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热带自然林与人工林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聂明 万佳蓉 +3 位作者 陈晓枫 王利 李博 陈家宽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098-3100,共3页
重金属是危害森林生态健康主要污染物之一。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与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首次比较了亚热带人工林和自然林土壤中13种重金属元素(Fe,Al,Ti,Cr,Cu,Mn,V,Zn,Ni,Co,Pb,Se,Cd)的含量。结果表明自然林土壤中Fe,Al,T... 重金属是危害森林生态健康主要污染物之一。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与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首次比较了亚热带人工林和自然林土壤中13种重金属元素(Fe,Al,Ti,Cr,Cu,Mn,V,Zn,Ni,Co,Pb,Se,Cd)的含量。结果表明自然林土壤中Fe,Al,Ti,Cu,Mn,V,Zn,Ni,Co,Pb,Se,Cd的浓度均高于人工林土壤,仅Cr在人工林土壤中有较高浓度。整体上自然林土壤较人工林土壤具有更高水平的重金属浓度。这可能是由于自然林较人工林具有较大年龄,通过植物根系作用固定土壤重金属具有较长时间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 自然林 人工林 土壤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合生态系统研究15年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7
2
作者 杨海乐 陈家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4537-4555,共19页
集合生态系统(meta-ecosystem)由法国的Loreau教授等于2003年提出,是指"由跨生态系统边界的物质流、能量流和生物体流所连接起来的一系列生态系统的集合",是对只关注生物体(organism)迁移交换的集合种群(meta-population)和... 集合生态系统(meta-ecosystem)由法国的Loreau教授等于2003年提出,是指"由跨生态系统边界的物质流、能量流和生物体流所连接起来的一系列生态系统的集合",是对只关注生物体(organism)迁移交换的集合种群(meta-population)和集合群落(meta-community)概念的外推,也是为了给生态系统空间异质性研究提供一个重要的分析路径,对研究和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过程、功能和异质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分析,简述了集合生态系统研究的基本状况,分析了对集合生态系统概念的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指出了探讨集合生态系统结构的两个方向,构建了分析集合生态系统研究的六维整体框架,综述了研究集合生态系统的两类方法,探讨了经验化的集合生态系统(empirical meta-ecosystem)的3种空间结构和两种构建路径。将集合生态系统概念和理论引入流域复合生态系统(integrated watershed ecosystem)的分析,为流域生态学研究提供新的概念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合生态系统 空间异质性 生态系统过程 流域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空间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隆植物对异质生境的适应对策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张晓龙 吴梦迪 +5 位作者 吴秋堂 王立冬 张树岩 黎磊 韩广轩 管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255-4266,共12页
生境异质性是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植物生长的必需资源和环境胁迫因子均存在着复杂的时间和空间异质性。克隆植物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具有克隆特性的植物,即可通过与母株相连的芽、根茎、分蘖或枝条等繁殖体产生无性繁殖的植物,这些繁... 生境异质性是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植物生长的必需资源和环境胁迫因子均存在着复杂的时间和空间异质性。克隆植物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具有克隆特性的植物,即可通过与母株相连的芽、根茎、分蘖或枝条等繁殖体产生无性繁殖的植物,这些繁殖体一旦定居便可成为潜在的独立个体。克隆植物具有独特的生境适应策略(如形态可塑性、克隆整合、克隆分工、觅食行为、风险分摊等),面对异质性的生境条件,它可以通过调整自身的生理和形态结构来适应异质生境。目前,对于克隆植物在异质生境适应行为的研究已有很多报道,然而系统性的归纳和总结尚有欠缺。综述了克隆植物在不同资源异质生境(光照、养分、水分)和不同胁迫生境(盐碱胁迫、风沙胁迫、重金属胁迫)下独特的适应对策。最后,针对克隆植物对异质生境的适应对策,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提出建议:(1)时间异质性尺度上的考量;(2)异质性生境中生物因子的调控作用;(3)克隆植物入侵机制;(4)克隆植物在生态修复中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异质性 克隆植物 形态可塑性 克隆整合 克隆分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粮螨类群落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宇 刘光华 +2 位作者 辛天蓉 邹志文 夏斌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31-35,共5页
