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假肌源性血管内皮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汪庆余 郝华 +2 位作者 刘绮颖 喻林 王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22-1126,共5页
目的探讨假肌源性血管内皮瘤(pseudomyogenic hemangioendothelioma,PH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6例PHE的临床病理资料和免疫表型进行回顾性复习。结果男性4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32岁(10~70岁)。3... 目的探讨假肌源性血管内皮瘤(pseudomyogenic hemangioendothelioma,PH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6例PHE的临床病理资料和免疫表型进行回顾性复习。结果男性4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32岁(10~70岁)。3例原发于骨内,均为多骨性累及,其中1例伴发皮肤结节;另3例分别表现为软组织局部肿块、皮肤和软组织多灶性病变及皮肤黑色斑块。影像学检查:3例骨病变均表现为多骨性骨质破坏,1例皮肤和软组织多灶性病变累及多个组织平面。眼观:送检肿瘤组织呈灰白、灰红或灰褐色,直径0.5~4cm,平均2cm。镜检:病变边界不清,可累及真皮、皮下、肌肉或骨组织。肿瘤主要由疏松条束状、结节状或片状分布的胖梭形细胞组成,部分区域内瘤细胞呈上皮样,间质内可见散在的中性粒细胞。高倍镜下见瘤细胞胞质丰富,嗜伊红色,核染色质呈空泡状,可见小核仁,形态上类似横纹肌母细胞。除1例局部区域外,瘤细胞异型性不明显或仅有轻度异型性,核分裂象为1~2个/10HPF。部分区域内可见炎性或液化性坏死。免疫表型:瘤细胞弥漫强阳性表达CK(AE1/AE3),不同程度表达CD31和FLI1,INI-1标记显示无缺失,Ki-67平均增殖指数约5%。本组6例中2例复发,其中1例在短期内发生双肺转移。结论PHE是一种局部易复发偶有转移的中间性血管内皮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血管内皮瘤 横纹肌母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检测值与慢性肾脏病滤过功能及病理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李成 罗丹丹 +6 位作者 龚良庚 曾磊 周国盛 樊烨 徐高四 涂卫平 房向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0期3633-3636,共4页
目的研究磁共振(MR)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测值与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肾脏滤过功能及其病理改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2—12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内科就诊的CKD患者50例(100个肾脏)为CKD组,另选取同时期体检健康志愿者20例(40个... 目的研究磁共振(MR)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测值与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肾脏滤过功能及其病理改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2—12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内科就诊的CKD患者50例(100个肾脏)为CKD组,另选取同时期体检健康志愿者20例(40个肾脏)为对照组,测量两组双侧肾皮质和肾髓质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根据99Tcm-DTPA肾动态显像测定的分肾肾小球滤过率(SKGFR),将CKD组的100个肾脏分为肾功能正常组36个、肾功能轻度受损组44个和肾功能中度受损组20个,比较肾皮质和肾髓质ADC值与SKGFR的相关性;18例CKD患者行右肾穿刺活检,分析其肾皮质和肾髓质ADC值与病理损害积分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及不同肾功能CKD组患者肾皮质ADC值均大于肾髓质(P<0.05)。肾功能正常组、肾功能轻度受损组、肾功能中度受损组肾皮质和肾髓质ADC值较对照组降低(P<0.05),肾功能轻度受损组、肾功能中度受损组较肾功能正常组降低(P<0.05),肾功能中度受损组较肾功能轻度受损组降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KD组肾皮质和肾髓质的ADC值与SKGFR均呈正相关(r皮=0.697,P<0.01;r髓=0.800,P<0.01);CKD患者肾皮质和肾髓质ADC值与病理损害积分均呈负相关(r皮=-0.814,P<0.01;r髓=-0.800,P<0.01)。结论 DWI是一种无创的新技术,在其基础上测量的ADC值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CKD患者的肾脏滤过功能及病理损害程度,对早期诊断CKD患者肾功能的损害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扩散加权成像 肾功能不全 慢性 肾小球滤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阴性患者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致骨质破坏一例
3
作者 贺安晶 彭志伟 +3 位作者 赵文欣 徐非凡 胡晓彦 左敏静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26-828,共3页
病例资料女,43岁。因咳嗽、咳血痰,伴胸闷胸痛就诊。外院CT检查提示右肺占位,PET-CT考虑中央型肺癌。外院病理:穿刺见大量淋巴组织,浆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伴有纤维组织增生,结合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结果,未见明确肿瘤细胞。
关键词 马尔尼菲蓝状菌 骨质破坏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典型纤维黄色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
4
作者 苏晓燕 陶欣 +3 位作者 廖首生 杨高亮 林兰 曾磊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21-524,共4页
