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研究
1
作者 崔俊杰 杜文静 《乡村论丛》 2024年第3期44-48,共5页
为更好地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我国关于“三农”问题的重要决策部署,也标志着党中央将“三农”问题提到了一个全新高度。乡村振兴战略重要的目标就是发展经济,促进乡村全面发展,而乡村经济... 为更好地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我国关于“三农”问题的重要决策部署,也标志着党中央将“三农”问题提到了一个全新高度。乡村振兴战略重要的目标就是发展经济,促进乡村全面发展,而乡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各生产要素的综合作用,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资金,尤其是构建一套专业化水平高、覆盖面广、层次多元的农村金融体系。农村金融的发展,是乡村经济振兴的关键一环,更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持力量。本文在剖析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实践中农村金融对乡村振兴支持作用的同时,创新性提出农村金融在支持乡村振兴方面的帮扶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金融支持 农村金融改革 “三农”问题 金融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动力机制研究——基于三次返乡创业高潮的调查 被引量:39
2
作者 李彦娅 谢庆华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9年第7期99-110,共12页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实质是基于自身条件,应付外部环境压力的一种理性决策,是在创业利益和务工收益两者之间权衡后的结果。本文基于推拉理论学说,以2008年的金融危机、2013年产业升级转型、2017年乡村振兴战略为三个时间节点,从当时的经济...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实质是基于自身条件,应付外部环境压力的一种理性决策,是在创业利益和务工收益两者之间权衡后的结果。本文基于推拉理论学说,以2008年的金融危机、2013年产业升级转型、2017年乡村振兴战略为三个时间节点,从当时的经济情况、农民工在城市发展情况以及农村的发展情况入手论述这三个时间节点下产生农民工返乡创业潮的前因后果,并结合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探讨农民工进城的心理变化,这种心理变化使得农民工在不同时期有不同需求,从而引发不同的创业动机,由此构建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动力机制。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政府应该在财政、培训、创业保障三方面去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返乡创业 动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数字悬浮到技术融合:数字机关事务的运行困境与优化路径
3
作者 时影 汪凯芹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5-74,共10页
数字机关事务是数字技术与机关事务的深度融合,旨在以数字技术赋能提升机关事务治理效能。技术嵌入行政组织的过程易受制度惯性与执行偏差的复合影响,引发虚拟政绩泛滥、机构适配失灵及需求导向偏移等“负能”困境。技术脱嵌、数据瓶颈... 数字机关事务是数字技术与机关事务的深度融合,旨在以数字技术赋能提升机关事务治理效能。技术嵌入行政组织的过程易受制度惯性与执行偏差的复合影响,引发虚拟政绩泛滥、机构适配失灵及需求导向偏移等“负能”困境。技术脱嵌、数据瓶颈、结构断裂与制度滞后造成数字机关事务运行的浅表化、低效化、碎片化和无序化,使数字技术“悬浮”于机关事务运行之上,难以真正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与协同发展。数字机关事务运行由“数字悬浮”走向“技术融合”,要技术落地,以“共享”驱动数字机关事务业务集成;技术生根,以“协同”引领数字机关事务组织结构重塑;技术生长,以“善用”优化数字机关事务运行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机关事务 数字化转型 赋能悖论 数字悬浮 技术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官员作风、反腐努力与政府信任:大学生的视角 被引量:9
4
作者 曾明 章辉腾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3-148,共6页
