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缓解慢性炎性痛的外周及中枢机制 被引量:3
1
作者 鲍阳 章勇 +2 位作者 张学学 柳涛 张达颖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5-262,共8页
疼痛是一种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且不愉快的感觉及情绪情感体验,或与此相似的经历。其中,炎性痛的临床发病率高,且目前治疗药物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因此亟需一种新型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电针具有实用性强、操作简便且不良反应小... 疼痛是一种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且不愉快的感觉及情绪情感体验,或与此相似的经历。其中,炎性痛的临床发病率高,且目前治疗药物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因此亟需一种新型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电针具有实用性强、操作简便且不良反应小的特点,在临床与基础研究中被广泛应用。然而,电针缓解慢性炎性痛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本文对近年来关于电针缓解慢性炎性痛的外周和中枢机制的基础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电针镇痛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慢性炎性痛 外周机制 中枢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dgehog信号通路在食管癌中的异常活化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勇 徐林林 +4 位作者 黄璇 黄登亮 徐文君 吕农华 罗时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1761-1764,1768,共5页
目的:探讨Hedgehog(Hh)信号通路与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随机分析30例ESCC及癌旁组织样本的Hh信号通路中主要组分Smo和Gli2及靶蛋白CyclinD1表达。构建分泌型配体ShhN的条件培养液,利用条件培养液及Hh信号... 目的:探讨Hedgehog(Hh)信号通路与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随机分析30例ESCC及癌旁组织样本的Hh信号通路中主要组分Smo和Gli2及靶蛋白CyclinD1表达。构建分泌型配体ShhN的条件培养液,利用条件培养液及Hh信号通路激动剂Purmorphamine或Hh通路抑制剂环杷明及GANT61处理CaEs-17细胞后,MTT法检测细胞生存率的变化。结果:ESCC组织中的Smo、Gli2和CyclinD1表达普遍高于癌旁组织。含有ShhN的条件培养液能有效激活Hh信号通路下游靶基因CCND1的表达并明显促进食管癌CaEs-17细胞的生存率,提示食管癌中Hh信号通路以配体依赖的方式激活。直接作用于Smo的Hh信号通路激动剂Purmorphamine促进食管癌CaEs-17细胞的生长;而Smo特异性抑制剂环杷明有效地抑制CaEs-17细胞生存率。Gli1/Gli2的抑制剂GANT61比环杷明更为有效地抑制CaEs-17细胞生存率。结论:Hh信号通路在ESCC中异常活化,将可能成为新的治疗食管癌的药物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DGEHOG信号通路 食管癌 转录因子Gli 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CapG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2
3
作者 吕旻桦 梁博 +1 位作者 徐康保 邹镇洪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29-1333,共5页
目的检测巨噬细胞加帽蛋白(gelsolin-like actin-capping protein,CapG)在胃癌及癌旁组织(距离癌组织边缘>5 cm)中的表达,探讨CapG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25例胃癌石蜡包埋组织样本及癌旁组织30例。患者... 目的检测巨噬细胞加帽蛋白(gelsolin-like actin-capping protein,CapG)在胃癌及癌旁组织(距离癌组织边缘>5 cm)中的表达,探讨CapG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25例胃癌石蜡包埋组织样本及癌旁组织30例。患者均为未行放、化疗的初诊患者。每例组织样本均行CapG免疫组化染色,并设置对照组。通过病理医师评分来确定CapG蛋白的表达量,探讨CapG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CapG蛋白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表达,呈棕黄色颗粒状。癌旁组织中基本无表达,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胃癌组织中CapG蛋白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位置无显著相关(P均>0.05),与浸润深度(P=0.044)、淋巴结转移(P=0.026)、远处转移(P=0.001)及AJCC分期(P=0.012)显著相关。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CapG蛋白高表达组患者的总体预后较低表达组差,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位置、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AJCC分期、CapG蛋白表达情况是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apG蛋白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胃癌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有望成为胃癌治疗的潜在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CapG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MP与SuFu相互作用调控Hedgehog信号通路的活性 被引量:1
