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七氟醚与丙泊酚用于小儿烧伤手术麻醉维持的比较 被引量:31
1
作者 张学康 赵为禄 +1 位作者 徐琳 闵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47-649,共3页
目的比较七氟醚与丙泊酚用于小儿烧伤手术麻醉维持的效果。方法择期手术烧伤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和七氟醚组(S组),每组30例。气管插管后P组泵注丙泊酚3~8mg·kg-1·h-1维持麻醉,S组吸入1%~4%七氟醚维持... 目的比较七氟醚与丙泊酚用于小儿烧伤手术麻醉维持的效果。方法择期手术烧伤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和七氟醚组(S组),每组30例。气管插管后P组泵注丙泊酚3~8mg·kg-1·h-1维持麻醉,S组吸入1%~4%七氟醚维持麻醉;需要时均间断静注芬太尼和阿曲库铵。术毕前5min停用丙泊酚和七氟醚。记录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术毕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躁动情况。结果气管拔管后P组SpO2明显降低,且低于S组(P〈0.05)。S组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均明显短于P组(P〈0.01)。结论七氟醚用于小儿烧伤手术麻醉维持循环稳定,术毕自主呼吸恢复快、苏醒迅速,拔管及时,躁动发生率低,麻醉效果优于丙泊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小儿烧伤 麻醉恢复 麻醉苏醒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右美托咪定对腹部手术患者硬膜外麻醉辅助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戴寒英 张学康 +1 位作者 闵佳 赵为禄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3942-3945,共4页
目的:观察国产右美托咪定(艾贝宁)对腹部手术患者硬膜外麻醉辅助作用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评价其可行性。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20例。A组硬膜外麻醉成功后静脉微泵泵注右美托咪定1μg/kg,10... 目的:观察国产右美托咪定(艾贝宁)对腹部手术患者硬膜外麻醉辅助作用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评价其可行性。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20例。A组硬膜外麻醉成功后静脉微泵泵注右美托咪定1μg/kg,10min泵完,继以0.5μg/(kg·h)维持。B组硬膜外麻醉成功后静脉微泵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10min泵完,继以0.5μg/(kg·h)维持。C组硬膜外麻醉成功后单次静脉微泵泵注哌替啶1mg/kg,10min泵完。观察3组患者用辅助药前(T0)、用药后10min(T1)、15min(T2)、20min(T3)、30min(T4)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患者警觉/镇静观察评定(OAA/S)评分。记录3组预防腹部牵扯反应有效率及术中不良事件的例数。结果:(1)A、B与C组比较:A、B两组T2、T3、T4时OA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A组HR、MAP泵药后明显降低,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泵药后HR与C组比较下降明显(P<0.05),两组MAP无明显差异。3组SpO2无明显差异。(2)A与B组比较:A组T1、T4时HR和T4时OAA/S评分下降明显,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3组用药后HR从T1开始明显下降,与T0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MAP、SpO2及OAA/S评分从T2开始明显下降,与T0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4)预防腹部牵拉反应有效率A、B组明显高于C组(P<0.01)。结论:国产右美托咪定应用于硬膜外麻醉腹部手术,有良好的镇静及预防牵拉反应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以0.5μg/kg为负荷量继以0.5μg/(kg·h)维持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硬膜外 右美托咪定 腹部手术 辅助作用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jardo入路腋神经阻滞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
3
作者 樊晨璐 郑小兰 +2 位作者 张学康 陈世彪 肖苏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95-600,共6页
目的 探讨Fajardo入路腋神经阻滞(FANB)与肌间沟臂丛阻滞(ISB)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3年2月至2024年8月择期于全麻下行肱骨近端骨折手术的患者70例,男20例,女50例,年龄30~79岁,BMI 18.5~30.0 kg/m^(2),ASAⅠ... 目的 探讨Fajardo入路腋神经阻滞(FANB)与肌间沟臂丛阻滞(ISB)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3年2月至2024年8月择期于全麻下行肱骨近端骨折手术的患者70例,男20例,女50例,年龄30~79岁,BMI 18.5~30.0 kg/m^(2),ASAⅠ—Ⅲ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FANB组(F组)和ISB组(I组),每组35例。F组和I组分别在麻醉诱导前30 min于超声引导下行FANB和ISB,均给予0.375%罗哌卡因20 ml。记录阻滞前、阻滞完成后30 min、PACU内、术后8、16、24和48 h静息及活动时NRS疼痛评分。记录镇痛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术后48 h内累计氢吗啡酮消耗量、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补救镇痛情况。记录阻滞完成后30 min半膈肌麻痹(HDP)的发生情况、阻滞前和阻滞完成后30 min的膈肌偏移幅度并计算膈肌偏移幅度减少比例。记录阻滞前和阻滞完成后30 min的SpO_(2)(吸空气)和握力、出PACU时的改良Bromage评分。