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0篇文章
< 1 2 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及其研究生培养模式构建 被引量:10
1
作者 聂少平 殷军艺 +1 位作者 黄丹菲 余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6期263-268,共6页
食品科学是食品工业的科学基础和技术支撑,近年来我国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蓬勃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以教育部第四轮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评估结果为背景,重点对评估结果为“A^-”以上高校的专业建设进行分析,发现... 食品科学是食品工业的科学基础和技术支撑,近年来我国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蓬勃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以教育部第四轮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评估结果为背景,重点对评估结果为“A^-”以上高校的专业建设进行分析,发现上述高校近年来在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整体水平上有显著提升,其中人才的国际化水平、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较为突出。以此为基础,提出构建基于国际合作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以期促进并加快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科学与工程 国际合作 专业建设 研究生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进入实验室参与科学研究的探讨 被引量:8
2
作者 王允圃 刘玉环 Roger RUAN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38-240,291,共4页
随着科技迅猛发展,我国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大,大学生提前进入实验室参与科学研究培养科研及创新能力逐渐受到了国内各大高校的重视。本文阐述了大学生提前进入实验室参与科学研究的意义,并分析了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 随着科技迅猛发展,我国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大,大学生提前进入实验室参与科学研究培养科研及创新能力逐渐受到了国内各大高校的重视。本文阐述了大学生提前进入实验室参与科学研究的意义,并分析了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大学生提前进入实验室参与科学研究这一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必将有力改善大学生科研意识薄弱、创新能力差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实验室 科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与中药寒凉温热炎五性的现代科学认知 被引量:7
3
作者 刘玉环 刘童莹 +2 位作者 阮榕生 彭红 张锦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253-256,共4页
中医根据人体生理反应的不同,将食品、中药划分寒凉温热四性。文章立足现代食品科学和中医药研究的成果,阐述了食品、中药寒凉温热四性发生的化学基础。提出炎性食品的概念,分析其发生的化学原理及其与不合理的食品加工工艺之间的联系... 中医根据人体生理反应的不同,将食品、中药划分寒凉温热四性。文章立足现代食品科学和中医药研究的成果,阐述了食品、中药寒凉温热四性发生的化学基础。提出炎性食品的概念,分析其发生的化学原理及其与不合理的食品加工工艺之间的联系。研究结果对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以及促进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向健康方向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中药 生理学属性 化学基础 食品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热加工与非热加工技术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4
作者 王允圃 刘玉环 +4 位作者 阮榕生 曾稳稳 杨柳 刘成梅 彭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63-467,共5页
食品热加工的诸多弊端逐步显现,对长寿人群的饮食习惯调查结果启示了低温烹调应当成为人类健康生活的组成部分。食品非热加工新技术快速发展,预示食品热加工技术将被非热加工技术部分取代。
关键词 食品 热加工 非热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包埋技术构建的食品级运载体系负载β-胡萝卜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健 邓苏梦 +6 位作者 戴燕 邹洁 刘丹 邹立强 刘伟 彭盛峰 陈兴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80-385,共6页
β-胡萝卜素具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生理活性,但其物理化学不稳定性、低水溶性,这些都会导致β-胡萝卜素低的生物利用率,从而极大地限制了β-胡萝卜素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近年来,为了改善β-胡萝卜素的物化不稳定性、低水溶性及低的生物... β-胡萝卜素具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生理活性,但其物理化学不稳定性、低水溶性,这些都会导致β-胡萝卜素低的生物利用率,从而极大地限制了β-胡萝卜素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近年来,为了改善β-胡萝卜素的物化不稳定性、低水溶性及低的生物利用率,越来越多利用不同包埋技术构建的食品级运载体系来负载β-胡萝卜素。载β-胡萝卜素食品级运载体的研究与开发能够更加广泛地提高β-胡萝卜素的应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不同包埋形式的食品级运载体系对β-胡萝卜素的负载特性和所存在的相关问题,为开发性能优良的食品级运载体系和提高β-胡萝卜素的稳定性、生物利用率提供一定理论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胡萝卜素 运载体系 溶解度 稳定性 生物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技术对食品玻璃化及玻璃化转变温度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钱菲 张锦胜 +3 位作者 金志强 刘玉环 林向阳 阮榕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66-669,共4页
