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完全分隔Ⅰ型内耳畸形并脑脊液耳鼻漏的诊治体会
1
作者 廖辉煌 罗五根 王栋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75-577,共3页
目的探讨不完全分隔I型(incomplete partition type Ⅰ,IP-Ⅰ)内耳畸形并脑脊液耳鼻漏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手术方法。方法结合3例IP-Ⅰ型内耳畸形并脑脊液耳鼻漏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表现及颞骨高分辨率CT(HRCT)特点,3例手术均经前庭窗... 目的探讨不完全分隔I型(incomplete partition type Ⅰ,IP-Ⅰ)内耳畸形并脑脊液耳鼻漏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手术方法。方法结合3例IP-Ⅰ型内耳畸形并脑脊液耳鼻漏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表现及颞骨高分辨率CT(HRCT)特点,3例手术均经前庭窗入路手术,术中用约2倍前庭池直径的颞肌填塞前庭池修补脑脊液漏口。结果 3例患者均表现为患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反复发作脑膜炎,2例间断流清水样涕;3例HRCT均显示右侧内耳畸形(符合IP-Ⅰ型),术中见第1例和第3例镫骨底板边缘呈半月形缺损,第2例镫骨底板呈中央穿孔,均一次手术修补成功,随访1年以上未见复发。结论 IP-Ⅰ型内耳畸形并脑脊液耳鼻漏者可表现为患耳听力下降,间断流清涕,反复发作的化脓性脑膜炎,纯音听阈及HRCT有助于诊断;可通过手术经前庭窗入路用颞肌填塞前庭池治疗脑脊液耳鼻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完全分隔Ⅰ型 内耳畸形 脑脊液耳鼻漏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71例新生儿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听力筛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朝霞 周文胜 +4 位作者 陈燕红 杨细荣 肖璇 张剑 江红群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87-588,共2页
目的分析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TEOAE)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的影响因素及听力障碍的检出情况。方法采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在生后2~5天对2006年10月~2009年3月出生正常新生儿8319例(正常组)... 目的分析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TEOAE)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的影响因素及听力障碍的检出情况。方法采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在生后2~5天对2006年10月~2009年3月出生正常新生儿8319例(正常组)和因各种疾病转入新生儿科治疗者1652例(高危组)进行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者,生后42天复筛,复筛未通过者,3个月左右行听性脑干反应(ABR)诊断性检查。结果可筛总数10523例,实际筛查9971例,初筛率94.75%;初筛未通过790例,阳性率7.92%(790/9971),初筛通过率女婴高于男婴,右耳高于左耳,正常组高于高危组;实际复筛290例,复筛率36.71%(290/790);复筛未通过57例,阳性率19.66%(57/290);实际接受诊断性ABR检查46例,确诊听力障碍人数35例,其中双耳听力损失22人,单耳听力损失13人;重度听力损失者6例。高危儿先天性听力损失检出率6.05‰(10/1652)明显高于正常新生儿(3.01‰,25/8319)。结论应用TEOAE进行新生儿听力初筛的通过率与性别、耳别、高危因素等有关,本组新生儿先天性听力损失的检出率约为3.51‰(35/99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听力筛查 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置引流并加压包扎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萍 龙平 罗五根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80-381,共2页
目的探讨留置引流并加压包扎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的疗效。方法 52例临床确诊为耳廓假性囊肿的患者,均为单侧发病,采用留置引流并用无菌纱布及绷带加压包扎治疗。术后随访周、1月、3月、6月。结果 52例患者全部治愈,其中一次治愈率高达92.3%... 目的探讨留置引流并加压包扎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的疗效。方法 52例临床确诊为耳廓假性囊肿的患者,均为单侧发病,采用留置引流并用无菌纱布及绷带加压包扎治疗。术后随访周、1月、3月、6月。结果 52例患者全部治愈,其中一次治愈率高达92.3%,7.7%经过二次治愈。结论留置引流并加压包扎治疗耳廓假性囊肿一次治愈率高,操作简单,创伤小,病程短,费用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廓假性囊肿 静脉留置针 引流 加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获得性中耳胆脂瘤基础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吴华东 熊园平 江红群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33-836,共4页
