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5篇文章
< 1 2 10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型公立医院职工满意度与取消事业单位编制支持度研究——基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调查 被引量:4
1
作者 邱嘉旋 刘晓君 毛宗福 《企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7-92,共6页
随着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已拉开序幕,其中,尝试创新我国公立医院人事薪酬管理制度的改革最受众多医务工作者的关注。目前,关于大型公立医院不再纳入事业单位编制管理的相关改革措施正在进一步研讨... 随着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已拉开序幕,其中,尝试创新我国公立医院人事薪酬管理制度的改革最受众多医务工作者的关注。目前,关于大型公立医院不再纳入事业单位编制管理的相关改革措施正在进一步研讨中,而此项改革措施将为公立医院的医生由单位人向职业人过渡创造基本条件。然而,关于大型公立医院职工对此项改革的认知与态度的相关调查研究工作尚未展开。基于此,本文从大型公立医院在职职工工作满意度角度出发,调查和了解大型公立医院职工的工作满意度现状及其对取消公立医院事业单位编制制度的态度,并尝试探索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联,以期为制定涉及公立医院人事薪酬管理制度的改革措施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公立医院 工作满意度 取消事业单位编制 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9
2
作者 刘衍伶 曾令兵 +3 位作者 胡妮娅 胡雪飞 魏丹丹 李俊明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4-370,共7页
目的了解2021年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分离菌的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收集该院2021年1月1日—12月31日非重复临床分离株,采用自动化仪器或纸片扩散法按照CHINET统一监测方案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按2021年CLSI文件... 目的了解2021年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分离菌的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收集该院2021年1月1日—12月31日非重复临床分离株,采用自动化仪器或纸片扩散法按照CHINET统一监测方案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按2021年CLSI文件标准判断结果,WHONET 5.6软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共收集非重复临床分离菌902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149株,占23.8%,革兰阴性菌6875株,占76.2%。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分别为30.8%和68.2%,未发现万古霉素和替加环素耐药株。92.3%MRSA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唑敏感,89.4%MRCNS对利福平敏感。肠球菌属中粪肠球菌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低于屎肠球菌,但对利奈唑胺的耐药率(2.4%)高于屎肠球菌(0.3%),两者中均有少量万古霉素耐药株。肺炎链球菌青霉素耐药株检出率为14.3%。肠杆菌目细菌中,除克雷伯菌属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高于40%外,其余菌属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仍较敏感。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CRE)的检出率为28.3%,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在CRE菌株中占76.4%。不动杆菌属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75.5%和81.1%,铜绿假单胞菌对两药的耐药率分别为33.6%和30.5%。结论临床分离株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呈增长趋势,尤其是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对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巨大挑战,医院各相关部门应加强协作以遏制耐药细菌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性监测 药敏试验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 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 多重耐药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地区某综合医院ST11型耐碳青霉烯类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黄珊珊 施博文 +4 位作者 魏丹丹 霍炳慧 洪涵旭 江昕竹 刘洋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36,共7页
