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更是《大学》次序,诚意最要”——论朱子《大学章句》“诚意”章的诠释意义 被引量:16
1
作者 许家星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25,共8页
朱子《大学章句》极为重视"诚意",认为它是"自修之首",并耗尽毕生精力为之作解,取得了突出成就。其一,朱子基于性善论和工夫论立场,对诚意、自欺、自慊、慎独诸概念内涵作了独特阐发。其二,朱子具有通贯视野,将诚... 朱子《大学章句》极为重视"诚意",认为它是"自修之首",并耗尽毕生精力为之作解,取得了突出成就。其一,朱子基于性善论和工夫论立场,对诚意、自欺、自慊、慎独诸概念内涵作了独特阐发。其二,朱子具有通贯视野,将诚意与自欺、自慊、慎独诸概念贯穿起来,分别视为诚意之内核、体验、工夫,共同构成"诚意"这一有机整体。进而阐发诚意与致知、正心之知行、先后、主辅、轻重关系,展现了工夫的独立性与连续性。其三,朱子本章之解在不断突破自我的修改历程中进行,朱子长期以来只是将诚意与自欺联系,直至生命最后数年才将诚意、自欺、自慊、慎独通贯诠释。总之,朱子紧紧围绕致知与涵养这一道德工夫对诚意作出的新诠,对"诚意"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中国哲学经典的诠释亦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 《大学章句》 诚意 自修之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书的境界 被引量:2
2
作者 尹星凡 黄承烈 孙增霖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6-49,共4页
文明时代的文明人不能不读书,从读书与做人、阅读与理解、文本与意义、读书与境界几个方面的关系可以看出读书的境界及其涵义。书是有生命和思想的,读书就是同作者进行思想交流的过程,但其目的并非是要复制作者的什么"原意",... 文明时代的文明人不能不读书,从读书与做人、阅读与理解、文本与意义、读书与境界几个方面的关系可以看出读书的境界及其涵义。书是有生命和思想的,读书就是同作者进行思想交流的过程,但其目的并非是要复制作者的什么"原意",而是要有自己的理解,这是一个思想重建的过程;读书的高境界就在于,要有自己新的体会、新的发现和新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书 境界 做人 阅读 目的 文本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统一和协调发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尹星凡 袁结荣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1-44,共4页
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虽然有各自的特点及其研究目的,但二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它们是相互统一、相互融合、相互作用以及协调发展的,本来就不可分割地统一在人类认识的整体之中。协调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对于培养全面发... 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虽然有各自的特点及其研究目的,但二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它们是相互统一、相互融合、相互作用以及协调发展的,本来就不可分割地统一在人类认识的整体之中。协调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人才,推动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都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科学 人文社会科学 统一 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儒学的教化之道 被引量:4
4
作者 许家星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9-43,共5页
儒学思想的本质是教化之道。此一教化之道包含教化者、教化理念、受教化者三大主体;礼乐、祭祀、刑教三方面主要内容;以身传道、反求诸己、上下互动三大特色;身体力行、重建礼制、回归民间三条根本途径。
关键词 儒学 教化 主体 内容 特色 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公共领域的建构与市场经济 被引量:1
5
作者 赖志凌 张宁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6,12,共7页
现代化的发展是社会技术、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诸多方面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然而,社会资源的市场配置是社会要素充分资源化而发挥其功能的重要条件,实现这一配置资源的市场配置关涉到社会结构转型问题,即发育个体与社会,建构社会... 现代化的发展是社会技术、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诸多方面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然而,社会资源的市场配置是社会要素充分资源化而发挥其功能的重要条件,实现这一配置资源的市场配置关涉到社会结构转型问题,即发育个体与社会,建构社会公共领域,使之与国家间形成相对独立关系。实际上,市场经济与构建公共领域具有共生互动的性质。它既以个体、社会与政治公共领域的确立为条件,同时又是发育个体与社会,构建现代政治公共领域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公共领域 市场经济 社会要素 商品经济形态化 中介性社会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视域中的自然危机及其化解路径——从敬畏自然论谈起 被引量:1