通过整群抽样方法对729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大学生对政府的信任度比较高,近年来的反腐措施和反腐成效都受到了大学生比较积极的评价。官员作风、腐败感知、反腐力度显著影响到了大学生对政府的信任,并认为亲戚或家人遭受过政府不公... 通过整群抽样方法对729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大学生对政府的信任度比较高,近年来的反腐措施和反腐成效都受到了大学生比较积极的评价。官员作风、腐败感知、反腐力度显著影响到了大学生对政府的信任,并认为亲戚或家人遭受过政府不公正对待与政府信任显著负相关,而"三公消费"和奢靡之风得到遏制等并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当前的改进作风和强力反腐显著影响到大学生对政府的信任。相对于遏制"三公消费"等措施而言,官员为民办实事、作风亲民、政府回应等作风的改进更能提升政府的信任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员作风 反腐努力 政府信任 腐败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务员信用体系的投诉机制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圣中 温美程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6-61,共6页
对公务员工作效能低下及违纪违法现象的投诉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监督形式。但目前我国公务员投诉机制由于存在着诸多不足,也没有形成统一可操作的系统,使得公务员投诉效果并不理想。促进公务员廉洁奉公和有效抑制... 对公务员工作效能低下及违纪违法现象的投诉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监督形式。但目前我国公务员投诉机制由于存在着诸多不足,也没有形成统一可操作的系统,使得公务员投诉效果并不理想。促进公务员廉洁奉公和有效抑制公务员系统的腐败现象,就必须从社会信用体系角度入手,结合信用体系建设建立新的网络投诉机制。这一机制包括投诉、管理、反馈与处理以及保护等几个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务员 信用体系 投诉机制 反腐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精英政治”乡村治理模式的创新研究——基于万载县布成村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张芳山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8-44,共7页
乡村是政府执政的薄弱环节,同时也是政府建设和发展的重点。由于乡村资源相对匮乏、民主机制不健全、乡村干部待遇不高等原因,乡村精英日渐远离乡村政治。这种"后乡村精英"时代的治理存在着许多风险和困境,既不利于乡村经济... 乡村是政府执政的薄弱环节,同时也是政府建设和发展的重点。由于乡村资源相对匮乏、民主机制不健全、乡村干部待遇不高等原因,乡村精英日渐远离乡村政治。这种"后乡村精英"时代的治理存在着许多风险和困境,既不利于乡村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乡村民主的推行,还使得国家政策在乡村的传达和执行面临阻碍,文化传承面临断层。如何创新乡村治理模式、超越传统的乡村治理模式,成为促进村庄经济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乡村精英”时代 精英流失 乡村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级政府行政成本与政府绩效综合评价——基于江西三县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罗文剑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4年第4期131-135,共5页
县级政府行政成本总量庞大、增长很快。文章设计了行政成本与政府绩效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并以江西省Y、N、L三县为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行政成本并非越低越好,亦非越高越好。我们既要对政府行政成本进行综合比较,也要评价... 县级政府行政成本总量庞大、增长很快。文章设计了行政成本与政府绩效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并以江西省Y、N、L三县为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行政成本并非越低越好,亦非越高越好。我们既要对政府行政成本进行综合比较,也要评价一定政府行政成本产生的绩效贡献,这样可以避免陷入盲目控制政府行政成本的困境,并且在最后提出了降低行政成本的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级政府 行政成本 政府绩效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性知识与廉政文化建设——论“白菜碑”的廉政精神与当代价值 被引量:3
8
作者 尹利民 黄敏倩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4-69,共6页
中国传统廉政文化中具有丰富的地方性知识。地方性知识因其特殊的知识观念而更具道德教化功能。江西铅山的"白菜碑"讲述的是知县笪继良廉政爱民、廉洁自律的故事,配之以"鹅湖书院"的文化内涵,形成了铅山丰富的廉政... 中国传统廉政文化中具有丰富的地方性知识。地方性知识因其特殊的知识观念而更具道德教化功能。江西铅山的"白菜碑"讲述的是知县笪继良廉政爱民、廉洁自律的故事,配之以"鹅湖书院"的文化内涵,形成了铅山丰富的廉政文化之地方性知识。挖掘其当代价值,对于提高廉政教育的效果、推动当前中国的廉政建设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知识 廉政文化 廉政精神 廉政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坏性领导研究进展及其对行政管理工作的启示 被引量:1
9
作者 曾南权 张倩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Z期49-52,共4页