目的探究ST11型耐碳青霉烯类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CR-hvKP)菌株的临床特征、耐药现状、毒力特征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某三级甲等教学医院2018—2021年临床标本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菌株,通过耐药基因、毒力基因... 目的探究ST11型耐碳青霉烯类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CR-hvKP)菌株的临床特征、耐药现状、毒力特征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某三级甲等教学医院2018—2021年临床标本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菌株,通过耐药基因、毒力基因检测,以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筛选出ST11型CR-hvKP,分析其基本临床信息、耐药基因、毒力基因;随机选取其中23株ST11型CR-hvKP菌株进行毒力表型分析;随机选取其中45株CR-hvKP,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其同源性。结果2018—2021年临床分离ST11型CR-hvKP菌株共124株,主要来自神经外科(33.87%),标本以痰为主(56.45%),感染患者平均年龄为(55.2±16.4)岁,男性为主(77.42%)。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其对大部分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毒力试验结果显示菌株毒力存在差异,但多为高毒力毒株;PFGE分析结果显示菌株以A1亚型为主(63.4%)。结论ST11型CR-hvKP表现出多重耐药性和高毒力特征,部分菌株在该院存在克隆性传播现象,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及防控带来巨大挑战,需加强医院感染的防控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碳青霉烯类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 ST11型CR-hvKP CRKP hvKP 耐碳青霉烯酶 肺炎克雷伯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医院感染经济负担研究
4
作者 罗亭 向天新 +5 位作者 周芸 邓琼 黄宜辉 康秀华 肖声平 庞水子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14-1119,共6页
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所造成的经济负担,为制定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江西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23年7月1日—2024年6月30日出院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人口学特征、临床资料、住... 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所造成的经济负担,为制定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江西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23年7月1日—2024年6月30日出院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人口学特征、临床资料、住院费用等信息。根据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将患者分为医院感染组和非医院感染组,并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进行1∶2匹配,比较匹配后两组患者住院日数和住院费用之间的差异。结果共纳入709例患者,其中65例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发病率为9.17%。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医院感染组65例患者均成功匹配。医院感染组患者的住院日数、住院总费用、药费和卫生材料费均高于非医院感染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发生≥2次医院感染的患者经济负担高于仅发生1次医院感染的患者(P<0.05);患者发生血液系统、腹部和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医院感染时,均会明显加重经济负担(均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并加重经济负担,应制定针对性的感染防控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节约医疗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医院感染 经济负担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 倾向性评分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4家医院核医学护理发展现况调查
5
作者 程志强 曹英 +5 位作者 徐亮 张庚华 张庆 张凯秀 张筱 黄锦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07-1010,共4页
目的:调查全国核医学护理发展现状,为促进核医学护理专业科学规范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4年8月—10月采用自行编制的问卷对全国27个省份的134家医院核医学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134家医院中公立医院124家(92.54%)... 目的:调查全国核医学护理发展现状,为促进核医学护理专业科学规范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4年8月—10月采用自行编制的问卷对全国27个省份的134家医院核医学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134家医院中公立医院124家(92.54%),三级医院132家(98.51%),11个省份成立了核医学护理专业委员会。核医学科开展业务主要包括单光子显像、正电子显像、核素治疗、放免检测、射频消融治疗等。共调查1050名核医学科护士,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数占4.28%。核医学科护士的工作内容包括放射性药物注射、检查预约与登记、协助患者碘-131治疗、患者定期随访、科研科普、临床教学等,各医院核医学科配备护士数量差异较大。结论:全国核医学护理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存在高层次人才较少、科研能力欠缺等问题。可通过加强核医学科护士的在职培训与继续教育,提升护士科研素质,通过成立各省份的核医学护理专业委员会加强医院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医学 护理 学科发展 现况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ANO模型探讨“四维一体”教学模式在《医院感染控制学》本科必修教育培养中的应用
