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骨近端相关影像解剖学测量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吴炳华 尹生江 +1 位作者 戴闽 徐聪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目的通过CT三维重建测量正常国人老年股骨近端的相关形态参数,为设计股骨近端内固定系统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60位老年国人的股骨近端进行CT扫描,利用自带的医学图像处理软件进行三维重建,标定相关解剖标志,测量指标包括股骨小转... 目的目的通过CT三维重建测量正常国人老年股骨近端的相关形态参数,为设计股骨近端内固定系统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60位老年国人的股骨近端进行CT扫描,利用自带的医学图像处理软件进行三维重建,标定相关解剖标志,测量指标包括股骨小转子、股骨颈干角、股骨头偏心距以及股骨髓腔等相关解剖参数。结果所有测量参数左、右侧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小转子纵径为(26.80±2.53)mm,横径为(16.09±1.72)mm,小转子高度为(8.41±1.50)mm,小转子体积为(727.15±165.18)mm3,拟固定小转子最短螺钉长度为(46.77±2.70)mm,应用上倾角为(16.83±2.06)°,股骨颈干角为(131.42±8.03)°,股骨头偏心距为(37.85±7.02)mm。结论 CT三维重建图像可精确识别股骨相应的解剖标志并进行解剖学测量,测量数据对老年转子间骨折的治疗和新型解剖锁定钢板的设计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 小转子 三维重建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关节突关节矢状位角的不对称性和关节突关节退变关系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徐聪 徐庆平 +6 位作者 艾雯 江凯燕 袁佳 吴炳华 尹生江 毕振宇 焦培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35-538,545,共5页
目的探讨颈椎关节突关节矢状位角的不对称性和关节突关节退变的关系。方法利用4度评估法,3位测评者对20具新鲜尸体颈椎标本的轴向位CT图像上C3/4~C6/7节段共160个关节突关节矢状位角和退变程度进行单盲随机测评,并统计分析。结果20具颈... 目的探讨颈椎关节突关节矢状位角的不对称性和关节突关节退变的关系。方法利用4度评估法,3位测评者对20具新鲜尸体颈椎标本的轴向位CT图像上C3/4~C6/7节段共160个关节突关节矢状位角和退变程度进行单盲随机测评,并统计分析。结果20具颈椎标本在不同节段间的关节突关节矢状位不对称角度无显著性差异(F=0.55,P=0.65),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也无显著性差异(左侧:Z=3,P=0.646;右侧:Z=3,P=0.376),但C3/4和C4/5的关节突关节矢状位角的不对称程度与同节段关节突关节退变的程度之间有显著的差异性(C3/4:Z=8.567,P=0.014;C4/5:Z=2.000,P=0.025)。结论关节突关节矢状位角的不对称性可能和关节突关节的退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突关节矢状位角的不对称性 关节突关节退变 CT 颈椎尸体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花丹素对舌癌细胞Tca-8113放疗增敏的作用
3
作者 沈想 郭永红 邱嘉旋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9期810-813,共4页
目的:探讨白花丹素联合X-射线对舌癌细胞Tca-8113的放疗增敏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舌癌细胞株Tca-8113,分空白对照组、单纯白花丹素组、单纯放疗组及白花丹素联合放疗组;应用MTT法检测白花丹素对舌癌Tca-8113细胞的毒性作用及最... 目的:探讨白花丹素联合X-射线对舌癌细胞Tca-8113的放疗增敏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舌癌细胞株Tca-8113,分空白对照组、单纯白花丹素组、单纯放疗组及白花丹素联合放疗组;应用MTT法检测白花丹素对舌癌Tca-8113细胞的毒性作用及最佳实验浓度;应用克隆形成确定白花丹素的放疗增敏效应;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放射单独及联合白花丹素作用于Tca-8113细胞后,细胞核中NF-κB的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经MTT检测表明,白花丹素对舌癌Tca-8113生长抑制浓度IC10为1.42μmol/L(24h),即为最佳实验浓度;经克隆形成检测显示,白花丹素对舌癌Tca-8113细胞具有放疗增敏效应,增敏系数SER为1.28;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白花丹素组与放疗组比较,其细胞早期凋亡率无明显差异,而两者联合作用后,舌癌细胞的早期凋亡率显著增高;Western Blot检测显示,白花丹素能够显著抑制放射对Tca-8113细胞核中NF-κB的激活作用。结论:白花丹素能够诱导舌癌Tca-8113凋亡并具有放疗增敏作用,抑制细胞中NF-κB的激活可能是其放射增敏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癌细胞 白花丹素放疗增敏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椎间盘切除术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4