本文综述了核磁共振技术(NMR)测定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原理和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以及NMR状态图的概念及其在食品玻璃化转变和转变前后食品理化性质变化的研究中的应用。
关键词 核磁共振 玻璃化转变 玻璃化转变温度 核磁共振状态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基食品乳酸菌发酵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关倩倩 熊涛 谢明勇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1,共11页
植物基食品泛指用植物来源的原料制成的食品。进入大健康时代,植物基食品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乳酸菌发酵技术在多元化的植物基食品开发方面具有明显潜力,可实现植物基食品风味口感和营养健康功效的多元化。因此,植物基乳酸菌发酵食品... 植物基食品泛指用植物来源的原料制成的食品。进入大健康时代,植物基食品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乳酸菌发酵技术在多元化的植物基食品开发方面具有明显潜力,可实现植物基食品风味口感和营养健康功效的多元化。因此,植物基乳酸菌发酵食品产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作者对国内外植物基乳酸菌发酵食品的类型、相关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以及产业化现状等进行了综述,并分别从基础理论、关键技术、产品开发等方面简要讨论了植物基乳酸菌发酵食品产业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新型植物基乳酸菌发酵食品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基食品 乳酸菌发酵技术 风味口感 营养健康 产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层析快速检测技术及其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道峰 邓省亮 赖卫华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61-264,共4页
分别介绍量子点、荧光微球、上转磷光、纳米磁珠为代表的新型标记物免疫层析,非免疫学层析,替代抗原层析等新型层析快速检测技术,综述其原理、优势及其在食品安全相关领域的应用现状,并对今后层析检测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 新型 层析检测 食品安全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点标记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文学方 杨安树 陈红兵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399-402,共4页
近年来,量子点荧光标记技术已得到较快的发展,以其为基础开发的检测技术具有准确、灵敏、稳定、特异性高的特点,在生物医学方面已有广泛应用。本文阐述了量子点的特性和相关检测技术,及其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关键词 量子点 食品安全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致敏食品制备技术及其工业化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欣 胡巍 +2 位作者 谭宏凯 黎晶晶 陈红兵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20,共8页
食物过敏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全球性食品安全问题之一。在食品加工多元化的背景下,食物过敏患者要完全避免过敏原十分困难,研发低致敏食品对食物过敏患者的安全膳食至关重要。总结了低致敏食品制备技术的加工技术原理... 食物过敏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全球性食品安全问题之一。在食品加工多元化的背景下,食物过敏患者要完全避免过敏原十分困难,研发低致敏食品对食物过敏患者的安全膳食至关重要。总结了低致敏食品制备技术的加工技术原理;以蒸煮、微波和烘烤为主的热加工技术通过加热诱导蛋白质变性的方式破坏致敏性构象性表位;高压、脉冲电场、脉冲光、低温等离子体、辐照和超声等非热加工技术可以通过过敏原蛋白结构修饰、多肽链断裂、新化学键的产生等方式直接破坏致敏性表位;酶水解、酶交联、糖基化、微生物发酵等其他加工方法则通过改变蛋白质构象或将蛋白质与糖类物质结合,破坏或隐藏过敏原致敏性表位。另外,对工业化低致敏蛋白配料的加工方法和生产现状进行了阐述分析。基于酶法水解的部分水解乳蛋白和深度水解乳蛋白已经可以工业化生产,其他消减食物致敏性的方法以及其他低致敏蛋白配料值得进一步研究。希望可以为工业化生产低致敏食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过敏 致敏性 低致敏食品 部分水解乳蛋白 深度水解乳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技术在糙米食品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玉环 阮榕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40-642,共3页
