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播散型皮肤假性淋巴瘤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丽琴
曹先伟
+2 位作者
万红萍
郭竹秀
陈丽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49-551,共3页
报告1例播散型皮肤假性淋巴瘤。患者男,48岁。因躯干及头面部丘疹、结节伴瘙痒3年余就诊。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基本正常,真皮内见致密结节状、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浸润,还可见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及组织细胞,淋巴细胞形状大小较为一致,...
报告1例播散型皮肤假性淋巴瘤。患者男,48岁。因躯干及头面部丘疹、结节伴瘙痒3年余就诊。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基本正常,真皮内见致密结节状、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浸润,还可见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及组织细胞,淋巴细胞形状大小较为一致,无非典型性核,病变以真皮上半部为主,皮下组织未见异常。免疫组化检查:部分细胞CD4(++),CD8(++),CD3(++),CD45Ro(++),细胞毒颗粒相关蛋白(TIA)-1(+),穿孔素(perforin)(-),CD56(-);少数细胞CD20(++),CD79a(++);S-100蛋白部分(+),CDla部分(+)提示朗格汉斯细胞增生,特殊染色示:结核杆菌及麻风杆菌抗酸染色均(-)。诊断:播散型皮肤假性淋巴瘤(以T细胞增生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假性
皮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微小RNA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
2
2
作者
杨馨悦
张志彬
+1 位作者
刘藕根(指导)
彭亚婷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2543-2549,共7页
微小RNA(miRNA)是一类长度为20~24个核苷酸的内源性、保守的非编码RNA分子。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是一种较常见的自身免疫病,在全球每年发病率较高,死亡率也逐渐上升,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研究发现miRNA在细胞、...
微小RNA(miRNA)是一类长度为20~24个核苷酸的内源性、保守的非编码RNA分子。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是一种较常见的自身免疫病,在全球每年发病率较高,死亡率也逐渐上升,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研究发现miRNA在细胞、组织和血液的异常表达与许多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并认为miRNA可能成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早期诊断、预后评估的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miRNA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调控功能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环状RNA与皮肤病的关系
被引量:
2
3
作者
张志彬
彭亚婷
+2 位作者
余凯慧
杨馨悦
刘藕根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72-376,共5页
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类新的内源性非编码RNA,与传统线性RNA不同,circRNA的特征在于它是由反向剪接形成的、没有5'端和3'端的环状闭合结构。目前研究发现circRNA在皮肤组织和血液的异常表达与许多皮肤疾病的发生...
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类新的内源性非编码RNA,与传统线性RNA不同,circRNA的特征在于它是由反向剪接形成的、没有5'端和3'端的环状闭合结构。目前研究发现circRNA在皮肤组织和血液的异常表达与许多皮肤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并认为有可能成为皮肤疾病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及治疗靶点的重要生物标志物。本文总结了关于circRNA的分类、功能以及其在皮肤疾病中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RNA
皮肤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乳头-乳晕复合体基底细胞癌
4
作者
李雨晨
谢东
万川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43-744,共2页
报告1例乳头乳晕复合体基底细胞癌。患者女,47岁。左侧乳房斑块1年。皮肤科检查:左侧乳晕周围可见一黑色斑块,形状不规则,大小1.2 cm×0.4 cm,质硬,表面凹凸不平,边界清楚。皮损组织病理:表皮突底部见间隔性的基底样细胞增生团块,...
报告1例乳头乳晕复合体基底细胞癌。患者女,47岁。左侧乳房斑块1年。皮肤科检查:左侧乳晕周围可见一黑色斑块,形状不规则,大小1.2 cm×0.4 cm,质硬,表面凹凸不平,边界清楚。皮损组织病理:表皮突底部见间隔性的基底样细胞增生团块,外周细胞呈栅栏状排列,可见收缩间隙,部分团块内含色素。诊断:乳头乳晕复合体基底细胞癌。治疗:肿物切除术及皮瓣修复术,愈合良好,术后随访2年未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细胞癌
乳头乳晕复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带状疱疹病人血清NSE水平及与疼痛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
8
5
作者
罗辉
李东金
+2 位作者
肖喻
万辰
陈丽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7期538-540,共3页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所引起的常见皮肤病,主要表现为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常伴明显的神经痛[1]。NSE可以作为评价神经细胞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敏感指标,当...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所引起的常见皮肤病,主要表现为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常伴明显的神经痛[1]。NSE可以作为评价神经细胞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敏感指标,当神经元细胞受到损伤时,血清中的NSE水平普遍升高。有文献报道在HZ病人血清中,多种神经损伤因子(如神经肽Y、P物质等)、细胞炎症因子(如5-羟色胺、前列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水平可明显升高。但血清NSE在HZ神经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确切作用目前还不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人血清
带状疱疹
NSE水平
ZOSTER
簇集性小水疱
神经分布
常见皮肤病
神经损伤
神经元细胞
HERP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板层状鱼鳞病两家系TGM1基因的突变
被引量:
4
6
作者
曹先伟
林志淼
+4 位作者
张黎黎
李岩
陈丽
吴红萱
杨勇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31-433,共3页
目的:检测2个板层状鱼鳞病家系TGM1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采用PCR-DNA直接测序方法明确两个家系TGM1基因突变位点,并以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其中一家系患者皮肤中转谷氨酰胺酶的活性。结果:在1个家系的患者中发现TGM1基因第13号外显子第2...
