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MRI表现与远期组织病理学变化 被引量:9
1
作者 唐小平 肖新兰 +2 位作者 尹建华 习娅琦 易阳艳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4-198,共5页
目的: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AAG)注射隆乳后并发症、MRI表现、组织病理学变化与注入时间的关系。方法:选取PAAG隆乳术后要求取出假体的35例个体(70只乳房假体)为研究对象,注入时间1周~6年,按注入时间分为2年以内组(n=7),2~4年组(n=11... 目的: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AAG)注射隆乳后并发症、MRI表现、组织病理学变化与注入时间的关系。方法:选取PAAG隆乳术后要求取出假体的35例个体(70只乳房假体)为研究对象,注入时间1周~6年,按注入时间分为2年以内组(n=7),2~4年组(n=11),4~6年组(n=17)3组。以术前乳房触诊结果记录各组临床并发症例数。对35例个体的MRI结果进行分级,记录各组MRI分级例数。将临床并发症、MRI表现与组织学变化进行对照分析,并将以上三者分别与注入时间进行相关性分析,所有数据采用卡方线性趋势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出现临床并发症19例,其中2年以内组2例,2~4年组4例,4~6年组13例;MRI表现异常26例,2年以内组2例,2~4年组9例,4~6年组15例;组织病理学异常16例,2年以内组1例,镜下见注射物蓝紫色,周围可见多核巨细胞,少量成纤维细胞和炎性细胞;2~4年组3例,镜下见淋巴细胞和多核细胞轻度增生;4~6年组12例,镜下见淋巴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明显,异物巨细胞增生弱。经统计学分析,隆乳后临床并发症、MRI异常表现、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出现与注入时间均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PAAG注入时间越长,临床并发症、MRI异常表现、组织病理学变化越明显;MRI对并发症的诊断和远期组织病理学评估有较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注射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联合自体脂肪移植矫正上睑凹陷的疗效 被引量:18
2
作者 张敏 易阳艳 +1 位作者 王朝慧 吴舒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2394-2398,共5页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可注射富血小板纤维蛋白(injectable platelet-rich fibrin,i-PRF)和自体脂肪移植矫正上睑凹陷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11月于我院整形美容科门诊就诊的32例上睑凹陷患者,根据患者上睑皮肤松弛情况...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可注射富血小板纤维蛋白(injectable platelet-rich fibrin,i-PRF)和自体脂肪移植矫正上睑凹陷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11月于我院整形美容科门诊就诊的32例上睑凹陷患者,根据患者上睑皮肤松弛情况分为经皮肤及经重睑切口两种手术入路方式,将分离提取的脂肪颗粒注射填充于上睑凹陷处眼轮匝肌后脂肪(ROOF)层,同时将离心得到的i-PRF均匀注射于上睑皮肤老化部位的真皮深层和皮下层。结果术后1例患者矫正不足,行2次手术后获得满意效果。1例患者不满意,感觉上睑组织堆积显臃肿。30例患者在1次注射填充后即达到满意效果,上睑凹陷基本矫正,上睑皮肤老化症状较术前很大改善,无一例出现感染、脂肪液化、脂肪坏死及脂肪栓塞等并发症。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6个月。结论联合i-PRF及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可以有效地填充上睑凹陷,并且同时改善上睑皮肤老化症状,达到年轻化的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注射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自体脂肪颗粒 上睑凹陷 上睑皮肤老化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防治病理性瘢痕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3
作者 叶亮 易阳艳 王江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38-541,共4页
病理性瘢痕包括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是深部组织损伤愈合不良的结果。近年来研究发现A型肉毒毒素在病理性瘢痕形成过程中对瘢痕周围的张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炎症因子释放与血管的生成以及瘢痕疼痛有重要的作用。在临床中也发现A型... 病理性瘢痕包括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是深部组织损伤愈合不良的结果。近年来研究发现A型肉毒毒素在病理性瘢痕形成过程中对瘢痕周围的张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炎症因子释放与血管的生成以及瘢痕疼痛有重要的作用。在临床中也发现A型肉毒毒素对病理性瘢痕有着较好的疗效。而相对于单独使用A型肉毒毒素,与其他方法联合使用防治病理性瘢痕更有效果。现就A型肉毒毒素对病理性瘢痕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为病理性瘢痕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肉毒毒素 瘢痕 增生性瘢痕 瘢痕疙瘩 病理性瘢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声电治疗术后皮肤黏膜屏障修复专家共识 被引量:7
4
作者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会美容激光学组 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容学会激光美容学组 +21 位作者 杨森 杨蓉娅 卢忠 周国瑜 林彤 李文志 栾琪 涂彩霞 张庆瑞 杨春俊 刘永生 尹锐 刘仲荣 刘盛秀 易阳艳 夏志宽 程少为 董继英 王力军 宋清华 陈瑾 陈抗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19-322,共4页
随着光声电在临床医学的应用进展,更多基于能量的上述设备应用于皮肤和黏膜疾病的治疗或者用于改善容貌。这些设备无论是热作用机制,还是非热作用机制,均会对皮肤、黏膜产生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多数可自行修复,少数若处理不当,可能遗留... 随着光声电在临床医学的应用进展,更多基于能量的上述设备应用于皮肤和黏膜疾病的治疗或者用于改善容貌。这些设备无论是热作用机制,还是非热作用机制,均会对皮肤、黏膜产生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多数可自行修复,少数若处理不当,可能遗留远期不良反应甚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黏膜修复 光声电治疗术后 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