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椎间盘切除术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
作者 曹禹文 刘由军 +2 位作者 袁佳 江凯燕 徐聪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46-249,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椎间盘切除术的安全范围。方法选取20具成人颈椎标本,分别测量C3/C4至C6/C7各节段左右两侧V点与硬脊膜外侧距离、V点与椎动脉水平及垂直距离、小关节面宽度,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V点与硬脊膜外侧距离为:... 目的探讨后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椎间盘切除术的安全范围。方法选取20具成人颈椎标本,分别测量C3/C4至C6/C7各节段左右两侧V点与硬脊膜外侧距离、V点与椎动脉水平及垂直距离、小关节面宽度,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V点与硬脊膜外侧距离为:左(1.31±0.32)^(2.46±0.60)mm,右(1.29±0.35)^(2.75±0.45)mm,各节段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同一水平左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V点与椎动脉水平距离为:左(2.17±0.42)^(5.10±0.93)mm,右(1.99±0.39)^(5.00±0.71)mm,各节段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同一水平左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V点与椎动脉垂直距离为:左(11.05±1.06)^(13.47±1.12)mm,右(11.33±1.20)^(13.61±1.01)mm,同一水平左右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节段间比较C3/C4与C4/C5无明显差异,其余节段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小关节面宽度为:左(10.79±0.93)^(12.66±0.88)mm,右(10.86±0.68)^(12.54±0.70)mm。结论后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椎间盘切除术的安全范围宜控制在距V点内侧C3/C4至C6/C7各水平1.20~2.00 mm;磨除范围距V点外侧C3/C4至C6/C7各水平超过2.00~5.00 mm时可能到达椎动脉体表投影处,因此需注意此时的手术进入深度宜控制在:C3/C4~C6/C7各节段距V点11.00~14.0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后路 应用解剖 内窥镜 V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基因二代测序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2
作者 龙思萍 刘志礼 +1 位作者 黄山虎 刘家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22,128,共5页
脊柱感染(spinal infection,SI)是一种比较少见的感染性疾病,由于经验性使用抗生素使耐药菌感染的几率增加,同时检测技术的进步导致检出率增加,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判断病原体的类型从而针对性地使用抗生素是治疗的关键,然而传统检测... 脊柱感染(spinal infection,SI)是一种比较少见的感染性疾病,由于经验性使用抗生素使耐药菌感染的几率增加,同时检测技术的进步导致检出率增加,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判断病原体的类型从而针对性地使用抗生素是治疗的关键,然而传统检测方法检出率低且耗时长,不利于脊柱感染的快速精确诊断。宏基因二代测序(metagenomics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是一种可对样本中所有核酸片段进行测序的检测技术,其出现颠覆了传统检测方法,在脊柱感染的诊断与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mNGS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基因二代测序 脊柱感染 病原体 临床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甙Rb1对感染性休克大鼠重要器官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徐宏平 贾宝辉 +5 位作者 艾启帆 孙顾峰 汪嘉飞 刘浩 刘祥玉 程舒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19-322,共4页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Rb1对感染性休克大鼠重要器官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6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Rb1治疗(0.04 mg/g)组,每组22只。模型组和Rb1治疗组大鼠建立感染性休克动物模型。观察3组大鼠肝、肺组织病理变化,检测...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Rb1对感染性休克大鼠重要器官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6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Rb1治疗(0.04 mg/g)组,每组22只。模型组和Rb1治疗组大鼠建立感染性休克动物模型。观察3组大鼠肝、肺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和心肌组织Toll样受体4(TLR4)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模型组肝细胞肿胀、变性、坏死,中性粒细胞浸润;Rb1治疗组肝细胞浊肿,轻度变性,未见明显坏死灶,肝血窦中中性粒细胞浸润较轻。模型组部分肺泡上皮细胞肿胀,肺泡隔增宽,毛细血管明显扩张淤血,微血栓形成,肺间质充血水肿,弥漫性中性粒细胞浸润,肺泡腔内大量炎性渗出;Rb1治疗组小血管及毛细血管内中性粒细胞浸润较轻,肺间质轻度水肿,肺泡隔增宽不明显,肺泡腔无渗出物。模型组血清TNF-α、心肌组织TLR4mRNA水平高于假手术组,Rb1治疗组两指标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Rb1可保护感染性休克大鼠肝、肺组织,其机制可能与减少TLR4 mRNA表达水平,抑制TNF-α的产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甙RB1 感染性休克 TOLL样受体4 肿瘤坏死因子-α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体间性”的精品课程评价系统及其构建 被引量:7