4
作者 黄璇 李勇 +2 位作者 汪玲芳 邵佳 罗时文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22-530,共9页
Hedgehog信号通路在胚胎发育、组织再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且与癌症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胞内调控组分Suppressor of Fused(SuFu)蛋白通过结合转录因子Gli(s),负调控该信号通路,但其作用的分子机制仍不甚清楚.在本项研究中,以人SuFu作为... Hedgehog信号通路在胚胎发育、组织再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且与癌症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胞内调控组分Suppressor of Fused(SuFu)蛋白通过结合转录因子Gli(s),负调控该信号通路,但其作用的分子机制仍不甚清楚.在本项研究中,以人SuFu作为诱饵蛋白,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成功地筛选到1个新的相互作用因子—蛋白酶体成熟蛋白(POMP).通过免疫共沉淀、体外GST pull-down和免疫细胞化学实验验证其相互作用.为了探究POMP与SuFu的相互作用对Hedgehog信号通路的影响,构建了POMP的过表达质粒和干扰质粒(miR-RNAi)以及转录因子Gli活性检测系统,即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结果显示,过表达SuFu蛋白时POMP正调控Hedgehog信号通路,而下调POMP的表达则抑制Gli的活性.该研究结果揭示了POMP新的生物学功能,为阐明Hedgehog信号通路的具体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DGEHOG信号通路 SUPPRESSOR of FUSED 蛋白酶体成熟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脊髓背角胶状质神经元的去极化反跳及调控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凌超 张达颖 +3 位作者 彭斯聪 吴静 蒋昌宇 柳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4-209,共6页
目的研究大鼠脊髓背角胶状质(SG)神经元的去极化反跳及调控机制,以期对去极化反跳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3~5周龄SD大鼠,制作离体脊髓纵切片,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SG神经元的电生理学特点及接受超极化刺激后的反应,... 目的研究大鼠脊髓背角胶状质(SG)神经元的去极化反跳及调控机制,以期对去极化反跳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3~5周龄SD大鼠,制作离体脊髓纵切片,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SG神经元的电生理学特点及接受超极化刺激后的反应,并观察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HCN)通道阻断剂和T型钙(Cav3)通道阻断剂对去极化反跳的作用。结果共记录了63个SG神经元的电活动,其中23个无去极化反跳,19个为去极化反跳无放电,21个为去极化反跳伴放电。无去极化反跳组SG神经元的动作电位阈值(-28.7±1.6 m V)明显高于去极化反跳伴放电组(-36.0±2.0 m V)(P<0.05)。HCN通道阻断剂氯化铯和ZD7288可显著延长去极化反跳伴放电的潜伏期,分别从45.9±11.6 ms增加到121.6±51.3 ms(P<0.05)和从36.2±10.3 ms增加到73.6±13.6 ms(P<0.05);ZD7288也能显著延长去极化反跳不伴放电的潜伏期,从71.9±35.1 ms增加到267.0±68.8 ms(P<0.05),而T型钙通道阻断剂氯化镍和米贝地尔可显著降低去极化反跳伴放电的振幅,分别从19.9±6.3 m V降到9.5±4.5 m V(P<0.05)和从26.1±9.4 m V降到15.5±5.0 m V(P<0.05),米贝地尔同样能显著降低去极化反跳不伴放电的振幅,从14.3±3.0 m V降低至7.9±2.0 m V(P<0.05)。结论近2/3的SG神经元有去极化反跳,其潜伏期和振幅分别受HCN通道和T型钙通道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极化反跳 脊髓背角胶状质神经元 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 T型钙通道 全细胞膜片钳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CNA1H基因敲除对小鼠孤独症样行为及海马神经元形态学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焦翠 王俭妹 +2 位作者 况海霞 武志红 柳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9-216,共8页
