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地区某综合医院ST11型耐碳青霉烯类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黄珊珊 施博文 +4 位作者 魏丹丹 霍炳慧 洪涵旭 江昕竹 刘洋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36,共7页
目的探究ST11型耐碳青霉烯类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CR-hvKP)菌株的临床特征、耐药现状、毒力特征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某三级甲等教学医院2018—2021年临床标本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菌株,通过耐药基因、毒力基因... 目的探究ST11型耐碳青霉烯类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CR-hvKP)菌株的临床特征、耐药现状、毒力特征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某三级甲等教学医院2018—2021年临床标本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菌株,通过耐药基因、毒力基因检测,以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筛选出ST11型CR-hvKP,分析其基本临床信息、耐药基因、毒力基因;随机选取其中23株ST11型CR-hvKP菌株进行毒力表型分析;随机选取其中45株CR-hvKP,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其同源性。结果2018—2021年临床分离ST11型CR-hvKP菌株共124株,主要来自神经外科(33.87%),标本以痰为主(56.45%),感染患者平均年龄为(55.2±16.4)岁,男性为主(77.42%)。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其对大部分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毒力试验结果显示菌株毒力存在差异,但多为高毒力毒株;PFGE分析结果显示菌株以A1亚型为主(63.4%)。结论ST11型CR-hvKP表现出多重耐药性和高毒力特征,部分菌株在该院存在克隆性传播现象,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及防控带来巨大挑战,需加强医院感染的防控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碳青霉烯类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 ST11型CR-hvKP CRKP hvKP 耐碳青霉烯酶 肺炎克雷伯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生标准化患者结合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2
作者 于国华 帅浪 孙伟铭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80-1082,共3页
人口老龄化,社会对康复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1]。康复治疗学主要培养康复治疗工作的应用型技术人才[2]。1963年Barrows教授首次提出标准化患者模拟(standardized patient,SP),是指经过培训后能准确表现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和(或)病史而接... 人口老龄化,社会对康复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1]。康复治疗学主要培养康复治疗工作的应用型技术人才[2]。1963年Barrows教授首次提出标准化患者模拟(standardized patient,SP),是指经过培训后能准确表现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和(或)病史而接受临床检查者的正常人或患者,用于医学生及初级医师的培训与考核,担当被检查者、指导者、评估者等角色[3];国内外众多医学院校采取SP教学,运用角色互换、扮演等方式进行教学与测评,取得较好成效[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标准化患者 康复治疗学专业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 临床带教 技术人才 人口老龄化 临床症状 医学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化患者模拟联合微格教学法在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被引量:54
3
作者 孙伟铭 董香丽 +1 位作者 于国华 帅浪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40-744,共5页
目的探讨标准化患者模拟联合微格教学法在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临床带教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式,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在本科实习的47名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23)和实验组(n=24)... 目的探讨标准化患者模拟联合微格教学法在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临床带教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式,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在本科实习的47名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23)和实验组(n=24)。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授课,实验组采用标准化患者模拟联合微格教学法。比较两组出科理论成绩、实践技能成绩及对教学效果的反馈。结果实验组理论成绩和实践技能成绩均优于对照组(t>2.366,P<0.05)。实验组康复治疗方案的设计、康复评定工具的选取、沟通和表达能力、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得分也均优于对照组(t>2.082,P<0.05)。结论标准化患者模拟联合微格教学法可提高康复治疗学学生的临床实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格教学 标准化患者模拟 康复治疗学 实习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一流”下综合性大学“一专多能”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8
4
作者 黄健 唐丹凤 +3 位作者 时新宇 胡燎燎 郑月慧 郑莉萍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56-159,共4页
