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DCA循环教学法”在本科脊柱外科教学中的应用
1
作者 李伟 邹帆 《中国卫生产业》 2024年第15期17-20,40,共5页
目的探讨PDCA循环教学法在脊柱外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9月—2022年7月与2022年9月—2023年7月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临床本科三年级16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2021年9月—2022年7月的学生作为对照组,2022年9月—2023年7月的学生... 目的探讨PDCA循环教学法在脊柱外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9月—2022年7月与2022年9月—2023年7月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临床本科三年级16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2021年9月—2022年7月的学生作为对照组,2022年9月—2023年7月的学生作为干预组,各80名,对照组使用传统带教方式开展教学,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使用PDCA循环教学法,比较两组临床本科生带教成绩、教学效果、自我能力、对带教方式的满意度。结果干预组临床本科生理论成绩和实践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组临床本科生增加学习兴趣、加深临床理论理解、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自学能力、提高空间思维能力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组临床本科生诊疗水平、临床思维、科研能力和自学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组临床本科生对带教方式的满意度为97.50%(78/80),高于对照组的81.25%(65/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23,P=0.001)。结论PDCA循环教学法可提高脊柱外科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学生对于PDCA循环教学法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 教学法 医学本科生 教学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盆髋臼骨折患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罗冲 彭祥 +1 位作者 双峰 陈明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8期838-842,共5页
骨盆髋臼骨折(pelvic and acetabular fractures,PAFs)是最常见的骨盆骨折类型之一,多为高能量损伤,骨盆髋臼结构复杂,手术方法有限。髋臼骨折本身所带来的创伤和术后需要长期卧床等情况,导致其临床并发症尤为复杂。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骨盆髋臼骨折(pelvic and acetabular fractures,PAFs)是最常见的骨盆骨折类型之一,多为高能量损伤,骨盆髋臼结构复杂,手术方法有限。髋臼骨折本身所带来的创伤和术后需要长期卧床等情况,导致其临床并发症尤为复杂。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c,VTE)是其众多并发症中发生率较高且后果严重的一种。本综述主要以PAFs术后导致的VTE为主要内容,分别从VTE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以及防治措施三个方面展开叙述,旨在帮助改善预后,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髋臼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 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复位PDS“8”字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 被引量:7
3
作者 李晓峰 高志增 +2 位作者 曹凯 蔡道章 杨东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89-691,共3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PDS线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ACL)下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07年8月,关节镜下PDS线固定治疗ACL下止点撕脱骨折19例,按Meyers-McKeever分型:Ⅱ型13例,Ⅲ型6例。手术在关节镜下进行,复位骨折片,采...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PDS线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ACL)下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07年8月,关节镜下PDS线固定治疗ACL下止点撕脱骨折19例,按Meyers-McKeever分型:Ⅱ型13例,Ⅲ型6例。手术在关节镜下进行,复位骨折片,采用ACL重建导向器(ACLguide)引导由关节外向关节内骨折块边缘钻孔制成两骨隧道,引入双股PDS线,"8"字固定下止点撕脱骨折块,皮下打结固定。术后石膏固定4~6周。随访时摄X线片,并进行Lysholm评分。结果1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12个月,平均2~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膝关节不稳症状。新鲜骨折病例术后12例得到6个月以上随访,评分为95~100分,平均97.4分,4例陈旧骨折病例,术前36~63分,平均52.3分,术后80~91分,平均86分。结论关节镜下PDS线固定治疗ACL下止点撕脱骨折,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功能恢复良好,不需二次手术取内固定,同时也避免了不可吸收缝线长期留驻人体内可能造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关节镜 撕脱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129-5p靶向调控VCP基因在人骨肉瘤细胞中表达初步探讨 被引量:4
4
作者 龙新华 周云飞 +4 位作者 刘志礼 周扬 张志宏 陈文昭 黄山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79-682,共4页
