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种炎症标志物对脑出血不良预后预测能力的比较研究
1
作者 黄琴 宋紫薇 +6 位作者 况洪腊 张治 朱玉萍 吴麟 洪道俊 林晶 朱敏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3-108,共6页
目的探究脑出血患者多种炎症标志物与预后的关系,并比较多种炎症标志物的预测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根据脑出血后90 d的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 目的探究脑出血患者多种炎症标志物与预后的关系,并比较多种炎症标志物的预测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根据脑出血后90 d的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分)。比较两组的一般信息、检验、检查和随访资料,其中炎症标志物包括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比(monocyte to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ratio,MHR)、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dex,SIRI)、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白细胞计数与平均血小板体积比(white blood cell count to mean platelet volume ratio,WM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lymphocyte to monocyte ratio,LMR)、全身凝血炎症指数(systemic coagulation-inflammation index,SCI)。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脑出血后不良预后的预测因子,并构建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来比较其预测能力。结果本研究总共入组510例脑出血患者,其中预后良好组297例(58.2%),预后不良组213例(41.8%)。基线资料的比对显示与预后良好的患者相比,预后不良的患者在入院时具有更高水平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高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NLR、PLR、SIRI、SII、WMR;基线血肿体积和基线水肿体积较大,脑叶出血比例更高,年龄更大,更低水平的血小板、淋巴细胞、LMR和SC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NLR(OR:1.081,95%CI:1.032~1.1131,P=0.001)、SIRI(OR:1.089,95%CI:1.014~1.169,P=0.019)、SII(OR:1.000,95%CI:1.000~1.001,P=0.011)、WMR(OR:2.627,95%CI:1.267~5.445,P=0.009)为脑出血后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表明,在预测脑出血患者的不良预后方面,NLR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值[0.729(95%CI:0.685~0.774)]大于SIRI[0.692(95%CI:0.645~0.738)]、SII[0.688(95%CI:0.641~0.735)]和WMR[0.65(95%CI:0.602~0.698)],提示NLR预测能力最强。结论NLR、SIRI、SII、WMR为脑出血后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而NLR的预测能力优于其他炎症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预后不良 炎症标记物 预测能力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白细胞计数与平均血小板体积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鲁索综合征相关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与影像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蝴蝶 苏楹文 +1 位作者 林晶 洪道俊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4-150,共7页
目的探讨特鲁索综合征相关性脑梗死(Trousseau syndrome associated cerebral infarction,TSCI)的临床及影像特征,并对比不同系统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差异,以提高临床医师对TSCI的诊治水平。方法本研究根据... 目的探讨特鲁索综合征相关性脑梗死(Trousseau syndrome associated cerebral infarction,TSCI)的临床及影像特征,并对比不同系统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差异,以提高临床医师对TSCI的诊治水平。方法本研究根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选择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4月—2024年9月收治的诊断为TSCI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最终纳入103例TSCI患者,平均年龄为(66.0±10.6)岁,其中男性62例(60.2%),女性41例(39.8%)。首发症状以运动障碍为主(62例,60.2%)。“三流域征”是TSCI患者最常见的影像学特征(73例,70.9%)。最常见的肿瘤是消化系统肿瘤(38例,36.9%)和呼吸系统肿瘤(36例,35.0%),消化系统肿瘤相关的TS CI患者的炎症指标及D-二聚体水平高于呼吸系统肿瘤相关的TS CI患者(P<0.05),且更容易出现进展性脑梗死(P=0.020),预后更差(P=0.003)。结论对于原因不明脑梗死,尤其是梗死病灶涉及三流域非单根血管供血分布、D-二聚体和炎症因子水平升高的患者,应考虑TSCI的可能性。消化系统肿瘤相关的TSCI患者相较于呼吸系统肿瘤相关的TSCI患者病情更容易进展,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鲁索综合征 脑梗死 肿瘤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渐进坏死性黄色肉芽肿为主要表现的植物固醇血症4例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分析
