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胆管囊腺瘤合并先天性胆管扩张症1例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恩亮 冯潜 邬林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1416-1416,共1页
患者女,64岁,因发热(最高体温39.2℃)伴巩膜黄染,于2013年2月入本院治疗。患者病史近三年反复右上腹阵发性疼痛,且多次因“胰腺炎及胆管炎”在当地医院行抗炎治疗。既往乙肝小三阳病史15年。查体:巩膜轻度黄染,右上腹压痛,无... 患者女,64岁,因发热(最高体温39.2℃)伴巩膜黄染,于2013年2月入本院治疗。患者病史近三年反复右上腹阵发性疼痛,且多次因“胰腺炎及胆管炎”在当地医院行抗炎治疗。既往乙肝小三阳病史15年。查体:巩膜轻度黄染,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触及包块。肝功能检查:总胆红素28.12μmol/L,谷草转氨酶72.69μ/L,谷丙转氨酶119.40μ/L,碱性磷酸酶553.60μ/L;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均正常。腹部磁共振平扫及胆胰管成像提示:胆总管明显扩张,扩张的左侧肝内胆管壁可见乳头状病灶突向腔内(图1)。初步诊断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考虑合并肝胆管囊腺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腺瘤 胆管肿瘤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不同镇痛方式对肝切除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35
2
作者 黄永侨 华福洲 +3 位作者 邬林泉 魏根 徐国海 胡衍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目的比较切口浸润联合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对肝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及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肝部分切除术的患者48例,男37例,女11例,年龄40~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 目的比较切口浸润联合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对肝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及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肝部分切除术的患者48例,男37例,女11例,年龄40~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切口浸润联合静脉镇痛组(T组),关腹前用0.375%罗哌卡因30ml切口逐层浸润联合PCIA;硬膜外镇痛组(E组),术后行单纯0.2%罗哌卡因100ml PCEA。两组均在缝皮前约30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记录术后2、6、12、24和48h静息和运动时疼痛VAS评分,术后第1、2和3天的活动距离,第1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E组术后12、24和48h静息和运动时VAS评分明显低于T组(P<0.05),但两组VAS评分均<4分;T组术后第1天、第2天和第3天活动距离明显长于E组(P<0.05);T组术后第1次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E组(P<0.05);两组恶心呕吐、头痛、皮肤瘙痒、低血压、尿潴留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纯硬膜外镇痛比较,切口浸润联合静脉镇痛更有利于肝切除术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口浸润 术后镇痛 快速康复外科 肝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腹腔镜与开腹解剖性肝切除治疗左叶肝细胞癌的病例配对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周凡 罗志强 +4 位作者 黄明文 邵江华 邬林泉 邹书兵 胡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30-233,共4页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治疗左叶肝细胞癌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自2006年6月至2009年12月间,总结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收治21例确诊为左叶肝细胞癌且已行完全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laparoscopic anatomic hepateetomy,...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治疗左叶肝细胞癌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自2006年6月至2009年12月间,总结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收治21例确诊为左叶肝细胞癌且已行完全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laparoscopic anatomic hepateetomy,LAH)患者的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构成LAH研究组。在同一时间段,以患者年龄、手术方式、肿瘤大小、肝硬化程度为配对条件,在开腹解剖性肝切除治疗左叶肝细胞癌的病例库中进行1:1配对抽选,共21例纳入LAH配对组。结果:LAH研究组的手术时间为(156.67±32.15)min,术中失血量为(157.14±40.51)mL,两者均少于配对组(P=0.036,P<0.001)。LAH研究组术后患者平均镇痛剂使用时间为(2.19±0.51)d,平均首次进食时间为(2.24±0.44)d,平均首次离床活动时间为(2.71±0.78)d,平均住院时间为(7.86±1.24)d,均优于配对组(P<0.05)。