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健康之名赴小康之约——宜春市人民医院保障全民健康工作纪实 被引量:1
1
作者 曹盛生 姚浩群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69-771,共3页
宜春市位于江西省西北部,下辖1个区、6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总面积1.8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10万,森林覆盖率为57.09%,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宜春明月山风景区。宜春市不仅环境优美,而且历史文化底蕴厚重,王勃的《滕王阁序》所提到的“物华天... 宜春市位于江西省西北部,下辖1个区、6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总面积1.8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10万,森林覆盖率为57.09%,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宜春明月山风景区。宜春市不仅环境优美,而且历史文化底蕴厚重,王勃的《滕王阁序》所提到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指的就是宜春市。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任袁州(今宜春市)刺史期间兴办教育,创办昌黎书院,历史上流传下了“江西进士半袁州”的美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滕王阁序》 唐宋八大家 历史文化底蕴 全民健康 袁州 森林覆盖率 江西省西北部 宜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抑制NF-κB信号通路缓解氧化应激对成骨分化的损害发挥抗骨质疏松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胥甜甜 田昊春 +3 位作者 杨新民 罗栋华 王长根 漆启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4,共9页
目的 探讨姜黄素抑制氧化应激对成骨分化损害的机制及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发挥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方法 采用细胞氧化应激模型,加入不同浓度的姜黄素,测定骨形成指标,并检测参与的潜在信号通路。同时,用姜黄素处理小鼠去卵巢(ovariectomized... 目的 探讨姜黄素抑制氧化应激对成骨分化损害的机制及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发挥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方法 采用细胞氧化应激模型,加入不同浓度的姜黄素,测定骨形成指标,并检测参与的潜在信号通路。同时,用姜黄素处理小鼠去卵巢(ovariectomized, OVX)骨质疏松动物模型来证实其抗骨质疏松的作用。结果 体外实验发现,低浓度姜黄素(1~10μmol·L^(-1))促进成骨细胞增殖,提高骨形成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活性,逆转氧化应激导致的成骨钙沉积下降,降低了核因子kappa-B配体的受体激动剂(RANKL)和白介素-6 (IL-6)的表达。体内实验结果显示,姜黄素(5 mg·kg^(-1))给药后部分逆转了OVX小鼠血液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和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活性的比例、降低高骨代谢、增加骨密度(bone density, BMD)、改善了骨小梁的微结构,但高浓度姜黄素无氧化应激保护作用。结论 姜黄素可以减轻氧化应激的骨形成损害,NF-κB信号通路是主要参与通路,姜黄素可能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理想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核转录因子-ΚB 骨质疏松 骨形成 氧化应激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行性腰椎侧凸椎管形态学特征及其与脊柱-骨盆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吴嘉宝 孙伯林 +5 位作者 邢锴 张宁 周荣平 陈江伟 刘志礼 刘家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9-167,共9页
目的 测量退行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患者椎管形态学参数,分析其变化规律及其与脊柱-骨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DLS患者50例,分别在X线、CT及MRI上测量腰弯Cobb角、腰椎前凸角、顶椎位置、顶椎偏移距离、顶... 目的 测量退行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患者椎管形态学参数,分析其变化规律及其与脊柱-骨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DLS患者50例,分别在X线、CT及MRI上测量腰弯Cobb角、腰椎前凸角、顶椎位置、顶椎偏移距离、顶椎旋转度、顶椎侧方和前方滑移距离、骨盆投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凹侧和凸侧椎间孔高度、宽度和横截面积、硬膜囊横截面积、横径和前后径,分析椎管形态学变化规律及其与脊柱-骨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DLS患者的顶椎位于L_(2)~L_(3)椎体;其椎管相关参数最小处均位于L_(4/5)节段;椎间孔相关参数最小处均位于L_(2/3)节段。DLS患者L_(2/3)水平椎管及椎间孔的形态学参数与年龄、腰弯Cobb角及顶椎偏移距离存在相关性(P<0.05);而L_(5)/S_(1)水平椎间孔的形态学参数与PI、SS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DLS患者椎管最狭窄处多位于L_(4/5)节段,而椎间孔最狭窄处多位于L_(2/3)节段。顶椎区椎管狭窄程度、椎间孔狭窄程度与脊柱-骨盆参数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侧凸 椎管 椎间孔 解剖学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RKB通过DHX9激活NF-κB信号通路促进骨肉瘤细胞恶性表型
