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吡格列酮保护糖尿病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邹丛 胡红林 +2 位作者 涂云明 陈同长 王炜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34-439,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PPAR-γ激活剂吡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的影响。方法糖尿病大鼠模型采用腹腔注射STZ法建立。通过双侧肾动脉夹闭45 min后恢复血流灌注建立糖尿病大鼠肾IRI模型,实验组...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PPAR-γ激活剂吡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的影响。方法糖尿病大鼠模型采用腹腔注射STZ法建立。通过双侧肾动脉夹闭45 min后恢复血流灌注建立糖尿病大鼠肾IRI模型,实验组糖尿病大鼠术前一周给予吡格列酮(每日10 mg/kg)。术后24 h检测肾功能(血清肌酐和尿素氮)、肾组织病理学、肾组织bcl-2、bax以及caspase-3、caspase-8等蛋白的表达,并且通过TUNEL法检测肾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吡格列酮治疗可以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肾IRI后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减轻肾组织中肾细胞的损伤和肾细胞的凋亡,可以升高肾组织中bcl-2蛋白表达,降低bax蛋白表达,而且吡格列酮治疗可以抑制肾组织中caspase-3和caspase-8蛋白剪切片段的表达。结论吡格列酮可以通过抑制肾细胞的凋亡保护糖尿病大鼠肾I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格列酮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糖尿病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尿管软镜治疗盆腔异位肾结石1例报告 被引量:3
2
作者 徐呈云 史子敏 +4 位作者 朱安义 林双泉 洪正东 程城 匡仁锐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55-957,共3页
本文报道2014年3月采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治疗右侧盆腔异位肾的肾盂结石1例,获得成功。
关键词 输尿管软镜 异位肾 肾盂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切镜联合亚甲蓝在腺性膀胱炎中寻找困难输尿管开口中的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胡超 段灵星 鲁雄兵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67-670,共4页
目的 探讨电切镜联合亚甲蓝在腺性膀胱炎(cystitis glandularis, CG)中寻找困难输尿管开口的价值。方法2019年6月~2021年9月我们对13例CG合并困难输尿管开口膀胱内病变进行标准切除,然后薄层电切目标输尿管开口区,初步明确输尿管开口。... 目的 探讨电切镜联合亚甲蓝在腺性膀胱炎(cystitis glandularis, CG)中寻找困难输尿管开口的价值。方法2019年6月~2021年9月我们对13例CG合并困难输尿管开口膀胱内病变进行标准切除,然后薄层电切目标输尿管开口区,初步明确输尿管开口。膀胱灌注0.01%亚甲蓝溶液,在亚甲蓝视野中观察输尿管口喷尿情况。5 min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膀胱,找到外翻未染色的壁内段输尿管黏膜,插入导丝。更换输尿管镜确认输尿管腔,在导丝引导下置入双J管。结果13例(23侧)在亚甲蓝染色指引下成功置入双J管。手术时间37~178 min,中位时间72 min。术后4~6 d拔除导尿管。术后1~2 d复查腹部平片示双J管位置良好。围手术期无并发症发生。13例术后3个月膀胱镜检查见术区瘢痕组织形成,输尿管开口喷尿正常。结论 应用亚甲蓝染色指导术者识别CG的困难输尿管开口,是一种微创、高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性膀胱炎 输尿管口 亚甲蓝 双J管 电切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尿路上皮癌中LC3B与SQSTM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4
作者 徐芳华 巢海潮 邓雷弘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83-1485,共3页
目的探讨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β(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β,LC3B)及选择性自噬接头蛋白1(sequestosome 1,SQSTM1)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LC3B与SQSTM1在48... 目的探讨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β(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β,LC3B)及选择性自噬接头蛋白1(sequestosome 1,SQSTM1)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LC3B与SQSTM1在48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及7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LC3B、SQSTM1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阳性率高于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187,P<0.01;χ^(2)=31.850,P<0.01)。SQSTM1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化程度明显相关(χ^(2)=13.05,P=0.0003;χ^(2)=5.035,P=0.025;χ^(2)=11.161,P=0.0008)。结论LC3B与SQSTM1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进展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膀胱尿路上皮癌诊疗的新靶点及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尿路上皮癌 LC3B SQSTM1 临床病理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蛋白表达及其相性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胡映波 习小庆 +3 位作者 吴勇 易睿 熊建华 史子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9期3278-3279,3282,共3页