采用平行跳跃调查法对模拟粮仓中的螨类进行1年的群落多样性和动态研究。结果表明:捕获的螨类隶属于5科7属,腐食酪螨和马六甲肉食螨是优势种,两种螨类因时间变化和调查位置不同呈现不同分布特点。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 采用平行跳跃调查法对模拟粮仓中的螨类进行1年的群落多样性和动态研究。结果表明:捕获的螨类隶属于5科7属,腐食酪螨和马六甲肉食螨是优势种,两种螨类因时间变化和调查位置不同呈现不同分布特点。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75,1.5),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25,0.65),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为(0.47,0.78),Simpson优势度指数为(0.43,0.85);采用Jaccard指数对储粮螨类群落进行物种相似性分析,不同季节间螨类群落物种达到极相似,但是不同调查区域之间物种组成有部分表现出不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粮 螨类 群落 多样性 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中亚热带湿润森林区自然保护区社区管理研究——以江西老虎脑自然保护区社区社会经济调查为案例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琴 陈家宽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6-170,共5页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有效途径。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已有较高认可度,但省级自然保护区仍处于易被忽略的等级。特别是中国中亚热带湿润森林区的独特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使得该区域密布了一批重要类似的省级和国...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有效途径。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已有较高认可度,但省级自然保护区仍处于易被忽略的等级。特别是中国中亚热带湿润森林区的独特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使得该区域密布了一批重要类似的省级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于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具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章选择江西乐安老虎脑省级自然保护区为典型案例,研究了该保护区社区社会经济发展特征及其与保护的冲突;基于已有数据,分析了中亚热带湿润森林区自然保护区的特征。最后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我国中亚热带湿润森林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社区管理的启示及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社区管理 区域经济 中亚热带 湿润森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逃逸及其环境生物安全评价研究进展——抗虫水稻案例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卢宝荣 《生物安全学报》 2014年第4期217-223,共7页
转基因技术研发为提高我国水稻产量和减少劳动力投入提供了巨大机遇。我国对转基因水稻研发进行了大量的投入,目前已培育了具有不同新性状的转基因水稻品系,许多品系已进入生物安全评价阶段。风险评价对转基因水稻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转基因技术研发为提高我国水稻产量和减少劳动力投入提供了巨大机遇。我国对转基因水稻研发进行了大量的投入,目前已培育了具有不同新性状的转基因水稻品系,许多品系已进入生物安全评价阶段。风险评价对转基因水稻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是其商品化生产之前必须解决的问题,其中包括转基因逃逸及其潜在环境影响。对水稻抗虫转基因逃逸及其潜在环境风险的评价包括3个重要环节:(1)通过田间试验和模型模拟检测转基因漂移到非转基因栽培稻及其野生近缘种的频率;(2)检测转基因在栽培稻和野生近缘种后代中的表达;(3)确定转基因对野生近缘种群体适合度和进化潜力的影响。大量研究表明,在近距离的空间范围内栽培稻品种之间的基因漂移频率很低(>0.1%),但栽培稻与其野生近缘种的基因漂移频率变异很大。进一步研究还表明,Bt抗虫转基因在栽培稻与普通野生稻后代中均能正常表达,但在其不同生长阶段,表达量有很大变异。在有较高水平的害虫虫压下,含有抗虫转基因的栽培稻及野生近缘种杂交后代与不含转基因的对照相比,抗虫性显著提高且适合度利益明显;但是,在虫害发生水平较低时,含有抗虫转基因的群体与不含抗虫转基因的群体相比没有显著的适合度优势。综上,转基因逃逸到非转基因水稻的频率极低,并且可以通过空间隔离阻断其逃逸。虽然抗虫转基因向杂草稻以及与栽培稻距离较近的野生稻群体的逃逸无法避免,但是野生稻和杂草稻群体周围环境中的总体虫压较低,所以基因漂移带来的环境影响应十分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稻 基因渐渗 天然杂交 生物安全 生态风险 野生近缘种 适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子特异性Slo3钾通道研究进展
