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相关性高血压舒张压及收缩压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1
1
作者 何丽蓉 况九龙 文慧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17-420,共4页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相关性高血压舒张压(DBP)、收缩压(SBP)的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2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科门诊因打鼾行睡眠监测的291例患者,均经过询问病史、体格检...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相关性高血压舒张压(DBP)、收缩压(SBP)的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2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科门诊因打鼾行睡眠监测的291例患者,均经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多导睡眠监测,统一使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疾病学组编制的《睡眠呼吸暂停与高血压发病情况问卷调查表》对受试者进行调查和规范血压测量.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OSAHS组(AHI≥5次/h)和非OSAHS组(AHI<5次/h).OSAHS患者又分为轻度OSAHS (AHI5~15次/h)、中度OSAHS(AHI16~30次/h)及重度OSAHS(AHI> 30次/h)患者.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x2检验比较OSAHS组与非OSAHS组的高血压患病率,评价不同程度OSAHS患者DBP、SBP情况,评价DBP、SBP与AHI、氧减指数(ODI)、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及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睡眠呼吸暂停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OSAHS组高血压的患病率(59.1%,133/225)高于非OSAHS组(34.8%,23/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079,P=0.001).重度OSAHS患者SBP、DBP水平均高于轻度OSAHS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BP与AHI呈正相关,与ODI、MSaO2、LSaO2呈负相关;SBP与AHI无相关关系,与ODI呈正相关,与MSaO2呈负相关.OSAHS的影响因素有:性别[OR =0.391,95% CI (0.199,0.770)]、BMI[OR=1.165,95%CI (1.076,1.262)]、SBP[OR=0.966,95%CI (0.943,0.990)]、DBP[OR=1.068,95% CI (1.030,1.109)].结论 OSAHS患者高血压患病率高,DBP与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通过血压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OSAHS相关性高血压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高血压 舒张压 收缩压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氧化应激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2
作者 黎娇 况九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002-2004,共3页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研究资料显示交感神经激活、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是OSAHS及其并发症的主要发病机制。大量的临床及动物模型研究表明,OS...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研究资料显示交感神经激活、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是OSAHS及其并发症的主要发病机制。大量的临床及动物模型研究表明,OSAHS睡眠时反复发生周期性的缺氧与再氧合类似于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氧化应激从而导致内皮功能障碍、血管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心血管疾病 氧化应激 疾病相关性 缺血再灌注损伤 OSAHS 独立危险因素 交感神经激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相关炎性因子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3
作者 谭小燕 况九龙 何丽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3期3909-3912,共4页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能引起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多种系统发生严重并发症,增加患者死亡风险,其机制日益成为研究热点。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OSAHS与多种炎性因子关系密切,可以导致...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能引起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多种系统发生严重并发症,增加患者死亡风险,其机制日益成为研究热点。