目的含缬酪肽蛋白(valosin-containing protein,VCP)基因高表达能通过AKT/PI3K/NF-KappaB/MMP-9等信号通路促进骨肉瘤转移,但VCP基因上游调控机制仍不清楚。文中初步探讨miRNA-129-5p是否调控人骨肉瘤细胞中VCP基因表达及调控靶点。方... 目的含缬酪肽蛋白(valosin-containing protein,VCP)基因高表达能通过AKT/PI3K/NF-KappaB/MMP-9等信号通路促进骨肉瘤转移,但VCP基因上游调控机制仍不清楚。文中初步探讨miRNA-129-5p是否调控人骨肉瘤细胞中VCP基因表达及调控靶点。方法运用生物信息学预测软件TargetScanhuman 6.2(http://www.targetscan.org/)预测miRNA-129-5p在VCP基因(NM_007126)可能的作用位点。构建野生型VCP 3'UTR报告基因载体(psi-VCP Vector)及预测位点突变型VCP3'UTR报告基因载体(psi-VCPmut Vector),测序鉴定。细胞转染分4组,psi-VCP Vector+miRNA-129-5p mimic共转染U2-OS细胞为VCP实验组,psi-VCP Vector+阴性miRNA mimic共转染U2-OS细胞为VCP对照组;psi-VCP突变Vector+miRNA-129-5p mimic共转染U2-OS细胞为VCP突变实验组,psi-VCP突变Vector+阴性miRNA mimic共转染U2-OS细胞为VCP突变对照组。分别检测荧光海肾素酶活性。结果 Targetscan软件预测结果显示miRNA-129-5p在VCP 3'UTR163-169bp有且仅有1个保守作用位点;VCP实验组荧光海肾素酶活性(15.529±1.902)低于VCP对照组(21.781±0.854)、VCP突变实验组(19.978±1.377)、VCP突变对照组(21.952±1.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CP突变对照组(21.952±1.516)与VCP对照组(21.781±0.8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6)。结论 miRNA-129-5p在骨肉瘤细胞U2-OS中可能靶向调控VCP基因的表达及调控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129-5p 含缬酪肽蛋白 骨肉瘤 靶向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甲基纤维素凝胶敷料治疗浅二度皮肤损伤创面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闵燕 钟青山 +1 位作者 吁芬 李莎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第5期464-466,共3页
目的探讨羧甲基纤维素凝胶敷料治疗浅二度皮肤损伤创面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4月就诊于创伤骨科96例的骨折伴浅二度皮肤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用羧甲基纤维素凝胶敷料治疗,对照组患者用传统纱布敷... 目的探讨羧甲基纤维素凝胶敷料治疗浅二度皮肤损伤创面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4月就诊于创伤骨科96例的骨折伴浅二度皮肤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用羧甲基纤维素凝胶敷料治疗,对照组患者用传统纱布敷料包扎,所有患者均在创面愈合后(3~5)d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时患者疼痛程度、骨科术后感染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为(7.3±2.0)d,对照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为(9.3±1.9)d,两组的疼痛评分分别为(1.7±0.7)分和(2.6±1.0)分,术后两组患者均无感染。结论羧甲基纤维素凝胶敷料治疗能缩短浅二度皮肤损伤创面愈合时间,使手术时皮肤条件达到或接近Ⅰ类切口,避免了术后感染;减轻患者换药时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对换药的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敷料 损伤创面 创面愈合 疼痛评分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黄江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29期28-29,共2页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了我院2008年3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98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手术的相关情况。结果 98例患者经过...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了我院2008年3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98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手术的相关情况。结果 98例患者经过髋关节置换术后,33例疗效为优,占33.67%;53例为良,占54.08%;10例为可,占10.20%;2例为差,占2.05%;优良率87.75%。98例患者术中出血量为(247.2±39.3)ml,手术时间为(46.7±12.8)min,卧床时间为(5.3±2.1)d,住院时间为(15.2±4.2)d。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临床上较为有效手术治疗方法,其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及卧床时间短,且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能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 股骨颈骨折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切开复位经皮微创固定胫骨下段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詹平 戴闽 +3 位作者 李明军 张斌 聂涛 于小龙 《江西中医药》 2016年第12期34-36,共3页
目的 : 分析有限切开复位经皮微创固定在治疗胫骨下段骨折中的疗效方法 : 选择53例胫骨下段闭合性新鲜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组A组(29例),有限切开复位微创固定组B组(24例),评价两组临床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目的 : 分析有限切开复位经皮微创固定在治疗胫骨下段骨折中的疗效方法 : 选择53例胫骨下段闭合性新鲜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组A组(29例),有限切开复位微创固定组B组(24例),评价两组临床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患肢术后下地承重时间、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畸形成角度;采用Johner-Wruhs评分及Olerud-Molander评分标准对末次随访时的胫骨干骨折疗效和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 B组骨折愈合时间、胫骨干成角畸形优于A组(P<0.05),A组术中出血量较B组少(P<0.05)。