量:2
4
作者 朱晶 文卫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6期22801-22803,共3页
介绍了大学生村官身份上、福利上、精神上、发展上缺乏保障的现状,针对大学生村官保障体系缺失问题,提出通过身份合法化、提高福利水平、满足精神需求、畅通出路选择等方式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多元化保障体系。
关键词 大学生村官 多元化 保障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监控管理中基于交叉姿态平滑的行人重识别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小慧 何宜庆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02-1209,共8页
现有行人重识别缺乏对局部上下文信息之间的关联,且由于局部图像中存在许多与行人身份无关的信息,使用与全局图像相同的标签去学习局部信息会产生许多噪声。为缓解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交叉姿态平滑的行人重识别方法。整个方法分为两... 现有行人重识别缺乏对局部上下文信息之间的关联,且由于局部图像中存在许多与行人身份无关的信息,使用与全局图像相同的标签去学习局部信息会产生许多噪声。为缓解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交叉姿态平滑的行人重识别方法。整个方法分为两个模块,提出一种关键点语义交叉划分策略获取具有交叉语义关联的局部上下文信息;设计一个基于相对姿态上下文的局部伪标签平滑方法,使模型学习到更多局部区域的细微姿态差异。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公开数据集上的表现优于其它最新方法,有效提升了模型对行人姿态细微变化的鲁棒性与鉴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重识别 关键点语义交叉划分策略 相对姿态偏移量 局部伪标签 标签平滑 交叉语义 智能监控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工产业经济发展产业链及相关风险管理问题研究--评《化工产业链与风险管理》 被引量:1
6
作者 钟薇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I0002-I0002,共1页
化工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化工产业通常涉及多个环节,包括勘探、开采、加工。这些环节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然而,化工产业也存在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如环境污染、资... 化工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化工产业通常涉及多个环节,包括勘探、开采、加工。这些环节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然而,化工产业也存在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生产安全等,这些问题对化工产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针对化工产业经济链中的风险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通过这些措施,有效降低风险,保证化工产业的经济稳定和安全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产业 产业经济发展 经济链 风险管理 产业链 环境污染 资源浪费 降低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22年中国主粮生产农药过量施用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7
作者 姚成胜 刘伟芳 杨一单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7-236,共10页
明晰中国水稻、小麦和玉米生产农药过量施用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因地制宜推进农药减量增效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2000—2022年三大主粮生产农药施用量的省级面板数据,利用损害控制模型、地理空间分析、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模... 明晰中国水稻、小麦和玉米生产农药过量施用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因地制宜推进农药减量增效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2000—2022年三大主粮生产农药施用量的省级面板数据,利用损害控制模型、地理空间分析、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模型,揭示中国三大主粮生产农药过量施用的程度、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22年,中国三大主粮的农药实际使用量、最优使用量及过量程度均呈波动上升趋势,3项指标的平均水平从大到小均依次为水稻、小麦、玉米的变化特征。从区域差异来看,东部和中部地区农药过量施用水平要明显高于西部和东北地区。2)2000—2022年,水稻以及小麦和玉米产区整体的农药过量施用水平分别从轻微过量和未过量范围转变为中度过量范围,其中水稻生产中度和严重过量区域高度集聚于东部和中部地区。3)城镇化率、财政支农支出、土地流转面积、农药零增长政策、户均粮食生产规模和农户受教育程度对三大主粮生产农药过量施用均存在不同显著水平的抑制作用,而气温、自然灾害、人均GDP、粮食价格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则存在不同显著水平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明确了中国不同区域推进主粮生产农药减量增效工作的空间大小,为各地区政府有的放矢地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粮生产 农药过量施用 损害控制模型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绿色创新与制造业转型升级 被引量:5
8
作者 彭继增 朱远航 陈腾背 《当代经济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7-112,共16页
