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BV感染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时体外免疫效应的变化 被引量:3
1
作者 梅清 李小鹏 +4 位作者 吴振平 李丹 张文苑 余婷婷 张伦理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4027-4031,共5页
目的观察免疫耐受期的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刺激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后出现的免疫效应变化。方法用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为2×107IU/mL的免疫耐受期的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刺激健康人的PBMCs,并设为实验组,刺激的... 目的观察免疫耐受期的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刺激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后出现的免疫效应变化。方法用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为2×107IU/mL的免疫耐受期的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刺激健康人的PBMCs,并设为实验组,刺激的时间一共为24 d,另外设立未用感染者血清刺激的健康人PBMCs为对照组。CCK8法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中PBMCs的细胞数,ELISA法检测2组中上清液里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CD8^+T细胞上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阳性率。结果在刺激的第8天,实验组中PBMC数量高于对照组,实验组TNF-α浓度[(1 646.89±149.92)pg/mL]高于对照组[(1 061.20±151.29)pg/mL,t=4.76,P=0.009],实验组IFN-γ的浓度[(134.00±15.10)pg/mL]高于对照组[(24.26±8.22)pg/mL,t=11.06,P=0.000]。刺激的第24天时实验组TNF-α浓度[(395.67±25.17)pg/mL]低于对照组[(576.33±15.18)pg/mL,t=-10.65,P=0.000],实验组IFN-γ浓度[(14.05±1.65)pg/mL]低于对照组[(20.75±2.47)pg/mL,t=-3.91,P=0.017]。未开始刺激时,实验组与对照组CD8+T细胞上PD-1阳性率均为(12.23±1.72)%,持续刺激24 d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PD-1表达水平分别为(16.70±1.65)%、(13.17±2.31)%。实验组刺激24 d后PD-1表达水平高于未开始刺激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对照组第24天PD-1表达水平相比于未开始刺激时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5)。结论乙肝病毒刺激PBMCs的初期,细胞数会增殖,并且产生炎症因子IFN-γ和TNF-α;但长期刺激后其炎症因子产生能力减弱,且CD8+T细胞表面抑制性受体PD-1表达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免疫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程序性死亡受体-1 干扰素-Γ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粪菌移植治疗指南
2
作者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病(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病毒性肝炎学组 浙江省慢性肝病重症化精准诊治与规模转化重点实验室 +22 位作者 陈永平 王晓东 丁惠国 马雄 王辉 卢洁 邬小萍 许烂漫 张文宏 杨长青 杨永平 李用国 张发明 杨永峰 陈达之 张明香 张继明 南月敏 徐小元 唐小平 党双锁 高峰 潘红英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4-431,共8页
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是指通过将健康供体的粪便菌群移植到患者肠道内,直接重建具有正常功能的肠道微生态系统,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1])。该疗法最早被用于炎症性肠病和帕金森病的治疗,并显示出良... 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是指通过将健康供体的粪便菌群移植到患者肠道内,直接重建具有正常功能的肠道微生态系统,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1])。该疗法最早被用于炎症性肠病和帕金森病的治疗,并显示出良好的效果~([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粪菌移植 诊疗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耐药性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肖金平 程娜 +2 位作者 向天新 王嘉鑫 李淑月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08-311,共4页
分析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颅内感染耐药性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建议。采用病例对照及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颅内鲍曼不动杆菌(Ab)感染报告病例,依据耐药情况将患者分为MDR-Ab与非MDR-Ab组。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 分析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颅内感染耐药性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建议。采用病例对照及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颅内鲍曼不动杆菌(Ab)感染报告病例,依据耐药情况将患者分为MDR-Ab与非MDR-Ab组。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MDR-Ab颅内感染耐药性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住院时间、ICU住院、合并肺部感染、脑脊液(CSF)漏、CSF引流不通畅、感染Ab前使用抗生素、手术后使用激素均为MDR-Ab颅内感染耐药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表明:住院时间、ICU住院、脑脊液引流不通畅,感染Ab前使用抗生素均为MDR-Ab颅内感染耐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对于住院时间长、ICU住院、CSF引流不通畅、感染Ab前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容易使其产生耐药,故在临床诊疗过程尽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时迁出ICU病房,保存引流通道的通畅,合理应用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颅内感染 耐药性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后的评估指标 被引量:11