目的:研究CACNA1H基因敲除(knockout,KO)对小鼠孤独症样行为及海马神经元形态学的影响。方法:25只3~4周龄C57BL/6背景的CACNA1H KO小鼠作为实验组,26只同年龄同背景的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作为对照组。通过三箱实验和旷场实验观察... 目的:研究CACNA1H基因敲除(knockout,KO)对小鼠孤独症样行为及海马神经元形态学的影响。方法:25只3~4周龄C57BL/6背景的CACNA1H KO小鼠作为实验组,26只同年龄同背景的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作为对照组。通过三箱实验和旷场实验观察小鼠社交、焦虑和重复刻板行为后测量其脑质量与脑体积,用尼氏染色法(Nissl staining)观察海马神经元数目。将CACNA1H杂合子小鼠与Thy1-GFP-O小鼠杂交,构建CACNA1H^(-/-)-Thy1^(+)(KO-GFP)及CACNA1H^(+/+)-Thy1^(+)(WT-GFP)小鼠,观察海马神经元树突棘密度及成熟度。结果:三箱实验中,社交测试阶段,KO小鼠在陌生鼠箱中的时间比空箱更长(F_(1,14)=95.086,P<0.05;Post-Hoc:P<0.05),探索的偏好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44,P>0.05);新社交对象识别测试阶段,KO小鼠在新陌生鼠箱与陌生鼠箱中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_(1,14)=18.062,P<0.05;Post-Hoc:P>0.05),探索的偏好指数低于对照组(t=2.390,P<0.05)。旷场实验中,KO小鼠在旷场中心活动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t=2.503,P<0.05),自梳理时间明显多于对照组(t=-2.299,P<0.05)。形态学结果显示,KO小鼠脑质量/体质量和脑体积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56,P>0.05;t=-0.660,P>0.05),但其海马齿状回区神经元数目较对照组减少(t=2.323,P<0.05),且KO-GFP小鼠海马齿状回区树突棘密度较对照组增加(t=-2.374,P<0.05),而成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35,P>0.05)。结论:CACNA1H KO小鼠具有孤独症样行为,可能与海马齿状回区神经元数目减少及树突棘密度增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CNA1H 小鼠 基因敲除 孤独症谱系障碍 行为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诺环素抑制甲醛炎性痛及机制 被引量:1
7
作者 程小娥 彭慧浈 +4 位作者 户雪雪 冯小金 马龙先 蒋昌宇 柳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97-804,共8页
目的:观察米诺环素对脊髓背角胶状质(substantia gelatinosa,SG)区神经元突触传递的影响,以阐明其在甲醛炎性痛中的作用机制。方法:行为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将30只3~5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模型组(8只)、生理盐水模型... 目的:观察米诺环素对脊髓背角胶状质(substantia gelatinosa,SG)区神经元突触传递的影响,以阐明其在甲醛炎性痛中的作用机制。方法:行为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将30只3~5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模型组(8只)、生理盐水模型组(6只)和米诺环素模型组(8只)。对照组采用右后足背皮下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甲醛炎性痛模型)采用右后足背皮下注射5%(体积分数)甲醛溶液,生理盐水模型组和米诺环素模型组分别在模型制备前1 h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米诺环素。记录4组大鼠足背皮下注射生理盐水或甲醛溶液后1 h内每5 min缩足和舔爪的时间,共记录1 h。痛行为学记录结束1 h后,行4%多聚甲醛心脏灌流取脊髓组织,以免疫组化实验的方法观察脊髓背角c-Fos蛋白的表达。电生理实验:选取26只3~5周龄雄性SD大鼠制作离体脊髓纵切片,每只大鼠随机选取2~5个神经元进行全细胞膜片钳记录,分别记录米诺环素、氟代柠檬酸和多西环素对SG神经元的自发性兴奋性突触后电流(spontaneous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s,s EPSCs)或自发性抑制性突触后电流(spontaneous inhibi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s,s IPSCs)的作用。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右侧缩足和舔爪等炎性痛行为及脊髓背角c-Fos蛋白表达显著增加;腹腔注射米诺环素可显著减轻大鼠第二相的炎性痛行为(t=2.957,P<0.05),并减少脊髓背角浅层(Ⅰ~Ⅱ)和深层(Ⅲ~Ⅳ)c-Fos蛋白的表达(t_(Ⅰ-Ⅱ)=3.912,t_(Ⅲ-Ⅳ)=2.630,P<0.05)。米诺环素显著增加SG神经元的s IPSCs的频率至用药前的220%±10%(P<0.05),但对s EPSCs的频率(100%±1%,t=0.112,P=0.951)和幅度(98%±1%,t=0.273,P=0.167)、s IPSCs的幅度(105%±3%,t=0.568,P=0.058)均无显著影响。氟代柠檬酸和多西环素对s IPSCs的频率[分别为:(99%±1%,t=0.366,P=0.099);(102%±1%,t=0.184,P=0.146)]和幅度[分别为:(98%±1%,t=0.208,P=0.253);(99%±1%,t=0.129,P=0.552)]均无显著影响。结论:米诺环素可抑制甲醛炎性痛及减少脊髓背角c-Fos蛋白的表达,这些效应与其增强SG神经元的抑制性突触传递有关,而与其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及抗生素的效应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诺环素 炎性痛 突触后电流 全细胞膜片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产素减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缺血性损伤 被引量:1
