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磁共振脑影像研究进展
1
作者
易佳媛
何来昌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8-193,共6页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是颈椎病中最严重的类型,也是全球范围内成人脊髓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最近研究表明CSM患者的上位中枢大脑可能发生了潜在的不可逆损伤、神经修复及重组过程,因此,探索其背后的病理...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是颈椎病中最严重的类型,也是全球范围内成人脊髓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最近研究表明CSM患者的上位中枢大脑可能发生了潜在的不可逆损伤、神经修复及重组过程,因此,探索其背后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对推进CSM的识别、治疗等方面的发展至关重要。当前,尽管已有部分综述关注CSM神经重塑的影像学改变,但对于其神经影像学近期的相关研究仍缺乏系统性的梳理和分析。本文回顾并总结了近年来使用MRI从结构、功能及代谢和血流灌注方面对CSM患者大脑损伤、修复及重组的相关研究,分析当前的挑战并提出未来发展方向,旨在为CSM相关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提供影像学依据,以期采用无创影像学技术对CSM的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脊髓型颈椎病
磁共振成像
结构磁共振成像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神经影像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创伤性轴索损伤患者脑动态功能连接密度差异的MRI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李健
陈玲珑
+4 位作者
曾新益
王媛媛
欧阳烽
李声鸿
曾献军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3,共6页
目的本研究利用基于体素的动态功能连接密度(dynamic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density,dFCD)方法研究创伤性轴索损伤患者(traumatic axonal injury,TAI)脑功能网络改变的时间变异性。材料与方法招募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就诊...
目的本研究利用基于体素的动态功能连接密度(dynamic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density,dFCD)方法研究创伤性轴索损伤患者(traumatic axonal injury,TAI)脑功能网络改变的时间变异性。材料与方法招募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的脑外伤患者182例,并采集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从中筛选出符合临床诊断的单纯性TAI患者26例,同时社区招募相匹配的27例健康对照组,基于MATLAB 2016b平台的数据处理工具包DPABI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基于Dynamic BC工具箱结合滑动时间窗方法研究dFCD的时间变异性,最后分析有差异的脑区dFCD值与临床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我们发现TAI患者右侧海马/海马旁回、右侧岛叶/中央盖沟的dFCD时间变异性增加(体素水平P<0.01,团块水平P<0.05,GRF校正),右侧内侧额上回、双侧辅助运动区/左侧中央旁小叶/左侧中央前回等区域dFCD时间变异性减低(体素水平P<0.01,团块水平P<0.05,GRF校正),主要涉及到默认网络、突显网络、感觉运动网络,相关性分析未发现dFCD值与临床量表有显著相关(P>0.05)。结论TAI患者dFCD改变反映了更细微的大脑动态活动变化,加深了对TAI患者全脑功能连接变化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轴索损伤
功能连接密度
动态
脑功能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磁共振脑影像研究进展
1
作者
易佳媛
何来昌
机构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中心
出处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8-193,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81460329)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192ACBL20039、2018BAB205063)
江西省医学影像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项目(编号:20223BCG7400)。
文摘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是颈椎病中最严重的类型,也是全球范围内成人脊髓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最近研究表明CSM患者的上位中枢大脑可能发生了潜在的不可逆损伤、神经修复及重组过程,因此,探索其背后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对推进CSM的识别、治疗等方面的发展至关重要。当前,尽管已有部分综述关注CSM神经重塑的影像学改变,但对于其神经影像学近期的相关研究仍缺乏系统性的梳理和分析。本文回顾并总结了近年来使用MRI从结构、功能及代谢和血流灌注方面对CSM患者大脑损伤、修复及重组的相关研究,分析当前的挑战并提出未来发展方向,旨在为CSM相关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提供影像学依据,以期采用无创影像学技术对CSM的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脊髓型颈椎病
磁共振成像
结构磁共振成像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神经影像标志物
Keywords
spinal cord injury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tructur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neuroimaging biomarkers
分类号
R445.2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R681.5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创伤性轴索损伤患者脑动态功能连接密度差异的MRI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李健
陈玲珑
曾新益
王媛媛
欧阳烽
李声鸿
曾献军
机构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中心
江西省医学
影像
临床研究
中心
出处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3,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82360341)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232BAB216044)
+2 种基金
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科学技术项目(编号:202410221)
江西省2023年度研究生创新专项资助项目(编号:YC2023-B066)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青年培育项目(编号:YFYPY202251)。
文摘
目的本研究利用基于体素的动态功能连接密度(dynamic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density,dFCD)方法研究创伤性轴索损伤患者(traumatic axonal injury,TAI)脑功能网络改变的时间变异性。材料与方法招募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的脑外伤患者182例,并采集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从中筛选出符合临床诊断的单纯性TAI患者26例,同时社区招募相匹配的27例健康对照组,基于MATLAB 2016b平台的数据处理工具包DPABI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基于Dynamic BC工具箱结合滑动时间窗方法研究dFCD的时间变异性,最后分析有差异的脑区dFCD值与临床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我们发现TAI患者右侧海马/海马旁回、右侧岛叶/中央盖沟的dFCD时间变异性增加(体素水平P<0.01,团块水平P<0.05,GRF校正),右侧内侧额上回、双侧辅助运动区/左侧中央旁小叶/左侧中央前回等区域dFCD时间变异性减低(体素水平P<0.01,团块水平P<0.05,GRF校正),主要涉及到默认网络、突显网络、感觉运动网络,相关性分析未发现dFCD值与临床量表有显著相关(P>0.05)。结论TAI患者dFCD改变反映了更细微的大脑动态活动变化,加深了对TAI患者全脑功能连接变化的理解。
关键词
创伤性轴索损伤
功能连接密度
动态
脑功能
磁共振成像
Keywords
traumatic axonal injury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density
dynamic
brain func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分类号
R445.2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R651.1 [医药卫生—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磁共振脑影像研究进展
易佳媛
何来昌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创伤性轴索损伤患者脑动态功能连接密度差异的MRI研究
李健
陈玲珑
曾新益
王媛媛
欧阳烽
李声鸿
曾献军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