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氧化氮合酶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1
作者 蒋可莹 刘莹 +5 位作者 刘佳颖 李静怡 吴治奎 杨美雯 洪芬芳 杨树龙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1-158,共8页
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及其催化生成的一氧化氮(NO)参与学习和记忆发生机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NOS通过影响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沉积、神经炎症、氧化应激、小胶质细胞的异常激活、突触损伤、自噬... 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及其催化生成的一氧化氮(NO)参与学习和记忆发生机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NOS通过影响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沉积、神经炎症、氧化应激、小胶质细胞的异常激活、突触损伤、自噬、神经细胞线粒体功能异常及脑血流灌注不足或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等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病因,在AD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近年来NOS在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展,将为临床预防与治疗AD提供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一氧化氮合酶 发病机制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经NOS/NO通路改善血管性痴呆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饶思静 张森 +2 位作者 邵亚兰 洪芬芳 杨树龙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15,共8页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改善血管性痴呆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昆明系小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VD)、参附注射液组(SFI,10 mL/kg)、一氧化氮前体组(L-Arg,25 mg/kg)、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组(L-NAME,10 mg/kg),每组各9只。双...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改善血管性痴呆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昆明系小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VD)、参附注射液组(SFI,10 mL/kg)、一氧化氮前体组(L-Arg,25 mg/kg)、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组(L-NAME,10 mg/kg),每组各9只。双侧颈总动脉重复夹闭和再灌注以及腹腔注射硝普钠复制VD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组分别给药21 d,假手术组和VD组小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HE和Nissl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病理学改变;Griess法测定NO浓度;ROS、MDA、GSH含量应用试剂盒检测;Western blot检测nNOS、iNOS、eNOS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VD组小鼠Morris迷宫实验中潜伏时间延长,学习、记忆能力降低,海马CA1区域病理损伤明显,NO、ROS、MDA含量升高,GSH活性降低(P<0.01,P<0.05),nNOS、iNOS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eNOS蛋白表达降低(P<0.01,P<0.05)。与VD组相比,L-Arg用药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海马CA1区域病理损伤,NO、ROS、MDA、GSH表达等均无明显改善。而SFI及L-NAME用药组可观察到小鼠学习记忆能力较VD组有所改善,海马CA1区域病理损伤明显改善,NO、ROS、MDA含量降低,GSH活性升高,eNOS蛋白表达升高,iNOS、nNOS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P<0.05)。结论SFI改善VD小鼠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与NOS/NO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附注射液 血管性痴呆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炎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赵莎 雷璇 +2 位作者 熊佳敏 杨树龙 洪芬芳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1-106,共6页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OSAS)作为一种睡眠呼吸紊乱的慢性疾病,以睡眠时出现反复上气道的部分或完全塌陷,临床表现为睡眠片段化、严重打鼾和白天嗜睡。由于其发病率较高,常常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OSAS)作为一种睡眠呼吸紊乱的慢性疾病,以睡眠时出现反复上气道的部分或完全塌陷,临床表现为睡眠片段化、严重打鼾和白天嗜睡。由于其发病率较高,常常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最近许多研究表明,OSAS的特征是炎症反应,炎症相关因子水平的变化也提示OSAS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共同的危险因素的存在,以及一些共同的致病途径,证明了OSAS与炎症之间的潜在关系。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综述OSAS与炎症相关性研究进展,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OSAS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炎症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三烯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吕莎 叶子芯 +2 位作者 陈欢 杨树龙 洪芬芳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8-104,共7页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病人死亡最常见的病因之一。炎症反应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之一,而白三烯(leukotrienes,LTs)是重要的炎症介质,在炎症信号通路中具有免疫调节和促炎...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病人死亡最常见的病因之一。炎症反应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之一,而白三烯(leukotrienes,LTs)是重要的炎症介质,在炎症信号通路中具有免疫调节和促炎作用。白三烯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白三烯的产生主要通过5-脂氧合酶和环氧合酶产生。白三烯B4(leukotrienes B4,LTB4)、半胱氨酸-白三烯(cysteinyl leukotrienes,CysLTs)等通过诱导中性粒细胞聚集,增强内皮细胞通透性,介导血管平滑肌细胞核钙信号转导,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一些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的疾病,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夜间间歇性低氧显著增加了白三烯B4的产生及5-脂氧合酶(5-lipoxygenase,5-LOX)的表达;糖尿病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明显增加,可促进5-脂氧合酶和白三烯B4表达。本文论述了白三烯及其代谢途径中相关物质、产生白三烯相关疾病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提出了抑制白三烯受体、5-脂氧合酶途径和白三烯A4水解酶等新的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三烯 炎症 动脉粥样硬化 5-脂氧合酶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