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烟雾病影像学研究进展
1
作者 陈佳璐 欧阳烽 +1 位作者 吴钦 曾献军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0-197,共8页
烟雾病是一种罕见的进行性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疾病,伴颅底异常血管网形成,大多数患者预后不良,易发生缺血性或出血性卒中,主要的治疗方法是血运重建手术,延误诊断或治疗不当可能会导致不可挽救的后果。近年来,影像学检查在烟雾病的诊... 烟雾病是一种罕见的进行性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疾病,伴颅底异常血管网形成,大多数患者预后不良,易发生缺血性或出血性卒中,主要的治疗方法是血运重建手术,延误诊断或治疗不当可能会导致不可挽救的后果。近年来,影像学检查在烟雾病的诊断、分型、病情评估及治疗监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在现有综述中,未能全面介绍烟雾病相关影像检查技术,并缺乏相关检查技术的最新进展。本文就烟雾病的影像成像技术及应用、卒中风险及预后预测的一些特殊征象进行综述,旨在为影像及临床医师提供全面的影像学诊断和治疗决策参考,并为进一步优化烟雾病的个体化精准诊疗策略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医学影像 进展 磁共振成像 血管成像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青光眼诊疗中的应用进展:从传统眼科检查到MRI技术
2
作者 王媛媛 曾献军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8-203,共6页
以深度学习为首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由于在图像处理及数据分析上表现出显著优势,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医学领域中。AI在青光眼诊疗中的应用涵盖从传统眼科检查到MRI技术,不仅能够实现患者的早期筛查与诊断,降低... 以深度学习为首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由于在图像处理及数据分析上表现出显著优势,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医学领域中。AI在青光眼诊疗中的应用涵盖从传统眼科检查到MRI技术,不仅能够实现患者的早期筛查与诊断,降低视功能损伤的风险,还有助于预测疾病进展及预后,从而设计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总结了AI用于青光眼早期筛查、诊断及预测的近期研究成果,并讨论了其在该领域应用的优势和挑战。本综述旨在为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提供全面的参考,推动AI技术在青光眼防治中的进一步发展,并最终实现优化患者管理和提升全球眼健康水平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人工智能 磁共振成像 深度学习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炎症标志物对脑出血不良预后预测能力的比较研究
3
作者 黄琴 宋紫薇 +6 位作者 况洪腊 张治 朱玉萍 吴麟 洪道俊 林晶 朱敏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3-108,共6页
目的探究脑出血患者多种炎症标志物与预后的关系,并比较多种炎症标志物的预测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根据脑出血后90 d的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 目的探究脑出血患者多种炎症标志物与预后的关系,并比较多种炎症标志物的预测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根据脑出血后90 d的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分)。比较两组的一般信息、检验、检查和随访资料,其中炎症标志物包括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比(monocyte to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ratio,MHR)、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dex,SIRI)、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白细胞计数与平均血小板体积比(white blood cell count to mean platelet volume ratio,WM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lymphocyte to monocyte ratio,LMR)、全身凝血炎症指数(systemic coagulation-inflammation index,SCI)。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脑出血后不良预后的预测因子,并构建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来比较其预测能力。结果本研究总共入组510例脑出血患者,其中预后良好组297例(58.2%),预后不良组213例(41.8%)。基线资料的比对显示与预后良好的患者相比,预后不良的患者在入院时具有更高水平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高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NLR、PLR、SIRI、SII、WMR;基线血肿体积和基线水肿体积较大,脑叶出血比例更高,年龄更大,更低水平的血小板、淋巴细胞、LMR和SC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NLR(OR:1.081,95%CI:1.032~1.1131,P=0.001)、SIRI(OR:1.089,95%CI:1.014~1.169,P=0.019)、SII(OR:1.000,95%CI:1.000~1.001,P=0.011)、WMR(OR:2.627,95%CI:1.267~5.445,P=0.009)为脑出血后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表明,在预测脑出血患者的不良预后方面,NLR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值[0.729(95%CI:0.685~0.774)]大于SIRI[0.692(95%CI:0.645~0.738)]、SII[0.688(95%CI:0.641~0.735)]和WMR[0.65(95%CI:0.602~0.698)],提示NLR预测能力最强。