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OSAHS与多种炎性因子关系密切,可以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在OSAHS与相关炎性因子关系的研究基础上,重点阐述临床治疗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炎性因子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异质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杨卿 颜春松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1648-1653,共6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异质性综合征,在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预后等方面存在差异,根据这些差异可将其分为不同表型,以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本文旨在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异质性及表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异质性 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相关性高血压疾病严重程度评估指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思颖 何丽蓉 +1 位作者 祝国风 况九龙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11-413,共3页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表现为睡眠过程中发生的呼吸暂停、夜间间歇性低氧血症,可导致高血压的发生或加重原有高血压病情。本文针对氧化应激、醛固酮系统及交感神经等因素在OSAHS相关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的机制展开讨论...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表现为睡眠过程中发生的呼吸暂停、夜间间歇性低氧血症,可导致高血压的发生或加重原有高血压病情。本文针对氧化应激、醛固酮系统及交感神经等因素在OSAHS相关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的机制展开讨论,同时阐述这些指标以及最新指标在OSAHS相关性高血压中所起的评估、指导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哮喘气道重塑与氧化应激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尧 杨青 +2 位作者 郭锋 况九龙 李里香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57-462,共6页
目的探讨大鼠支气管哮喘模型的慢性气道炎症、气道重塑特征以及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以卵蛋白为过敏原致敏,反复多次激发以模拟临床反复发作过程,建立大鼠慢性哮喘模型。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哮喘组,每组再进一步划分4、8... 目的探讨大鼠支气管哮喘模型的慢性气道炎症、气道重塑特征以及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以卵蛋白为过敏原致敏,反复多次激发以模拟临床反复发作过程,建立大鼠慢性哮喘模型。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哮喘组,每组再进一步划分4、8、12、16周4个时间段。观察指标:①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细胞计数与分类;②肺组织病理观察:进行支气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及杯状细胞增殖评分,测定支气管壁的平滑肌面积、胶原沉积面积,及肺组织TGF-β1的积分光密度值(IOD值);③测定12周大鼠肺组织匀浆MDA含量、SOD活性及肺组织TGF-β1蛋白含量。结果①各时间段哮喘组的BALF细胞计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黏液指数随时间推移呈增加趋势。②4周哮喘组即有气道管壁增厚、平滑肌增生、胶原沉积增多、管腔变小、TGF-β1的表达增多等气道重塑的特征,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并随时间推移呈增加趋势,以16周哮喘组最明显。③与对照组比较,哮喘组的MDA含量、TGF-β1含量均明显升高(均P<0.01),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结论通过延长卵蛋白激发时间可以成功制备SD大鼠慢性哮喘气道重塑模型;哮喘气道重塑在早期即出现,中性粒细胞及氧化应激可能参与哮喘的气道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重塑 SD大鼠 哮喘模型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vin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邹兵 谢军平 +6 位作者 吴清华 陈受琳 肖鲁闽 苏海 洪葵 吴延庆 程晓曙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39-543,共5页
目的:探讨livin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作用及livin和促凋亡蛋白caspase-3、caspase-7、caspase-9在感染后的表达情况。方法:通过全骨髓培养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感染携带livin基因的重... 目的:探讨livin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作用及livin和促凋亡蛋白caspase-3、caspase-7、caspase-9在感染后的表达情况。方法:通过全骨髓培养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感染携带livin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后用流式检测其对MSCs凋亡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livin、caspase-3、caspase-7和caspase-9的蛋白表达情况。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建立心肌梗死模型,然后实验分4组进行:无胎牛血清的DMEM组;单纯干细胞治疗组(MSCs组);空载腺病毒转染干细胞组(r Ad-control/MSCs)组;livin基因转染干细胞组(r Ad-livin/MSCs组)。1个月后采用生理仪记录各组大鼠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_(max))和左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_(max))来评价大鼠心功能。