4
作者 韩艺 陶珊珊 郭鹏飞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5-112,共8页
精品课程评价是一个多主体间参与互动并协同增效的"主体间性"过程。"主体间性"视角不但为洞悉传统精品课程评价存在的一元主体主导、师生参与不足、协商交流不够、评价与改进脱节等问题提供了分析透镜,而且为构建... 精品课程评价是一个多主体间参与互动并协同增效的"主体间性"过程。"主体间性"视角不但为洞悉传统精品课程评价存在的一元主体主导、师生参与不足、协商交流不够、评价与改进脱节等问题提供了分析透镜,而且为构建起有效的精品课程评价系统提供了可行路径。为此,在构建"主体间性"的精品课程教学评价系统SPR模型的基础上,文章形成包括4个评价维度、15个评价基面、44个评价影响因子的指标体系,经Delphi法确定指标权重后,基于AHP层次分析的实证过程,在证明了指标信度和效度的同时,得出各层级指标的总排序权重,反映出"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中的对话沟通、"教学方法"中的"互动式教学"备受重视,"主体间性"评价需求提升。文章基于实证研究结论的省思可得,"主体间性"的课程教学评价系统的践行离不开理念、制度、机制和平台等条件的构建与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品课程评价 主体间性 互动式评价 SP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ppo信号通路调节卵巢物质代谢对卵巢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李佳 袁树晟 +3 位作者 曹秀萍 王心男 黄健 郑月慧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536-1539,共4页
Hippo信号通路存在于果蝇和哺乳动物中,主要由上游调节分子、核心成分及下游调节分子组成,具有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及细胞周期等生理作用。近年来已有研究表明,Hippo信号通路单独或协同AMP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 Hippo信号通路存在于果蝇和哺乳动物中,主要由上游调节分子、核心成分及下游调节分子组成,具有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及细胞周期等生理作用。近年来已有研究表明,Hippo信号通路单独或协同AMP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信号通路、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 TOR)信号通路参与三大物质代谢,包括葡萄糖代谢、甲羟戊酸代谢和谷氨酰胺代谢。Hippo信号通路与卵巢物质代谢的关系是近几年兴起的研究热点。该文就Hippo信号通路通过单独或协同AMPK信号通路、m TOR信号通路调节卵巢的三大物质代谢过程,参与卵泡的生长、成熟及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癌的发生等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ppo信号通路 卵巢功能 物质代谢 AMP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关节突关节矢状位角的不对称性和关节突关节退变关系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徐聪 徐庆平 +6 位作者 艾雯 江凯燕 袁佳 吴炳华 尹生江 毕振宇 焦培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35-538,545,共5页
目的探讨颈椎关节突关节矢状位角的不对称性和关节突关节退变的关系。方法利用4度评估法,3位测评者对20具新鲜尸体颈椎标本的轴向位CT图像上C3/4~C6/7节段共160个关节突关节矢状位角和退变程度进行单盲随机测评,并统计分析。结果20具颈... 目的探讨颈椎关节突关节矢状位角的不对称性和关节突关节退变的关系。方法利用4度评估法,3位测评者对20具新鲜尸体颈椎标本的轴向位CT图像上C3/4~C6/7节段共160个关节突关节矢状位角和退变程度进行单盲随机测评,并统计分析。结果20具颈椎标本在不同节段间的关节突关节矢状位不对称角度无显著性差异(F=0.55,P=0.65),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也无显著性差异(左侧:Z=3,P=0.646;右侧:Z=3,P=0.376),但C3/4和C4/5的关节突关节矢状位角的不对称程度与同节段关节突关节退变的程度之间有显著的差异性(C3/4:Z=8.567,P=0.014;C4/5:Z=2.000,P=0.025)。结论关节突关节矢状位角的不对称性可能和关节突关节的退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突关节矢状位角的不对称性 关节突关节退变 CT 颈椎尸体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力、内生与延续: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生成源探 被引量:2
7
作者 陈世润 刘虹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9-91,共3页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形成是近现代中国社会演化的合力的结果。其形成大致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民主专政,抗日统一战线中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人民民主专政。
关键词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革命斗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红色资源真善美的三重化 被引量:2