通过我校生殖医学专业学位点培养本科人才的教学实践,探讨"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模式及"一流学科"促"一流本科教育"的可行性及策略。调研在校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水平与需求,开设"生殖医学"通识... 通过我校生殖医学专业学位点培养本科人才的教学实践,探讨"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模式及"一流学科"促"一流本科教育"的可行性及策略。调研在校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水平与需求,开设"生殖医学"通识课程,对授课前后大学生认知态度、能力变化及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组建本科生科研创新团队,进行科研创新。通过课程传授,大学生生殖医学知识的知晓率显著提高(P<0.01);除"婚前性行为"外,生殖健康相关行为的接受情况有明显转变(P<0.01);90%以上大学生认可通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本科生创新能力有明显提高,并取得显著的成绩。综合性大学专业学位点可通过通识教育、科研创新活动等途径来提高本科生综合素质,"一专多能"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一流学科"促"一流本科教育"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 一专多能 创新人才 生殖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式内镜终末漂洗水每日启用前不同预排放时间水样细菌污染监测结果:一项多中心研究
5
作者 甄静 陈刘吉 +5 位作者 张洋洋 黄子怡 刘海霞 李贤煌 黄茜 马久红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6-241,共6页
目的探究软式内镜终末漂洗水每日启用前不同预排放时间水样细菌污染情况,为临床选择最佳预排水时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3年8—12月对江西省4所三级甲等医疗机构消化内镜中心纯化水设备生产的水,以及末端使用点不同预排放时间(预排放前... 目的探究软式内镜终末漂洗水每日启用前不同预排放时间水样细菌污染情况,为临床选择最佳预排水时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3年8—12月对江西省4所三级甲等医疗机构消化内镜中心纯化水设备生产的水,以及末端使用点不同预排放时间(预排放前,预排放1、3、5、10 min)的终末漂洗水进行现场采样,采用倾注法和滤膜法对采集后的水样进行微生物学培养,并且对不合格水样进行细菌鉴定。结果采集48份纯化水设备生产水样,合格率为100%。采集480份末端水样,预排放前合格率为0,预排放1、3、5、10 min合格率分别为0、21.88%、55.21%、73.96%。4所医疗机构不同预排放时间终末漂洗水细菌菌落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随着预排放时间的延长,4所医疗机构终末漂洗水细菌菌落数均呈现下降趋势。不同预排放时间终末漂洗水总体菌落数两两比较结果显示,预排放5、10 min终末漂洗水细菌菌落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不合格水样中检出藤黄微球菌、少见贪铜菌、少动鞘氨醇单胞菌等环境污染菌。结论随着预排放时间的延长,终末漂洗水细菌污染程度显著下降。各级医疗机构每日启用终末漂洗水需要进行预排放,预排水时间应至少持续5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式内镜 终末漂洗水 预排放时间 细菌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单药或联合用药治疗多发性硬化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黄琴 谢宁 +2 位作者 罗纳川 韩静霆 徐文苑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19-925,共7页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单药或联合用药治疗多发性硬化(M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MS患者分为G-csf组、EPO组、G-csf+EPO组(联合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15例)。前3组在对照组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的基础上分...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单药或联合用药治疗多发性硬化(M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MS患者分为G-csf组、EPO组、G-csf+EPO组(联合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15例)。前3组在对照组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加入G-csf、EPO及G-csf联合EPO,在治疗期间(治疗前及治疗7、14、28 d)及随访期间(治疗后3、6、12、24个月)对患者的EDSS评分、磁共振T2WI及增强序列病灶数目进行评估。结果在降低EDSS评分及磁共振T2WI病灶数目方面,治疗期间各组组内降低程度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优于单药治疗组(P<0.05),各单药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治疗期间磁共振增强序列病灶均减少,随访期间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治疗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G-csf及EPO单药或联合用药治疗MS安全有效,二者有联合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促红细胞生成素 多发性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化心理学视角下的人类同性恋偏好
7
作者 田洋丽 计颖 万爱兰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7-40,51,共5页
