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邱宇安 陈火国 +3 位作者 黄绍烈 靳文剑 王杏英 李丽红 《临床荟萃》 CAS 2010年第17期1490-1492,共3页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8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另选健康对照组4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抗心衰基础上加...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8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另选健康对照组4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抗心衰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前后采集患者血样标本,测定其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同时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价心功能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力衰竭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与常规组比较,治疗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下降更明显(4.08±1.92)mg/L vs(6.34±1.78)mg/L(P<0.01)。治疗组在缩小左心室舒张末径(LVEDD)、增加短轴缩短率(F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方面均优于常规组,LVEDD(44.7±1.02)mm vs(49.8±1.64)mm(P<0.05)、FS(27.85±2.98)%vs(23.63±3.54)%(P<0.01)、LVEF(48.6±8.2)%vs(42.3±5.6)%(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降低血浆中C反应蛋白的水平,改善心功能,为心力衰竭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C反应蛋白质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循证护理的应用与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王静 罗萍 +2 位作者 王霞 方小芸 颜琼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1652-1654,共3页
目的探讨运用循证护理思维指导冠心病介入诊疗(PCI)患者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分组病例112例,54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58例采用循证护理方案。提出护理问题,针对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取得实证,进行分析,归纳制... 目的探讨运用循证护理思维指导冠心病介入诊疗(PCI)患者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分组病例112例,54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58例采用循证护理方案。提出护理问题,针对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取得实证,进行分析,归纳制定护理方案。结果观察组24h;迷走神经反射;尿潴留;腹胀;腰背酸痛;睡眠障碍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但穿刺点出血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运用循证护理,可提高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患者的舒适度,预防及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介入诊疗 循证护理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后左、右心室Tei指数的变化及其与心室重构的相关性 被引量:3
3
作者 郭治彬 付金国 +1 位作者 刘睦胜 马延峰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1532-1536,共5页
目的观察经皮动脉导管未闭(PDA)介入封堵术后心脏结构和心功能Tei指数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探讨Tei指数与心房、心室重构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施行PDA经导管封堵后的患者16例,并选择年龄相当的16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 目的观察经皮动脉导管未闭(PDA)介入封堵术后心脏结构和心功能Tei指数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探讨Tei指数与心房、心室重构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施行PDA经导管封堵后的患者16例,并选择年龄相当的16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右心室Tei指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和主动脉瓣血流速度峰值(Vp)等指标,并将PDA封堵术前后患者的左心室Tei指数的变化与LVEDD、LVEF、Vp等指标的变化作相关性分析。结果①PDA封堵成功率100%,封堵成功的患者均于术前、术后2天及3个月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和随访,均无残余分流和并发症,生活质量良好;②PDA患者术前左心室Tei指数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术后2天左心室Tei指数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术后3个月左心室Tei指数恢复到正常范围内,PDA患者封堵术前后右心室Tei指数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PDA封堵前LAD、LVEDD、LVESD、LVFS、LVEF、Vp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大(P<0.05),术后2天均明显减小(P<0.05),术后3个月恢复到正常范围内,PDA封堵后右室舒张末期前后径(RVEDD)未见明显改变(P>0.05);④PDA封堵术后Tei指数的变化与LVEDD、LVEF及Vp的变化均呈显著的负相关(r分别为-0.528、-0.504、-0.515,均P<0.05),Tei指数与相应的R-R间期的变化无显著相关性。结论①介入封堵治疗后PDA患者Tei指数短期内均显著升高,于术后3个月恢复正常;②短期内Tei指数的变化与LVEDD、LVEF、Vp的变化呈负相关,Tei指数可以作为反映心功能变化的可靠的指标;③介入封堵治疗PDA患者通过纠正心脏的异常通道,可使心脏功能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心室重构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迁移率族蛋白B1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法权 廖伟 王梦洪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2-74,共3页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是一种高度保守的核蛋白,主要由坏死或损伤的细胞被动释放及对内源性和外源性炎性刺激发生反廊的单核和(或)巨噬细胞主动分泌。