结论NLR、SIRI、SII、WMR为脑出血后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而NLR的预测能力优于其他炎症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预后不良 炎症标记物 预测能力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白细胞计数与平均血小板体积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影像学方法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敏君 张伟 +4 位作者 白薇 许飞 何玉麟 彭德昌 肖香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2377-2380,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影像学方法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6-2009年经临床检查确诊为PTE的患者123例,采用螺旋CT肺动脉造影及下肢静脉造影(CTPA+CTV)、超声、放射性核素扫描、肺动脉造影等两种以上方法诊断,分析不同诊... 目的:探讨不同影像学方法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6-2009年经临床检查确诊为PTE的患者123例,采用螺旋CT肺动脉造影及下肢静脉造影(CTPA+CTV)、超声、放射性核素扫描、肺动脉造影等两种以上方法诊断,分析不同诊断方法对APTE诊断敏感度、特异度,以肺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分析累及段以上支数准确性。结果:123例患者行CTPA+CTV,敏感度98.3%,特异度95.4%,累及段以上支数准确比98.2%。肺动脉造影与多排螺旋CT(MSCT)经统计学处理,无统计学差异(P>0.05);核素扫描38例,敏感度36.7%,特异度94.1%,累及段以上支数准确比75.0%;心脏彩超检查57例,敏感度73.9%,特异度82.3%,累及段以上支数准确比33.9%。结论:CTPA+CTV已成为肺栓塞主要的成像方法,CTPA成像将逐步取代肺动脉造影,成为诊断肺动脉栓塞及评价治疗效果另一个"金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影像学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淋巴瘤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7
5
作者 戴西件 龚洪翰 纪玉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4003-4006,共4页
目的:探讨脊柱淋巴瘤的CT与MRI表现,以期提高对本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6例经病理证实的脊柱淋巴瘤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肿块发生于硬膜外者10例、椎体旁5例、髓内型1例,其中位于胸段者12例、腰骶段者3例、1例多个病灶... 目的:探讨脊柱淋巴瘤的CT与MRI表现,以期提高对本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6例经病理证实的脊柱淋巴瘤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肿块发生于硬膜外者10例、椎体旁5例、髓内型1例,其中位于胸段者12例、腰骶段者3例、1例多个病灶位于胸段及腰段。CT示瘤灶以等密度或稍高密度为主,MRI以等或略高信号为主,增强扫描表现轻至中度均匀或稍不均匀强化。矢状位示肿块呈梭形,轴位示部分椎管内外肿块呈围椎、钻孔生长或哑铃状改变。结论:脊柱淋巴瘤在CT、MRI上其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表现多可作出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脊柱 骨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罕见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及误诊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廖茜 何玉麟 +2 位作者 余晨 曾献军 吕农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3295-3300,共6页
目的探讨几种胰腺罕见肿瘤的CT及MRI表现并分析其误诊原因,以提高其术前影像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胰腺罕见肿瘤的CT及MRI征象,结合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腺泡细胞癌2例,位于胰尾或胰体尾,均呈实性,增强实性... 目的探讨几种胰腺罕见肿瘤的CT及MRI表现并分析其误诊原因,以提高其术前影像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胰腺罕见肿瘤的CT及MRI征象,结合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腺泡细胞癌2例,位于胰尾或胰体尾,均呈实性,增强实性成分呈渐进性强化,坏死区无强化;胶样癌1例,位于胰体尾,呈混杂稍低密度,内见团块状钙化,增强稍低密度区周边延迟强化;胰母细胞瘤1例,位于胰头,呈实性、分叶状,瘤内见淡薄斑片状钙化,增强实性成分不均匀轻度强化,囊变区无强化;嗜铬细胞瘤2例,1例位于胰头,呈囊性,囊液呈短T1短T2信号,囊壁明显强化,内壁不规则,1例位于胰颈,呈实性,增强各期明显强化,内见灶性坏死;间质瘤1例,位于胰头,呈实性,增强不均匀较明显强化。海绵状血管瘤1例,位于胰体,CT上边界欠清,不均匀轻度强化,T2WI呈明显高信号囊性肿块,边界清楚,增强肿瘤内部见絮状强化影。结论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胰腺罕见肿瘤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综合CT及MRI表现可提高这些肿瘤的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脾血管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被引量:12
7
作者 陈优 何来昌 +1 位作者 谭永明 占雅如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267-270,共4页
目的:探讨肝脾血管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学特征,提高其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肝脾血管肉瘤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例肝脾血管肉瘤中,肝脏3例,脾内2例,肝、脾内均发1例。1例... 目的:探讨肝脾血管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学特征,提高其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肝脾血管肉瘤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例肝脾血管肉瘤中,肝脏3例,脾内2例,肝、脾内均发1例。1例为单发肿块型,1例为多发结节型,1例为巨块型,1例巨块结节混合型,1例为弥漫结节型,另有1例影像学检查仅见脾大,未见明显结节及肿块。有2例病灶内出现T1WI高信号出血灶,1例主病灶周围有多发子灶。5例CT/MRI增强扫描中,均表现为不均匀向心性、延迟性强化,其中1例弥漫结节型呈结节、网格样持续强化并向内部充填,1例多发结节型,结节信号不一,强化方式不一,部分出现向心性渐进强化的特点,部分呈环形强化,其余3例表现为病灶边缘不均匀向心性、延迟性强化。病理示肿瘤细胞多呈条索样、上皮样、巢瘤样,可见大小不等的血管腔相互吻合,肿瘤细胞沿血管腔生长,部分可见乳头状结构,部分肿块内可出现出血、坏死。结论:肝脾血管肉瘤平扫常表现为混杂密度/信号肿块,病灶内常见囊变、出血,CT/MRI增强扫描对诊断有重要意义,多表现为病灶边缘或中心动脉期环形或不规则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有向心性或离心性渐进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脾肿瘤 血管肉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学研究硬脊膜动静脉瘘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袁小入 吴钦 +1 位作者 左政 曾献军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74-377,共4页