破坏性领导是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负面领导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目前关于它的研究内容还在不断拓展和深化之中,因此,在很多方面并没有取得一致认识。对破坏性领导的内涵、出现破坏性领导原因的几种比较流行的观点,以及本领域近几年的研究... 破坏性领导是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负面领导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目前关于它的研究内容还在不断拓展和深化之中,因此,在很多方面并没有取得一致认识。对破坏性领导的内涵、出现破坏性领导原因的几种比较流行的观点,以及本领域近几年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毒性领导和毒性三角理论从国家宏观层面和组织微观层面提出了一些预防行政领域破坏性领导出现的制度措施,包括采取政治、经济、法治、人事、心理、道德、纪律等多种手段综合施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坏性领导 毒性三角理论 缩小贫富差距 心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腐视域下公务员信用体系的激励机制研究
10
作者 曾南权 肖双双 刘圣中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08Z期49-50,共2页
公务员信用体系是指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对公务员个人家庭财产申报信息、亲属工作和其他情况信息以及个人日常工作表现等方面信息进行收集和公布,并根据收集和公布的信息对其进行评价,最终形成每个公务员的信用档案及等级体系,以此来... 公务员信用体系是指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对公务员个人家庭财产申报信息、亲属工作和其他情况信息以及个人日常工作表现等方面信息进行收集和公布,并根据收集和公布的信息对其进行评价,最终形成每个公务员的信用档案及等级体系,以此来约束公务员的日常工作行为。其具体操作方法是给每个公务员建立一个信用账号,终身使用,并在政府相关网站上公开其信用档案,随时接受民众的监督。这实际上是以信息和信用两大支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级体系 激励机制研究 财产申报 信息技术 外在激励 政信 情况信息 操作方法 替代强化 不良信用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机关事务:机关事务管理大数据应用框架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罗亮 郭名谦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76-78,共3页
智慧机关事务管理体系作为大数据在机关事务管理中应用的理想框架,以实现机关管理工作的决策科学化、运行高效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人性化的发展目标为结果导向,以智慧综合服务管理、智慧资产管理、智慧社区治理、智慧节能管理、智慧公... 智慧机关事务管理体系作为大数据在机关事务管理中应用的理想框架,以实现机关管理工作的决策科学化、运行高效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人性化的发展目标为结果导向,以智慧综合服务管理、智慧资产管理、智慧社区治理、智慧节能管理、智慧公务用车管理、智慧办公用房管理、智慧供应链、智慧办公八大业务系统为实践场域,其关键环节由资金、设备、数据、技术、人员、制度六大核心要素组成,其驱动路径在于实现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融合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机关事务管理 智慧机关 信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性骚扰治理中的大学生容忍度分析——基于布迪厄习性理论视角
12
作者 曾明 姜正华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0-117,共8页
大学生性骚扰容忍度是影响高校性骚扰治理效率的重要因素,容忍度越低投诉率越高,治理效果越好。通过对A省6所大学1562名在校生问卷调查发现,习性既有一般性又有特殊性,大学生性骚扰容忍度是“特殊性习性”,受到亲子性话题、师德评价、... 大学生性骚扰容忍度是影响高校性骚扰治理效率的重要因素,容忍度越低投诉率越高,治理效果越好。通过对A省6所大学1562名在校生问卷调查发现,习性既有一般性又有特殊性,大学生性骚扰容忍度是“特殊性习性”,受到亲子性话题、师德评价、性骚扰舆情等“关联性实践”的显著影响,关联性实践越丰富容忍度越低。关联性实践通过生成的“关联性知识”影响大学生性骚扰容忍度。加强高校性骚扰治理,提高大学生遭遇性骚扰投诉率,关键在降低大学生“单向型性骚扰”容忍度,丰富大学生性骚扰关联性知识,需要建立学校-媒体反性骚扰宣传教育机制,加强单向型性骚扰的知识宣传和情景式教育,建立性骚扰强制报告机制,形成对性骚扰“零容忍”的文化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骚扰治理 容忍度 特殊性习性 关联性实践 关联性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机关事务干部数字素养:框架、挑战与提升 被引量:2
13
作者 罗亮 李忆汝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3-120,共8页
