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下扩张治疗复杂型上消化道狭窄34例报告 被引量:7
1
作者 刘志坚 朱萱 +1 位作者 喻国花 吕农华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66-468,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内镜下探条或(和)球囊扩张治疗复杂型上消化道狭窄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34例各种原因所致的复杂型上消化道狭窄患者,根据狭窄的具体情况在内镜下用探条或(和)球囊对狭窄部进行扩张,观察比较扩张前、后的疗效。结果34例病人... 目的探讨应用内镜下探条或(和)球囊扩张治疗复杂型上消化道狭窄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34例各种原因所致的复杂型上消化道狭窄患者,根据狭窄的具体情况在内镜下用探条或(和)球囊对狭窄部进行扩张,观察比较扩张前、后的疗效。结果34例病人共扩张86次,平均每例扩张2.5次,最少1次,最多6次。单用探条扩张26例、水囊扩张18例、ABD气囊扩张5例、探条联合球囊扩张37例。其中显效14例,占41.2%;有效18例,占52.9%;无效2例,占5.8%。结论内镜下扩张治疗复杂型上消化道狭窄,其方法安全,简便,费用低廉,患者恢复快,可反复进行,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型 上消化道狭窄 内镜 扩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与消化道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叶雯 王福财 +1 位作者 周南进 谢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35-439,共5页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 cell immunoglobulin domain and mucin domain protein-3,Tim-3)是一种抑制性受体,在消化道肿瘤微环境中高表达。Tim-3促进T细胞衰竭、负调节NK细胞的抗肿瘤免疫以及诱导巨噬细胞向M2的极化,肿瘤细胞可...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 cell immunoglobulin domain and mucin domain protein-3,Tim-3)是一种抑制性受体,在消化道肿瘤微环境中高表达。Tim-3促进T细胞衰竭、负调节NK细胞的抗肿瘤免疫以及诱导巨噬细胞向M2的极化,肿瘤细胞可利用Tim-3基因逃避免疫监视,故Tim-3在消化道肿瘤的发展与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文中从Tim-3基因多态性、T细胞、NK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方面就Tim-3在消化道肿瘤的作用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 消化道肿瘤 T细胞 NK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内镜切除术在消化道肿瘤治疗中的应用(附452例综合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杨勤钰 李雪洋 +2 位作者 丁玲 蔡燕 祝荫 《中国内镜杂志》 2018年第10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水下内镜切除术在治疗消化道肿瘤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搜索引擎PubMed,分别以"underwater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underwater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目的探讨水下内镜切除术在治疗消化道肿瘤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搜索引擎PubMed,分别以"underwater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underwater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underwater 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为关键词,检索出相关文献,汇总病例并进行分析。结果共检索出40篇相关文献,纳入452例病例,其中水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UEMR)413例,水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UESD)37例,水下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UPOEM)2例。413例UEMR患者一共有468个病灶,切除成功率为98.5%,其中整块切除率达61.1%,整块切除者的R0切除率为94.3%;37例UESD患者共有39个病灶,所有病灶均经UESD完整剥离;2例UPOEM患者成功行水下黏膜下隧道建立及肌切开。全组术后并发症较低,以出血多见,其他包括穿孔、十二指肠腔狭窄、低钠血症、吸入性肺炎和自限性息肉切除术后综合征。结论水下内镜切除技术是一项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易于掌握且操作方便。今后仍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以及长期随访资料,以明确水下内镜切除技术与常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相比的优势及适应证,便于临床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内镜黏膜切除术 水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消化道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素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小鼠炎症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程小英 詹扬 +3 位作者 周衍安 张静文 李颖萌 刘文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16-324,共9页