在发达国家高端制造回流和中低端收入国家低成本竞争的双重压力下,如何有效地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成为中国亟待解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基于2012—2021年中国各省份的面板数据,对数字金融影响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效应展开实证分析。研究发现... 在发达国家高端制造回流和中低端收入国家低成本竞争的双重压力下,如何有效地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成为中国亟待解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基于2012—2021年中国各省份的面板数据,对数字金融影响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效应展开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可以显著地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绿色创新是数字金融释放制造业转型升级红利的重要传导机制,其中策略性绿色创新在短期内发挥了主要作用,实质性绿色创新效用的发挥则存在一定时滞;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在东部地区、数字经济集聚区和低自然资源禀赋地区发挥了更大的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金融影响制造业转型升级存在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较低的数字金融发展水平和过度宽松环境规制会造成数字金融赋能效应的损失。据此提出重视数字金融发展,提高金融服务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效能,加速数字金融与绿色创新的深度融合,提高区域相关政策的靶向性,发挥环境约束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溢出效应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强国 数字金融 绿色创新 制造业转型升级 环境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韧性的非线性影响机制——兼论农业生产风险的门槛效应 被引量:2
9
作者 彭迪云 苏雅 冯怡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5-219,共15页
提升农业韧性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乡村振兴、应对气候变化,从而推动实现农业强国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该研究通过构建非线性分析模型,运用2013—2023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 提升农业韧性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乡村振兴、应对气候变化,从而推动实现农业强国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该研究通过构建非线性分析模型,运用2013—2023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韧性的非线性效应、中介机制、调节机制以及农业生产风险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①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韧性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能够在特定区间内提高农业韧性。②合村并居政策作为调节变量,增强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韧性的影响。同时,农户风险承担呈现非线性中介作用,数字普惠金融通过促进农业保险使用深度和固定资产投资来影响农业韧性,但固定资产投资对提升农业韧性的贡献较弱。在合村并居政策实施较为充分的地区,农业生产规模扩大与机械设备的集约利用,有助于增强固定资产投资的中介作用。③农村产业融合在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韧性的影响中发挥积极的中介效应,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农村产业融合提升农业韧性。④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韧性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将随着农业韧性水平的高低而发生变化。⑤基于粮食单产变异系数与效率指数的分析表明,农业生产风险程度影响了数字普惠金融发挥正效应的临界点,进而在风险管控中起到关键作用。据此,该研究指出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和金融强国背景下,推动农业生产发展有赖于农村社会结构的有序转型与农户风险承担能力的提升,并建议从数字普惠金融布局与服务、农村社会结构转型、农户风险承担、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和农业生产风险门槛效应管理5个方面,系统提升农业及农村地区的综合韧性,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扎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农业韧性 合村并居 农业风险 三产融合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中国省域人类福祉碳强度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圣云 房方 王石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50-962,共13页
数字经济是驱动碳减排和人类福祉提升的重要力量,也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本文构建并测度了2011—2020年中国省域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和人类福祉碳强度,分析了数字经济对中国省域人类福祉碳强度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数字经济是驱动碳减排和人类福祉提升的重要力量,也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本文构建并测度了2011—2020年中国省域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和人类福祉碳强度,分析了数字经济对中国省域人类福祉碳强度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①2011—2020年,中国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形成“西低东高”空间格局;而人类福祉碳强度明显降低,呈“北高南低”空间特征。②发展数字经济能够显著降低中国人类福祉碳强度,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每提高1单位,人类福祉碳强度相应降低1.138单位。数字经济通过降低用电能耗与产业结构升级来降低人类福祉碳强度,人均用电量、第三产业占比每提高1单位,中国人类福祉碳强度分别降低0.645、0.083单位,降低用电能耗的促减效应明显更强。③数字经济对中国省域人类福祉碳强度的促降作用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发展数字经济对本省及邻近省域的人类福祉碳强度具有显著降低作用。建议缩小中国数字经济的东西差距与人类福祉碳强度的南北差异,发挥数字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减少用电能耗,推进产业结构升级,降低中国人类福祉碳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人类福祉碳强度 门槛效应 空间杜宾模型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发展如何影响区域金融稳定?