6
作者 崔俊杰 刘友红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1-46,共6页
视域问题是认识自然危机的前提性、关键性问题。敬畏自然论以纯粹自然为视域,极力美化自然,贬低甚至根本否定人类及其文明。对此,我们必须推动视域的嬗变,从自然视域转向实践视域,以实践作为研究和化解自然危机的出发点,直面人与自然之... 视域问题是认识自然危机的前提性、关键性问题。敬畏自然论以纯粹自然为视域,极力美化自然,贬低甚至根本否定人类及其文明。对此,我们必须推动视域的嬗变,从自然视域转向实践视域,以实践作为研究和化解自然危机的出发点,直面人与自然之间真正现实的关系。在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下,由于人类社会多重错综复杂的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人类实践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异化,而自然危机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实践异化的必然结果及外在表现。因此,我们可以且只能通过对人与自然的现实关系及实践异化的理性思考并通过人类实践的自我完善逐步化解自然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视域 自然危机 敬畏自然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亚当·斯密的道德报偿理论 被引量:2
7
作者 费尚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3-38,共6页
赋予美德和罪恶以某种"应得",体现着人自身的本性与价值,也确认着对社会合理性与生活意义的追寻。亚当.斯密的伦理学,基于人类情感的"反应性态度",在功过与赏罚、应得与正义的语境中,既彰显了人对于美德的追求所体... 赋予美德和罪恶以某种"应得",体现着人自身的本性与价值,也确认着对社会合理性与生活意义的追寻。亚当.斯密的伦理学,基于人类情感的"反应性态度",在功过与赏罚、应得与正义的语境中,既彰显了人对于美德的追求所体现的卓越,因而善应善报的生活秩序原理,也揭示了恶行应得惩罚的情感逻辑与实践法则。重新厘析这一论题,不仅有助于理解赏罚应得的伦理含蕴及其有效性的社会条件,对当下社会道德问题的解决也提供了有益的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当·斯密 道德报偿 应得 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之云《天命图说》略论
8
作者 杨柱才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2-57,共6页
郑之云《天命图说》以图像的方式综括理学思想的核心观念,并对图像作出明确的解说。此书系郑之云与李退溪反复商订、多次修改而成,其中包含理学的理气本体论、心性论及工夫论等主要论题,体现出综合创造的特色。
关键词 郑之云 李退溪 《天命图说》 理气 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力、正义与幸福--柏拉图《高尔吉亚篇》中的生活方式之争
9
作者 费尚军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45-50,共6页
作为柏拉图早期对话的著作,《高尔吉亚篇》提出了他在伦理学方面大部分主要的问题。以追问修辞术而开始的对话,呈现的统一性,其实却是涉及生活方式之争的道德主题。而正是基于对权力意志与自由、正义和幸福的主题论争,其阐明了唯有正义... 作为柏拉图早期对话的著作,《高尔吉亚篇》提出了他在伦理学方面大部分主要的问题。以追问修辞术而开始的对话,呈现的统一性,其实却是涉及生活方式之争的道德主题。而正是基于对权力意志与自由、正义和幸福的主题论争,其阐明了唯有正义和良善之人才是幸福的,作恶和不义者必将受到惩罚的报偿观念,从中我们既能理出其为正义与幸福的一致性所提供的辩护,也为道德报偿命题提供了一种分析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高尔吉亚篇》 生活方式 权力 正义 幸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老子辩证法的生命超越意蕴
10
作者 习细平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6-50,共5页
老子的辩证法的最终归宿乃是提升人生修养,实现自我超越,其途径是通过否定性思维得以展开。从这种意义出发,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重新诠释老子的辩证法:其一,超越对立统一思维,消解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矛盾;其二,对事物发展过... 老子的辩证法的最终归宿乃是提升人生修养,实现自我超越,其途径是通过否定性思维得以展开。从这种意义出发,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重新诠释老子的辩证法:其一,超越对立统一思维,消解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矛盾;其二,对事物发展过程中量的积累的否定,鄙弃人们汲汲以求的价值追寻与行为准则,构建自然无为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其三,"反者道之动"所揭示的相互转化与循环运动原理,其旨归乃是要求人复归其自然真性,从而通达无知无欲、无虑无求、澹泊宁静的人生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辩证法 生命超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