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烧伤患者心理应激反应与社会支持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胡利娟 王霞 +1 位作者 王艳霞 陈璐 《中国护理管理》 2012年第2期35-38,共4页
目的:了解烧伤患者心理应激反应现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为更好地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提供依据,增加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该院烧伤中心68例住院患者进行调查... 目的:了解烧伤患者心理应激反应现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为更好地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提供依据,增加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该院烧伤中心68例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女性、30~45岁、农民、重度烧伤、面颈部及四肢烧伤、住院时间长和全额支付住院费用的烧伤患者SCL-90因子分较高,心理应激反应更突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支持中以主观支持得分最高,为(21.57±5.088)分;心理应激反应与社会支持各维度存在负相关;影响心理应激反应的因素有烧伤程度、社会支持、性别。结论:医院应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提高烧伤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心理应激 影响因素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严重烧伤后心肌细胞GRP94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8
2
作者 万义福 许宝华 +2 位作者 张玉珍 万福生 李国辉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43-47,共5页
目的观察严重烧伤大鼠心肌细胞内质网应激蛋白表达的改变及其意义,以探讨严重烧伤后心肌损伤与内质网应激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30%Ⅲ度烫伤模型,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中心肌肌钙蛋白T(cTnT)含量,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中TNFα的含量,RT-PCR... 目的观察严重烧伤大鼠心肌细胞内质网应激蛋白表达的改变及其意义,以探讨严重烧伤后心肌损伤与内质网应激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30%Ⅲ度烫伤模型,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中心肌肌钙蛋白T(cTnT)含量,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中TNFα的含量,RT-PCR和免疫组化分析GRP94的表达。结果烧伤组大鼠伤后3 h血浆中cTnT含量即呈显著升高(P<0.01),心肌中GRP94 mRNA和蛋白表达于烧伤后3 h显著性升高,12 h达峰值,24 h还呈显著升高;大鼠烧伤后3 h心肌中Caspase-3活性开始升高,12 h达高峰,48 h后仍显著高于对照组。牛磺酸治疗组GRP94的表达和Caspase-3活性较烧伤组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严重烧伤可引起心肌细胞内质网应激,牛磺酸对烧伤后早期心肌损害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内质网应激 葡萄糖调节蛋白 心肌损伤 牛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素连接激酶(ILK)通过调控自噬影响深度烧伤创面愈合 被引量:5
3
作者 杨陆涛 张友来 +4 位作者 丁毓威 张守忠 曹青 陈秋莹 潘拥军(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37-542,共6页
目的:探讨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在大鼠深度烧伤创面的表达变化及其对创面愈合的影响和机制。方法:1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实验组,每组5只,实验组大鼠建立背部皮肤深Ⅱ度烧伤模型,正常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 b... 目的:探讨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在大鼠深度烧伤创面的表达变化及其对创面愈合的影响和机制。方法:1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实验组,每组5只,实验组大鼠建立背部皮肤深Ⅱ度烧伤模型,正常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烧伤创面ILK表达;另取45只大鼠建立背部皮肤深Ⅱ度烧伤模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ILK组,每组15只,阴性对照组和ILK组大鼠创面分别注射pEGFP-C1慢病毒和pEGFP-C1-ILK慢病毒,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1 d、7 d、10 d、14 d、21 d观察创面愈合情况,10 d时取创面组织,ELISA测定创面组织TNF-α、IL-1β、IL-6、IL-10表达;21 d时取创面组织,HE染色观察创面组织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创面组织自噬标志蛋白轻链蛋白3(LC3)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结果:烧伤大鼠创面组织ILK表达较正常大鼠皮肤组织显著升高(P<0.05);ILK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在第7、14、21天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ILK组大鼠创面组织病变坏死程度明显降低,炎症细胞浸润减少,TNF-α、IL-1β及IL-6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IL-10含量显著升高(P<0.05),LC3阳性表达平均光密度值显著降低(P<0.05),LC3-Ⅱ/Ⅰ显著降低(P<0.05),Beclin-1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p62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结论:ILK在深度烧伤大鼠创面组织表达增加,过表达ILK可减轻创面炎症反应,抑制自噬,促进烧伤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烧伤 整合素连接激酶 自噬 创面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必净注射液降低脓毒症死亡率有效性的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张友来 邹立津 +1 位作者 辛国华 曾元临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668-1670,共3页