7
作者 郑莉萍 李葆明 曾旭辉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86-290,共5页
Slo3是精子特异性钾离子通道,是生理条件下在精子中起主要作用的钾离子通道,介导成熟精子产生的pH依赖性钾电流(IKSper),调控与细胞膜电位相关的信号过程,从而影响雄性生育。除pH和膜电位外,其受到KCNMB4、LRRC52、PIP2和cAMP等因素的调... Slo3是精子特异性钾离子通道,是生理条件下在精子中起主要作用的钾离子通道,介导成熟精子产生的pH依赖性钾电流(IKSper),调控与细胞膜电位相关的信号过程,从而影响雄性生育。除pH和膜电位外,其受到KCNMB4、LRRC52、PIP2和cAMP等因素的调控,在精子运动、顶体反应及渗透压调控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Slo3通道特异性的表达模式和生理功能,以及可能对精子特异性钙通道CatSper的影响,其具有广泛的研究与应用前景。现将Slo3通道的生理特性、功能及其调控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通道 Slo3通道 精子 膜片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昌市3个城中湖泊夏季轮虫和甲壳类群落特征及水质评价 被引量:5
8
作者 文媛 秦海明 +1 位作者 胡旭仁 胡火玲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6-54,共9页
为探究城市湖泊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和分布与水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并评价南昌市典型城市湖泊夏季水质状况,运用多维尺度分析(MDS)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对南昌3个城市湖泊——东湖、青山湖、月亮湖的轮虫和甲壳类浮游动物群落进行... 为探究城市湖泊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和分布与水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并评价南昌市典型城市湖泊夏季水质状况,运用多维尺度分析(MDS)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对南昌3个城市湖泊——东湖、青山湖、月亮湖的轮虫和甲壳类浮游动物群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轮虫是夏季城市湖泊中浮游动物的优势类群,优势度(Y)大于0.02的浮游动物分别为剪形臂尾轮虫(Brachionus forficula)、裂足臂尾轮虫(Brachionus diversicornis)、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桡足类无节幼体(Copepoda nauplii)和卜氏晶囊轮虫(Asplanchna brightwelli);3个湖泊之间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差异显著(P<0.05),明显划分为东湖群落、青山湖群落和月亮湖群落。叶绿素a浓度、浊度和溶氧是浮游动物分布的显著影响因子(P<0.05)。多样性指数评价显示,东湖为清洁型水体,青山湖为清洁-中污型水体,月亮湖为轻污-中污型水体。综合评价表明,东湖和青山湖水体为寡营养水平,月亮湖为中富营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水质评价 城市湖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功能基因CHD8与孤独症谱系障碍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吴景烔 韩莹莹 徐洪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41-444,共4页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种广泛性神经发育障碍,已成为常见的儿童精神类疾病。目前ASD发病机制不明,尚缺乏有效治疗手段。遗传因素在ASD发病中扮演重要角色,染色质域解旋酶DNA结合蛋白8(chromodomain helicas...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种广泛性神经发育障碍,已成为常见的儿童精神类疾病。目前ASD发病机制不明,尚缺乏有效治疗手段。遗传因素在ASD发病中扮演重要角色,染色质域解旋酶DNA结合蛋白8(chromodomain helicase DNA-binding protein 8,CHD8)是近年来发现的ASD的高风险基因之一,与一种特殊的ASD亚类群密切相关。CHD8突变携带者除表现出典型ASD症状外,还伴随一系列独特症状,其中一些症状在CHD8突变的动物模型中得到重现。