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小RNA在干细胞向胰岛素分泌细胞转化过程中表达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潘贵 刘建萍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75-678,共4页
微小RNA(miRNA)在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调控作用,是血糖平衡与能量代谢的重要调控机制。本文探讨了干细胞分化成胰岛素分泌细胞(IPCs)过程中miRNA表达的差异,以期重建患者体内的功能性胰岛β细胞。本文就近年来各种... 微小RNA(miRNA)在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调控作用,是血糖平衡与能量代谢的重要调控机制。本文探讨了干细胞分化成胰岛素分泌细胞(IPCs)过程中miRNA表达的差异,以期重建患者体内的功能性胰岛β细胞。本文就近年来各种来源干细胞转化成IPCs过程中不同miRNA的表达情况进行综述,为糖尿病干细胞治疗的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微小RNA 干细胞 胰岛素分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糖尿病患者穿透性足溃疡创面的护理 被引量:8
2
作者 刘思 胡庆霞 +1 位作者 杨丽萍 何朝珠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7期30-32,共3页
对1例糖尿病穿透性足溃疡患者采用真空辅助闭合技术(VAC)联合多种敷料治疗,70d后创面愈合。提出对创面彻底清创,使用清创胶和藻酸盐银离子敷料填塞伤口控制感染,待伤口床准备好后连接VAC促进创面闭合,根据创面情况选择不同的换药材料与... 对1例糖尿病穿透性足溃疡患者采用真空辅助闭合技术(VAC)联合多种敷料治疗,70d后创面愈合。提出对创面彻底清创,使用清创胶和藻酸盐银离子敷料填塞伤口控制感染,待伤口床准备好后连接VAC促进创面闭合,根据创面情况选择不同的换药材料与方法,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足溃疡 真空辅助闭合技术 创面床 敷料 湿性愈合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醚后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6
3
作者 张静 纪延炜 +6 位作者 王城 余鹏 华福洲 魏根 田龙 邓伟 黄乐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15-520,共6页
目的分析七氟醚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72只,3月龄,体重180~23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假手术组(S组)、单纯七氟醚组(Sev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七氟醚后处理组(SP组)... 目的分析七氟醚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72只,3月龄,体重180~23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假手术组(S组)、单纯七氟醚组(Sev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七氟醚后处理组(SP组),每组18只。S组:穿线不阻断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Sev组:穿线不阻断LAD,穿线稳定后60 min吸入2.4%七氟醚15 min;IR组:穿线稳定后30 min阻断LAD,缺血30 min,再灌注2 h;SP组:穿线稳定后30 min阻断LAD,缺血30 min,再灌注2 h,同时在穿线稳定后60 min吸入2.4%七氟醚15 min。于再灌注后2 h,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LDH浓度,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RIPK1)、p-RIPK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K3)、p-RIPK3、混合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p-MLKL含量,荧光显微镜观察程序性坏死心肌细胞的荧光强度,1%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检测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心肌病理学形态。结果与S组比较,IR组和SP组血清LDH浓度明显升高(P<0.05),心肌RIPK1、p-RIPK1、RIPK3、p-RIPK3、MLKL、p-MLKL含量明显增加(P<0.05),程序性坏死心肌细胞荧光强度明显增强(P<0.05),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心肌细胞排列更为紊乱。与IR组比较,SP组血清LDH浓度明显降低(P<0.05),心肌RIPK3、p-RIPK3、MLKL和p-MLKL含量明显减少(P<0.05),程序性坏死心肌细胞荧光强度明显减弱(P<0.05),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心肌细胞排列更为整齐。S组和Sev组间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七氟醚后处理可通过升高血清LDH浓度、降低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改善心肌病理学改变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细胞程序性坏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缺血-再灌注损伤 程序性坏死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系统综合性治疗进展 被引量:17
4
