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非血液肿瘤中的应用进展
1
作者 邓晟明 孔繁聪(综述) 李菲(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588-592,共5页
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Bruton's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BTKi)是被批准用于治疗B细胞相关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一类药物,通过阻断B细胞的信号传递进而影响B细胞相关肿瘤的发育和增殖。研究发现,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ruton'... 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Bruton's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BTKi)是被批准用于治疗B细胞相关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一类药物,通过阻断B细胞的信号传递进而影响B细胞相关肿瘤的发育和增殖。研究发现,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ruton's tyrosine kinase,BTK)也表达于其他细胞中,包括肥大细胞、树突状细胞、粒细胞、血小板和巨噬细胞等;此外,BTK的下游信号通路如磷脂酶Cγ2(phospholipase C gamma 2,PLCγ2)的激活、Fc受体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与多种疾病相关。上述机制为BTKi治疗B细胞相关肿瘤之外的其他疾病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针对BTKi在非B细胞肿瘤中的应用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非血液肿瘤 应用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达雷妥尤单抗的联合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2
作者 高帆 周玉兰 +3 位作者 王诗轩 申慧敏 喻敏 李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0-815,共6页
目的:总结含达雷妥尤单抗(Dara)的联合方案治疗初治和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1月至2023年3月接受含Dara的联合方案治疗14例初治和58例复发难治MM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 目的:总结含达雷妥尤单抗(Dara)的联合方案治疗初治和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1月至2023年3月接受含Dara的联合方案治疗14例初治和58例复发难治MM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72例患者中位年龄62(38-78)岁,男35例,女37例。接受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上治疗的患者总缓解率(ORR)分别为92.9%(13/14)、68.2%(30/44)和42.9%(6/14),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未达到、15.4个月和9.7个月(P<0.05),中位总生存期(OS)均为未达到。复发难治患者中,应用DVd、DPd和DRd方案的患者ORR分别为50.0%(12/24)、40.0%(4/10)和100%(10/10),中位PFS分别为2.8个月、10.3个月和未达到,中位OS分别为15.4个月、未达到和未达到,其中DRd组PFS和OS均优于其余两组(均P<0.05)。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乳酸脱氢酶(LDH)≥250 U/L和髓外病变均是影响PF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且LDH≥250 U/L还是影响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为淋巴细胞减少(87.5%)和血小板减少(52.8%),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为输液相关不良反应(19.4%)和感染(11.1%)。结论:含Dara的联合方案适合作为初治MM患者的一线治疗选择。复发难治MM患者尽早使用含Dara的方案可提高治疗反应率和延长PFS。DRd方案具有较好治疗反应和生存优势。LDH是影响MM患者PFS及OS的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雷妥尤单抗 多发性骨髓瘤 疗效 安全性 真实世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粪菌移植的研究现状及其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运用 被引量:5
3
作者 齐凌 李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06-310,共5页
肠道微生物参与肠道内环境稳定、机体免疫应答、药物代谢和肿瘤发生等,与人类健康和疾病密切相关。肠道微生物紊乱可以引起多种疾病,近年来通过粪菌移植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来治疗不同疾病得到了广泛关注,其最佳适应证是难治性和复发性... 肠道微生物参与肠道内环境稳定、机体免疫应答、药物代谢和肿瘤发生等,与人类健康和疾病密切相关。肠道微生物紊乱可以引起多种疾病,近年来通过粪菌移植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来治疗不同疾病得到了广泛关注,其最佳适应证是难治性和复发性难辨梭菌感染,但在其他领域包括血液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也在不断探索和验证,例如粪菌移植用于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肠道难辨梭菌感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肠道急性GVHD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本文将主要综述近年来粪菌移植的研究现状、操作程序及其在血液疾病中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物 粪菌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s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相关心脏毒性的机制及防治措施
4