释放后,与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RAGE)受体或Toll样受体结合,激活血管内皮...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是一种高度保守的核蛋白,主要由坏死或损伤的细胞被动释放及对内源性和外源性炎性刺激发生反廊的单核和(或)巨噬细胞主动分泌。释放后,与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RAGE)受体或Toll样受体结合,激活血管内皮细胞及单核和(或)巨噬细胞,表达其他促炎性因子。近年发现HMGB1参与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现就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高迁移率族蛋白质类 核蛋白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艾司唑仑对晚期心衰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危春英 王梦洪 +1 位作者 吴志勇 黄俊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8年第7期494-496,共3页
目的研究在抗心衰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治疗基础上加用艾司唑仑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116例心功能Ⅲ~Ⅳ级(NYHA分级)的晚期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对照... 目的研究在抗心衰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治疗基础上加用艾司唑仑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116例心功能Ⅲ~Ⅳ级(NYHA分级)的晚期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常规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和(或)地高辛。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药物的基础上加用艾司唑仑(商品名舒乐安定)2mgqn。两组患者分别治疗10~14d,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根据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调查表进行评分)、左室射血分数和心率变异性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左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治疗组心率变异性明显减低,24h室性早搏总数明显减少。结论对心功能Ⅲ~Ⅳ级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抗心衰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艾司唑仑,可进一步降低心率变异性,减少心律失常发生,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 心力衰竭 充血性 咪达唑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间质转分化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刘艳华 李宾公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72-876,共5页
近年来越来越多证据表明内皮间质转分化(endo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End MT)不但在心血管系统的发育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各种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发生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文中主要综述EndMT参与CV... 近年来越来越多证据表明内皮间质转分化(endo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End MT)不但在心血管系统的发育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各种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发生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文中主要综述EndMT参与CVD发生发展过程的常见信号机制,并讨论如何在这些信号通路网找到逆转End MT的线索,为防治CVD提供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间质转分化 心血管疾病 信号通路 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康复护理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9
7
作者 颜琼 郑泽琪 +3 位作者 霍雪琴 吕林荣 杨毓珩 胡聪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17期123-126,共4页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护理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2020年8月就诊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试验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在...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护理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2020年8月就诊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试验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中医康复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干预3个月后的心功能改善情况(心功能分级、6 min步行试验距离)、实验室检查指标情况[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生活质量及心力衰竭自我管理情况。结果干预3个月后,试验组心功能分级、NT-proBN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6 min步行试验距离、LVEF及心力衰竭自我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医康复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活动耐力并改善其心功能情况,能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与自我管理能力,在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和提高生存质量中起到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中医康复 护理模式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因子在糖尿病心肌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9