作者 章莹 熊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729-1730,共2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DM)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发病率与DM病程成正相关,是工作年龄人群中致盲性疾病的首位病因。DR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血糖、高血压、血脂紊乱等。系统综合性治疗能够有针对性地...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DM)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发病率与DM病程成正相关,是工作年龄人群中致盲性疾病的首位病因。DR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血糖、高血压、血脂紊乱等。系统综合性治疗能够有针对性地控制上诉危险因素,更加遵循三级预防的治疗原则。有效避免后期外科手术等带来的治疗性损伤。因此,系统综合性治疗是DR治疗中最重要的,贯穿DR治疗的始终。本文就针对DR的系统综合性治疗做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综合性治疗 系统 危险因素 慢性并发症 致盲性疾病 治疗性损伤 血脂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多糖对MC3T3-E1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胡俊 杨盼盼 +4 位作者 袁忠 谈荣珍 张楚焌 张斌 沈云峰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788-1791,1799,共5页
目的分析黄芪多糖(AP)对小鼠成骨细胞系MC3T3-E1的成骨分化作用机制。方法 MC3T3-E1细胞经成骨诱导后分别加入浓度为0、5、10μmol/L的AP进行干预,持续1、3、5、7 d后使用MTT法观察AP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干预14 d后,通过ALP及茜素红染色观... 目的分析黄芪多糖(AP)对小鼠成骨细胞系MC3T3-E1的成骨分化作用机制。方法 MC3T3-E1细胞经成骨诱导后分别加入浓度为0、5、10μmol/L的AP进行干预,持续1、3、5、7 d后使用MTT法观察AP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干预14 d后,通过ALP及茜素红染色观察AP的促成骨分化作用;成骨相关mRNA表达水平经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其中包括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β-连环蛋白(β-catenin)、骨钙素(osteocalcin)、I型胶原蛋白(collagen I);并使用Western blot法检测β-catenin、osteocalcin、Runx2蛋白表达水平,以及免疫荧光检测β-catenin的核易位情况。结果加入5、10μmol/L的AP后可有效促进MC3T3-E1增殖,且药物浓度越高效果越明显;同时AP亦可提高ALP、茜素红染色的阳性率,以及β-catenin、osteocalcin、Runx2、collagen I mRNA的表达水平(P<0.05);Western blot结果也显示AP可有效促进β-catenin、osteocalcin、Runx2蛋白表达(P<0.05),以及促进β-catenin入核。结论 AP可促进MC3T3-E1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机制可能涉及促进相关成骨标志物表达以及β-catenin入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成骨分化 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阳多糖通过激活PI3K/Akt/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 被引量:7
6
作者 胡俊 谈荣珍 +4 位作者 袁忠 杨盼盼 张楚焌 张斌 沈云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2774-2779,共6页
目的从MC3T3-E1小鼠前成骨细胞中PI3K/Akt/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角度,揭示锁阳多糖(cynomorium songaricum polysaccharide,CSP)的促成骨分化机制。方法使用含有不同浓度CSP的成骨诱导液培养MC3T3-E1细胞,在第1、3、5、7天采用MT... 目的从MC3T3-E1小鼠前成骨细胞中PI3K/Akt/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角度,揭示锁阳多糖(cynomorium songaricum polysaccharide,CSP)的促成骨分化机制。方法使用含有不同浓度CSP的成骨诱导液培养MC3T3-E1细胞,在第1、3、5、7天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随后分为Con组(0μg/m LCSP)、CSP组(100μg/m L CSP)及CSP+BEZ组(100μg/m L CSP及50μmol/L BEZ(PI3K特异性抑制剂));干预14 d后采用茜素红染色观察比较MC3T3-E1的成骨分化情况、Real-time PCR定量分析相关成骨分化m RNA,如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β-连环蛋白(β-catenin)、骨钙素(Osteocalcin)、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的表达水平;并使用Western blot法检测Runx2、CollagenⅠ、Osteocalcin成骨相关蛋白;PI3K/Akt/GSK3β/β-catenin通路蛋白的表达情况,以及免疫荧光检测β-catenin的核易位情况。结果与Con组(0μg/m L)相比,CSP干预均可有效促进MC3T3-E1增殖,100μg/m L的效果更加明显。与Con组比较,CSP可有效促进MC3T3-E1细胞茜素红染色的阳性率,以及成骨相关的m RNA、蛋白表达水平(P<0.05),以及PI3K、p-PI3K、Akt、p-Akt、GSK3β、p-GSK3β、β-catenin蛋白表达(P<0.05),同时还可促进β-catenin入核;但是这些促进作用均可被BEZ逆转。结论CSP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GSK3β/β-catenin通路,诱导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锁阳多糖 PI3K/AKT/GSK3β/β-catenin通路 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β-雌二醇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人成骨肉瘤细胞基质Gla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杨雅 黄水金 +2 位作者 谢菲飞 张洁 赖晓阳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6年第2期157-165,共9页