3
作者 卢超航 盛以芸 +3 位作者 刘杰 邱煜森 詹媛 万红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71-775,781,共6页
目的探讨以渐进坏死性黄色肉芽肿为主要表现的植物固醇血症(phytosterolemia,PTSL)的临床病理学及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收集4例以渐进坏死性黄色肉芽肿为主要表现的PTSL,行全外显子基因测序法检测基因突变情况和Sanger测序法筛选并验证... 目的探讨以渐进坏死性黄色肉芽肿为主要表现的植物固醇血症(phytosterolemia,PTSL)的临床病理学及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收集4例以渐进坏死性黄色肉芽肿为主要表现的PTSL,行全外显子基因测序法检测基因突变情况和Sanger测序法筛选并验证,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基因检测结果、治疗及预后等。结果4例患者均以颜面部出现皮下肿物3~13年起病,例4表现为双下肢无力,MRI示颅内占位性病变。血涂片分析发现患者血小板大小不等、总体偏大,口形红细胞增多。4例血总胆固醇(6.9~11.36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45~7.08 mmol/L)均增高。基因检测示例2、例4为ABCG5基因杂合突变;例3为ABCG8基因纯合突变。结论血小板减少、口形红细胞增多及脾大是PTSL患者特殊的临床表现,而渐进坏死性黄色肉芽肿可能是疾病晚期表现之一。及早完善相关基因检测是早确诊、早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固醇血症 渐进坏死性黄色肉芽肿 血小板减少 异常红细胞 脾肿大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临床特点及尿细胞沉渣病理检查
4
作者 黄招君 万琛宜 +7 位作者 王萍 黄鹏程 彭云 吁亚庆 朱敏 邓建文 王朝霞 洪道俊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05-412,共8页
目的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neuronal intranuclear inclusion disease,NIID)是一种具有显著临床异质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该病的确诊主要依赖于基因检查发现NOTCH2NLC基因5′不翻译区的CGG重复扩增,或者皮肤活检发现细胞核内包涵体。... 目的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neuronal intranuclear inclusion disease,NIID)是一种具有显著临床异质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该病的确诊主要依赖于基因检查发现NOTCH2NLC基因5′不翻译区的CGG重复扩增,或者皮肤活检发现细胞核内包涵体。本研究拟探讨无创性的尿细胞沉渣病理辅助NIID的价值。方法收集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疑似NIID的10例住院患者,对患者进行皮肤活检及基因诊断。留取患者晨尿500 mL,离心法得到标本中的有核细胞,分别进行细胞涂片p62蛋白免疫荧光染色和细胞沉渣电镜检查。结果10例患者(男4例,女6例)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发作性意识障碍、认知功能障碍、震颤、肢体无力等。神经传导速度显示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受累。头颅磁共振显示9例存在皮髓质交界区曲线样DWI高信号。皮肤活检显示所有的患者均存在p62阳性的核内包涵体。基因检查显示CGG重复次数96~158次。3例患者(3/10)的尿细胞涂片中发现有核细胞p62阳性核内包涵体。进一步电镜检查在1例患者中发现尿液中单核细胞的核内出现包涵体。结论该组成年型NIID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查显示均存在周围神经病变,提示周围神经病变可能是NIID最常见的症状之一。部分患者尿细胞沉渣中的单核细胞存在核内包涵体,提示尿细胞沉渣病理检查对NIID的诊断可能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 皮肤活检 尿液细胞学 NOTCH2NLC 基因 三核苷酸重复序列 病理诊 电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端型遗传性运动神经病8例的临床、病理及遗传学特点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梅歌 方朴 +6 位作者 王严 丛璐 范洋溢 袁远 徐燕 张俊 洪道俊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57-963,共7页
目的:远端型遗传性运动神经病(distal hereditary motor neuropathy,dHMN)是一组选择性累及运动神经及其神经元的退行性病变,可引起肢体远端肌肉进行性萎缩无力。总结8例dHMN先证者的临床、电生理、病理及遗传学特点,丰富我国dHMN先证... 目的:远端型遗传性运动神经病(distal hereditary motor neuropathy,dHMN)是一组选择性累及运动神经及其神经元的退行性病变,可引起肢体远端肌肉进行性萎缩无力。总结8例dHMN先证者的临床、电生理、病理及遗传学特点,丰富我国dHMN先证者的临床表型和基因型资料,提高临床工作者对dHMN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8例dHMN先证者并进而追踪其家系,回顾性分析先证者的临床症状、神经电生理改变、病理特点及基因突变情况。运用基因靶向二代测序技术对所有先证者进行周围神经病相关基因检测,通过Sanger测序验证突变位点,并对可获得的家系成员进行遗传共分离分析。