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β-CTX、T-P1NP及其比值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相关性
1
作者 田鹏飞 陈娟娟 程娜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46-649,656,共5页
目的 分析在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中,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总1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1NP)水平及两者比值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七三一医院2023年10月至2024年2月收治的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100例(骨质疏松... 目的 分析在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中,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总1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1NP)水平及两者比值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七三一医院2023年10月至2024年2月收治的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100例(骨质疏松组),另选同期体检且无骨质疏松者50例(对照组,女性)及骨量减少组50例(女性),采集三组血液样本后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β-CTX、T-P1NP水平,计算两者比值,比较三组血清各指标差异。同时采用骨折风险评价工具(FRAX)评估骨质疏松组患者骨折发生风险,比较高危骨折组及非高危组患者相关指标差异。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研究血清β-CTX、T-P1NP及其比值与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骨折风险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骨质疏松组血清β-CTX、T-P1NP水平及β-CTX/T-P1NP值高于骨量减少组、对照组,骨密度低于骨量减少组、对照组,骨量减少组患者血清β-CTX、T-P1NP水平及β-CTX/T-P1NP值高于对照组,骨密度低于对照组(P<0.05)。高危骨折组血清β-CTX、T-P1NP水平及β-CTX/T-P1NP值均高于非高危组,骨密度低于非高危组(P<0.05)。血清β-CTX、T-P1NP水平及β-CTX/T-P1NP值与骨密度呈负相关性(P<0.05);血清β-CTX、T-P1NP、β-CTX/T-P1NP与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呈正相关,骨密度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风险呈负相关(P<0.05)。结论 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血清β-CTX、T-P1NP水平及β-CTX/T-P1NP值明显升高,骨密度降低,血清β-CTX、T-P1NP水平及β-CTX/T-P1NP值对诊断骨质疏松及判断骨折风险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β胶原特殊序列 总1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 骨折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sAg与单个核细胞乙型肝炎病毒RNA水平对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席文娜 罗飞兵 +1 位作者 吴昭 余东山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4-189,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清HBsAg、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与血清HBV RNA及单个核细胞(PBMC)HBV RNA的关系。方法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Peg-IFNα-2b 180μg皮下注射,每周一次,分别在初始治疗、24周和48周,检测患者血清HBV五...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清HBsAg、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与血清HBV RNA及单个核细胞(PBMC)HBV RNA的关系。方法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Peg-IFNα-2b 180μg皮下注射,每周一次,分别在初始治疗、24周和48周,检测患者血清HBV五项、肝功能、HBV DNA、HBV RNA及PBMC中HBV RNA的变化。结果患者三个时间段的生化指标ALT、AST、TBIL、AKP及GG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学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BV DNA及HBV RNA与PBMC HBV RNA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Peg-IFNα-2b抗病毒治疗各时间段,肝功能转氨酶无显著变化;治疗24周,血HBsAg、HBV DNA与HBV RNA及PBMC HBV RNA快速下降,有显著相关性;治疗48周,血清HBsAg、HBV DNA与HBV RNA及PBMC HBV RNA相关性减弱。因此,24周HBV RNA下降幅度优于48周,更能预测临床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RNA 单个核细胞乙型肝炎病毒RNA Peg-IFNα-2b 慢性乙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375靶向PI3K/AKT通路在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内皮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悦之 殷小龙 +1 位作者 邓燕 熊晓顺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9-93,共5页