目的观察17β-雌二醇(17β-E2 17β-estradiol)对骨肉瘤细胞(osteosarcoma MG 63)基质Gla蛋白(MGP Matrix GLA protein)表达的影响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探讨MGP在骨质疏松症发病过程中的可能机制。方法 17β-E2 10^(-... 目的观察17β-雌二醇(17β-E2 17β-estradiol)对骨肉瘤细胞(osteosarcoma MG 63)基质Gla蛋白(MGP Matrix GLA protein)表达的影响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探讨MGP在骨质疏松症发病过程中的可能机制。方法 17β-E2 10^(-10)、10^(-8)、10-6mol/L及雌激素受体抑制剂氟维司群(Faslodex简称ICI)10-7mol/L,ICI 10-7mol/L+17β-E2 10^(-8)mol/L干预MG63细胞48 h。用10^(-8)mol/L的17β-E2及200 ng/m L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阻断剂Dickkopf1分泌蛋白-1(DKK-1)干预MG63细胞48 h。用10^(-8)mol/L17β-E2及MGP抑制剂华法林10μmol/L干预MG63细胞48 h。干预后的细胞提取蛋白及总RNA,后用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ting观察MGP、β-catenin、Runx2、LRP5蛋白及基因的表达。结果 17β-E2能上调MGP的表达,10^(-10)、10^(-8)、10-6mol/L 17β-E2干预后,MGP mRNA的表达是对照组的4.63、7.16、2.95倍(P<0.05),MGP蛋白的表达分别是对照组的1.17、1.58、1.28倍(P<0.05),以10^(-8)mol/L 17β-E2的作用最明显。ICI能阻断17β-E2对MGP的上调作用,与单用17β-E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7β-E2能增加Wnt/β-catenin经典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的表达,β-catenin及Runx2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KK-1则阻断17β-E2对MGP、β-catenin、Runx2、LRP5的上调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华法林可阻断17β-E2的作用,与对照组相比MGP、β-catenin、Runx2、LRP5的表达均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7β-E2调节成骨肉瘤细胞内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同时也调节MGP表达,该作用可能是骨质疏松症发病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Β-雌二醇 骨肉瘤细胞 基质GLA蛋白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CBCT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下颌骨骨密度的测量评价 被引量:6
8
作者 陈霞 袁通穗 +3 位作者 孙瑜 于佳帅 叶芳 谢飞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38-841,共4页
目的:评价锥形束CT(CBCT)测量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患者下颌骨的骨密度(BMD)的可行性。方法:随机抽样选择45例绝经后妇女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研究对象的腰椎BMD进行分组(PMO组,T≤-2.5;健康对照组,T≥-1.0)。同时... 目的:评价锥形束CT(CBCT)测量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患者下颌骨的骨密度(BMD)的可行性。方法:随机抽样选择45例绝经后妇女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研究对象的腰椎BMD进行分组(PMO组,T≤-2.5;健康对照组,T≥-1.0)。同时使用DXA测量下颌骨BMD,使用CBCT测量腰椎和下颌骨BMD相关的指标CTI(S)、CTI(I)和CTMI,对比分析CBCT指标与BMD的相关性。结果:45例受试者26例诊断为PMO(BMD=0.623±0.056),19例为健康对照组(BMD=0.973±0.055),(P<0.05;下颌骨BMD在PMO组和对照组分别为0.776±0.133和0.850±0.122,P>0.05。在下颌骨的CBCT图像中PMO组CTI(S)、CTI(I)和CTMI均高于对照组(P<0.05)。以上参数与下颌骨BMD无相关性(P>0.05),腰椎的CBCT各项参数与腰椎BMD呈正相关(P<0.05)。结论:应用CBCT测量PMO患者下颌骨BMD较DXA测量更具灵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CBCT)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 骨密度(BMD) 双能X线吸收法(DX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的认识及治疗 被引量:4
9
作者 詹亚琨 龚园其 +4 位作者 毛盛勋 吴利东 胡磊 邹蓓 罗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411-1417,共7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重症病例认识和治疗经验的总结。方法对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管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重症病区64例重症COVID-19患者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具体病情...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重症病例认识和治疗经验的总结。方法对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管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重症病区64例重症COVID-19患者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采用一般对症治疗+中药治疗+其他辅助治疗。