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翘酯苷A对脂多糖诱发的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8
1
作者 周林 杨慧 +2 位作者 艾有生 谢勇 傅颖珺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1-154,159,共5页
目的研究中药单体连翘酯苷A对脂多糖(LPS)诱发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LPS(10 mg/kg体质量)建立内LPS诱发急性肺损伤小鼠模型;实验分正常对照组,急性肺损伤模型组,抗体组,连翘酯苷A高、中、低剂量组;其中... 目的研究中药单体连翘酯苷A对脂多糖(LPS)诱发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LPS(10 mg/kg体质量)建立内LPS诱发急性肺损伤小鼠模型;实验分正常对照组,急性肺损伤模型组,抗体组,连翘酯苷A高、中、低剂量组;其中抗体组在造模前12 h前腹腔注射抗小鼠Toll样受体4/髓样分化蛋白2(TLR4/MD2)复合物抗体(50μg/20 g体质量),连翘酯苷A干预组在造模前7 d腹腔注射连翘酯苷A1次/d,剂量分别为(80、20、5)mg/kg体质量;各组小鼠在造模4 h后留取血和肺组织,动态浊度法检测血浆内毒素的含量,HE染色法观察肺组织病理的改变,RT-PCR和Western blot法测定肺组织TLR4的表达,免疫组化测定肺组织MyD88和NF-κB的表达,ELISA检测血清中TNF-α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血浆中内毒素含量显著升高,肺泡间隔明显增厚,充血,水肿及大量的中性粒细胞浸润;与模型组相比,连翘酯苷A用药各组血浆内毒素含量明显下降(P<0.01),肺组织病理损伤不同程度的减轻,TLR4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下调(P<0.01),MyD88和NF-κB蛋白的表达也显著降低(P<0.01),血清中TNF-α的含量降低,连翘酯苷A干预各组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连翘酯苷A对LPS诱发的急性肺损伤小鼠起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LPS-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翘酯苷A 脂多糖 急性肺损伤 TLR4 NF-K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壳聚糖为佐剂的Hp疫苗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及其免疫保护效应 被引量:7
2
作者 谢勇 龚燕锋 +4 位作者 周南进 陈江 周小江 吕农华 王崇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38-443,共6页
目的:探讨以壳聚糖为佐剂的Hp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9组:①空白对照组:PBS溶液;②壳聚糖酸溶液组;③壳聚糖颗粒组;④Hp抗原组;⑤Hp抗原+壳聚糖酸溶液组;⑥Hp抗原+壳聚糖颗粒组;⑦Hp抗原+CT组;⑧Hp抗原+... 目的:探讨以壳聚糖为佐剂的Hp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9组:①空白对照组:PBS溶液;②壳聚糖酸溶液组;③壳聚糖颗粒组;④Hp抗原组;⑤Hp抗原+壳聚糖酸溶液组;⑥Hp抗原+壳聚糖颗粒组;⑦Hp抗原+CT组;⑧Hp抗原+壳聚糖酸溶液+CT组;⑨Hp抗原+壳聚糖颗粒+CT组,各组于第0、7、14、21d灌胃各免疫1次,免疫后4周给予1×1012CFU/L的SS1Hp菌液每只0.5mL进行攻击,隔日1次,共2次。4周后,采用定量Hp培养和病理改良Giemsa染色法检测胃黏膜内Hp感染。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HpIgG、IgG1、IgG2a及唾液和胃黏膜内抗HpIgA,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黏膜内分泌型IgA(sIgA)。结果:①以壳聚糖为佐剂的Hp疫苗的免疫保护率达60%,与以CT为佐剂的Hp疫苗的免疫保护率(58.33%)相似,显著高于单纯Hp抗原组及其它不含Hp抗原组(P<0.01或P<0.05),同时以CT+壳聚糖为佐剂的Hp疫苗的保护率为84.62%、85.71%,其Hp的定植评分显著低于无佐剂组及以CT为佐剂组(P<0.01,P<0.05)。②含佐剂的Hp疫苗所诱导产生的HpIg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无佐剂组(P<0.01,P<0.05),而以CT+壳聚糖为佐剂组所产生的抗HpIgG水平显著高于仅以CT或壳聚糖为佐剂组(P<0.05)。③胃黏膜内sIgA及特异性抗HpIgA水平在壳聚糖为佐剂组与以CT为佐剂组无差别(P>0.05),显著高于无佐剂组,而壳聚糖与CT联合应用组显著高于单以CT为佐剂组(P<0.01,P<0.05)。结论:以壳聚糖为佐剂的Hp疫苗对Hp感染具有免疫保护作用,并可成功诱导黏膜局部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从而发挥免疫防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菌 幽门 壳聚糖 疫苗 佐剂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翘对严重烧伤大鼠外周血Treg及脾脏Foxp3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傅颖珺 袁娟丽 +1 位作者 陈江 谢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35-937,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连翘对严重烧伤大鼠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30%体表面积Ⅲ度烧伤模型。