4
作者 钟彦鑫 刘宇 +5 位作者 童未来 谢新生 聂江波 杨枫 刘志礼 刘家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08-2316,共9页
目的探讨AURKB在促进骨肉瘤细胞恶性表型中的具体调控机制。方法分别转染HA-Vector和HA-AURKB于293T细胞中,采用免疫沉淀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筛选AURKB的潜在互作分子,免疫共沉淀和Western blotting验证其互作分子。通过RNA干扰技... 目的探讨AURKB在促进骨肉瘤细胞恶性表型中的具体调控机制。方法分别转染HA-Vector和HA-AURKB于293T细胞中,采用免疫沉淀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筛选AURKB的潜在互作分子,免疫共沉淀和Western blotting验证其互作分子。通过RNA干扰技术,干扰骨肉瘤细胞中AURKB的表达;设置对照组:转染对照组慢病毒143B细胞,sh-AURKB组:转染干扰AURKB慢病毒143B细胞,sh-con+Flag-DHX9组:对照组转染过表达DHX9慢病毒,sh-AURKB+Flag-DHX9组:沉默AURKB组转染过表达DHX9慢病毒。采用EDU、Transwell实验分别观测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活性。机制分析采用Co-IP、体内泛素化实验等检测AURKB和DHX9的相互作用、DHX9磷酸化水平、DHX9泛素化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AURKB及DHX9对NF-κB的信号激活作用。结果AURKB在骨肉瘤细胞系高表达。沉默骨肉瘤143B细胞中AURKB的表达,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下降(P<0.05)。而AURKB与DHX9存在相互作用,且AURKB及DHX9在骨肉瘤组织中均高表达,沉默AURKB能够降低DHX9的蛋白表达,过表达AURKB后DHX9磷酸化水平升高(P<0.05)。沉默AURKB后不影响DHX9的转录翻译,但可以加快DHX9降解速度及增加DHX9泛素化水平。此外,过表达DHX9可以逆转沉默AURKB对IKBα蛋白及磷酸化p65的影响,促进p65入核激活NF-κB信号通路,并且增强了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结论AURKB通过调控DHX9激活NF-κB信号通路,促进骨肉瘤细胞恶性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AURKB DHX9 磷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颈椎新型双螺纹椎弓根螺钉设计的解剖学测量
5
作者 刘子豪 刘家明 +4 位作者 颜金祥 吴嘉宝 黄山虎 张志宏 刘志礼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125,共5页
目的通过测量正常人群颈椎解剖学参数,为设计新型双螺纹椎弓根螺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100名健康人群,完善颈椎CT扫描,在CT片上分别测量C_(3~7)的双侧椎弓根螺钉进钉路径长度(包括椎体内长度、椎弓根长度、椎板长度,作为椎弓根螺钉... 目的通过测量正常人群颈椎解剖学参数,为设计新型双螺纹椎弓根螺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100名健康人群,完善颈椎CT扫描,在CT片上分别测量C_(3~7)的双侧椎弓根螺钉进钉路径长度(包括椎体内长度、椎弓根长度、椎板长度,作为椎弓根螺钉长度设计参考)、进钉外展角和椎弓根峡部的宽度和高度(作为椎弓根螺钉直径设计参考)。计算各测量结果的均值及四分位数。结果纳入成年健康志愿者100人的基本信息,包括身高、年龄,体重,合并疾病,其中男54例,女46例,平均年龄35.95岁。从C_(3~7),各参数左右两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颈椎椎弓根螺钉进钉路径椎体平均长度(15.85±1.20)~(19.40±1.50)mm;椎弓根平均长度(5.42±1.06)~(6.03±0.84)mm;椎板平均长度(9.52±1.15)~(10.33±1.58)mm。进钉外展角平均值范围(39.82±2.53)°~(42.56±2.50)°;椎弓根峡部宽度平均值(5.84±0.87)~(7.10±1.05)mm;椎弓根峡部高度平均值(6.71±1.10)~(8.26±1.22)mm。结论通过对正常人群颈椎C_(3)~C_(7)椎弓根螺钉进钉相关解剖参数的测量,为设计新型双螺纹颈椎椎弓根螺钉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椎 解剖学测量 双螺纹椎弓根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基因二代测序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6
作者 龙思萍 刘志礼 +1 位作者 黄山虎 刘家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22,128,共5页
脊柱感染(spinal infection,SI)是一种比较少见的感染性疾病,由于经验性使用抗生素使耐药菌感染的几率增加,同时检测技术的进步导致检出率增加,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判断病原体的类型从而针对性地使用抗生素是治疗的关键,然而传统检测... 脊柱感染(spinal infection,SI)是一种比较少见的感染性疾病,由于经验性使用抗生素使耐药菌感染的几率增加,同时检测技术的进步导致检出率增加,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判断病原体的类型从而针对性地使用抗生素是治疗的关键,然而传统检测方法检出率低且耗时长,不利于脊柱感染的快速精确诊断。宏基因二代测序(metagenomics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是一种可对样本中所有核酸片段进行测序的检测技术,其出现颠覆了传统检测方法,在脊柱感染的诊断与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mNGS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基因二代测序 脊柱感染 病原体 临床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期后路经椎间孔入路病灶清除椎体间非结构性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7