8
作者 柯旋 李宾公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6-330,共5页
肥胖是心血管疾病进展的主要危险因素。脂肪组织被认为是产生各种分泌分子的内分泌器官,也称为脂肪细胞因子,脂肪细胞因子产生失调参与肥胖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包括代谢功能障碍和心血管疾病。从机制上看,糖尿病心肌病是典型的代谢性心血... 肥胖是心血管疾病进展的主要危险因素。脂肪组织被认为是产生各种分泌分子的内分泌器官,也称为脂肪细胞因子,脂肪细胞因子产生失调参与肥胖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包括代谢功能障碍和心血管疾病。从机制上看,糖尿病心肌病是典型的代谢性心血管疾病。文章将从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心肌纤维化、心肌凋亡、炎症反应等方面对几种脂肪因子在糖尿病心肌病形成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因子 糖尿病心肌病 胰岛素抵抗 氧化应激 心肌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gl2-shRNA基因沉默对糖尿病大鼠心功能的改善及心肌病理形态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俞芽法 郑振中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05-608,共4页
目的探讨慢病毒介导的纤维介素(fgl2)基因沉默对糖尿病(DM)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及其在心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雄性SD大鼠腹腔注射STZ建立DM模型,随机分组为fgl2基因沉默组、GFP空载体组、DM模型组(DM组),基因沉默及GFP空载体组分别尾静脉... 目的探讨慢病毒介导的纤维介素(fgl2)基因沉默对糖尿病(DM)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及其在心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雄性SD大鼠腹腔注射STZ建立DM模型,随机分组为fgl2基因沉默组、GFP空载体组、DM模型组(DM组),基因沉默及GFP空载体组分别尾静脉注射慢病毒载体1×109 IU,DM组注射生理盐水;另设对照组(各组8只)。14周后超声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即缩短分数,FS)、心率(HR)等,心肌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fgl2表达。结果 DM组大鼠LVEF、FS降低,HR减少;HE染色示心肌纤维排列紊乱、纵横纹模糊、部分区域变性等;免疫组化fgl2染色示微血管内及周围大量棕黄色絮状染色。fgl2基因沉默组LVEF、FS、HR较DM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形态学表现为心肌纤维排列稍紊乱;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微血管内少量棕黄色絮状染色,较DM组明显减少,灰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gl2基因沉默下调DM大鼠心肌fgl2表达,改善病理形态,抑制心室重构,保护心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介素(fgl2) 糖尿病 糖尿病心肌病 基因沉默 心室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低钠饮食依从性低下成因的Meta整合 被引量:2
10
作者 于冉 甘青文 +3 位作者 黎凤 连泽荣 孙晓萱 凌华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3年第12期1837-1842,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和整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低钠饮食依从性低下的成因,以期为临床医护人员制定低钠饮食相关干预措施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检索相关数据库,纳入符合要求的质性研究,采用Meta整合中汇集性整合法对结果进行整合。结果:纳入12篇文... 目的:系统评价和整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低钠饮食依从性低下的成因,以期为临床医护人员制定低钠饮食相关干预措施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检索相关数据库,纳入符合要求的质性研究,采用Meta整合中汇集性整合法对结果进行整合。结果:纳入12篇文献,提炼出44个研究结果,归纳形成7个新类别,总结得出2个整合结果,即自身因素和环境因素。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低钠饮食依从性低下有两方面原因。护理人员应重视患者低钠饮食依从性低下的成因,为其提供个性化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低钠饮食 质性研究 系统评价 Meta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勾股定理方法测量左右心室电极间距离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临床疗效的相关性和预测性分析
11
作者 翁俊飞 董薇 +8 位作者 朱建兵 刘雷雷 杜兴祥 肖群林 黄伟林 刘茜 彭景添 郑泽琪 彭小平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1年第12期1083-1089,共7页
目的探讨在勾股定理方法测量下的实际左、右心室电极间距离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临床疗效的相关性和预测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6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所有行CRT置入术的患者,采集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基本资料,... 目的探讨在勾股定理方法测量下的实际左、右心室电极间距离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临床疗效的相关性和预测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6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所有行CRT置入术的患者,采集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基本资料,包括年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房前后径(LAAPD)、QRS时限(QRSd)、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等;在术后的透视影像下,用游标卡尺测量正侧位左右心室间电极直接距离(L)(V:水平距离;H:垂直距离),正前位心脏横径(C)、胸腔横径(T);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左、右心室电极置入位置间直接距离(DD)(DD^(2)=V1^(2)+L2^(2))或(DD^(2)=V2^(2)+L1^(2)),及左、右心室电极置入位置间直接距离(DD)与心脏横径(C)的比值(DD/C)。