记录术后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F组无一例发生运动阻滞,I组均发生运动阻滞。与I组比较,阻滞完成后30 min时F组膈肌偏移明显升高,膈肌偏移幅度减少比例明显降低,SpO_(2)、握力明显升高,出PACU时改良Bromage评分明显降低(P<0.05)。F组无一例发生HDP,I组有35例(100%)发生HDP。两组不同时点的静息及活动时NRS疼痛评分、镇痛持续时间、术后48 h内累计氢吗啡酮消耗量、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中,Fajardo入路腋神经阻滞可提供与肌间沟臂丛阻滞类似的术后镇痛效果,并能更好地保留膈肌功能,避免发生HDP,且不引起运动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jardo入路 腋神经阻滞 臂丛阻滞 肱骨近端骨折 膈肌功能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恢复期患者不悦症状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章志伟 祖娟 +5 位作者 徐英 徐凤 沙娟 江瑶 程鹏 严金秀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5-68,共4页
目的深入了解患者在麻醉恢复期的不悦症状体验,为临床麻醉护士的症状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采用立意取样法选择南昌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收治的在麻醉恢复室复苏过的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半结构式... 目的深入了解患者在麻醉恢复期的不悦症状体验,为临床麻醉护士的症状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采用立意取样法选择南昌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收治的在麻醉恢复室复苏过的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i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最终形成主题。结果患者在麻醉恢复期的不悦症状体验主要为呼吸困难、疼痛、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症、口渴、术中知晓。结论全身麻醉患者在麻醉恢复期内存在着一定不悦症状,易被医护人员默认或忽视。麻醉医护人员需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精准苏醒护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恢复期 不悦症状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局部涂抹在患儿包皮环扎术中的麻醉效果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强 胡华琨 +3 位作者 肖煜 沈世晖 傅欢 叶玲玲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8-151,共4页
目的探讨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局部涂抹在患儿包皮环扎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拟行包皮环扎术的患儿60例,包皮过长13例,包茎47例,年龄4~12岁,体重14~38 kg,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达克罗宁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D组入室前3... 目的探讨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局部涂抹在患儿包皮环扎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拟行包皮环扎术的患儿60例,包皮过长13例,包茎47例,年龄4~12岁,体重14~38 kg,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达克罗宁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D组入室前30 min在家长配合下,将1%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均匀涂抹于包皮过长患儿的阴茎前2/3皮肤、龟头及冠状沟;对包茎患儿,先均匀涂抹阴茎前2/3皮肤,然后用18号直式留置针的外套管插入冠状沟附近,接注射器注入1%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并反复挤捏龟头及冠状沟数次,达克罗宁胶浆总用量0.2~0.3 ml/kg。C组于相同时点采用相同方法涂抹等量生理盐水。两组患儿入室后都采用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全麻。观察并记录术中体动反应的发生情况;记录麻醉诱导前(T_0)、手术开始时(T_1)、暴露冠状沟时(T_2)、扎线时(T_3)、剪除多余包皮时(T_4)的HR和MAP;记录丙泊酚和氯胺酮用量;记录苏醒时间和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情况。结果 T_3—T_4时D组HR明显慢于,MAP明显低于C组(P<0.05)。D组术中体动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丙泊酚和氯胺酮用量明显少于C组(P<0.05),苏醒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局部涂抹表面麻醉可有效降低全麻下包皮环扎术中患儿体动反应发生率,减轻循环波动,节减全麻药用量,缩短苏醒时间,减少苏醒期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达克罗宁胶浆 表面麻醉 患儿 包皮环扎术 苏醒期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信息管理系统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赵为禄 雷恩骏 +1 位作者 易春芳 马龙先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F12期38-39,共2页
通过麻醉信息管理系统在临床麻醉中开发研究,探讨了一种麻醉质量管理和控制新方案。经过为期1年多的临床应用,麻醉信息管理系统锻炼了麻醉医师计算机应用能力,减轻了临床麻醉工作的风险;同时有助于提高临床麻醉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水平。
