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渐进坏死性黄色肉芽肿为主要表现的植物固醇血症4例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分析
1
作者 卢超航 盛以芸 +3 位作者 刘杰 邱煜森 詹媛 万红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71-775,781,共6页
目的探讨以渐进坏死性黄色肉芽肿为主要表现的植物固醇血症(phytosterolemia,PTSL)的临床病理学及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收集4例以渐进坏死性黄色肉芽肿为主要表现的PTSL,行全外显子基因测序法检测基因突变情况和Sanger测序法筛选并验证... 目的探讨以渐进坏死性黄色肉芽肿为主要表现的植物固醇血症(phytosterolemia,PTSL)的临床病理学及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收集4例以渐进坏死性黄色肉芽肿为主要表现的PTSL,行全外显子基因测序法检测基因突变情况和Sanger测序法筛选并验证,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基因检测结果、治疗及预后等。结果4例患者均以颜面部出现皮下肿物3~13年起病,例4表现为双下肢无力,MRI示颅内占位性病变。血涂片分析发现患者血小板大小不等、总体偏大,口形红细胞增多。4例血总胆固醇(6.9~11.36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45~7.08 mmol/L)均增高。基因检测示例2、例4为ABCG5基因杂合突变;例3为ABCG8基因纯合突变。结论血小板减少、口形红细胞增多及脾大是PTSL患者特殊的临床表现,而渐进坏死性黄色肉芽肿可能是疾病晚期表现之一。及早完善相关基因检测是早确诊、早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固醇血症 渐进坏死性黄色肉芽肿 血小板减少 异常红细胞 脾肿大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替卡韦与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初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肾功能变化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马仕鹏 余燕青 +5 位作者 邬小萍 王亮 刘丽萍 张愈靓 万欣 葛善飞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1,共8页
目的分析比较恩替卡韦(ETV)与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对初治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2023年11月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门诊接受ETV或TAF治疗至少48周的167例初治CHB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 目的分析比较恩替卡韦(ETV)与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对初治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2023年11月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门诊接受ETV或TAF治疗至少48周的167例初治CHB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抗病毒药物分为ETV组(n=117)和TAF组(n=50)。为均衡基线临床资料,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按照2∶1比例进行匹配分析,比较两组患者48周时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及肾功能异常发生率。根据患者48周eGFR水平将患者分为肾功能正常组和异常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肾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各指标预测发生肾功能异常的效能。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肾功能异常累积发生率,并应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比较CHB患者抗病毒治疗期间eGFR动态变化情况。结果PSM成功匹配150例CHB患者,其中ETV组100例,TAF组50例。基线时,ETV组和TAF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患者基线eGFR分别为(112.29±9.92)mL·min^(-1)·1.73 m^(-2)和(114.72±12.15)mL·min^(-1)·1.73 m^(-2)。48周时两组患者eGFR水平较基线均有下降,ETV组48周eGFR明显低于TAF组[(106.42±14.12)mL·min^(-1)·1.73 m^(-2)vs(112.25±13.44)mL·min^(-1)·1.73 m^(-2),t=-2.422,P=0.017],肾功能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TAF组(17.00%vs 4.00%,χ^(2)=5.092,P=0.024)。将患者分为肾功能正常组(n=131)与异常组(n=19)后,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年龄(Z=-2.039,P=0.041)、治疗药物(ETV/TAF)(χ^(2)=5.092,P=0.024)、基线eGFR水平(t=4.023,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eGFR(OR=0.896,95%CI:0.841~0.955,P<0.001)和治疗药物(OR=5.589,95%CI:1.136~27.492,P=0.034)是发生肾功能异常的独立影响因素。基线eGFR预测CHB患者发生肾功能异常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1,cut-off值为105.24 mL·min^(-1)·1.73 m^(-2),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68%、82.44%。Kaplan-Meier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基线eGFR≤105.24 mL·min^(-1)·1.73 m^(-2)组患者肾功能异常累积发生率高于基线eGFR>105.24 mL·min^(-1)·1.73 m^(-2)组患者(χ^(2)=22.330,P<0.001);ETV组患者肾功能异常累积发生率高于TAF组患者(χ^(2)=4.961,P=0.026)。