(1)一般对症治疗+呼吸支持治疗。依据监测患者的血氧分压(PaO2)数值,按照病情由轻及重依次行间断吸氧、导管给氧,持续吸氧,高流量给氧,面罩给氧,病情仍加重采用无创机械通气(NIV)治疗,并且在规范气道管理预防交叉感染的前提下结合祛痰化痰,气道湿化、雾化吸入及物理疗法深部排痰效果显著。(2)盐酸氨溴索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改善肺部情况临床效果良好。(3)根据动态复查的PaO2数值、影像学征象的进展及淋巴细胞的变化,及时调整激素的用量及时间。(4)结合患者的具体临床和检查情况而定,可试用托珠单抗治疗以阻断患者的炎症风暴。(5)个别患者还辅助增加心理安慰疗法。结果 (1)女48例(75%),男16例(25%),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人数多。(2)发病潜伏时间最短1 d,最长55 d,平均(7.6±11.2)d,其中2例(3.13%)患者发病潜伏期> 5周。(3)首发症状为单纯发热患者45例(70.3%),不伴发热患者19例(29.7%)。(4)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及淋巴细胞减低,C反应蛋白及血沉明显增高,治疗后白细胞及淋巴细胞减低略有恢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C反应蛋白及血沉增高有明显回降,治疗前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降钙素原治疗前后数值分别为(0.13±0.03)和(0.14±0.0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5)核酸检测,阳性34例(53.1%),阴性23例(36.0%),标本泄露7例(10.9%),原标本泄露7例复查测量成功,其中3例为阳性,4例为阴性。(6)影像学表现胸部CT平扫检查以肺外带磨玻璃影(GGO)征象为主,并夹杂小叶间隔增厚、局灶片状实变、支气管扩张、纵膈淋巴结增大及纤维条索灶及出现胸腔积液多种CT征象;64例患者均没有出现白肺征象。结论 (1)具有慢性基础疾病女性患者例数较多。(2)潜伏期较普通病毒长。(3)以发热为首发症状者居多,有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容易演变发展为重症病例。(4)随着逐步治疗,白细胞及淋巴细胞减低的恢复和C反应蛋及血沉增高的回降,提示炎症反应有抑制,患者机体免疫系统抵抗力有恢复。(5)影像学胸部CT检查以典型肺外带磨玻璃影(GGO)征象出现,在有慢性基础病变患者,会出现如支气管扩张、慢支肺气肿及其他病原体感染CT征象以及其他疾病多个CT征象同时出现。(6)大概率的预判患者将出现病情进展非常重要。(7)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采用一般对症治疗+中药治疗+其他辅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重症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GLA蛋白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雅 赖晓阳 +1 位作者 王平芳 廖二元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839-841,共3页
基质GLA蛋白(matrix gla protein MGP)是体内软骨内骨形成和血管内钙化的重要调节因子,是矿盐沉积的重要抑制物。近年来发现绝经后妇女在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同时还常伴有血管的钙化,认为两者可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MGP抑制血管钙化同时与... 基质GLA蛋白(matrix gla protein MGP)是体内软骨内骨形成和血管内钙化的重要调节因子,是矿盐沉积的重要抑制物。近年来发现绝经后妇女在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同时还常伴有血管的钙化,认为两者可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MGP抑制血管钙化同时与骨代谢密切相关。笔者对MGP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进行了简要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GLA蛋白 血管钙化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OH)_2D_3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基质GLA蛋白及Wnt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雅 谢菲飞 +3 位作者 张洁 符刘晨 符晓玲 赖晓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5-42,共8页
目的观察1,25(OH)_2D_3对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株Wnt信号通路及MGP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骨质疏松发病中可能的新机制。方法分别使用10-8mol/L 1,25(OH)_2D_3、200 ng/ml Wnt信号通路阻断剂DKK-1、10-8mol/L 1,25(OH)_2D_3+200 ng/ml DKK-1... 目的观察1,25(OH)_2D_3对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株Wnt信号通路及MGP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骨质疏松发病中可能的新机制。