糙米食品开发对于增加我国食物供应总量和提高国民营养保健水平意义重大。多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育种技术:巧妙利用各种酶促技术在糙米食品的开发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糙米中膳食纤维改性、主要抗... 糙米食品开发对于增加我国食物供应总量和提高国民营养保健水平意义重大。多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育种技术:巧妙利用各种酶促技术在糙米食品的开发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糙米中膳食纤维改性、主要抗营养因子(植酸)的降解、糙米食品口感改良和糙米关键营养成分强化方面业已初见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糙米食品 食物供应总量 营养保健 基因工程 酶促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食品物理加工技术对大豆过敏原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祖琴琴 华萍 +2 位作者 龚育清 杨安树 陈红兵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60-364,共5页
大豆营养丰富,是人和畜禽摄入优质植物性蛋白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一种常见的过敏食品。本文阐述了物理加工在降低大豆过敏应用中的研究现状,并主要从热加工、辐照、高压、高压脉冲电场、超声波等5个方面阐明了物理加工对大豆主要过敏原... 大豆营养丰富,是人和畜禽摄入优质植物性蛋白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一种常见的过敏食品。本文阐述了物理加工在降低大豆过敏应用中的研究现状,并主要从热加工、辐照、高压、高压脉冲电场、超声波等5个方面阐明了物理加工对大豆主要过敏原结构和致敏性的影响,以期为利用物理加工开发低致敏或脱敏的大豆制品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过敏 致敏性 食品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胶渗透色谱-固相萃取联合净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动物性食品中30种有机氯农药的残留量 被引量:26
13
作者 杜娟 吕冰 +2 位作者 朱盼 苗虹 吴永宁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39-746,共8页
建立了猪肉、鸡肉、鱼肉和虾肉等动物性食品中30种有机氯农药残留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方法。样品匀浆后,采用乙腈提取,以凝胶渗透色谱和弗罗里硅土固相萃取柱联合进行净化,气相色谱-质谱检测,以同位素内标法定量。30种有机氯农药的... 建立了猪肉、鸡肉、鱼肉和虾肉等动物性食品中30种有机氯农药残留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方法。样品匀浆后,采用乙腈提取,以凝胶渗透色谱和弗罗里硅土固相萃取柱联合进行净化,气相色谱-质谱检测,以同位素内标法定量。30种有机氯农药的响应在5.0~500.0μ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在0.996以上,各有机氯农药的检出限在0.2~2.7μg/kg之间。以猪肉、鸡肉、鱼肉和虾肉作为代表性基质,进行5.0、10.0、20.0μg/kg3个水平的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在55.0%~119.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0.4%~15.0%之间。该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度高,样品净化效果好,能够满足动物性食品中有机氯农药多残留痕量分析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有机氯农药 多残留 动物性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有机锡化合物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4
作者 柳英霞 李娟 +2 位作者 鄢爱平 郭岚 万益群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435-442,共8页
有机锡化合物具有脂溶性,易进入生物体内,通过食物链产生生物富集,对人和动物具有一定毒性。因此研究食品中有机锡化合物的分析方法研究,对保障食品安全,促进人体健康意义重大。本文概述近年来国内外食品中有机锡化合物分析方法的研究现... 有机锡化合物具有脂溶性,易进入生物体内,通过食物链产生生物富集,对人和动物具有一定毒性。因此研究食品中有机锡化合物的分析方法研究,对保障食品安全,促进人体健康意义重大。本文概述近年来国内外食品中有机锡化合物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包括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等,同时也对样品前处理方法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有机锡 分析方法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脂肪酸在几种常见食品风味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37
15
作者 邓文辉 赵燕 +2 位作者 李建科 涂勇刚 马晓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422-425,共4页
游离脂肪酸在许多食品的风味形成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是直接作为风味化合物起作用;另一方面游离脂肪酸作为风味前体物,对食品特有风味的形成做出贡献。但是,在不同的食品风味形成的过程中,游离脂肪酸的作用是不同的。文章综合... 游离脂肪酸在许多食品的风味形成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是直接作为风味化合物起作用;另一方面游离脂肪酸作为风味前体物,对食品特有风味的形成做出贡献。但是,在不同的食品风味形成的过程中,游离脂肪酸的作用是不同的。文章综合论述了它在腊肉、香肠、火腿、奶酪、茶叶及啤酒等常见食品的风味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脂肪酸 食品 风味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低聚果糖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21
16
作者 傅博强 王晶 +3 位作者 王远兴 谢明勇 唐治玉 付芳圆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370-374,共5页