目的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其在BTC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1例BTCC和12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标本MMP-9和VEGF的表达水... 目的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其在BTC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1例BTCC和12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标本MMP-9和VEGF的表达水平,统计分析其与男女性别、病灶大小、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BTCC组织中与正常膀胱组织MMP-9及VEGF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及女性BTCC组织中MMP-9及VEGF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TCC组织中>3cm肿瘤病灶MMP-9阳性表达率较≤3cm肿瘤病灶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TCC组织中G3期MMP-9阳性表达率较G1~G2期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TCC组织中T2~T4期MMP-9阳性表达率较Tis~T1期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P-9及VEGF在BTCC的表达规律及其与肿瘤浸润、转移及与血管生成的密切相关,为BTCC的预后估计及靶向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明胶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结核病灶中淋巴细胞趋化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2
6
作者 鲁雄兵 谢辉莉 +4 位作者 邹高德 黄红卫 熊建华 史子敏 潘正跃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2-63,66,共3页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趋化因子在正常肾脏和肾结核中的表达以及淋巴细胞趋化因子和浸润CD4+、D8+T细胞在肾脏结核病灶中的分布特点。方法:6例正常肾脏和10例肾结核病变组织,经匀浆后,采用RT-PCR法扩增人淋巴细胞趋化因子(hLptn)的含编码区...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趋化因子在正常肾脏和肾结核中的表达以及淋巴细胞趋化因子和浸润CD4+、D8+T细胞在肾脏结核病灶中的分布特点。方法:6例正常肾脏和10例肾结核病变组织,经匀浆后,采用RT-PCR法扩增人淋巴细胞趋化因子(hLptn)的含编码区序列的cDNA;扩增cDNA的克隆至pGM-TEasy T载体,测序;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肾脏和肾结核中的hLptn的表达和结核病灶中的CD4、CD8分子的表达。结果:正常肾脏和肾结核组织均表达hLptnmRNA,应用RT-PCR法克隆的cDNA序列与GenBank中U23772的序列一致;hLptn在正常的肾小球、肾小管中和结核病变中残存的肾小球、肾小管中均有表达;结核病变中有散在的CD4和CD8分子阳性细胞,与hLptn的分布无重叠。结论:淋巴细胞趋化因子在肾脏的肾小球和肾小管中呈结构性表达,肾结核肉芽肿中淋巴细胞的募集可能非依赖于hLptn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趋化因子 细胞 肾脏 结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细胞源性树突状细胞表达淋巴细胞趋化因子mRNA的初步研究
7
作者 鲁雄兵 谢辉莉 +3 位作者 黄红卫 史子敏 熊建华 潘正跃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23-725,共3页
目的:体外诱导、培养单核细胞源性树突状细胞(DC),研究其淋巴细胞趋化因子(lymphotactin,Lptn)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分离人外周血中的单个核细胞(PBMC),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群体刺激因子(rhGM-CSF)... 目的:体外诱导、培养单核细胞源性树突状细胞(DC),研究其淋巴细胞趋化因子(lymphotactin,Lptn)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分离人外周血中的单个核细胞(PBMC),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群体刺激因子(rhGM-CSF)、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IL-4)刺激贴壁的单核细胞,诱导培养DC,第6天用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rhTNF-α)诱导DC成熟。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成熟和未成熟的DC表面分子CD1a和CD83;在电镜下观察成熟DC的形态;以RT-PCR法扩增其LptncDNA并克隆至pGM-TEasyT载体中,测序;以RT-PCR结合凝胶成像分析系统,半定量分析培养3、5及7dDC的LptnmRNA表达的强度。结果:电镜观察培养7d的细胞具有典型的DC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分子CD83呈高水平表达。用RT-PCR法克隆的cDNA序列与GenBank中U23772(登陆号)提供的序列一致。培养3d的DC不表达LptnmRNA,培养7d的DC较培养5d的DCLptnmRNA表达增强。结论:单核细胞源性DC能表达LptnmRNA,随着DC的成熟,LptnmRNA的表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淋巴细胞趋化因子 单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囊Paget病伴浸润性腺癌1例
8
作者 刘飞 潘正跃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2126-2126,共1页
Paget病又称湿疹样癌,阴囊Paget病是一种极罕见的皮肤低度恶性肿瘤,现报道1例。
关键词 阴囊 PAGET病 浸润性腺癌 乳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口辅助下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盆腔异位肾结石1例报告 被引量:5
9
作者 徐呈云 史子敏 +4 位作者 邹高德 朱安义 林双泉 洪正东 程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69-672,共4页