方法分别使用10-8mol/L 1,25(OH)_2D_3、200 ng/ml Wnt信号通路阻断剂DKK-1、10-8mol/L 1,25(OH)_2D_3+200 ng/ml DKK-1干预人骨肉瘤细胞MG63细胞株48 h,使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及western-blot技术测定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相关因子β-catenin、Runx2、LRP5及MGP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1)10-8mol/L 1,25(OH)_2D_3上调MG63细胞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相关因子β-catenin、Runx2、LRP5及MGP的基因表达及蛋白的表达,其中上调基因分别是对照组的2.73倍、3.72倍、1.53倍、2.31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调蛋白表达分别是对照组的1.13倍、1.17倍、1.14倍、1.21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DKK1下调β-catenin、LRP5、Runx2、MGP的基因及蛋白表达,其中下调基因表达分别是对照组的0.34倍、0.52倍、0.42倍、0.78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调蛋白表达分别是对照组的0.93倍、0.92倍、0.87倍、0.86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5(OH)_2D_3有可能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影响MGP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基质GLA蛋白 骨肉瘤细胞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SP3突变型C20/A4软骨细胞Ⅱ型胶原的动力学及定位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雅 王敏 +2 位作者 周厚德 谢晖 廖二元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9期625-631,共7页
目的动态观察Wnt诱导分泌蛋白3(Wnt2 inducible secreted protein 3,WISP3)突变体软骨细胞C20/A4的Ⅱ型胶原合成和分泌特点,观察其在细胞内的超微定位和超微结构变化。方法用脉冲追踪法,在14C标记的脯氨酸干预WISP3突变体软骨细胞C20/A... 目的动态观察Wnt诱导分泌蛋白3(Wnt2 inducible secreted protein 3,WISP3)突变体软骨细胞C20/A4的Ⅱ型胶原合成和分泌特点,观察其在细胞内的超微定位和超微结构变化。方法用脉冲追踪法,在14C标记的脯氨酸干预WISP3突变体软骨细胞C20/A4后的不同时间点(30,60,120,180,240,300min)收集细胞上清和细胞内蛋白,用液体闪烁系统检测胶原含量,用ELISA检测Ⅱ型胶原的量。用透视电镜观察突变型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用胶体金免疫电镜观察Ⅱ型胶原在突变型细胞内的超微定位。结果 (1)SW1353细胞及C20/A4细胞株在14C标记的脯氨酸干预后180min,分泌到细胞培养上清的胶原及细胞内合成的胶原同时达到高峰;(2)与SW1353细胞及C20/A4细胞株比较,14C标记的脯氨酸干预后,WISP3突变型C20/A4细胞内的Ⅱ型胶原合成高峰提前到120min,而WISP3过表达的C20/A4细胞胶原合成没有明显峰值,胶原分泌高峰均提前到120min,胶原合成和分泌不同步。(3)透视电镜发现WISP3突变型C20/A4细胞有线粒体的肿胀、粗面内质网扩张,核膜皱缩。Ⅱ型胶原主要定位于内质网和细胞膜,排列稀疏,分布不均匀。结论 WISP3突变型C20/A4细胞的胶原合成高峰提前,胶原合成和分泌的规律和节律改变可能是SEDT-PA患者发病的机制之一。WISP3突变型C20/A4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和Ⅱ型胶原的分布改变可能是SEDT-PA发病的病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脉冲追踪 WISP3突变体 Ⅱ型胶原 软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AFV600E基因突变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3
作者 罗贤 熊燕 +3 位作者 张美英 蔡霞 陈艳 罗燕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46-1349,共4页
目的分析BRAF^V600E基因突变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5年10月~2018年2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治的284例行甲状腺结节切除术或细针穿刺活检术的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分析,经病理学诊断分为良性结节组(A组)和... 目的分析BRAF^V600E基因突变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5年10月~2018年2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治的284例行甲状腺结节切除术或细针穿刺活检术的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分析,经病理学诊断分为良性结节组(A组)和恶性结节组(B组);B组按BRAF^V600E基因检测结果分为B1组(BRAF^V600E基因突变型组)、B2组(BRAF^V600E基因野生型组)。比较实验对象资料、甲状腺功能、BRAF^V600E基因突变情况;比较B组患者各临床病理特征分层的BRAF^V600E基因突变率。结果A组未见BRAF^V600E基因点突变,B组BRAF^V600E基因突变率为59.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BRAF^V600E基因突变率为64.58%。甲状腺滤泡状癌及髓样癌中均未检测到BRAF^V600E基因突变。B组BRAF^V600E基因突变率在结节是否多灶性、结节直径、患者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年龄≥45岁、结节点状钙化、包膜外浸润、颈部淋巴结转移、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分类分层中BRAF^V600E基因突变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RAF^V600E基因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方面作用显著,且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突变率高,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中特异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结节 BRAFV600E基因 良性 恶性 突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甲状旁腺激素(1-34)在人成骨肉瘤细胞中对基质Gla蛋白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胡亚莉 张洁 +1 位作者 符刘晨 杨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84-989,共6页