11
作者 刘敏 罗勇强 平卫英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2-64,共13页
筑牢区域金融稳定防线是建设金融强国的重要保障,在数字化转型和金融创新持续深化背景下,厘清数字金融发展与区域金融稳定的关系具有深刻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11—2022年我国283个城市面板数据,系统考察数字金融发展对区域金融稳定的空... 筑牢区域金融稳定防线是建设金融强国的重要保障,在数字化转型和金融创新持续深化背景下,厘清数字金融发展与区域金融稳定的关系具有深刻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11—2022年我国283个城市面板数据,系统考察数字金融发展对区域金融稳定的空间溢出效应、作用路径与门槛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金融发展不仅降低本地区金融稳定水平,也对周边地区金融稳定存在显著负向溢出效应。(2)数字金融发展对中西部地区金融稳定的冲击程度远大于东部地区。(3)数字金融发展通过促进金融机构信贷规模扩张和提升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冲击区域金融稳定,其冲击过程存在数字金融发展水平的双重门槛效应,即冲击力度随着数字金融发展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本文可为政府部门防范化解区域金融风险提供精准施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区域金融稳定 空间溢出效应 中介效应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主产区政策的粮食生产安全效应研究
12
作者 何筠 桂俊练 罗海平 《农业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共14页
设立粮食主产区是国家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举措,实证检验粮食主产区政策对粮食生产安全的影响能为粮食政策改革提供一定参考。文章基于1997—2022年全国31省份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系统考察粮食主产区政策对粮食生产安全的影响... 设立粮食主产区是国家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举措,实证检验粮食主产区政策对粮食生产安全的影响能为粮食政策改革提供一定参考。文章基于1997—2022年全国31省份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系统考察粮食主产区政策对粮食生产安全的影响、异质性、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粮食主产区政策能有效保障主产区粮食生产安全,其对沿海、低粮食产量及低播种面积地区保障作用相对较小;进一步的粮食主产区政策可通过发展粮食生产规模经营及促进农业技术进步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且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与农业技术进步具有协同效应;该政策还能够保障主产区邻近省份粮食生产安全。据此,建议沿海地区加大耕地保护力度、粮食产量较低地区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粮食播种面积较小地区强化政策扶持及激励;鼓励发展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农业技术发展、深化粮食主产区示范引领效应、加强粮食生产从业者间的交流合作,以进一步发挥粮食主产区政策的粮食生产安全保障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粮食生产安全 双重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联储政策冲击下中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同效应
13
作者 刘震 张卫 +1 位作者 徐宝亮 史代敏 《当代经济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9,共19页
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是中国进一步深化宏观调控体系改革的首要任务。通过构建新凯恩斯主义动态随机一般均衡(NK-DSGE)模型,研究美联储货币政策冲击下强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动态效应。研究发现:第一,仅依靠单一货... 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是中国进一步深化宏观调控体系改革的首要任务。通过构建新凯恩斯主义动态随机一般均衡(NK-DSGE)模型,研究美联储货币政策冲击下强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动态效应。研究发现:第一,仅依靠单一货币政策无法缓解美联储加息对中国总需求的抑制作用,需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同发力;第二,财政赤字货币化的政策协调方式不能有效减轻美联储加息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反而会放大宏观经济波动,触发“债务—通缩”陷阱;第三,金融支持财政扩张的政策协调方式,具有节约政策空间和平抑经济波动等政策效果。基于结构性减税视角的进一步分析表明,金融支持财政扩张搭配结构性减税会起到增进社会福利的积极作用;同时,反事实模拟表明金融支持财政扩张的政策协调方式有效缓解了美联储加息对中国产生的负面冲击,保障经济发展企稳回升。据此提出应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创新金融支持财政扩张方式,审慎对待财政赤字货币化政策,结合结构性减税推动经济增长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联储加息 宏观调控政策 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政策协同 结构性减税 财政赤字货币化 金融支持财政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制造对企业碳减排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
14
作者 刘亦文 邓楠 胡宗义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48,共11页
智能制造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是我国建设制造强国的主攻方向,也是“双碳”目标下制造业企业推进碳排放双控的重要抓手。该研究基于2010—2022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面板数据,通过文本挖掘方法构建智能制造指标,并运用双... 智能制造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是我国建设制造强国的主攻方向,也是“双碳”目标下制造业企业推进碳排放双控的重要抓手。该研究基于2010—2022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面板数据,通过文本挖掘方法构建智能制造指标,并运用双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探究智能制造对企业碳减排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①智能制造能够显著降低企业碳排放强度,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同时,进一步从碳减排路径分析发现,智能制造能显著提升企业的能源效率和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从而推动企业实现碳排放的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②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智能制造可以通过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优化人力资本结构以及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助力能源效率提升和绿色技术创新,从而推动企业碳减排。③异质性分析发现,从企业基本特征来看,智能制造对非国有企业和行业竞争程度较强企业的碳减排产生更为明显的促进效应。从宏观环境来看,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较薄弱地区和环境规制程度较高地区,智能制造对企业碳减排的正向作用会更显著。鉴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如下相关政策启示:聚焦企业智能制造发展,加强政策激励,提高企业智能化转型的积极性;鼓励企业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新模式,激发绿色创新活力,不断优化能源配置结构,提高能源效率,以更好地释放降碳效应;加强地区差异化政策引导,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营造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健全地方环境监管体制机制,强化行政执法力度,从而更有效地约束企业的碳排放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制造 企业碳减排 能源效率 绿色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生产力的形成逻辑、鲜明特征与实践指向