作者 刘家明 龙新华 +5 位作者 周扬 陈宣银 杨东 段满生 黄山虎 刘志礼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38-942,共5页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经椎间孔入路病灶清除、椎体间非结构性植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4月采用一期后路经椎间孔入路病灶清除、椎体间非结构性植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单节段...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经椎间孔入路病灶清除、椎体间非结构性植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4月采用一期后路经椎间孔入路病灶清除、椎体间非结构性植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患者21例,其中男9例,女12例,平均年龄49.1岁,合并神经功能损害者8例。术前CT和MRI提示腰椎病灶以单侧为主,均存在明显的骨质破坏。术前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2~3周。术中椎体间植骨采用局部骨颗粒和自体髂后松质骨颗粒。术后定期复查腰椎X线片及CT,以评价植骨融合情况和腰椎生理弧度变化。记录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变化。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5.3±4.2个月。21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57±39min,手术失血量为470±143ml。术后椎体间植骨融合率为95.2%,融合时间6.1±2.5个月,神经功能改善率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前、术后腰椎前凸Cobb角分别为21.4°±5.7°、33.6°±3.1°,末次随访时为31.3°±2.7°。术前、术后VAS评分分别为7.8±2.6、2.4±1.7,末次随访时为0.9±0.7。术后3个月ESR、C反应蛋白均明显下降,术后6个月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一期后路经椎间孔入路病灶清除、椎体间非结构性植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间孔入路 结核 脊柱 腰椎 植骨 内固定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4
8
作者 林军明 刘家明 +3 位作者 周扬 童未来 陈宣银 刘志礼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07-711,共5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6年6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经穿刺活检或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首次入院时的一般资料、化验检查结果及病理切片Gleason评...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6年6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经穿刺活检或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首次入院时的一般资料、化验检查结果及病理切片Gleason评分,分析各临床因素与骨转移发生的关系,明确骨转移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585例前列腺癌患者,其中发生骨转移228例,无骨转移357例。在骨转移患者中,骨盆转移发生率最高,占81.58%,其次是脊柱转移(63.16%)和肋骨转移(58.33%),锁骨转移最少(14.4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1.5岁、碱性磷酸酶(ALP)>85.5U/L、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79.88μg/L和Gleason评分>7.5分是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上述各因素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分别为56.1%、66.7%、68.4%、56.1%,特异度分别为56.6%、81.8%、70.0%、65.3%。结论前列腺癌骨转移以骨盆转移最为多见,年龄、ALP、PSA及Gleason评分是前列腺癌发生骨转移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肿瘤转移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仙汤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影响 被引量:24
9