6
作者 曾凌 康秀华 +3 位作者 刘珉玉 周芸 向天新 程娜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00-807,共8页
目的对“四维一体(主线教学-在线课程-病案-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在《医院感染控制学》本科必修教学课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为进一步完善感染控制本科必修课程设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KANO模型对《医院感染控制学》本科必修教育学... 目的对“四维一体(主线教学-在线课程-病案-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在《医院感染控制学》本科必修教学课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为进一步完善感染控制本科必修课程设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KANO模型对《医院感染控制学》本科必修教育学生进行满意度问卷调研,共设置4维度、21个质量指标,分析KANO属性归类、满意度和重要度系数等指标,优化课程设置。结果本研究总体问卷信度Cronbach’sɑ系数为0.915,效度分析凯泽-迈耶-奥尔金抽样适切性量数(KMO)值为0.867。在21项质量指标中,12项指标为魅力属性(A),占比指标总数最多,为57.14%。大部分质量指标有较高的学生满意度,满意度系数最高的质量指标为“在课堂上播放教学视频”(4.73)与“课程融入典型医院感染案例进行相关教学”“课程授课氛围轻松愉快”“授课老师讲课风格风趣幽默”(均为4.71),“课程内容与功利性考试相结合”“采用完全线下授课的形式”“采用较为严格的考核方法”和“期末考核基于难度系数体现区分度”4项为重要程度较高但目前学生满意度低的指标。结论本课程在本科必修教育培养中取得一定成效,在课程的考核方式设置方面仍有改进空间,今后应整合课程体系,优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考核模式,推进课程改进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本科教学 必修课程 教学模式 KANO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CHINET三级医院细菌耐药监测 被引量:35
7
作者 郭燕 胡付品 +111 位作者 朱德妹 汪复 蒋晓飞 徐英春 张小江 张峰波 季萍 谢轶 肖玉玲 王传清 付盼 徐元宏 黄颖 孙自镛 陈中举 孙景勇 陈庆 褚云卓 田素飞 胡志东 李金 俞云松 林洁 单斌 许云敏 郭素芳 王艳艳 魏莲花 李可可 张泓 潘芬 胡云建 艾效曼 卓超 苏丹虹 郭大文 赵金英 喻华 黄湘宁 刘文恩 李艳明 金炎 邵春红 徐雪松 李威 王山梅 楚亚菲 张利侠 马娟 周树平 周艳 朱镭 孟晋华 董方 吕志勇 胡芳芳 沈瀚 周万青 贾伟 李刚 吴劲松 卢月梅 李继红 孙倩 段金菊 康建邦 马晓波 郑燕青 郭如意 朱焱 陈运生 孟青 王世富 胡雪飞 黄文辉 李娟 石泉贵 杨娟 热孜瓦古丽·阿不力米提 黄莉莉 邵雪君 任晓艳 李冬 张群 陈雪 黎日海 徐洁丽 高凯杰 徐璐 林琳 张卓 刘健龙 付敏 郭映辉 张文超 王增国 贾凯 夏云 孙珊 杨慧敏 苗艳 周明明 张诗海 刘红娟 陈楠 李婵 沈继录 门万琪 王鹏 张晓威 刘彦彦 安勇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7-286,共10页
目的监测2022年CHINET三级医院临床分离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国内58所三级医院临床分离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或商品化药敏试验自动测试仪按CHINET统一监测技术方案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按CLSI M1002022年版折点标准判断。结... 目的监测2022年CHINET三级医院临床分离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国内58所三级医院临床分离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或商品化药敏试验自动测试仪按CHINET统一监测技术方案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按CLSI M1002022年版折点标准判断。结果收集2022年1月1日-12月31日上述医院临床分离菌共31801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29.5%,革兰阴性菌占70.5%。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其他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除假中间葡萄球菌和施氏葡萄球菌外)中甲氧西林耐药株的检出率分别为28.3%、76.7%和77.9%。MRSA中有94.0%的菌株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敏感;MRSE中有90.8%的菌株对利福平敏感,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肠球菌属中粪肠球菌对多数测试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显著低于屎肠球菌,两者中均有少数万古霉素耐药株。2022年儿童和成人中分离的非脑膜炎肺炎链球菌中PSSP的检出率分别为94.2%和95.7%。除克雷伯菌属细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范围为21.7%~23.1%外,其他细菌的耐药率多在13.1%以下。除天然耐药菌株外,其他肠杆菌目细菌对替加环素、黏菌素和多黏菌素B高度敏感,耐药率范围为0.1%~13.3%。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从2019年的23.5%下降至2022年的18.0%;鲍曼不动杆菌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亦从2019年的79.0%下降至2022年的72.5%。结论三级医院临床分离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仍呈增长趋势,但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等多种重要耐药细菌的检出率近年来呈现连续下降趋势,提示加强细菌耐药监测,开展多学科联动的方式对控制耐药细菌的流行播散是行之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级医院 细菌耐药监测 药物敏感性试验 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医院感染预警系统的江西省某三甲医院就诊患者HCV微消除模式探索及评价