作者 蔡国春 王诗轩 李菲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623-627,共5页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属于恶性浆细胞克隆性疾病,是血液系统中第二常见的恶性肿瘤,占肿瘤疾病的约1%和血液系统癌症的13%,且近年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随着近些年蛋白酶体抑制剂(proteasome inhibitors,PIs)、免疫调节药物(...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属于恶性浆细胞克隆性疾病,是血液系统中第二常见的恶性肿瘤,占肿瘤疾病的约1%和血液系统癌症的13%,且近年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随着近些年蛋白酶体抑制剂(proteasome inhibitors,PIs)、免疫调节药物(immunomodulatory drugs,IMiDs)以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uto-HSCT)的发展,其极大地改善了骨髓瘤患者的疗效和预后,其中PIs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而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观察到应用PIs的MM患者可出现新发高血压、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及缺血性心脏病等心脏疾病,尤其是使用卡非佐米的患者,为此推断PIs的使用可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cardiovascular adverse events,CVAEs)的发生概率。由于心脏毒性终点的定义存在显著的异质性,临床试验中排除了心血管高风险患者,以及检测和治疗PIs相关CVAEs的方法各不相同,因此缺乏足够的循证医学数据阻碍了PIs相关CVAEs规范化诊疗。本文对使用PIs诱发的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机制及应对措施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蛋白酶抑制剂 心血管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PD-L1抑制剂在血液肿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徐亚文 黄萍 +1 位作者 周玉兰 李菲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0-154,共5页
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及其配体-1(PD-L1)信号通路是参与肿瘤免疫逃逸的重要途径之一,针对该通路的PD-1/PD-L1抑制剂已经成为抗肿瘤治疗的新选择。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经批准PD-1抑制剂Nivolumab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经典霍奇... 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及其配体-1(PD-L1)信号通路是参与肿瘤免疫逃逸的重要途径之一,针对该通路的PD-1/PD-L1抑制剂已经成为抗肿瘤治疗的新选择。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经批准PD-1抑制剂Nivolumab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经典霍奇金淋巴瘤(RRcHL),PD-1抑制剂Pembrolizumab用于治疗RRcHL和复发难治性原发性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rrPMBCL)。并且,一些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PD-1/PD-L1抑制剂治疗其他血液恶性肿瘤具有一定的疗效。该文就PD-1/PD-L1抑制剂在血液肿瘤中的作用机制和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PD-L1 抑制剂 肿瘤免疫治疗 血液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uxolitinib在血液肿瘤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申慧敏 李菲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562-566,共5页
随着JAK/STAT通路异常在骨髓增生性肿瘤(myeloproliterative neoplasms,MPN)、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等多种血液系统疾病中被发现,一系列针... 随着JAK/STAT通路异常在骨髓增生性肿瘤(myeloproliterative neoplasms,MPN)、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等多种血液系统疾病中被发现,一系列针对JAK/STAT途径的靶向药物被研发,其中一种JAK1/JAK2抑制剂芦可替尼(ruxolitinib)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骨髓纤维化(myelofibrosis,MF)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ruxolitinib治疗其他血液系统疾病,如AL、MM和HPS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为血液病患者带来新的希望。本文将就ruxolitinib在上述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和临床研究结果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可替尼 骨髓增殖性肿瘤 急性白血病 噬血细胞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MA CAR-T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长期疗效和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喻敏 孔繁聪 +2 位作者 周玉兰 齐凌 李菲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42-347,共6页
目的:评价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B cell maturation antigen,BCMA)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T cell,CAR-T)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elapsed/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R/R MM)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 目的:评价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B cell maturation antigen,BCMA)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T cell,CAR-T)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elapsed/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R/R MM)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3年7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BCMA CAR-T细胞治疗20例R/R MM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日期截至2023年12月31日。