目的观察人甲状旁腺激素(PTH)的N端活性片段PTH(1-34)对人成骨肉瘤细胞MG63基质Gla蛋白(MGP)表达的影响,以及PTH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介导MGP表达调控的作用,探讨PTH(1-34)在防治骨质疏松症作用中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1)用不同浓... 目的观察人甲状旁腺激素(PTH)的N端活性片段PTH(1-34)对人成骨肉瘤细胞MG63基质Gla蛋白(MGP)表达的影响,以及PTH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介导MGP表达调控的作用,探讨PTH(1-34)在防治骨质疏松症作用中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1)用不同浓度PTH(1-34)(10-9、10-8、10-7mol/L),单独或联合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剂DKK-1(200 ng/m L)干预MG63细胞;(2)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及活力测定用于判断细胞分化情况;(3)MGP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各组分的m RNA及蛋白的表达分别采用实时定量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方法。结果 (1)PTH(1-34)上调MGP基因的表达,MGP m RNA的表达分别是对照组的2.56倍、4.14倍、7.81倍(P<0.05或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增高;(2)PTH增强MG63细胞ALP活力,Dkk-1抑制ALP活性,Dkk-1与PTH联用部分阻断PTH上调ALP活力(P<0.05);(3)PTH上调MGP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相关因子LRP5、β-catenin、Runx2 m RNA及蛋白水平,其m RNA分别是对照组的2.65、4.01、3.48倍(P<0.05或<0.01);DKK-1对PTH(1-34)促MGP表达没有影响,但大部分阻断了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相关因子的表达。结论PTH(1-34)能明显上调MGP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相关因子的表达,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和MGP在PTH调节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甲状旁腺激素(1-34) 基质GLA蛋白 人成骨肉瘤细胞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碱性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骨免疫学机制 被引量:22
15
作者 何姣姣 陈以发 +2 位作者 陈玉林 张敏 杨雅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32-1036,共5页
绝经后骨质疏松是雌激素缺乏引起骨形成与骨吸收解耦联,导致骨吸收大于骨形成,进而引起骨量减少,一般表现为骨密度的降低及骨微结构的破坏,最终骨脆性增加易于骨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日益增加,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患病率... 绝经后骨质疏松是雌激素缺乏引起骨形成与骨吸收解耦联,导致骨吸收大于骨形成,进而引起骨量减少,一般表现为骨密度的降低及骨微结构的破坏,最终骨脆性增加易于骨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日益增加,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患病率也日趋上升,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绝经后骨质疏松被认为是一种慢性低度炎症的全身性疾病。雌激素缺乏使得B细胞及T细胞被激活,激活的淋巴细胞分泌TNF-α、IL-17、IL-6及RANKL等促骨吸收因子促进破骨细胞骨吸收。目前认为雌激素缺乏导致的骨丢失与趋化因子、免疫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密切相关,即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骨免疫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免疫学 免疫细胞 细胞因子 趋化因子 绝经后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持续血糖监测系统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6
作者 高媛 周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2302-2306,共5页
2021年6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做出落实三孩政策的重大决策,高龄孕产妇人数将明显增加。妊娠期糖尿病作为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孕妇和胎儿的身体健康。持续血糖监测被称为... 2021年6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做出落实三孩政策的重大决策,高龄孕产妇人数将明显增加。妊娠期糖尿病作为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孕妇和胎儿的身体健康。持续血糖监测被称为“有效自我管理的路线图”,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中至关重要。