数字素养是数字政府建设视域下机关事务干部的必备素养。从技术到人才是机关事务数字化建设的内在逻辑,从外包到内培是机关事务数字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数字政府建设视域下,机关事务干部数字素养框架模型以数字感知力、数字执行力、数字... 数字素养是数字政府建设视域下机关事务干部的必备素养。从技术到人才是机关事务数字化建设的内在逻辑,从外包到内培是机关事务数字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数字政府建设视域下,机关事务干部数字素养框架模型以数字感知力、数字执行力、数字决策力、数字创造力和数字发展力为基本面向,形成“一体五翼”的运行逻辑。当前机关事务干部数字素养提升依旧存在理念失准、能力失位、保障失序、供需失衡、结构失调等问题。提升机关事务干部数字素养,要推动数字理念更新,强化机关事务干部数字感知力;完善数字技能培训,提升机关事务干部数字执行力;推动数字基建升级,夯实机关事务干部数字决策力;畅通数字互动渠道,激发机关事务干部数字创造力;优化数字人才结构,强化机关事务干部数字发展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关事务干部 数字素养 数字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民自治与基层治理”向何处走?——“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与基层治理”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2
14
作者 尹利民 林芝 钟文嘉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41,共9页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颁布与实施以来,全国普遍推行村委会直接选举,全面推动村民自治和基层民主。这一伟大实践的成效十分显著,民主选举与村民自治已逐渐成为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成为农村基层治理的主流。
关键词 农村村民自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研讨会综述 治理 学术 中国 1998年 直接选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与式预算的中国样本:“成长上限”的视角 被引量:8
15
作者 罗文剑 吕华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4-58,共5页
在财政预算领域,以民主参与的方式决定所有或部分项目的决策和资源分配,被世界多国所提倡和实践,有利于走向更广泛政治包容和实现更普遍社会公正。我国新《预算法》首次对"预算公开"进行了明确,为财政预算中引入公众参与奠定... 在财政预算领域,以民主参与的方式决定所有或部分项目的决策和资源分配,被世界多国所提倡和实践,有利于走向更广泛政治包容和实现更普遍社会公正。我国新《预算法》首次对"预算公开"进行了明确,为财政预算中引入公众参与奠定了法制基石。然而,参与式预算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仍处于摸索阶段,实践中出现了参与范围、参与能力、参与质量等"成长上限"问题。跳出参与式预算成长上限的关键策略在于,一是要建设开放的政府,加大信息公开力度;二是要提升公民素质,增进参与式预算发展的动力;三是要减少权力对参与式预算的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与式预算 成长上限 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0后”新生代员工的特点与管理策略 被引量:24
16
作者 廖晓明 陈珊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10-11,共2页
“90后”新生代员工近些年来已经逐步进入职场,成为我国各类企业的生力军。如何正确认识新生代员工,处理在管理新生代员工时遇到的各种难题,提出与时俱进的管理对策,足各类企业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关键词 “90后” 新生代 管理 员工 与时俱进 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性群体事件演化过程中的网络舆情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文卫勇 胡嘉 徐锋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5-59,共5页
网络作为传播速度最快、幅度最广的现代媒体,对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发展演化过程产生着重要作用。突发性群体事件的演化可分为诱因产生阶段、矛盾升级阶段、群体事件产生阶段、冲突爆发阶段和事态平息阶段等五个阶段。网络舆情在放大镜、... 网络作为传播速度最快、幅度最广的现代媒体,对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发展演化过程产生着重要作用。突发性群体事件的演化可分为诱因产生阶段、矛盾升级阶段、群体事件产生阶段、冲突爆发阶段和事态平息阶段等五个阶段。网络舆情在放大镜、加速器和助燃器的作用下,缩短了突发性群体事件的生命周期,提高了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发生概率,延长了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发展路径。为此,建议加快建立网络舆情的预警监控平台和应急引导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群体事件 网络舆情 演化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公共空间的有效治理:目标、主体与手段 被引量:9