目的探讨miR-375靶向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对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内皮细胞(hRECs)增殖和血管生成的影响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RECs,对hRECs进行转染及双荧光素酶检测。hRECs分为对照组、高糖组、高糖+miR-375组、高糖+... 目的探讨miR-375靶向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对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内皮细胞(hRECs)增殖和血管生成的影响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RECs,对hRECs进行转染及双荧光素酶检测。hRECs分为对照组、高糖组、高糖+miR-375组、高糖+miR-375+LM22B-10组。采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采用血管形成实验检测细胞血管形成能力,采用RT-qPCR检测hRECs内miR-375和PI3K 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hRECs内PI3K、p-AKT/AKT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高糖+miR-375组、高糖+miR-375+LM22B-10组培养48 h和72 h时hRECs增殖活力、PI3K和p-AKT/AKT的蛋白表达水平、血管形成能力和PI3K 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而miR-375表达降低(均为P<0.05);与高糖组比较,高糖+miR-375组培养48 h和72 h时hRECs增殖活力、PI3K mRNA和蛋白以及p-AKT/AKT的蛋白表达水平、血管形成能力均降低,而miR-375表达升高(均为P<0.05);与高糖+miR-375组比较,高糖+miR-375+LM22B-10组培养48 h和72 h时hRECs增殖活力、血管形成能力和p-AKT/AKT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均为P<0.05),而miR-375、PI3K mRN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转染miR-375模拟物和PI3K野生型载体后,hRECs中相对荧光素酶活性分别较转染miR-375阴性对照、转染PI3K突变型载体后显著降低(均为P<0.05)。结论miR-375靶向抑制PI3K/AKT通路可抑制高糖诱导的hRECs增殖和血管生成,进而缓解D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糖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管生成 miR-375 PI3K/AKT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A587/MAGE-C2蛋白联合CFA和CpG佐剂的免疫应答及抗肿瘤效应
4
作者 焦薇 谭媛芳 +3 位作者 陈惠媛 范秋颖 尹艳慧 陈娟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2-576,共5页
目的:探究HCA587/MAGE-C2蛋白在不同免疫策略下诱导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能力及在小鼠模型中的抗肿瘤作用。方法:HCA587蛋白与弗氏完全佐剂(CFA)/弗氏不完全佐剂(IFA)、不同剂量CpG ODN 1826(CpG)联合免疫C57BL/6J小鼠,比较不同方案诱... 目的:探究HCA587/MAGE-C2蛋白在不同免疫策略下诱导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能力及在小鼠模型中的抗肿瘤作用。方法:HCA587蛋白与弗氏完全佐剂(CFA)/弗氏不完全佐剂(IFA)、不同剂量CpG ODN 1826(CpG)联合免疫C57BL/6J小鼠,比较不同方案诱导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水平。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检测脾细胞产生IFN-γ的频率;ELISA检测抗HCA587特异性抗体;流式细胞术分析胞内细胞因子染色(ICCS)。将B16-HCA587肿瘤细胞皮下接种于C57BL/6J小鼠右侧胁腹部建立荷瘤小鼠模型,采用免疫比较方案中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最强的策略进行治疗;游标卡尺测量肿瘤体积;Log-rank检验评估生存曲线。结果:HCA587蛋白联合CFA和50μg CpG免疫方案诱导出能分泌抗原特异性IFN-γ的脾细胞频数最多,诱导抗HCA587的IgG抗体滴度最高,诱导出的IFN-γ^(+)CD4^(+)T细胞比例最高(P<0.05)。肿瘤治疗模型中,HCA587蛋白联合CFA和50μg CpG可显著抑制肿瘤生长(P=0.026),但Log-rank检验显示其对生存期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佐剂CFA和50μg CpG联合组成的HCA587蛋白疫苗在小鼠模型中能诱导强大的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并具有一定抗肿瘤作用,为肿瘤抗原蛋白疫苗临床前研究提供了新的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A587蛋白 佐剂 IFN-Γ CD4^(+)T细胞 抗肿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钙素原、D-二聚体、C-反应蛋白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并发感染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8
5
作者 谭立明 蒙仪妹 +13 位作者 隆婷婷 管晓琳 吴思凡 郑葳 付慧颖 王巧花 吴洋 曾婷婷 田永建 余建林 陈娟娟 李华 曹莉萍 徐慧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10-415,共6页
目的探究血清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并发感染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24例ACLF患者、6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24例慢性戊型肝炎患者和6... 目的探究血清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并发感染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24例ACLF患者、6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24例慢性戊型肝炎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免疫荧光干式定量法、胶乳免疫比浊法、速率散射比浊法分别检测血清中PCT、DD和CRP水平,并分析其对ACLF并发感染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1)ACLF组PCT、DD和CRP水平均显著高于非ACLF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感染组PCT、DD和CRP水平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2)感染组PCT、DD和CRP阳性率分别为93.24%、78.38%和89.19%,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3)检测指标中,PCT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最高,分别为93.24%和90.00%;(4)PCT、DD和CR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7、0.715和0.755,其中PCT的诊断价值最高。结论血清PCT、DD和CRP水平在早期诊断ACLF并发感染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感染 降钙素原 D-二聚体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及平均血小板体积对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硬化的预测与诊断价值 被引量:25