4
作者 石江龙 程娜 +2 位作者 向天新 陈华英 王标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82-1087,共6页
目的探讨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并评估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对CRAB血流感染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以2013年1月—2020年8月某院确诊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对碳青霉烯类的耐... 目的探讨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并评估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对CRAB血流感染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以2013年1月—2020年8月某院确诊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性分为耐药组(CRAB组)与敏感组(CSA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的不同将CRAB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患者在确诊后48 h内的PCT、CRP水平,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其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64例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包括CRAB组43例与CSAB组21例。使用抗菌药物>7 d是CRAB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6.198,95%CI:1.280~30.023)。43例CRAB血流感染患者中预后良好组13例,预后不良组30例。ROC曲线显示,PCT、CRP以及PCT联合CRP预测CRAB血流感染患者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9(95%CI:0.658~1.000)、0.800(95%CI:0.610~0.990)、0.895(95%CI:0.751~1.000)。结论使用抗菌药物>7 d是CRAB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血清PCT、CRP水平对CRAB血流感染患者的预后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碳青霉烯类 耐药性 血流感染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精性肝病合并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刘祥英 张一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299-301,共3页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病合并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评价酒精性肝病与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04年1月至2011年5月收治经确诊的271例酒精性肝病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及实验室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1例酒精性肝病中118例(43....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病合并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评价酒精性肝病与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04年1月至2011年5月收治经确诊的271例酒精性肝病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及实验室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1例酒精性肝病中118例(43.5%)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其中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的101例(37.3%),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的2例(0.7%),戊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的14例(5.2%),甲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的1例(0.3%),无肝炎病毒感染的153例(56.5%)。肝炎病毒感染阳性组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百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且阳性组ALT、AST、TBil、GGT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酒精与肝炎病毒对肝脏损伤有协同作用,酒精性肝病合并肝炎病毒感染加重肝脏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酒精性 肝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产妇母婴垂直传播风险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熊风 刘珉玉 +4 位作者 庞水子 刘越 康秀华 程娜 向天新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05-1109,共5页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合并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母婴垂直传播风险及感染预防与控制。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于某三甲医院分娩的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产妇及其新生儿的临床特征、母婴结局及感染预防与控制措...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合并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母婴垂直传播风险及感染预防与控制。