随着抗病毒治疗启动,ETV组和TAF组患者eGFR均降低(F=5.259,P<0.001),但仅在48周时ETV组eGFR水平明显低于TAF组(t=-2.422,P=0.017);在基线eGFR≤105.24 mL·min^(-1)·1.73 m^(-2)和基线eGFR>105.24 mL·min^(-1)·1.73 m^(-2)的两组患者中,eGFR亦下降(F=5.712,P<0.001),且基线及第12、24、36、48周两组患者eGF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927、-9.780、-8.835、-9.489、-8.953,P值均<0.001)。结论对于ETV或TAF初治的CHB患者,ETV抗病毒治疗48周时的肾损伤风险高于TAF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恩替卡韦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 肾损伤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黄文勇 王珊珊 +2 位作者 徐晓 李婷 周燕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69-1370,共2页
目的探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ur,PNE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PNE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免疫表型。结果 2例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40、64岁。临床均表现为右上腹隐痛不适,大小... 目的探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ur,PNE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PNE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免疫表型。结果 2例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40、64岁。临床均表现为右上腹隐痛不适,大小分别为1.5 cm×1 cm×1 cm和4cm×3.5 cm×2.5 cm。镜下见瘤细胞形态相对一致,胞质为嗜酸性细颗粒状,核居中,圆形或卵圆形,呈实性、梁状、腺样、脑回状排列伴有不等量间质和不同程度纤维化。2例瘤组织均表达CgA、Syn、CD56、PGP9.5、S-100及胰高血糖素。而胰岛素、胃泌素、CK7、CK19、CD10、AACT均呈阴性,Ki-67增殖指数均<2%。结论 PNET是一种少见疾病,确诊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及免疫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免疫表型 临床病理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剖宫产伴腹腔异位蜕膜3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熊振芳 万红萍 +3 位作者 涂梅香 胡妮娅 韩永良 涂露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82-683,共2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伴腹腔异位蜕膜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3例异位蜕膜的临床资料及病理形态、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异位蜕膜多于妊娠期妇女剖宫产时偶然发现,一般无临床症状,肉眼观察为腹腔多发结节,镜下见细胞呈铺路石样排列... 目的探讨剖宫产伴腹腔异位蜕膜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3例异位蜕膜的临床资料及病理形态、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异位蜕膜多于妊娠期妇女剖宫产时偶然发现,一般无临床症状,肉眼观察为腹腔多发结节,镜下见细胞呈铺路石样排列并形成结节样结构,部分区间质黏液样变,并见小灶状坏死,局灶可见细胞呈印戒样,免疫表型:CD10(),PR(),ER、PLAP均(+),CK、HCG、SMA、desmin、MC、CR、Moc31均(-)。结论异位蜕膜多偶然发现,病理及临床均易误诊为恶性肿瘤而过诊断或过治疗,需注意其特殊妊娠史,结合免疫组化结果谨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蜕膜 剖宫产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詹媛 江锦良 蔡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6-208,共3页
目的探讨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low grade fibromyxoid sarcoma,LGFM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LGFM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8~61岁,平均51岁,临床以... 目的探讨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low grade fibromyxoid sarcoma,LGFM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LGFM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8~61岁,平均51岁,临床以“无痛性软组织肿块”为首要症状,发生部位为臀部、下肢及胸壁。肿物直径较大(6.5~10 cm),均侵犯横纹肌,其中例1伴周围骨质破坏。镜下为丰富的胶原样区与黏液样区相间排列。肿瘤细胞梭形或短梭形,无明显异型性,核分裂象少见。肿瘤细胞呈短束状或涡旋状排列,间质内可见曲线形小血管。肿瘤组织中可见散在的特征性巨菊形团结构。免疫表型:肿瘤细胞MUC-4和vimentin(+),SMA少量(+),Ki-67增殖指数为10%。结论LGFMS是一种具有特殊病理形态、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的纤维肉瘤亚型,临床过程进展缓慢,局部易复发,熟悉并掌握LGFMS的病理学特点并与其他纤维黏液性肿瘤相鉴别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 纤维肉瘤亚型 分子遗传学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影像-病理”模式在肺结节诊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5
6
作者 詹媛 李炜娟 +4 位作者 葛娴 谢新华 李声鸿 邹国稳 万红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21-1226,共6页