但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患肢下地活动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Johner-Wruhs、Olerud-Molander评分优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内固定外露、切口皮肤坏死切口感染等并发症。A组患者骨折延迟愈合发生率和B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并不增加对骨折端血运破坏,但能达到更好的骨折复位及骨面接触,更有利于骨折愈合。胫骨畸形成角度数和骨折愈合时间优于闭合复位内固定组,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下段骨折 有限切开 经皮微创固定 MIPP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特异性脊柱感染误诊为脊柱结核八例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徐敏 熊绪 +3 位作者 张钰 李浩 谭洁 陈亚玲 《临床误诊误治》 2016年第4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非特异性脊柱感染与脊柱结核的临床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2014年4月—2015年5月收治的误诊为脊柱结核的非特异性脊柱感染8例临床资料。结果 8例首发症状均为脊柱病变区域局... 目的探讨非特异性脊柱感染与脊柱结核的临床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2014年4月—2015年5月收治的误诊为脊柱结核的非特异性脊柱感染8例临床资料。结果 8例首发症状均为脊柱病变区域局部疼痛,3例伴低热,1例有脊柱外伤史。病程初期均误诊为脊柱结核,误诊时间2周-3个月。8例入我院后经术后病理和病原学检查确诊,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2例,大肠埃希菌、革兰阴性菌感染各1例,无菌生长4例。8例确诊后均给予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治疗,5例行病灶清除术,随访3-12个月,病情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非特异性脊柱感染与脊柱结核均可表现为病变区域疼痛,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易相互误诊,病理和病原学诊断可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骨疾病 感染性 误诊 结核 脊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尼蛇接骨草醇提取物抑制骨肉瘤细胞U2-OS侵袭迁徙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周继文 王恒 +4 位作者 周扬 陈文昭 汪桃芳 刘志礼 付达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发现印尼蛇接骨草95%醇提取物[Gynura procumbens(Lour.)MERR.extract,GPE]能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文中探讨GPE对骨肉瘤细胞U2-OS体外迁徙、侵袭力的影响。方法用0、40μg/mL GPE分别作用骨肉瘤细胞U2-OS,Wound healing... 目的发现印尼蛇接骨草95%醇提取物[Gynura procumbens(Lour.)MERR.extract,GPE]能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文中探讨GPE对骨肉瘤细胞U2-OS体外迁徙、侵袭力的影响。方法用0、40μg/mL GPE分别作用骨肉瘤细胞U2-OS,Wound healing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U2-OS细胞的迁徙、侵袭力。结果 40μg/mL GPE处理组,24 h细胞迁徙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0μg/mL GPE)细胞迁移率(66±2)%;2组细胞24h穿膜细胞数分别为(18±2)和(46±2)个/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PE能在体外抑制骨肉瘤U2-OS细胞侵袭迁徙,有望成为新的抗骨肉瘤转移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尼蛇接骨草95%醇提取物 骨肉瘤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远端骨折的常用内固定方法比较及并发症的防治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国庆 陈明 文裕明 《江西中医药》 2008年第12期59-60,共2页
关键词 股骨远端骨折 内固定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合汤对痰瘀痹阻型冻结肩患者关节镜下关节囊松解术后的疗效观察
11
作者 蔡子超 李骏宇 《江西中医药》 2025年第6期41-44,48,共5页
目的:探究双合汤对于痰瘀痹阻型冻结肩患者关节镜下关节囊松解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医院痰瘀痹阻型冻结肩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2组均实施关节镜下关节囊松解术和术... 目的:探究双合汤对于痰瘀痹阻型冻结肩患者关节镜下关节囊松解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医院痰瘀痹阻型冻结肩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2组均实施关节镜下关节囊松解术和术后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另加服中药双合汤,均连续治疗28 d。疗程结束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上肢关节活动度(ROM)、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L-1β)、IL-6、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等变化。结果:9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操作,并获得随访。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VAS评分下降幅度更大,主动ROM提升更优,IL-1β、IL-6、TNF-α水平下降更明显,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合汤与关节镜下关节囊松解术联用治疗痰瘀痹阻型冻结肩,能显著缓解患者肩部疼痛、优化肩关节活动功能、提升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可供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肩 痰瘀痹阻证 双合汤 关节镜 关节囊松解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