两组并发症及死亡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中位随访期为21个月,LAH研究组的1、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6%、62%,配对组的1、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0%、67%,Log-rank比较两组肝癌患者生存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完全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左叶肝细胞癌是安全可行,具有一定的近期优势,且术后总体生存率与开腹肝切除术相比无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肝肿瘤 肝细胞癌 肝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temin、GFRα3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胰腺癌神经浸润转移的相关性 被引量:12
4
作者 朱栋良 罗地来 +2 位作者 罗刚 王博 高基民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28-431,共4页
目的探讨artemin、GFRα3在胰腺癌中表达的意义及其与胰腺癌神经浸润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链酶菌抗生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法和RT-PCR检测胰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胰腺组织中artemin、GFRα3的表达,观察artemin、GFRα3的阳... 目的探讨artemin、GFRα3在胰腺癌中表达的意义及其与胰腺癌神经浸润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链酶菌抗生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法和RT-PCR检测胰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胰腺组织中artemin、GFRα3的表达,观察artemin、GFRα3的阳性表达率与胰腺癌神经浸润转移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胰腺癌组织中artemin和GFRα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09%和67.44%,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中表达水平(18.19%,22.73%)。Artemin、GFRα3在有神经浸润的胰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无神经浸润癌组织(χ2=11.11,11.78,P<0.01),胰腺癌组织artemin mRNA表达量(0.741±0.014)明显高于正常组织(0.101±0.031)(P<0.05),有神经浸润癌组织artemin mRNA表达量(0.843±0.012)明显高于无神经浸润癌组织(0.512±0.017)(P<0.05)。结论Artemin、GFRα3的表达在胰腺癌神经浸润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可能为反应胰腺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ARTEMIN GFRα3 神经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聚乙二醇-聚乳酸偶联人源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隐形纳米粒的抗肝癌机制探讨 被引量:5
5
作者 殷香保 邬林泉 +4 位作者 黄跃英 黄明文 王恺 周凡 余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2805-2809,共5页
目的探讨以聚乙二醇-聚乳酸(PEG-PLA)为载体材料包载的三氧化二砷(As2O3),同时偶联人源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隐形纳米粒的抗肝癌机制。方法以PEG-PLA为载体材料,W/O/W型超声乳化制备As2O3纳米粒,同时偶联具有肝癌靶... 目的探讨以聚乙二醇-聚乳酸(PEG-PLA)为载体材料包载的三氧化二砷(As2O3),同时偶联人源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隐形纳米粒的抗肝癌机制。方法以PEG-PLA为载体材料,W/O/W型超声乳化制备As2O3纳米粒,同时偶联具有肝癌靶向作用的VEGFR-2,得到人源抗VEGFR-2/As2O3-PEG-PLA纳米粒,同时以相同方法制作香豆素6(C6)-PEG-PLA及抗VEGFR-2/C6-PEG-PLA纳米粒。测定纳米粒粒径分布、Zata电位;MTT法计算As2O3、As2O3-PEG-PLA及抗VEGFR-2/As2O3-PEG-PLA对Bel 7402肝癌细胞IC50值;采用流式细胞实验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实验检测人肝癌Bel 7402细胞摄取C6-PEG-PLA及抗VEGFR-2/C6-PEG-PLA纳米粒的速度和强度;将18只肝癌裸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As2O3、As2O3-PEG-PLA、抗VEGFR-2/As2O3-PEG-PLA溶液,给药后12 h处死小鼠,取肿瘤、脾、心、肺、肝、肾等组织,测试其中As2O3浓度;再将另24只肝癌裸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As2O3、As2O3-PEG-PLA、抗VEGFR-2/As2O3-PEG-PLA及0.9%氯化钠溶液,给药后第17 d,处死小鼠,计算肿瘤抑制率。结果抗VEGFR-2/As2O3-PEG-PLA平均粒径为(141.9±13.2)nm(PDI=0.23),呈正态分布,Zata电位为(10.2±1.1)m V。As2O3、As2O3-PEG-PLA、抗VEGFR-2/As2O3-PEG-PLA的IC50值分别为(1.53±0.22)μmol/L,(2.30±0.18)μmol/L和(1.80±0.22)μmol/L。不同剂型IC50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03,P=0.018)。