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1篇文章
< 1 2 9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卓越计划”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被引量:12
1
作者 胡志 闫洪 +3 位作者 艾凡荣 刘东雷 曹传亮 李克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05-208,共4页
该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在实践创新教学模式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完善和优化了"卓越计划"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基础实践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2个方面的能力培养,依托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平台、创新创业项目平台和大... 该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在实践创新教学模式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完善和优化了"卓越计划"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基础实践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2个方面的能力培养,依托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平台、创新创业项目平台和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3个平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师资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学校和企业相结合及创新实践能力与考评机制相结合,从而构建起"一体系、二方面、三平台、四结合"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 教学体系 卓越计划 创新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LEX与YACC实现数控线切割的加工程序编译器 被引量:11
2
作者 曾国 郭烈恩 胡云堂 《机电工程》 CAS 2004年第1期58-61,共4页
使用LEX和YACC语言及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集成开发工具ParserGenerator ,设计和实现了线切割加工程序编译器。编译器用于DD7710 0龙门式线切割机床数控系统。
关键词 数控线切割 LEX YACC 加工程序编译器 数控系统 数控机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电控制器类课程虚拟实验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被引量:15
3
作者 董增文 胡瑢华 刘国平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3-56,共4页
针对机电控制器类课程传统实验平台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开发建立相应课程的虚拟实验系统。分别介绍了采用Proteus软件开发单片机课程虚拟实验系统和采用组态王软件开发PLC虚拟实验系统的研发思路、内容及实现方法,阐述了... 针对机电控制器类课程传统实验平台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开发建立相应课程的虚拟实验系统。分别介绍了采用Proteus软件开发单片机课程虚拟实验系统和采用组态王软件开发PLC虚拟实验系统的研发思路、内容及实现方法,阐述了运用机电控制器类课程虚拟实验系统的教学效果及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实验系统 PROTEUS 组态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行“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实践型工程人才 被引量:92
4
作者 扶慧娟 辛勇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55-158,共4页
"卓越工程师计划"是教育部提出的培养国内实践型工程人才的重大计划,通过改革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突出实践课程、创新授课方式、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强化企业实习环节、完善毕业设计环节及考核方式,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在国际交... "卓越工程师计划"是教育部提出的培养国内实践型工程人才的重大计划,通过改革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突出实践课程、创新授课方式、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强化企业实习环节、完善毕业设计环节及考核方式,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在国际交流合作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未来的卓越工程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 专业课程设置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态王模拟机电对象的PLC实验系统设计与开发 被引量:7
5
作者 董增文 徐健宁 刘国平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48-51,共4页