作者 刘波 陈明 +4 位作者 李姗姗 刘志礼 王力 谢珍 李苗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探讨二仙汤防治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作用及其初步机制。方法实验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尼尔雌醇组和二仙汤高、中、低剂量组等6组,除假手术组施行假手术外,其余均行手术彻底摘除卵巢,术后连续10d以阴道涂片检测动情周... 目的探讨二仙汤防治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作用及其初步机制。方法实验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尼尔雌醇组和二仙汤高、中、低剂量组等6组,除假手术组施行假手术外,其余均行手术彻底摘除卵巢,术后连续10d以阴道涂片检测动情周期筛选动物,然后依照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尼尔雌醇组灌胃尼尔雌醇(1.2 mg/(kg.w)),二仙汤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淫羊藿提取液(剂量依次为含生药12、8、4 g/kg),连续给药90 d,考察骨密度、骨生物力学,以及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AC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二仙汤能明显提高去卵巢大鼠骨密度(P<0.01)、股骨三点弯曲最大弯应力(P<0.01)和L5腰椎压缩载荷力(P<0.01),提高血清ALP和SOD活性(P<0.01),降低血清ACP和MDA的含量(P<0.01)。结论二仙汤能明显改善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抑制破骨细胞功能,抗氧化应激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仙汤 骨质疏松症 活性氧 卵巢摘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位复位、围手术期鲑鱼降钙素及延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爆裂骨折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明 喻恒锋 +3 位作者 韩智敏 李志云 蔡强强 闵燕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59-1063,1068,共6页
目的探讨体位复位、围手术期鲑鱼降钙素及延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爆裂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自2008年12月~2012年12月,应用体位复位、围手术期鲑鱼降钙素及延期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爆裂骨折13例。结果... 目的探讨体位复位、围手术期鲑鱼降钙素及延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爆裂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自2008年12月~2012年12月,应用体位复位、围手术期鲑鱼降钙素及延期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爆裂骨折13例。结果本组获随访6~38个月,平均17.8个月。1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末次随访均未发现邻近椎体新发骨折。本组未出现骨水泥渗漏,未对前方大血管造成危害,术后无神经症状及特殊不适。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第7天和末次随访时情况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椎体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位复位、围手术期鲑鱼降钙素及延期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爆裂骨折,手术创伤小,安全可行。术后伤椎即刻稳定,止痛效果好,患者可早期下床活动,避免常见的卧床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复位 鲑鱼降钙素 延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腰椎爆裂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感染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研究现状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宁 曾献军 +5 位作者 何来昌 刘志礼 刘家明 张志宏 陈宣银 舒勇 《磁共振成像》 CAS 2019年第3期223-227,共5页
脊柱感染的发病率和诊断率逐年增高,但由于起病隐匿、表现无特异性,临床确诊前常常存在很长的延迟期,导致该病致残致死率较高。磁共振成像在脊柱感染的诊断中起重要作用,该文的目的是通过介绍脊柱感染的临床病理生理过程,提高对其MRI表... 脊柱感染的发病率和诊断率逐年增高,但由于起病隐匿、表现无特异性,临床确诊前常常存在很长的延迟期,导致该病致残致死率较高。磁共振成像在脊柱感染的诊断中起重要作用,该文的目的是通过介绍脊柱感染的临床病理生理过程,提高对其MRI表现的理解并进行鉴别诊断,以期实现早期诊断、改善长期预后及预防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疾病 椎间盘炎 细菌感染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康复治疗对于股骨骨折术后患者免疫球蛋白影响的观察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陈晟 戴闽 帅浪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27-828,共2页
目的:探讨股骨骨折术后,早期康复锻炼对人体免疫球蛋白指标的影响。方法:收治股骨干骨折患者322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前者采取早期运动康复,后者行简单术后指导,无针对性康复治疗,以卧床休息为主。所有患者均... 目的:探讨股骨骨折术后,早期康复锻炼对人体免疫球蛋白指标的影响。方法:收治股骨干骨折患者322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前者采取早期运动康复,后者行简单术后指导,无针对性康复治疗,以卧床休息为主。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后2周测定免疫球蛋白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清IgG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IgM和IgA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但IgM测定值在女性中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合理有效的运动康复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减少感染的发生率,促进骨折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 运动康复 骨折 免疫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MSC成骨分化相关lncRNA的筛选和初步鉴定 被引量:10