不同时间点人肝癌Bel 7402细胞摄取抗VEGFR-2/C6-PEG-PLA的速度均高于C6-PEG-PL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2,P=0.045;t=2.231,P=0.035;t=2.311,P=0.022)。As2O3组不同组织As2O3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68,P=0.018);As2O3-PEG-PLA组不同组织As2O3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59,P=0.034);抗VEGFR-2/As2O3-PEG-PLA组不同组织As2O3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01,P=0.022)。对照组、As2O3组、As2O3-PEG-PLA组和抗VEGFR-2/As2O3-PEG-PLA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32.6%、45.9%、66.2%和87.9%。4组肿瘤抑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9,P=0.018)。结论以PEG-PLA为载体材料制备得到As2O3纳米制剂,且偶联具有肝癌靶向作用的VEGFR-2,用于肝癌的治疗,可显著提高As2O3的生物利用度,为构建As2O3肝癌靶向纳米递送系统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剂 聚乙二醇-聚乳酸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肝肿瘤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肝癌规则性肝段切除与不规则肝切除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王恺 王刚 +4 位作者 黄明文 黄长文 邹书兵 邵江华 傅华群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30-333,共4页
目的:探讨大肝癌实施规则性肝段切除能否提高大肝癌术后的无瘤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年1月~2004年12月实施的大肝癌规则性肝段切除病例的手术情况,1、3、5年的无瘤生存率及总体生存率进行分析并与同期实施不规... 目的:探讨大肝癌实施规则性肝段切除能否提高大肝癌术后的无瘤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年1月~2004年12月实施的大肝癌规则性肝段切除病例的手术情况,1、3、5年的无瘤生存率及总体生存率进行分析并与同期实施不规则肝切除术的患者比较。结果:实施规则性肝段切除的患者术后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0.0%、62.5%、47.5%;术后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5.0%、50.0%、30.0%。实施不规则性肝段切除的患者术后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0.9%、65.5%、49.1%,术后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0.0%、47.3%、27.3%。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上显著性差异。结论:虽然从肿瘤学上来讲规则性肝段切除比不规则性肝切除更具有优势,但在临床实践中并不能提高术后的无瘤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肝癌肝切除术后的无瘤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可能同受损的肝脏本身情况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肝癌 规则性肝段切除 术后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术中丝裂霉素纤维蛋白胶局部缓释化疗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殷香保 邬林泉 +3 位作者 罗志强 娄思源 方路 傅华群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49-1352,共4页
目的探讨肝癌术中丝裂霉素纤维蛋白胶局部缓释化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7月—2009年6月我院收治的具有手术指征的肝癌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患者行单纯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瘤体切除后的手术创面喷... 目的探讨肝癌术中丝裂霉素纤维蛋白胶局部缓释化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7月—2009年6月我院收治的具有手术指征的肝癌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患者行单纯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瘤体切除后的手术创面喷涂丝裂霉素纤维蛋白胶2.5 ml进行局部缓释化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肝功能指标,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及凝血酶原时间(PT);记录两组患者中位无瘤生存期,计算1、2、3年无瘤生存率;建立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肝癌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肝功能指标、血清AFP水平及P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血清AF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功能指标、P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位无瘤生存期为15.5个月〔95%CI(13.9,17.6)〕,观察组为21.3个月〔95%CI(2.4,2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90,P<0.05);对照组1、2、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2.2%、40.4%及12.7%,观察组分别为81.3%、54.6%及30.