作者 曹禹文 刘由军 +2 位作者 袁佳 江凯燕 徐聪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46-249,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椎间盘切除术的安全范围。方法选取20具成人颈椎标本,分别测量C3/C4至C6/C7各节段左右两侧V点与硬脊膜外侧距离、V点与椎动脉水平及垂直距离、小关节面宽度,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V点与硬脊膜外侧距离为:... 目的探讨后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椎间盘切除术的安全范围。方法选取20具成人颈椎标本,分别测量C3/C4至C6/C7各节段左右两侧V点与硬脊膜外侧距离、V点与椎动脉水平及垂直距离、小关节面宽度,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V点与硬脊膜外侧距离为:左(1.31±0.32)^(2.46±0.60)mm,右(1.29±0.35)^(2.75±0.45)mm,各节段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同一水平左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V点与椎动脉水平距离为:左(2.17±0.42)^(5.10±0.93)mm,右(1.99±0.39)^(5.00±0.71)mm,各节段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同一水平左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V点与椎动脉垂直距离为:左(11.05±1.06)^(13.47±1.12)mm,右(11.33±1.20)^(13.61±1.01)mm,同一水平左右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节段间比较C3/C4与C4/C5无明显差异,其余节段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小关节面宽度为:左(10.79±0.93)^(12.66±0.88)mm,右(10.86±0.68)^(12.54±0.70)mm。结论后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椎间盘切除术的安全范围宜控制在距V点内侧C3/C4至C6/C7各水平1.20~2.00 mm;磨除范围距V点外侧C3/C4至C6/C7各水平超过2.00~5.00 mm时可能到达椎动脉体表投影处,因此需注意此时的手术进入深度宜控制在:C3/C4~C6/C7各节段距V点11.00~14.0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后路 应用解剖 内窥镜 V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三维成像在颈后路经皮脊柱内镜术中“V”点定位的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简伟 徐聪 +3 位作者 艾雯 尹生江 毕振宇 吴泽斌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20-724,729,共6页
目的探讨CT三维成像(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3D-CT)技术在颈椎后路经皮脊柱内镜椎间孔减压髓核摘除术中“V”点确定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行颈椎后路经皮脊柱内镜椎间孔减压髓核摘除术并成功随... 目的探讨CT三维成像(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3D-CT)技术在颈椎后路经皮脊柱内镜椎间孔减压髓核摘除术中“V”点确定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行颈椎后路经皮脊柱内镜椎间孔减压髓核摘除术并成功随访的患者50例,均为单侧症状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经保守治疗6周以上无效,且颈椎动力位X线片未发现颈椎失稳。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54.2(40~75)岁,C_(4/5)节段14例,C_(5/6)节段25例,C_(6/7)节段11例。患者分为两组,术中常规C臂X线机下定位“V”点为A组(26例),术前通过3D-CT技术确定“V”点为B组(24例),比较二组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和手术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0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7.20±2.56)月(3~13月),A组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透视次数多于B组(P<0.05);平均住院时间、术后随防评分、颈椎曲度、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及颈椎稳定性,二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3D-CT技术在颈椎后路经皮脊柱内镜手术中“V”点定位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路 经皮脊柱内镜 CT三维成像技术 V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