获得性中耳胆脂瘤是一种良性的、具有局部侵袭性的颞骨内囊性病变。其常见的临床表现有耳流脓、耳臭、听力下降等,当侵袭周围组织结构则可产生眩晕、周围性面瘫、颅内感染等一系列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的可能。手术仍然是目前唯一有效的... 获得性中耳胆脂瘤是一种良性的、具有局部侵袭性的颞骨内囊性病变。其常见的临床表现有耳流脓、耳臭、听力下降等,当侵袭周围组织结构则可产生眩晕、周围性面瘫、颅内感染等一系列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的可能。手术仍然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寻求手术以外的新的治疗方法是未来临床和实验研究的重点,本文就获得性中耳胆脂瘤相关基础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脂瘤 获得性 细胞因子 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噪声性耳聋病理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5
作者 朱恒涛 管俐娜 江红群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81-685,共5页
噪声广泛存在于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环境中,而噪声最主要的危害是损害人类的听觉系统,可造成永久性听觉障碍。噪声性耳聋的分子机制复杂,在治疗上更是多种多样,治疗效果也存在很大差异,本文就近年来噪声性聋在病理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 噪声广泛存在于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环境中,而噪声最主要的危害是损害人类的听觉系统,可造成永久性听觉障碍。噪声性耳聋的分子机制复杂,在治疗上更是多种多样,治疗效果也存在很大差异,本文就近年来噪声性聋在病理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 耳聋 噪声性聋 毛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丝素蛋白支架结构对支气管上皮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
6
作者 陈仲春 钟农萍 +2 位作者 董涛 邵正中 赵霞 《复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5-483,共9页
目的探讨3D打印丝素蛋白(silk fibroin,SF)/羟丙基羧甲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 methylcellulose,HPMC)支架结构对体外气管上皮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应用3D生物打印机通过调节SF/HPMC溶液浓度和打印参数,并结合冷冻干燥法制备6种不同孔... 目的探讨3D打印丝素蛋白(silk fibroin,SF)/羟丙基羧甲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 methylcellulose,HPMC)支架结构对体外气管上皮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应用3D生物打印机通过调节SF/HPMC溶液浓度和打印参数,并结合冷冻干燥法制备6种不同孔隙率、孔径大小和表面粗糙度的3D打印SF/HPMC支架。选用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BEAS-2B细胞,在支架上培养7天。通过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形态,通过活/死细胞染色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的活性。结果粗糙表面和光滑表面的20%(质量百分数)SF/HPMC支架的孔隙率分别为70.5%±2.0%和65.5%±6.1%,粗糙表面和光滑表面的30%(质量百分数)SF/HPMC支架的孔隙率分别为63.9%±2.1%和59.6%±2.1%。粗糙表面的20%SF/HPMC支架有两种孔径,分别为(443.9±104.1)μm和(681.1±115.1)μm。BEAS-2B细胞在粗糙表面支架上的延展更好,在高孔隙率和小孔径支架上的增殖更好。结论3D打印SF/HPMC支架适合支气管上皮细胞生长,粗糙表面、高孔隙率和小孔径的支架结构可能有利于细胞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素蛋白(SF) 3D打印 上皮细胞 支气管 表面形态 孔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内耳前体细胞的增殖研究
7