目的探讨临床随访、影像学诊断与术中快速冷冻病理诊断在肺结节诊疗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5月~2021年3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象湖院区)胸外科行胸腔镜辅助肺结节手术切除并行术中快速冷冻病理诊断的病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影... 目的探讨临床随访、影像学诊断与术中快速冷冻病理诊断在肺结节诊疗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5月~2021年3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象湖院区)胸外科行胸腔镜辅助肺结节手术切除并行术中快速冷冻病理诊断的病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及组织学形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26例肺结节患者年龄24~82岁,平均46岁。男女比为1∶1.35,其中炎症性病变44例(19.5%),良性肿瘤13例(5.7%),癌及癌前病变169例(74.8%)。肺结节影像学诊断符合率为87.2%,其中诊断不足10例(4.4%),过度诊断18例(8.0%)。术中快速冷冻病理诊断总符合率为85.0%。其中诊断不足19例(11.9%),过度诊断5例(3.1%)。χ2检测示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微浸润性腺癌(microinvasive adenocarcinoma,MIA)与浸润性腺癌(invasive adenocarcinoma,IAC)之间的患者年龄、结节大小、结节性质、边缘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IS组中混合磨玻璃结节(mix ground-glass nodule,mGGN)7例(14.9%),MIA组中mGGN 23例(74.2%)。在CT影像学反映边缘特征方面,IAC组较AIS组、MIA组有更多患者出现毛刺现象(P<0.01)。结论“临床-影像-病理”多学科诊疗模式对肺结节患者的随诊观察与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肺腺癌 肺结节 癌前病变 多学科联合门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颅内软骨肉瘤4例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4
7
作者 江晓珍 花美玲 +1 位作者 涂露霞 邓葵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36-838,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软骨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颅内软骨肉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19~50岁,平均年龄40.5岁,发生部位为前颅... 目的探讨颅内软骨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颅内软骨肉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19~50岁,平均年龄40.5岁,发生部位为前颅窝、鞍区及斜坡。临床均诊断为其他肿瘤性病变。镜下见肿瘤组织呈分叶状结构,瘤细胞胞质丰富,并见双核。免疫表型:肿瘤细胞IDH1、D2-40、S-100、vimentin均(+),1例CD56灶状(+),CK、EMA、CD56和SOX10均(-),Ki-67增殖指数为1%~5%。结论颅内软骨肉瘤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缺乏特异性,易误诊为其他良性或恶性病变,确诊需依靠病理检查。需与脊索瘤、脑膜瘤、软骨瘤及软骨黏液样纤维瘤等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肿瘤 软骨肉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外显子组测序探索肾脏罕见碰撞瘤临床病理学及分子遗传学特征
8
作者 詹媛 葛娴 +2 位作者 张翔 李声鸿 万红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7-291,共5页
目的探讨肾脏内肿瘤成分为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合并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的碰撞瘤的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肾脏碰撞瘤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肾脏内肿瘤成分为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合并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的碰撞瘤的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肾脏碰撞瘤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病理形态及免疫表型,并进行随访及全外显子组测序。结果患者以左侧腰部胀痛为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为左肾下极团块状软组织占位影,考虑肾癌。镜检:低倍镜下大部分为片状分布淡染区,部分为弥漫分布的深染区,其间混杂部分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高倍镜下肿瘤由两种成分混杂构成,部分区见肿瘤呈腺泡状或巢片状排列,其间可见丰富毛细血管网结构。细胞胞质丰富、透明,细胞核呈卵圆形,可见小核仁;部分区于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多核巨细胞混杂的背景中见组织细胞样细胞散在分布,胞质淡粉染,核形不规则、可见核沟。免疫表型:ccRCC不同程度表达Pax-8、vimentin、CD10、CA9,不表达TFE3、p504S、HMB45、Melan A及CD117,Ki-67增殖指数1%;LCH表达CD1a、Langerin、S-100,Ki-67增殖指数20%。全外显子组测序显示:肿瘤内未发现ccRCC及LCH常见基因异常,存在5q15染色体扩增、14q24.3及14q24.2-q31.1染色体缺失。结论发生于肾脏内肿瘤成分为ccRCC合并LCH的碰撞瘤极其罕见,明确病理诊断、完善分子病理特征及密切随访患者情况,对碰撞瘤的发生机制及临床治疗方案、预后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肿瘤 碰撞瘤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透明细胞肾细胞癌 全外显子组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D51基因G135C单核苷酸多态性及p53突变在肺癌中的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彭亚婷 熊一峰 +2 位作者 徐姗 王珊珊 梅金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8-251,共4页