结果:r Ad-livin/MSCs组凋亡率较MSCs组和r Ad-control/MSCs组显著降低(P<0.05);r Ad-livin/MSCs组抗凋亡蛋白livin明显上升(P<0.05),促凋亡蛋白caspase-3、caspase-7及caspase-9表达显著下降(P<0.05);细胞移植后1个月,r Ad-livin/MSCs组心功能比MSCs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r Ad-livin感染MSCs后可促进抗凋亡蛋白livin的表达,同时降低促凋亡蛋白caspase-3、caspase-7和caspase-9的表达及细胞凋亡率。r Ad-livin/MSCs移植能进一步改善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VIN基因 间充质干细胞 心肌梗死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何丽蓉 况九龙 曾林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2577-2580,2583,共5页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临床诊治过程,提高对糖尿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诊治水平。方法复习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3年11月确诊1例糖尿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侵袭性肺曲霉菌感...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临床诊治过程,提高对糖尿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诊治水平。方法复习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3年11月确诊1例糖尿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危险因素、早期诊断时间、血清学、胸部影像学以及药物治疗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有2型糖尿病病史,胸部CT提示两肺多发结节影,晕轮征及多发空洞,肺组织化学染色阳性,肺组织发现曲霉菌丝,明确诊断为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卡铂芬净联合伏立康唑补救治疗,患者临床治愈。结论糖尿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早期诊断非常困难,病死率高,临床医师需提高认识,充分结合患者危险因素、血清学及早期胸部影像学检查诊断侵袭性肺真菌感染,抗真菌药物的联合运用可作为真菌感染的补救治疗方法,降低患者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 糖尿病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半胱氨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作用:Meta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雷霆 卢智会 +1 位作者 王石生 颜春松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1805-1807,共3页
目的评价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症状及肺功能第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的作用。方法检索中文数据库和外文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关于研究中国人患AECOPD接受NAC治疗的相关文献,采用Meta分... 目的评价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症状及肺功能第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的作用。方法检索中文数据库和外文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关于研究中国人患AECOPD接受NAC治疗的相关文献,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运用Revman5.0,对4篇入选文献分别进行症状改善率和FEV1分析。结果 NAC显著增加症状改善率[RR 1.24,95%CI(1.12,1.37)]和肺功能FEV1水平[MD 0.28,95%CI(0.05,0.50)]。结论用药2周时,NAC可显著提高AECOPD患者症状改善率和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FEV1水平,AECOPD患者可从运用NAC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N-乙酰半胱氨酸 肺功能 第一秒用力呼气量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治疗策略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何丽蓉 况九龙 +1 位作者 李自强 康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089-2093,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策略急性心源性肺水肿(ACPE)患者的临床特点,为ACPE患者救治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期间发生ACPE的1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策略不同分为常规治疗组48...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策略急性心源性肺水肿(ACPE)患者的临床特点,为ACPE患者救治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期间发生ACPE的1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策略不同分为常规治疗组48例、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组31例及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组43例。