目的探讨非典型纤维黄色瘤(AFX)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诊治的5例AFX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AFX的流行病学特点、病理学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结果5例AFX患者中男3例、女2例,平... 目的探讨非典型纤维黄色瘤(AFX)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诊治的5例AFX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AFX的流行病学特点、病理学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结果5例AFX患者中男3例、女2例,平均年龄为58.6岁。AFX表现为皮肤浅表结节,最大径0.9~2.5 cm。镜下肿瘤细胞形态多样,以梭形细胞及上皮样细胞为主,混有单核及多核瘤巨细胞,核分裂象易见。其中1例瘤细胞质内含有色素,1例合并基底细胞癌,1例伴大量炎症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显示AFX以表达波形蛋白、CD10为主,部分病例表达细胞角蛋白、上皮细胞膜抗原及CD68,所有病例Ki-67增殖指数均较高。5例AFX患者均行皮肤肿块局部切除,仅1例术后行放射治疗,随访至2022年5月5例患者均无复发及转移。结论AFX临床罕见,镜下改变易与恶性肿瘤混淆,包括CD10在内的免疫组织化学指标有助于其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纤维黄色瘤 病理学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EGFR、ALK、ROS1基因突变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24
5
作者 贺荣芝 刘川 +5 位作者 蔡婧 刘建辉 盛天乐 袁世洋 李里香 邹叶青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43-845,共3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驱动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NSCLC中EGFR、ALK、ROS1基因突变,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347例NSCLC中EGFR基因突变率为49.3%(171/347),...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驱动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NSCLC中EGFR、ALK、ROS1基因突变,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347例NSCLC中EGFR基因突变率为49.3%(171/347),突变易发生于女性、腺癌、年龄(≤62岁)及不吸烟患者(P<0.05),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期无关(P>0.05);突变类型以19-del和L858R为主(占87.1%)。ALK基因突变率为4.3%(15/347),ROS1基因突变率为1.7%(6/347),两基因突变均与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组织学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期无关(P>0.05),但ALK基因突变和ROS1基因突变者均为腺癌。另外,EGFR和ROS1基因突变共存者占0.3%(1/347)。结论NSCLC患者中EGFR基因突变率明显高于ALK及ROS1基因突变率。EGFR突变易发生于女性、腺癌、年龄≤62岁、不吸烟者,ALK和ROS1基因突变可能更易发生于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和ROS1基因突变可以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 EGFR基因 ELM4-ALK融合基因 ROS1基因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膜血管周细胞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冯雨 林兰 +3 位作者 汪庆余 郝华 苏晓燕 李庆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69-572,共4页
目的探讨脑膜血管周细胞瘤(meningeal hemangiopericytoma,M-HP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6例M-HPC的临床资料,结合免疫组化染色进行病理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43~71岁。6例中5例为首发,1例复发于脑膜瘤术... 目的探讨脑膜血管周细胞瘤(meningeal hemangiopericytoma,M-HP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6例M-HPC的临床资料,结合免疫组化染色进行病理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43~71岁。6例中5例为首发,1例复发于脑膜瘤术后。均手术全部切除肿瘤,其中1例术后接受辅助放疗。镜下肿瘤细胞密集,大小一致呈短梭形,可形成席纹状或血管外皮瘤样结构。瘤细胞胞质少,核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细腻,核分裂多少不等(3~5/10 HPF)。间质富含薄壁裂隙状小血管,部分扩张形成"鹿角状"。其中2例(肿瘤直径均>5 cm)出现间变特征(WHOⅢ级):肿瘤细胞丰富、细胞伴中度异型,核分裂明显增多(约10/10 HPF),可见局灶出血、坏死。免疫表型:肿瘤细胞BCL-2、vimentin、STAT6呈强阳性,CD99中度阳性,部分病例CD34呈片、灶状阳性,CK、EMA及S-100阴性。结论M-HPC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诊断时应注意与脑膜瘤等疾病鉴别,患者术后需长期随访,尽早发现复发或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脑膜瘤 血管周细胞瘤/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2例报道并文献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汪庆余 苏晓燕 +2 位作者 龚良庚 雷浪 李庆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84-686,共3页