作者 曾亮 江红群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00-506,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及生长因子对大鼠内耳前体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 1分离取出出生后1天(P1)、7天(P7)、14天(P14)、21天(P21)、30天(P30)、60天(P60)各天龄12只(24耳)SD大鼠的球囊斑、椭圆囊斑、Corti器的前体细胞,在无血清条件下进...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及生长因子对大鼠内耳前体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 1分离取出出生后1天(P1)、7天(P7)、14天(P14)、21天(P21)、30天(P30)、60天(P60)各天龄12只(24耳)SD大鼠的球囊斑、椭圆囊斑、Corti器的前体细胞,在无血清条件下进行单细胞悬浮培养,至第七天,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对所形成的细胞球进行计数;2取P1大鼠球囊斑、椭圆囊斑、Corti器高增殖细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分为四组,培养液分别添加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对照组不加生长因子,观察不同生长因子对细胞球数量的影响;3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球的表型特征。结果1P1SD大鼠内耳各器官单细胞表现为nestin阳性,培养7天后,可形成悬浮的细胞球,球体细胞免疫荧光表现为nestin和BrdU阳性;2耳蜗Corti器只在P1、P7可形成细胞球,而球囊斑、椭圆囊斑各天龄段均可形成细胞球;3培养液中添加EGF、bFGF、IGF-1组,培养形成的细胞球数量明显增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添加LIF组则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内耳球囊斑、椭圆囊斑以及耳蜗Corti器内有高增殖能力细胞,能表达神经干细胞的特性;随着鼠龄的增长,这种增殖能力总体表现为减退趋势;EGF、bFGF、IGF-1均可单独促进P1大鼠内耳前体细胞的增殖,而LIF无促增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斑 椭圆囊斑 CORTI器 前体细胞 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聋基因诊断与非综合征型感音神经性聋人工耳蜗植入后的疗效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余蓉 万薇 +3 位作者 熊园平 罗庆 叶菁 江红群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50-654,共5页
目的探讨常见非综合征型听力损失基因突变后儿童接受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s,CIs)的言语和语言表达情况,并与未发生突变的儿童进行比较。方法研究24例接受CIs治疗并使用CIs超过半年的患儿。筛查所有患儿的三种常见突变耳聋基因:... 目的探讨常见非综合征型听力损失基因突变后儿童接受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s,CIs)的言语和语言表达情况,并与未发生突变的儿童进行比较。方法研究24例接受CIs治疗并使用CIs超过半年的患儿。筛查所有患儿的三种常见突变耳聋基因:GJB2、SLC26A4和线粒体12S rRNA基因。对术前以及术后3月和6月的听觉言语能力进行评估分析。评估内容包括:评估耳蜗中助听听阈评估、听觉行为及言语可懂度评估。结果(1)24例遗传基因筛查阳性率为50.00%,阳性基因GJB2阳性突变率最高(29.17%)。(2)两组听觉语言能力,术后在不同时间点,CAP和SIR评分均高于术前,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三者均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前和术后两组患儿不同时间点听觉语言能力、CAP和SIR评分均无差异(P>0.05)。结论具有常见非综合征型耳聋基因突变的感音神经性聋儿适合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植入术 耳聋基因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5例中耳炎患者TMM检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曹星亮 熊园平 江红群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29-332,共4页
目的应用咽鼓管测压(Tubomanometry,TMM)检测185例中耳炎患者的咽鼓管评分(Eustachian tube Score,ETS),分析TMM在中耳炎诊治中的作用。方法以TMM检查法,检测185例不同类型中耳炎患者的咽鼓管(Eustachian tube,ET)功能,其中A组:慢性化... 目的应用咽鼓管测压(Tubomanometry,TMM)检测185例中耳炎患者的咽鼓管评分(Eustachian tube Score,ETS),分析TMM在中耳炎诊治中的作用。方法以TMM检查法,检测185例不同类型中耳炎患者的咽鼓管(Eustachian tube,ET)功能,其中A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以下简称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80例(116侧),B组:分泌性中耳炎78例(128侧),C组:中耳胆脂瘤13例(16侧),D组:单纯鼓膜穿孔14例(15侧)。使用秩和检验比较每一组所有患耳与所有正常耳的ETS。结果A组患耳ETS为4.69±1.33,正常耳ETS为4.84±1.20,(PA=0.507);B组患耳ETS为3.64±1.89,正常耳ETS为4.61±1.50,(PB=0.013);C组患耳ETS为3.56±1.97,正常耳ETS为5.30±0.95,(PC=0.022);D组患耳ETS为4.53±1.19,正常耳ETS为4.85±1.14,(PD=0.489)。每一组正常耳的ETS均高于患耳。结论咽鼓管功能障碍(Eustachian tube dysfunction,ETD)与中耳炎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TMM是目前评价咽鼓管功能较为简单、经济、无创且准确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耳炎 咽鼓管 咽鼓管功能评价 咽鼓管测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抑制鼻咽癌细胞CNE-1增殖并诱导其凋亡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0