实验共分5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烧伤后8h组(8PBH),连翘高、中、低剂量组(AFS1、AFS2、AFS3),其中AFS1、AFS2和AFS3组在烧伤... 目的:探讨中药连翘对严重烧伤大鼠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30%体表面积Ⅲ度烧伤模型。实验共分5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烧伤后8h组(8PBH),连翘高、中、低剂量组(AFS1、AFS2、AFS3),其中AFS1、AFS2和AFS3组在烧伤前7d开始灌胃给药,1次/d,分别给予AFS5g/kg、2.5g/kg和1.25g/kg。各组在烧伤后8h留取外周血和脾脏组织,流式细胞术测外周血Treg百分数;RT-PCR和免疫组化法测定脾脏组织Foxp3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8PBH组外周血Treg水平显著升高,脾脏组织Foxp3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上调;AFS1、AFS2及AFS3组均能显著减轻上述指标变化,并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连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干扰Foxp3基因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翘 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 FOXP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烧伤大鼠脾脏Toll样受体4表达及其与CD4^+ CD25^+调节性T细胞的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傅颖珺 谢勇 +2 位作者 石俊强 周南进 郭光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23-526,共4页
目的:观察严重烧伤早期大鼠脾脏Toll样受体4(TLR4)、TNF-α mRNA的表达变化及外周血CD4+ 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和内毒素(ET)的变化规律,探讨烧伤后肠源性感染时机体的防御反应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烧伤组,在其背部造... 目的:观察严重烧伤早期大鼠脾脏Toll样受体4(TLR4)、TNF-α mRNA的表达变化及外周血CD4+ 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和内毒素(ET)的变化规律,探讨烧伤后肠源性感染时机体的防御反应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烧伤组,在其背部造成30%体表面积Ⅲ度烧伤模型,在烧伤前及烧伤后2、5、8、12、24、48及72h等不同时间点留取脾脏组织和外周血,RT-PCR方法测脾脏TLR4、TNF-α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测脾脏TLR4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浆Treg百分数,鲎试剂法测血浆内毒素含量。结果:各观测指标值较伤前显著升高,TLR4 mRNA、TLR4蛋白、Treg和ET均在烧伤后8h达高峰,其峰值分别为3.66±0.51、2.27±0.19、(63.19±12.65)%和11.68±1.71Eu/mL;TNF-α表达高峰在烧伤后12h,峰值为1.65±0.23;各观测指标峰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烧伤后TLR4 mRNA的表达与Treg、ET及TNF-α mRNA之间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98、0.811和0.462(P<0.01)。结论:Treg在严重烧伤早期的免疫调节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机制与烧伤后肠源性内毒素上调的LPS-TLR4信号转导系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TLR4 TREG 内毒素 TNF-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烧伤早期大鼠脾脏Toll样受体4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傅颖珺 谢勇 +1 位作者 石俊强 郭光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12-415,共4页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在严重烧伤早期炎症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30%体表面积Ⅲ度烧伤模型,在烧伤前及烧伤后2、5、8、12、24、48、72 h等不同时间点留取脾脏组织和外周血,采用RT-PCR方法检测脾脏TLR4...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在严重烧伤早期炎症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30%体表面积Ⅲ度烧伤模型,在烧伤前及烧伤后2、5、8、12、24、48、72 h等不同时间点留取脾脏组织和外周血,采用RT-PCR方法检测脾脏TLR4、TNF-αmRNA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脾脏TLR4蛋白表达,鲎试剂法测定血浆内毒素(ET)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严重烧伤可明显上调TLR4、TNF-α的表达及ET水平(P<0.01或P<0.05)。TLR4 mRNA、蛋白及ET均在烧伤后8 h达高峰,TNF-α表达高峰在烧伤后12 h(P<0.01)。伤后TLR4 mRNA的表达与ET和TNF-αmRNA之间均呈正相关(r=0.811,0.462)。结论:严重烧伤可导致血中ET升高,并上调脾脏组织TLR4的基因以及早期炎症因子TNF-α的基因表达,TLR4的上调可能参与了严重烧伤后失控性炎症反应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TOLL样受体4 内毒素类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免疫反应在以壳聚糖为佐剂的幽门螺杆菌疫苗免疫保护中的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谢勇 龚燕锋 +4 位作者 周南进 陈江 周小江 吕农华 侯晓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41-1047,共7页