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繁衍的方式多种多样。对同性恋行为进行探讨,旨在从进化心理学的视角揭示其留存至今的奥秘。通过整合当前进化心理学关于同性恋行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从基因遗传、激素调节及社会影响三个层面解析人类社会的同性恋现象... 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繁衍的方式多种多样。对同性恋行为进行探讨,旨在从进化心理学的视角揭示其留存至今的奥秘。通过整合当前进化心理学关于同性恋行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从基因遗传、激素调节及社会影响三个层面解析人类社会的同性恋现象,指出这三者相互交织、共同作用于个体的同性行为,间接促进人类繁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同性恋存在的意义。在社会变迁的历史背景中,有助于提高对同性恋行为的认知,推动社会发展的进化价值,为未来研究者探索同性恋进化的内在机制及跨学科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促使多角度思考“适者繁衍”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化心理学 同性恋行为 社会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原性细胞死亡基因风险模型的建立及其对肝细胞癌预后和肿瘤微环境特征的预测价值
8
作者 刘军 汪玲 +2 位作者 姜钰环 王靖芝 李慧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473-2483,共11页
目的鉴定肝细胞癌(HCC)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相关基因,并基于相关基因构建评分模型预测HCC的预后和肿瘤微环境特征。方法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获取HCC数据集,采用热图展示了HCC中57个ICD相关基因的表达。基于ICD相关基因表达进行... 目的鉴定肝细胞癌(HCC)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相关基因,并基于相关基因构建评分模型预测HCC的预后和肿瘤微环境特征。方法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获取HCC数据集,采用热图展示了HCC中57个ICD相关基因的表达。基于ICD相关基因表达进行聚类分析,对2种ICD相关亚型(ICD低表达组和ICD高表达组)进行基因本体富集、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体细胞突变差异、免疫细胞浸润差异分析。构建LASSO Cox回归风险预后模型,验证其临床应用价值。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患者1、3和5年的生存率。此外,采用qRT-PCR验证模型中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临床病理特征中的预后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进行预后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ICD低表达组预后较差,ICD高表达组与良好的临床结果相关(P=0.004)。进一步研究表明ICD高表达组与免疫活性微环境相关,且ICD高表达组的基因主要富集于免疫相关通路(免疫球蛋白受体结合、造血细胞谱系和B淋巴细胞受体信号通路)。体细胞突变结果显示,ICD高表达组的CD274、CTLA4、HAVCR2、TIGIT、PDCD1和PDCD1LG2的基因表达水平较高(P值均<0.05)。利用8个ICD相关基因(HSP90AA1、ATG5、BAX、PPIA、HSPA4、TLR2、TREM1、LY96)建立风险预后模型,该模型在不同临床特征中均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在训练集中,年龄和风险评分是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P值均<0.05)。qRT-PCR结果表明,HSPA4和REM1在HCC肿瘤样本中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瘤旁组织(P值均<0.001)。ICD风险评分升高的患者与γδT淋巴细胞(r=-0.29)、浆细胞(r=-0.3)和CD8+T淋巴细胞(r=-0.37)呈负相关(P值均<0.05),与记忆B淋巴细胞(r=0.38)、静止树突状细胞(r=0.47)和M0型巨噬细胞(r=0.49)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本研究确定了与HCC预后相关的ICD基因,为理解不同ICD表达谱相关的免疫特性提供了见解。构建的风险模型和列线图对于预测HCC患者的预后预测和免疫治疗指导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免疫原性细胞死亡 预后 肿瘤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质代谢调控铁死亡机制及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张斌 吴思远 +2 位作者 贾壁瑄 李海滨 张静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0-567,共8页
铁死亡(ferroptosis)是一种与铁代谢异常和脂质过氧化物过量累积有关的调节性细胞死亡方式,具有独特的生物学过程和病理生理特征。脂质过氧化是铁死亡发生的最主要机制之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铁死亡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治疗过程中发... 铁死亡(ferroptosis)是一种与铁代谢异常和脂质过氧化物过量累积有关的调节性细胞死亡方式,具有独特的生物学过程和病理生理特征。脂质过氧化是铁死亡发生的最主要机制之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铁死亡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治疗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诱导肿瘤细胞铁死亡可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提高抗肿瘤药物的治疗敏感性。本文通过综述磷脂的合成和重塑、磷脂的储存和释放、脂肪酸的摄取和氧化等脂质代谢方式调控铁死亡的机制,总结脂质代谢相关的信号通路对铁死亡的影响及针对相关靶点的治疗策略,为铁死亡相关基础研究与肿瘤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脂质代谢 脂质过氧化 肿瘤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醚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赵丹 袁林辉 +5 位作者 张静 张平 余鹏 肖凡 胡小玲 胡衍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88-692,共5页