8
作者 徐祎琳 涂嘉欣 +4 位作者 曾凌 章吉威 康怡 刘菁 刘珉玉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93-1000,共8页
目的探索并评价江西省某综合医院就诊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微消除模式,为省内制定消除HCV公共健康危害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该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就诊并进行HCV筛查的住院患者相关数据,其中2021年为基线数据,2022年为HCV微... 目的探索并评价江西省某综合医院就诊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微消除模式,为省内制定消除HCV公共健康危害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该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就诊并进行HCV筛查的住院患者相关数据,其中2021年为基线数据,2022年为HCV微消除模式运行数据,分析其性别、年龄、送检科室、抗-HCV阳性率、HCV-RNA阳性率等指标,以专科就诊率、治疗率、失访率分析其运行效果,以SWOT-AHP法定量评价模式发展。结果2021—2022年共有397744例住院患者进行抗-HCV筛查,男女性别比为1.34∶1,平均年龄为54岁,送检科室主要以感染科/消化科为主。62份患者标本HCV基因亚型分型主要以1b亚型(43份)为主,其次为6亚型(9份)。模式运行后首次HCV预警率为81.20%,预警后抗-HCV送检率达93.15%,后续弹窗预警抗-HCV送检率为100%。与2021年比较,2022年HCV住院患者治疗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专科就诊率、患者失访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模式运行重心坐标计算P(X,Y)=(0.0182,0.0069),位于第一象限。结论江西省某综合医院就诊患者HCV微消除模式可行且成效明显,下一步模式优化应重视SO策略(依靠内部优势,利用外部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微消除 医院感染系统 预警系统 模式探索 HC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监测驱动下医院护理不良事件链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静 黄有红 +1 位作者 方萍萍 刘晓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941-3945,共5页
目的:分析数据监测驱动下护理不良事件链发生现状,提出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上报的783例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特点,以数据监测为基础,总结护理不良事件链发生过程中存在的管理问题,持续改进。结果:护理不良事件链发... 目的:分析数据监测驱动下护理不良事件链发生现状,提出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上报的783例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特点,以数据监测为基础,总结护理不良事件链发生过程中存在的管理问题,持续改进。结果:护理不良事件链发生率较高的3种类型分别为跌倒(241例,占30.8%)、非计划性拔管(213例,占27.2%)、压力性损伤(76例,占9.7%);护理不良事件链发生的主要科室为内科(354例,占45.2%)、外科(307例,占39.2%)、监护室(86例,占11.0%);护理不良事件链发生的人员职称构成为规培护生(47例,占6.0%)、护士(232例,占29.6%)、护师(355例,45.3%)、主管护师(144例,占18.4%)、副主任护师(5例,占0.6%);护理不良事件链发生的时间段主要聚焦在早交接班(08:01~09:00)和中午(12:01~13:00)。结论:护理不良事件链的信息化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医院应联动多部门、多学科团队建设,加强护理不良事件链的监督,真正实现数据监测驱动下的护理不良事件高效、精准预警、预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不良事件 数据监测 信息化管理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炎症标志物对脑出血不良预后预测能力的比较研究
10
作者 黄琴 宋紫薇 +6 位作者 况洪腊 张治 朱玉萍 吴麟 洪道俊 林晶 朱敏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3-108,共6页
目的探究脑出血患者多种炎症标志物与预后的关系,并比较多种炎症标志物的预测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根据脑出血后90 d的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 目的探究脑出血患者多种炎症标志物与预后的关系,并比较多种炎症标志物的预测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根据脑出血后90 d的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分)。比较两组的一般信息、检验、检查和随访资料,其中炎症标志物包括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比(monocyte to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ratio,MHR)、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dex,SIRI)、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白细胞计数与平均血小板体积比(white blood cell count to mean platelet volume ratio,WM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lymphocyte to monocyte ratio,LMR)、全身凝血炎症指数(systemic coagulation-inflammation index,SCI)。