目的:检测2个板层状鱼鳞病家系TGM1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采用PCR-DNA直接测序方法明确两个家系TGM1基因突变位点,并以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其中一家系患者皮肤中转谷氨酰胺酶的活性。结果:在1个家系的患者中发现TGM1基因第13号外显子第2060位碱基发生G→A纯合突变,使密码子CGT→CAT,导致R687H突变;在另一个家系的患者中发现TGM1基因第4号内含子第一个核苷酸发生G→T及第5号外显子第760位碱基发生G→A杂合突变,分别导致IVS4+1G>T及D254N的复合杂合突变,其父母均为相应突变的携带者。在50名无关正常人中未发现相同突变。R687H纯合突变患者皮肤转谷氨酰胺酶的活性降低。结论:R687H纯合突变及D254N和IVS4+1G>T复合杂合突变为新发现的TGM1基因突变位点,可能是引起两家系板层状鱼鳞病患者的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鳞病
板层状
突变
TGM1基因
转谷氨酰胺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例原发性红斑肢痛症患者SCN9A基因突变检测
被引量:
2
7
作者
林志淼
李岩
+3 位作者
张黎黎
曹先伟
张燕灵
杨勇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06-508,共3页
目的:检测5例原发性红斑肢痛症患者SCN9A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提取外周血DNA,采用PCR扩增SCN9A基因编码区的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并测序。结果:在5例患者中分别发现SCN9A基因4个新的突变位点(L823R、Q10R、V872G、S...
目的:检测5例原发性红斑肢痛症患者SCN9A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提取外周血DNA,采用PCR扩增SCN9A基因编码区的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并测序。结果:在5例患者中分别发现SCN9A基因4个新的突变位点(L823R、Q10R、V872G、S211P)及1个已报道过的突变(I848T)。在50名正常人对照中未发现相同突变。结论:SCN9A基因的L823R、Q10R、V872G、S211P及I848T突变可能为引起这5例患者临床症状的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肢痛症
原发性
基因
SCN9A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先天性巨大色素痣并发白癜风1例
被引量:
1
8
作者
褚昕
陈丽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794-794,共1页
患者男,37岁。因腰背部出现黑褐色斑片37年,全身散在白斑20年,于2008年7月16日就诊。患者自出生右侧腰背部即有大片黑褐色斑片.随着年龄增长斑片逐渐增大,其上有粗的黑色毛发,无任何不适。20年前患者无任何诱因于面部出现色素脱...
患者男,37岁。因腰背部出现黑褐色斑片37年,全身散在白斑20年,于2008年7月16日就诊。患者自出生右侧腰背部即有大片黑褐色斑片.随着年龄增长斑片逐渐增大,其上有粗的黑色毛发,无任何不适。20年前患者无任何诱因于面部出现色素脱失斑,迅速扩大,躯干部黑斑内亦发现大片色素脱失斑,胸部及上肢也有色素脱失斑。未予治疗。面部及躯干部色素脱失斑逐渐稳定。无其他免疫性疾病或系统性疾病病史。家族成员中未发现巨大色素痣及白癜风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痣
色素
白癜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增生期血管瘤疗效分析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
6
9
作者
李丽琴
郭竹秀
+5 位作者
吴俭
吴星恒
陈晓
刘赟
吴红宣
王剑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682-684,共3页
目的:探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增生期血管瘤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增生期血管瘤患儿,给予普萘洛尔0.5~1.5mg/(kg·d)连续服用,服药3~8个月。采用ELISA法检测患儿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时血清血管内皮...