18
作者 时影 罗亮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8-84,共7页
对于网络公共空间的管理,学界一直存在着自由与管制之争。走出两难取舍困境的出路,取决于在多元化与有序化之间探求网络公共空间治理的平衡之道。网络公共空间的有效运转依赖于良好的网络秩序,良好秩序的确立有赖于实施一种多元治理主... 对于网络公共空间的管理,学界一直存在着自由与管制之争。走出两难取舍困境的出路,取决于在多元化与有序化之间探求网络公共空间治理的平衡之道。网络公共空间的有效运转依赖于良好的网络秩序,良好秩序的确立有赖于实施一种多元治理主体和多种治理手段相结合的民主治理模式。在治理结构上,传统的单一政府管制模式应转变为政府督导治理、网络运营机构协作治理和网民自主治理相结合的合作治理模式。在治理手段上,传统的以技术控制为主的单一管制手段,应转变为由立法、技术和道德三个维度的手段共同组成的综合治理体系。由此,构建一个文明、理性、宽容的网络公共空间,充分发挥网络公共空间的民主潜力,最终实现网络公共空间的"善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公共空间 协同治理 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民主实验室到民主新平台:网络公共领域的民主价值 被引量:5
19
作者 虞崇胜 罗亮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1-26,共6页
作为公共领域在当代发育的新形态,网络公共领域具有天然的民主气质,并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展现出相应的民主效应,正在由民主的实验室而发展成为民主的新平台。具体说来,网络公共领域的民主价值主要体现在:网络公共领域的行动主体从精英... 作为公共领域在当代发育的新形态,网络公共领域具有天然的民主气质,并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展现出相应的民主效应,正在由民主的实验室而发展成为民主的新平台。具体说来,网络公共领域的民主价值主要体现在:网络公共领域的行动主体从精英到大众化、沟通媒介从"他媒体"到"自媒体"以及讨论议题从私人性到公共性的凸显。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网络公共领域的民主价值的实现程度最终取决于其与现实社会结构的契合和嵌入程度,只有当网络公共领域真正被采纳、使用和组合进现实民主结构之中,其民主价值才能得到充分展现而成为民主发展的新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 网络公共领域 价值 局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环保督察效用逻辑中的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行为调适 被引量:39
20
作者 韩艺 谢婷 刘莎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8-96,共9页
中央环保督察作为国家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是环境治理领域的重要制度创新,对于改进地方环境治理,提升环境绩效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环保督察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并取得显著成绩,但现有研究却缺少对环保督察运作与效用逻... 中央环保督察作为国家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是环境治理领域的重要制度创新,对于改进地方环境治理,提升环境绩效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环保督察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并取得显著成绩,但现有研究却缺少对环保督察运作与效用逻辑的深入研究。文章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31个省份对外公布的《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情况》进行三级编码,构建了一个“压力-调适-产出”模型,以阐释中央环保督察的压力传导与地方政府的行为调适,在此基础上勾勒出中央环保督察的效用逻辑。研究发现:中央环保督察在实施过程中,层层传导出强制性与规范性制度压力。首先,通过“一竿子插到底”的下沉督察、督察组的“高配”设置以及整改的“双重监督”体系,对地方政府传导出服从、问责、整改三重强制性制度压力;其次,通过环保督察背后所彰显的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地方政府形成规范性压力。面对环保督察的制度压力,地方政府从“内部与外部”“纵向与横向”四个维度积极调适环境治理行为。通过对内调整注意力与资源分配,对外吸纳社会与市场力量,横向整合部门资源,纵向贯彻环保压力,实现了环境治理多元共治、协调联治、上下齐治的新格局。正是在环保督察压力下的地方政府的行为调适,推动了环境治理绩效的改进与环境保护长效机制的建立。在既有概念模型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发挥制度效力,应从建立容错机制、周期性督察嵌入常规环境治理体系等维度持续完善环境保护督察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督察 环境治理 扎根理论 压力传导 行为调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