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瑞美替罗(Resmetirom)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的临床试验进展
1
作者 刘爱芳 罗磊 杨文龙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5-150,共6页
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是全球第一大肝病,严重危害公众健康,但一直缺乏获批的治疗药物。2024年3月14日,Resmetirom(瑞美替罗)成为全球首个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的药物。本文归纳和总结了Res... 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是全球第一大肝病,严重危害公众健康,但一直缺乏获批的治疗药物。2024年3月14日,Resmetirom(瑞美替罗)成为全球首个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的药物。本文归纳和总结了Resmetirom治疗MASH的作用机制、相关临床试验设计及部分研究结果,并分析其不足和展望未来。基于目前已有的研究数据,Resmetirom在改善脂肪性肝炎和肝纤维化方面是有效的,但距离理想的MASH治疗药物还有不小的距离,期待更多、更有效的药物参与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 瑞美替罗 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不同阶段HBV RNA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14
2
作者 罗小露 谢宝刚 +6 位作者 邱芳 金堤 宋志英 吴玉婵 艾茂兴 蓝玉 孙水林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89-294,共6页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治疗不同阶段的血清HBV RNA及HBV DNA的变化,探讨在抗病毒治疗中HBV RNA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5—2018年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就诊的CHB患者的病例资料。并根据治疗不同阶段分为:...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治疗不同阶段的血清HBV RNA及HBV DNA的变化,探讨在抗病毒治疗中HBV RNA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5—2018年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就诊的CHB患者的病例资料。并根据治疗不同阶段分为:治疗前、治疗12周、治疗48周、治疗48周以上、停干扰素随访;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治疗12周、治疗48周以及治疗48周以上的患者进一步细分为两个亚组;检测各组患者的HBV RNA及HBV DNA,分析抗病毒治疗中HBV RNA的变化趋势;分析HBV RNA与HBV DNA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治疗方案下HBV RNA变化的差异性。结果使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中,HBV RNA、HBV DNA双阴性患者占HBV DNA阴性患者84.6%;使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患者中,HBV RNA、HBV DNA双阴性患者占HBV DNA阴性患者27.8%;停用干扰素后随访时HBV DNA阳性患者的HBV RNA水平显著高于HBV DNA阴性患者的HBV RNA水平。无论干扰素还是恩替卡韦抗病毒,HBV RNA、HBV DNA平均滴度水平整体呈下降趋势,不同时间段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恩替卡韦治疗期间HBV RNA与HBV DNA无显著相关性;干扰素治疗48周、干扰素治疗48周以上、干扰素停药随访时HBV RNA与HBV DNA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867、0.811、0.574,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血清HBV RNA变化与抗病毒药物及疗程有关,总体呈下降趋势;在判断抗病毒治疗疗效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尤其体现在使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HBV DNA HBV RNA 恩替卡韦 干扰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综合征出血热10种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2
3
作者 孙水林 车达平 +4 位作者 郑晓君 陈家鸰 徐贞秋 钟恢海 刘林华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129-1132,共4页
目的了解10种细胞因子在肾综合征出血热中的动态变化及作用机制。方法前瞻性选取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53例,轻型9例,中型16例,重型15例,危重型13例。按病期采集血清标本,血透治疗时透析前后采集,20例正常人血清作对照;ELISA法检测上述标... 目的了解10种细胞因子在肾综合征出血热中的动态变化及作用机制。方法前瞻性选取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53例,轻型9例,中型16例,重型15例,危重型13例。按病期采集血清标本,血透治疗时透析前后采集,20例正常人血清作对照;ELISA法检测上述标本中的细胞因子(IL-1β、IL-2、IL-4、IL-6、IL-8、IL-10、IL-12、IL-15、IFN-α和TNF-α);按病期、病型和血透干预3个层次进行分析。结果TNF-α、IL-1β、IL-2、IL-4、IL-6、IL-8、IL-10、IL-12、IL-15在发热期即明显高于对照组,在低血压少尿期达高峰(P<0.01),IFN-α水平在各期均低于对照组(P<0.01);多数细胞因子在重症组高于轻症组(P<0.01);血透后大部分细胞因子有明显下降(P<0.01)。结论10种细胞因子均参与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的炎症过程;促炎与抗炎介质分泌失衡,TNF-α、IL-1β、IL-2、IL-4、IL-6、IL-8、IL-10、IL-12和IL-15分泌过量、导致明显的全身炎症反应,分泌量与炎症损害呈正相关;IFN-α分泌不足,可能导致细胞免疫功能受限,不利于炎症的控制;血透能显著减少患者血清中的细胞因子、减轻炎症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肾综合征出血热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5年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和脂肪性肝炎全球共识建议》摘译