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于某三甲医院分娩的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产妇及其新生儿的临床特征、母婴结局及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结果3例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产妇平均年龄29岁,平均孕周38^(+4)周。初始临床症状为咳嗽、咳痰1例,其余2例患者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表现。所有患者行剖宫产终止妊娠,对产妇乳汁、阴道分泌物、脐血、羊水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母婴分离,其中2例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隔离病室单间治疗,住院期间每日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另1例间隔24 h连续2次核酸结果阴性,转至隔离点隔离观察。产妇和新生儿均预后良好。结论本研究尚未发现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孕晚期产妇母婴垂直传播的证据。对于孕周足月或呼吸道症状加重产妇,建议及时终止妊娠,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母婴分离并严格隔离,以确保新生儿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micron变异株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妊娠 感染预防与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病毒载量HBV感染者肝脏炎症及纤维化情况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姜曼蕾 许飞 张伦理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04-1307,共4页
目的探讨低病毒载量慢性HBV感染者肝脏炎症、纤维化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2年6月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就诊HBsAg阳性患者,筛选出20 IU/mL<HBV DNA<2000 IU/mL患者41例,完善血生化、肝硬度、肝穿刺病理检查,明确肝脏炎症和纤... 目的探讨低病毒载量慢性HBV感染者肝脏炎症、纤维化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2年6月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就诊HBsAg阳性患者,筛选出20 IU/mL<HBV DNA<2000 IU/mL患者41例,完善血生化、肝硬度、肝穿刺病理检查,明确肝脏炎症和纤维化情况;根据HBV DNA、ALT、肝硬度值、年龄对比分析肝脏炎症情况。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36.59%(15/41)低病毒载量HBV感染者肝脏炎症和/或纤维化≥G2/S2。1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V DNA为>200~2000 IU/mL患者11例(73.33%),HBV DNA为20~200 IU/mL患者4例(2667%);肝脏炎症活动度分级G2占比73.33%(11/15)、纤维化程度分期S2占比46.67%(7/15);ALT≤30 U/L占比46.67%(7/15);年龄≥30岁占比86.66%(13/15);LSM>17 kPa占比6.67%(1/15),LSM 12.4~17 kPa占比4667%(7/15),LSM 9.4~12.4 kPa占比33.33%(7/15)。结论低病毒载量慢性HBV感染者有较高的炎症和纤维化进展风险;ALT水平不能作为低病毒载量HBV感染者是否抗病毒治疗的依据;瞬时弹性成像肝硬度检测可作为筛查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无创检查,当低病毒载量HBV感染者>30岁、肝硬度值持续>9.4 kPa时应考虑给予抗病毒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病毒载量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芹酚抑制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被膜形成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魏春萍 向天新 +5 位作者 刘洋 程娜 韩飞 周莉 刘蓬 魏丹丹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33-839,共7页
目的探究香芹酚抑制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检测香芹酚对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被膜形成和形态学的影响、胞外多糖及荚膜多糖含量的改变,以及生物被膜相关基因rmp A2、mag A、mrk A、mrk B、tre C表... 目的探究香芹酚抑制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检测香芹酚对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被膜形成和形态学的影响、胞外多糖及荚膜多糖含量的改变,以及生物被膜相关基因rmp A2、mag A、mrk A、mrk B、tre C表达量的变化,分析其作用的可能机制。结果香芹酚对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512μg/mL,且对该菌生物被膜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效应呈浓度依赖性;扫描电镜观察显示,香芹酚干预状态下,生物被膜结构松散,细胞之间连接不致密;刚果红吸附试验与间羟基联苯比色法测定表明,香芹酚可降低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荚膜多糖含量而不影响胞外多糖总含量;荧光定量PCR显示,在亚抑菌浓度香芹酚作用下,有关荚膜多糖合成、糖转运系统及菌毛黏附相关基因表达量降低均超过50%。结论香芹酚对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被膜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细菌荚膜多糖合成、糖转运系统及菌毛黏附等生物被膜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芹酚 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 生物被膜 荧光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朱小青 李杨柳 +2 位作者 李裔斌 靳晓冰 李明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87-892,共6页