目的:系统评价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的效果,以期作出客观可信的评价,进一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通过Medline数据库、Embase数据库、Science Direct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Cinii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检索自各数据库至... 目的:系统评价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的效果,以期作出客观可信的评价,进一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通过Medline数据库、Embase数据库、Science Direct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Cinii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检索自各数据库至2009年11月期间有关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并将其纳入研究,分析入选文献的方法学质量,提取资料,用RevMan4.2软件进行统计和系统评价。结果:5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包括306例脓毒症患者。血必净注射液+常规治疗组与单纯常规治疗组比较,OR=0.35,95%CI[0.20-0.61],统计学显著性检验Z=3.68,P=0.0002,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血必净注射液对降低脓毒症死亡率有效。结论:本研究进一步证实,血必净注射液能有效地降低脓毒症患者死亡率,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必净 脓毒症 文献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预处理对严重烫伤大鼠胃黏膜热休克蛋白60、70及iNO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红艳 吕农华 +3 位作者 谢勇 郭光华 詹剑华 陈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1507-1510,共4页
目的观察热休克预处理对严重烫伤大鼠胃黏膜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HSP60、HSP70)和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ed nitric oxidase synthase,iNOS)表达的影响,探讨热休克预处理对严重烫伤大鼠胃黏膜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Wi... 目的观察热休克预处理对严重烫伤大鼠胃黏膜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HSP60、HSP70)和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ed nitric oxidase synthase,iNOS)表达的影响,探讨热休克预处理对严重烫伤大鼠胃黏膜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烫伤组及热休克预处理后烫伤组2个大组,观察不同处理组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ulcer index,UI)变化。同时应用RT-PCR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胃黏膜HSP70mRNA表达,免疫组化染色分析胃黏膜组织中HSP60、HSP70、iNOS表达变化。结果正常大鼠严重烫伤后iNOS表达显著增强,胃黏膜损害明显,热休克预处理能显著减轻大鼠严重烫伤后急性胃黏膜损害;与烫伤组比较,经热休克预处理后再烫伤大鼠胃黏膜HSP60和HSP70基因表达水平升高(P<0.05),尤以HSP70为甚(P<0.01),而iNOS表达受抑(P<0.01)。结论热休克预处理对大鼠严重烫伤后急性胃黏膜损害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HSP60、70诱导表达增强及iNOS表达受抑等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预处理 烫伤 胃黏膜 热休克蛋白 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工程皮肤种子细胞研究进展
6
作者 叶华 刘德伍 毛远桂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3515-3517,共3页
组织工程皮肤是修复皮肤急、慢性缺损的重要生物活性材料,种子细胞对其修复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近年来组织工程皮肤种子细胞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表皮细胞与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s)是表... 组织工程皮肤是修复皮肤急、慢性缺损的重要生物活性材料,种子细胞对其修复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近年来组织工程皮肤种子细胞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表皮细胞与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s)是表皮的主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皮肤 种子细胞研究 体外传代培养 生物活性材料 表皮细胞 成纤维细胞 细胞分化 增殖分化能力 拟胚体 汗腺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203下调诱导人角质形成细胞向表皮干细胞去分化的研究
7
作者 彭燕 宋志芳 +3 位作者 刘德伍 李津 章志伟 宁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12期53-58,共6页
目的观察微小RNA-203抑制物(miRNA-203 inhibitor)转染诱导人角质形成细胞向表皮干细胞去分化的可能性及机制。方法(1)取包皮环切术后的人正常包皮组织5例,分离培养人角质形成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生长状况,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 目的观察微小RNA-203抑制物(miRNA-203 inhibitor)转染诱导人角质形成细胞向表皮干细胞去分化的可能性及机制。方法(1)取包皮环切术后的人正常包皮组织5例,分离培养人角质形成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生长状况,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对人角质形成细胞行角蛋白1(CK1)、CK10、CK19、β1整合素(ITGB1)单克隆抗体检测鉴定。(2)通过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将miR-203单链抑制物分子转染人角质形成细胞作为实验组,将对照micro RNA抑制物转染人角质形成细胞作为对照组。(3)对转染后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行CK1、CK10、CK19、ITGB1单克隆抗体检测鉴定;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转染前后细胞miR-203、P63、CK1、CK10、CK19、ITGB1的mRNA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转染前后细胞P63、CK1、CK10、CK19、ITGB1的蛋白表达量。(4)对转染前后miR-203的mRNA表达量与P63的mRNA表达量和蛋白表达量分别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1)转染前人角质形成细胞CK1、CK10表达阳性,转染后CK19、ITGB1表达阳性;(2)实验组转染后细胞miR-203、CK1、CK10 mRNA相对表达量较转染前和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P63、CK19、ITGB1mRNA相对表达量较转染前和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对照组与转染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3)实验组转染后细胞CK1、CK10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转染前和对照组(P<0.05);CK19、ITGB1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转染前和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与转染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4)miR-203的基因表达与P63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均成显著负相关,转染前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907(t=3.730,P=0.038)及-0.956(t=5.644,P=0.012);转染后r值分别为-0.924(t=4.185,P=0.028)及-0.931(t=4.418,P=0.023)。结论 miR-203下调能诱导人角质形成细胞去分化为表皮干细胞,靶基因p63表达上调可能是其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质形成细胞 表皮干细胞 去分化 微小RNA-203 P6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