6
作者 曾婷婷 谭立明 +4 位作者 田永建 吴洋 余建林 段新旺 余乐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39-1043,共5页
目的评价炎症相关指标对自身免疫性肝炎(AIH)肝硬化的预测及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11例AIH患者基于血常规检测的炎症相关指标水平,包括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淋... 目的评价炎症相关指标对自身免疫性肝炎(AIH)肝硬化的预测及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11例AIH患者基于血常规检测的炎症相关指标水平,包括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单核细胞比值(LM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各指标与AIH肝硬化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对AIH肝硬化的诊断价值。结果 AIH患者肝功能指标总蛋白(TP)、白蛋白(ALB)、谷草转氨酶(AST)及谷丙转氨酶(ALT)异常,且AIH肝硬化和慢性AIH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IH肝硬化患者RDW、MPV及NLR明显升高(P<0.05),分别为15.75%(14.20%~17.60%)、(11.75±1.30)f L和2.60(1.76~3.94)。经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RDW和MPV是AIH肝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1.349(1.128~1.614)和1.465(1.044~2.056),两者诊断AIH肝硬化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6和0.675。结论 RDW和MPV水平升高与AIH肝硬化发生相关,对AIH病程监测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炎 肝硬化 红细胞分布宽度 平均血小板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0
7
作者 曾婷婷 田永建 +6 位作者 谭立明 余建林 吴洋 蒋永清 陈娟娟 李华 余乐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4-78,84,共6页
目的类风湿关节炎(RA)是继发性骨质疏松的常见原因,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比较RA患者血清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anti-CCP)、C-反应蛋白(CRP)、血细胞沉降率(ESR)及骨代谢六项指标水平,探讨RA患者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方法 13... 目的类风湿关节炎(RA)是继发性骨质疏松的常见原因,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比较RA患者血清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anti-CCP)、C-反应蛋白(CRP)、血细胞沉降率(ESR)及骨代谢六项指标水平,探讨RA患者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方法 133例RA患者根据双能X线检测的骨密度(BMD)结果分为骨质疏松组、骨量减低组和骨量正常组,检测各组受试者RF、anti-CCP、CRP、ESR及骨代谢六项等指标,分析比较各组受试者各指标水平差异,并比较各组患者糖皮质激素用药情况,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指标与RA患者骨质疏松的关系。结果①RA患者血清RF、anti-CCP、CRP及ESR水平相较于正常人群显著升高;②骨质疏松和骨量减低组CRP、ESR及骨碱性磷酸酶(BALP)、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两项骨代谢指标水平较RA骨量正常组显著升高,且OP组糖皮质激素使用率明显高于骨量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患者年龄、病程、疾病活动度及使用糖皮质激素是RA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1.116(1.013-1.230)、1.775(1.191-2.645)、4.356(1.741-10.898)和9.448(1.040-85.802)。结论 RA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炎症指标及骨代谢指标水平存在不同程度异常,患者年龄、病程、疾病活动度及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可作为判断RA患者骨质疏松风险的参考指标,有助于指导临床对RA患者疾病发展和病程进行监测,并进行及时的合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骨质疏松 类风湿因子 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 血细胞沉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检测血清14-3-3η蛋白和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8