目的分析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2年9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5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描述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胸部C... 目的分析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2年9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5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描述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胸部CT表现、治疗及预后等情况。结果65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8岁,多在秋冬季发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乏力等。与非重症患者相比,重症患者淋巴细胞、血小板、白蛋白下降更显著;降钙素原、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血肌酐、血尿素氮、D-二聚体升高均更明显。胸部CT多呈磨玻璃影改变,重症患者肺部病变范围较非重症患者更大,且均需要呼吸支持。四环素类及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有效。结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多发生在秋冬季节,主要表现为高热、咳嗽、多个炎症标志物升高,肺部影像学多呈磨玻璃影改变,重症患者脏器损伤更加明显,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该疾病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热衣原体 肺炎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水中肝素结合蛋白及降钙素原对肝硬化腹水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6
10
作者 杨丽霞 张伦理 +1 位作者 赖玲玲 方铭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66-1269,共4页
目的探讨腹水中的肝素结合蛋白(HBP)联合血清降钙素原(PCT)对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住院的腹水患者120例,分为肝硬化腹水伴SBP组(40例)、漏出性腹水组(40例)、癌性腹水组... 目的探讨腹水中的肝素结合蛋白(HBP)联合血清降钙素原(PCT)对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住院的腹水患者120例,分为肝硬化腹水伴SBP组(40例)、漏出性腹水组(40例)、癌性腹水组(20例)和结核性腹水组(20例),纳入患者全部进行腹水培养,测定并统计分析腹水多形核白细胞、腹水HBP和血清PCT水平。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多组间比较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组间两两比较用Nemenyi检验;腹水HBP、血清PCT诊断效能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腹水HBP、血清PCT相关性采用Spearman分析。结果肝硬化腹水伴SBP组腹水HBP浓度及血清PCT浓度与其余3组(漏出性腹水组、癌性腹水组、结核性腹水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腹水细菌培养病原学阳性的不同菌种间腹水HBP水平无差异,腹水细菌培养阳性与阴性患者的HB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8.59±36.23) ng/ml vs (63.61±32.54) ng/ml,t=1.763,P> 0.05)。血清PCT诊断SB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1,当取血清PCT诊断SBP的最佳临界值为0.62 ng/ml时,敏感度为86.3%,特异度为52.8%。腹水HBP诊断SB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62,当取诊断SBP的最佳临界值为23.54 ng/ml时,敏感度为92.3%,特异度为65.4%,腹水HBP与血清PCT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r=0.776,P <0.05)。结论腹水HBP的检测在SBP的诊断中有较高的价值,与传统的血清PCT联合检测可提高SBP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腹水 肝素结合蛋白 降钙素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液中IGFBP7和TIMP-2联合检测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致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明 陈入溧 +4 位作者 吴振平 程晓宇 梅清 张伦理 李小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60-1564,共5页
目的动态检测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尿液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TIMP-2)水平,探讨二者联合对HBV-ACLF相关急性肾损伤(AKI)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月入住南昌... 目的动态检测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尿液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TIMP-2)水平,探讨二者联合对HBV-ACLF相关急性肾损伤(AKI)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月入住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HBV-ACLF患者61例,根据最终是否发生AKI分成两组:AKI组15例,非AKI组46例;另选取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1例作为对照组。从入院开始收集所有患者每天8∶00、20∶00尿液标本,对AKI组选取确诊AKI前5 d的尿液标本,对非AKI组和对照组选取同时间段内连续5 d的尿液标本。采用ELISA方法检测尿液中IGFBP7和TIMP-2的水平,同时记录该时间段内血肌酐(S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IGFBP7×TIMP-2对于AKI的诊断效能。结果 HBV-ACLF患者在确诊AKI前48 h IGFBP7×TIMP-2水平开始升高并随时间逐步上升直至确诊AKI时已上升至高表达状态(前24 h),非AKI组、慢性乙型肝炎对照组在确诊AKI前48 h至AKI前12h的IGFBP7×TIMP-2水平与AKI组同时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5)。AKI组患者随病情加重,AKI前36 h和确诊AKI时的SCr水平均明显高于基线,eGFR水平均明显低于基线(P值均<0. 05)。在AKI前36 h IGFBP7×TIMP-2水平的升高对预测AKI的发生有较高的敏感度(AUC=0. 896,95%可信区间:0. 789~0. 960,P=0. 043),比同一时间点的SCr和eGFR有更高的预测AKI的能力。结论 HBV-ACLF患者尿液中TIMP-2×IGFBP-7水平的升高可较为准确地预测AKI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急性肾损伤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质类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使用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肾小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车媛梅 李嫒 +2 位作者 王亮 张伦理 李小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13-1317,共5页