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脑出血后不良预后的预测因子,并构建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来比较其预测能力。结果本研究总共入组510例脑出血患者,其中预后良好组297例(58.2%),预后不良组213例(41.8%)。基线资料的比对显示与预后良好的患者相比,预后不良的患者在入院时具有更高水平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高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NLR、PLR、SIRI、SII、WMR;基线血肿体积和基线水肿体积较大,脑叶出血比例更高,年龄更大,更低水平的血小板、淋巴细胞、LMR和SC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NLR(OR:1.081,95%CI:1.032~1.1131,P=0.001)、SIRI(OR:1.089,95%CI:1.014~1.169,P=0.019)、SII(OR:1.000,95%CI:1.000~1.001,P=0.011)、WMR(OR:2.627,95%CI:1.267~5.445,P=0.009)为脑出血后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表明,在预测脑出血患者的不良预后方面,NLR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值[0.729(95%CI:0.685~0.774)]大于SIRI[0.692(95%CI:0.645~0.738)]、SII[0.688(95%CI:0.641~0.735)]和WMR[0.65(95%CI:0.602~0.698)],提示NLR预测能力最强。结论NLR、SIRI、SII、WMR为脑出血后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而NLR的预测能力优于其他炎症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预后不良 炎症标记物 预测能力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白细胞计数与平均血小板体积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奈克拉长疗程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生存分析及影响因素
11
作者 孔繁聪 纪德香 +6 位作者 喻敏 齐凌 宋宝全 陈志未 李甜甜 张卢涛 李菲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515-522,共8页
目的:探讨维奈克拉为基础(venetoclax based,VEN-based)的方案长疗程治疗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非M3型)的生存及影响因素,为AML的维持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4年1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 目的:探讨维奈克拉为基础(venetoclax based,VEN-based)的方案长疗程治疗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非M3型)的生存及影响因素,为AML的维持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4年1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至少4个疗程VEN-based方案治疗的初治AML患者资料,分析其复合完全缓解率(composite complete response rate,cCR)、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的阴性率、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无复发生存时间(relapse-free survival,RFS)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0例初治AML患者,中位年龄65(53~78)岁,中位治疗7(4~20)个疗程。1个疗程治疗后cCR和MRD阴性率分别为80.0%和63.3%。累积cCR为96.7%,MRD阴性率为80.0%。中位随访21.3(95%CI:14.7~27.9)个月,中位OS为32.3个月,中位RFS未达到,2年OS率和RFS率分别为70.6%和54.8%。单因素分析提示2017版欧洲白血病网(ELN)危险度分层预后不良及复发影响RFS及OS(P<0.05),多因素分析未提示上述因素与生存率有关(P>0.05)。安全性方面以血液学不良反应最为常见,其次为感染,总体耐受性良好。结论:VEN-based方案长疗程治疗AML患者疗效确切且安全性好,50%以上患者可获2年以上生存。VEN-based方案可作为AML患者有效维持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维奈克拉 维持治疗 疗效 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中心的儿童颅脑创伤患者临床输血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12
作者 刘威 侯君 +9 位作者 唐龙泉 周鹏 钟艳 罗沁妍 况小雨 刘华 熊紫清 熊伟 吴承高 乐爱平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3-560,共8页
目的通过分析儿童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患者临床输血影响因素,建立其临床输血预测模型,以指导临床输血决策。方法回顾性分析4家医疗机构2015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1535例儿童TBI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患者... 目的通过分析儿童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患者临床输血影响因素,建立其临床输血预测模型,以指导临床输血决策。方法回顾性分析4家医疗机构2015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1535例儿童TBI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患者院内是否输注红细胞将患者分为输血组和未输血组,分析两组患者间临床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筛选患者院内输血相关危险因素,并采用列线图建立预测模型,利用ROC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输血组与未输血组患者基本资料、临床指征和实验室检测指标间均存在差异(P<0.05)。