目的:探讨乳酸菌素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胃炎小鼠炎症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通过口服H.pylori混悬液制备H.pylori感染小鼠模型。将H.pylori感染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乳酸菌素组,进行干预4周。革兰氏... 目的:探讨乳酸菌素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胃炎小鼠炎症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通过口服H.pylori混悬液制备H.pylori感染小鼠模型。将H.pylori感染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乳酸菌素组,进行干预4周。革兰氏染色、Warthin-Starry银染色和H.pylori免疫组化染色验证小鼠胃黏膜H.pylori的定植,HE染色观察小鼠胃黏膜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测定小鼠胃黏膜iNOS、IL-1β和3-Nitrotyrosine的表达,16S rRNA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结构。结果:造模组小鼠H.pylori定植成功;乳酸菌素能改善H.pylori感染性胃炎小鼠胃组织病理形态;抑制胃黏膜中iNOS、IL-1β和3-Nitrotyrosine的表达。相较于H.pylori感染组,乳酸菌素组小鼠的肠道菌群组成结构具有明显差异。乳酸菌素可通过调节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和疣微菌门的组成,增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在属水平上,乳酸菌素可促进g_norank_f_Muribaculaceae、阿克曼氏菌属(Akkermansia)和另枝菌属(Alistipes)等产生短链脂肪酸细菌的生长,抑制杜氏杆菌属(Dubosiella)等炎症相关细菌的增殖,改善肠道菌群组成结构。结论:乳酸菌素能够恢复由H.pylori感染破坏的肠道菌群结构,促进有益菌的增殖,降低炎症反应并缓解胃黏膜氧化损伤,对H.pylori感染性胃炎小鼠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素 幽门螺杆菌 胃炎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与外科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41
5
作者 钟超 杨建宇 +3 位作者 李启睿 王强 陈幼祥 李国华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7-63,共7页
目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外科手术是早期胃癌(EGC)的常用治疗方法,但其相关风险及获益目前仍存在争议,该研究旨在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在治疗EGC的有效性、安全性等方面的差异。方法检索1990年1月-2016年6月发表在Pubmed、CBM、Embase、... 目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外科手术是早期胃癌(EGC)的常用治疗方法,但其相关风险及获益目前仍存在争议,该研究旨在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在治疗EGC的有效性、安全性等方面的差异。方法检索1990年1月-2016年6月发表在Pubmed、CBM、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的有关ESD与外科手术治疗EGC对比研究的所有中英文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搜索的相关文献进行二次筛选,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总共有12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且均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共涉及4 331个研究对象。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ESD与外科手术相比,复发率[(22/2 586,0.85%)vs(6/1 134,0.53%),P=0.370]及5年生存率[(852/909,93.72%)vs(707/746,94.77%),P=0.3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虽然外科手术在整块切除率方面稍高于ESD组[(99/99,100.00%)vs(95/103,92.23%),P=0.020],但是外科手术组的手术时间[标准化均数差(SMD)=-3.04,95%CI:-3.64^-2.45,P=0.000]及住院时间(SMD=-2.53,95%CI:-3.73^-1.32,P=0.000)比ESD组延长,且术后并发症增多[(45/816,5.50%)vs(101/686,14.72%),P=0.000]。结论对于EGC的治疗,两种治疗方法在复发率及5年生存率方面无明显差异,虽然ESD组在整块切除率上不及外科手术组,但其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且恢复快等显著优势,可作为EGC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外科手术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治疗大肠息肉并发出血的危险因素以及腺瘤性息肉的癌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29
6
作者 王强 龙顺华 +5 位作者 胡薇潇 舒徐 廖旺娣 朱萱 吕农华 陈幼祥 《中国内镜杂志》 2018年第5期42-49,共8页
目的该研究目的是认识直径≥1.0 cm大肠息肉临床特点、内镜下治疗出血的危险因素及腺瘤性息肉癌变的特征分析。方法回顾该院2014年1月1日-2016年1月1日经内镜下切除的直径≥1.0 cm大肠息肉741例患者,共884枚息肉;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该研究目的是认识直径≥1.0 cm大肠息肉临床特点、内镜下治疗出血的危险因素及腺瘤性息肉癌变的特征分析。方法回顾该院2014年1月1日-2016年1月1日经内镜下切除的直径≥1.0 cm大肠息肉741例患者,共884枚息肉;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内镜下特点、息肉切除出血危险因素及腺瘤性息肉癌变的特征。结果大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术中、迟发性出血的单因素分析中,发现性别(P=0.017)、息肉部位(P=0.011)、息肉大小(P=0.004)、表面是否分叶(P=0.010)、内镜手术方式(P=0.029)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息肉为观察单位,对患者临床资料和内镜下特点进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时,发现性别(P=0.012,OR=2.671,95%CI=1.246~5.728)为独立危险因素,男性比女性更易发生出血;息肉部位为乙状结肠相对于直肠来讲为保护因素(P=0.011,OR=0.348,95%CI=0.154~0.786),息肉大小≥3.0 cm相对于息肉大小为1.0~1.9 cm来讲为危险因素(P=0.049,OR=2.530,95%CI=1.005~6.374)。