分析了采用组态王模拟机电对象建立PLC实验系统的优势,采用这种思路,构建了PLC电梯实验系统,不仅可以模拟实际电梯系统和设备的运行和操作过程,还可与实际电梯连接而完成监控功能。实验系统界面形象,操作简单,能满足学生在实验室进行PL... 分析了采用组态王模拟机电对象建立PLC实验系统的优势,采用这种思路,构建了PLC电梯实验系统,不仅可以模拟实际电梯系统和设备的运行和操作过程,还可与实际电梯连接而完成监控功能。实验系统界面形象,操作简单,能满足学生在实验室进行PLC控制大型机电对象实验和实验进课堂的要求,是一种合理、可推广的实验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系统 模拟 组态王 PLC 机电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向工程中点云数据配准方法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樊丽萍 柳和生 +1 位作者 饶锡新 张军强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11,15,共4页
阐述了逆向工程基本概念及其关键技术,重点论述了数据采集处理的重要性及点云数据配准算法的研究现状;在现有拼接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将Chamfer距离变换和ICP算法相结合的新的数据拼接算法,进一步提高了点云数据拼接的精度或稳定性。
关键词 逆向工程 点云数据 配准 ICP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逆向工程的模具修复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军强 饶锡新 樊丽萍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6-79,共4页
随着工业的发展,模具在制造业种的地位日益突出,在航空、汽车、轮船等行业中应用较为广泛,因此对模具的修复工作也显得极为重要。论文基于逆向工程技术对模具修复工作进行研究。首先,简单介绍了逆向工程的概念及应用领域;其次,对逆向工... 随着工业的发展,模具在制造业种的地位日益突出,在航空、汽车、轮船等行业中应用较为广泛,因此对模具的修复工作也显得极为重要。论文基于逆向工程技术对模具修复工作进行研究。首先,简单介绍了逆向工程的概念及应用领域;其次,对逆向工程在模具修复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最后通过对一汽车冲压件模具修复工作为例,验证了逆向工程技术在模具修复中的可行性。为模具修复工作实现高精度、高效率、低成本提供了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工程 模具修复 冲压模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备管理遗留系统再工程技术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顾嘉 张华 +1 位作者 涂海宁 熊根良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51-254,共4页
针对设备管理遗留系统的升级和改造问题,首选阐述遗留系统的定义、成因和处理策略及软件再工程的定义和过程,其次分析了某设备管理遗留系统不足的基础上,提出针对该系统的再工程方法,以满足企业设备管理的最新需求。随后在关键实现技术... 针对设备管理遗留系统的升级和改造问题,首选阐述遗留系统的定义、成因和处理策略及软件再工程的定义和过程,其次分析了某设备管理遗留系统不足的基础上,提出针对该系统的再工程方法,以满足企业设备管理的最新需求。随后在关键实现技术方面,给出了系统总体架构再设计、功能模块再划分和数据结构重构等系统再设计技术,并阐述了基于MVVM设计模式的代码重构技术及基于组件式开发的正向工程技术。最后基于工程应用实例,提升了企业的设备管理水平,并验证了这里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备管理 遗留系统 软件再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向工程光栅投影点云模型配准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孟凡文 吴禄慎 罗丽萍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1-4,16,共5页
三维点云配准技术的核心是建立两个待配准点云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协方差分析计算点云配准需要的旋转矩阵和平移向量,将目标点云转换到基准坐标系中实现点云配准。采用光栅投射式三维扫描仪获取某花瓶4组点云数据,利用提出的算法实现... 三维点云配准技术的核心是建立两个待配准点云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协方差分析计算点云配准需要的旋转矩阵和平移向量,将目标点云转换到基准坐标系中实现点云配准。采用光栅投射式三维扫描仪获取某花瓶4组点云数据,利用提出的算法实现无序点云精确配准,并分析点云对之间的转换误差。实验结果表明:4片点云配准耗时约为6 s,配准的平均误差为0.027 mm,配准完成的点云轮廓完整平滑,达到反求曲面要求。该方法适合精度要求较高的自由曲面三维点云自动配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工程 点云配准 协方差矩阵 配准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模块跨课程实验设置与教学模式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继忠 董增文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98-201,共4页
针对传统课程实验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课程群意义上的跨课程实验设置和实验实训教学模式,采用了新型的开放式实验管理和项目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实验主动性,提高学生综合知识运用能力,体现专业模块特色,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综合素质,并... 针对传统课程实验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课程群意义上的跨课程实验设置和实验实训教学模式,采用了新型的开放式实验管理和项目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实验主动性,提高学生综合知识运用能力,体现专业模块特色,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综合素质,并以南昌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模块跨课程实验设置为例进行了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课程实验 机械电子工程 综合实验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泵控液压系统RBF滑模控制器设计及性能优化