目的探讨颞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giant cell repa-rative granuloma,GCRG)影像及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经手术切除的颞骨GCRG患者的影像、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GCRG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70岁、61岁。以... 目的探讨颞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giant cell repa-rative granuloma,GCRG)影像及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经手术切除的颞骨GCRG患者的影像、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GCRG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70岁、61岁。以耳部非特异性症状(疼痛、流脓、眩晕、耳鸣、听力下降等)就诊。CT检查示软组织肿块影,骨质呈溶骨性、膨胀性破坏,累及邻近颞下颌关节。MRI示颞骨骨质破坏,病变呈长T1、短T2信号,DWI呈低信号。镜下示病变主要由增生的纤维组织构成,其中可见呈长梭形或椭圆形核的纤维母细胞及肌纤维母细胞;散在分布动脉样小血管。可见灶性出血区及大量含铁血黄素沉积。破骨细胞样多核巨细胞及胞质丰富的单核-巨噬细胞常见于出血区,呈散在分布或聚集成灶,可见核分裂象。结论颞骨GCRG是一种少见的可伴骨质破坏及局部侵袭性的非肿瘤性病变,外科手术治疗有效,诊断时需与动脉瘤样骨囊肿、骨巨细胞瘤、棕色瘤及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等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 颞骨 病理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KT2 S100A4及MMP-9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4
8
作者 陈应超 张少容 +2 位作者 李里香 罗英 刘月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444-447,共4页
目的:探讨AKT2、S100A4及MMP-9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二步法检测50例鼻咽癌组织、25例慢性鼻咽炎组织标本中AKT2、S100A4及MMP-9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三者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及三... 目的:探讨AKT2、S100A4及MMP-9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二步法检测50例鼻咽癌组织、25例慢性鼻咽炎组织标本中AKT2、S100A4及MMP-9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三者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及三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鼻咽癌组织中AKT2、S100A4及MMP-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0%(24/50)、52.0%(26/50)、74.0%(37/50),显著高于慢性鼻咽炎组织的8.0%(2/25)、0(0/25)、36.0%(9/25),P均<0.01;AKT2和S100A4的表达均与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P均<0.05),MMP-9的表达与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三者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及T分期无关(P均>0.05);鼻咽癌组织中AKT2和S100A4与MMP-9的表达呈正相关(P均<0.01),AKT2与S100A4的表达无关(P>0.05)。结论:AKT2、S100A4及MMP-9的高表达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方面可具有重要作用,AKT2和S100A4可能通过上调MMP-9的表达而促进鼻咽癌的发展及转移,联合检测三者的表达情况对判断鼻咽癌生物学行为和预测肿瘤转移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AKT2 S100A4 MMP-9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竞争性内源RNA在肝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德元 曹金玉 刘繁荣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45-1148,共4页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肝癌发生、发展机制不清是制约肝癌诊疗的重要原因。近年研究发现,RNA在肝癌的调控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某些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环状RNA(circRNA)、假基因以及...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肝癌发生、发展机制不清是制约肝癌诊疗的重要原因。近年研究发现,RNA在肝癌的调控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某些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环状RNA(circRNA)、假基因以及mRNA拥有microRNA应答元件(microRNA response element,MRE),通过竞争性结合microRNA,发挥相互调控作用。这类RNA称为竞争性内源性RNA(competing endogenous RNA,ceRNA)。该文将按照ceRNA分类,对其在肝癌发生、发展机制中的生物学功能及临床意义进行系统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争性内源性RNA MICRORNA lncRNA circRNA MRNA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氧素对脂多糖诱导的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5
10