目的 分析长期使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肾功能的可能影响,探索早期判断肾损伤的敏感指标。方法 纳入2021—2022年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门诊就诊的CHB患者,对125例恩替卡韦治疗1年以上的CHB患者(治疗组)和4... 目的 分析长期使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肾功能的可能影响,探索早期判断肾损伤的敏感指标。方法 纳入2021—2022年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门诊就诊的CHB患者,对125例恩替卡韦治疗1年以上的CHB患者(治疗组)和44例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慢性HBV感染者(对照组)的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eGFR)以及尿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和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水平变化进行研究。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治疗组中尿α1-MG、β2-MG及NAG异常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血肌酐水平和eGF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999、-1.259,P值均>0.05),且均在正常值范围内。但治疗组的尿α1-MG、β2-MG异常率(47.2%、42.4%)高于对照组(13.6%、13.6%),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5.693、12.567,P值均<0.001)。同时,这两个指标高于两倍正常值上限的比例,治疗组(18.4%、21.6%)亦高于对照组(2.3%、4.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尿NAG异常率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8.0%vs 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大于两倍正常值上限的比例(8.8%vs 6.8%),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以上肾小管损伤指标存在异常的比例在治疗组(33.6%)明显高于对照组(11.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19,P<0.05);但是单个指标异常率比较(16.0%vs 1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恩替卡韦长期治疗CHB存在导致肾小管功能损伤的风险,两个以上肾损伤指标异常可帮助临床判断患者可能存在肾小管功能损伤,以便及时调整相关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恩替卡韦 急性肾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停用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抗HBV后诱发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9
13
作者 胡高飞 李小鹏 +6 位作者 吴振平 梅清 李丹 张文苑 余婷婷 程娜 张伦理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1320-1323,共4页
目的探讨患者停用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NAs)抗HBV后诱发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10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确诊为ACLF的患者865例,其中因停药诱发ACLF的患者137例(停药组),非停用NAs诱发A... 目的探讨患者停用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NAs)抗HBV后诱发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10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确诊为ACLF的患者865例,其中因停药诱发ACLF的患者137例(停药组),非停用NAs诱发ACLF的患者728例(非停药组),详细记录患者抗病毒药物种类、规范抗病毒持续时间、停药方式、停药至发生肝衰竭时间、停药后监测情况、肝脏基础疾病、进展为ACLF后30 d病死率等。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非停药组728例患者中治愈或好转、死亡或无效分别为389例和339例。137例停药组患者中慢性病毒性肝炎基础69例,其中治愈或好转、死亡或无效分别为40例和29例;肝硬化基础68例,其中治愈或好转、死亡或无效分别为16例和5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χ~2=16.81,P<0.001)。137例停药患者中停药前服用拉米夫定占24.09%(33/137),阿德福韦酯占34.31%(47/137),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占11.68%(16/137),恩替卡韦占27.01%(37/137)。停药组诱发ACLF时的持续时间≤6个月占57.66%(79/137),6~12个月占18.25%(25/137),>12个月占23.36%(32/137)。结论本研究提示NAs不当停药后易诱发ACLF。一旦停药,要在停药的前6个月内密切观察乙型肝炎病毒学、肝功能、肝脏影像学等变化。肝脏基础疾病决定停药后ACLF的发生及预后,长期规范抗病毒治疗对肝硬化患者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肝炎病毒 乙型 核苷类 核苷酸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甘草酸镁对D-氨基半乳糖致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小鹏 李明 +1 位作者 雷弯 张伦理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545-548,共4页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对D-氨基半乳糖致急性肝衰竭(ALF)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n=10)、模型组(B组,n=20)、异甘草酸镁低剂量组(C组,n=20)、中剂量组(D组,n=20)和高剂量组(E组,n=20)。A组腹腔内...