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为低发病率脊柱血管畸形,临床表现不典型且较为隐匿,易误诊。早期诊断SDAVF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包括MRI、CT血管造影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三者各有其优势。本文就影像学研究SDAVF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脊髓血管疾病 诊断显像 硬脊膜动静脉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影像-病理”模式在肺结节诊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5
9
作者 詹媛 李炜娟 +4 位作者 葛娴 谢新华 李声鸿 邹国稳 万红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21-1226,共6页
目的探讨临床随访、影像学诊断与术中快速冷冻病理诊断在肺结节诊疗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5月~2021年3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象湖院区)胸外科行胸腔镜辅助肺结节手术切除并行术中快速冷冻病理诊断的病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影... 目的探讨临床随访、影像学诊断与术中快速冷冻病理诊断在肺结节诊疗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5月~2021年3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象湖院区)胸外科行胸腔镜辅助肺结节手术切除并行术中快速冷冻病理诊断的病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及组织学形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26例肺结节患者年龄24~82岁,平均46岁。男女比为1∶1.35,其中炎症性病变44例(19.5%),良性肿瘤13例(5.7%),癌及癌前病变169例(74.8%)。肺结节影像学诊断符合率为87.2%,其中诊断不足10例(4.4%),过度诊断18例(8.0%)。术中快速冷冻病理诊断总符合率为85.0%。其中诊断不足19例(11.9%),过度诊断5例(3.1%)。χ2检测示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微浸润性腺癌(microinvasive adenocarcinoma,MIA)与浸润性腺癌(invasive adenocarcinoma,IAC)之间的患者年龄、结节大小、结节性质、边缘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IS组中混合磨玻璃结节(mix ground-glass nodule,mGGN)7例(14.9%),MIA组中mGGN 23例(74.2%)。在CT影像学反映边缘特征方面,IAC组较AIS组、MIA组有更多患者出现毛刺现象(P<0.01)。结论“临床-影像-病理”多学科诊疗模式对肺结节患者的随诊观察与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肺腺癌 肺结节 癌前病变 多学科联合门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外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附5例报告)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优 何来昌 +1 位作者 谭永明 占雅如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9年第11期823-825,共3页
目的:探讨肺外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影像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影像诊断水平,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肺外IMT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特点,其中3例行免疫组化检查。1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4例行CT... 目的:探讨肺外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影像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影像诊断水平,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肺外IMT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特点,其中3例行免疫组化检查。1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4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其中有1例加行MRI平扫检查。结果:5例患者中,病灶分别位于右侧上颌窦、肝脏、胃窦、右肾、右侧眼眶。CT表现:4例均可见明显软组织肿块,其中肝脏、胃窦部病灶单发,右侧眼眶及右肾内病灶多发,右侧眼眶内1例病灶密度较均匀,肝脏、胃窦部2例IMT内出现钙化,右肾1例IMT内出现坏死。CT增强扫描时4例表现为明显强化,其中3例表现为渐进性强化。其中右肾1例病灶内见右肾动脉分支血管走行。肝脏内1例动脉期轻度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病灶呈不均匀向心性强化。MRI上右侧上颌窦、右侧眼眶病灶呈等、长T1WI或长T1WI长T2WI信号,并且T2WI压脂序列均为高信号。结论:肺外IMT并无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确诊仍需要病理学相关检查,但是影像学检查可以显示病灶部位以及病灶累及周围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肌组织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序列MRI影像组学评分及临床参数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浸润的nomogram模型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小芳 汪清华 +4 位作者 杨洪安 肖琼 廖建 高阳 谭永明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18-1025,共8页