作者 曾婷婷 谭立明 +6 位作者 陈娟娟 蒋永清 吴洋 田永建 余建林 李华 段新旺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89-1693,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14-3-3η蛋白与自身抗体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34例RA患者、90例非RA关节病变患者及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样本,采用ELISA和速率比浊法分别检测14-3-3η蛋白、抗CCP抗体(anti-CCP)、抗RA33抗... 目的:探讨血清14-3-3η蛋白与自身抗体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34例RA患者、90例非RA关节病变患者及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样本,采用ELISA和速率比浊法分别检测14-3-3η蛋白、抗CCP抗体(anti-CCP)、抗RA33抗体(anti-RA33)、抗Sa抗体(anti-Sa)和类风湿因子(RF)含量,并分析其对RA的诊断价值。结果:(1)血清14-3-3η蛋白、anti-CCP、anti-RA33、anti-Sa、RF水平在RA组均显著高于非RA组和对照组,组间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2)绘制各指标ROC曲线,14-3-3η蛋白、anti-CCP、anti-RA33、anti-Sa、RF曲线下面积(AUC)分别0.831、0.852、0.615、0.706和0.739,均P<0.01;其中14-3-3η蛋白和anti-CCP达到中等以上诊断价值,对应cutoff值分别为2.59 ng/ml和24.10 U/ml;(3)所有指标中anti-Sa特异度最强为97.69%,RF灵敏度最高为83.58%;14-3-3η诊断RA的特异度为91.54%仅稍次于anti-Sa和anti-RA33抗体,但其敏感度较anti-Sa和anti-RA33均高。结论:14-3-3η蛋白、anti-CCP、anti-RA33、anti-Sa和RF在RA中均显著升高,对RA的诊断都有一定的价值。同时,14-3-3η诊断R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相比自身抗体更有一定优势,可以作为辅助诊断RA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14-3-3η蛋白 抗CCP抗体 抗SA抗体 抗RA33抗体 类风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3-3η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及其与骨代谢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曾婷婷 谭立明 +3 位作者 田永建 余建林 吴洋 蒋永清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80-684,共5页
目的探讨14-3-3η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其与RA患者骨代谢水平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6年9月-2017年12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13例RA患者为RA组,40例骨性关节炎(OA)和37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为non-RA组,以及... 目的探讨14-3-3η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其与RA患者骨代谢水平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6年9月-2017年12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13例RA患者为RA组,40例骨性关节炎(OA)和37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为non-RA组,以及该院同期健康体检者77例为健康对照组。ELISA法检测14-3-3η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通过曲线下面积(AUC)评价14-3-3η对RA的诊断价值并确定截断值。根据血清14-3-3η蛋白水平将RA患者分为3组,对比不同14-3-3η水平患者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及骨钙素(OC)等骨代谢指标水平。对RA患者14-3-3η、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anti-CCP)及骨代谢相关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4-3-3η诊断RA的AUC为0.845,与RF及anti-CCP联合诊断RA的AUC为0.907;PINP和β-CTx水平在高14-3-3η组明显升高,二者与14-3-3η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817和0.808。结论 14-3-3η检测有助于RA诊断,联合RF和anti-CCP可提高RA诊断水平,并能反映RA患者的骨代谢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14-3-3η蛋白 骨代谢指标 类风湿因子 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临床分离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汪红 宁长秀 +7 位作者 钟桥石 杭亚平 宋林容 张黎明 胡晓彦 章白苓 贾坤如 胡龙华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3-68,共6页
目的了解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临床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特性。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药物药敏试验,E试验检测葡萄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及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MIC。参照CLSI 2012年版标准判读药敏结果,用WHONET5.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 目的了解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临床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特性。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药物药敏试验,E试验检测葡萄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及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MIC。参照CLSI 2012年版标准判读药敏结果,用WHONET5.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2年共收集到非重复临床分离菌4 45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 181株(71.4%),革兰阳性菌1 273株(28.6%)。呼吸道分泌物标本占28.5%,其次为血液(26.7%)和脓液(包括伤口分泌物,20.3%)。居前5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16.1%)、鲍曼不动杆菌(12.4%)、铜绿假单胞菌(11.8%)、肺炎克雷伯菌(10.3%)和金葡菌(8.8%)。葡萄球菌属中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分别占29.2%和79.0%,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株。