大肠腺瘤性息肉癌变特征单因素分析时,发现表面是否分叶(P=0.001)、是否光滑(P=0.017)、山田分型(P=0.008)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多因素时,得出表面分叶(P=0.001,OR=6.556,95%CI=2.326~18.475)是腺瘤性息肉癌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内镜下治疗大肠息肉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法 ;以息肉为观察单位,性别为大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术中、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男性比女性更易发生出血;息肉直径越大,发生出血的可能性越大;表面分叶的大肠腺瘤性息肉提示癌变的可能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息肉 内镜 出血 癌变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1例胃Dieulafoy病出血临床特征及再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强 龙顺华 +7 位作者 胡薇潇 舒徐 李弼民 廖旺娣 蓝桂莲 朱萱 吕农华 陈幼祥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3-48,共6页
目的 Dieulafoy病是一种较少见的上消化道出血性疾病,该研究目的是认识胃Dieulafoy病临床特点及Dieulafoy病经治疗后再次出血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1月-2016年6月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经胃镜确诊为胃Dieulafo... 目的 Dieulafoy病是一种较少见的上消化道出血性疾病,该研究目的是认识胃Dieulafoy病临床特点及Dieulafoy病经治疗后再次出血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1月-2016年6月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经胃镜确诊为胃Dieulafoy病出血患者,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内镜下特点及再出血危险因素。结果在111例患者中,男97例(87.4%);发病部位主要好发于胃底及高位胃体53例(47.7%),按Forrest分级主要为Ⅰ期52例(46.8%)及Ⅱ期58例(52.3%);主要以内镜联合药物治疗为主101例(91.0%),内镜治疗方法止血成功率为84.2%,单种内镜、两种内镜、三种内镜治疗方法的止血率分别为85.0%、84.8%、75.0%。对于101例行内镜联合药物治疗患者,胃底及高位胃体、中低位胃体、胃窦的止血成功率分别为83.7%、82.1%、88.9%。在111例上述观察指标中,年龄(P=0.002)和输血(P=0.004)在单因素分析中是再出血危险因素;在101例均已行内镜处理的Dieulafoy病出血的患者中,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表明输血(P=0.018,OR=37.77,95%CI=1.86~766.47)为经治疗后再出血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内镜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输血为经治疗后再出血独立的危险因素,各种内镜治疗方法无明显差异,出血部位不同在经治疗后再出血组与非再出血组间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EULAFOY病 临床特征 内镜 再出血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胰腺假性囊肿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8
作者 廖敏琪 刘吉祥 夏亮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21期66-69,共4页
胰腺假性囊肿是胰腺炎的常见并发症,目前有多种治疗方式,但方式的选择一直没有达成共识。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内镜下引流、外科手术等几种胰腺假性囊肿治疗方式各有其优缺点.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的成功率为42%~96%,死亡率很低,... 胰腺假性囊肿是胰腺炎的常见并发症,目前有多种治疗方式,但方式的选择一直没有达成共识。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内镜下引流、外科手术等几种胰腺假性囊肿治疗方式各有其优缺点.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的成功率为42%~96%,死亡率很低,但复发率较高。外科手术引流胰腺假性囊肿的成功率较高,但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也较高,因此只在极少数情况下使用。内镜下引流的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较低,被一些学者推荐为假性囊肿的首选方法。腹腔镜治疗胰腺假性囊肿的效果与内镜治疗相差不大,两种方法各有优劣,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胰腺假性囊肿 经皮穿刺置管引流 内镜下引流 外科手术引流 腹腔镜手术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都全球共识对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的启示 被引量:14
9
作者 谢川 吕农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共4页
《幽门螺杆菌胃炎京都全球共识报告》于2015年7月在《消化道》(Gut)杂志全文发表。该共识对胃炎的病因学分类、诊断评估、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消化不良及Hp胃炎治疗理念进行了革新,是继欧洲Maastricht Ⅳ共识之后发布的又一项有... 《幽门螺杆菌胃炎京都全球共识报告》于2015年7月在《消化道》(Gut)杂志全文发表。该共识对胃炎的病因学分类、诊断评估、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消化不良及Hp胃炎治疗理念进行了革新,是继欧洲Maastricht Ⅳ共识之后发布的又一项有关Hp感染的重要国际共识。该共识的发布将有助于提高我国临床医师对Hp感染胃炎诊治的认识。