作者 徐芬 郝华 +2 位作者 戴华 李里香 曾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研究脂氧素对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内在机制。方法:分别用脂氧素A4(LXA_4)和(或)脂多糖(LPS)刺激HK2细胞,观察两者对细胞形态的影响;免疫荧光检测LXA_4和(或)LPS对HK2细胞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目的:研究脂氧素对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内在机制。方法:分别用脂氧素A4(LXA_4)和(或)脂多糖(LPS)刺激HK2细胞,观察两者对细胞形态的影响;免疫荧光检测LXA_4和(或)LPS对HK2细胞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核转位的影响,RT-PCR检测LXA_4和(或)LPS对HK2细胞Nrf2及下游二期酶分子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促使细胞崩解、坏死,而LXA_4保护细胞免受损伤;免疫荧光显示,LPS能明显降低Nrf2蛋白的表达,并促进其向胞浆转位,而LXA_4能增加Nrf2蛋白的表达,并促进其向核转位;RT-PCR显示,LPS能明显降低Nrf2及下游二期酶m RNA的表达,而LXA_4能逆转这种效应。结论:LXA_4可以明显抑制LPS诱导的HK2细胞氧化应激,其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Nrf2通路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氧素 NRF2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T诱导因子的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1
作者 郑月娥 李里香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1-324,共4页
上皮-间叶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与胚胎发育、肿瘤的转移等密切相关。病理性EMT被认为是正常机体在某些诱导因素作用下,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变分子机制的重新激活。诱导因素是发生EMT的第一... 上皮-间叶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与胚胎发育、肿瘤的转移等密切相关。病理性EMT被认为是正常机体在某些诱导因素作用下,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变分子机制的重新激活。诱导因素是发生EMT的第一步,也是研究抗肿瘤药物的重要入口。该文主要综述几种EMT重要诱导因子的作用机制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上皮-间叶转化 诱导因子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TLR2、TLR4表达及其法医学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楼旭鹏 冯琼 +3 位作者 龚志强 许小明 郑剑 凌思群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177-180,184,F0003,共6页
目的探讨皮肤切创组织中单核-巨噬细胞TLR2和TLR4阳性表达与损伤时间的相关性,以寻找损伤时间推断的新方法。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45例不同损伤时间小鼠皮肤切创组织中TLR2、TLR4的表达情况,同时以3例正常小鼠皮肤组织作对照。... 目的探讨皮肤切创组织中单核-巨噬细胞TLR2和TLR4阳性表达与损伤时间的相关性,以寻找损伤时间推断的新方法。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45例不同损伤时间小鼠皮肤切创组织中TLR2、TLR4的表达情况,同时以3例正常小鼠皮肤组织作对照。结果皮肤切创组织中单核-巨噬细胞TLR2和TLR4阳性表达与损伤时间具有相关性。单核-巨噬细胞TLR2、TLR4阳性细胞比率(单核-巨噬细胞阳性细胞数与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及成纤维细胞三种阳性细胞总数之比率)与损伤时间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23.8099+0.9572x-0.0077x2+1.5×10-5x3(R2=0.872);y=25.2256+0.7893x-0.0059x2+1.0×10-5x3(R2=0.879)。结论TLR2、TLR4在小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损伤区内单核-巨噬细胞阳性表达比率与损伤时间相关;检测损伤区单核-巨噬细胞TLR2、TLR4的表达可望成为推断损伤时间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切创 损伤时间推断 TLR2 TLR4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肉瘤样癌1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郝华 徐芬 +3 位作者 邬黎青 李里香 冯琼 雷浪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94-595,共2页
患者男性,78岁,因声音嘶哑2个月余入院。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声音嘶哑,初为间歇性,后声嘶为持续性,伴发热,咳嗽,无咽痛、气逼及咯血等,曾在当地医院就诊,经药物治疗(具体用药不详)声嘶稍有好转。
关键词 肉瘤样肿瘤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CASC2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4
作者 曹金玉 刘繁荣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69-771,共3页
癌易感性候选基因2(cancer susceptibility candidate 2,CASC2)属于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 coding RNA,lncRNA),位于人类基因组10号染色体上;在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等生物学过程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最新研究表明,CASC2可作为... 癌易感性候选基因2(cancer susceptibility candidate 2,CASC2)属于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 coding RNA,lncRNA),位于人类基因组10号染色体上;在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等生物学过程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最新研究表明,CASC2可作为重要的抑癌因子,其在人类的几种肿瘤中表达均失调,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探讨CASC2在肿瘤中的作用机制可能对今后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有重大的临床意义;现就CASC2及其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CASC2 lncRNA 免疫组织化学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tlin-3a诱导p73α对p53突变型结肠癌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邬黎青 詹媛 +5 位作者 王莉 陈玲 陈小青 杨洋 高歌 郝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6期4319-4323,共5页