关键词 麻醉信息管理系统 应用研究 麻醉质量 管理与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麻醉药物复合异丙酚在老年ERCP术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7
作者 梁礼权 胡春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2823-2825,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麻醉药物复合异丙酚在老年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90例行ERCP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3组(n=30):异丙酚组A组,异丙酚加瑞芬组B组,异丙酚加地佐辛组C组。A组以异丙酚诱导及维持;B组以异丙酚诱导,... 目的:研究不同麻醉药物复合异丙酚在老年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90例行ERCP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3组(n=30):异丙酚组A组,异丙酚加瑞芬组B组,异丙酚加地佐辛组C组。A组以异丙酚诱导及维持;B组以异丙酚诱导,异丙酚加瑞芬维持;C组以地佐辛加异丙酚诱导,异丙酚维持。观察并记录诱导前、诱导后、进镜、术中、退镜、苏醒等不同时间点的HR、MAP、RR、SpO2及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记录术中控制BIS评分在55左右的丙泊酚维持剂量。结果:所有患者均能较顺利完成ERCP手术操作,3组患者在诱导后收缩压明显低于诱导前(P<0.01),组间比较:B组和C组收缩压、呼吸频率在诱导后、进镜前后、术毕时点显著低于A组(P<0.05);A组和B组、A组和C组平均清醒时间、异丙酚维持量、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5),而B组和C组平均清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和地佐辛复合异丙酚均能有效维持ERCP术中循环及呼吸的平稳,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较少,容易苏醒,是老年患者ERCP术中安全的麻醉选择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老年患者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用于运动诱发电位监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被引量:13
8
作者 郭余大 戴寒英 +2 位作者 周小平 陈立科 戴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34-437,共4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用于运动诱发电位(MEP)监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需做MEP监测颅脑肿瘤切除术患者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20~60岁,体重40~80kg,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用于运动诱发电位(MEP)监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需做MEP监测颅脑肿瘤切除术患者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20~60岁,体重40~80kg,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5例。D组在麻醉诱导前经静脉10 min输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随后以右美托咪定0.5μg·kg-1·h-1输注至术毕,C组采取同样方法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于入室时(T0),切皮时(T1),停肌松药时(T2),停肌松药后50min(T3)观察HR、MAP和BIS值;记录诱发MEP的电流强度,监测等待时间(停肌松药后至首次诱发MEP时间),T3时大鱼际肌MEP(直接电刺激运动皮质诱发的大鱼际肌MEP)的波幅及潜伏期;同时记录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T0时比较,T1、T3时C组HR明显增快(P〈0.05),T2、T3时D组HR明显减慢(P〈0.05),T1~T3时C组MAP明显升高(P〈0.05),T1~T3时两组BIS值明显降低(P〈0.05);T1~T3时D组HR明显慢于C组、MAP明显低于C组(P〈0.05)。D组丙泊酚用量和首次诱发MEP的电流强度明显低于C组(P〈0.05),T3时大鱼际肌MEP波幅明显高于C组(P〈0.05)。D组高血压和心动过速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MEP监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可满足手术需求、维持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部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MEP监测质量,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神经电生理监测 运动诱发电位 可行性 脑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胸横肌平面阻滞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7
9
作者 章扬 陈世彪 +3 位作者 龚海霞 伍昀焜 陶哲 宋志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38-340,共3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双侧胸横肌平面(TTMP)阻滞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心脏外科手术患者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18~60岁,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两组:TTMP阻滞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前,TTMP组患者双...