CHD8是一个多功能基因,能够对包括Wnt/-catenin信号通路在内的其他ASD相关基因和非编码RNA等进行调控,在ASD发病相关分子网络中可能发挥核心作用。研究CHD8在神经发育中的分子细胞机制将有助于了解ASD的发病机制,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潜在分子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CHD8 致病机制 神经发育 转录表达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光子钙成像技术在非人灵长类动物大脑皮层神经元功能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伟铭 刘观秀 +2 位作者 董香丽 冯珍 马朝林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49-954,共6页
钙离子是生物体神经系统中重要的信使,可产生多种细胞信号,对神经元兴奋性的调控起着关键作用;钙离子在明确的细胞亚区发挥着高度特异性功能。钙信号间接反映神经元的活性,检测神经元钙信号对研究大脑皮层功能尤为重要。双光子钙成像技... 钙离子是生物体神经系统中重要的信使,可产生多种细胞信号,对神经元兴奋性的调控起着关键作用;钙离子在明确的细胞亚区发挥着高度特异性功能。钙信号间接反映神经元的活性,检测神经元钙信号对研究大脑皮层功能尤为重要。双光子钙成像技术对检测大脑皮层中的钙信号有独特的优势,可在体以单细胞分辨率实时观测皮层神经元的活动。研究非人灵长类动物的大脑皮层对提高人类神经系统的高级认知、精神疾病的治疗及推动康复医学的发展有重大意义。本文综述了双光子钙成像技术在非人灵长类动物皮质功能研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光子钙成像技术 非人灵长类动物 大脑皮层 神经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蒴苣苔属植物染色体制片优化及染色体数目和倍性研究
11
作者 高丹 向小果 +2 位作者 张强 张艳杰 金伟涛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33-845,共13页
染色体数目和倍性是系统与进化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基础信息。为探索半蒴苣苔属染色体制片的适宜条件以及染色体数目的进化模式及其与物种的进化关系,该研究基于半蒴苣苔属染色体数目的进化历史,并根据该属植物具有叶片扦插... 染色体数目和倍性是系统与进化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基础信息。为探索半蒴苣苔属染色体制片的适宜条件以及染色体数目的进化模式及其与物种的进化关系,该研究基于半蒴苣苔属染色体数目的进化历史,并根据该属植物具有叶片扦插繁殖的特性,采用叶片水培生根法获取半蒴苣苔(Hemiboea subcapitata)、弄岗半蒴苣苔(H.longgangensis)、龙州半蒴苣苔(H.longzhouensis)、江西半蒴苣苔(H.subacaulis var.jiangxiensis)、华南半蒴苣苔(H.follicularis)和永福半蒴苣苔(H.yongfuensis)6种植物的根尖材料,分析不同实验条件对染色体制片效果的影响,对染色体制片实验的条件进行优化及染色体计数,结果表明:(1)9:30—10:00取材,解离10 min以及染色15 min为半蒴苣苔属染色体制片的适宜条件。(2)上述6种半蒴苣苔属植物均为二倍体,染色体数目均为32(2n=2x=32)。(3)除个别物种染色体数目有变化以外,该属大部分物种染色体数目可能为2n=2x=32且染色体数目变化可能是非整倍化的作用,与物种进化没有明显关系。该研究结果为半蒴苣苔属以及具有类似叶片再生植株特性类群的染色体制片提供了参考,并为该类群的分类、系统进化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苣苔科 半蒴苣苔属 叶片水培生根 染色体数目 基因组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昌月亮湖夏季浮游动物昼夜垂直分布及迁移特征
12
作者 胡旭仁 聂雪 +2 位作者 兰志春 金斌松 秦海明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3-32,共10页
2013年8月1日19∶00至2日18∶00,通过间隔1 h的定量采样,研究南昌市典型城市湖泊月亮湖中浮游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的昼夜垂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月亮湖共发现浮游动物20种,其中轮虫16种,枝角类1种,桡足类3种;剪形臂尾轮虫(Brach... 2013年8月1日19∶00至2日18∶00,通过间隔1 h的定量采样,研究南昌市典型城市湖泊月亮湖中浮游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的昼夜垂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月亮湖共发现浮游动物20种,其中轮虫16种,枝角类1种,桡足类3种;剪形臂尾轮虫(Brachionus forficula)、桡足类无节幼体(Copepoda Nauplii)和迈氏三肢轮虫(Filinia maior)为优势物种,分别占总捕获数量的48.27%、15.75%和11.11%。浮游动物主要类群和优势物种的Morisita指数均大于1,说明月亮湖中的浮游动物群落呈聚集分布。密度垂直分布和平均滞留深度分析结果显示,浮游动物垂直分布昼夜差异明显,夜间(19∶00-05∶00),浮游动物先聚集于月亮湖中层,01∶00后逐渐迁移到表层;白天(06∶00-18∶00),浮游动物逐渐从表层向中层和底层迁移;主要类群中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的迁移均表现为夜间上升、白天下降、傍晚再上升,轮虫和桡足类的迁移幅度小于枝角类。优势种剪形臂尾轮虫和无节幼体的昼夜垂直迁移表现为夜升昼降,至傍晚再上升;迈氏三肢轮虫昼夜垂直分布差异显著(P<0.05),但昼夜垂直迁移活动不明显。相关分析表明,水温、p H值和溶解氧对月亮湖浮游动物的垂直分布和迁移活动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垂直分布 迁移 月亮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D7对发育和疾病的表观遗传调控研究进展