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013、4.267、4.826,P<0.05)。Cox风险回归模型显示,术中缓释化疗、肿瘤结节数目对Cox风险回归模型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术中应用丝裂霉素纤维蛋白胶局部缓释化疗可明显延长患者无瘤生存期,降低术后血清AFP水平,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化学疗法 肿瘤 局部灌注 丝裂霉素 纤维蛋白组织黏着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ck2对细胞周期检查点Cdc25A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天德 余新 +3 位作者 袁荣发 王庆诺 杨志强 邵江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61-968,共8页
目的:探讨肝癌细胞中Rho相关含卷曲螺旋蛋白激酶2(Rock2)对细胞周期检查点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5A(Cdc25A)的调节作用。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51对肝癌及癌旁组织中Rock2与Cdc25A的蛋白表达情况。构建并筛选shRock2干扰质粒,稳定转染... 目的:探讨肝癌细胞中Rho相关含卷曲螺旋蛋白激酶2(Rock2)对细胞周期检查点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5A(Cdc25A)的调节作用。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51对肝癌及癌旁组织中Rock2与Cdc25A的蛋白表达情况。构建并筛选shRock2干扰质粒,稳定转染到人肝细胞癌Huh-7和HepG2细胞中,Western blotting检测Cdc25A蛋白表达变化;针对Rock2干扰序列,利用PCR定点突变技术进行碱基突变,构建Rock2突变质粒从而"恢复"Rock2表达,分析Cdc25A蛋白表达变化并用MTT法检测肝癌细胞增殖的改变。Western blotting检测Rock2稳定低表达的肝癌细胞中检查点激酶1(Chk1)和检查点激酶2(Chk2)蛋白的变化,免疫共沉淀及免疫荧光分析Rock2与Cdc25A的相互作用。结果:Rock2与Cdc25A蛋白在肝癌组织中较癌旁组织呈现高表达,而且两者呈正相关。肝癌细胞中稳定低表达Rock2后,Cdc25A蛋白表达明显下降;"恢复"Rock2表达后,Cdc25A蛋白表达增加而且肝癌细胞也出现增殖加快现象。Rock2低表达对Chk1和Chk2蛋白变化无明显影响。免疫共沉淀表明Rock2与Cdc25A直接相互作用,免疫荧光检测表明Rock2与Cdc25A存在共定位。结论:Rock2对细胞周期检查点Cdc25A起直接的正向调控作用,而且不依赖于Chk1/Chk2,可能为肝癌基因表达调控研究提供新的靶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o相关含卷曲螺旋蛋白激酶2 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5A 细胞周期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MALATⅠ作为一种判断肿瘤预后的新型生物标志物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宋伟 王恺 +1 位作者 张润锦 邹书兵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63-1167,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 RNA)转移相关性肺腺癌转录因子1(metastasisassociated lung adenocarcinoma transcript 1,MALAT1)作为一种新型生物标志物判断肿瘤预后的潜在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 目的:系统评价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 RNA)转移相关性肺腺癌转录因子1(metastasisassociated lung adenocarcinoma transcript 1,MALAT1)作为一种新型生物标志物判断肿瘤预后的潜在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Pub Med等数据库中从建库到2015年8月1日前关于lnc RNA MALAT1表达与肿瘤患者总生存期相关性的英文文献。由2名研究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独立筛选、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篇文献,共1 01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lnc RNA MALAT1的高表达与肿瘤患者的低总生存期密切相关(HR=2.08,95%CI:1.74~2.48,P〈0.001)。结论:Lnc RNA MALAT1可作为一种判断肿瘤预后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相关性肺腺癌转录因子1 长链非编码RNA 肿瘤 预后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可抑制肝癌细胞HepG2增殖和侵袭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荣寿 邬林泉 +3 位作者 李科浩 李恩亮 冯潜 张惊玲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4-249,共6页