目的:探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增生期血管瘤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增生期血管瘤患儿,给予普萘洛尔0.5~1.5mg/(kg·d)连续服用,服药3~8个月。采用ELISA法检测患儿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时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并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①42例增生期血管瘤患儿I级疗效有1例,Ⅱ级疗效2例,Ⅲ级疗效23例,Ⅳ级疗效16例,有效率(优加好)为92.9%。②42例增生期血管瘤在普萘洛尔治疗4周、8周时血清VEGF水平呈下降趋势,且治疗4周时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8周时低于治疗4周时(P〈0.05);治疗4周后血清VGEF下降水平与疗效等级具有正相关性(rs=0.705,P〈0.05),治疗8周后血清VGEF下降水平与疗效等级亦具有正相关性(rs=0.821,P〈0.001)。结论: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增生期血管瘤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其机制可能与下调增生期血管瘤患儿血清VEGF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萘洛尔
增生期血管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婴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腰部单发血管球瘤1例
被引量:
3
10
作者
曹雪中
张达颖
+1 位作者
王剑
曹源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6-107,共2页
1病历摘要患者男,35岁。左腰肋部单发蓝紫色结节伴疼痛6个月。患者6个月前左腰部出现间歇性针刺样疼痛,触摸诱发,持续数分钟后可自行缓解,视觉模拟评分(VAS)3分,对睡眠及工作无影响,未诊治。近1周出现自发性疼痛且程度加重,持续数分钟...
1病历摘要患者男,35岁。左腰肋部单发蓝紫色结节伴疼痛6个月。患者6个月前左腰部出现间歇性针刺样疼痛,触摸诱发,持续数分钟后可自行缓解,视觉模拟评分(VAS)3分,对睡眠及工作无影响,未诊治。近1周出现自发性疼痛且程度加重,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可向周围放射,遇冷诱发疼痛,VAS评分7分,影响正常工作和睡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球瘤
腰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伴特发性网状青斑的白色萎缩1例
11
作者
沈洪元
曹先伟
+1 位作者
余克涵
陈岩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0-40,共1页
关键词
白色萎缩
网状青斑
特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播散型皮肤假性淋巴瘤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丽琴
曹先伟
万红萍
郭竹秀
陈丽
机构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
南昌大学
第一
附属
医院
病理科
出处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49-551,共3页
文摘
报告1例播散型皮肤假性淋巴瘤。患者男,48岁。因躯干及头面部丘疹、结节伴瘙痒3年余就诊。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基本正常,真皮内见致密结节状、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浸润,还可见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及组织细胞,淋巴细胞形状大小较为一致,无非典型性核,病变以真皮上半部为主,皮下组织未见异常。免疫组化检查:部分细胞CD4(++),CD8(++),CD3(++),CD45Ro(++),细胞毒颗粒相关蛋白(TIA)-1(+),穿孔素(perforin)(-),CD56(-);少数细胞CD20(++),CD79a(++);S-100蛋白部分(+),CDla部分(+)提示朗格汉斯细胞增生,特殊染色示:结核杆菌及麻风杆菌抗酸染色均(-)。诊断:播散型皮肤假性淋巴瘤(以T细胞增生为主)。
关键词
淋巴瘤
假性
皮肤
Keywords
pseudolymphoma
skin
分类号
R739.5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微小RNA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
2
2
作者
杨馨悦
张志彬
刘藕根(指导)
彭亚婷
机构
南昌大学
第二
附属
医院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
出处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2543-2549,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2060574)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92BAB205123)资助。
文摘
微小RNA(miRNA)是一类长度为20~24个核苷酸的内源性、保守的非编码RNA分子。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是一种较常见的自身免疫病,在全球每年发病率较高,死亡率也逐渐上升,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研究发现miRNA在细胞、组织和血液的异常表达与许多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并认为miRNA可能成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早期诊断、预后评估的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miRNA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微小RNA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调控功能
临床应用
Keywords
microRNA
Allergic skin disease
Regulation function
Clinical application
分类号
R392.8 [医药卫生—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环状RNA与皮肤病的关系
被引量:
2
3
作者
张志彬
彭亚婷
余凯慧
杨馨悦
刘藕根
机构
南昌大学
第二
附属
医院
皮肤科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
南昌大学
研究生院医学部