肺炎链球菌中青霉素耐药株占14.2%,β溶血链球菌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率较高。屎肠球菌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粪肠球菌,检出2株屎肠球菌和4株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中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68.0%、40.4%和34.0%,ESBLs阳性菌株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ESBLs阴性的菌株。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低于10.0%。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20.2%。鲍曼不动杆菌除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外,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大于60.0%。结论该院临床分离菌耐药现象严重,尤其是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增高较快,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性 细菌 细菌分布 耐药性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IgG4、CA19-9水平对IgG4相关性胆管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1
作者 谭立明 管晓琳 +13 位作者 吴思凡 郑葳 付慧颖 蒙仪妹 隆婷婷 王巧花 吴洋 曾婷婷 田永建 余建林 陈娟娟 李华 曹莉萍 徐慧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31-435,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IgG4、CA19-9及自身抗体对IgG4相关性胆管炎(IgG4-SC)的诊断及鉴别价值。方法:选取41例IgG4-SC患者、162例非IgG4-SC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血清样本,采用免疫比浊法和直接化学发光法检测IgG4和CA19-9水平、采用间接免疫荧光... 目的:探讨血清IgG4、CA19-9及自身抗体对IgG4相关性胆管炎(IgG4-SC)的诊断及鉴别价值。方法:选取41例IgG4-SC患者、162例非IgG4-SC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血清样本,采用免疫比浊法和直接化学发光法检测IgG4和CA19-9水平、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AN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抗平滑肌抗体(SMA)和抗线粒体抗体(AMA),并进行结果统计分析。结果:(1)IgG4-SC患者的ANA、ANCA、SMA和AMA阳性率分别为41.46%、7.32%、0和2.44%。其中,ANA阳性率与正常对照组、ANCA阳性率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组、SMA和AMA阳性率与非IgG4-SC组均存在差异,且具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血清IgG4(n=36/41)和CA19-9(n=21/41)升高情况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79和0.646,P<0.05。结论:血清IgG4和CA19-9水平的高表达和自身抗体检测,对于IgG4-SC的鉴别诊断具有准确性和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G4相关性胆管炎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胆管癌 胰腺癌 IGG4 CA19-9 抗核抗体(ANA)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 抗平滑肌抗体(SMA) 抗线粒体抗体(A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CER、HA和FT3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6
12
作者 谭立明 叶舒慧 +11 位作者 华蕾 郭斌 赵永雷 张皓承 胡泽宇 曹梓超 吴洋 曾婷婷 田永建 余建林 李华 陈娟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46-650,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铜蓝蛋白(CER)、透明质酸(HA)和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评估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7月-2018年1月确诊的136例CHB患者、44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20例HBsA... 目的探讨血清铜蓝蛋白(CER)、透明质酸(HA)和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评估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7月-2018年1月确诊的136例CHB患者、44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20例HBsAg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清CER,化学发光法检测HA和FT3,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比较各受试组与对照组的血清CER、HA、FT3及其他相关指标水平,对CER、HA、FT3与肝纤维化诊断模型进行相关性分析,并采用受试者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结果重度CHB组、失代偿期肝硬化组CE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CHB组、肝硬化组H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HCC组FT3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ER与肝纤维化诊断模型(r=–0.202,P=0.004)和基于4因子的肝纤维化指标(r=–0.200,P=0.006)呈负相关,HA与二者呈正相关(r=0.491,P<0.001;r=0.514,P<0.001),FT3与二者呈负相关(r=-0.246,P=0.001;r=–0.361,P<0.000)。FT3、HA和CER诊断肝硬化的AUC分别为0.831、0.826和0.668,联合诊断的诊断效能从高到低依次为CER+HA+FT3、HA+FT3、CER+HA和CER+FT3。结论CHB患者血清CER、HA、FT3水平与其肝脏纤维化程度具有相关性,对诊断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蓝蛋白 透明质酸 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 慢性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髓过氧化物酶及乳铁蛋白抗体对自身免疫性肝炎检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谭立明 张玉红 +5 位作者 陈冬莲 明凤 李华 陈娟娟 王外梅 熊金旺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39-843,847,共6页