作者 汤燕琴 胡兵 +4 位作者 余杰情 范立 樊欣 陈剑飞 张志远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26-930,共5页
目的二甲双胍可抑制鼻咽癌细胞的增殖,但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文章研究二甲双胍对鼻咽癌细胞CNE-1增殖与凋亡的效应,并探讨miR-let-7a、IGF-1R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分别以不同浓度二甲双胍(0、5、10、20、40、80mmol/L)干预鼻咽癌细胞CNE-1... 目的二甲双胍可抑制鼻咽癌细胞的增殖,但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文章研究二甲双胍对鼻咽癌细胞CNE-1增殖与凋亡的效应,并探讨miR-let-7a、IGF-1R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分别以不同浓度二甲双胍(0、5、10、20、40、80mmol/L)干预鼻咽癌细胞CNE-124h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技术分析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bcl-2、bax、IGF-1RmRNA表达水平,miR-let-7a的表达水平;Westernblot方法检测IGF-1R蛋白的表达。结果CCK8结果显示,各浓度组二甲双胍处理细胞24h后,二甲双胍可抑制CNE-1细胞的增殖活性,随药物浓度增高抑制作用呈增强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凋亡分析结果显示,0、5、10、20、40mmol/L二甲双胍处理后总凋亡率分别为(6.17±0.74)%、(8.11±1.29)%、(11.97±3.82)%、(13.94±2.98)%、(24.2±2.79)%;与0mmol/L二甲双胍处理比较相比,10、20、40mmol/L二甲双胍处理后凋亡率随浓度升高而呈上升趋势(P<0.05)。qPCR结果显示,0、5、10、20mmol/L浓度二甲双胍作用后24h后,CNE-1细胞的bcl-2、bcl-2/bax、IGF-1R、miR-let-7amRNA表达水平随二甲双胍浓度增加而逐渐下调,而bax基因表达水平则上调,与0mmol/L二甲双胍作用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有抑制鼻咽癌细胞CNE-1增殖并诱导其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miR-let-7a表达上调、IGF-1R表达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细胞CNE-1 二甲双胍 增殖 凋亡 miR-let-7a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维酮碘对豚鼠耳毒性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廖辉煌 金雪玲 +6 位作者 夏云燕 李朝霞 陈静 熊园平 余蓉 涂翔 罗五根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29-936,共8页
目的探讨5%聚维酮碘溶液对豚鼠中耳黏膜损伤程度及内耳毒性。方法选取26只体重及听力正常的豚鼠,随机分成4组,一次生理盐水给药组(Once saline,OS)4只,双耳经鼓室注射一次生理盐水0.2ml;一次聚维酮碘给药组(Once PVP-I,OP)9只,双耳经鼓... 目的探讨5%聚维酮碘溶液对豚鼠中耳黏膜损伤程度及内耳毒性。方法选取26只体重及听力正常的豚鼠,随机分成4组,一次生理盐水给药组(Once saline,OS)4只,双耳经鼓室注射一次生理盐水0.2ml;一次聚维酮碘给药组(Once PVP-I,OP)9只,双耳经鼓室注射一次5%聚维酮碘0.2ml;连续生理盐水给药组(Continuous saline,CS)4只,双耳经鼓室注射生理盐水0.2ml;每日一次,连续7天;连续聚维酮碘给药组Continuous PVP-I,CP)9只,双耳经鼓室注射5%聚维酮碘0.2ml;每日一次,连续7天;全部给药结束后行ABR检测;检测后快速取出听泡,通过评分系统对中耳腔进行评分;将中耳和内耳渗出物进行HE染色;随后剥离耳蜗基底膜,经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毛细胞数目。结果实验前,所有组豚鼠听力全部正常。实验后,OS组和CS组各有1耳听力稍有下降,但不超过10dB nH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S组中耳黏膜未出现黏膜增厚、血肿、充血、粘连;CS组偶见黏膜增厚和充血,OS组和CS组免疫荧光染色中未见毛细胞丢失,毛细胞形态正常。OP组中有2耳听力无下降,其余16耳有10-65dB nHL听力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耳以黏膜充血和血肿为主要变化,无黏膜增厚和粘连现象,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未见毛细胞丢失,细胞形态正常。CP组有14耳全聋,90dB nHL未能引出III波,其余4耳亦有听力损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中耳均有明显粘连、黏膜增厚、充血和血肿,各回毛细胞均有不同程度丢失。进一步分析发现CP组听力下降最明显,OP组次之,OS和CS组听力改变最不明显。结论5%聚维酮碘溶液可对中耳黏膜产生损伤并具有耳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维酮碘 豚鼠 毛细胞 耳毒性 听性脑干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2个耳聋高危家庭耳聋基因筛查及遗传病学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万薇 余蓉 江红群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55-660,共6页