结果:先证者发病年龄11~64岁,中位数39.5岁,均为慢性起病,进行性发展,主要表现为远端肢体无力,并逐渐出现肌肉萎缩。神经电生理结果示选择性运动神经损害,运动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下降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感觉神经不受累,针刺肌电图符合神经源性损害表现。2例先证者肌肉活检显示神经源性骨骼肌损害,1例先证者腓肠神经活检提示感觉神经受累轻微。基因测序显示8例先证者携带了8种不同的已知dHMN致病基因,3例有已报道的致病突变位点,基因诊断率为37.5%,其余5例为临床意义未明的新发点突变,其中2例突变在家系内共分离。结论:dHMN是一组临床和基因均具有显著异质性的遗传性周围神经病,二代测序技术广泛运用于dHMN先证者的致病基因搜寻,但仍有超过一半的先证者不能得到明确的基因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型遗传性运动神经病 临床表现 肌电图 病理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瞳孔规避的孤立性动眼神经瘫痪为首发症状后交通动脉瘤1例
6
作者 林晶 余求龙 +2 位作者 陈云清 方朴 洪道俊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53-554,共2页
多种病因可引起孤立性动眼神经麻痹,包括多发性硬化、糖尿病或高血压引起的微循环障碍、眼部的炎性假瘤、外伤、肿瘤及颅内动脉瘤等。支配瞳孔括约肌的副交感神经纤维走行于动眼神经的最外周,因此,瞳孔是否受累常常作为最重要的诊断依据... 多种病因可引起孤立性动眼神经麻痹,包括多发性硬化、糖尿病或高血压引起的微循环障碍、眼部的炎性假瘤、外伤、肿瘤及颅内动脉瘤等。支配瞳孔括约肌的副交感神经纤维走行于动眼神经的最外周,因此,瞳孔是否受累常常作为最重要的诊断依据[1-2]。瞳孔首先受累一般考虑为压迫性病变,最常见的为颅内动脉瘤,动眼神经进入蛛网膜下隙,首先在大脑后动脉与小脑上动脉之间穿出,而后与后交通动脉伴行,因此,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与后交通动脉的动脉瘤最容易出现动眼神经麻痹[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瞳孔规避 动眼神经麻痹 动脉瘤 栓塞术 夹闭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纠正凝血功能障碍降低大面积烧伤成年患者28d病死率 被引量:13
7
作者 肖昆 赵斐 +1 位作者 廖新成 乐爱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51-857,共7页
目的:大面积烧伤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是成年患者28 d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然而早期(入院48 h)纠正凝血功能障碍能否降低大面积烧伤成年患者28 d病死率未见阐明。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纠正凝血功能障碍对大面积烧伤成年患者28 d病死率的影... 目的:大面积烧伤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是成年患者28 d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然而早期(入院48 h)纠正凝血功能障碍能否降低大面积烧伤成年患者28 d病死率未见阐明。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纠正凝血功能障碍对大面积烧伤成年患者28 d病死率的影响。方法:检索2014年4月至2019年7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住院治疗的烧伤输血患者的病历资料,经筛选后纳入573名大面积烧伤成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实验组(早期凝血功能障碍纠正者,n=290)和对照组(早期凝血功能障碍未纠正者,n=283),比较2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及预后和转归指标,采用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大面积烧伤成年患者28 d病死率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对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以得出独立危险因素和独立保护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2组患者的生存曲线并运用logrank检验进行分析。结果:2组患者烧伤面积/总体表面积(total body surface area,TBSA)、Ⅲ°烧伤面积、入院24 h尿量及补液量、入院48 h新鲜冰冻血浆输注量及入院48 h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且28 d病死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10%vs 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烧伤面积/TBSA、Ⅲ°烧伤面积、伴吸入性损伤、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入院48 h冰冻血浆输注量和入院48 h凝血功能障碍是否纠正均为入院时伴凝血功能障碍大面积烧伤成年患者28 d病死率的影响因素(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烧伤面积/TBSA(OR=1.058,95%CI:0.921~1.214,P=0.022)、Ⅲ°烧伤面积(OR=1.085,95%CI:1.009~1.168,P=0.027)均是大面积烧伤成年患者28 d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48 h冰冻血浆输注量(OR=0.098,95%CI:0.012~0.789,P=0.029)及入院48 h凝血功能障碍得到纠正(OR=0.103,95%CI:0.015~0.679,P=0.018)是其独立保护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28 d病死率分别为90%和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70,P<0.001)。结论:烧伤面积/TBSA、Ⅲ°烧伤面积是大面积烧伤成年患者28 d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入院48 h冰冻血浆输注量及入院48 h凝血功能障碍得到纠正是其独立保护因素,早期纠正凝血功能障碍可降低患者28 d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烧伤 成年患者 凝血功能障碍 28 d病死率 烧伤面积/总体表面积 logistic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危险因素探讨 被引量:14