13
作者 郭文婷 徐洪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73-178,共6页
染色质重塑是指染色质通过其结构的动态变化影响基因组DNA的可接近性,进而影响DNA复制、转录、修复和重组的过程,属于表观遗传调控。染色质域解旋酶DNA结合蛋白7(CHD7)是一种ATP依赖的染色质重塑酶,能够调控发育过程中多种重要转录因子... 染色质重塑是指染色质通过其结构的动态变化影响基因组DNA的可接近性,进而影响DNA复制、转录、修复和重组的过程,属于表观遗传调控。染色质域解旋酶DNA结合蛋白7(CHD7)是一种ATP依赖的染色质重塑酶,能够调控发育过程中多种重要转录因子,广泛参与众多生理过程。本文对CHD7在发育和疾病当中的表观遗传调控作用进行简要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遗传调控 染色质重塑 CHD7 疾病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空间分布 被引量:49
14
作者 张婷 马行厚 +3 位作者 王桂苹 李德亮 金斌松 秦海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8-165,共8页
为评价春季大旱后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浮游生物现状,对保护区所辖8个子湖及赣江和修河部分河段的浮游生物进行调查和分析。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53属97种、浮游动物23属42种(包括原生动物13种、轮虫23种、枝角类3种和桡足类3种),其中... 为评价春季大旱后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浮游生物现状,对保护区所辖8个子湖及赣江和修河部分河段的浮游生物进行调查和分析。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53属97种、浮游动物23属42种(包括原生动物13种、轮虫23种、枝角类3种和桡足类3种),其中大湖池和朱市湖是浮游生物种类数最多的2个子湖。各子湖及赣江和修河间浮游生物现存量差异较大,其变化范围分别为260—(8.18×106)cells/L(浮游植物)、3630—73173 ind./L(浮游动物),赣江以西区域的子湖和修河的浮游生物现存量显著高于赣江及其以东区域的子湖。调查水域优势度值(Y)大于0.02的浮游生物包括蓝藻1种、绿藻2种、硅藻5种、原生动物4种及轮虫5种。浮游生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的最大值均分别为2.41和0.96,而其丰富度指数(Dm)值均小于3。3种多样性指数综合评价表明,保护区各子湖与修河和赣江水体受污染程度较轻,除蚌湖和梅西湖外,均处于中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流域淡水贝类物种多样性、分布与保护 被引量:16
15
作者 张铭华 徐亮 +5 位作者 谢广龙 刘益搏 刘息冕 宋世超 欧阳珊 吴小平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4-124,共11页
摘要:为探究鄱阳湖流域淡水贝类物种多样性及分布,2011-2012年对鄱阳湖及部分“五河”干流淡水贝类进行调查。结合历史资料,共记录淡水贝类122种,隶属于15科39属,主要由田螺科(Viviparidae)、豆螺科(Bithyniidae)、肋蜷科(Ple... 摘要:为探究鄱阳湖流域淡水贝类物种多样性及分布,2011-2012年对鄱阳湖及部分“五河”干流淡水贝类进行调查。结合历史资料,共记录淡水贝类122种,隶属于15科39属,主要由田螺科(Viviparidae)、豆螺科(Bithyniidae)、肋蜷科(Pleuroseridae)、椎实螺科(Lymnaeidae)、扁蜷螺科(Planorbidae)、蚌科(Unionidae)和蚬科(Corbiculidae)组成。流域内以鄱阳湖的物种丰富度最高,108种;中国特有种丰富,各水体特有种比例均超过50%;优势种主要是梨形环棱螺、铜锈环棱螺和河蚬等。与历史资料相比,鄱阳湖淡水双壳类和腹足类物种丰富度均显著减少,人为干扰仍是淡水贝类资源衰退的主要原因,建议加大贝类栖息地保护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流域 淡水贝类 物种丰富度 分布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浅碟湖泊沉水植物冬芽的分布及对植食水鸟的食物贡献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笑辰 秦海明 +4 位作者 金斌松 陈家宽 吴建东 刘观华 马志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6589-6596,共8页