出处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72-376,共5页
基金
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GJJ170093)资助课题。
文摘
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类新的内源性非编码RNA,与传统线性RNA不同,circRNA的特征在于它是由反向剪接形成的、没有5'端和3'端的环状闭合结构。目前研究发现circRNA在皮肤组织和血液的异常表达与许多皮肤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并认为有可能成为皮肤疾病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及治疗靶点的重要生物标志物。本文总结了关于circRNA的分类、功能以及其在皮肤疾病中的调控作用。
关键词
环状RNA
皮肤病
分类号
R751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乳头-乳晕复合体基底细胞癌
4
作者
李雨晨
谢东
万川
机构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
出处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43-744,共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860484)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202BABL206107)
江西省卫生健康委科学技术基金项目(20191054)资助项目。
文摘
报告1例乳头乳晕复合体基底细胞癌。患者女,47岁。左侧乳房斑块1年。皮肤科检查:左侧乳晕周围可见一黑色斑块,形状不规则,大小1.2 cm×0.4 cm,质硬,表面凹凸不平,边界清楚。皮损组织病理:表皮突底部见间隔性的基底样细胞增生团块,外周细胞呈栅栏状排列,可见收缩间隙,部分团块内含色素。诊断:乳头乳晕复合体基底细胞癌。治疗:肿物切除术及皮瓣修复术,愈合良好,术后随访2年未复发。
关键词
基底细胞癌
乳头乳晕复合体
Keywords
basal cell carcinoma
the nipple-areola complex
分类号
R739.5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带状疱疹病人血清NSE水平及与疼痛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
8
5
作者
罗辉
李东金
肖喻
万辰
陈丽
机构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
九江市
第一
人民
医院
皮肤科
出处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7期538-540,共3页
文摘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所引起的常见皮肤病,主要表现为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常伴明显的神经痛[1]。NSE可以作为评价神经细胞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敏感指标,当神经元细胞受到损伤时,血清中的NSE水平普遍升高。有文献报道在HZ病人血清中,多种神经损伤因子(如神经肽Y、P物质等)、细胞炎症因子(如5-羟色胺、前列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水平可明显升高。但血清NSE在HZ神经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确切作用目前还不清楚。
关键词
病人血清
带状疱疹
NSE水平
ZOSTER
簇集性小水疱
神经分布
常见皮肤病
神经损伤
神经元细胞
HERPES
分类号
R752.12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板层状鱼鳞病两家系TGM1基因的突变
被引量:
4
6
作者
曹先伟
林志淼
张黎黎
李岩
陈丽
吴红萱
杨勇
机构
北京
大学
第一
医院
皮肤科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
出处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31-433,共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00168)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6-0015)基金资助
文摘
目的:检测2个板层状鱼鳞病家系TGM1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采用PCR-DNA直接测序方法明确两个家系TGM1基因突变位点,并以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其中一家系患者皮肤中转谷氨酰胺酶的活性。结果:在1个家系的患者中发现TGM1基因第13号外显子第2060位碱基发生G→A纯合突变,使密码子CGT→CAT,导致R687H突变;在另一个家系的患者中发现TGM1基因第4号内含子第一个核苷酸发生G→T及第5号外显子第760位碱基发生G→A杂合突变,分别导致IVS4+1G>T及D254N的复合杂合突变,其父母均为相应突变的携带者。在50名无关正常人中未发现相同突变。R687H纯合突变患者皮肤转谷氨酰胺酶的活性降低。结论:R687H纯合突变及D254N和IVS4+1G>T复合杂合突变为新发现的TGM1基因突变位点,可能是引起两家系板层状鱼鳞病患者的病因。
关键词
鱼鳞病
板层状
突变
TGM1基因
转谷氨酰胺酶
Keywords
ichthyosis, lamellar
mutation, TGM1 gene
transglutaminase
分类号
R758.52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5例原发性红斑肢痛症患者SCN9A基因突变检测
被引量:
2
7
作者
林志淼
李岩
张黎黎
曹先伟
张燕灵
杨勇
机构
北京
大学
第一
医院
皮肤科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
出处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06-508,共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00168)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6-0015)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H020220020610)资助项目
文摘
目的:检测5例原发性红斑肢痛症患者SCN9A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提取外周血DNA,采用PCR扩增SCN9A基因编码区的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并测序。结果:在5例患者中分别发现SCN9A基因4个新的突变位点(L823R、Q10R、V872G、S211P)及1个已报道过的突变(I848T)。在50名正常人对照中未发现相同突变。结论:SCN9A基因的L823R、Q10R、V872G、S211P及I848T突变可能为引起这5例患者临床症状的病因。
关键词
红斑肢痛症
原发性
基因
SCN9A