11
作者 罗来曦 朱渔 +1 位作者 李晓明 张建国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4-197,共4页
为了提高液压系统滑模控制能力,采用RBF网络对系统中的未知干扰因素进行评价,再结合滑模控制原理进行控制器结构设计,并针对抗干扰性能评价开展了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滑模控制器具有优秀的跟踪精度和鲁棒性。在RBF滑模控制器相对PI... 为了提高液压系统滑模控制能力,采用RBF网络对系统中的未知干扰因素进行评价,再结合滑模控制原理进行控制器结构设计,并针对抗干扰性能评价开展了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滑模控制器具有优秀的跟踪精度和鲁棒性。在RBF滑模控制器相对PID控制器的IMSC指标更小时,IAPE和IMSE指标也更小。RBF控制器具备更低稳态误差,可以对阶跃位置进行更精确跟踪的效果。通过不同方法控制结果对比发现,选择RBF网络进行滑模控制时则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至之前误差,可以更高效适应外部外部干扰的影响。本研究对提高电液伺服系统具备快速响应以及抗干扰性能具有和好的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液系统 RBF网络 滑模控制 跟踪精度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蚁群算法在反求工程曲线重建中的应用
12
作者 朱根松 周天瑞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2008年第6期83-85,97,共4页
本文研究了蚁群算法在反求工程曲线重建中的实现方法,并对蚁群算法的蚂蚁数量、参数q、解空间及初始信息分布进行了优化,以克服蚁群算法早熟现象,满足反求工程中曲线重建实时快速的要求。经实验验证,用蚁群算法重建的曲线更光顺,能更好... 本文研究了蚁群算法在反求工程曲线重建中的实现方法,并对蚁群算法的蚂蚁数量、参数q、解空间及初始信息分布进行了优化,以克服蚁群算法早熟现象,满足反求工程中曲线重建实时快速的要求。经实验验证,用蚁群算法重建的曲线更光顺,能更好地反映点集的形状,但曲线重建的时间复杂度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求工程 蚁群算法 点云数据 曲线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G NX在机电产品概念设计中应用与研究 被引量:28
13
作者 肖祖东 柳和生 +1 位作者 李标 饶锡新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7-30,共4页
由于机电产品设计的多学科融合性、复杂性及概念设计的重要性,利用机电产品的计算机辅助概念设计系统来完成机电产品的概念设计,是提高机电产品设计质量、赢得市场竞争的重要途径。论文首先阐述了在传统的机电产品概念设计中存在的不足... 由于机电产品设计的多学科融合性、复杂性及概念设计的重要性,利用机电产品的计算机辅助概念设计系统来完成机电产品的概念设计,是提高机电产品设计质量、赢得市场竞争的重要途径。论文首先阐述了在传统的机电产品概念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基于UG NX平台中MCD(Mechatronics Concept Designer)的机电产品概念设计;其次,简单介绍了基于MCD的机电产品概念设计的特点和设计过程模型;最后,以圆形装载机的概念设计为例来说明基于MCD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概念设计的可操作性以及与传统概念设计相比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 概念设计 计算机辅助 MC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工程的多轴头传动智能CAD设计系统 被引量:3
14
作者 丁志强 饶锡新 丁志 《机电工程》 CAS 2004年第5期47-50,共4页
介绍了KBE的概念及开发多轴头传动智能CAD系统的意义,提出了建立多轴头传动智能CAD系统的框架体系,并对实现该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进一步讨论。结果表明,利用该系统可明显提高多轴头传动系统的设计质量,缩短设计周期。
关键词 多轴头传动系统 知识工程 CAD 智能设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动静态轨检数据里程对齐与误差修正 被引量:3
15
作者 何庆 马玉松 +3 位作者 李晨钟 俞伟东 吴维军 王平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36,共8页
轨道几何动、静检测数据间的精确匹配对探明高速铁路线路服役状态和制定准确可靠的养护维修策略具有关键作用。针对动静里程匹配算法研究较少的现状,提出利用动、静态实测数据波形匹配,建立基于互相关函数与动态时间规划相结合的两阶段... 轨道几何动、静检测数据间的精确匹配对探明高速铁路线路服役状态和制定准确可靠的养护维修策略具有关键作用。针对动静里程匹配算法研究较少的现状,提出利用动、静态实测数据波形匹配,建立基于互相关函数与动态时间规划相结合的两阶段修正算法,并以距离误差作为评价指标。结合某高铁线路轨道几何检测数据的案例分析,以静态检测数据作为参考基准,对动态检测数据进行里程误差评估与修正。结果表明,两阶段算法修正效果显著,累积距离误差降幅超过93%,修正后的动、静态检测数据严格对齐保证了动态检测数据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里程误差修正 动静轨检数据 两阶段修正算法 距离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卷积注意力机制的触觉图像识别 被引量:8
16
作者 熊鹏文 陈志远 +1 位作者 廖俊杰 宋爱国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5-182,共8页