目的:探讨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AMPA)及抗乳铁蛋白抗体(ALA)对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检测的临床意义及评估。方法:对63例AIH(53例AIH-Ⅰ和10例AIH-Ⅱ)、206例非AIH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均采用ELISA法检测AM-PA和ALA;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 目的:探讨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AMPA)及抗乳铁蛋白抗体(ALA)对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检测的临床意义及评估。方法:对63例AIH(53例AIH-Ⅰ和10例AIH-Ⅱ)、206例非AIH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均采用ELISA法检测AM-PA和ALA;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ASMA)和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观察临床评价指标,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3例AIH和206例非AIH检测AMPA阳性率分别是61.9%(39/63)和3.40%(7/206),经χ2检验,P<0.01;AIH组中AIH-Ⅰ组阳性率73.6%(39/53)。63例AIH患者检测ALA阳性12例(19.0%),AIH-Ⅰ中阳性11例(20.8%)。AIH自身抗体临床评价指标显示ALA敏感性最低为19.05%,但其特异性最高为99.6%,AM-PA特异性为97.27%。结论:AMPA、ALA与AIH的发生发展存在相关性,两者联合其他自身抗体检测对AIH的诊断及其亚型的鉴别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 抗乳铁蛋白抗体 自身免疫性肝炎 抗核抗体 抗平滑肌抗体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检测骨代谢指标潜在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9
14
作者 谭立明 冯晓晶 +13 位作者 焦安君 陈娟娟 谭福燕 何思齐 徐镠粤 蒋永清 罗姮 李华 吴洋 田永建 曾婷婷 余建林 曹莉萍 郑剑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44-1548,1563,共6页
目的:探讨骨代谢指标和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在检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的临床意义,并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94例AS患者、239例其他病种对照和80例健康对照组,并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S组β-胶原特殊序列(β-... 目的:探讨骨代谢指标和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在检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的临床意义,并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94例AS患者、239例其他病种对照和80例健康对照组,并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S组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高于对照组,而骨钙素(OC)、25羟基维生素D[25-(OH)D]和甲状旁腺素(PTH)低于对照组(P<0.05);AS组C反应蛋白(CRP)和β-CTX呈明显的正相关(P<0.01),25-(OH)D呈负相关(P<0.05),其他骨代谢指标和CRP无相关性;AS组HLA-B27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且HLA-B27在诊断AS时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AS组25-(OH)D检测的敏感性高于β-CTX,但特异性低于β-CTX。结论:骨代谢指标对AS早期筛查,临床诊断有着重要价值,尤其是β-CTX和25-(OH)D的诊断价值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AS) 骨代谢指标 C反应蛋白(CRP) 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血性贫血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实验评价 被引量:10
15
作者 黄波 李静 +2 位作者 王小中 张玲玲 章海斌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03-705,共3页
目的:探讨建立操作简便、建模周期短、成功率高的溶血性贫血(Hemolytic anemia,HA)动物模型,为开展HA的相关科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实验材料。方法:随机取10只SD大鼠,采用腹腔内注射乙酰苯肼的方法制作模型,同时设立假处理组作为对照。实验... 目的:探讨建立操作简便、建模周期短、成功率高的溶血性贫血(Hemolytic anemia,HA)动物模型,为开展HA的相关科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实验材料。方法:随机取10只SD大鼠,采用腹腔内注射乙酰苯肼的方法制作模型,同时设立假处理组作为对照。实验处理8d后以血液分析、网织红细胞计数、骨髓象检验等实验室检查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第8d实验组大鼠外周血RBC、HGB、PLT、Ret%分别为(2.98±0.623)×1012个/L、(100±14.2)g/L、(320±358.8)×109个/L、90.7%±4.23%,另外间接胆红素浓度为(10.3±3.30)μmol/L、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浓度为(1248±282.1)m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骨髓象中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以红系增生为主。结论:腹腔内注射乙酰苯肼的方法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方便地制作出符合临床特征的HA动物模型,是建立HA动物模型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血性贫血 大鼠模型 实验室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肝病合并血管炎患者检测ANCA、IgG4的潜在价值 被引量:10