目的探讨以壳聚糖为佐剂的Hp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及其机理。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7组空白对照组、壳聚糖酸溶液组、壳聚糖颗粒组、Hp抗原组、Hp抗原+壳聚糖酸溶液组、Hp抗原+壳聚糖颗粒组和Hp抗原+CT组,各组于第0、7、14和21天灌胃各免... 目的探讨以壳聚糖为佐剂的Hp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及其机理。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7组空白对照组、壳聚糖酸溶液组、壳聚糖颗粒组、Hp抗原组、Hp抗原+壳聚糖酸溶液组、Hp抗原+壳聚糖颗粒组和Hp抗原+CT组,各组于第0、7、14和21天灌胃各免疫1次,末次免疫后4周给予SS1Hp菌攻击,隔日1次,共2次。在攻击前后分批处死小鼠,取胃黏膜检测Hp和Th1、Th2细胞因子含量,同时检测血清中抗HpIgG2a和IgG1含量。结果①以壳聚糖为佐剂的Hp疫苗的免疫保护率达60%,与以CT为佐剂的Hp疫苗的免疫保护率(58.33%)相似,显著高于单纯Hp抗原组及其他不含Hp抗原组(P<0.001~0.05)。②Hp攻击后胃黏膜内IFN-γ、IL-2和IL-12含量在含佐剂组显著高于无抗原和无佐剂组(P<0.001~0.05);③Hp攻击后胃黏膜内IL-4含量在以壳聚糖颗粒为佐剂组显著高于以CT为佐剂组(P<0.05),以壳聚糖溶液为佐剂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无佐剂组及佐剂中含CT组(P<0.001~0.05)。结论以壳聚糖为佐剂的Hp疫苗对Hp感染具有免疫保护作用,同时可促进Th1和Th2的混合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壳聚糖 疫苗 佐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壳聚糖为佐剂的幽门螺杆菌疫苗诱导的细胞免疫反应 被引量:1
7
作者 龚燕锋 谢勇 +4 位作者 周南进 陈江 周小江 吕农华 王崇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95-599,共5页
目的:探讨以壳聚糖为佐剂的幽门螺杆菌(Hp)疫苗诱导的细胞免疫反应及其在免疫保护中的作用。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PBS溶液)、壳聚糖酸溶液组、壳聚糖颗粒组、Hp抗原组、Hp抗原+壳聚糖酸溶液组、Hp抗原+壳聚糖颗粒组、Hp抗... 目的:探讨以壳聚糖为佐剂的幽门螺杆菌(Hp)疫苗诱导的细胞免疫反应及其在免疫保护中的作用。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PBS溶液)、壳聚糖酸溶液组、壳聚糖颗粒组、Hp抗原组、Hp抗原+壳聚糖酸溶液组、Hp抗原+壳聚糖颗粒组、Hp抗原+霍乱霉素(CT)组、Hp抗原+壳聚糖酸溶液+CT组及Hp抗原+壳聚糖颗粒+CT组,各组于第0、7、14、21天灌胃各免疫1次,末次免疫后4周给予1×1012CFU/L的SS1Hp菌液0·5mL/只进行攻击,隔日1次,共2次。在攻击前后分批处死小鼠,采用Hp培养和病理改良Giemsa染色法检测胃黏膜内Hp感染。用定量ELISA法检测胃黏膜内IL-2、IL-4和IL-10含量;HE染色进行胃黏膜病理学检测。结果:①以壳聚糖为佐剂的Hp疫苗的免疫保护率达60%,与以CT为佐剂的Hp疫苗的免疫保护率(58·33%)相似,显著高于单纯Hp抗原组及其他不含Hp抗原组(P<0·05)。②胃黏膜内IL-2的水平攻击后含佐剂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L-10水平攻击前以壳聚糖为佐剂组高于无佐剂组,攻击后以CT+壳聚糖颗粒为佐剂组高于其他组(P<0·05)。IL-4水平攻击前以壳聚糖为佐剂组高于无佐剂组(P<0·05),攻击后以壳聚糖颗粒为佐剂组高于以CT为佐剂组(P<0·05),以壳聚糖溶液为佐剂组高于对照组、无佐剂组及佐剂中含CT组(P<0·05)。③胃黏膜炎症程度在单纯壳聚糖组和以壳聚糖颗粒为佐剂组显著低于以CT为佐剂组(P<0·05)。结论:①以壳聚糖为佐剂的Hp疫苗对Hp感染具有免疫保护作用。②以壳聚糖为佐剂的Hp疫苗可促进Th1和Th2的混合免疫反应,并逆转Hp感染所致Th2反应的抑制,使Th1和Th2反应达到平衡,从而发挥其免疫保护作用。③以壳聚糖为佐剂的Hp疫苗所致的免疫后胃炎显著低于以CT为佐剂的Hp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壳聚糖 疫苗 免疫佐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对sw1990细胞调控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朱春晖 谢勇 吕农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59-562,共4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对胰腺癌SW1990细胞调控基因表达的影响与可能机制。方法: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sw1990细胞、重组质粒p53-GFP转染的sw1990细胞和正常胰腺组织中p53、p21waf1/cip1、bax、puma、pten及mdm2m... 目的:探讨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对胰腺癌SW1990细胞调控基因表达的影响与可能机制。