15
作者 刘耀彬 胡伟辉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49,共12页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绿色生产力的提出是把握生产力发展规律作出的理论创新,是坚持我国生产力阶段发展的逻辑演进,内蕴了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要求、动力源泉和重大关系。新时代以来,我国绿色生产力...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绿色生产力的提出是把握生产力发展规律作出的理论创新,是坚持我国生产力阶段发展的逻辑演进,内蕴了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要求、动力源泉和重大关系。新时代以来,我国绿色生产力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绿色生产力具备“以绿色低碳科技为核心动力、以要素组合优化为内在要求、以绿色低碳产业为重要载体、以全球可持续发展为大国担当、以美丽中国建设为目标追求”等五个方面鲜明特征,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因此,探索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生产力发展路径,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需要推进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健全资源环境要素配置、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新质生产力 绿色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核心目标、逻辑重点与关键路径
16
作者 刘耀彬 胡伟辉 +1 位作者 万博文 骆康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共8页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新时代以来,中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绿色低碳发展成效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增进最普惠的民生福...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新时代以来,中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绿色低碳发展成效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增进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建设美丽中国,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性支撑,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是解决中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重要策略。基于此,文章提出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关键路径,即以高水平保护培育绿色生产力,支撑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美丽中国 中国式现代化 绿色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京津冀地区碳足迹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7
作者 颜建军 邓楠 +1 位作者 陈彬 张熙文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75-1288,共14页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定量评估与分析碳足迹的变化对碳排放“双控”具有重要意义。以京津冀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2005-2021年土地利用数据、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数据以及碳排放数据对碳足迹进行测度,并分析其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研...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定量评估与分析碳足迹的变化对碳排放“双控”具有重要意义。以京津冀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2005-2021年土地利用数据、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数据以及碳排放数据对碳足迹进行测度,并分析其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研究期内京津冀地区碳排放的多年平均值为0.11 Pg C/a,平均增速为3.35%,且整体呈现出显著增长的趋势;NPP的多年平均值为0.35 Pg C/a,平均增速为0.25%,整体呈现出上下波动的态势;(2)研究期内京津冀地区的碳足迹和碳赤字总体表现出明显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28%和1.27%,同时碳足迹的变动呈现“东北-西南”的空间分布格局,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碳足迹压力指数表现出多极化趋势;(3)城镇化率是影响京津冀地区碳足迹变化的核心驱动因素,且其变动也受多因子共同作用,尤其是城镇化率与能源效率交互作用对碳足迹的影响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足迹 碳排放 土地利用 净初级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知性管理” 被引量:20
18
作者 喻登科 周荣 涂国平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00-206,F0003,共8页
将知识管理与性格管理相结合,提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即知性管理。从知识与性格对企业发展具有同等重要影响的认知,提出知性管理的概念,分析其内涵、艺术体现与特征。进而,从管理职能、管理流程和实现技术三方面探讨知性管理的实现问题。
关键词 管理学 知性管理 知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聚合的数字图书馆社区推送服务组织——以武汉大学数字图书馆社区为例 被引量:30
19
作者 胡媛 胡昌平 《国家图书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6-76,共11页
以武汉大学数字图书馆社区知识推送服务的组织与实现为例,从用户需求调研出发,分析高校数字图书馆社区用户知识聚合推送服务需求,结合武汉大学图书馆知识社区建设和知识推送服务发展现状,构建面向交互的数字图书馆社区知识推送服务平台... 以武汉大学数字图书馆社区知识推送服务的组织与实现为例,从用户需求调研出发,分析高校数字图书馆社区用户知识聚合推送服务需求,结合武汉大学图书馆知识社区建设和知识推送服务发展现状,构建面向交互的数字图书馆社区知识推送服务平台,并提出应主要从社区知识聚合中的知识导航服务和面向科研协作的知识服务推送两方面进行服务的组织与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聚合 数字图书馆社区 服务推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共现分析的国内应急管理与危机管理研究热点比较 被引量:10
20
作者 龚花萍 王英 《现代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51-159,共9页
选取2011-2015年关键词为"应急管理"和"危机管理"的相关文献为样本,分析比较我国应急管理与危机管理研究的主题热点。通过数据来源、发表年份及数量和出版物等特征统计分析得出近五年我国应急管理研究热度保持一定... 选取2011-2015年关键词为"应急管理"和"危机管理"的相关文献为样本,分析比较我国应急管理与危机管理研究的主题热点。通过数据来源、发表年份及数量和出版物等特征统计分析得出近五年我国应急管理研究热度保持一定水平,危机管理研究热度呈先升后降趋势。通过高频词共现和聚类分析了解应急管理与危机管理研究的热点主题和相关特征,进而探寻我国应急管理与危机管理的创新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管理 危机管理 共现分析 聚类分析 研究热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