沉水植物的冬芽是植食性水鸟在越冬期的重要食物。鄱阳湖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极为重要的水鸟越冬地,了解沉水植物冬芽的空间分布及其对越冬植食性水鸟的食物贡献可为水鸟保护提供科学依据。2012年10月和2013年4月,采用样方法调查了鄱阳湖... 沉水植物的冬芽是植食性水鸟在越冬期的重要食物。鄱阳湖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极为重要的水鸟越冬地,了解沉水植物冬芽的空间分布及其对越冬植食性水鸟的食物贡献可为水鸟保护提供科学依据。2012年10月和2013年4月,采用样方法调查了鄱阳湖典型蝶形湖泊(沙湖)内沉水植物冬芽的种类、密度和空间分布。调查共记录到两种沉水植物冬芽,分别为刺苦草(Vallisneria spinulosa)和罗氏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 var.rosburghii)冬芽。10月份两种冬芽的密度分别为(9.53!1.73)个/m2和(25.78!3.97)个/m2,显著高于4月份的密度(2.52!0.91)个/m2和(4.76!1.17)个/m2(Z=3.712,P<0.01;Z=5.738,P<0.01);10月份两种植物冬芽的生物量(干重)分别为(3.07!0.65)g/m2和(5.43!0.75)g/m2,也显著高于4月份平均生物量(0.89!0.35)g/m2和(2.21!0.59)g/m2(Z=3.118,P<0.01;Z=3.821,P<0.01)。10月份罗氏轮叶黑藻冬芽密度显著高于刺苦草冬芽密度(Z=3.466,P<0.01),但4月份两种冬芽密度之间无显著差异(Z=1.677,P=0.09)。丰水期(4—9月)能形成冬芽的两种沉水植物的平均水深分别为(2.63!0.15)m和(2.61!0.12)m。沙湖冬季刺苦草冬芽和罗氏轮叶黑藻冬芽是植食性水鸟的重要食物。估计水鸟越冬期在沙湖摄取两种植物冬芽约1.04×108个,共1.9×104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冬芽 分布 浅碟湖泊 植食性水鸟 食物 鄱阳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子湖“堑秋湖”过程中水位变化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3
17
作者 聂雪 胡旭仁 +2 位作者 刘观华 金斌松 秦海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02-414,共13页
"堑秋湖"是鄱阳湖区渔民根据湖泊水位季节性涨退变化,利用人工闸门控制子湖水位进行捕鱼的一种渔业方式。研究分析了"堑秋湖"过程中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探讨水位变化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及其他可能的影响... "堑秋湖"是鄱阳湖区渔民根据湖泊水位季节性涨退变化,利用人工闸门控制子湖水位进行捕鱼的一种渔业方式。研究分析了"堑秋湖"过程中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探讨水位变化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及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以期为合理管控鄱阳湖区"堑秋湖"渔业活动提供科学依据。鄱阳湖"堑秋湖"捕鱼期间(2014年11月9日至2015年1月4日),在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子湖——大湖池的敞水区设置了7个采样点进行了8次浮游动物定性、定量采集和分析。研究共发现浮游动物77种,其中轮虫53种,枝角类10种,桡足类14种。在"堑秋湖"捕鱼过程中,浮游动物物种数随水位的连续下降呈现逐渐减少趋势,多样性指数也呈逐渐下降趋势,密度和生物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浮游动物优势物种的密度变化具有明显的种属差异,前节晶囊轮虫和中华窄腹剑水蚤的密度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广布多肢轮虫、广布中剑水蚤、长额象鼻溞和桡足类无节幼体的密度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冗余分析表明:水位、电导率、水温、溶氧、营养盐等环境因子均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产生显著影响,其中溶解氧是最强的影响因子。此外,根据"堑秋湖"鱼类渔获量的变化情况推测,捕鱼活动导致的浮游食性鱼类减少也对浮游动物的密度变化产生了影响。在"堑秋湖"过程中,随着水位的持续下降水体理化因子发生了不同变化。浮游动物的种类和多样性指数逐渐降低,浮游动物的密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主要受溶解氧、氨氮和水位的影响。捕鱼活动导致的浮游食性鱼类减少也对浮游动物的密度变化产生了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密度 生物量 "堑秋湖" 鄱阳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卫星的胭脂鱼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及人工放流监测的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胡新艳 刘雄军 +2 位作者 周幼杨 吴小平 欧阳珊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5-41,共7页