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患者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和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率,并统计相关不良反应。结果:20例R/R MM患者,既往中位治疗线数为3(2~6)线,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75%,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率为50%;中位随访时间29个月,中位PFS为26个月。10例CR的患者中,5例在末次随访时仍处于缓解状态,缓解持续时间最短为6个月,最长48个月。亚组分析中,髓外浸润、17p缺失遗传学异常和肿瘤高负荷患者PFS显著更差(P<0.05)。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CRS)是CAR-T细胞治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3~4级CRS的发生率为35%;远期不良反应少,未发生CAR-T细胞治疗相关死亡。结论:BCMA CAR-T细胞是当前R/R MM治疗的有效方案,不良反应可控。髓外浸润和肿瘤高负荷的患者治疗有效,但持久反应欠佳,如何进一步巩固和维持患者的疗效,值得进一步设计前瞻性的临床研究并探究其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 复发/难治 多发性骨髓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脾肿大发生机制及靶向治疗进展
8
作者 陈紫薇 王诗轩 李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8-312,共5页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是一种骨髓增殖性肿瘤,脾肿大是其突出的临床特征,通常被认为与脾脏的髓外造血有关。CXCL12/CXCR4轴的异常可以导致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祖细胞从骨髓迁移到脾脏从而引起脾内髓外造血。此外,低GATA1表达和细胞因子异常分泌...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是一种骨髓增殖性肿瘤,脾肿大是其突出的临床特征,通常被认为与脾脏的髓外造血有关。CXCL12/CXCR4轴的异常可以导致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祖细胞从骨髓迁移到脾脏从而引起脾内髓外造血。此外,低GATA1表达和细胞因子异常分泌被发现与脾肿大显著相关。随着JAK1/2抑制剂在临床中的使用,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的脾大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本文将对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脾肿大的发生机制及靶向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脾肿大 髓外造血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AK2V617F基因突变在骨髓增生性疾病中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9
作者 袁利亚 李红 +4 位作者 陈国安 纪德香 高琳琳 戎吉平 俞火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2-206,220,共6页
目的:探讨JAK2V617F基因突变在骨髓增生性疾病(MPD)中的发生率及其与血液学变化的相关性。方法:68例MPD患者骨髓及外周血细胞抽提DNA,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技术,检测JAK2V617F基因突变,对突变基因进行序列分析,结合临床资料以及外周血... 目的:探讨JAK2V617F基因突变在骨髓增生性疾病(MPD)中的发生率及其与血液学变化的相关性。方法:68例MPD患者骨髓及外周血细胞抽提DNA,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技术,检测JAK2V617F基因突变,对突变基因进行序列分析,结合临床资料以及外周血细胞计数作进一步分析。结果:68例MPD患者中JAK2V617F突变的阳性率为65.28%,其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阳性率为77.77%(28?36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阳性率为56.52%(13?23例),慢性骨髓纤维化(IMF)患者阳性率为44.44%(4?9例)。各组患者骨髓及外周血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率大致相同。PV突变阳性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较突变阴性患者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T突变阳性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较突变阴性患者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JAK2V617F基因突变有助于BCR/ABL阴性的MPD的诊断。JAK2V617F突变对血液学特征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疾病 红细胞增多症 真性 骨髓纤维化 血小板增多 突变 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 JAK2V617F DNA突变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马替尼一线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患者-单中心十年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李菲 张晓洁 +6 位作者 张荣艳 肖承京 卢炜 饶佳 周玉兰 陈国安 杨赣萍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432-437,共6页
目的:总结以伊马替尼为一线治疗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myeloidleukemia,CML)初治患者的疗效和生存。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295例cML初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85例为入组格列卫... 目的:总结以伊马替尼为一线治疗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myeloidleukemia,CML)初治患者的疗效和生存。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295例cML初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85例为入组格列卫全球患者援助项目(GIPAP)行伊马替尼治疗、30例为干扰素(IFN-α)治疗、50例为羟基脲单药治疗和30例为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h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Allo-HSCT)治疗的患者,分析各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和生存情况。