输血组患者院内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机械通气、ICU入住率、住院时间均明显高于未输血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率、其他骨折、治疗方式、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7个影响因素是TBI患者临床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临床输血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95(95%CI:0.94~0.97);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亦显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结论心率、其他骨折、治疗方式、Hb、Plt、APTT、D-二聚体是TBI患者临床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预测效果,可指导临床医师输血决策,有助于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颅脑损伤 临床输血 LOGISTIC回归 列线图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轴索损伤患者脑动态功能连接密度差异的MRI研究
13
作者 李健 陈玲珑 +4 位作者 曾新益 王媛媛 欧阳烽 李声鸿 曾献军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3,共6页
目的本研究利用基于体素的动态功能连接密度(dynamic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density,dFCD)方法研究创伤性轴索损伤患者(traumatic axonal injury,TAI)脑功能网络改变的时间变异性。材料与方法招募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就诊... 目的本研究利用基于体素的动态功能连接密度(dynamic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density,dFCD)方法研究创伤性轴索损伤患者(traumatic axonal injury,TAI)脑功能网络改变的时间变异性。材料与方法招募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的脑外伤患者182例,并采集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从中筛选出符合临床诊断的单纯性TAI患者26例,同时社区招募相匹配的27例健康对照组,基于MATLAB 2016b平台的数据处理工具包DPABI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基于Dynamic BC工具箱结合滑动时间窗方法研究dFCD的时间变异性,最后分析有差异的脑区dFCD值与临床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我们发现TAI患者右侧海马/海马旁回、右侧岛叶/中央盖沟的dFCD时间变异性增加(体素水平P<0.01,团块水平P<0.05,GRF校正),右侧内侧额上回、双侧辅助运动区/左侧中央旁小叶/左侧中央前回等区域dFCD时间变异性减低(体素水平P<0.01,团块水平P<0.05,GRF校正),主要涉及到默认网络、突显网络、感觉运动网络,相关性分析未发现dFCD值与临床量表有显著相关(P>0.05)。结论TAI患者dFCD改变反映了更细微的大脑动态活动变化,加深了对TAI患者全脑功能连接变化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轴索损伤 功能连接密度 动态 脑功能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神经调控新质生产力,助推疼痛学科高质量发展
14
作者 冯智英 张达颖 樊碧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01-404,共4页
疼痛科作为新兴医学学科,致力于疼痛诊疗、康复和机制研究。其发展历经学科萌芽期(1950~1980)、学科建立期(1989~2007)、快速发展期(2007~2017)和目前的高质量发展阶段[1]。卫医发[2007] 227号文件确定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新... 疼痛科作为新兴医学学科,致力于疼痛诊疗、康复和机制研究。其发展历经学科萌芽期(1950~1980)、学科建立期(1989~2007)、快速发展期(2007~2017)和目前的高质量发展阶段[1]。卫医发[2007] 227号文件确定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新增“疼痛科”为一级诊疗科目(代码: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制研究 康复 高质量发展 疼痛科 神经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互联网+”的营养科普教育对消化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15
作者 黄圣斐 欧阳林 +1 位作者 严青 张庚华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的营养科普教育对消化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寻找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的有效方法。方法将90例初次行辅助化疗的胃癌或结直肠癌患者按照病区分为对照组(44例)和干预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健康教...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的营养科普教育对消化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寻找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的有效方法。方法将90例初次行辅助化疗的胃癌或结直肠癌患者按照病区分为对照组(44例)和干预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互联网+”的营养科普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的营养知信行水平及营养状况。结果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营养知信行评分、患者主观整体评估、身体质量指数、血红蛋白及血清白蛋白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基于“互联网+”的营养科普教育可提高消化道肿瘤患者的营养知信行水平,改善其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肿瘤 化疗 营养不良 营养护理 互联网+ 科普教育 健康教育 信息化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碳青霉烯类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对磷霉素耐药性研究