为了改善传统轻量化网络对触觉图像全局特征提取能力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轻量化网络提高触觉图像感知分类的新算法,通过将卷积块注意力模块(CBAM)引入坐标注意力机制(CA)来增强特征信息表达能力.利用CA采取空间全局信息并嵌入通道注意... 为了改善传统轻量化网络对触觉图像全局特征提取能力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轻量化网络提高触觉图像感知分类的新算法,通过将卷积块注意力模块(CBAM)引入坐标注意力机制(CA)来增强特征信息表达能力.利用CA采取空间全局信息并嵌入通道注意中,使卷积网络能够在较全面的区域捕获注意力权重.结果表明:所提算法优于现有轻量化网络算法;该算法对GelSight数据集、多模态传感器数据集2种触觉图像进行分类识别测试,在分类表现中分辨正确率分别达到了88.2%和94.4%;相比于传统的CBAM注意力模型、自注意力模型(SENet)和仅有LeNet的神经网络,该算法对触觉图像的识别能力在GelSight数据集上分别提高了8.7%、8.7%和3.0%,在多模态传感器数据集上分别提高了13.3%、13.4%和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觉图像 轻量化 注意力机制 坐标注意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路径动态预览模型的低速智能汽车侧向跟踪控制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丽娟 关龙新 +3 位作者 张明华 时乐泉 王爱春 吴晓建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1-149,共9页
采用速度自适应的动态预瞄距离是提高智能车侧向跟踪控制效果的有效办法。针对目前基本采用基于当前车速的预瞄距离自适应策略,提出一种结合规划路径和规划速度信息的动态预瞄距离跟踪控制算法以提高智能车在低速侧向跟踪控制的精确性... 采用速度自适应的动态预瞄距离是提高智能车侧向跟踪控制效果的有效办法。针对目前基本采用基于当前车速的预瞄距离自适应策略,提出一种结合规划路径和规划速度信息的动态预瞄距离跟踪控制算法以提高智能车在低速侧向跟踪控制的精确性。本文以几何学纯跟踪算法为基础,推导了前行和倒车时的侧向跟踪控制律;依据实时规划的路径和速度信息,设计了预瞄距离动态调整方法,最终获取具有速度自适应性的前视距离-车辆前轮转角关系。最后,在CarSim-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环境下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并通过实车测试,验证了所提出的方法较基于动力学模型的LQR算法具有更低计算消耗和更高跟踪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汽车 侧向跟踪 动态预瞄距离 仿真与实车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对铝/钢CMT熔钎焊接头界面区组织的影响研究
18
作者 贾剑平 李田雨 +1 位作者 詹志平 姜喜铭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61,共5页
采用冷金属过渡方法,以AlSi5焊丝为填充金属,在5052铝合金和镀锌钢板之间添加铜箔片进行搭接熔钎焊,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结合能谱分析和拉伸试验机对接头的界面区组织与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未加入铜箔时,界面区组织主要由FeAl_(3)金... 采用冷金属过渡方法,以AlSi5焊丝为填充金属,在5052铝合金和镀锌钢板之间添加铜箔片进行搭接熔钎焊,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结合能谱分析和拉伸试验机对接头的界面区组织与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未加入铜箔时,界面区组织主要由FeAl_(3)金属间化合物组成;铜箔的加入使得界面区组织中新生成了CuAl_(2)金属间化合物,同时改善了Zn在界面区的分布。Zn固溶于Al中,一定程度上抑制了Fe-Al金属间化合物产生。加入铜箔后的试样断裂位置发生改变,接头的承载能力与未加入铜箔的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钢熔钎焊 冷金属过渡 铜箔 界面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动检车轴箱加速度与轮轨力数据里程对齐研究
19
作者 李王逸嘉 李晨钟 +3 位作者 何庆 王平 杨飞 吴维军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70,共11页
高速铁路动检数据对轨道养护维修具有重要意义,其中轴箱加速度和轮轨力是两种能够反映轨道短波不平顺信息且相互关联的高频采样数据。然而,这两种数据之间存在里程误差,以至于在评价轨道平顺性时无法建立参考基准。现有的动检数据里程... 高速铁路动检数据对轨道养护维修具有重要意义,其中轴箱加速度和轮轨力是两种能够反映轨道短波不平顺信息且相互关联的高频采样数据。然而,这两种数据之间存在里程误差,以至于在评价轨道平顺性时无法建立参考基准。现有的动检数据里程修正方法大多需要结合线路台账信息,主要针对轨道几何不平顺数据的里程对齐,鲜有适用于无线路超高信息且高频采样下的轴箱加速度和轮轨力里程对齐方法。提出一种二阶段窗长收敛的里程误差修正模型,结合线性插值方法调整全局波形。根据某高速铁路实测轴箱加速度、轮轨力数据修正结果表明:该线路区间的里程误差在第一阶段修正后从1 km左右减小至42 m以内,经第二阶段精确修正后误差在99.7%的置信度下可控制在1.55 m以内。数据能量趋势结果表明,修正后轴箱加速度、轮轨力数据趋势线性相关性在全区段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高频动态响应数据 里程对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大直径锻造钢球B3的组织性能探究
20
作者 任成艳 张如华 +3 位作者 徐强 曾效舒 黄明富 龚雪剑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4-107,共4页
以性能较好的Ф125 mm锻球为参照,对新用于锻造钢球的B3钢力学性能及微观组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Ф140 mm B3钢球的整体硬度在56.0~59.5 HRC,冲击韧性在23.00~29.90 J/cm^(2);B3钢球表层组织主要为针状马氏体,心部除马氏体外还有较多... 以性能较好的Ф125 mm锻球为参照,对新用于锻造钢球的B3钢力学性能及微观组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Ф140 mm B3钢球的整体硬度在56.0~59.5 HRC,冲击韧性在23.00~29.90 J/cm^(2);B3钢球表层组织主要为针状马氏体,心部除马氏体外还有较多的托氏体与贝氏体。导致该现象的原因是锻球心部Mn、Cr含量分布不均匀,以及淬火温度偏低,锻球心部冷速不够,过冷奥氏体易转变成细片团状托氏体,同时较高的含碳量降低了马氏体转变温度,加剧了锻球心部向贝氏体和托氏体转变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锻造磨球 微观组织 扫描电镜 能谱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