结果:伊马替尼治疗组和Allo-HSCT治疗组患者完全血液学缓解率(completehematologicremission,CHR)均为96.7%,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率(completecytogeneticremission,CCyR)为89.7%和93.3%,完全分子学缓解率(completemolecularremission,CMoR)为49.7%和83.3%(P=0.001);而干扰素和羟基脲治疗组CHR、CCyR和CMoR均明显低于伊马替尼治疗组和Allo-HSCT治疗组。伊马替尼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overallsurvival,os)明显优于其他组(P〈0.001),甚至优于Allo-HSCT治疗组(10年OS为89.0%vs.67.O%,P〈0.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接受伊马替尼治疗(HR=5.267,95%CI为1.054~1.940,P=0.022)和获得CCyR(HR=9.541,95%CI为1.692~10.513,P=0.002)是影响本组患者预后良好的独立因素。结论:CML初治患者接受伊马替尼治疗可以获得更高的cHR和CCvR,且OS更优,伊马替尼适合作为中国初治cML患者的一线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马替尼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治疗反应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8例成人噬血细胞综合征回顾性临床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21
11
作者 李菲 李蒲 +7 位作者 张荣艳 纪德香 胥倩 杨赣萍 黄先豹 魏艳淋 黄瑞滨 陈国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24-327,共4页
目的:提高对成人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8例成人HPS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生存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以发热(100%)和脾肿大(89.7%)最常见。实验室指标以血清铁蛋白... 目的:提高对成人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8例成人HPS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生存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以发热(100%)和脾肿大(89.7%)最常见。实验室指标以血清铁蛋白≥500μg/L(100%)、两系以上血细胞降低(96.6%)最为常见。感染组和风湿免疫组患者预后较好(中位生存时间为未达到和190 d),肿瘤相关组HPS预后最差(中位生存时间仅为30 d)。单因素分析示Fbg<1.5 g/L、PLT<40×109/L和LDH≥2 000 U/L的患者预后明显更差(P均<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PLT<40×109/L是影响本组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不良因素(P=0.011)。结论:HPS临床表现错综复杂,病因多种多样;Fbg<1.5 g/L、PLT<40×109/L和LDH≥2 000 U/L患者预后不佳,需尽早行系统方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血细胞综合征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9例成人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18
12
作者 周玉兰 李菲 +3 位作者 张荣艳 陈志未 钟楠 唐伟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57-662,共6页
目的:分析成人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EBV-HLH)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危险因素,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8年8月间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EBV-HLH 59例成人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生存资料进行回顾性综合分... 目的:分析成人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EBV-HLH)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危险因素,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8年8月间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EBV-HLH 59例成人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生存资料进行回顾性综合分析。结果:59例患者中以发热(100%)、肝功能异常(91.5%)最常见,皮疹(1.7%)、神经系统症状(3.4%)少见;血清铁蛋白升高(96.6%)、乳酸脱氢酶(LDH)升高(96.6%)、白蛋白(Alb)下降(93.2%)及可溶性CD25(s CD25)水平≥2400 U/ml(92.3%)均比较常见。本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5±0.7个月,1、3、6、12个月总体生存率分别是69.5%±6.0%、44.7%±6.6%、23.9%±5.8%和19.7%±5.5%。生存资料单因素分析显示,初诊时EBV-DNA拷贝数≥5×10^5拷贝数/ml(P=0.028)、LDH水平≥600 U/L(P=0.012)、Plt计数<20×10^9/L(P=0.022)的患者预后更差,系统使用HLH-94/2004方案治疗能有效改善EBV-HLH患者预后(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LDH水平≥600 U/L(P=0.01)、Plt计数<20×1~09/L(P=0.013)、未系统使用HLH-94/2004方案治疗(P<0.001)均是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结论:EBV-HLH患者病情凶险,早期死亡率高,初诊时EBV-DNA拷贝数≥5×10^5/ml、LDH水平≥600 U/L、Plt计数<20×10^9/L的患者预后不良,HLH-94/2004方案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生存情况,应尽早系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噬血细胞综合征 临床特点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CD34^+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7
13