基因突变
Keywords
erythermalgia,primary
gene, SCN9A
gene mutation
分类号
R758.61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先天性巨大色素痣并发白癜风1例
被引量:
1
8
作者
褚昕
陈丽
机构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
出处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794-794,共1页
文摘
患者男,37岁。因腰背部出现黑褐色斑片37年,全身散在白斑20年,于2008年7月16日就诊。患者自出生右侧腰背部即有大片黑褐色斑片.随着年龄增长斑片逐渐增大,其上有粗的黑色毛发,无任何不适。20年前患者无任何诱因于面部出现色素脱失斑,迅速扩大,躯干部黑斑内亦发现大片色素脱失斑,胸部及上肢也有色素脱失斑。未予治疗。面部及躯干部色素脱失斑逐渐稳定。无其他免疫性疾病或系统性疾病病史。家族成员中未发现巨大色素痣及白癜风患者。
关键词
痣
色素
白癜风
分类号
R739.5 [医药卫生—肿瘤]
R758.41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增生期血管瘤疗效分析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
6
9
作者
李丽琴
郭竹秀
吴俭
吴星恒
陈晓
刘赟
吴红宣
王剑
机构
长沙市
第一
医院
皮肤科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
南昌大学
第一
附属
医院
小儿科
出处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682-684,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增生期血管瘤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增生期血管瘤患儿,给予普萘洛尔0.5~1.5mg/(kg·d)连续服用,服药3~8个月。采用ELISA法检测患儿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时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并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①42例增生期血管瘤患儿I级疗效有1例,Ⅱ级疗效2例,Ⅲ级疗效23例,Ⅳ级疗效16例,有效率(优加好)为92.9%。②42例增生期血管瘤在普萘洛尔治疗4周、8周时血清VEGF水平呈下降趋势,且治疗4周时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8周时低于治疗4周时(P〈0.05);治疗4周后血清VGEF下降水平与疗效等级具有正相关性(rs=0.705,P〈0.05),治疗8周后血清VGEF下降水平与疗效等级亦具有正相关性(rs=0.821,P〈0.001)。结论: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增生期血管瘤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其机制可能与下调增生期血管瘤患儿血清VEGF水平相关。
关键词
普萘洛尔
增生期血管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婴幼儿
Keywords
propranolol
proliferating hemangiomas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infant
分类号
R739.5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腰部单发血管球瘤1例
被引量:
3
10
作者
曹雪中
张达颖
王剑
曹源
机构
南昌大学
第一
附属
医院
疼痛科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
南昌大学
江西医学院
出处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6-107,共2页
文摘
1病历摘要患者男,35岁。左腰肋部单发蓝紫色结节伴疼痛6个月。患者6个月前左腰部出现间歇性针刺样疼痛,触摸诱发,持续数分钟后可自行缓解,视觉模拟评分(VAS)3分,对睡眠及工作无影响,未诊治。近1周出现自发性疼痛且程度加重,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可向周围放射,遇冷诱发疼痛,VAS评分7分,影响正常工作和睡眠.
关键词
血管球瘤
腰部
分类号
R732.2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伴特发性网状青斑的白色萎缩1例
11
作者
沈洪元
曹先伟
余克涵
陈岩
机构
南昌大学
医学院萍乡
医院
皮肤科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
出处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0-40,共1页
关键词
白色萎缩
网状青斑
特发性
分类号
R758.56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播散型皮肤假性淋巴瘤
李丽琴
曹先伟
万红萍
郭竹秀
陈丽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微小RNA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关系研究进展
杨馨悦
张志彬
刘藕根(指导)
彭亚婷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环状RNA与皮肤病的关系
张志彬
彭亚婷
余凯慧
杨馨悦
刘藕根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乳头-乳晕复合体基底细胞癌
李雨晨
谢东
万川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带状疱疹病人血清NSE水平及与疼痛的相关性研究
罗辉
李东金
肖喻
万辰
陈丽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板层状鱼鳞病两家系TGM1基因的突变
曹先伟
林志淼
张黎黎
李岩
陈丽
吴红萱
杨勇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5例原发性红斑肢痛症患者SCN9A基因突变检测
林志淼
李岩
张黎黎
曹先伟
张燕灵
杨勇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先天性巨大色素痣并发白癜风1例
褚昕
陈丽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增生期血管瘤疗效分析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变化
李丽琴
郭竹秀
吴俭
吴星恒
陈晓
刘赟
吴红宣
王剑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腰部单发血管球瘤1例
曹雪中
张达颖
王剑
曹源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伴特发性网状青斑的白色萎缩1例
沈洪元
曹先伟
余克涵
陈岩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