16
作者 李敏 黎萍 左玮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45-854,共10页
目的探讨磷霉素耐药的高毒力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hv-CRKP)菌株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对磷霉素耐药的潜在分子机制,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药物敏感性试验,筛选并收集2023年1-12月某地三级甲等医院的非重... 目的探讨磷霉素耐药的高毒力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hv-CRKP)菌株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对磷霉素耐药的潜在分子机制,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药物敏感性试验,筛选并收集2023年1-12月某地三级甲等医院的非重复hv-CRKP菌株,分析其临床特征和耐药性,并采用全基因组测序研究非磷霉素敏感hv-CRKP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共纳入73株hv-CRKP,其中34株(46.6%)对磷霉素耐药。磷霉素非敏感组患者糖尿病患病率高于磷霉素敏感组(P<0.05),其他临床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药敏结果显示,除替加环素、黏菌素、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和磷霉素外,hv-CRKP对其他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超过90%。荚膜血清型和毒力基因检测显示,所有hv-CRKP均为产KPC酶ST11型菌株,主要血清型为KL64(47.9%)和KL25(52.1%),磷霉素敏感组与磷霉素非敏感组hv-CRKP荚膜血清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bla KPC和磷霉素耐药基因fos A和fos A6在hv-CRKP中广泛存在,仅在磷霉素非敏感组检测到1株携带fos A3基因;73株hv-CRKP均携带mur A中的Leu359Gln突变修饰,部分具有转运系统相关基因glp T突变,未检出其他磷霉素修饰酶耐药基因,如fos A2、fos A5、fos A10、fos B、fos C和fos X。结论hv-CRKP对磷霉素的耐药率较高,mur A、glp T修饰突变,以及磷霉素耐药基因fos A和fos A6的广泛存在是本研究中磷霉素耐药的主要机制。需要注意的是,fos A类基因可能被含有强启动子的高拷贝质粒捕获,从而导致磷霉素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 高毒力 磷霉素 耐药机制 分子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建设和管理调查分析
17
作者 程晓华 林莉 朱慧婷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29-833,共5页
目的调研和分析江西省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建设和管理现状,为机构规范管理和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药物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备案管理信息系统”中江西省已备案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为研究对象,采用检索公开数据及以“问卷星”形式推送... 目的调研和分析江西省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建设和管理现状,为机构规范管理和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药物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备案管理信息系统”中江西省已备案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为研究对象,采用检索公开数据及以“问卷星”形式推送问卷至备案医疗机构收集问卷数据,从多个维度对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建设与管理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截至2023年12月,江西省已完成备案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52家,疫苗临床试验机构1家,备案机构的组织管理架构、人员组成和软硬件均基本符合开展药物临床试验的基本要求。近年来,药物临床试验备案机构数以及承接项目数逐年上升,临床试验机构管理能力和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但较医药产业发达地区仍存在较大差距。结论江西省备案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间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不同机构间项目承接能力参差不齐、临床试验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临床试验综合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试验 备案制 药物临床试验机构 运行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钟对口腔颌面部鳞状细胞癌精准诊疗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18
作者 杨凯 孙沫逸 +33 位作者 李龙江 唐瞻贵 郭伟 任国欣 张志伟 唐洪 张杰 孙志军 席庆 李春洁 黄欣 武和明 尚伟 孟箭 李吉辰 马洪 朱桂全 李一 李尧旭 何海涛 张富贵 章杰 赵丹 孙德平 吕晓强 陈丹 张福军 陈睿 李雅冬 张劲松 付小娟 项立 李受益 尹仕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9-156,共8页