作者 饶佳 张荣艳 +2 位作者 陈国安 李菲 黄仁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05-1008,共4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CD34+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G1a和Kasumi-1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姜黄素(0、20、40、80μmol/L)处理KG1a和Kasumi-1细胞48 h,采用台盼蓝染色计数法检测细胞活率,Western blot法测定姜黄素对细胞NF-...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CD34+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G1a和Kasumi-1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姜黄素(0、20、40、80μmol/L)处理KG1a和Kasumi-1细胞48 h,采用台盼蓝染色计数法检测细胞活率,Western blot法测定姜黄素对细胞NF-κB P65核蛋白表达影响,免疫荧光检测姜黄素对细胞NF-κB P65核蛋白移位影响。结果:姜黄素可显著抑制KG1a和Kasumi-1细胞生长,随着姜黄素浓度的增加,细胞数量逐渐下降。姜黄素可下调KG1a和Kasumi-1细胞P65核蛋白表达,抑制NF-κB P65核移位,使NF-κB处于失活状态。结论:姜黄素可抑制KG1a和Kasumi-1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姜黄素抑制NF-κB P65核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NF-κB KG1a细胞株 Kasumi-1细胞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C与FCR方案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菲 李增军 +6 位作者 易树华 章艳茹 冯晓燕 邢立杰 齐军元 赵耀中 邱录贵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66-570,共5页
目的:比较FC(氟达拉滨和环磷酰胺)和FCR(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和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临床疗效和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年12月至2012年1月应用FC或FCR方案治疗的58例CLL患者病例资料,比较两种方案的... 目的:比较FC(氟达拉滨和环磷酰胺)和FCR(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和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临床疗效和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年12月至2012年1月应用FC或FCR方案治疗的58例CLL患者病例资料,比较两种方案的疗效和预后影响。结果:FC组31例,FCR组27例。FCR组完全缓解(CR)率和总反应率(ORR)均高于FC组(44.4%vs.19.4%,P=0.039;81.5%vs.51.6%,P=0.017)。疗程结束后,FCR组患者获得微小残留病(microscopice residual disease,MRD)阴性比例高于FC组(37.0%vs.12.9%,P=0.032)。FCR和FC组患者中高危遗传学亚组患者PFS较非高危遗传学亚组患者短(P值分别为0.011,0.027),OS时间无明显差别。结论:FCR方案是治疗CLL患者的更为有效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利妥昔单抗 氟达拉滨 环磷酰胺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多糖联合多柔比星抗白血病细胞HL-60/A耐药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彭洪薇 张晓洁 李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43-748,共6页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联合多柔比星对耐药白血病细胞HL-60/A的协同抗肿瘤机制。方法:RT-PCR、Western blot及CCK-8试验鉴定急性早幼粒细胞耐药株HL-60/A的耐药表型;然后通过CCK-8试验检测黄芪多糖协同多柔比星对HL-60/A的抗肿瘤作用;Annex...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联合多柔比星对耐药白血病细胞HL-60/A的协同抗肿瘤机制。方法:RT-PCR、Western blot及CCK-8试验鉴定急性早幼粒细胞耐药株HL-60/A的耐药表型;然后通过CCK-8试验检测黄芪多糖协同多柔比星对HL-60/A的抗肿瘤作用;Annexin-Ⅴ细胞凋亡实验检测不同药物处理后的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caspase级联系统激活情况;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实验分析黄芪多糖对多药耐药蛋白M RP的表达及功能影响。结果:与敏感细胞相比,HL-60/A表现出明显的耐药特征,对多柔比星的耐药倍数约为HL-60的27倍。CCK-8试验证实,黄芪多糖可有效促进多柔比星对耐药细胞HL-60/A的杀伤,且黄芪多糖与多柔比星联用可显著诱导HL-60/A细胞凋亡,同时伴随凋亡级联信号系统激活。进一步研究发现,黄芪多糖可降低HL-60/A细胞表面的MRP表达,进而抑制MRP的外排功能,增加进入耐药细胞中的药物浓度。结论:黄芪多糖联合多柔比星可有效发挥对耐药白血病细胞HL-60/A的协同抗肿瘤作用,该作用可能是通过黄芪多糖抑制HL-60/A细胞表面的MRP表达、抑制药物外排,从而增加耐药细胞内药物浓度,诱导HL-60/A细胞凋亡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60 HL-60/A细胞 黄芪多糖 多柔比星 白血病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l-2基因过表达致急性髓系白血病对柔红霉素耐药机制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6
16
作者 饶佳 卢玮 +2 位作者 王芸芸 周玉兰 张荣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69-372,共4页
目的探讨bcl-2基因过表达导致人急性髓系白血病对柔红霉素耐药的机制。方法通过分子克隆技术构建质粒pc DNA3.1(+)/bcl-2,将其转染人急性髓系白血病U937细胞,分正常对照组、空载体对照组、转染组,与柔红霉素培养24 h,采用CCK-8法检测细... 目的探讨bcl-2基因过表达导致人急性髓系白血病对柔红霉素耐药的机制。方法通过分子克隆技术构建质粒pc DNA3.1(+)/bcl-2,将其转染人急性髓系白血病U937细胞,分正常对照组、空载体对照组、转染组,与柔红霉素培养24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率,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从而比较转染bcl-2基因前后,U937细胞对柔红霉素敏感性的变化。结果成功构建质粒pc DNA3.1(+)/bcl-2,转染入U937细胞,PCR证实其转染效果;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U937/bcl-2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空载体对照组;bcl-2基因过表达降低caspase-3片段的裂解活化,降低U937细胞对柔红霉素的敏感性。结论bcl-2过表达抑制caspase-3激活、抑制柔红霉素杀伤U937细胞,导致细胞对柔红霉素耐药。bcl-2可作为临床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L-2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肿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周玉兰 张荣艳 李菲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958-961,共4页