记录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科室分布、预后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者性别、年龄、p 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_2)、B型脑钠肽(BNP)、肌钙蛋白水平、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组患者PaCO_2较常规治疗组升高(P<0.05)。ACPE主要发生在呼吸科54例(44.3%),其次为综合ICU 31例(25.5%)、心血管内科19例(15.6%)、外科10例(8.2%)。3组患者7 d以上死亡、心源性休克及心搏呼吸骤停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死亡、7 d内死亡、意识障碍及呼吸衰竭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发生ACPE应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不同的治疗措施,存在高碳酸血症者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更易获益。常规治疗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仍为主要治疗方式,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临床运用受限,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因存在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导致病死率高、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水肿 治疗 通气机 机械 医院科室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树突状细胞为基础的肿瘤免疫治疗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方方 谢军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38-1340,共3页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它具有激活T淋巴细胞和诱导免疫反应的功能,如今DC体外培养的方法日趋成熟,以DC为基础的免疫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改善DC疫苗效能使它能更好的为临床治疗肿瘤服务尤为...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它具有激活T淋巴细胞和诱导免疫反应的功能,如今DC体外培养的方法日趋成熟,以DC为基础的免疫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改善DC疫苗效能使它能更好的为临床治疗肿瘤服务尤为重要。改善DC疫苗效能的方法有体外DC疫苗增效策略和体内DC疫苗增效策略。本文主要综述了体内DC疫苗策略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体内DC策略 肿瘤免疫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马替尼治疗小肠间质瘤继发肺淋巴瘤样肉芽肿1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何丽蓉 郝华 +2 位作者 况九龙 曾林祥 颜春松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92-493,共2页
患者男性,53岁。因反复胸闷、气喘1个月余,加重伴咳嗽、咳痰1周于2018年4月9日入院。患者于2017年9月因右下腹痛发现右下腹占位,考虑小肠间质瘤,术前胸片正常,9月6日行小肠肿瘤切除术并小肠吻合术,病理诊断为高危型小肠间质瘤,9月21日... 患者男性,53岁。因反复胸闷、气喘1个月余,加重伴咳嗽、咳痰1周于2018年4月9日入院。患者于2017年9月因右下腹痛发现右下腹占位,考虑小肠间质瘤,术前胸片正常,9月6日行小肠肿瘤切除术并小肠吻合术,病理诊断为高危型小肠间质瘤,9月21日口服伊马替尼400 mg/天。2018年3月出现胸闷、喘息,伴咳嗽、咳痰,当地医院胸部CT示两肺多发斑片影,毛玻璃结节并左下肺团状高密度软组织结节(图1),至上海某医院行PET-CT示两肺多发磨玻璃、结节影,较大者位于左肺内基底段,直径40.9 mm,代谢增高,考虑两肺病变为转移可能,肺组织活检后未明确原因。为进一步明确肺部阴影入住我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肿瘤 间质瘤 肺淋巴瘤样肉芽肿 伊马替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带人livin α基因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在树突状细胞的表达 被引量:1
13
作者 谢军平 李环羽 +3 位作者 高亭 王石生 颜春松 况九龙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93-496,511,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AdMax系统构建携带人抗凋亡基因livinα的重组腺病毒载体(rAd-livinα),并感染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制成DCs疫苗,为下一步用此疫苗抗肿瘤实验奠定基础。方法:以质粒pIRES2-EGFP-livinα为模板,通过PCR... 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AdMax系统构建携带人抗凋亡基因livinα的重组腺病毒载体(rAd-livinα),并感染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制成DCs疫苗,为下一步用此疫苗抗肿瘤实验奠定基础。方法:以质粒pIRES2-EGFP-livinα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出人livinα基因cDNA序列,再将livinα基因cDNA亚克隆于穿梭质粒pDC316-EGFP-cmv,获得重组质粒pDC316-EGFP-cmv-livinα。将鉴定后的重组穿梭质粒pDC316-EGFP-cmv-livinα与腺病毒辅助质粒pBHGlox(delta)E1,3Cre共转染HEK293细胞,同源重组获得重组腺病毒rAd-livinα。用重组腺病毒rAd-livinα感染人DCs后,Western blot方法分析livinα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DCs的表型变化。结果:在HEK293细胞内能观察到重组腺病毒rAd-livinα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rAd-livinα经PCR鉴定特异性地扩增出符合预期大小的片段。rAd-livinα感染的DCs中可检测到livinα蛋白的表达,并且感染的DCs与未感染DCs比较,可明显提高了细胞表面分子CD83、CD86和HLA-DR的表达(P<0.05)。结论:通过AdMax系统成功构建了重组腺病毒rAd-livinα,使livinα蛋白有效表达于DCs中,并且重组腺病毒感染的DCs的成熟度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转移 LIVIN α 重组腺病毒 增强的绿色荧光蛋白 树突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ernethy畸形一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左敏静 李晓 +2 位作者 况九龙 黄小宁 蔡炳宗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12期1406-1407,共2页