目的探讨RAD51基因G135C多态性与肺癌发病风险、病理特点及p53基因突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80例肺癌患者为病例组,40例非肿瘤肺疾病患者为对照组。以PCR-RFLP技术检测病例组和对照组的RAD51基因型,比较不同基因型与肺癌危险性以及肺癌病... 目的探讨RAD51基因G135C多态性与肺癌发病风险、病理特点及p53基因突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80例肺癌患者为病例组,40例非肿瘤肺疾病患者为对照组。以PCR-RFLP技术检测病例组和对照组的RAD51基因型,比较不同基因型与肺癌危险性以及肺癌病理特点的关系;并采用免疫组化法对病例组进行p53突变的检测。结果 (1)RAD51基因型G/G、G/C和C/C在病例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77.5%、15.0%和1.3%,在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92.5%、7.5%和0。与携带G/G的个体相比,携带RAD51变异基因型(G/C和C/C)的个体具有更高的患癌风险(P<0.05);(2)RAD51基因型与肺癌的病理学类型及组织学分级无相关性;(3)RAD51 G135C基因型在不同p53基因突变状态肺癌中的分布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RAD51基因多态性与肺癌发病风险有关,携带RAD51变异基因型(G/C和C/C)的个体易患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多态性 RAD51 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i-67增殖指数判定的数字化分析在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级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涂轶 曹毅 +3 位作者 徐姗 郑紫纯 周志斌 梅金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75-877,共3页
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NEN)是一组起源于肽能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异质性肿瘤[1]。胃肠胰分布多种神经内分泌细胞,是NEN最常发生的部位,约占所有NEN的75%,目前已成为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2]。NEN增殖活性的级别... 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NEN)是一组起源于肽能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异质性肿瘤[1]。胃肠胰分布多种神经内分泌细胞,是NEN最常发生的部位,约占所有NEN的75%,目前已成为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2]。NEN增殖活性的级别判定主要采用核分裂象和(或)Ki-67增殖指数两项指标,在国内,大多采用Ki-67增殖指数对NEN进行分级,准确的肿瘤分级对于指导NEN患者的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胰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 Ki-67增殖指数 数字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i-67、p16与腮腺多形性腺瘤术后复发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邱嘉旋 朱声荣 +3 位作者 祝永红 梅金红 王影萍 习伟宏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Ki-67、p16与腮腺多形性腺瘤术后复发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Ki-67、p16在腮腺多形性腺瘤术后复发者第一次(复发前)手术、第二次(复发后)手术标本,未复发者手术标本中的表达。结果:Ki-67在... 目的:探讨Ki-67、p16与腮腺多形性腺瘤术后复发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Ki-67、p16在腮腺多形性腺瘤术后复发者第一次(复发前)手术、第二次(复发后)手术标本,未复发者手术标本中的表达。结果:Ki-67在复发者第一、二次手术与未复发者标本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在复发者第一次手术与未复发者标本中的阳性强度表达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腮腺多形性腺瘤术后复发与其自身的生物学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多形性腺瘤 复发 KI-67 P16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d51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2
作者 彭亚婷 梅金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6-89,共4页
Rad51基因作为DNA修复基因,对维持基因的稳定性起着关键性的作用。Rad51基因的突变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肿瘤对放疗和化疗药物的耐药性也与Rad51基因的突变相关。另外,Rad51基因可能与其它基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 Rad51基因作为DNA修复基因,对维持基因的稳定性起着关键性的作用。Rad51基因的突变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肿瘤对放疗和化疗药物的耐药性也与Rad51基因的突变相关。另外,Rad51基因可能与其它基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该文对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51 肿瘤 同源重组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AI1调控Integrinβ1通路抑制卵巢癌侵袭、转移 被引量:1
13
作者 涂轶 王珊珊 +3 位作者 徐姗 熊一峰 王惟佳 梅金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43-445,448,共4页