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双侧胸横肌平面(TTMP)阻滞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心脏外科手术患者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18~60岁,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两组:TTMP阻滞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前,TTMP组患者双侧采用超声引导下平面内进针技术将0.25%罗哌卡因20 ml注射在肋间内肌和胸横肌之间的平面。对照组未进行阻滞操作。记录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术后舒芬太尼用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ICU滞留时间、拔管后再次插管、出ICU后再次转入、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TMP组术中及术后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1),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引流管拔除时间、ICU滞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拔管后再次插管率及出ICU后再次转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侧TTMP阻滞可为开胸心脏手术患者提供良好的围术期镇痛并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横肌平面阻滞 超声 舒芬太尼 术后快速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恢复室基于行动研究的交接班流程改进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玲玉 赵娜 +3 位作者 余志峰 许庆琴 周宝珠 严金秀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行动研究的麻醉恢复室交接班流程改进效果。方法基于行动研究方法,通过发现问题,计划、行动、观察及反思,循环修订和完善麻醉恢复室交接班流程;对14名麻醉恢复室护士进行培训后实施方案。行动研究干预共2个循环。结果改进... 目的探讨基于行动研究的麻醉恢复室交接班流程改进效果。方法基于行动研究方法,通过发现问题,计划、行动、观察及反思,循环修订和完善麻醉恢复室交接班流程;对14名麻醉恢复室护士进行培训后实施方案。行动研究干预共2个循环。结果改进后的麻醉恢复室交接班流程实施后,护士病情掌握能力、流程执行情况及交接班满意度较实施前显著提升(均P<0.05)。结论基于行动研究法改进的麻醉恢复室患者交接班流程,能有效提升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情况,提高医护人员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恢复室 护士 行动研究法 交接班流程 护理质量 手术室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SEP联合MEP监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郭余大 戴寒英 +2 位作者 陈立科 文婷 戴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669-1673,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体感诱发电位(SEP)联合运动诱发电位(MEP)监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择期需做SEP联合MEP监测脑肿瘤切除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四组:C组、D_1组、D_2组和D_3组。麻醉诱导前D_1组、D_2组和D_3组经静脉...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体感诱发电位(SEP)联合运动诱发电位(MEP)监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择期需做SEP联合MEP监测脑肿瘤切除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四组:C组、D_1组、D_2组和D_3组。麻醉诱导前D_1组、D_2组和D_3组经静脉10 min输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后以右美托咪定0.1、0.3μg/(kg·h)和0.5μg/(kg·h)维持至术毕,C组采取同样方法予以等容量生理盐水。于入室时(T_1),切皮时(T_2),停肌松药时(T_3),停肌松药后50 min(T4)观察MAP、HR和BIS值;记录初次诱发MEP的电流强度和监测等待时间,T4时SEP(N20-P25,N20)及大鱼际肌MEP波幅和潜伏期;同时记录术中丙泊酚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_2~T_4时D_2组和D_3组HR明显慢于、MAP明显低于C组和D_1组(P<0.05)。D_2组和D3组丙泊酚用量明显低于C组和D_1组;D_2组诱发MEP的电流强度明显低于C组、D_1组和D_3组,D_3组明显低于C组;T_4时D_2组MEP波幅明显高于C组、D_1组和D_3组,D_3组明显高于C组(P<0.05)。四组患者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诱导前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后以右美托咪定0.3μg/(kg·h)维持,能够降低丙泊酚用量间接改善MEP监测质量,对MEP抑制作用更小,对SEP无明显影响,且血流动力学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体感诱发电位 运动诱发电位 脑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脂率及体重指数与丙泊酚麻醉用量的相关性 被引量:8
12
作者 罗雪晶 刘丽 +2 位作者 章扬 朱玉芳 陈世彪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52-755,共4页