病例资料 患者,男,19岁,紫绀、进行呼吸困难4年余。外院误诊为肺动静脉瘘1年余。体检:口唇及甲床紫钳,末端指指关节变形,呈杵状;未见蜘蛛痣;
关键词 ABERNETHY畸形 肺动静脉瘘 指关节变形 病例资料 呼吸困难 蜘蛛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他尼酸联合顺铂化疗促肺癌A549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玲萍 谢丽霞 +2 位作者 邱钰超 胡萍 叶小群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1720-1727,共8页
目的探讨依他尼酸(ethacrynic acid,EA)杀伤肺癌A549细胞球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无血清培养基中培养A549细胞球,应用Western blot检测CD133、SOX2、Ep CAM和ABCG2的蛋白表达水平。应用1、2、5、10、20 mg/m L的浓度顺铂(cisplatin,DDP... 目的探讨依他尼酸(ethacrynic acid,EA)杀伤肺癌A549细胞球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无血清培养基中培养A549细胞球,应用Western blot检测CD133、SOX2、Ep CAM和ABCG2的蛋白表达水平。应用1、2、5、10、20 mg/m L的浓度顺铂(cisplatin,DDP)分别处理A549及细胞球48 h,用MTT检测48 h内细胞的存活率。应用比色法检测10、50、100、200μmol/L EA对A549细胞球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活性的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Real-timePCR、相差显微镜观察检测200μmol/L EA处理A549细胞球前后ROS水平、细胞成球能力、β-catenin、Sox2和ABCG2 mRNA和蛋白以及β-catenin启动子活性的变化情况。应用β-catenin腺病毒感染A549细胞球后,再用200μmol/L EA的处理A549细胞球,利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β-catenin S、Sox2和ABCG2 mRNA和蛋白的变化,并用MTT检测A549细胞球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成功培养出悬浮的A549细胞球,其高表达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SOX2、Ep CAM以及耐药相关蛋白ABCG2,并可耐受不同浓度DDP的杀伤作用。200μmol/L EA处理A549细胞球后ROS水平明显升高,而GST活性、β-catenin、Sox2和ABCG2 mRNA和蛋白的表达、β-catenin的启动子活性、A549细胞球的成球能力显著下降,并且200μmol/L EA联合5 mg/m L DDP可增强对抑制A549细胞球增殖的作用和增加细胞凋亡的水平(P<0.05)。过表达β-catenin后,200μmol/L EA对β-catenin、Sox2和ABCG2 mRNA和蛋白的抑制作用较空载体组显著减弱。此外,过表达β-catenin可显著缓解200μmol/L EA联合5 mg/m L DDP对A549细胞球的增殖抑制作用。结论 EA通过抑制GST活性和β-catenin水平,发挥抑制A549细胞球增殖和干性,促进其凋亡的作用。EA可望成为治疗肺癌及肺癌干细胞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干细胞 依他尼酸 GST Β-CATEN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CT与肿瘤和肿瘤干细胞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熊芳 龙梅芳 叶小群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59-1464,共6页
胱氨酸/谷氨酸逆向转运体(system xc-)是细胞膜上的逆向转运氨基酸的异源二聚体,参与氧化还原和氨基酸转运的调控。胱氨酸/谷氨酸反向运输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也称为xCT,为其主要功能性亚基。由于肿瘤组织中氧化应激的增强及... 胱氨酸/谷氨酸逆向转运体(system xc-)是细胞膜上的逆向转运氨基酸的异源二聚体,参与氧化还原和氨基酸转运的调控。胱氨酸/谷氨酸反向运输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也称为xCT,为其主要功能性亚基。由于肿瘤组织中氧化应激的增强及营养代谢需求的增加,xCT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呈异常表达。在肿瘤细胞中,xCT通过摄取胱氨酸还原为半胱氨酸用于谷胱甘肽的合成,参与肿瘤耐药;同时胞浆内多余的半胱氨酸分泌到细胞外,提供细胞信号传导和细胞间通讯所需的还原微环境,有利于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在肿瘤干细胞(CSC)中,xCT促进CSC表面标记蛋白的表达,与维持CSC的干性特征密切相关,是肿瘤治疗的潜在靶点之一,并且有望应用于肿瘤的临床筛查。现通过回顾近年来xCT的相关研究,就xCT在肿瘤和CSC中的生物学作用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胱氨酸/谷氨酸逆向转运体 肿瘤 氧化应激 肿瘤干细胞 x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与microRNA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左慧敏 曾林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2340-2342,共3页