并根据术后心脏彩超变化或临床症状评估分为显著有效(A组),有效(B组)和无效(C组)。结果共有108例患者纳入研究,A组(21例)、B组(56例)和C组(31例)。DD及DD/C在组内及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B组>C组[DD:(53.60±12.74)mm比(43.94±11.63)mm比(37.40±12.16)mm;DD/C:(0.56±0.11)比(0.43±0.09)比(0.38±0.13)]。与术前相比,三组患者术后6月的LVEF、6分钟步行试验(6MWT)明显提高,LVEDD、QRSd、NT-proBNP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DD(估算值=0.07,P<0.01,95%CI 0.04~0.11)和DD/C(估算值=9.054,P<0.01,95%CI 5.32~12.78)是CRT临床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DD(DD/C)在CRT临床效果为显著有效、有效的cut-off值分别为54.84mm(0.551)和43.5mm(0.395)(P<0.05)。结论在勾股定理方法测量下的实际心室间电极距离与CRT临床疗效呈正相关,DD(DD/C)越大,CRT临床效果越好,并且也是预测CRT临床效果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心力衰竭 左右心室电极间距离 勾股定理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鞠通“意疗”心法摭拾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剑浩 熊为国 《江西中医药》 2015年第5期11-13,共3页
清代著名医家吴鞠通,以擅长温病而著称于世,后世对吴氏在温病学方面的成就阐述颇多,而较少提及他对中医心理学的贡献。本文择选吴氏运用意疗的典型案例,对吴鞠通的意疗方法进行了初步整理和简要分析。
关键词 心理疗法 吴鞠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行音乐联合穴位按摩在肝阳上亢型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易小红 李书琦 +1 位作者 罗玉玲 贺慧 《宜春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74-78,99,共6页
目的:探讨五行音乐联合穴位按摩对肝阳上亢型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符合标准的病例纳入研究,以集团化、同质化管理的两个院区的两个病区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 目的:探讨五行音乐联合穴位按摩对肝阳上亢型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符合标准的病例纳入研究,以集团化、同质化管理的两个院区的两个病区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五行音乐联合穴位按摩疗法,在干预前、干预4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PSQI得分、HAMA得分、HAMD得分以及SF-36生活质量量表得分和血压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降压疗效、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及焦虑状态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抑郁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行音乐联合穴位按摩治疗肝阳上亢型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不仅能降低其血压水平,还能显著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减轻焦虑,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行音乐 穴位按摩 中青年高血压 肝阳上亢 失眠 负性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分子影像学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14
作者 黄笑 杨宜恒 +2 位作者 唐江峰 田清山 杨鹏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06-211,共6页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是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原因,容易造成终末器官心脏和肾脏的损伤。因此,早期诊断和适当治疗对改善PA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在PA的临床实践中,PA的侧化分析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肾上腺静脉取样虽然被指南推荐为临床诊...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是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原因,容易造成终末器官心脏和肾脏的损伤。因此,早期诊断和适当治疗对改善PA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在PA的临床实践中,PA的侧化分析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肾上腺静脉取样虽然被指南推荐为临床诊断PA侧化病变的金标准,但其侵入性和技术难度的原因限制了该技术在地区医院的应用。相比之下,功能分子影像学这一非侵入性技术无创且操作简单,可以弥补肾上腺静脉取样在PA侧化分析中的不足,亦能有助于PA的治疗决策。本文介绍了功能分子影像学在PA中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讨论了各种肾上腺功能分子成像技术的生理机制、优缺点和临床应用,并指出了未来肾上腺功能分子成像技术的突破和发展的方向,以期为PA的侧化分析和亚型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分子影像学 醛固酮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隐蔽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6
15
作者 胡小亮 王梦洪 +1 位作者 郑泽琪 彭景添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88-1290,共3页