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是由感染、风湿免疫和恶性肿瘤等多种致病因素引发的高炎症反应综合征。其中恶性肿瘤相关的噬血细胞综合征(malignancy-associated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MAHS)... 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是由感染、风湿免疫和恶性肿瘤等多种致病因素引发的高炎症反应综合征。其中恶性肿瘤相关的噬血细胞综合征(malignancy-associated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MAHS)起病凶险、误诊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之前对其诊断和治疗尚未达成共识。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2015年国际组织细胞协会(HLH)对MAHS的认识达成专家共识。本文将结合近些年MAHS的研究进展和2015年MAHS专家共识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噬血细胞综合征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R-T治疗复发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失败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喻敏 孔繁聪 +2 位作者 周玉兰 齐凌 李菲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983-987,共5页
目的:探讨真实世界大B细胞淋巴瘤(large B-cell lymphoma,LBCL)嵌合抗原受体-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T,CART)细胞治疗失败后的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2年12月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CD19 CAR-T细胞治疗后出现疾... 目的:探讨真实世界大B细胞淋巴瘤(large B-cell lymphoma,LBCL)嵌合抗原受体-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T,CART)细胞治疗失败后的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2年12月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CD19 CAR-T细胞治疗后出现疾病复发/难治性16例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后续治疗和预后。结果:16例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6例,中位年龄53.5(16~72)岁,其预后极差,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 OS)仅为5.7个月(95%CI:5.1~6.3)。积极后续抗肿瘤治疗患者12例(75%),mOS为9.8个月(95%CI:3.3~16.3);姑息治疗4例(25%),mOS仅为2.1个月(95%CI:0~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续抗肿瘤方案包括Pola-BR为4例(33.3%)、BTK抑制剂4例(33.3%)、抗PD-1抗体2例(16.7%)和免疫化疗2例(16.7%),最佳疗效为部分缓解4例(33.3%)。BTK抑制剂组2例(50%)为部分缓解,mOS为10.8个月(95%CI:3.4~18.1),较其他方案似有获益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R-T治疗后复发或进展的LBCL患者预后差,治疗手段局限,如何合理化分层使用后线治疗策略未来值得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 复发/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 挽救性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kt依赖性与多发性骨髓瘤耐药 被引量:2
19
作者 丁江华 孔春芳 +1 位作者 袁利亚 陈国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67-669,共3页
多发性骨髓瘤(MM)是好发于老年人的恶性血液病,其发病率仅次于非霍奇金淋巴瘤,位居血液肿瘤的第2位。显然,MM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沙利度胺、雷那度胺及硼替佐米等新药与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应用,MM的预后有了... 多发性骨髓瘤(MM)是好发于老年人的恶性血液病,其发病率仅次于非霍奇金淋巴瘤,位居血液肿瘤的第2位。显然,MM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沙利度胺、雷那度胺及硼替佐米等新药与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应用,MM的预后有了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依赖性 AKT 非霍奇金淋巴瘤 造血干细胞移植 老年人健康 耐药 沙利度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CD34^+人白血病KG1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饶佳 黄仁魏 +1 位作者 张荣艳 陈国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30-633,共4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CD34+人白血病细胞株KG1a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0、40、60、80μmol/L的姜黄素处理KG1a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磷酸化ERK(p-ERK)蛋白表达,以...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CD34+人白血病细胞株KG1a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0、40、60、80μmol/L的姜黄素处理KG1a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磷酸化ERK(p-ERK)蛋白表达,以及细胞周期相关蛋白P21和P27表达。结果姜黄素作用KG1a细胞48 h后可见细胞皱缩、细胞数减少,呈现显著凋亡形态学改变;姜黄素可抑制p-ERK蛋白表达,对ERK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姜黄素可上调P21和P27蛋白水平。结论姜黄素可抑制KG1a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为通过抑制p-ERK表达、上调P21和P27蛋白水平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