4
作者 刘爱芳 邹波 +2 位作者 罗磊 张晶 杨文龙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5年第8期1521-1524,共4页
2025年4月,《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和脂肪性肝炎全球共识建议》在Gastroenterology在线发布,该指南主要就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筛查必须遵循的步骤、使用非侵入性检查对MASLD进行风险分层、合并症的治疗以及最近获... 2025年4月,《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和脂肪性肝炎全球共识建议》在Gastroenterology在线发布,该指南主要就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筛查必须遵循的步骤、使用非侵入性检查对MASLD进行风险分层、合并症的治疗以及最近获批的瑞美替罗治疗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这些存在分歧的领域达成全球共识,覆盖了当下MASLD管理的最热议题。本文对该共识建议中主要内容进行摘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 诊疗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地区恙虫病74例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金堤 宋志英 +4 位作者 吴玉婵 艾茂兴 蓝玉 宋淑芬 孙水林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4-39,共6页
目的 分析江西地区恙虫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2年1月—2020年12月住院的恙虫病患者临床资料。按严重程度进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APACHEⅡ)评分分为两组,比较两组病例的临床特征、治疗及... 目的 分析江西地区恙虫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2年1月—2020年12月住院的恙虫病患者临床资料。按严重程度进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APACHEⅡ)评分分为两组,比较两组病例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情况,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恙虫病重症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74例恙虫病患者以中年(59.46%)和老年(35.14%)为主,中、老年患者病情重症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23,P=0.015)。农民和林业工人分别占77.03%和16.22%,81.08%有感染接触史,43.24%就诊前使用过抗生素,发病时间集中于夏季(48.65%)和秋季(32.43%),发病地集中于抚州市(43.24%)和宜春市(22.97%)。临床表现均有特征性焦痂,以发热(95.95%)、头痛(41.89%)、淋巴结肿大(56.76%)、肝脾肿大(47.30%)为主。所有患者嗜酸粒细胞均降低,血小板下降(54.05%)、白蛋白降低(94.59%)、肝转氨酶升高(91.89%)、白细胞水平正常(59.46%)、血肌酐升高(21.62%)。重症恙虫病的显著危险因素为林业工人、肺部感染、尿蛋白升高、退热时间长、血肌酐、误诊,优势比(OR)分别为12.913、3.600、6.600、3.440、1.079、134.923(均P<0.05)。结论 江西地区恙虫病患者主要集中在抚州、宜春等地,多为夏秋农忙两季的中老年林业工人,临床上以高热、特征性焦痂、血管外渗表现突出,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正常或降低、白蛋白及嗜酸粒细胞显著降低,常出现中毒性肝炎、肺部感染,如早期未能及时诊断,易出现重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恙虫病 流行病学 临床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鲁菌病35例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吴志国 徐慧丽 +4 位作者 罗小露 邱芳 宋志英 金堤 孙水林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1-184,共4页
目的分析35例布鲁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为布鲁菌病的早期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3年1月—2019年10月确诊的35例布鲁菌病临床特征。结果该院布鲁菌病以农民(22例,62.9%)和中年患者(20例,57.1%)为... 目的分析35例布鲁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为布鲁菌病的早期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3年1月—2019年10月确诊的35例布鲁菌病临床特征。结果该院布鲁菌病以农民(22例,62.9%)和中年患者(20例,57.1%)为主,80.0%有明确牛羊接触史,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34例,97.1%)、乏力(30例,85.7%)、肌肉关节痛(24例,68.6%)、寒战(17例,48.6%)、多汗(14例,40.0%)和腰背痛(12例,34.3%)。实验室检查指标中,白细胞(WBC)计数正常29例(82.9%),嗜酸粒细胞(EO)占比明显下降26例(74.3%),血红蛋白(HGB)降低23例(65.7%),肝功能异常28例(80.0%);C反应蛋白(CRP)升高33例(94.3%),红细胞沉降率(ESR)升高23例(85.2%),降钙素原(PCT)升高2例(6.5%)。结论35例布鲁菌病临床上以长期发热、乏力、肌肉关节疼痛等症状较为突出,实验室检查WBC和PCT多为正常,EO占比降低明显,HGB多为降低,CRP和ESR多为升高,肝损害发生率高。治疗上以多西环素为基础的联合用药不同方案均取得较好的疗效,临床上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菌病 流行病学 临床特征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