目的研究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IFITM3)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异常表达,探讨沉默IFITM3表达对肝癌细胞系Hep G2生物学特征的影响。方法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60例肝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IFITM3的表达情况及相关性;构建IF... 目的研究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IFITM3)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异常表达,探讨沉默IFITM3表达对肝癌细胞系Hep G2生物学特征的影响。方法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60例肝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IFITM3的表达情况及相关性;构建IFITM3小干扰RNA片段(IFITM3 si-RNA),采用脂质体介导转染肝癌细胞(Hep G2细胞系),同时设置无义序列组和空白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转染后IFITM3 m RNA的表达;CCK8(cell counting kit 8)检测转染后细胞增殖能力;Western blot检测IFITM3在蛋白水平的表达;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和癌旁组织相比,IFITM3在肝癌组织中的明显高表达。与无义序列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IFITM3 si-RNA转染组细胞IFITM3表达和细胞增值率降低,穿膜细胞数也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划痕实验也表明迁移能力降低。结论 IFITM3在原发性肝癌中高表达;IFITM3在肝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望成为原发性肝癌基因治疗的侯选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沉默 细胞增殖 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TC-CD_(133)纳米微粒抑制肝癌干细胞耐药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长文 蒋星星 +3 位作者 殷香保 黄跃英 雷康 熊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4-189,共6页
目的制备包裹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ABCG2)多药转运体的特异抑制剂FTC且连接CD_(133)抗体的纳米微粒,并评价其特性和治疗作用。方法运用复乳蒸发法制备以聚乳酸-聚乙醇酸(PLGA)为载体的包封FTC的载药纳米微粒,通过碳化二亚胺法在其表面连... 目的制备包裹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ABCG2)多药转运体的特异抑制剂FTC且连接CD_(133)抗体的纳米微粒,并评价其特性和治疗作用。方法运用复乳蒸发法制备以聚乳酸-聚乙醇酸(PLGA)为载体的包封FTC的载药纳米微粒,通过碳化二亚胺法在其表面连接CD_(133)抗体,得到纳米微粒FTC-PLGA-NP-C;分析制备得到的纳米微粒的粒径分布、FTC包封率、载药量和纳米微粒的抗体连接效率;CD_(133)^+免疫磁珠法分选出CD_(133)^+SP细胞,MTT法检测CD_(133)^+SP细胞的增殖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SP细胞中ABCG2的表达;荧光显微镜下观察FTC-PLGA-NP-C与CD_(133)^+SP细胞的结合效率;将CD_(133)^+SP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FTC-PLGA-NP-C纳米微粒,Western blotting检测其ABCG2的表达;以同体积PBS为对照,在CD_(133)^+SP细胞中加入FTC-PLGA-NP-C纳米微粒,同时加入阿霉素,HPLC检测孵育不同时间后细胞内阿霉素的浓度。裸鼠腋下荷瘤,成瘤后尾静脉注射FTC-PLGA-NP-C或者0.9%氯化钠溶液,48 h后再由尾静脉注射阿霉素,测量瘤体直径,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裸鼠肿瘤组织中阿霉素的浓度。结果 FTC-PLGA-NPC呈规则球形,粒径分布为60~120 nm,载药量为11.27%,包封率为37.18%,与CD_(133)^+SP细胞有较好的结合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ABCG2在CD_(133)^+SP细胞中表达,且随着FTC-PLGA-NP-C纳米微粒剂量的增加,ABCG2的表达量逐渐降低,到4 mg/ml FTC-PLGA-NP-C时已几乎检测不到ABCG2的表达。从24 h开始,PBS中CD_(133)^+SP细胞内阿霉素浓度很快下降至1μg/ml及以下;而FTC-PLGA-NP-C中CD_(133)^+SP细胞内阿霉素浓度一直维持在2~3μg/ml。生理盐水组小鼠瘤体直径为(1.845±0.076)cm,高于FTC-PLGA-NP-C组的(1.238±0.072)cm(t=5.802,P<0.001);生理盐水组瘤内阿霉素浓度为(2.005±0.154)μg/ml,低于FTC-PLGA-NP-C组的(3.853±0.261)μg/ml(t=6.088,P<0.001)。结论制备的载药纳米微粒FTC-PLGA-NP-C可较好地靶向肝癌干细胞,并抑制其耐药蛋白ABCG2的表达,降低肿瘤细胞对常规治疗药物的耐药性,提高化疗药物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物 肿瘤干细胞 FTC CD_(133) ABCG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虚拟肝脏技术在精准肝脏切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12
作者 廖雯俊 邬林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1077-1080,共4页
3D虚拟肝脏技术凭借着其三维空间构型的特点,在精准肝脏切除方面较二维影像学有着明显的优势,其不仅可以清晰准确地呈现出肝脏整体解剖结构,肝内管道系统的走形分布,进行肿瘤的精确定位,而且可以通过进行三维立体的可视化重现,让术者更... 3D虚拟肝脏技术凭借着其三维空间构型的特点,在精准肝脏切除方面较二维影像学有着明显的优势,其不仅可以清晰准确地呈现出肝脏整体解剖结构,肝内管道系统的走形分布,进行肿瘤的精确定位,而且可以通过进行三维立体的可视化重现,让术者更直观地观察病变部位的特点,提供肝脏容量分析和虚拟手术操作。在彻底切除目标病灶,最大限度减少肝组织损伤和出血、确保剩余肝脏结构的完整和功能的代偿等方面,3D虚拟肝脏技术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虚拟肝脏技术 精准肝脏切除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双杂交技术鉴定FAT10新的结合蛋白:eEF1A1 被引量:2