8
作者 陈世润 刘虹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5,共5页
红色资源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它具有"启真"的特点和规律,具有"引人向善"的价值,同时处处体现了美的意境和魅力。研究红色资源的真善美,要以寻找科学的理性、实现向善的合目的性及传播美景、美文为归缩... 红色资源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它具有"启真"的特点和规律,具有"引人向善"的价值,同时处处体现了美的意境和魅力。研究红色资源的真善美,要以寻找科学的理性、实现向善的合目的性及传播美景、美文为归缩。促进红色资源开发利用达到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要坚持"解释的真"、重在"善教"、"美的规律来建造"三个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资源 真善美 研究 特征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流行病学特征的Meta分析 被引量:21
9
作者 张浩 刘宇 +3 位作者 肖世宁 张钰 刘志礼 刘家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97-407,共11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对中国创伤性脊髓损伤(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TSCI)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TSCIence、万方数据、维普网(vip citation databases,VIP)和中国知网(... 目的:通过Meta分析对中国创伤性脊髓损伤(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TSCI)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TSCIence、万方数据、维普网(vip citation databases,VIP)和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检索时限均从2017年8月31日~2023年2月28日,收集有关中国地区TSCI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并发症和合并伤的研究,对文献所报道的TSCI发病率、年龄特征、男女比例、病因学占比、损伤节段和损伤程度等数据进行提取。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检索与筛选文献、提取文献数据,并对纳入研究的文献按照AHRQ(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横断面研究评价标准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7.0软件进行单臂研究数据的Meta分析,整合纳入文献中的各项流行病学数据,分析结果由森林图表示。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中英文文献21篇,对文献中报道的TSCI患者数据进行Meta合并分析,结果显示,我国TSCI年发病率为0.06‰[95%CI(0.04‰~0.08‰)]。TSCI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性别比例为(1.86~4.73)∶1,所有患者的平均年龄范围为32.09~53.92岁。中国TSCI的主要病因是高处坠落、交通事故和低处跌倒,其占比分别为30%、31%和25%。中国TSCI患者的主要损伤部位是颈段和胸段,占比分别为55%和21%。TSCI损伤的严重程度按照ASIA分级进行评定,以A级和D级损伤占比最大,分别为30%和38%。中国TSCI患者伴随合并伤的概率为56%[95%CI(45%~67%)],主要是头部损伤和肢体骨折。TSCI后产生并发症的概率31%[95%CI(24%~38%)],以呼吸系统感染和泌尿系感染为主。结论:当前中国TSCI发病率偏高,跌倒和交通事故是其主要病因。损伤节段以颈段为主,损伤程度以ASIA A级和ASIA D级占比最多。超过半数的患者会有身体其他部位的合并伤,近1/3的患者会在TSCI后产生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脊髓损伤 流行病学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仿生支架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浩 张钰 +1 位作者 肖世宁 刘家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2868-2873,共6页
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的新型仿生脊髓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可以有效改善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产生的微环境紊乱和胶质瘢痕问题,通过联合特定的神经细胞还可以使SCI的修复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特异性。近年来,许... 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的新型仿生脊髓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可以有效改善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产生的微环境紊乱和胶质瘢痕问题,通过联合特定的神经细胞还可以使SCI的修复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特异性。近年来,许多新型脊髓支架及其相应的治疗方法被研发出来,包括以胶原蛋白为基础混合其他材料进行改良的新型支架、新型化合材料脊髓支架和支架载特定因子修饰的神经细胞的新型治疗思路等,通过动物实验验证了治疗方法的可行性,为临床SCI的修复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就3D打印仿生支架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实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修复 3D打印技术 生物支架 神经细胞 生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