目的总结72个耳聋高危家庭的耳聋相关基因的携带状况和遗传规律等信息,评估耳聋易感基因检测对生育前遗传咨询和指导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9年1月至6月72个耳聋高危家庭通过耳聋基因芯片对4个常见耳聋基因中的9个位点(GJB2基因中的35del... 目的总结72个耳聋高危家庭的耳聋相关基因的携带状况和遗传规律等信息,评估耳聋易感基因检测对生育前遗传咨询和指导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9年1月至6月72个耳聋高危家庭通过耳聋基因芯片对4个常见耳聋基因中的9个位点(GJB2基因中的35delG、176del16、235delC、299_300delAT,GJB3基因中的538 C>T,SLC26A4基因中的2168A>G、919-2A>G及线粒体12S rRNA基因中的1494C>T、1555A>G)进行检测。为所有参与家庭提供耳聋基因报告,进一步检测到存在致病突变的家庭提供产前诊断。结果在72个耳聋高危家庭中,有18个家庭发现了相关的致病突变。共有9个家庭检测出GJB2基因突变,其中6个家庭检测出GJB2单杂合突变(8.33%),3个家庭检测出GJB2复合杂合突变(4.17%);共有5个家庭检测出SLC26A4基因突变,其中3个家庭为SLC26A4 919-2A>G单杂合突变(4.17%),2个家庭检测出SLC26A4 919-2A>G纯合突变(2.78%);有3个家庭检测出线粒体12S rRNA基因均质突变(4.17%);另有1个家庭为多基因复合突变(1.39%),母亲GJB2复合杂合突变,父亲为GJB2、GJB3及SLC26A4多基因多位点杂合突变,孩子被检测为GJB3及SLC26A4多基因复合杂合突变。结论通过对高危家庭进行耳聋基因筛查,可以为高风险家庭的夫妇的生育计划提供帮助,实现“早筛查,早诊断,早干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聋 基因突变 基因芯片 遗传咨询 产前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诊断分泌性中耳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闵美平 张志远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49-552,共4页
分泌性中耳炎(SOM )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是引起小儿听力下降的常见原因之一[1]。如不能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可导致儿童听力损失并延误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在成年人,可能引起粘连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SOM )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是引起小儿听力下降的常见原因之一[1]。如不能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可导致儿童听力损失并延误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在成年人,可能引起粘连性中耳炎、胆脂瘤型中耳炎乃至耳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泌性中耳炎 超声诊断 非化脓性炎性疾病 胆脂瘤型中耳炎 粘连性中耳炎 听力下降 中耳积液 语言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耳前瘘管的走行观察与手术治疗 被引量:16
14
作者 王栋 罗五根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40-743,共4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耳前瘘管的自然瘘口位置与走行关系及手术方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9月-2019年2月采用手术治疗的159例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耳前瘘管走行,探讨不同走行的耳前瘘管手术方式的选择... 目的探讨先天性耳前瘘管的自然瘘口位置与走行关系及手术方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9月-2019年2月采用手术治疗的159例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耳前瘘管走行,探讨不同走行的耳前瘘管手术方式的选择。结果159例患者中,125例自然瘘口位于耳轮脚前方,瘘管紧贴耳轮软骨膜,向后下走行至耳前切迹。31例自然瘘口位于耳轮脚,瘘管多穿过耳轮软骨至其深面。3例自然瘘口位于外耳道,瘘管紧贴耳屏软骨向前上走行于耳屏软骨与耳轮软骨之间。术后切口甲级愈合157例,2例术后切口感染,经换药后切口愈合,术后随访5月-5年,无复发。结论先天性耳前瘘管自然瘘口位置与瘘管走行关系密切,术前可根据耳前瘘管自然瘘口位置预判瘘管大致走行,指导手术治疗,能更快速、彻底切除瘘管组织,降低术后复发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耳前瘘管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硬化症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乔巍 张剑 +1 位作者 苗春雨 黄敏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39-441,共3页
