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典三叉神经痛患者三叉神经根部结构异常与脑内局部活动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刘天水 刘萌 +3 位作者 周纯 吴开富 谭永明 何来昌 《磁共振成像》 CAS 2020年第10期848-852,895,共6页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和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采集三叉神经根部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平均扩散系数(mean di...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和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采集三叉神经根部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平均扩散系数(mean diffusivity,MD)、轴向扩散系数(axial diffusivity,AD)、径向扩散系数(radial diffusivity,RD)和脑区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的改变,探究三叉神经根部结构改变与脑内局部活动改变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对25例单侧经典三叉神经痛(classical trigeminal neuralgia,CTN)患者(CTN组)和20名健康对照者(同期社区招募的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匹配的健康对照者,HCs)行rs-fMRI扫描和DTI扫描,对两组间三叉神经根部FA、MD、AD、RD值和脑区ALFF值进行两样本独立t检验,并分析CTN组患者大脑ALFF值、三叉神经REZ处DTI参数(FA、MD、AD、RD值)、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较HCs组,CTN患者双侧小脑、双侧梭状回、左侧颞下回、左侧枕下回、右侧枕上回、右侧中央前回ALFF值升高。较HCs组,CTN患者患侧三叉神经处FA值减低(P<0.05),MD值升高(P<0.05),RD值升高(P<0.05),AD值正常(P>0.05)。三叉神经REZ处FA值与VAS评分呈负相关(r=-0.952,P<0.05)、MD值与VAS评分呈正相关(r=0.848,P<0.05);双侧小脑、双侧梭状回、左侧颞下回、左侧枕下回、右侧枕上回、右侧中央前回ALFF值与评分呈正相关(P<0.05)。FA值与双侧小脑、双侧梭状回、左侧颞下回、左侧枕下回、右侧枕上回、右侧中央前回ALFF值呈负相关(P<0.05)。结论CTN患者三叉神经局部结构损伤与脑功能改变区(疼痛加工、运动功能和情绪感知)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三叉神经痛 功能磁共振成像 低频振幅 扩散张量成像 疼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评估脊髓型颈椎病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周纯 刘萌 +2 位作者 刘天水 谭永明 何来昌 《磁共振成像》 CAS 2020年第9期747-751,共5页
目的探究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患者影像表现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选取55例经临床及影像确诊的CSM患者,根据日本骨科协会改良评分(modified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 for assess... 目的探究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患者影像表现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选取55例经临床及影像确诊的CSM患者,根据日本骨科协会改良评分(modified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 for assessment of cervical myelopathy,mJOA)分为35例轻-中度组(12~17分)、20例重度组(<12分)。同时选取16名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者,所有CSM及对照者均进行颈椎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扫描、头部功能MRI扫描,比较椎管最大狭窄程度(maximum canal compromise,MCC)、脊髓最大受压程度(maximum spinal cord compression,MSCC)、T2WI高信号范围、压迫最严重水平颈髓DTI数据(FA值、ADC值)以及大脑功能连接FC(丘脑作为种子区)差异,并将这些数据与mJOA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SM患者MCC、MSCC、T2WI高信号范围、FA值、ADC值均发生改变,MSCC与mJOA评分之间存在负相关性(r=-0.464,P<0.05),FA值与mJOA评分之间存在正相关性(r=0.589,P<0.05)。结论CSM患者影像表现大多与临床症状程度相关,大脑重塑参与了临床功能代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脊髓型颈椎病 脑重塑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T_(2)-TSE和CE-MRA对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欧阳烽 吴钦 +5 位作者 袁小入 余念祖 金鹏卓 陈晔 尹明雪 曾献军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01-1005,共5页
目的:探讨可变翻转角三维T_(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3D-T_(2)-TSE)序列和CE-MRA检查对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2018年5月-2022年10月在我院经手术和/或DSA确诊的18例SDAVF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行CE-MRA及... 目的:探讨可变翻转角三维T_(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3D-T_(2)-TSE)序列和CE-MRA检查对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2018年5月-2022年10月在我院经手术和/或DSA确诊的18例SDAVF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行CE-MRA及3D-T_(2)-TSE序列MRI扫描,分析和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及两者联合对SDAVF的定位诊断价值。结果:3D-T_(2)-TSE序列对髓周畸形血管征的检出率为100%(18/18),对瘘口的定位诊断符合率为77.8%(14/18),对供血动脉的检出率为55.6%(10/18),并可显示脊髓肿胀(17/18)及马尾区结构紊乱(15/18)等征像;CE-MRA对瘘口、供血动脉及髓周畸形血管的检出率均为83.3%(15/18)。结合CE-MRA与3D-T_(2)-TSE两种技术,对瘘口的定位符合率达87.5%。结论:在SDAVF的定位诊断中,CE-MRA与3D-T_(2)-TSE检查各具优势,对于后续DSA检查及外科手术均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两种序列联合可提高诊断效能,获得不逊色于DSA的定位诊断符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脊膜动静脉瘘 磁共振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定位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