目的探讨KAI1通过调控Integrinβ1通路抑制卵巢癌侵袭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60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25例正常卵巢组织、21例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中KAI1蛋白与Integrinβ1蛋白表达的关系; Western blot法检测K... 目的探讨KAI1通过调控Integrinβ1通路抑制卵巢癌侵袭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60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25例正常卵巢组织、21例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中KAI1蛋白与Integrinβ1蛋白表达的关系; Western blot法检测KAI1在人上皮性卵巢癌细胞株A2780、HO-8910、SKOV3细胞和人正常卵巢上皮细胞株HOSEpi C中的表达;构建高表达质粒EGFP-KAI1转染HO-8910细胞株后,使用Western blot法检测KAI1、Integrinβ1、MMP-7、MMP-9的表达。结果随着上皮性卵巢癌病理学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增高,KAI1蛋白阳性率降低,Integrinβ1蛋白阳性率升高,KAI1与Integrinβ1表达呈负相关(P <0. 05),在卵巢癌细胞株上亦观察到相似结果;相对于对照组,KAI1高表达组中Integrinβ1、MMP-7、MMP-9表达下调,细胞侵袭、转移能力下降。结论 KAI1可能通过调控Integrinβ1通路抑制卵巢癌侵袭、转移,为探究KAI1抑制肿瘤发生、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上皮性卵巢癌 KAI1蛋白 INTEGRIN β1蛋白 MMP-7 MMP-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内透明细胞室管膜瘤1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蒙国照 黄松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66-567,共2页
患者男性,16岁。因进行性左下肢乏力4年入院。患者于2005年4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肢无力,症状逐渐加重;2年后出现左小腿腓肠肌肌肉萎缩。2008年1月~2009年8月,以上症状进一步加重,并出现腰痛、左足背皮肤麻木感,小便无力。
关键词 室管膜瘤 透明细胞 脊髓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散型皮肤假性淋巴瘤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丽琴 曹先伟 +2 位作者 万红萍 郭竹秀 陈丽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49-551,共3页
报告1例播散型皮肤假性淋巴瘤。患者男,48岁。因躯干及头面部丘疹、结节伴瘙痒3年余就诊。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基本正常,真皮内见致密结节状、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浸润,还可见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及组织细胞,淋巴细胞形状大小较为一致,... 报告1例播散型皮肤假性淋巴瘤。患者男,48岁。因躯干及头面部丘疹、结节伴瘙痒3年余就诊。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基本正常,真皮内见致密结节状、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浸润,还可见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及组织细胞,淋巴细胞形状大小较为一致,无非典型性核,病变以真皮上半部为主,皮下组织未见异常。免疫组化检查:部分细胞CD4(++),CD8(++),CD3(++),CD45Ro(++),细胞毒颗粒相关蛋白(TIA)-1(+),穿孔素(perforin)(-),CD56(-);少数细胞CD20(++),CD79a(++);S-100蛋白部分(+),CDla部分(+)提示朗格汉斯细胞增生,特殊染色示:结核杆菌及麻风杆菌抗酸染色均(-)。诊断:播散型皮肤假性淋巴瘤(以T细胞增生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假性 皮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囊性肾瘤1例
16
作者 徐姗 梅金红 万红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69-569,共1页
关键词 肾肿瘤 囊性肾瘤 病理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B细胞淋巴细胞瘤1例
17
作者 曹先伟 余克涵 郭竹秀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823-824,共2页
报告1例皮肤B细胞淋巴细胞瘤。患者男,59岁。双侧颜面、耳郭起红色结节,反复发作4年。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内弥漫性淋巴样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CD20、CD79α阳性,CD3、CD45RO均阴性。组织病理学诊断:皮肤B细胞淋巴细胞瘤。
关键词 淋巴细胞瘤 B细胞 皮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纤维化相关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及潜在治疗策略 被引量:19
18
作者 邓羊羊 葛善飞 +1 位作者 余燕青 熊英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41-1145,共5页