利用13个微卫星分子标记研究了我国重庆、江西永丰、江西新干三个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繁殖基地子一代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显示,13个微卫星位点均呈现多态性,等位基因数目为8~17个,多态信息含量为0.35~0.84,Shan... 利用13个微卫星分子标记研究了我国重庆、江西永丰、江西新干三个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繁殖基地子一代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显示,13个微卫星位点均呈现多态性,等位基因数目为8~17个,多态信息含量为0.35~0.84,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1.61~1.64,观测杂合度为0.108 1~0.825 5,期望杂合度为0.384 6~0.856 8,Hard-Weinberg遗传偏离指数(D)为-0.718 9~0.072 5,表明三个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均较高。从群体间的遗传结构看,三个养殖群体间存在遗传分化,其中江西新干胭脂鱼养殖群体内具有显著的遗传分化。野外采自赣江的5尾胭脂鱼的遗传结构分析推断其可能来自永丰和新干胭脂鱼繁殖基地的子一代个体,其结果对胭脂鱼的人工放流监测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 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 遗传多样性 放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重金属沿山地森林海拔梯度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10
19
作者 万佳蓉 聂明 +2 位作者 邹芹 胡少昌 陈家宽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371-3374,共4页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与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研究了14种重金属(Fe,Al,Ti,Cu,Cr,Mn,V,Zn,Ni,Co,Pb,Se,Cd,As)沿山地森林海拔梯度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海拔梯度对14种重金属中的6种重金属浓度(Fe,Al,Ti,V,Pb与As)有显著的影响...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与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研究了14种重金属(Fe,Al,Ti,Cu,Cr,Mn,V,Zn,Ni,Co,Pb,Se,Cd,As)沿山地森林海拔梯度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海拔梯度对14种重金属中的6种重金属浓度(Fe,Al,Ti,V,Pb与As)有显著的影响,对其他八种重金属浓度(Cu,Cr,Mn,Zn,Ni,Co,Se,Cd)没有显著的影响。由于研究区域为红壤,海拔梯度对红壤特征重金属Fe,Al与Ti浓度有显著影响,表明不同海拔高度红壤存在不同强度的脱硅风化过程与生物富集过程。此外,海拔梯度对其他重金属存在不同的影响,如Cr,Zn与Cd在较高海拔有较高浓度,Pb与As在较低海拔有较高浓度,表明不同海拔高度的森林土壤受重金属污染的主要类型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海拔梯度 重金属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对褶纹冠蚌抗氧化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琰 吴丹 +2 位作者 文春根 陶志英 胡宝庆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108-2113,共6页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镉(Cd2+)对褶纹冠蚌血清和肝胰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和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的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褶纹冠蚌在1mg.L-1Cd2+处理后,肝胰脏SOD活性随着暴...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镉(Cd2+)对褶纹冠蚌血清和肝胰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和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的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褶纹冠蚌在1mg.L-1Cd2+处理后,肝胰脏SOD活性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且被显著诱导;在2mg.L-1Cd2+处理后,肝胰脏SOD活性暴露48h被显著地诱导,其后开始回落,但是依然被显著地诱导。褶纹冠蚌经不同浓度Cd2+处理后,肝胰脏的GPX活性显著被诱导;血清中的GSH含量先显著上升,在48h时达到峰值后显著下降;血清和肝胰脏的H2O2均被诱导;肝胰脏中MDA含量明显升高。褶纹冠蚌肝胰脏中SOD活性和血清中GSH含量可以用来指示水生生态系统中的镉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褶纹冠蚌 抗氧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