16
作者 谭立明 吴思凡 +13 位作者 郑葳 钟彩舟 付慧颖 王巧花 隆婷婷 管晓琳 蒙仪妹 吴洋 曾婷婷 田永建 余建林 陈娟娟 李华 曹莉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2410-2415,共6页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合并血管炎患者检测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IgG4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AILD合并血管炎患者67例,AILD未合并血管炎患者170例、非AILD患者132例及健康体检者43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ANCA...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合并血管炎患者检测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IgG4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AILD合并血管炎患者67例,AILD未合并血管炎患者170例、非AILD患者132例及健康体检者43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ANCA和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IgG4,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原发硬化性胆管炎(PSC)合并血管炎患者ANCA阳性率最高为68.97%,与非AILD、健康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SC合并血管炎IgG4水平最高为(131.17±123.66)mg/d L,与AILD未合并血管炎组、非AILD组、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SC合并血管炎IgG4水平AUC=0.845,P<0.01,95%置信区间为0.737~0.952,曲线下面积最大,诊断价值最高。结论 ANCA、IgG4检测对于AILD合并血管炎患者的血清学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其中对PSC合并血管炎鉴别诊断意义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病 血管炎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IGG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细胞性肺癌患者检测抗纺锤体抗体和抗着丝点抗体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7
作者 谭立明 张玉红 +6 位作者 陈娟娟 李华 肖扬婧卿 吴洋 曾婷婷 田永建 余建林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18-421,共4页
目的:研究抗纺锤体(MSA)和抗着丝点(ACA)抗体检测对诊断小细胞性肺癌(SCLC)的临床价值,为SCLC的分子研究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93例SCLC患者和208例非小细胞性肺癌(NO-SCLC)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用酶联免疫法定量检测MSA抗体,间接免疫... 目的:研究抗纺锤体(MSA)和抗着丝点(ACA)抗体检测对诊断小细胞性肺癌(SCLC)的临床价值,为SCLC的分子研究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93例SCLC患者和208例非小细胞性肺癌(NO-SCLC)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用酶联免疫法定量检测MSA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定性检测MSA、ACA和抗核抗体(ANA),并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IIF法检测SCLC组MSA和ACA阳性率为36.56%和30.11%,均高于其他肿瘤组(P<0.01)。2相关性分析,MSA与SCLC的RR值高达12.93、12.74,ACA和ANA与SCLC的RR值为4.31和3.48。3MSA检测SCLC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78,诊断价值中等。结论:MSA和ACA对SCLC有很强正相关危险因素,可能参与SCLC的发生发展,对SCLC的早期检测、临床诊断及潜在的治疗方法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型肺癌 抗纺锤体抗体 抗着丝点抗体 抗核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哮喘抗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和RSV抗体检测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蔡莉莉 谭立明 +3 位作者 李国林 段风英 李华 陈玉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964-966,共3页
目的探讨抗肺炎支原体(Mp)抗体、抗肺炎衣原体(CP)抗体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抗体检测对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和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ⅡF)检测115例婴幼儿ALRI患者(毛细支气管炎46例,非典型性肺... 目的探讨抗肺炎支原体(Mp)抗体、抗肺炎衣原体(CP)抗体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抗体检测对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和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ⅡF)检测115例婴幼儿ALRI患者(毛细支气管炎46例,非典型性肺炎69例)、31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和40例对照组血清抗MP抗体、抗CP抗体和抗RSV抗体,并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观察组血清抗MP抗体阳性率最高为37.67%,抗CP抗体阳性率最低为21.2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77、7.74,P均<0.01);抗MP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抗CP抗体(χ2=9.49,P<0.01)。