8
作者 黄佳 吴裕臣 +1 位作者 洪道俊 张玉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68-370,共3页
目的通过对临床观测指标与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关系的回顾性分析,筛选出相关危险因素,为指导临床SAH后CVS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符合研究标准的99例SAH患者临床资料,按... 目的通过对临床观测指标与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关系的回顾性分析,筛选出相关危险因素,为指导临床SAH后CVS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符合研究标准的99例SAH患者临床资料,按是否发生CVS分为两组,分析入院时年龄、发病意识、发病时体温、血钙水平及钙离子拮抗剂干预、Hunt-Hess分级、白细胞计数等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体温、白细胞计数、血钙、钙离子拮抗剂干预、Hunt-Hess分级、发病意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年、高Hunt-Hess分级、白细胞计数升高均与CVS的发生呈正相关;钙离子拮抗剂干预为CVS发生的负相关因素。结论年龄、Hunt-Hess分级、白细胞计数为SAH后发生CVS的独立危险因素,钙离子拮抗剂的使用为保护因素;发病意识为SAH后发生CVS正相关因素;血钙为SAH后发生CVS负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本氏脑病临床特征及诊断分析(附2例报告) 被引量:16
9
作者 徐文苑 况卫丰 黄经纬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8-119,共2页
1966年Brain等首次描述了一类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相父的伴有甲状腺抗体增高的脑病,称为桥本氏脑病(Hashimoto’s encephalopathy,HE)。HE是一种因自身免疫反应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的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以往认为... 1966年Brain等首次描述了一类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相父的伴有甲状腺抗体增高的脑病,称为桥本氏脑病(Hashimoto’s encephalopathy,HE)。HE是一种因自身免疫反应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的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以往认为可能与大脑血管炎症有父,但近年来发现可能与抗神经元机体有关。国内此病报道较少,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漏诊率,现将我科临床诊治的2例桥本氏脑病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本氏脑病 临床特征 诊断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miR-124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4
10
作者 谢尊椿 刘彬 +1 位作者 周美鸿 陈永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43-345,共3页
目的探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浆小RNA-124(miR-124)水平变化及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AIS患者40例,以40例无AIS病史体检者作为对照。MRI检测梗死体积,RT-PCR技术检测血浆miR-124表达水平。采用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 目的探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浆小RNA-124(miR-124)水平变化及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AIS患者40例,以40例无AIS病史体检者作为对照。MRI检测梗死体积,RT-PCR技术检测血浆miR-124表达水平。采用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评价病情的严重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IS患者血浆miR-124水平显著降低(P <0.05)。梗死体积> 3 cm^3的AIS患者的血浆miR-124水平显著低于梗死体积<3 cm^3的AIS患者(P <0.05)。相关分析显示miR-124与梗死体积呈负相关(r=-0.473,P <0.05)。NIHSS> 5的AIS患者的血浆miR-124水平显著低于NIHSS≤5的AIS患者(P <0.05)。NIHSS评分与miR-124水平呈负相关(r=-0.567,P <0.05)。结论 AIS患者血浆miR-124水平显著降低,其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及NIHSS评分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小RNA-124 梗死体积 NIHSS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注不同储存时间红细胞对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肖昆 赵斐 +5 位作者 唐斌 刘强 邹娟 李松 李国良 乐爱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08-612,共5页