本文就持续血糖监测的发展及其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和影响进行综述,旨在为促进持续血糖监测的临床应用、鼓励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参与糖尿病应对和改善血糖精准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妊娠 持续血糖监测 血糖自我监测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在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中的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何姣姣 陈玉林 +2 位作者 张敏 陈以发 杨雅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97-1202,共6页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慢性全身性代谢性骨病,由于骨吸收与骨形成的失衡造成骨量减少及骨密度的降低,与此同时骨组织微结构的破坏导致骨折风险升高,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安全。对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目前认为与激素、内分泌、...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慢性全身性代谢性骨病,由于骨吸收与骨形成的失衡造成骨量减少及骨密度的降低,与此同时骨组织微结构的破坏导致骨折风险升高,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安全。对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目前认为与激素、内分泌、免疫、肠道菌群等因素有关。近年来微生物-肠-骨轴成为了骨代谢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将从肠道粘膜屏障、骨免疫学、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等方面对肠道菌群在骨质疏松症中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骨代谢 骨质疏松症 微生物-肠-骨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对基质GLA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谢菲飞 杨雅 赖晓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23-1127,1142,共6页
维生素D是人体健康所必要的元素,它参与体内钙平衡及骨代谢。基质GLA蛋白(matrix gla protein,MGP)是一种维生素K依赖性蛋白,是人体内血管和软骨钙化的抑制剂,对骨形成有重要的影响。了解维生素D对MGP表达的影响对探讨新的骨质疏松发病... 维生素D是人体健康所必要的元素,它参与体内钙平衡及骨代谢。基质GLA蛋白(matrix gla protein,MGP)是一种维生素K依赖性蛋白,是人体内血管和软骨钙化的抑制剂,对骨形成有重要的影响。了解维生素D对MGP表达的影响对探讨新的骨质疏松发病机理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所述,维生素D与MGP这两种对骨形成有重要作用的影响因子之间存在着许多内在联系,维生素D除了能直接调节多种细胞MGP表达,也有可能通过调节钙磷代谢、雌二醇、维生素K2和BMP-2等多途径间接调节MGP表达,而且1,25(OH)2D3有可能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节MGP表达而影响骨形成。这和以往我们所了解的维生素D在骨代谢中的作用机制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基质GLA蛋白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d样受体蛋白3炎性小体在二甲双胍抑制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作用
19
作者 李思源 邹琳 +5 位作者 余鹏 赖晓阳 施星 华福洲 陈卓辉 张静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2-195,共4页
目的评价二甲双胍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R)损伤的作用,及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原代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H/R组、二甲双胍组、激动剂组(n=6)。对照组不作H/R处理,其他3组建立心肌细胞H/R模型。... 目的评价二甲双胍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R)损伤的作用,及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原代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H/R组、二甲双胍组、激动剂组(n=6)。对照组不作H/R处理,其他3组建立心肌细胞H/R模型。二甲双胍组和激动剂组在细胞H/R模型构建后分别加入二甲双胍(终浓度为100μmol/L)、二甲双胍联合NLRP3激动剂培养。检测各组心肌细胞活性、细胞凋亡率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用Western blot测定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AMPK(p-AMPK)、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1(Caspase-1)、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18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其他3组心肌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LDH水平、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R组比较,二甲双胍组细胞存活率、心肌细胞内p-AMPK/AMPK表达明显升高,LDH水平、细胞凋亡率、NLRP3、Caspase-1和IL-1β表达明显降低(P<0.05)。激动剂组心肌细胞内NLRP3、Caspase-1和IL-1β表达明显高于二甲双胍组(3.5±1.1 vs 1.5±0.5,2.5±0.5 vs 1.5±0.2,2.5±0.5 vs 1.5±0.2,P<0.05)。结论AMPK激活剂能通过抑制心肌细胞内NLRP3炎性小体活化,减轻大鼠心肌细胞的H/R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肌细胞 心脏 细胞凋亡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 白细胞介素18 白细胞介素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