目的:基于肝细胞癌(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多模态肝脏影像组学分析建立机器学习模型,探讨此模型术前预测HCC微血管浸润(MV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1年9月在本院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HCC的130例患者的术前肝脏MRI及临床资料... 目的:基于肝细胞癌(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多模态肝脏影像组学分析建立机器学习模型,探讨此模型术前预测HCC微血管浸润(MV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1年9月在本院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HCC的130例患者的术前肝脏MRI及临床资料。基于病理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MVI阳性组及MVI阴性组。记录患者的各项术前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行MRI检查,检查序列包括T 2WI、DWI和ADC以及Gd-EOB-DTPA对比增强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和肝胆期T_(1)WI共7个序列。由放射科医师评估肿瘤的常规影像特征。自7个序列的图像上分别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并进行降维,然后采用线性支持向量机(SVM)方法构建预测MVI的预测模型。再将所有序列图像提取的特征整合,经降维分析后最终筛选出6个最佳组学特征并采用线性SVM方法构建多序列联合组学模型,然后基于此多序列联合组学模型计算每例患者的放射组学评分(Radscore)作为后续建模特征。最后共采用了5种机器学习算法对上述三类资料(即临床资料、常规影像特征、组学特征)中筛选出的特征进行综合模型的构建,包括线性的支持向量机(linear SVM)、带rbf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rbf-SVM)、逻辑回归(LR)、随机森林(RF)和XGBoost(XGB)。采用ROC曲线及概率校准曲线验证并评估单一或联合模型预测MVI的效能,根据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下面积选择最优模型。结果:临床指标及常规影像学特征中甲胎蛋白浓度、动脉期瘤周增强、肿瘤最大直径、肿瘤边缘、肿瘤生长模式、瘤内出血以及静脉侵犯征象(RVI)是MVI的独立预测因子。在7种单序列及多序列联合组学模型中,以多序列联合模型的诊断效能为最佳(在训练集中的AUC=0.913,95%CI:0.822~1.000)。建立的5个机器学习综合模型中rbf-SVM模型的预测效能最好。相较于Radscore(测试集:AUC=0.879,95%CI=0.755~1.000)、临床病理(测试集:AUC=0.629,95%CI=0.453~0.805)和常规影像特征预测模型(测试集:AUC=0.567,95%CI=0.384~0.751),Radscore结合临床-病理参数及常规影像特征构建的综合模型列线图(测试集:AUC=0.968,95%CI=0.920~1.000)表现出最优的预测效能。结论:联合临床指标、常规MRI征象及组学特征构建的多参数机器学习模型在术前预测HCC微血管浸润方面具有较高的效能,对于手术方案的制定及疾病预后的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肝细胞癌 微血管浸润 机器学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相关认知损害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玲珑 曾献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6-139,共4页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最常见的儿童期恶性肿瘤,随着个体化化疗的应用,治愈率日渐提高。但由于儿童时期大脑处于快速发育阶段,化疗药物可不同程度地直接或间接影响患儿神经认知功能,且作用方式复杂。本文对儿童期急性淋巴细胞化疗相关认...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最常见的儿童期恶性肿瘤,随着个体化化疗的应用,治愈率日渐提高。但由于儿童时期大脑处于快速发育阶段,化疗药物可不同程度地直接或间接影响患儿神经认知功能,且作用方式复杂。本文对儿童期急性淋巴细胞化疗相关认知损害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神经功能、MRI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前体细胞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化学治疗 神经认知功能障碍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腔鼻窦神经内分泌癌影像表现1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聂思 彭德昌 李海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630-1630,共1页
患者女,53岁。反复双侧鼻塞,伴流脓涕,涕中带血,偶伴头胀痛、头晕。近1个月鼻塞症状加重,无发热,无鼻腔异物史。体检:双侧下鼻甲充血肥大,双侧中鼻道见少量分泌物,鼻中隔不偏,鼻窦区无压痛,无鼻腔异味。
关键词 鼻窦 神经内分泌癌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
14
作者 占雅如 谭永明 何来昌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8年第11期869-873,共5页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一种最常见的脊柱侧凸畸形,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近年来部分报道表明,中枢神经系统异常改变可能是AIS最主要的发病原因。通过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发现AIS患者...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一种最常见的脊柱侧凸畸形,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近年来部分报道表明,中枢神经系统异常改变可能是AIS最主要的发病原因。通过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发现AIS患者的脑及脊髓结构及功能出现异常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青少年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心理韧性在自我护理能力与造口适应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万艳娜 洪艳艳 +4 位作者 刘敏燕 盛璟 胡接平 陈庆科 曾小红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6-90,共5页