但是,我国Hp感染人口基数大、抗生素耐药率高、卫生资源相对缺乏,因此临床实践中不能照搬国际共识,应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Hp感染诊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菌 幽门 感染 胃炎/病因学 胃炎/诊断 胃炎/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微创对比外科手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廖敏琪 赵云珊 +1 位作者 刘吉祥 夏亮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22期52-56,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内镜微创、外科手术两种处理胰腺假性囊肿(PPC)方法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数据库,并进行手动检索,根据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相关文献,在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估和资料提取后,采用Cho... 目的系统评价内镜微创、外科手术两种处理胰腺假性囊肿(PPC)方法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数据库,并进行手动检索,根据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相关文献,在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估和资料提取后,采用Choc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篇随机对照实验和4篇病例对照研究,包括247例患者(内镜组141例,手术组136例)。Meta分析结果提示,两种方法的技术成功率均高且接近100%;内镜组的短期成功率低于外科手术组(RR=0.14,95%CI:0.05~0.36,P<0.0001);内镜组的长期成功率(RR=0.56,95%CI:0.22~1.42,P=0.22)、并发症发生率(RR=0.90,95%CI:0.44~1.82,P=0.77)、复发率(RR=0.52,95%CI:0.13~2.06,P=0.35)相较于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内镜组的住院天数(SMD=-4.55,95%CI:-8.25^-0.84,P=0.02)、花费(SMD=-1.09,95%CI:-1.51^-0.68,P<0.000 01)少于手术组。结论推荐内镜治疗作为胰腺假性囊肿的首选治疗方法,若内镜治疗后囊肿持续存在或出现危急并发症等情况可转行外科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假性囊肿 内镜 微创 手术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8例胃底非静脉曲张病变内镜诊断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志坚 朱萱 +2 位作者 吕农华 胡伟 王祟文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1-312,共2页
目的对108例胃底非静脉曲张病变的类型、内镜下表现及病理类型进行分析。方法所有病例均使用电子胃镜按常规检查,对胃底进行仔细观察和诊断,必要时行病理活检。结果胃底非静脉曲张病变以肿瘤最多见(60.2%),其次是息肉(19.4%),溃疡(13%)... 目的对108例胃底非静脉曲张病变的类型、内镜下表现及病理类型进行分析。方法所有病例均使用电子胃镜按常规检查,对胃底进行仔细观察和诊断,必要时行病理活检。结果胃底非静脉曲张病变以肿瘤最多见(60.2%),其次是息肉(19.4%),溃疡(13%)也较多见。各种病变形态不一,各具特点。结论胃底病变较隐匿,又以肿瘤多见,胃镜下应仔细观察诊断,注意活检的方式、方法,必要时可联合其他检查以提高诊断水平,以免误诊或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底疾病 内镜检查术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腹水并发低钠血症的诱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10
12
作者 熊良圣 蔡军锋 祝金泉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2192-2193,共2页
关键词 肝硬化 腹水 低钠血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间质瘤预后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余韬 舒徐 《临床荟萃》 CAS 2018年第11期1008-1012,共5页
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是指原发于消化道,高表达kit蛋白的间叶组织肿瘤,也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质肿瘤。同时被认为是一种具有潜在恶性倾向的侵袭性肿瘤。不同的病理特征、组织学特点、超声下特点、治疗方式选择等因素均影响着... 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是指原发于消化道,高表达kit蛋白的间叶组织肿瘤,也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质肿瘤。同时被认为是一种具有潜在恶性倾向的侵袭性肿瘤。不同的病理特征、组织学特点、超声下特点、治疗方式选择等因素均影响着胃间质瘤患者的预后。本文围绕胃间质瘤组织学特征、病理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方式等预后相关因素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预后 治疗 病理学 内窥镜检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小体活化与非病毒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4
作者 黄晨恺 何丛 朱萱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46-550,共5页
炎症小体是多种蛋白质组成的复合体,能感知受损的细胞及病原体产生的危险信号,从而激活半胱天冬酶1(caspase-1)使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IL-18/33释放出胞外。炎症小体的活化会造成肝细胞损伤、免疫细胞活化从而加重炎症反应... 炎症小体是多种蛋白质组成的复合体,能感知受损的细胞及病原体产生的危险信号,从而激活半胱天冬酶1(caspase-1)使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IL-18/33释放出胞外。炎症小体的活化会造成肝细胞损伤、免疫细胞活化从而加重炎症反应。文章讨论炎症小体在不同肝疾病,如酒精性肝炎、非酒精性肝病、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这些研究成果将进一步加深对非病毒性肝疾病发病机制的认识,为此类肝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炎症小体 白细胞介素 半胱天冬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怎样治疗顽固性便秘
15
作者 王崇文 《求医问药》 2011年第5期31-31,共1页
我今年83岁,患便秘已经七八年了。近年来,我的病情日益加重,服用多种药物均无明显的疗效。现在,我每隔3天才能解一次大便,十分痛苦。请问,像我这样的顽固性便秘应如何治疗?