目的探讨输注不同储存时间红细胞对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检索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TBI输血患者3268例,其中1596例纳入了研究对象,将输注新鲜红细胞(储存时间≤14 d)者分为观察组(n=683),输注... 目的探讨输注不同储存时间红细胞对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检索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TBI输血患者3268例,其中1596例纳入了研究对象,将输注新鲜红细胞(储存时间≤14 d)者分为观察组(n=683),输注衰老红细胞(储存时间>14 d)者分为对照组(n=913),分析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输血相关资料,并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生存曲线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与输血相关资料比较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2)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90 d病死率分别为17.0%与13.8%(OR=0.886,95%CI:0.621~1.263,P=0.503);两组患者各亚组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脑损伤类型90 d病死率及各次要结局指标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4)生存曲线分析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90 d生存率(83%vs.86.2%)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注不同储存时间红细胞不影响TBI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存时间 红细胞 创伤性脑损伤 90d病死率 生存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致脑血管病25例临床诊治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辉华 杜更胜 +2 位作者 秦国强 吴裕臣 张荣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68-369,共2页
目的探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致脑血管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对25例PV致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PV致脑血管病表现:头晕12例、眩晕5例,头痛8例、偏身肢体瘫痪15例、肢体麻木4例。脑梗... 目的探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致脑血管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对25例PV致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PV致脑血管病表现:头晕12例、眩晕5例,头痛8例、偏身肢体瘫痪15例、肢体麻木4例。脑梗死19例(76%),其中多发性脑梗死15例(60%);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例(8%);脑出血2例(8%);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4%);脑静脉窦血栓1例(4%)。均符合PV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及血象、骨髓象改变。影像学检查显示以多发性小梗死灶多见(60%),常见于脑叶、基底节、内囊。脑出血血肿内密度不均匀,周边水肿明显。结论 PV致脑血管病以脑梗死多见,其中又以多发性脑梗死为主,并发脑出血、脑静脉窦血栓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较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脑血管病 影像学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ll样受体4在MPTP帕金森病小鼠模型十二指肠和远端结肠的表达 被引量:3
13
作者 方鑫 李小兵 +1 位作者 周美鸿 彭毓棻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3-75,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帕金森病小鼠模型十二指肠和远端结肠细菌内毒素受体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的变化。方法成年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PBS对照3d组,PBS对照7d组,MPTP帕金森病小鼠3d组,MPTP帕金森... 目的初步探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帕金森病小鼠模型十二指肠和远端结肠细菌内毒素受体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的变化。方法成年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PBS对照3d组,PBS对照7d组,MPTP帕金森病小鼠3d组,MPTP帕金森病小鼠7d组,MPTP帕金森病小鼠模型组给予MPTP(20mg/kg,3次,每次间隔2h),PBS对照组给予等量PBS。在末次处理后3d或7d处死小鼠,取出十二指肠和远端结肠组织。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TLR4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LR4阳性细胞表达。结果在MPTP帕金森病小鼠7d组,十二指肠、远端结肠TLR4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均P<0.05)。结论 MPTP帕金森病小鼠模型十二指肠和远端结肠TLR4上调可能与帕金森病的病理生理进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 结肠 TOLL样受体4 帕金森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休克期冰冻血浆与血浆代用品输注比例对大面积烧伤成年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肖昆 赵斐 +1 位作者 万江波 乐爱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93-399,共7页