目的探讨Nutlin-3a对p53突变型结肠癌细胞生长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0、2.5、5.0、10.0、20.0、40.0、60.0、80.0μmol/L)Nutlin-3a处理人体结肠癌细胞株Caco-2 72 h,MTT法检测其对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Western blotting... 目的探讨Nutlin-3a对p53突变型结肠癌细胞生长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0、2.5、5.0、10.0、20.0、40.0、60.0、80.0μmol/L)Nutlin-3a处理人体结肠癌细胞株Caco-2 72 h,MTT法检测其对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Nutlin-3a对Caco-2细胞内p73α及p21蛋白表达的影响;细胞集落形成分析检测癌细胞在撤药后重新增殖状态。结果对照组及不同浓度Nutlin-3a组不同时间吸光度及细胞生长抑制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utlin-3a浓度与处理时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对照组及不同浓度Nutlin-3a组吸光度及细胞生长抑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及不同浓度Nutlin-3a组p73α及p21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集落形成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及不同浓度Nutlin-3a组不同时间Caco-2细胞数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utlin-3a浓度与处理时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对照组及不同浓度Nutlin-3a组Caco-2细胞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Nutlin-3a治疗p53突变型结肠癌时,考虑其对肿瘤细胞抑制及杀伤作用的同时,应考虑到其对残存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在体外2.5~20.0μmol/L的Nutlin-3a对p53突变型结肠癌的治疗作用最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基因 p53 突变 Nutlin-3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L-111下调骨桥蛋白对脂多糖诱导的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4
16
作者 戴华 李里香 +1 位作者 郝华 徐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4-347,共4页
目的:研究脂氧素类似物BML-111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宫颈癌细胞株Hela细胞增殖及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用100、10、1、0.1μg/m L LPS刺激Hela细胞,MTT方法检测其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Wester... 目的:研究脂氧素类似物BML-111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宫颈癌细胞株Hela细胞增殖及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用100、10、1、0.1μg/m L LPS刺激Hela细胞,MTT方法检测其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检测LPS对Hela细胞OPN及p53蛋白表达的影响。Hela细胞分4组:(1)空白组;(2)LPS组;(3)LPS+BML-111组;(4)LPS+BML-111+Boc-2(BML-111受体FPR2/ALX的阻断剂)组。MTT方法检测BML-111对LPS诱导的Hela细胞存活率的影响;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检测BML-111对LPS诱导的Hela细胞OPN及p53(增殖指标)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00、10、1、0.1μg/m L LPS均能明显促进Hela增殖及OPN、p53蛋白表达(P<0.05),但不同浓度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ML-111能明显抑制LPS诱导的Hela细胞存活率,并能抑制OPN及p53蛋白的表达,Boc-2能阻断这种效应。结论:BML-111能抑制LPS诱导Hela细胞增殖,其作用可能是通过与受体结合,进而抑制OPN下调p53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脂氧素 BML-111 脂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管内尤因肉瘤/原始神经外胚叶瘤1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邹亮 周建洪 +2 位作者 张芸 许丽萍 高慧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16-717,共2页