肝纤维化是各种病因所致慢性肝损伤而出现的一种病理变化,是以肝星状细胞激活为中心环节,由多种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共同参与调控的复杂病变,具有修复和损伤双重性,并最终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肝衰竭,甚至肝癌。近些年来,肝纤维化相关... 肝纤维化是各种病因所致慢性肝损伤而出现的一种病理变化,是以肝星状细胞激活为中心环节,由多种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共同参与调控的复杂病变,具有修复和损伤双重性,并最终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肝衰竭,甚至肝癌。近些年来,肝纤维化相关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基础研究进展迅速,肝纤维化的治疗策略研究也取得一定进展。简要回顾了肝纤维化发生相关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主要包括JAK/STAT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TGFβ1/Smad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Hedgehog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同时介绍了当前肝纤维化的潜在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信号传导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25及其相关因子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及肝内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6
19
作者 吴剑平 肖海英 +4 位作者 郑雪莲 张振东 章燕 朱萱 汪安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3-90,共8页
目的分析白介素25(interleukin 25,IL-25)及其相关因子在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血清及肝内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7年9月至2019年2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符合NAFLD诊断标准的患者5... 目的分析白介素25(interleukin 25,IL-25)及其相关因子在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血清及肝内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7年9月至2019年2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符合NAFLD诊断标准的患者50例,并纳入行部分肝切除的肝血管瘤或肝囊肿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检测患者血清IL-25等细胞因子水平。选取对照组6例和NAFLD患者12例分别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内IL-25等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采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检测患者肝内IL-25水平和巨噬细胞标记物CD68、M2型巨噬细胞标记物CD206、谷氨酰胺酶转氨酶(glutaminase transaminase,TGM)2蛋白表达。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NAFLD组患者血清IL-25(P=0.003)、IL-13(P=0.007)及IL-4(P=0.001)水平明显降低;②与对照组相比,NAFLD患者肝内IL-13(P=0.007)及IL-4(P=0.003)mRNA表达明显降低,CD68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01);③与对照组相比,NAFLD患者肝内枯否细胞数量更多(P<0.001),M2型巨噬细胞数量减少(P<0.001),IL-25(P<0.001)蛋白水平更低。随着肝脏脂肪变程度的加重,肝内枯否细胞数量逐渐增加(P<0.001),M2型巨噬细胞数量逐渐减少(P<0.001),IL-25蛋白表达逐渐减少(P<0.001)。结论NAFLD患者血清和肝组织IL-25、Th2型细胞因子和肝内M2型巨噬细胞明显减少,且与肝脏脂肪变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25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 M2型巨噬细胞 Th2型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744-5p通过靶向CCND1抑制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 被引量:8
20
作者 雷坤阳 谢文杰 +2 位作者 孙庭 刘贻富 王旭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12-717,共6页
目的探讨miR-744-5p/CCND1轴在肾透明细胞癌(ccRCC)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qRT-PCR检测ccRCC组织和细胞系中miR-744-5p的表达水平。实验分组:miR-744-5p模拟物(miR-744-5p mimic)、阴性对照(NC mimic)、CCND1模拟物(CCND1 mimic)及其阴性... 目的探讨miR-744-5p/CCND1轴在肾透明细胞癌(ccRCC)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qRT-PCR检测ccRCC组织和细胞系中miR-744-5p的表达水平。实验分组:miR-744-5p模拟物(miR-744-5p mimic)、阴性对照(NC mimic)、CCND1模拟物(CCND1 mimic)及其阴性对照(NC mimic)。CCK-8实验、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实验验证miR-744-5p对ccRCC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功能的影响。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miR-744-5p的下游靶分子,qRT-PCR和Westernblot验证CCND1在786-O及OSRC2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进一步验证miR-744-5p和CCND1的关系,最后通过回复实验验证miR-744-5p/CCND1轴在ccRCC中的作用。结果MiR-744-5p在ccRCC组织和细胞系中显著下调(P<0.05),过表达miR-744-5p可以抑制ccRC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CCND1是miR-744-5p的下游靶标。回复实验结果显示,上调CCND1可以部分逆转上调miR-744-5p对ccRCC细胞增殖、迁移以及侵袭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miR-744-5p通过靶向CCND1抑制ccRCC细胞的恶性表型,miR-744-5p/CCND1轴可能是ccRCC诊断和治疗的一个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明细胞癌 miR-744-5p CCND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