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sAg与单个核细胞乙型肝炎病毒RNA水平对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1
作者 席文娜 罗飞兵 +1 位作者 吴昭 余东山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4-189,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清HBsAg、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与血清HBV RNA及单个核细胞(PBMC)HBV RNA的关系。方法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Peg-IFNα-2b 180μg皮下注射,每周一次,分别在初始治疗、24周和48周,检测患者血清HBV五...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清HBsAg、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与血清HBV RNA及单个核细胞(PBMC)HBV RNA的关系。方法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Peg-IFNα-2b 180μg皮下注射,每周一次,分别在初始治疗、24周和48周,检测患者血清HBV五项、肝功能、HBV DNA、HBV RNA及PBMC中HBV RNA的变化。结果患者三个时间段的生化指标ALT、AST、TBIL、AKP及GG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学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BV DNA及HBV RNA与PBMC HBV RNA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Peg-IFNα-2b抗病毒治疗各时间段,肝功能转氨酶无显著变化;治疗24周,血HBsAg、HBV DNA与HBV RNA及PBMC HBV RNA快速下降,有显著相关性;治疗48周,血清HBsAg、HBV DNA与HBV RNA及PBMC HBV RNA相关性减弱。因此,24周HBV RNA下降幅度优于48周,更能预测临床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RNA 单个核细胞乙型肝炎病毒RNA Peg-IFNα-2b 慢性乙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D1/2介导的信号通路及其抗病原微生物免疫应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明发 吴珺 杨东亮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81-783,共3页
NOD1/2蛋白为胞质内的模式识别受体,识别进入胞内的细菌胞壁及其降解产物,介导NF-κB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途径。NOD1受体还通过干扰素刺激基因因子3(ISGF3)信号途径诱导产生1型干扰素,NOD2受体能识别ssRNA和病毒基因组ssRNA... NOD1/2蛋白为胞质内的模式识别受体,识别进入胞内的细菌胞壁及其降解产物,介导NF-κB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途径。NOD1受体还通过干扰素刺激基因因子3(ISGF3)信号途径诱导产生1型干扰素,NOD2受体能识别ssRNA和病毒基因组ssRNA,通过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MAV)信号途径而激活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它们分别参与了抗细菌、抗病毒、抗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免疫应答。对NOD1和NOD2受体的进一步认识,为研究相关病原感染和慢性炎症性疾病的防治措施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D1受体 NOD2受体 信号通路 固有免疫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蛋白导入法沉默线粒体分裂调节蛋白Drp1的表达 被引量:1
3
作者 韩小建 万玉英 +3 位作者 杨章坚 张剑锋 危永芳 赖启南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97-600,共4页
目的:表达和纯化3转录反式激活因子-RNA结合结构域(3 Trans-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RNA binding domain,3TATRBD)重组蛋白,并利用蛋白导入法将siRNA运输到细胞中进行基因沉默实验。方法:将双链RNA激活蛋白激酶PKR的RNA结合域(Moti... 目的:表达和纯化3转录反式激活因子-RNA结合结构域(3 Trans-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RNA binding domain,3TATRBD)重组蛋白,并利用蛋白导入法将siRNA运输到细胞中进行基因沉默实验。方法:将双链RNA激活蛋白激酶PKR的RNA结合域(Motif1)与细胞穿膜多肽TAT融合构建3TAT-RBD,并通过原核表达体系进行目的蛋白的表达和纯化。获取重组3TATRBD蛋白后,利用非变性胶电泳检测3TAT-RBD与荧光标示Cy3-dsRNA的结合能力。利用蛋白导入法和荧光显微镜观察3TAT-RBD将Cy3-dsRNA导入胶质瘤细胞的效率。在细胞水平检测和比较3TAT-RBD和Lipofectimine 2000将Cy3-dsRNA导入细胞的效率以及对沉默线粒体分裂蛋白动力蛋白相关蛋白1(dynamin-related protein 1,Drp1)的效果。结果:通过原核表达体系获得3TAT-RBD重组蛋白,体外结合实验证实3TAT-RBD与双链dsRNA具有良好的结合能力。荧光显微镜观察也发现3TAT-RBD与Lipofectimine 2000均能将Cy3-dsRNA导入gli36胶质细胞。在RNA干扰实验中发现,3TAT-RBD和Lipofectimine2000均能有效地抑制Drp1的表达,Lipo+siRNA和3TAT-RBD+siRNA组Drp1的表达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36%和42%。结论:本研究中构建的3TAT-RBD利用了细胞穿膜多肽和RBD与dsRNA结合特性,有效地将siRNA导入细胞进行基因沉默实验,这将为今后RNA干扰实验提供新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膜多肽 双链RNA激活蛋白激酶 蛋白运输法 RNA干扰 基因沉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败血症误诊为精神病医疗纠纷1例
4
作者 郑剑 高珍 +1 位作者 许小明 李艳红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5期380-381,共2页
1案例 1.1简要案情 高某,女,22岁,某年1月27日入住某县妇幼保健院自然分娩一子。1月29日突然出现神志模糊、躁动不安,立即转入某市中心人民医院治疗,该院诊断为围产期精神障碍,并于2月2日将患者转入某市精神专科医院治疗,考... 1案例 1.1简要案情 高某,女,22岁,某年1月27日入住某县妇幼保健院自然分娩一子。1月29日突然出现神志模糊、躁动不安,立即转入某市中心人民医院治疗,该院诊断为围产期精神障碍,并于2月2日将患者转入某市精神专科医院治疗,考虑不能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又于2月5日凌晨转回某市中心人民医院,行CT检查后当日转入某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室留院观察。患者病情不断恶化,最终出现全身多处出血表现,于2月7日凌晨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脓毒症 医疗纠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