Wnt 基因最早是1982年 Nusse等[1]在用小鼠乳头瘤病毒诱导小鼠产生乳腺癌的过程中发现的。 Wnt基因表达因子参与细胞生长、凋亡及干细胞分化等重要生理过程。 Wnt基因所编码的蛋白是一类分泌型糖蛋白,它具有分泌型生长因子的特点,W... Wnt 基因最早是1982年 Nusse等[1]在用小鼠乳头瘤病毒诱导小鼠产生乳腺癌的过程中发现的。 Wnt基因表达因子参与细胞生长、凋亡及干细胞分化等重要生理过程。 Wnt基因所编码的蛋白是一类分泌型糖蛋白,它具有分泌型生长因子的特点,Wnt 被分泌后,既可与自身细胞的膜受体结合发挥自分泌调节作用,也可与邻近细胞的膜受体结合发挥旁分泌作用。现已发现的Wnt通路分支有(1)经典Wnt/β-连环蛋白(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2)平行细胞极性通路;(3) Wnt/Ca+通路;(4)调节纺锤体定向和不对称细胞分裂的通路[2]。其中经典Wnt 信号通路即 Wnt/β-catenin 通路,是 Wnt 信号中研究最清楚的一条通路,在整个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微小RNA(microRNA)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一类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的内源性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由一段具有茎环结构、长度为70~80个核苷酸单链RNA前体剪切而成,可通过与其相关的mRNA分子3′端非编码区(untranslated region, UTR)互补配对,与Argonaute 蛋白结合形成 RNA 诱导的沉默复合体(RISCs)促进靶mRNA的降解或抑制其翻译负调控基因表达而发挥生物学作用[3-5],也可以通过甲基化及调节转录因子参与基因表达的转录后调控[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T β-catenin microRNA 信号通路 相互作用 WNT Β-连环蛋白 调控基因表达 自分泌调节 信号转导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dgehog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8
作者 殷和文 龙颖颖 段凤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18-320,共3页
作为进化中保守的信号通路,Hedgehog(Hh)信号通路在控制细胞增殖、调节不同类型细胞分化及保持成体干细胞的白稳态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越来越多证据表明,该通路的异常激活将导致人类许多疾病发生,包括癌症。
关键词 HEDGEHOG信号通路 成体干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疾病发生 同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ppo-YAP信号通路为靶点的肿瘤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宋娟 叶小群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876-880,共5页
Hippo通路是一个可调控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信号转导通路,YAP(Yes-associated protein)为其主要效应分子。YAP为一个候选致癌因子,Hippo-YAP通路的异常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以Hippo-YAP通路为靶点的治疗策略可能为肿瘤治... Hippo通路是一个可调控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信号转导通路,YAP(Yes-associated protein)为其主要效应分子。YAP为一个候选致癌因子,Hippo-YAP通路的异常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以Hippo-YAP通路为靶点的治疗策略可能为肿瘤治疗提供新思路。一些可调控Hippo-YAP通路活性的药物/化合物如维替泊芬,可抑制肿瘤的发生或生长。本文主要对Hippo-YAP信号通路为靶点的肿瘤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ppo通路 YAP 肿瘤 G蛋白偶联受体 维替泊芬 二甲双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D和C-反应蛋白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13
20
作者 周忠海 雷霆 颜春松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2528-2530,共3页
目的观察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与C-反应蛋白(CR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变化特点,探讨二者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COPD稳定期患者35例(COPD组)及健康体检者13例(对照组)。抽取两组患者静脉血测定SP-D、CRP,行肺... 目的观察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与C-反应蛋白(CR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变化特点,探讨二者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COPD稳定期患者35例(COPD组)及健康体检者13例(对照组)。抽取两组患者静脉血测定SP-D、CRP,行肺功能检测,收集体质指数、吸烟量及其他临床资料。对COPD组和对照组SP-D、CRP等进行比较,COPD组SP-D、CRP与体质指数、肺功能及其他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COPD组的CRP和SP-D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与体质指数显著正相关(r=0.21),SP-D与1 s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数(FEV1%预计值)显著负相关(r=-0.48)。结论在COPD病程中可能存在脂肪细胞诱导的全身炎症;SP-D可能是监测COPD严重程度的生物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稳定期 肺表面活性蛋白D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