针对乳制品、糕点、酒类、饮料、糖果等食品中添加的功能活性成分低聚果糖,包括蔗果三糖(GF2)、蔗果四糖(GF3)、蔗果五糖(GF4)的检测,建立了水和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氨基色谱柱分离,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vaporativelight-scatte... 针对乳制品、糕点、酒类、饮料、糖果等食品中添加的功能活性成分低聚果糖,包括蔗果三糖(GF2)、蔗果四糖(GF3)、蔗果五糖(GF4)的检测,建立了水和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氨基色谱柱分离,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vaporativelight-scattering detector,ELSD)检测食品中添加的低聚果糖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蔗果三糖、蔗果四糖、蔗果五糖的线性工作范围分别为0·04~0·45、0·05~0·50、0·04~0·45mg/mL,线性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99、0·9999、1。对不同类型的食品,三种低聚果糖的回收率在90·0%~110·0%之间,方法准确度高。室内重复性变异系数一般都低于10%,室间再现性变异系数一般都低于15%,说明方法的重复性和再现性良好。该方法简单、易于掌握,测定结果准确,适于复杂食品基质中低聚果糖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低聚果糖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抗夹心ELISA方法检测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被引量:19
17
作者 段霞 黄欣 +2 位作者 黄岭芳 魏华 赖卫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272-276,共5页
采用0.5%福尔马林灭活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作为免疫原免疫日本大耳兔,获得抗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多克隆抗体,并以此多克隆抗体作为捕获抗体,以抗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InternalinA(InlA)单克隆抗体作为检测抗体,建立快速、特... 采用0.5%福尔马林灭活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作为免疫原免疫日本大耳兔,获得抗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多克隆抗体,并以此多克隆抗体作为捕获抗体,以抗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InternalinA(InlA)单克隆抗体作为检测抗体,建立快速、特异的检测该菌的双抗夹心ELISA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纯培养液的最低检测量为1.7×105CFU/mL。在检测食品样品的实验中,食品样本对本方法干扰较小,运用选择性增菌液进行前增菌可提高该方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多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 双抗夹心ELISA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糙米主食和糙米休闲食品开发现状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李瑞贞 刘玉环 +4 位作者 韩东平 钱菲 周厚德 焦帅 阮榕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76-679,共4页
糙米可能成为最具潜力的全谷食物原料之一,其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也逐渐为人们所认识。本文简要介绍了糙米的主要优缺点,系统地综述了目前常见糙米主食和糙米休闲食品的加工方法、原理、营养价值和市场预测。
关键词 糙米 加工方法 营养价值 市场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拉德反应所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9
作者 曾稳稳 刘玉环 +4 位作者 阮榕生 王允圃 杨柳 刘成梅 彭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47-450,454,共5页
美拉德反应赋予了食品独特的风味,至今被用于食品加工工业,但是近二十年的研究发现美拉德反应也会产生许多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对美拉德反应产物中有毒物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以及在参考国外做法的基础上倡议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 美拉德反应赋予了食品独特的风味,至今被用于食品加工工业,但是近二十年的研究发现美拉德反应也会产生许多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对美拉德反应产物中有毒物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以及在参考国外做法的基础上倡议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检测和最高含量的限制标准,并对食品工业今后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拉德反应 美拉德反应产物 有毒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加工食品中呋喃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20
作者 谢明勇 黄军根 聂少平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共8页
从当前备受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出发,较为全面地介绍了热加工食品中污染物呋喃的发现呋喃的毒理学。以及其形成途径和检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上述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评述。
关键词 呋喃 热加工食品 形成途径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