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对D-氨基半乳糖致急性肝衰竭(ALF)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n=10)、模型组(B组,n=20)、异甘草酸镁低剂量组(C组,n=20)、中剂量组(D组,n=20)和高剂量组(E组,n=20)。A组腹腔内仅注射等量无菌生理盐水,其余4组均一次性腹腔注射10%D-氨基半乳糖。C、D、E 3组在造模30 min后均于尾静脉注射异甘草酸镁注射液(25、50和100 mg/kg)。建模24和48 h后分别取肝组织行HE染色观察肝组织结构的病理变化,收集血清检测各组大鼠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白蛋白(Alb)]、促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干扰素(IFN)γ]和抑炎症因子[IL-4、IL-10、转化生长因子(TGF)β]水平。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 5组大鼠的血清ALT、AST、TBil和Alb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74.6、108.9、25.1、58.4,P值均<0.05);与A组比较,B组血清ALT、AST和TBil水平显著升高,Alb水平显著降低(P值均<0.05);与B组比较,C、D、E 3组ALT、AST、TBil水平显著降低,Alb水平上升,E组变化最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5组大鼠的TNFα、IL-lβ、IFNγ、IL-4、IL-10、TGFβ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75.1、58.9、25.4、43.6、66.4、86.8,P值均<0.05);与A组比较,B组血清TNFα、IL-lβ、IFNγ、IL-4、IL-10、TGFβ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B组比较,C、D、E 3组血清TNFα、IL-1β、IFNγ水平显著降低,IL-4、IL-10、TGF-β水平显著升高,E组变化最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异甘草酸镁可通过降低促炎因子、升高抗炎因子降低炎症反应,对ALF大鼠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急性 异甘草酸镁 细胞因子类 大鼠 Sprague-Dawle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曲肽联合清蛋白及呋塞米治疗肝肾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钟渊斌 张伦理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50-1352,共3页
目的观察奥曲肽联合清蛋白、呋塞米治疗肝肾综合征(HR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HR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9例,给予奥曲肽、清蛋白、呋塞米先后用药及其他护肝等综合治疗;对照组23例,常规给予清蛋白和呋塞米及其他护肝等综合治疗。比... 目的观察奥曲肽联合清蛋白、呋塞米治疗肝肾综合征(HR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HR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9例,给予奥曲肽、清蛋白、呋塞米先后用药及其他护肝等综合治疗;对照组23例,常规给予清蛋白和呋塞米及其他护肝等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24 h尿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肌酐、尿素氮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24 h尿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治愈5例,好转7例,无效7例;对照组治愈3例,好转5例,无效15例,两组患者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清蛋白、呋塞米是治疗HRS的有效方法,可降低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增加尿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肾综合征 奥曲肽 清蛋白 呋塞米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加急性肝衰竭并发急性肾损伤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小鹏 吴振平 +1 位作者 张伦理 李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1688-1693,共6页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国内最常见的肝衰竭类型,临床表现复杂,病死率高。ACLF并发急性肾损伤(AKI)时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多器官衰竭风险更高,常提示预后不良。简述了近年来ACLF并发AKI的定义、诱因、预后判断、诊断标志物、治疗等方面取...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国内最常见的肝衰竭类型,临床表现复杂,病死率高。ACLF并发急性肾损伤(AKI)时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多器官衰竭风险更高,常提示预后不良。简述了近年来ACLF并发AKI的定义、诱因、预后判断、诊断标志物、治疗等方面取得的进展,认为早期识别诊断AKI,并予以干预,有助于逆转肾损伤,避免发生重症AK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肾功能不全 急性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计数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人工肝支持系统疗效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肖昆 葛善飞 +3 位作者 刘威 胡飘萍 黄雯 乐爱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02-1606,共5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PLT)计数对慢性重型肝炎(CSH)患者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疗效的影响。方法 2015年4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感染科住院期间行ALSS治疗的CSH患者179例,共筛选纳入了136例CSH患者为研究对象,以ALSS治疗是否有效将患者分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血小板(PLT)计数对慢性重型肝炎(CSH)患者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疗效的影响。