关键词 顽固性便秘 患者 临床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X4相关信号通路在肝纤维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罗方云 黄晨恺 朱萱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8-302,共5页
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NOX)是一种多蛋白质亚基组成的复合体,是活性氧簇(ROS)生成的主要酶类。现已证实NOXs介导的氧化应激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其亚基NOX4则起了关键作用,其生成的ROS不仅能直接对引起肝纤... 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NOX)是一种多蛋白质亚基组成的复合体,是活性氧簇(ROS)生成的主要酶类。现已证实NOXs介导的氧化应激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其亚基NOX4则起了关键作用,其生成的ROS不仅能直接对引起肝纤维化的主要细胞?肝星状细胞(HSCs)具有显著的活化效应,还可通过介导包括HSCs在内的多种细胞内的信号传导通路参与HSCs的持续激活、细胞外基质的异常增殖、肝细胞的凋亡及肌成纤维细胞的迁移等过程,最终诱导肝纤维化的发生与发展。文章就NOX4相关信号通路在肝纤维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4 活性氧簇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及其抗炎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卢睿凌 廖旺娣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10-614,共5页
目的综述二甲双胍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总结二甲双胍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发挥抗炎作用的机制。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归纳了二甲双胍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和基于该机制产生的抗炎作用。结果二甲双胍能够增加益生菌的数量、减少致病菌的... 目的综述二甲双胍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总结二甲双胍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发挥抗炎作用的机制。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归纳了二甲双胍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和基于该机制产生的抗炎作用。结果二甲双胍能够增加益生菌的数量、减少致病菌的丰度。进而通过稳定胃肠道黏膜、促进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CFA)的生成、调节炎症细胞因子、调节法尼醇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调节金属蛋白等方式产生抗炎作用。结论二甲双胍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产生抗炎作用,可作为慢性炎症相关性疾病的潜在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肠道菌群 抗炎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呕吐、进食梗阻感为主诉的系统性硬化病误诊分析及文献复习
18
作者 丁祥利 杨轶涵 +1 位作者 彭海丽 廖旺娣 《临床荟萃》 CAS 2018年第8期711-714,共4页
1病历摘要 患者女,60岁,农民。因反复呕吐10余年,加重伴进食梗阻2个月于2011年3月29日入我院。10余年来反复出现呕吐,于进食10余分钟后出现,非喷射性,量少,有发酵气味,与所进食物种类无明显关系,伴反酸,平卧后出现,症状呈间歇性,无进... 1病历摘要 患者女,60岁,农民。因反复呕吐10余年,加重伴进食梗阻2个月于2011年3月29日入我院。10余年来反复出现呕吐,于进食10余分钟后出现,非喷射性,量少,有发酵气味,与所进食物种类无明显关系,伴反酸,平卧后出现,症状呈间歇性,无进行性加重,约每月发作1次;近5年症状加重,每日发作1次,夜间平卧多见,坐立位好转,无腹痛,无烧心及胸骨后疼痛,曾多次就诊当地医院,拟“胃病”给予胃药(具体不详)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皮病 系统性 呕吐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数据库筛选胃癌的自噬相关基因及预后预测模型的建立
19
作者 罗志鹏 苗志国 +1 位作者 金瑞日 魏海云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13期44-47,共4页
目的 通过多种癌症基因数据库构建胃癌自噬相关基因(ARGs)预后预测模型。方法 从人类自噬数据库和GSEA分子特征数据库获得自噬基因,与GEO数据库得到的胃癌差异表达基因进行比对,从而筛选出胃癌ARGs。对胃癌ARGs进行富集分析及通路分析... 目的 通过多种癌症基因数据库构建胃癌自噬相关基因(ARGs)预后预测模型。方法 从人类自噬数据库和GSEA分子特征数据库获得自噬基因,与GEO数据库得到的胃癌差异表达基因进行比对,从而筛选出胃癌ARGs。对胃癌ARGs进行富集分析及通路分析、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关键ARGs,应用R语言进行生存曲线分析、构建列线图及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 从多种数据库下载得到胃癌差异表达基因和自噬基因,从中筛选出102个重合基因即胃癌ARGs,Lasso回归和COX多因素分析筛选最终得到2个关键ARGs,即DYNC1I1、RNASE1。基于两个基因建立1、3、5年生存期预测模型和诺莫列线图校正曲线,C值为0.68,提示该模型有相对较好的预测能力。结论 本研究构建了基于DYNC1I1、RNASE1两个关键ARGs胃癌预后风险模型,该模型可有效预测胃癌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自噬 癌症基因数据库 预后预测模型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