目的探讨心理韧性在膀胱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造口适应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8月在某院伤口造口门诊就诊的172例膀胱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心理韧性... 目的探讨心理韧性在膀胱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造口适应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8月在某院伤口造口门诊就诊的172例膀胱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心理韧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自我护理能力实施量表(Lorensen’s self-care capability scale,LSCS)及造口适应量表(ostomy adjustment inventory-20,OAI-20)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膀胱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CD-RISC、LSCS及OAI-20总分分别为(50.69±10.52)分、(78.71±16.89)分、(40.05±10.60)分。经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CD-RISC总分及各维度评分与LSCS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CD-RISC总分及各维度评分与OAI-20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LSCS总分及各维度评分与OAI-20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同时,CD-RISC在LSCS与OAI-20间有中介效应(0.333),占总效应的36.30%。结论自我护理能力在直接影响膀胱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可通过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影响患者的造口适应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腹壁造口 心理韧性 自我护理 造口适应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洁 欧阳烽 +2 位作者 吕联江 徐紫荷 曾献军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9-183,共5页
目前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是亚洲人群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最主要的原因,卒中患者常常面临严重的预后问题。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的迅猛发展、影像组学及深度学习等在医学影像中的广泛研究及应用,AI在疾病的... 目前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是亚洲人群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最主要的原因,卒中患者常常面临严重的预后问题。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的迅猛发展、影像组学及深度学习等在医学影像中的广泛研究及应用,AI在疾病的检出、精准评估等有着重要价值。本文就AI在头颈动脉粥样硬化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vessel wall imaging, HR-VWI)中斑块的分割、明确斑块的性质、相应的脑血管事件预测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介绍近年AI在该疾病的发展现状及面临问题,为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卒中风险分层评估以及个体化治疗提供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磁共振成像 动脉粥样硬化 影像组学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行性腰椎侧凸椎管形态学特征及其与脊柱-骨盆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嘉宝 孙伯林 +5 位作者 邢锴 张宁 周荣平 陈江伟 刘志礼 刘家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9-167,共9页
目的 测量退行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患者椎管形态学参数,分析其变化规律及其与脊柱-骨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DLS患者50例,分别在X线、CT及MRI上测量腰弯Cobb角、腰椎前凸角、顶椎位置、顶椎偏移距离、顶... 目的 测量退行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患者椎管形态学参数,分析其变化规律及其与脊柱-骨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DLS患者50例,分别在X线、CT及MRI上测量腰弯Cobb角、腰椎前凸角、顶椎位置、顶椎偏移距离、顶椎旋转度、顶椎侧方和前方滑移距离、骨盆投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凹侧和凸侧椎间孔高度、宽度和横截面积、硬膜囊横截面积、横径和前后径,分析椎管形态学变化规律及其与脊柱-骨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DLS患者的顶椎位于L_(2)~L_(3)椎体;其椎管相关参数最小处均位于L_(4/5)节段;椎间孔相关参数最小处均位于L_(2/3)节段。DLS患者L_(2/3)水平椎管及椎间孔的形态学参数与年龄、腰弯Cobb角及顶椎偏移距离存在相关性(P<0.05);而L_(5)/S_(1)水平椎间孔的形态学参数与PI、SS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DLS患者椎管最狭窄处多位于L_(4/5)节段,而椎间孔最狭窄处多位于L_(2/3)节段。顶椎区椎管狭窄程度、椎间孔狭窄程度与脊柱-骨盆参数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侧凸 椎管 椎间孔 解剖学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1区种子点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的功能连接技术分析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脑部功能连接的变化
18