13
作者 罗嘉全 黄路 +3 位作者 刘会文 韩智敏 邹学农 曹凯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0-236,共7页
【目的】筛选和初步鉴定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成骨分化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方法】利用Refseq,UCSC knowngenes,Ensembl,H-invDB 7.0,RNAdb 2.0,NRED生物软件分析成骨基因相关的lncRNA,综合获得可能的成骨相关lncRNA;3... 【目的】筛选和初步鉴定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成骨分化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方法】利用Refseq,UCSC knowngenes,Ensembl,H-invDB 7.0,RNAdb 2.0,NRED生物软件分析成骨基因相关的lncRNA,综合获得可能的成骨相关lncRNA;3例骨髓标本来源于行腰椎手术患者,密度梯度法分离扩增hMSC后,分成骨诱导组和对照组,地塞米松、维生素C、β-甘油磷酸钠诱导hMSC成骨分化,通过ALP测定及钙结节茜素红染色进行成骨诱导鉴定;qRT-PCR验证hMSC成骨分化前、后差异表达的lncRNA,以及成骨分化前、后差异表达的基因BMP1、MSX1、Runx2、Smurf-1、ALP。【结果】通过上述生物软件综合分析发现3个成骨基因MSX1、BMP1和Smurf1周围存在相关lncRNA。4个lncRNA(AK129811、AK024937、AK096529、uc003ups)与成骨基因Smurf-1相关;2个lncRNA(AF289591和uc003xbe)与成骨基因BMP1相关;1个lncRNA(AK056311)与成骨基因MSX1相关。ALP检测示:与对照组细胞相比,成骨诱导组细胞1周ALP值最高,达到(16.82±1.64)nmol/min,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ALP值逐渐降低,3周降至(8.37±1.01)nmol/min。钙结节染色显示hMSC成骨诱导分化2周后胞外开始出现少量钙结节,随着诱导时间延长钙结节数量逐渐增加,成骨诱导至第3周钙结节最多,定量测定钙质量浓度达(716±49)mg/mL。RT-qPCR结果显示绝大部分lncRNA在hMSC成骨分化过程中表达均下调,其中2个与Smurf-1相关lncRNA(AK096529和uc003ups)与成骨诱导前相比,存在显著性下调。1个与MSX1相关的lncRNA(AK056311)与成骨诱导前相比,也存在显著性下调。同时,成骨分化基因Runx2、ALP表达显著性上调,MSX1、Smurf-1表达显著性下调。【结论】结合既往研究结果分析:AK096529和uc003ups可能通过正向调控Smurf1,促使Smurf1下调,减少Runx2的降解,继而促进hMSC的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长链非编码RNA Smurf-1 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腹直肌腹膜外入路在下腰椎结核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明 韩智敏 +2 位作者 周扬 蔡强强 闵燕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8-62,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经腹直肌腹膜外入路治疗下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自2008年9月。2013年1月,对15例下腰椎结核患者采用脐旁水平腹部正中直切口,向一侧牵开腹直肌,经腹直肌腹膜外入路,从腰大肌内侧缘开始显露腰椎,透视下定位病椎.显... 目的:探讨应用经腹直肌腹膜外入路治疗下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自2008年9月。2013年1月,对15例下腰椎结核患者采用脐旁水平腹部正中直切口,向一侧牵开腹直肌,经腹直肌腹膜外入路,从腰大肌内侧缘开始显露腰椎,透视下定位病椎.显露病灶。死骨及脓肿清除满意后,修整残留的上下病椎,椎间隙一期植入带三层骨皮质的髂骨块;10例采用联合后路内固定术。观察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手术出血量,统计术前及术后血沉及C反应蛋白。影像学评估手术前后Cobb角矫正情况及椎体间植骨融合情况。按Chen等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本组随访6—52个月。单纯前路病灶清除及椎体间植骨平均手术时间为120min,平均出血量为300ml;结合后路内固定术者,平均手术时间为256rain,平均出血量为380ml。所有病例血沉及C反应蛋白在术后2-4周内降至正常。后凸畸形患者,后凸角度平均矫正16。畸形矫正满意。所有患者椎体问植骨4~6个月均融合。按Chen等的疗效评定标准,本组优10例,良4例,中1例,优良率为93-3%。结论:经腹直肌腹膜外入路治疗下腰椎结核,具有操作便捷、创伤小、显露充分、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外入路 腹直肌 下腰椎结核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非特异性化脓性脊柱炎MRI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宁 曾献军 +6 位作者 何来昌 胡梅东 刘志礼 刘家明 张志宏 陈宣银 舒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40-744,共5页