目的观察患者体脂率及BMI对丙泊酚麻醉用量的影响,并得出丙泊酚麻醉用量简便的计算公式。方法选择我院择期行腹腔镜手术患者104例,男46例,女58例,年龄25~59岁,ASAⅠ或Ⅱ级,根据BMI和体脂率将患者分为四组:A组,BMI<25.0kg/m^2,体脂率&... 目的观察患者体脂率及BMI对丙泊酚麻醉用量的影响,并得出丙泊酚麻醉用量简便的计算公式。方法选择我院择期行腹腔镜手术患者104例,男46例,女58例,年龄25~59岁,ASAⅠ或Ⅱ级,根据BMI和体脂率将患者分为四组:A组,BMI<25.0kg/m^2,体脂率<25%(男)或<35%(女);B组,BMI<25.0kg/m^2,体脂率≥25%(男)或≥35%(女);C组,BMI≥25.0kg/m^2,体脂率<25%(男)或<35%(女);D组,BMI≥25.0kg/m^2,体脂率≥25%(男)或≥35%(女)。所有患者均采用统一的麻醉方案,BIS闭环靶控目标值设为45~55。记录患者麻醉诱导、麻醉维持时丙泊酚使用量以及拔管时间。纳入所有患者的性别、BMI和体脂率等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 D组丙泊酚麻醉诱导剂量明显高于A、B、C组(P<0.05);B组和D组的前1h和前2h每公斤体重丙泊酚用量均明显低于A组(P<0.05),A组和C组的每公斤体重丙泊酚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和D组的每公斤体重丙泊酚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四组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回归公式:前1h丙泊酚用量(mg/kg)=7.715+1.900×性别(男=0,女=1)-0.125×体脂率。结论BMI或体脂率越高的患者在维持麻醉状态时每公斤体重丙泊酚使用量越少;当BMI与体脂率衡量肥胖发生矛盾时,体脂率与患者每公斤体重丙泊酚麻醉用量相关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脂率 体重指数 闭环靶控输注 丙泊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学科学生联合进行动物狗手术实验体会
13
作者 王喜梅 李铁 +3 位作者 廖晓红 吴娣 洪燕 雷恩骏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F12期99-100,共2页
目的:观察多学科学生联合进行动物狗手术实验的效果。方法:实验组选择健康、体重3-10 kg动物狗20条,由麻醉专业班学生实施全身麻醉,并进行有创动脉压、SpO2等监测,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外科手术学实验,护理学专业学生进行手术护理,对照... 目的:观察多学科学生联合进行动物狗手术实验的效果。方法:实验组选择健康、体重3-10 kg动物狗20条,由麻醉专业班学生实施全身麻醉,并进行有创动脉压、SpO2等监测,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外科手术学实验,护理学专业学生进行手术护理,对照组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单独利用动物狗进行外科手术学实验。结果:实验组的麻醉效果、SpO2,能开展手术实验项目的数量,相同手术实验项目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失血量,动物狗麻醉苏醒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学生联合进行动物狗手术实验,可确保动物狗的生命安全,手术学实验条件好,取得了更好的实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 联合 动物狗 手术学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长效局麻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黎伟 章扬 +2 位作者 黄宇奇 魏爱萍 陈世彪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81-885,共5页
多模式镇痛是术后疼痛管理的金标准,以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为基础辅以少阿片类药物和足量全程使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是目前最主流的多模式镇痛方案。但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受限于局麻药作用时间,往往为外科手术患者提供不超过8 h的有效... 多模式镇痛是术后疼痛管理的金标准,以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为基础辅以少阿片类药物和足量全程使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是目前最主流的多模式镇痛方案。但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受限于局麻药作用时间,往往为外科手术患者提供不超过8 h的有效术后镇痛,使外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满意率不高。随着快速康复理念的不断深入研究,如何延长局麻药的作用时间是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超长效局麻药包括已经应用于临床的布比卡因脂质体、HTX-011,以及仍处于研究阶段的季铵盐类衍生物等。本文将从具有缓释系统的超长效局麻药、超长效局麻药的新作用通路及靶点、开发全新化合物形式的超长效局麻药进行综述,为后续超长效局麻药的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长效局麻药 布比卡因脂质体 美洛昔康 季铵盐类利多卡因衍生物 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对颅内动脉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脑氧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3
15
作者 张学康 赵为禄 +1 位作者 闵佳 戴寒英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观察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联合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CH)后血流动力学和脑氧代谢的变化,评价其可行性。方法选择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硝酸甘油组(A组)和瑞芬太尼组(B组)。手术开始时以15~20... 目的观察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联合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CH)后血流动力学和脑氧代谢的变化,评价其可行性。方法选择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硝酸甘油组(A组)和瑞芬太尼组(B组)。手术开始时以15~20ml·kg-1·h-1的速率输入4%琥珀酰明胶,使Hct稀释为25%~32%。在剪开硬脑膜后行CH,A组泵入硝酸甘油1~5μg·kg-1·min-1;B组泵入瑞芬太尼12~30μg·kg-1·h-1,使MAP维持在60~65mmHg,动脉瘤夹闭后10min停止CH。