13
作者 余新 刘天德 +3 位作者 袁荣发 王庆诺 李国惠 邵江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70-877,共8页
目的: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类泛素蛋白FAT10(HLA-F adjacent transcript 10)在肝癌细胞Hep3B中相互作用的蛋白,为探讨FAT10蛋白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Clontech GAL4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人肝癌细胞系Hep3B的cDNA文... 目的: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类泛素蛋白FAT10(HLA-F adjacent transcript 10)在肝癌细胞Hep3B中相互作用的蛋白,为探讨FAT10蛋白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Clontech GAL4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人肝癌细胞系Hep3B的cDNA文库,以获得与FAT10相互作用的蛋白分子;通过回交实验、免疫共沉淀和激光共聚焦细胞内共定位实验验证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RNA干扰降低FAT10表达观察真核翻译延伸因子1α1(eEF1A1)的表达情况。结果:酵母双杂交筛选得到相互作用蛋白eEF1A1,激光共聚焦细胞内共定位确定FAT10和eEF1A1均位于细胞质内,存在共定位;回交实验和免疫共沉淀实验再次确认eEF1A1能够与FAT10相互作用;FAT10表达降低伴随着eEF1A1的表达下调。结论:FAT10能够与eEF1A1相互作用;FAT10可能通过eEF1A1来实现其部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T10蛋白质 真核翻译延伸因子1α1 RNA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表面肠重复畸形并囊肿形成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鹏 方路 +2 位作者 梁博 王超 王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1-92,共2页
肠重复畸形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胰腺表面肠重复畸形并囊肿形成则更为罕见。我院今收治1例该病患者,现一并综合国内外文献报道的病例进行相关分析与讨论,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关键词 肠重复畸形 文献复习 囊肿形成 胰腺 先天性消化道畸形 相关分析 国内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下留置鼻肠管在老年胃排空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长文 马景胜 傅华群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6-226,共1页
关键词 胃排空障碍 鼻肠管 置管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转移潜能肝癌细胞株GRP78的表达及其对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智 阳书华 +2 位作者 王恺 黄明文 邹书兵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8-112,共5页
目的:研究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在不同转移潜能肝癌细胞株内的表达及其对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应用GRP78反义寡核苷酸(GRP78 ASODN)转染肝癌细胞株HepG2和MHCC97-H。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肝癌细胞内GRP78... 目的:研究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在不同转移潜能肝癌细胞株内的表达及其对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应用GRP78反义寡核苷酸(GRP78 ASODN)转染肝癌细胞株HepG2和MHCC97-H。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肝癌细胞内GRP78 mRNA的表达,Transwell小室实验和细胞黏附实验分别检测2种肝癌细胞的侵袭、迁移及黏附能力。结果:2种细胞内均有GRP78的表达,MHCC97-H细胞表达较HepG2高(P<0.05)。GRP78 ASODN可以有效地抑制2种肝癌细胞株内GRP78的表达。GRP78 ASODN转染的高侵袭潜能的MHCC97-H肝癌细胞的侵袭、迁移和黏附能力较对照组有明显的下降(P<0.05),而低侵袭潜能的HepG2肝癌细胞侵袭、迁移及黏附能力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抑制肝癌细胞内GRP78的表达可以削弱其侵袭、迁移及黏附能力,GRP78可能成为肝癌治疗上有效的分子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调节蛋白78 HEPG2细胞 MHCC97-H细胞 侵袭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囊尾蚴病1例报告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鹏 方路 +1 位作者 梁博 王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87-688,F0003,共3页
1病例资料女,49岁,因“皮肤巩膜黄疸伴全身瘙痒半月余”于2016年6月19日入院。患者自诉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皮肤巩膜黄疸并伴全身瘙痒,无恶心呕吐、无腹胀腹痛等不适。当地医院予以异甘草酸镁护肝、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退黄等治疗.