本文报道我科2015年8月采用小切口辅助下行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治疗左侧盆腔异位肾的肾盂肾盏结石1例,获得成功。随访4个月,症状缓解,未见结石残留。我们认为对于盆腔异位肾合并较大结石(>2 cm)者,小切口辅助下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安全... 本文报道我科2015年8月采用小切口辅助下行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治疗左侧盆腔异位肾的肾盂肾盏结石1例,获得成功。随访4个月,症状缓解,未见结石残留。我们认为对于盆腔异位肾合并较大结石(>2 cm)者,小切口辅助下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安全、有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肾镜碎石术 异位肾 肾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形的“毒珍珠”——儿童肾素瘤一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熊洪亮 林双泉 +9 位作者 董一飞 杨娇 史子敏 项明峰 郝华 孙兴兰 王雨 汪贻熙 杨晴 程晓曙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29-1230,共2页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12岁,以“高血压查因”入院。患者3个月前反复出现胸闷痛,每次持续数分钟,可自行缓解。3天前就诊于我院门诊,发现血压升高,当时测血压150/106 mmHg(1 mmHg=0.133 kPa)。否认特殊疾病史。入院查体:右上肢血压152/93 m...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12岁,以“高血压查因”入院。患者3个月前反复出现胸闷痛,每次持续数分钟,可自行缓解。3天前就诊于我院门诊,发现血压升高,当时测血压150/106 mmHg(1 mmHg=0.133 kPa)。否认特殊疾病史。入院查体:右上肢血压152/93 mmHg,四肢血压对称,踝臂指数正常,其余查体无明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儿童 肾素瘤 分侧肾静脉取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EF1A1通过正向调控NOB1的表达促进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文明 项明峰 +4 位作者 郑楚骞 陈磊峰 戈进 晏琛 刘秀霞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95-1202,共8页
目的探讨真核翻译延长因子1A1(eEF1A1)对肝癌侵袭转移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多种肝癌细胞系和正常肝脏细胞中eEF1A1和NI1/RPN12结合蛋白1同源物(NOB1)的mRNA和蛋白表达。肝癌细胞中干扰和过表达eEF1A1后... 目的探讨真核翻译延长因子1A1(eEF1A1)对肝癌侵袭转移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多种肝癌细胞系和正常肝脏细胞中eEF1A1和NI1/RPN12结合蛋白1同源物(NOB1)的mRNA和蛋白表达。肝癌细胞中干扰和过表达eEF1A1后,通过Transwell侵袭实验和RTCA实验观察肝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变化,并观察肝癌细胞中NOB1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在稳定干扰eEF1A1表达的HCCLM3细胞中过表达NOB1,或在过表达eEF1A1的MHCC97h细胞中干扰NOB1的表达,分析eEF1A1和NOB1蛋白表达水平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结果肝癌细胞中eEF1A1和NOB1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肝细胞,并呈正相关。肝癌细胞中干扰eEF1A1表达可明显降低肝癌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同时NOB1的mRNA和蛋白表达也显著被降低(P均<0.01);过表达eEF1A1后明显增加肝癌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同时也增加NOB1的mRNA和蛋白表达(P均<0.01)。在稳定干扰eEF1A1表达的HCCLM3细胞中过表达NOB1导致NOB1表达和肝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恢复(P均<0.01);然而在稳定过表达eEF1A1的肝癌细胞系中降低NOB1导致NOB1表达的下调和肝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抑制(P均<0.01)。结论肝癌细胞中eEF1A1正向调控NOB1表达,进而影响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性肝癌 eEF1A1 NOB1 侵袭和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ISS-1基因在肾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汪建焜 习小庆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06-507,共2页
肾细胞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发病率仅次于膀胱癌,居泌尿系统肿瘤第二位。易复发及浸润转移生长是恶性肿瘤的固有特征.主要与肿瘤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及肿瘤血管的形成有关,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KISS-1基因是1... 肾细胞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发病率仅次于膀胱癌,居泌尿系统肿瘤第二位。易复发及浸润转移生长是恶性肿瘤的固有特征.主要与肿瘤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及肿瘤血管的形成有关,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KISS-1基因是1996年Lee等在人类黑色素细胞株中发现的一个新的肿瘤转移抑制eDNA片段,KISS-1多肽能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化学趋向性和侵袭性.并限制肿瘤细胞的迁移蠕动功能,与多种恶性肿瘤的转移相关。现就KISS.1基因与肾细胞癌的关系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SS-1基因 肾细胞癌 泌尿系统肿瘤 抑制肿瘤细胞 恶性肿瘤 肿瘤转移抑制 浸润转移 细胞外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