目的评价七氟醚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的影响,以探讨其脑保护机制。方法健康雄性清洁级SD大鼠36只,12~14周龄,体重220~26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脑缺血-再灌注+七... 目的评价七氟醚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的影响,以探讨其脑保护机制。方法健康雄性清洁级SD大鼠36只,12~14周龄,体重220~26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脑缺血-再灌注+七氟醚后处理组(SPC组),每组12只。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30min后再灌注24h。Sham组不阻塞大脑中动脉;IR组: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PC组于再灌注即刻给予2.6%七氟醚吸入15min。再灌注末处死各组大鼠,断头取出脑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Iba-1和HO-1蛋白含量;并测定脑组织中活性氧(ROS)含量,丙二醛(MDA)、TNF-α、IL-1β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IR组和SPC组脑皮质Iba-1蛋白含量明显高于Sham组(P<0.05),SPC组Iba-1蛋白含量明显低于IR组(P<0.05)。与Sham组比较,IR组和SPC组ROS含量和MDA、TNF-α、IL-1β浓度明显升高,SOD活性和HO-1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SPC组ROS含量和MDA、TNF-α、IL-1β浓度明显低于IR组,SPC组SOD活性和HO-1蛋白含量明显高于IR组(P<0.05)。结论七氟醚后处理能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时诱发的小胶质细胞激活,减轻脑组织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从而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其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吸入麻醉 后处理 氧化应激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糖环境下HIF1α-KIM1信号通路对糖尿病肾病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于芳 李雅倩 党勇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626-1630,共5页
目的:探讨高糖环境下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肾损伤分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1,KIM1)信号通路对糖尿病肾病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转染对... 目的:探讨高糖环境下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肾损伤分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1,KIM1)信号通路对糖尿病肾病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转染对照组、HIF1α转染组和KIM1转染组:(1)正常对照组(5.6 mmol/L葡萄糖);(2)高糖组(30 mmol/L葡萄糖);(3)转染对照组(30 mmol/L葡萄糖+乱序的非特异性siRNA);(4)HIF1α转染组(30 mmol/L葡萄糖+HIF1αsiRNA);(5)KIM1转染组(30 mmol/L葡萄糖+KIM1siRNA)。分析HIF1α、KIM1、纤维连接蛋白(fiber link protein,FN)和Ⅰ型胶原蛋白(Ⅰtype COLlagen,COL-Ⅰ)的表达。结果:高糖组的的HIF1α、KIM1、FN、COL-Ⅰ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和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转染组的HIF1α、KIM1、FN、COL-Ⅰ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和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转染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IM1转染组的KIM1、FN、COL-Ⅰ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和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转染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IM1转染组的HIF1α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和mRNA相对表达量与转染对照组比较并无明显变化。结论:高糖环境下HIF1α-KIM1信号通路能够通过调控FN、COL-Ⅰ等相关蛋白的表达影响糖尿病肾病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糖 缺氧诱导因子-1Α 肾损伤分子-1 糖尿病肾病 肾间质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2X_7受体在gp120所致大鼠学习记忆障碍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阳 陈国巧 +5 位作者 刘宝芸 钱炎木 秦姗姗 陈强 徐昌水 梁尚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2107-2111,共5页
目的:探讨P2X7受体在HIV-1包膜糖蛋白gp120所致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作用。方法:用gp120侧脑室灌注制备拟艾滋痴呆症动物模型,并用水迷宫实验观察侧脑室灌注gp120造成的大鼠认知功能的障碍及蛋白印迹和PCR方法探究P2X7受体的作用。结果:gp... 目的:探讨P2X7受体在HIV-1包膜糖蛋白gp120所致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作用。方法:用gp120侧脑室灌注制备拟艾滋痴呆症动物模型,并用水迷宫实验观察侧脑室灌注gp120造成的大鼠认知功能的障碍及蛋白印迹和PCR方法探究P2X7受体的作用。结果:gp120侧脑室灌注3 d,可制备拟艾滋痴呆症动物模型;Morris水迷宫可见gp120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和寻找目标错误次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延长(P<0.01);蛋白印迹和PCR结果显示,gp120模型组大鼠海马P2X7受体蛋白和m RNA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所升高(P<0.01)。