作者 臧苗苗 范彩媚 +6 位作者 姜建 邵毅 王丽君 曾璐瑶 易澄 武天硕 李汉林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117,共6页
目的基于V1区种子点(ROI)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的功能连接技术研究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脑部功能连接变化,旨在探究NTG患者的发病机制及早期诊断方法。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NTG患者14例(NTG组)及健康对照者14例(HC... 目的基于V1区种子点(ROI)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的功能连接技术研究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脑部功能连接变化,旨在探究NTG患者的发病机制及早期诊断方法。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NTG患者14例(NTG组)及健康对照者14例(HCs组),收集受试者的临床数据信息后对两组受试者行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扫描。通过软件对磁共振数据进行预处理,以双侧V1区作为ROI,分别计算其与全脑体素时间序列的相关性并比较组间静息态功能连接的差异得到V1区ROI和全脑的功能连接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NTG组患者与V1区功能连接显著差异脑区功能连接值与临床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HCs组受试者相比,NTG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杯盘比、24 h平均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间左、右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NTG组患者与V1区异常功能连接脑区功能连接值均与RNFLT具有相关性(P<0.05)。ROI1-左侧额上回、ROI1-右侧额上回、ROI2-左侧扣带回和ROI2-右侧额中回与RNFLT均呈显著正相关(均为P<0.05)。与HCs组受试者相比,NTG组患者与右侧ROI功能连接减低的脑区为左侧额上回及右侧额上回;与左侧ROI功能连接减低的脑区为左侧扣带回和右侧额中回。结论相较于健康人,NTG患者某些特定大脑区域与V1区的功能连接有显著改变,包括双侧额上回、左侧扣带回、右侧额中回。大脑功能活动的变化区域可能由NTG引起的视觉功能障碍导致视觉和认知情绪处理脑区的功能损伤,这可能是NTG患者潜在神经病理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功能连接技术 V1区种子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VX2肝癌模型建立与经兔股动脉微导管超选择性肝左动脉插管技术的探讨 被引量:17
19
作者 江雄鹰 罗荣光 +2 位作者 黄金华 苗碧建 王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14-217,共4页
目的探讨开腹肝穿刺法建立兔VX2肝癌模型以及经兔股动脉微导管肝左动脉超选择性插管的可行性及技术特点。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0只,开腹以16G腰椎穿刺针将VX2瘤组织块种植到兔肝左内叶。2周后行螺旋CT扫描,然后在兔一侧腹股沟区行股动... 目的探讨开腹肝穿刺法建立兔VX2肝癌模型以及经兔股动脉微导管肝左动脉超选择性插管的可行性及技术特点。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0只,开腹以16G腰椎穿刺针将VX2瘤组织块种植到兔肝左内叶。2周后行螺旋CT扫描,然后在兔一侧腹股沟区行股动脉鞘管置入,在DSA引导下应用微导管行腹腔动脉造影,分析兔腹腔动脉主要分支走行及肝脏肿瘤的DSA表现,再行肝左动脉插管及肝癌相关实验研究。结果 经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40只实验兔肝肿瘤种植全部成功;股动脉鞘管置入的成功率为97.5%(39/40)。在此基础上腹腔动脉、胃肝动脉、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肝左动脉插管成功率分别为100%(39/39)、100%(39/39)、100%(39/39)、94.9%(37/39)、71.2%(28/39)。每只实验兔的X线透视时间为(6.9±3.0)min。结论开腹直视下经穿刺针瘤组织块注入法是建立兔VX2肝癌模型稳定、可靠的方法。经兔股动脉鞘管置入微导管肝动脉插管技术能方便快捷的实现兔肝左动脉超选择性插管,有效的解决了兔VX2肝癌动脉介入治疗时肝左动脉超选择性插管的技术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VX2肿瘤 血管介入 动脉插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与增强CT鉴别诊断良恶性甲状腺结节 被引量:19
20
作者 朱皖 裴莉 +3 位作者 罗礼云 袁文欣 陈苗 徐盼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71-874,共4页
目的对比超声造影(CEUS)与增强CT鉴别诊断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价值。方法纳入179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229个结节,根据结节性质分为良性组(n=83)和恶性组(n=146);观察结节CEUS和增强CT特征,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2种影像学方法鉴别诊断... 目的对比超声造影(CEUS)与增强CT鉴别诊断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价值。方法纳入179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229个结节,根据结节性质分为良性组(n=83)和恶性组(n=146);观察结节CEUS和增强CT特征,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2种影像学方法鉴别诊断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效能。结果良、恶性组甲状腺结节CEUS增强强度、增强模式及有无环绕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增强CT强化特点、边缘情况、甲状腺边缘有无中断及钙化性质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EUS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89.73%、78.31%及85.59%;增强CT诊断分别为78.08%、71.08%及75.55%。结论CEUS和增强CT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均有一定价值;CEUS的诊断效能总体优于增强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超声检查 造影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