②抗RSV抗体在支气管哮喘和毛细支气管炎中阳性率最高分别为54.84%和34.78%,抗MP抗体阳性率在非典型性肺炎中最高为42.03%。③各年龄段血清抗MP抗体和抗CP抗体阳性率在1~3岁组最高,分别为48.57%和22.86%;抗RSV抗体阳性率在30d~1岁组中最高为38.78%。④对观察组婴幼儿患者检测抗MP、CP和RSV抗体分别进行了单项指标的临床诊断实验评价,抗MP抗体的敏感性和真实性最高为37.67%和50.00%。结论抗MP抗体、抗CP抗体和抗RSV抗体的检测是婴幼儿ALRI和支气管哮喘诊断中重要参考指标,其检测对病因诊断、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肺炎支原体抗体 抗肺炎衣原体抗体 抗呼吸道合胞病毒抗体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支气管哮喘 婴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汪红 胡龙华 +5 位作者 宁长秀 杭亚平 钟桥石 胡晓彦 章白苓 贾坤如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4年第10期1093-1098,共6页
目的:调查和研究南昌地区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方法:收集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2年间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CRAB)非重复株。Vitek-32型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株鉴定,K-B法进行药敏试验,三维试... 目的:调查和研究南昌地区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方法:收集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2年间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CRAB)非重复株。Vitek-32型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株鉴定,K-B法进行药敏试验,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EDTA协同试验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耐药基因,并对阳性产物进行双向测序分析,确定其基因型。结果:84株CRAB对临床常用的12种抗菌药物有9种耐药率>9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最低(44.0%),所有菌株均为多重耐药株。三维试验在83株菌(98.8%)中检出AmpC酶,协同试验未检出产金属酶菌株。所有菌株均携带blaOXA-23、blaOXA-51及blaADC基因,1株携带blaOXA-58基因,未检测到blaOXA-24及金属酶基因(blaIMP、blaVIM-2、blaNDM-1及blaSIM-1);外排泵编码基因adeB、调控基因adeS和adeR的检出率分别为98.8%(83/84)、81.0%(68/84)和67.9%(57/84);所有菌株均检出外膜蛋白carO基因;69株(82.1%)检测出I类整合酶基因(intI1),全部菌株携带插入序列ISAba1。结论:南昌地区CRAB耐药性及多重耐药性非常严重,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为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AmpC酶、外排泵AdeABC、I类整合子和插入序列ISAba1,可能与CRAB的多重耐药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骨代谢水平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合并骨质疏松病情监测中的潜在临床价值 被引量:6
20
作者 林燕 付慧颖 +5 位作者 郑葳 吴思凡 谭立明 陈娟娟 李华 曹莉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2236-2240,2244,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骨代谢水平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合并骨质疏松(OP)病情监测的潜在临床价值。方法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及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10月至2017年7月门诊及住院112例PBC患者纳入观察组,包括并发OP(OP组)45例,未并... 目的探讨血清骨代谢水平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合并骨质疏松(OP)病情监测的潜在临床价值。方法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及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10月至2017年7月门诊及住院112例PBC患者纳入观察组,包括并发OP(OP组)45例,未并发OP(NOP组)67例,未并发OP患者中PBC代偿期37例,失代偿期30例,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ECLIA)进行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骨钙素(OC)以及甲状旁腺激素(PTH)检测,采用冷凝集亲合法检测血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比较分析各项骨代谢指标与临床PBC患者合并OP的相关性。结果 (1)OP组患者血清各项骨代谢指标与NOP组和正常对照组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NOP组中,代偿组和失代偿组25-(OH)D差异也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2)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5-(OH)D与OC是PBC合并OP的保护因素,BALP与PTH是PBC合并OP的危险因素,四项指标均与PBC合并OP的发生具有密切相关性;(3)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BALP的曲线下面积为0.809,P=0.001,95%CI为1.022~1.062,对于PBC患者并发OP的诊断价值最高。结论 PBC患者血清25-(OH)D、BALP、OC、PTH水平与合并OP有较强相关性,临床上检测这四项骨代谢指标对于PBC患者合并OP的早期预防和有效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骨质疏松 25-羟基维生素D 骨源性碱性磷酸酶 骨钙素 甲状旁腺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