结论:gp120侧脑室灌注可制备拟艾滋痴呆症动物模型,P2X7受体可能参与gp120所致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痴呆症 GP120 P2X7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帕霉素对早期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自噬功能的影响及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韶华 李雅倩 +1 位作者 周佾龙 张斌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56-1160,共5页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早期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自噬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术方法建立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并分为对照组(n=8)和治疗组(n=6)。治疗组大鼠每周腹腔注射雷帕霉素(3 000 U/kg)3次,总共4周;以生理盐水腹腔注射作为对...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早期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自噬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术方法建立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并分为对照组(n=8)和治疗组(n=6)。治疗组大鼠每周腹腔注射雷帕霉素(3 000 U/kg)3次,总共4周;以生理盐水腹腔注射作为对照。于术后4、8、12周的不同时间点进行心脏彩超。全部大鼠在第12周末经过24 h禁食后处死,观察心肌组织细胞形态、心肌细胞凋亡及计算凋亡指数(AI);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检测Cathepsin D和Beclin-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超声心动图显示建模后4周时出现心室肥厚,8周时出现心力衰竭。治疗组AI较对照组明显降低[(25.55±2.56)%vs.(34.66±1.46)%,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较;对照组(0.867±0.005,0.821±0.003)的Beclin-1和Cathepsin D的OD值明显升高,治疗组(0.423±0.002,0.655±0.001)较对照组降低(P<0.01)。假手术组、治疗组、对照组的心肌细胞自噬率分别为(8.14±1.27)%、(26.73±2.48)%、(34.57±4.06)%(F=1.998,P=0.046)。结论:雷帕霉素能降低心肌细胞自噬发生,改善心力衰竭大鼠的心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帕霉素 心力衰竭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奉新县蟹类及其感染并殖吸虫的调查 被引量:1
14
作者 余勍 周晓晨 +6 位作者 周江东 章清萍 张怡美 占洁 高乾坤 叶林 邹节新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04-606,共3页
目的调查江西省奉新县淡水蟹的种类及其感染并殖吸虫囊蚴的情况,探讨其动物地理学意义。方法选取西塔镇等12个乡镇24个村,捕捉蟹类并检查并殖吸虫囊蚴。结果首次报告地处九岭山脉中段奉新县境内分布有修水华溪蟹(Sinopotamon xiushuien... 目的调查江西省奉新县淡水蟹的种类及其感染并殖吸虫囊蚴的情况,探讨其动物地理学意义。方法选取西塔镇等12个乡镇24个村,捕捉蟹类并检查并殖吸虫囊蚴。结果首次报告地处九岭山脉中段奉新县境内分布有修水华溪蟹(Sinopotamon xiushuiense)、万载华溪蟹(S.wanzaiense)和束腰蟹(Somanniathelphusa);修水华溪蟹为优势种;万载华溪蟹肺吸虫囊蚴携带率最高;束腰蟹未检获并殖吸虫囊蚴。结论证实奉新县西塔等8个乡镇为并殖吸虫自然疫源地;对奉新县在九岭山脉中段溪蟹的分布格局及其动物地理学意义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蟹 并殖吸虫 九岭山脉中段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脑网络变化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金晶 何雨洁 +4 位作者 曹文芯 朱志豪 王梓萱 姜建 顾丽丽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27-931,共5页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诱发的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HZ)病发后所引起的一种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在带状疱疹痊愈后,常表现为皮肤慢性持续性的强烈神经疼痛...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诱发的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HZ)病发后所引起的一种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在带状疱疹痊愈后,常表现为皮肤慢性持续性的强烈神经疼痛。目前对PHN发病机制仍有待研究,利用静息态功能核磁共振成像分析PHN病人脑部某些区域功能数值的变化可以更好地了解PHN的发生过程。本文基于Re Ho、ALFF和f ALFF等方法将从HZ过渡到PHN时期病人的脑区变化进行对比,从而对脑区功能差异进行简要综述,以期找到PHN在影像学方面的临床标记,希望能对PHN未来的临床诊断、预防以及康复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局部一致性 低频振幅 脑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血管瘤消退期的脂肪细胞形成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煜 吕枭锐 +1 位作者 张玮 熊丽霞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92-496,共5页
婴幼儿血管瘤是一种发生于婴儿的常见血管良性病变。多数婴幼儿血管瘤会在发病数年内自行消退,但是仍有部分患者无法自行消退,且引起一系列后遗症,因此对消退期的机制研究成为干预婴幼儿血管瘤正常消退的关键。脂肪细胞形成是婴幼儿血... 婴幼儿血管瘤是一种发生于婴儿的常见血管良性病变。多数婴幼儿血管瘤会在发病数年内自行消退,但是仍有部分患者无法自行消退,且引起一系列后遗症,因此对消退期的机制研究成为干预婴幼儿血管瘤正常消退的关键。脂肪细胞形成是婴幼儿血管瘤消退期的重要病理特征,而产生脂肪细胞的祖细胞一直是学术界争议的话题。本文结合最新的研究内容,讨论了大量出现在婴幼儿血管瘤消退期的脂肪细胞来源问题,阐述了其组织学和细胞学的观点,以及其中存在的内皮-间质转化机制,为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干预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血管瘤 脂肪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周细胞 内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专业学生联合进行犬的心肺复苏实验研究
17