关键词 寄生虫性肝疾病 囊虫病 肝胆管细胞癌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十二指肠乳头癌治疗中的应用与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凡 黄明文 +4 位作者 徐智 罗志强 邹书兵 邵江华 王恺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66-169,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十二指肠乳头癌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总结本院17例确诊为十二指肠乳头癌已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辅助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ally-assistedpanc...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十二指肠乳头癌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总结本院17例确诊为十二指肠乳头癌已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辅助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ally-assistedpancreaticoduodenctomy,LAPD)7例,开腹手术患者(open pancreaticoduodenectomy,OPD)10例。分析手术方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难点及对策、术后恢复情况等相关指标。结果:LAPD组平均手术时间为(334.29±32.07)min,与OP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LAPD组手术时间和身体质量指数成正相关(r=-0.809.P=0.028)。而两组中平均失血量,输血例数、切口平均长度、平均首次离床活动时间、平均肠鸣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APD组均优于OPD组,两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十二指肠乳头癌的临床应用中是安全可行的,具有一定的优势,肿瘤位置合适、体型偏瘦的病例是开展该术式的理想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十二指肠乳头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HOTAIR表达水平与肿瘤患者预后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席文娜 宋伟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52-1357,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长链非编~RNA(10ngnon.codingRNA,lncRNA)HOTAI贼达水平与肿瘤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Library,EMBASE,MEDLINE,PubMed等数据库中关于lncRNAHOTMR表达与肿瘤预后相关性的英文文献,检索... 目的:系统评价长链非编~RNA(10ngnon.codingRNA,lncRNA)HOTAI贼达水平与肿瘤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Library,EMBASE,MEDLINE,PubMed等数据库中关于lncRNAHOTMR表达与肿瘤预后相关性的英文文献,检索文献发表时间从建库到2015年9月,提取相关数据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7篇文献,共163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lncRNAHOTAIR高表达与肿瘤患者的低总生存期相关(HR:2.39,95%CI:2.01~2.86,P〈0.001);消化道肿瘤与非消化道肿瘤亚组分析均显示HOTMR高表达患者总生存期缩短(消化道肿瘤HR:2.51,95%CI:2.02~3.11,P〈0.001。非消化道肿瘤HR:2.17,95%CI:1.59~2.98,P〈0.001)。HOTAIR高表达与肿瘤患者的低无瘤复发生存期明显相关(HR:4.25,95%CI:2.25~8.03,P〈0.001)。结论:LncRNAHOTAIR高表达与肿瘤的不良预后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TAIR 长链非编码RNA 肿瘤 预后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壶腹部肿瘤局部切除的临床与病理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刚 傅华群 +1 位作者 杨春江 黄长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65-167,共3页
目的:探讨局部切除治疗壶腹部肿瘤的疗效。方法:对本院1994年2月~2006年3月27例实施了局部切除术的壶腹部肿瘤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均获得成功,最终病理诊断为16例绒毛状腺瘤,4例管状腺瘤,1例神经鞘瘤;术中冰冻对检查腺癌的敏感性... 目的:探讨局部切除治疗壶腹部肿瘤的疗效。方法:对本院1994年2月~2006年3月27例实施了局部切除术的壶腹部肿瘤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均获得成功,最终病理诊断为16例绒毛状腺瘤,4例管状腺瘤,1例神经鞘瘤;术中冰冻对检查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25%和100%,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和84%;患者平均住院7.9天,术后7例(26%)出现并发症,无围手术期和住院期间死亡病例;良性肿瘤的5年、10年复发概率分别为8%,17%,恶性肿瘤的5年、10年复发概率分别为19%,59%。5例患者在随访期死亡,2例死于腺癌复发,3例死于其他疾病。恶性肿瘤的5年,10年总体生存率为49%,26%。结论:对于壶腹部良性肿瘤局部切除是首选的方式而对于壶腹部恶性肿瘤应采用Whipple手术,局部切除适合于难以耐受手术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壶腹部肿瘤 壶腹部癌 局部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