目的:近年有研究报道大面积烧伤成年患者休克期使用血浆代用品的抗休克效果不佳,然而由于临床上冰冻血浆供应紧张,无法保障患者在休克期内都有冰冻血浆作为胶体液来进行抗休克治疗,本研究旨在探讨休克期冰冻血浆与血浆代用品输注比例对... 目的:近年有研究报道大面积烧伤成年患者休克期使用血浆代用品的抗休克效果不佳,然而由于临床上冰冻血浆供应紧张,无法保障患者在休克期内都有冰冻血浆作为胶体液来进行抗休克治疗,本研究旨在探讨休克期冰冻血浆与血浆代用品输注比例对大面积烧伤成年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烧伤科住院治疗的586例大面积烧伤成年患者临床资料。入院48 h冰冻血浆与血浆代用品输注比例≥2:1的患者纳入实验组,反之则纳入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和预后转归指标,并采用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大面积烧伤成年患者30 d病死率的影响因素,对影响因素进一步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以得出独立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2组患者的生存曲线并运用log-rank检验比较2组患者30 d生存率。结果:2组患者入院48 h冰冻血浆及血浆代用品输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百分比低于对照组,且住院死亡率及30 d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烧伤面积/总体表面积(total body surface area,TBSA)是大面积烧伤成年患者30 d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28,95%CI:1.010~1.439,P=0.039),而入院48 h冰冻血浆与血浆代用品输注比是其独立保护因素(OR=0.016,95%CI:0.001~0.960,P=0.023)。实验组30 d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入院48 h冰冻血浆与血浆代用品输注比例是大面积烧伤成年患者30 d病死率的独立保护因素。大面积烧伤成年患者应早期使用冰冻血浆作为胶体液(冰冻血浆与血浆代用品输注比≥2:1)进行抗休克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注比例 大面积烧伤 30 d病死率 冰冻血浆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颅内恶性黑色素瘤1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万琛宜 周美鸿 +1 位作者 洪道俊 彭云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2-36,共5页
原发性颅内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类高度恶性肿瘤,由于其发病率低,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临床极易误诊或漏诊,预后极差。本文报告1例原发性颅内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以隐匿性头痛起病、病程短、进展迅速;初始头颅CT表现正常,动态复查头颅MRI发现... 原发性颅内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类高度恶性肿瘤,由于其发病率低,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临床极易误诊或漏诊,预后极差。本文报告1例原发性颅内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以隐匿性头痛起病、病程短、进展迅速;初始头颅CT表现正常,动态复查头颅MRI发现左侧额部颅板下结节状信号影逐渐增大,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动态复查脑脊液细胞学发现异形肿瘤细胞;最终通过脑组织活检明确诊断。该病例提示对于原发性颅内恶性黑色素瘤应动态复查头部影像学及脑脊液细胞学,必要时采用更为新颖的脑脊液液体活检方法,如DNA扩增及鉴定等技术,做到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颅内恶性黑色素瘤 脑脊液细胞学 颅高压:头痛 黑色素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单药或联合用药治疗多发性硬化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黄琴 谢宁 +2 位作者 罗纳川 韩静霆 徐文苑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19-925,共7页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单药或联合用药治疗多发性硬化(M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MS患者分为G-csf组、EPO组、G-csf+EPO组(联合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15例)。前3组在对照组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的基础上分...