研究表明,口腔黏膜细胞的生理稳态受到生物钟的调控,生物钟异常或紊乱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基于生物钟的研究将为口腔鳞癌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模式带来全新的认识。但目前的相关研究较少,人们对生物钟的理解和认识还很有限。鉴于... 研究表明,口腔黏膜细胞的生理稳态受到生物钟的调控,生物钟异常或紊乱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基于生物钟的研究将为口腔鳞癌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模式带来全新的认识。但目前的相关研究较少,人们对生物钟的理解和认识还很有限。鉴于作为医学研究第四维度的生物钟的复杂性和挑战性,我们组织相关专家在总结目前生物钟在人口腔鳞癌发生机制及精准诊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生物钟作用的科学原理和自身长期的研究经验,归纳推荐了生物钟对口腔颌面部鳞癌的发生机制及精准诊疗研究的共识意见,希望能为生物钟或昼夜节律在口腔颌面部鳞癌发生机制及精准诊疗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中提供参考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钟 昼夜节律 鳞状细胞癌 口腔 颌面部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hr241Asn和p.Cys389Gly突变对凝血因子Ⅶ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19
作者 周莉 周普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3-857,共5页
目的:鉴定1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Ⅶ(FⅦ)缺陷症家系F7基因突变,并探讨F7基因突变对FⅦ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凝固法检测先证者及家系成员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基于PT乏因子血浆法测定FⅡ、Ⅴ、Ⅶ和X的活性。... 目的:鉴定1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Ⅶ(FⅦ)缺陷症家系F7基因突变,并探讨F7基因突变对FⅦ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凝固法检测先证者及家系成员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基于PT乏因子血浆法测定FⅡ、Ⅴ、Ⅶ和X的活性。提取研究对象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PCR方法分别扩增F7基因的9个外显子及侧翼,用直接测序法分析基因突变。Poly Phen-2、PROVEAN和Swiss-Pdb Viewer软件分析突变对FⅦ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先证者PT 33.8 s,明显延长,APTT正常,FⅦ活性为6.6%,有鼻出血史。先证者母亲和父亲PT轻度延长,分别为13.2 s和13.9 s,FⅦ活性分别为40.3%和38.3%。基因测序鉴定先证者在F7基因7号和8号外显子上分别存在c.722C>A(p.Thr241Asn)和c.1165T>G(p.Cys389Gly)突变,分别遗传其父亲和母亲。2种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两种突变均具有致病性。突变蛋白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野生型Thr241与Val249形成1个氢键;突变型Asn241与Leu242和Val249形成2个氢键;野生型Cys389与Leu370和Cys375分别形成1个氢键和1个二硫键;突变型Gly389与Leu370和Cys375间形成的氢键和二硫键均断裂。结论:p.Thr241Asn和p.Cys389Gly突变是导致该家系遗传性FⅦ缺乏症的原因,突变蛋白计算机模拟分析可能是一种用于理解氨基酸点突变导致遗传性FⅦ缺陷症有价值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因子Ⅶ 基因突变 表型 计算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酚基于活性氧-线粒体途径发挥心血管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邓婷婷 皮锦蝉 +3 位作者 彭小平 姚于飞 李义全 李文娟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4-442,共9页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首要致死病因,其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失衡和线粒体功能障碍是导致其发生的重要机制。线粒体是ROS产生的主要场所,也是ROS攻击的靶点。大量研究证实,茶多酚能够调控ROS生成和保护线粒体结构与功能,对...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首要致死病因,其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失衡和线粒体功能障碍是导致其发生的重要机制。线粒体是ROS产生的主要场所,也是ROS攻击的靶点。大量研究证实,茶多酚能够调控ROS生成和保护线粒体结构与功能,对心血管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因此,本文在介绍ROS的来源及其危害的基础上,概括了ROS-线粒体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内在联系以及茶多酚对ROS的清除作用,并重点对近年来茶多酚通过ROS-线粒体途径对心血管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从ROS-线粒体视角阐明了茶多酚主要通过调控线粒体融合与分裂蛋白的表达、降低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的开放程度、维持细胞钙稳态、减轻线粒体DNA损伤以及调控线粒体凋亡的信号转导以改善心血管疾病,并进一步对茶多酚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氧(ROS) 线粒体 心血管疾病 茶多酚 信号转导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