目的分析老年隐蔽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特点,为临床干预这类高血压患者提供相应的依据。方法选择健康体检的老年人454例,根据门诊血压测量结果及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为持续高血压组156例、隐蔽性高血压组98例和理想血压组200例。比较3... 目的分析老年隐蔽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特点,为临床干预这类高血压患者提供相应的依据。方法选择健康体检的老年人454例,根据门诊血压测量结果及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为持续高血压组156例、隐蔽性高血压组98例和理想血压组200例。比较3组血压变异性特点,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持续高血压组、隐蔽性高血压组动态血压参数和血压变异性明显高于理想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持续高血压组患者体重指数、空腹血糖、24h收缩压、24h舒张压明显高于隐蔽性高血压组,吸烟比例明显低于隐蔽性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隐蔽性高血压患者存在明显的血压变异,这可能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靶器官损害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压监测 便携式 血压测定 弹性蛋白 弹性组织 血管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胆红素与脑梗死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徐文苑 郑泽琪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1396-1397,共2页
关键词 脑梗塞 动脉硬化 胆红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隙连接与糖尿病足
17
作者 邹晓荣 陶剑 王云开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84-688,共5页
缝隙连接参与了细胞间电信号传递的电偶联和物质交换的代谢偶联,长期高血糖导致患者缝隙连接蛋白结构及表达发生改变,机体神经再生、血管生理功能及伤口愈合发生障碍,同时促进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这些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足部发生溃... 缝隙连接参与了细胞间电信号传递的电偶联和物质交换的代谢偶联,长期高血糖导致患者缝隙连接蛋白结构及表达发生改变,机体神经再生、血管生理功能及伤口愈合发生障碍,同时促进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这些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足部发生溃疡或坏疽的重要原因。本文就缝隙连接在糖尿病足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文献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接蛋白类 缝隙接合部 糖尿病并发症 足疾病/治疗 周围神经/ 病理学 血管/病理学 伤口愈合 炎症/病理生理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格列酮对脂多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高迁移族蛋白B1分泌的影响
18
作者 李法权 廖伟 王梦洪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96-1198,共3页
目的 探讨1 mg/L脂多糖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表达高迁移族蛋白B1(HMGB1)及罗格列酮的干预作用.方法 取体外培养的第3-7代HUVEC进行试验.实验分组:(1)空白对照组.(2)脂多糖组,用1 mg/L脂多糖分别作用HUVEC6、1... 目的 探讨1 mg/L脂多糖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表达高迁移族蛋白B1(HMGB1)及罗格列酮的干预作用.方法 取体外培养的第3-7代HUVEC进行试验.实验分组:(1)空白对照组.(2)脂多糖组,用1 mg/L脂多糖分别作用HUVEC6、12、24 h.(3)罗格列酮十脂多糖组(罗格列酮组):分别以罗格列酮0μmol/L、5 μmol/L、10μmol/L、15 μmol/L 4个浓度预先作用2h,然后再分别以罗格列酮加1 mg/L脂多糖共作用24 h.采用四唑盐比色法(MTT法)检测96孔板细胞的吸光度值.ELISA测定细胞培养液中HMGB1蛋白含量以检测HUVEC分泌HMGB1含量.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脂多糖组和0μmol/L罗格列酮组6、12、24 hHMGB1分泌明显升高(P<0.01).与脂多糖组比较,5μmol/L罗格列酮组6、12、24 h HMGB1分泌明显降低(P<0.01).5、10、15 μmol/L罗格列酮组24 h HMGB1分泌较脂多糖组明显降低[(165.77±20.29) ng/ml,(136.63±15.90)ng/ml,(112.25±12.23)ng/ml vs (338.74±18.22)ng/ml,P<0.05].10、15 μmol/L罗格列酮组24h HMGB1分泌较5μmol/L罗格列酮组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 脂多糖诱导HUVEC分泌HMGB1,罗格列酮可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脂多糖诱导的HMGB1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类 内皮细胞 脐静脉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腋动脉入路行经皮主动脉瓣置入术治疗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东辉 彭小平 +6 位作者 郭然 唐熠达 刘健 张东会 王正军 冯翔 王旭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1年第9期835-839,共5页
目的分析经腋动脉入路行经皮主动脉瓣置入术(TAVR)治疗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哈尔滨医科大... 目的分析经腋动脉入路行经皮主动脉瓣置入术(TAVR)治疗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山东省立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行TAVR手术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135例。根据入路分为经腋动脉入路组11例(11/135,8.1%)和经股动脉入路组124例(124/135,92%)。结果两组均未出现死亡病例。围手术期内共有1例(1/135,0.74%)患者术后需行ECMO(体外膜肺氧合)辅助循环,发生于经腋动脉入路组,两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术中左心室破裂1例(1/135,0.74%),中转外科手术1例(1/135,0.74%),术后致残性卒中1例(1/135,0.74%),均发生于经股动脉入路组,两组间相比未见统计学差异。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3例(3/135,2.2%),经腋动脉入路1例(1/11,9.1%),经股动脉入路2例(2/124,1.6%),两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术后起搏器植入10例(10/135,7.4%),均发生于经股动脉组,两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经腋动脉入路行经皮主动脉瓣置入术与经股动脉入路有相似的临床结果,是有效及安全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腋动脉 股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