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单药或联合用药治疗多发性硬化(M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MS患者分为G-csf组、EPO组、G-csf+EPO组(联合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15例)。前3组在对照组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加入G-csf、EPO及G-csf联合EPO,在治疗期间(治疗前及治疗7、14、28 d)及随访期间(治疗后3、6、12、24个月)对患者的EDSS评分、磁共振T2WI及增强序列病灶数目进行评估。结果在降低EDSS评分及磁共振T2WI病灶数目方面,治疗期间各组组内降低程度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优于单药治疗组(P<0.05),各单药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治疗期间磁共振增强序列病灶均减少,随访期间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治疗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G-csf及EPO单药或联合用药治疗MS安全有效,二者有联合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促红细胞生成素 多发性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rcot-Marie-Tooth病的诊治 被引量:3
17
作者 洪道俊 张玉生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32-438,共7页
Charcot-Marie-Tooth病(CMT)是最常见的一种遗传性周围神经病,是一组具有显著临床异质性和遗传异质性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肢体远端肌肉进行性无力和萎缩,伴有轻到中度感觉减退,腱反射减弱和足部畸形等.近20年CMT致病基因的不断被克隆,其... Charcot-Marie-Tooth病(CMT)是最常见的一种遗传性周围神经病,是一组具有显著临床异质性和遗传异质性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肢体远端肌肉进行性无力和萎缩,伴有轻到中度感觉减退,腱反射减弱和足部畸形等.近20年CMT致病基因的不断被克隆,其疾病分型、临床表型和基因表型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主要阐述CMT的疾病分型演变、基因诊断策略、临床治疗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RCOT-MARIE-TOOTH病 遗传病 分型 致病基因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障碍病患者的睡眠异常4例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文苑 黄经纬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624-626,共3页
目的探讨运动障碍病患者的睡眠异常,以引起神经科医生的关注。方法收集4例不同临床特征的运动障碍病患者,对其睡眠障碍的特点、发生原因、伴随症状、评估手段、治疗预后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2例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障碍分别表现为睡眠维... 目的探讨运动障碍病患者的睡眠异常,以引起神经科医生的关注。方法收集4例不同临床特征的运动障碍病患者,对其睡眠障碍的特点、发生原因、伴随症状、评估手段、治疗预后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2例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障碍分别表现为睡眠维持困难和日间过度瞌睡(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EDS),与原发病的加重有关,增加抗帕金森病药物剂量及加用镇静药物后睡眠改善;1例不宁腿综合征患者的睡眠障碍与原发疾病的不适症状有关,使用止痛、镇静药物后睡眠好转;1例特发性震颤患者伴有抑郁状态,在使用抗抑郁药物后睡眠改善。结论睡眠障碍严重影响运动障碍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医生应给与足够的关注,并根据其产生睡眠障碍的原因及睡眠障碍特点给予相应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障碍病 睡眠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萎缩侧索硬化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仁伵 朱瑜 王丹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34-538,共5页
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朗,多种遗传因素促使ALS中运动神经元变性,增加疾病的易感性。随着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ALS机制研究领域的主题也趋于多样化。因此,本文结合当前分... 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朗,多种遗传因素促使ALS中运动神经元变性,增加疾病的易感性。随着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ALS机制研究领域的主题也趋于多样化。因此,本文结合当前分子生物学领域最新成果和自身观点来阐述ALS可能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 遗传 蛋白质集聚 内质网应激 轴浆运输 肌萎缩侧索硬化-额颞叶痴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病理讨论——反复口角歪斜、左侧肢体无力3d
20
作者 张玉生 万慧 +2 位作者 李辉华 洪道俊 吴裕臣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12-512,F0003,共2页
关键词 大脑胶质瘤病 MRI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