耳硬化症(otosclerosis)又名耳海绵症(otospongiosis),是发生在颞骨内独特的相当复杂的骨质重建障碍,其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明确。该病骨质吸收灶发生在骨迷路囊和镫骨底板处,80%~90%病变位于卵圆窗前区,30%~50%居圆窗龛边缘,导致镫骨固定... 耳硬化症(otosclerosis)又名耳海绵症(otospongiosis),是发生在颞骨内独特的相当复杂的骨质重建障碍,其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明确。该病骨质吸收灶发生在骨迷路囊和镫骨底板处,80%~90%病变位于卵圆窗前区,30%~50%居圆窗龛边缘,导致镫骨固定和传导性听力损失,可以通过全部或部分切除镫骨底板和插入镫骨置换假体治疗[1];当病变侵犯耳蜗则导致进行性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伴耳鸣和眩晕[2]。耳硬化症的发病率存在种族和地区的差异,白种人的发病率最高,为0.3%~0.4%,黄种人的发病率较低[3];然而,亚临床或组织学上耳硬化症的发病率高于临床发病率,约为2.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硬化症 药物治疗 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 骨质吸收 发病率 听力损失 部分切除 亚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后侵袭性纤维瘤病一例报告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莎莎 罗五根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7-188,共2页
侵袭性纤维瘤病(aggressive fibromatosis,AF)是一种罕见的在深部软组织中发生的成纤维细胞增生,其特征是浸润性生长和局部生长,可发生于全身各处,首选手术治疗。本文报告1例耳后侵袭性纤维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加深对本病的认识。1临... 侵袭性纤维瘤病(aggressive fibromatosis,AF)是一种罕见的在深部软组织中发生的成纤维细胞增生,其特征是浸润性生长和局部生长,可发生于全身各处,首选手术治疗。本文报告1例耳后侵袭性纤维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加深对本病的认识。1临床资料患者,男,26岁,因发现右耳后肿物5年于2020年9月9日入院,患者自诉5年前发现右耳后肿物,当时无明显症状,今年来自觉肿物渐进性增大,无疼痛,无发热,无耳流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纤维瘤病 浸润性生长 深部软组织 耳流脓 临床资料 局部生长 手术治疗 渐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人工听骨在Ⅰ期鼓室成形术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7
17
作者 罗五根 张剑 +2 位作者 曾亮 蔡艳臣 江红群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观察钛人工听骨在慢性中耳炎患者进行Ⅰ期听力重建鼓室成形术中的应用情况,为钛人工听骨的临床使用提供参考。方法以2008年9月至2010年6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手术的慢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29... 目的观察钛人工听骨在慢性中耳炎患者进行Ⅰ期听力重建鼓室成形术中的应用情况,为钛人工听骨的临床使用提供参考。方法以2008年9月至2010年6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手术的慢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299例(耳)使用钛人工听骨进行I期听力重建鼓室成形术的疗效,对患者进行纯音听力检查,比较术前和术后气骨导差的变化。手术方法均为开放式鼓室成形术,视上鼓室外侧壁(桥)保留与否和植入人工听骨类型的不同,将术后听力结果随访完整的112例病例分为三组:组一:留桥鼓室成形术,植入PORP;组二:断桥鼓室成形术,植入PORP;组三:断桥鼓室成形术,植入TORP。结果 :术后随访3月至1年,术后气骨导差≤20dB者共43例,其中植入部分人工听骨(PORP)42例,植入全人工听骨(TORP)1例。组一与组二比较,术后气骨导差无统计学意义,但各组之间术前与术后气骨导差改善均有统计学意义,植入PORP组比植入TORP组术后气骨导差改善更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所有病例无胆脂瘤复发,3例人工听骨排出。