患者女性,13岁,因腰背疼痛半年余,加重伴双下肢不能活动3天入院。患者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背部疼痛,当时末作系统检查及治疗。3天前疼痛加重,夜间尤,并伴双下肢不能活动一我院腰椎体位CT检查示:第一腰椎呈契形改变,骨皮质... 患者女性,13岁,因腰背疼痛半年余,加重伴双下肢不能活动3天入院。患者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背部疼痛,当时末作系统检查及治疗。3天前疼痛加重,夜间尤,并伴双下肢不能活动一我院腰椎体位CT检查示:第一腰椎呈契形改变,骨皮质不连续,可见线样透光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因肉瘤 原始神经外胚叶瘤 鉴别诊断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马替尼治疗小肠间质瘤继发肺淋巴瘤样肉芽肿1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何丽蓉 郝华 +2 位作者 况九龙 曾林祥 颜春松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92-493,共2页
患者男性,53岁。因反复胸闷、气喘1个月余,加重伴咳嗽、咳痰1周于2018年4月9日入院。患者于2017年9月因右下腹痛发现右下腹占位,考虑小肠间质瘤,术前胸片正常,9月6日行小肠肿瘤切除术并小肠吻合术,病理诊断为高危型小肠间质瘤,9月21日... 患者男性,53岁。因反复胸闷、气喘1个月余,加重伴咳嗽、咳痰1周于2018年4月9日入院。患者于2017年9月因右下腹痛发现右下腹占位,考虑小肠间质瘤,术前胸片正常,9月6日行小肠肿瘤切除术并小肠吻合术,病理诊断为高危型小肠间质瘤,9月21日口服伊马替尼400 mg/天。2018年3月出现胸闷、喘息,伴咳嗽、咳痰,当地医院胸部CT示两肺多发斑片影,毛玻璃结节并左下肺团状高密度软组织结节(图1),至上海某医院行PET-CT示两肺多发磨玻璃、结节影,较大者位于左肺内基底段,直径40.9 mm,代谢增高,考虑两肺病变为转移可能,肺组织活检后未明确原因。为进一步明确肺部阴影入住我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肿瘤 间质瘤 肺淋巴瘤样肉芽肿 伊马替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于颈部的多形性间变型神经母细胞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9
作者 汪庆余 苏晓燕 +3 位作者 廖首生 雷浪 李庆 邬黎青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92-994,共3页
目的探讨多形性间变型神经母细胞瘤(pleomorphicanaplastic neuroblastoma,PANB)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颈部PANB进行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男性8,岁,发现左颈部包块2个月,大小3.5 cm×3 cm×3 c... 目的探讨多形性间变型神经母细胞瘤(pleomorphicanaplastic neuroblastoma,PANB)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颈部PANB进行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男性8,岁,发现左颈部包块2个月,大小3.5 cm×3 cm×3 cm。镜检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多形性和间变性特征,可见病理性核分裂,部分区域由形态较一致的小圆形、胞质稀少的未分化细胞构成,可见Schwannian基质发育(神经毡)及分化不成熟的神经节样细胞。免疫组化:肿瘤细胞弥漫性强阳性表达NSE、Syn,片、灶性表达NF,而CgA、S-100、HMB45、CD99、CK、desmin、vimentin、CD45、CD15、CD30及CD34呈阴性表达。肿瘤细胞Ki-67增殖指数<25%。结论 PANB是一种好发于儿童,罕见的伴不同分化程度的神经母细胞瘤亚型,属于高度恶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多形性间变型 病理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联合血氧水平依赖成像在慢性肾脏病肾功能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成 罗丹丹 +7 位作者 龚良庚 连珞 曾磊 周国盛 樊烨 徐高四 涂卫平 房向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37-1440,1444,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联合血氧水平依赖成像在慢性肾脏病(CKD)肾功能评价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2年2—12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内科就诊的CKD患者50例为CKD组,另选取同时期体检健康正常志愿者20例为对照组,分别采用磁共振扩...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联合血氧水平依赖成像在慢性肾脏病(CKD)肾功能评价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2年2—12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内科就诊的CKD患者50例为CKD组,另选取同时期体检健康正常志愿者20例为对照组,分别采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联合血氧水平依赖成像测量双肾皮质和髓质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和表观横向弛豫率(R2*)值。根据99Tcm-二乙基三胺五乙酸(DTPA)肾动态显像测定的肾小球滤过率(GFR)将CKD组分为CKD1期16例、CKD2期13例和CKD3期21例,分析不同分期间CKD患者ADC值和R2*值的变化。18例CKD患者行肾穿刺活检,分析其肾皮质和髓质ADC值和R2*值与病理损害积分的相关性。结果 CKD1组、CKD2组、CKD3组皮质ADC值和髓质ADC值较对照组降低(P<0.05);CKD2组、CKD3组皮质ADC值和髓质ADC值较CKD1组降低(P<0.05);CKD3组皮质ADC值和髓质ADC值较CKD2组降低(P<0.05)。CKD2组、CKD3组较对照组和CKD1组皮质R2*值升高、髓质R2*值降低(P<0.05);CKD3组较CKD2组皮质R2*值升高、髓质R2*值降低(P<0.05)。18例CKD患者皮质ADC值和髓质ADC值与病理损害积分均呈负相关(r皮=-0.814,r髓=-0.800,P<0.01)。皮质R2*值与病理损害积分无线性相关性(r=0.461,P>0.05);髓质R2*值与病理损害积分呈负相关(r=-0.659,P<0.05)。结论肾实质ADC值可无创性反映CKD肾功能水平及肾脏病理状态的改变。R2*值可以评价CKD肾脏髓质的氧代谢的改变,且对于判断CKD肾脏病理损伤的程度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不全 慢性 磁共振成像 弥散 肾小球滤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