方法: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sw1990细胞、重组质粒p53-GFP转染的sw1990细胞和正常胰腺组织中p53、p21waf1/cip1、bax、puma、pten及mdm2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sw1990细胞中p53、p21waf1/cip1、bax、puma和ptenmRNA的表达低于正常胰腺组织(t分别为3.657、4.214、5.463、2.225和2.032,P均<0.05),mdm2mRNA的表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t=4.262,P=0.017),P53、BAX、PTEN和磷酸化AKT蛋白水平低于正常胰腺组织(t分别为7.928、5.879、10.287和4.798,P均<0.05)。p53-GFP转染组中p53、p21waf1/cip1、bax、puma、pten和mdm2mRNA的表达高于未处理组(t分别为3.512、4.227、2.310、2.410、5.476和3.285,P均<0.05),P53、BAX和PTEN蛋白水平高于未处理组(t分别为16.040、7.885和2.898,P均<0.05)。结论: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导入后可能通过诱导p21waf1/cip1、bax、pten、puma和mdm2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 转染 胰腺癌 SW1990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氟尿嘧啶对胰腺癌细胞sw1990增殖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9
作者 朱春晖 谢勇 吕农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87-891,共5页
目的:探讨5-氟尿嘧啶(5-FU)对胰腺癌sw1990细胞增殖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不同剂量5-FU(0、50、100、200、400、800mg/L)作用sw199024、48和72h后收集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RT-PCR检测p53、bax和pten mRNA的表达,West... 目的:探讨5-氟尿嘧啶(5-FU)对胰腺癌sw1990细胞增殖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不同剂量5-FU(0、50、100、200、400、800mg/L)作用sw199024、48和72h后收集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RT-PCR检测p53、bax和pten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P53、BAX、PTEN及p-AKT蛋白的表达。结果:5-FU抑制sw199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F剂量=11.024,P=0.012)。5-FU作用后sw1990细胞p53、bax及pten mRNA表达均升高(F剂量=4.317,6.812和10.403,P均<0.05;F时间=3.058,0.906和0.451,P均>0.05);5-FU作用后sw1990细胞P53及BAX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未处理组(t=9.025,24.562,P<0.05),p-AKT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未处理组(t=7.239,P=0.042),PTEN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变化(t=4.938,P=0.845)。结论:5-FU可能通过调节sw1990中p53、bax mRNA及P53、BAX、p-AKT蛋白表达,抑制sw1990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氟尿嘧啶 胰腺癌 增殖 p53 BAX PTE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唾液酸结合黏附素(SabA)的克隆表达
10
作者 李冬宏 宫雅楠 +3 位作者 肖迪 周南进 谢勇 张建中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7-200,共4页
目的构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ylori或Hp)唾液酸结合黏附素(sialic acid-binding adhe-sion,SabA)的重组质粒,并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为探讨SabA的功能及相关疫苗的发展提供帮助。方法以Hp26695株基因组为模板,设计s... 目的构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ylori或Hp)唾液酸结合黏附素(sialic acid-binding adhe-sion,SabA)的重组质粒,并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为探讨SabA的功能及相关疫苗的发展提供帮助。方法以Hp26695株基因组为模板,设计sabA基因特异性引物扩增目的基因,将PCR产物插入到pGEX-4T-1载体构建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BL21中诱导表达。表达蛋白经飞行质谱鉴定,并用免疫印迹法评价其抗原性。结果经SDS-PAGE和飞行质谱鉴定,该表达蛋白为Hp外膜蛋白SabA,经免疫印法迹检测具有良好的抗原性。结论成功克隆了Hp的SabA,并能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该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唾液酸黏附素 基因克隆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