记录两组患者AHH前(T0)、AHH后(T1)、降压前(T2)、降压后30min(T3)、动脉瘤夹闭后5min(T4)的MAP、HR、Hb和Hct,分别于T2~T4时采集颈内静脉球部血和桡动脉血作血气分析,检测动、静脉血氧饱和度(SaO2、SjvO2)、动、静脉血氧分压(PaO2、PjvO2)、Hb和Hct,计算动脉氧含量(CaO2)、颈内静脉氧含量(CjvO2)、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差(Da-jvO2)、颈内静脉球部动脉乳酸差(VADL)和脑氧摄取率(CERO2)。结果与T0时比较,T1~T4时两组Hb和Hct均显著降低(P<0.01)。与T2时比较,T3、T4时两组MAP明显降低,A组HR明显增快,B组的HR明显减慢(P<0.01);T3、T4时B组SjvO2和CjvO2明显高于T2时和A组,Da-jvO2和CE-RO2明显低于T2时和A组(P<0.01)。结论 AHH联合瑞芬太尼CH用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不但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相对稳定,而且明显降低脑氧代谢率,较AHH联合硝酸甘油CH更具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 控制性降压 瑞芬太尼 血流动力学 脑氧代谢 颅内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联合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在鼻内镜手术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8
16
作者 罗佛全 赵为禄 +1 位作者 李兵达 汪文琴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13-614,共2页
鼻内镜手术由于鼻黏膜及鼻窦血管丰富而出血多,术野小,影响手术操作。因此减少出血、保持清晰的手术野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控制性降压是其有效方法。右美托咪定的主要不良反应是引起心动过缓及剂量相关的麻醉苏醒延迟。硝酸甘油降... 鼻内镜手术由于鼻黏膜及鼻窦血管丰富而出血多,术野小,影响手术操作。因此减少出血、保持清晰的手术野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控制性降压是其有效方法。右美托咪定的主要不良反应是引起心动过缓及剂量相关的麻醉苏醒延迟。硝酸甘油降压起效快、代谢快,但其有引起反射性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从而影响控制性降压效果。本研究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硝酸甘油在鼻内镜手术中控制性降压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麻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 鼻内镜手术 手术中 临床观察 麻醉苏醒延迟 减少出血 不良反应 降压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对老年患者术后血清S100β蛋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8
17
作者 汪文琴 赵为禄 +3 位作者 罗佛全 张勤 胡春华 雷恩俊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46-949,共4页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对老年患者术后血清S100β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ASAⅠ~Ⅲ级的拟行非心脏、非神经手术的老年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咪达唑仑组(M组),每组100例。D组在麻醉诱导前经静脉持续泵入右...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对老年患者术后血清S100β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ASAⅠ~Ⅲ级的拟行非心脏、非神经手术的老年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咪达唑仑组(M组),每组100例。D组在麻醉诱导前经静脉持续泵入右美托咪定0.5μg/kg,泵入时间为10min;M组在麻醉诱导前经静脉缓慢推注咪达唑仑0.05mg/kg,其余麻醉处理相同。于术前及术后采集静脉血,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S100β蛋白水平,并计算S100β蛋白水平升高幅度(△S100β)。于术前1d、术后5~7d、3个月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测定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结果最终D组98例,M组100例患者纳入分析。术前两组患者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D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低于M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D组血清△S100β明显低于M组(P〈0.01);两组术后血清S100β与术后5~7dPOCD发生呈正相关(r=0.370,P〈0.01)。术后5~7d、3个月两组患者POCD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咪达唑仑比较,右美托咪定可抑制非神经、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术后S100β蛋白水平升高,但对于由MMSE量表评价的POCD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老年 S100Β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熵指数指导下右美托咪定、丙泊酚及依托咪酯对脑功能区手术术中唤醒的影响 被引量:25
18
作者 张学康 胡茜 +4 位作者 吴琼 梁思思 赵鑫焱 方新华 刘志毅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84-1188,共5页
