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致脑血管病25例临床诊治 被引量:6
1
作者 李辉华 杜更胜 +2 位作者 秦国强 吴裕臣 张荣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68-369,共2页
目的探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致脑血管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对25例PV致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PV致脑血管病表现:头晕12例、眩晕5例,头痛8例、偏身肢体瘫痪15例、肢体麻木4例。脑梗... 目的探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致脑血管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对25例PV致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PV致脑血管病表现:头晕12例、眩晕5例,头痛8例、偏身肢体瘫痪15例、肢体麻木4例。脑梗死19例(76%),其中多发性脑梗死15例(60%);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例(8%);脑出血2例(8%);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4%);脑静脉窦血栓1例(4%)。均符合PV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及血象、骨髓象改变。影像学检查显示以多发性小梗死灶多见(60%),常见于脑叶、基底节、内囊。脑出血血肿内密度不均匀,周边水肿明显。结论 PV致脑血管病以脑梗死多见,其中又以多发性脑梗死为主,并发脑出血、脑静脉窦血栓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较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脑血管病 影像学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相关凋亡诱导配体联合阿糖胞苷诱导HL-60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饶佳 张荣艳 +2 位作者 陈艳 陈国安 肖承京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510-515,共6页
本研究探讨人重组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hrsTRAIL)单用或联合阿糖胞苷(Ara-C)诱导HL-60细胞凋亡作用及其机制。在体外以人类急性白血病细胞株HL-60为研究对象,分5组进行细胞培养:对照组、Ara-C组、rsTRAIL组、同时给药组(... 本研究探讨人重组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hrsTRAIL)单用或联合阿糖胞苷(Ara-C)诱导HL-60细胞凋亡作用及其机制。在体外以人类急性白血病细胞株HL-60为研究对象,分5组进行细胞培养:对照组、Ara-C组、rsTRAIL组、同时给药组(Ara-C+rsTRAIL)、先后给药组(Ara-C→rsTRAIL)。采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率;应用Annexin V/PI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的Ara-C对细胞表面DR5表达水平的影响及rsTRAIL单药组、先后给药组细胞表面DR5表达水平和细胞内caspase-8活性。结果表明:rsTRAIL能抑制HL-60细胞生长并诱导HL-60细胞凋亡。先后给药组诱导HL-60细胞凋亡率大于同时给药组。先后给药组细胞表面DR5表达水平和细胞内caspase-8的活性高于rsTRAIL组。5mg/L、10mg/LAra-C作用于HL-60细胞24小时,其细胞表面DR5表达水平升高,大于对照组。结论:rsTRAIL抑制HL-60细胞生长,诱导HL-60细胞凋亡。Ara-C上调HL-60细胞表面DR5表达水平,增强rsTRAIL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作用。Ara-C和rsTRAIL联合用药时,在先加Ara-C、再加rsTRAIL组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效果比同时给药组效果好,其机制可能与Ara-C上调细胞表面DR5表达水平和(或)增强细胞内caspase-8的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HL-60 凋亡 DR5受体 CASPASE-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珠单抗预防伴有虹膜新生血管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术后再出血疗效观察 被引量:8
3
作者 毛子清 游志鹏 +3 位作者 周五剑 罗文彬 李佳 吴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39-543,共5页
目的研究雷珠单抗预防伴有虹膜新生血管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再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5年在我院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割术后出现虹膜新生血管的患者70例(70眼)的临床资料。对照组30例(30眼)行全视... 目的研究雷珠单抗预防伴有虹膜新生血管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再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5年在我院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割术后出现虹膜新生血管的患者70例(70眼)的临床资料。对照组30例(30眼)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多次玻璃体手术、睫状体冷冻等治疗,研究组40例(40眼)术前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0.5 mg后联合各项治疗,随访3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视力、眼压、新生血管消退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2个月时,研究组视力优于对照组,但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视力无明显差异。研究组、对照组术前眼压分别为(26.312±4.566)mmHg(1 kPa=7.5 mmHg)、(25.586±5.783)mmHg,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7);随访期末眼压分别为(18.576±4.762)mmHg、(28.587±7.786)mmHg,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对照组术中、术后出现前房和(或)玻璃体积血者分别为12例、5例,研究组为3例、1例,两组术中、术后积血比例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随访期末研究组3眼(7.5%)进展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对照组为10眼(33.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术后伴有虹膜新生血管时,雷珠单抗可以有效消除新生血管,减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发生率,并减少前房、玻璃体积血的发生率,在一定时间内有效提高患者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膜新生血管 雷珠单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激光光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身功能缺陷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何月 纪德香 +1 位作者 卢玮 陈国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75-280,共6页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常见的以持续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因其异质性而涉及不同的发病机制,不同疗法对患者效果有差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可以调节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过程,从而产生耐受的微环境...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常见的以持续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因其异质性而涉及不同的发病机制,不同疗法对患者效果有差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可以调节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过程,从而产生耐受的微环境。BMMSC自身功能缺陷和免疫功能调节障碍是ITP发病的重要原因,ITP患者BMMSC的自身功能缺陷的机制主要为P53通路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通路活性减弱、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核因子κB/SMAD同源物7(TNFAIP3/NF-κB/SMAD7)通路激活,而免疫功能调节障碍与诱导各种免疫细胞功能的受损有关。深入了解ITP的发病机制有助于ITP的治疗,但外源性BMMSC应用于ITP临床治疗的效果仍不清楚,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 功能缺陷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