8
作者 谢常宁 吴俭 +4 位作者 王欣萌 彭斯聪 吴静 肖凌慧 柳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39-744,753,共7页
目的:探讨催产素(oxytocin)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损伤后海马CA1区神经元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氧糖剥夺(OGD)制备体外缺氧缺血模型,取8只7~10日龄新生大鼠的急性分离脑片(6~8片/只)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OGD 20 min组、OGD 40 min组... 目的:探讨催产素(oxytocin)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损伤后海马CA1区神经元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氧糖剥夺(OGD)制备体外缺氧缺血模型,取8只7~10日龄新生大鼠的急性分离脑片(6~8片/只)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OGD 20 min组、OGD 40 min组和OGD+oxytocin组,进行TO-PRO-3染色实验观察催产素对神经元的作用。另取20只新生大鼠脑片随机分为4组,分别是OGD组、OGD+oxytocin组、OGD+d VOT(催产素受体阻断剂)+oxytocin组和OGD+bicuculline(GABAA受体阻断剂)+oxytocin组,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不同药物作用下海马神经元缺氧去极化的出现时间。结果:TO-PRO-3染色结果显示海马CA1区神经元死亡数量随着氧糖剥夺时间延长而增加,催产素能显著减少OGD所致的死亡神经元数目(P<0.05)。全细胞膜片钳记录结果显示,催产素可使缺氧去极化时间显著延长;d VOT及bicuculline可以消除这种效应。结论:催产素能减轻新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缺氧缺血性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结合催产素受体,增强抑制性神经传递,从而产生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产素 缺氧缺血性脑病 海马 膜片钳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亚型在大鼠脊髓背角浅层的特异性表达
9
作者 黄姣艳 程小娥 +3 位作者 马龙先 张达颖 蒋昌宇 柳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27-836,共10页
目的:探讨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 cyclic nucleotide-gated cation channels,HCN通道)4种亚型在大鼠脊髓背角浅层的表达与分布特点。方法:选取3~5周龄SD大鼠,雌雄不拘,制作L4~L5段脊髓横切片,... 目的:探讨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 cyclic nucleotide-gated cation channels,HCN通道)4种亚型在大鼠脊髓背角浅层的表达与分布特点。方法:选取3~5周龄SD大鼠,雌雄不拘,制作L4~L5段脊髓横切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激光共聚焦成像技术,观察HCN通道的4种亚型在脊髓背角浅层神经元、胶质细胞及神经元亚细胞结构中的分布。结果:HCN通道不同亚型在正常SD大鼠脊髓背角中的表达和分布具有特异性:(1)HCN1主要与神经元标志物[神经元核抗原(neuronal nuclei,NeuN)]和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共存,HCN2和HCN3主要与NeuN共定位;(2)HCN2主要与肽能初级传入神经末梢标志物[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共存,HCN4主要与非肽能初级传入神经末梢标志物[异凝集素B4(isolectin B4,IB4)]共存;(3)HCN1和HCN4主要与神经元树突标志物[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2,MAP2)]共存;(4)HCN4主要与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轴突末梢标志物[囊泡γ-氨基丁酸转运体(vesicularγ-aminobutyric acid transporter,VGAT)]共存。结论:HCN1~4主要分布在大鼠脊髓背角浅层,且在神经元、胶质细胞及神经元亚细胞结构中呈特异性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 脊髓背角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