结论手术方式与术后听力改善无关,植入的方式与术后听力改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小骨假体 鼓室成形术 听骨链重建 慢性中耳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常规相关指标对突聋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思林 周文胜 +3 位作者 胡仿玲 梁红星 江红群 余杰情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突发性聋(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SHL)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NLR)变化与听力下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 目的探讨突发性聋(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SHL)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NLR)变化与听力下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172例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不同听阈曲线类型(低频下降型、平坦下降型、高频下降型及全聋型)及疗效(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的突聋患者间血常规相关指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平均血小板体积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的分布特征。结果低频型、平坦型、高频型及全聋型突聋患者血浆MPV、NLR值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3和0.01);治疗有效组MPV、NLR明显低于无效组(P<0.01);突聋患者的预后与入院24小时内MPV、NLR负相关,与淋巴细胞计数正相关;NLR和MPV判断预后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6.2%和85.5%、58.4%和86.7%。结论突聋患者MPV、NLR与听阈曲线类型和预后有关,入院24时内中NLR可能对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聋 血常规 平均血小板体积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183家族与听力损失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志远 刘凯 张剑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25-427,共3页
microRNA(miRNA)183家族由3个同源miR-NA组成(miR-183,miR-96和miR-182),长约4kb,在眼、鼻及内耳的特定感觉细胞中有充分的表达,对内耳的发展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1,2]。因此,miRNA183家族在听觉及听力损失中的作用开始被关注,有观... microRNA(miRNA)183家族由3个同源miR-NA组成(miR-183,miR-96和miR-182),长约4kb,在眼、鼻及内耳的特定感觉细胞中有充分的表达,对内耳的发展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1,2]。因此,miRNA183家族在听觉及听力损失中的作用开始被关注,有观点认为其成员特定区域的突变可能为听力损失的重要因素之一[3],但仍存在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损失 家族 感觉细胞 特定区域 内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果过敏原Ana o 3蛋白的分离纯化及热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肖志文 胡帅 +2 位作者 金雪玲 陈红兵 武涌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1-80,共10页
Ana o 3蛋白是腰果主要的过敏原之一。以生腰果为原料,通过粉碎脱脂、低盐提取粗蛋白、冷冻干燥、阴离子交换层析及超滤浓缩等过程分离得到目的蛋白,利用小分子蛋白电泳、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和免疫印迹技术进行鉴定;此外,采用紫外光谱及... Ana o 3蛋白是腰果主要的过敏原之一。以生腰果为原料,通过粉碎脱脂、低盐提取粗蛋白、冷冻干燥、阴离子交换层析及超滤浓缩等过程分离得到目的蛋白,利用小分子蛋白电泳、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和免疫印迹技术进行鉴定;此外,采用紫外光谱及圆二色光谱分析腰果过敏原Ana o 3蛋白在160℃持续加热10、15、20、25、30 min的结构变化,以评估分离纯化后腰果过敏原Ana o 3蛋白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成功建立了一种快速高效纯化腰果过敏原Ana o 3蛋白的方法,该方法获得的蛋白纯度高于95%。通过圆二色光谱发现腰果过敏原Ana o 3蛋白在160℃加热过程中α-螺旋构象逐步转变为β-折叠构象,β-转角含量变化较小,无规则卷曲含量稍有增加,表明该蛋白二级结构较为稳定;经紫外光谱发现加热后腰果过敏原Ana o 3蛋白的紫外特征吸收峰的吸光度升高,表明加热会使腰果过敏原Ana o 3蛋白变性,结构展开,更多的色氨酸和酪氨酸残基暴露,使得空间结构变得松散;经蛋白电泳和免疫印迹分析发现,热处理后腰果过敏原Ana o 3蛋白会发生降解,表位被破坏。希望研究可为高纯度腰果过敏原Ana o 3蛋白的纯化提供方案,为腰果过敏的研究提供基础,为腰果过敏原在热加工过程中的稳定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果 过敏原 致敏性 热处理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