方法 2015年4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感染科住院期间行ALSS治疗的CSH患者179例,共筛选纳入了136例CSH患者为研究对象,以ALSS治疗是否有效将患者分为观察组(治疗有效者,n=61)和对照组(治疗无效者,n=75),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两组患者年龄、起病时间、住院时间、压疮危险因素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自发性腹膜炎、白细胞、血红蛋白、PLT、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比率、凝血酶原活动度和肌酐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MELD评分、肝性脑病与PLT计数均为CSH患者ALSS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MELD评分、肝性脑病与PLT计数均为CSH患者ALSS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临床医生对PLT计数偏低(PLT≤50×109/L)的CSH患者进行ALSS治疗前及时提高PLT计数(使PLT> 50×109/L)有助于其临床预后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重型肝炎 人工肝支持系统 血小板计数 疗效 Logistic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参数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及肝功能评估的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熊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1699-1700,共2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对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及肝功能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取144例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其中血小板减少者114例[包括44例肝功能代偿者(A组)和70例肝功能失代偿者(B组)],血小板正常者30例(C组);另选取31例健康体检者作...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对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及肝功能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取144例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其中血小板减少者114例[包括44例肝功能代偿者(A组)和70例肝功能失代偿者(B组)],血小板正常者30例(C组);另选取31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D组)。4组受检者均空腹取血,检测并比较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结果与D组比较,A、B、C组肝硬化患者的PLT均显著降低,而MPV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C、D组受检者PD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肝硬化患者PCT较C、D组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小板参数可以作为评价慢性乙肝肝硬化的指标,但不能评价肝硬化患者肝功能代偿与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硬化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分布宽度 血小板平均体积 血小板压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型寄生虫病4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丽霞 方铭 +1 位作者 李明 赖玲玲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63-1165,共3页
目的分析、探讨脑型寄生虫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2013年间收治的脑型寄生虫43例,对其临床诊断、治疗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43例患者中囊虫病16例(占37.21%),血吸虫病13例(占30.23%),弓形虫病5例(占11.63%),曼氏裂头蚴... 目的分析、探讨脑型寄生虫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2013年间收治的脑型寄生虫43例,对其临床诊断、治疗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43例患者中囊虫病16例(占37.21%),血吸虫病13例(占30.23%),弓形虫病5例(占11.63%),曼氏裂头蚴病5例(占11.63%),广州管圆线虫病1例(占2.33%),其他寄生虫病3例(占6.98%)。其中治愈6例(13.95%),好转27例(62.79%),无变化5例(11.63%),自动出院3例(6.98%),加重1例(2.33%),死亡1例(2.33%)。结论脑型寄生虫病的诊断,应综合流行病学史,不当饮食史、血象(尤其关注嗜酸粒细胞异常增高)、症状,头颅CT或MRI检查(同时排除其他脑部疾患),和免疫学、病理学及病原学等检查结果判断。其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对颅内高压或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虫病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MDD变异后HBeAg(+)患者病情进展及处理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邱源旺 陈仕彬 +1 位作者 杨茜 易冬英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421-423,共3页
目的研究经拉米夫定(LAM)治疗出现YMDD变异且HBeAg(+)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的进展及预后;观察阿德福韦酯(ADV)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ADV与LAM联合治疗12周,后单用ADV治疗36周;对照组继续LAM并加强护肝治... 目的研究经拉米夫定(LAM)治疗出现YMDD变异且HBeAg(+)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的进展及预后;观察阿德福韦酯(ADV)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ADV与LAM联合治疗12周,后单用ADV治疗36周;对照组继续LAM并加强护肝治疗48周。结果YMDD变异后大部分患者HBVDNA的反弹和/或ALT的升高程度低于治疗前水平,少数出现轻度黄疸,临床表现轻微;两组治疗48周后ALT水平下降均显著,ADV组比对照组ALT水平、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差异显著(P≤0.001);结论ADV治疗YMDD变异,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YMDD变异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