目的分析成人非特异性化脓性脊柱炎的MRI表现并进行分型。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34例化脓性脊柱炎患者资料,根据累及脊柱部位及表现进行MRI分型。结果根据MRI表现分为Ⅰ~Ⅴ型:Ⅰ型化脓性脊椎炎2例,椎体终板出现骨质侵蚀/破坏/水肿... 目的分析成人非特异性化脓性脊柱炎的MRI表现并进行分型。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34例化脓性脊柱炎患者资料,根据累及脊柱部位及表现进行MRI分型。结果根据MRI表现分为Ⅰ~Ⅴ型:Ⅰ型化脓性脊椎炎2例,椎体终板出现骨质侵蚀/破坏/水肿,相应椎间盘正常;Ⅱ型化脓性椎间盘炎2例,椎间盘信号异常而邻近椎体未见骨质破坏;Ⅲ型化脓性脊椎-间盘炎27例,同时出现椎体骨质破坏和相邻椎间盘信号异常,其中21例继发硬膜外间隙炎症;Ⅳ型化脓性小关节炎2例,均继发硬膜外间隙炎症及脊膜炎;Ⅴ型复合型1例,同时跨节段发生Ⅲ型和Ⅳ型。结论 MRI可准确显示化脓性脊柱炎受累部位、范围,分型有利于提高对化脓性脊柱炎病理机制的理解和诊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骨髓炎 椎间盘炎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椎板作为椎体间植骨材料在颈椎一期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熊绪 刘家明 +6 位作者 陈宣银 姜建 龙新华 舒勇 黄山虎 尹庆水 刘志礼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目的评价颈椎一期后前路手术中应用自体颈椎椎板行椎间植骨融合加前路钢板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6月采用颈椎一期后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前后方均受压迫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7例,其中A组采用后路所切除的颈椎椎... 目的评价颈椎一期后前路手术中应用自体颈椎椎板行椎间植骨融合加前路钢板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6月采用颈椎一期后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前后方均受压迫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7例,其中A组采用后路所切除的颈椎椎板行椎间植骨加前路钢板固定,B组采用自体三面皮质髂骨植骨加前路钢板固定(n=22)。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植骨融合率、VAS评分、JOA评分及椎间隙高度变化。结果 A组手术时间(102.7±13.9min)及术中出血量(170.3±25.7ml)均明显低于B组(分别为128.9±12.3min、191.1±32.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术后3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2个月,平均17.4个月。术后6个月A、B两组植骨融合率分别为94.4%(14/15)和100%(22/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0)。两组术后VAS评分、JOA评分、椎间隙高度较术前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需行前后路手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椎板作为颈椎前路椎体间植骨材料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狭窄 颈椎 矫形外科手术 骨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129-5p靶向调控VCP基因在人骨肉瘤细胞中表达初步探讨 被引量:4
17
作者 龙新华 周云飞 +4 位作者 刘志礼 周扬 张志宏 陈文昭 黄山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79-682,共4页
目的含缬酪肽蛋白(valosin-containing protein,VCP)基因高表达能通过AKT/PI3K/NF-KappaB/MMP-9等信号通路促进骨肉瘤转移,但VCP基因上游调控机制仍不清楚。文中初步探讨miRNA-129-5p是否调控人骨肉瘤细胞中VCP基因表达及调控靶点。方... 目的含缬酪肽蛋白(valosin-containing protein,VCP)基因高表达能通过AKT/PI3K/NF-KappaB/MMP-9等信号通路促进骨肉瘤转移,但VCP基因上游调控机制仍不清楚。文中初步探讨miRNA-129-5p是否调控人骨肉瘤细胞中VCP基因表达及调控靶点。方法运用生物信息学预测软件TargetScanhuman 6.2(http://www.targetscan.org/)预测miRNA-129-5p在VCP基因(NM_007126)可能的作用位点。构建野生型VCP 3'UTR报告基因载体(psi-VCP Vector)及预测位点突变型VCP3'UTR报告基因载体(psi-VCPmut Vector),测序鉴定。细胞转染分4组,psi-VCP Vector+miRNA-129-5p mimic共转染U2-OS细胞为VCP实验组,psi-VCP Vector+阴性miRNA mimic共转染U2-OS细胞为VCP对照组;psi-VCP突变Vector+miRNA-129-5p mimic共转染U2-OS细胞为VCP突变实验组,psi-VCP突变Vector+阴性miRNA mimic共转染U2-OS细胞为VCP突变对照组。分别检测荧光海肾素酶活性。结果 Targetscan软件预测结果显示miRNA-129-5p在VCP 3'UTR163-169bp有且仅有1个保守作用位点;VCP实验组荧光海肾素酶活性(15.529±1.902)低于VCP对照组(21.781±0.854)、VCP突变实验组(19.978±1.377)、VCP突变对照组(21.952±1.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CP突变对照组(21.952±1.516)与VCP对照组(21.781±0.8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6)。结论 miRNA-129-5p在骨肉瘤细胞U2-OS中可能靶向调控VCP基因的表达及调控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129-5p 含缬酪肽蛋白 骨肉瘤 靶向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rora-B、Ki-67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与远处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志礼 尹庆水 +5 位作者 舒勇 黄山虎 罗赟 周扬 王高 邹平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97-1199,共3页