目的研究在熵指数指导下右美托咪定、丙泊酚及依托咪酯用于脑功能区手术术中唤醒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行脑功能区手术且需术中唤醒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丙泊酚组(P组)和依托咪酯组(E组),每组20例。手术过程... 目的研究在熵指数指导下右美托咪定、丙泊酚及依托咪酯用于脑功能区手术术中唤醒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行脑功能区手术且需术中唤醒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丙泊酚组(P组)和依托咪酯组(E组),每组20例。手术过程中调整右美托咪定、丙泊酚或依托咪酯的泵注剂量使反应熵(RE)维持在40~60。记录唤醒时间、唤醒质量、唤醒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D组唤醒时间明显短于P、E两组(P<0.05);D组唤醒质量明显优于P、E两组(P<0.05),P组唤醒质量明显优于E组(P<0.05)。D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P、E两组(P<0.05)。结论在熵指数指导下,右美托咪定、丙泊酚和依托咪酯联合瑞芬太尼麻醉用于脑功能区手术术中唤醒均是安全且有效的,但右美托咪定的唤醒质量最高,唤醒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指数 右美托咪定 丙泊酚 依托咪酯 术中唤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持续泵注艾司洛尔对老年腹腔镜胃肠癌根治术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 被引量:15
19
作者 胡茜 张学康 +1 位作者 陈秋红 王文祥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研究术中持续泵注艾司洛尔对老年腹腔镜胃肠癌根治术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胃肠癌根治术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65~80岁,体重40~80kg,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艾司洛尔组(E组)和对照组(NS组),每组30例。... 目的研究术中持续泵注艾司洛尔对老年腹腔镜胃肠癌根治术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胃肠癌根治术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65~80岁,体重40~80kg,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艾司洛尔组(E组)和对照组(NS组),每组30例。E组插管前3min静脉注射艾司洛尔0.3 mg/kg,并于术中持续泵注艾司洛尔50μg·kg-1·min-1至气管拔管;NS组以生理盐水替代艾司洛尔。记录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即刻(T1)、气腹建立即刻(T2)、手术结束时(T3)、拔管即刻(T4)及拔管后30 min(T5)的MAP、HR、SpO2、PETCO2、BIS,并计算RPP。检测麻醉诱导前、术后6h、术后30h血清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浓度。记录围术期和术后3个月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T1、T2、T4时E组的HR明显慢于NS组,MAP、RPP明显低于NS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cTnI、CK、CK-MB、LDH各时点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围术期无一例发生严重低血压和心动过缓。术后随访3个月,两组均无一例心脑血管意外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术中持续泵注艾司洛尔50μg·kg-1·min-1对术前无明显心肌损伤的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清浓度影响不大,但可有效减轻刺激引起的心血管反应,稳定血流动力学,降低心肌耗氧量,保护心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洛尔 老年患者 心血管功能 心肌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多卡因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和细胞角蛋白20的影响 被引量:12
20
作者 王信磊 刘诗文 +2 位作者 李强 叶玲玲 张红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36-338,共3页
目的 观察术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10和细胞角蛋白(CK)20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60例,年龄30~70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利多卡因组(L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 目的 观察术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10和细胞角蛋白(CK)20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60例,年龄30~70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利多卡因组(L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时L组以利多卡因首剂1 mg/kg静脉注射,继以利多卡因1.5 mg· kg-1·h-1持续泵注直至手术结束,C组持续输注等量生理盐水.于麻醉诱导前5min(T1)、手术结束即刻(T2)、术后24 h(T3)和48h(T4)从上臂外周静脉采集血液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0浓度;采用RT-PCR法检测CK20 mRNA.结果 T2~T4时两组患者血清IL-10浓度均明显高于T1时(P<0.05).T3时L组血清IL-10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5).T1、T2、T4时两组患者血清IL-10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T3时两组患者CK20 mRNA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利多卡因可降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血清IL-10浓度,有利于减轻术后免疫抑制,但可能对术后癌细胞血行微转移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结直肠癌根治术 白细胞介素-10 细胞角蛋白20 微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