作者 李倩倩 刘琼 +1 位作者 雷恩骏 赵为禄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F12期97-98,共2页
国内外高等医学院校利用犬进行多专业学生联合心肺复苏实验的研究十分少见。南昌大学临床实验中心自2007年起进行了多次犬心肺复苏预实验,2010年3月正式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多专业学生联合进行犬心肺复苏实验的研究"... 国内外高等医学院校利用犬进行多专业学生联合心肺复苏实验的研究十分少见。南昌大学临床实验中心自2007年起进行了多次犬心肺复苏预实验,2010年3月正式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多专业学生联合进行犬心肺复苏实验的研究"。经过多专业学生联合对15只犬进行心肺复苏实验,结果表明,学生基础生命支持操作技能,尤其是进行高级生命支持和进一步生命支持实验操作技能,具有传统心肺复苏实验无法获得的效果,为研发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本科教育一种合理的心肺复苏实验课程教学体系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多专业学生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残疾水平预测模型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7
18
作者 徐菲 李鸿艳 +2 位作者 党一凡 卢美珍 袁俊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46-50,共5页
目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残疾水平预测模型进行系统评价,为卒中康复护理实践提供依据。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有关脑卒中残疾水平预测模型的研究,检... 目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残疾水平预测模型进行系统评价,为卒中康复护理实践提供依据。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有关脑卒中残疾水平预测模型的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起至2021年11月。由2名研究员交叉独立筛选文献和提取数据,应用PROBST分析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和适用性。结果共纳入41篇文献,模型偏倚风险高。最常用的4个预测因子分别是年龄(n=68,95.8%)、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66,93.0%)、卒中前mRS得分(n=42,59.2%)和糖尿病(n=37,52.1%)。结论对年龄较大、神经功能较差、存在卒中前残疾及糖尿病的患者,应给予高度重视。应进一步完善脑卒中患者残疾水平预测模型,对现有模型进行外部验证,开发长期残疾水平预测模型,以指导临床康复护理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脑梗死 残疾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神经功能 糖尿病 预测模型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德尔松吞咽法改善吞咽障碍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李士林 孙伟铭 +1 位作者 赵娜 董香丽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74-777,共4页
吞咽障碍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增加患者病死率与疾病复发率,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门德尔松吞咽法是一种提高吞咽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物理治疗方法.本文综述门德尔松吞咽法的起源,生理机制和临床应用现况,介绍其操作方法,讨论其潜在的风险与不足,... 吞咽障碍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增加患者病死率与疾病复发率,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门德尔松吞咽法是一种提高吞咽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物理治疗方法.本文综述门德尔松吞咽法的起源,生理机制和临床应用现况,介绍其操作方法,讨论其潜在的风险与不足,并提出新的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障碍 门德尔松吞咽法 康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淀粉芽孢杆菌Z16的产酶条件优化及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曾诚 马毛毛 +3 位作者 肖彦骏 曾哲灵 余平 钟卫民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96-200,205,共6页
本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解淀粉芽孢杆菌Z16的产酶条件及水酶法提取樟树仁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与枯草芽孢杆菌AS1.398的水酶法提取樟树籽仁油工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Z16的最佳发酵培养基为:玉米粉4.5%,麸皮2.... 本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解淀粉芽孢杆菌Z16的产酶条件及水酶法提取樟树仁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与枯草芽孢杆菌AS1.398的水酶法提取樟树籽仁油工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Z16的最佳发酵培养基为:玉米粉4.5%,麸皮2.5%,豆粕4.0%,Ca Cl_20.2%,KH_2PO_40.03%,Na_2HPO_4·12H_2O 0.4%,p H7.5,121℃灭菌20 min;解淀粉芽孢杆菌Z16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2%,37℃、220 r/min,摇瓶培养44 h。在最佳产酶工艺条件下,解淀粉芽孢杆菌Z16所产中性蛋白酶活力为6984.3 U/m L,比产酶条件优化前提高了54.0%。解淀粉芽孢杆菌Z16水酶法提取樟树籽仁油的最适酶解时间为4 h、最适加酶量为20%(v/v),相应的樟树籽仁油得率为91.1%、樟树籽仁油的酸价升高值只有0.3 mg KOH/m L。解淀粉芽孢杆菌Z16的水酶法提取樟树籽仁油的效果显著优于枯草芽孢杆菌AS1.398(常用的中性蛋白酶生产菌)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淀粉芽孢杆菌 中性蛋白酶 樟树籽仁油 水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