目的探讨Aurora-B、Ki-67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与远处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2002年1月-2009年3月手术切除的60例骨肉瘤组织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urora-B和K-i67的表达,以同期21例骨软骨瘤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Aurora-B蛋白在... 目的探讨Aurora-B、Ki-67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与远处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2002年1月-2009年3月手术切除的60例骨肉瘤组织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urora-B和K-i67的表达,以同期21例骨软骨瘤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Aurora-B蛋白在骨肉瘤组织中的阳性率(53.3%)明显高于骨软骨瘤(14.3%,P<0.05),且在伴远处转移的骨肉瘤组织中(78.6%)明显高于无远处转移者(45.7%,P<0.05)。K-i67增殖指数在骨肉瘤组织中为35.1%±15.2%,明显高于骨软骨瘤组织(2.1%±0.9%,P<0.01),且在伴远处转移的骨肉瘤组织中(48.3%±20.1%)明显高于不伴远处转移者(21.2%±10.2%,P<0.05)。相关分析显示,骨肉瘤组织中Aurora-B和Ki-67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885,P<0.01)。结论 Aurora-B和Ki-67蛋白可能与骨肉瘤的发生及远处转移有关,有望成为骨肉瘤新的诊断及分子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AURORA-B KI-67抗原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相关影像解剖学测量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吴炳华 尹生江 +1 位作者 戴闽 徐聪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目的通过CT三维重建测量正常国人老年股骨近端的相关形态参数,为设计股骨近端内固定系统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60位老年国人的股骨近端进行CT扫描,利用自带的医学图像处理软件进行三维重建,标定相关解剖标志,测量指标包括股骨小转... 目的目的通过CT三维重建测量正常国人老年股骨近端的相关形态参数,为设计股骨近端内固定系统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60位老年国人的股骨近端进行CT扫描,利用自带的医学图像处理软件进行三维重建,标定相关解剖标志,测量指标包括股骨小转子、股骨颈干角、股骨头偏心距以及股骨髓腔等相关解剖参数。结果所有测量参数左、右侧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小转子纵径为(26.80±2.53)mm,横径为(16.09±1.72)mm,小转子高度为(8.41±1.50)mm,小转子体积为(727.15±165.18)mm3,拟固定小转子最短螺钉长度为(46.77±2.70)mm,应用上倾角为(16.83±2.06)°,股骨颈干角为(131.42±8.03)°,股骨头偏心距为(37.85±7.02)mm。结论 CT三维重建图像可精确识别股骨相应的解剖标志并进行解剖学测量,测量数据对老年转子间骨折的治疗和新型解剖锁定钢板的设计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 小转子 三维重建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气管推移训练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中的必要性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国妹 万冬花 +1 位作者 姚剑英 周玉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06-507,共2页
目的:探讨术前气管推移训练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中的必要性。方法:2007年3月至2008年2月在南昌大学第一、二附属医院骨科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手术患者60例,按住院号单、双号分成两组。研究组30例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前未行... 目的:探讨术前气管推移训练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中的必要性。方法:2007年3月至2008年2月在南昌大学第一、二附属医院骨科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手术患者60例,按住院号单、双号分成两组。研究组30例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前未行气管推移训练,对照组30例术前行气管推移训练。观察两组病例中食管(咽)损伤、咽喉部疼痛、吞咽障碍、咽喉异物感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出现咽喉(食管)相关并发症7例,对照组1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7)。结论:气管推移训练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中并不一定是必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赘病 颈椎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