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浓度Nocodazole对Hela细胞G_2/M期同步化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5
1
作者 徐秋芳 余克花 +6 位作者 易婷 黎帆 刘发娣 应颖 邹伟文 何平 黄孝天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4-287,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有丝分裂阻滞剂Nocodazole对Hela细胞株G_2/M期同步化的调节作用及其对纺锤体结构的影响。方法分别以3.0、1.0、0.3μmol/L Nocodazole处理Hela细胞(Nocodazole 3.0、1.0、0.3μmol/L处理组)18 h。于Nocodazole撤除后0...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有丝分裂阻滞剂Nocodazole对Hela细胞株G_2/M期同步化的调节作用及其对纺锤体结构的影响。方法分别以3.0、1.0、0.3μmol/L Nocodazole处理Hela细胞(Nocodazole 3.0、1.0、0.3μmol/L处理组)18 h。于Nocodazole撤除后0(处理18 h)、3、6、9 h时间点收集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G_2/M期细胞百分比;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器纺锤体α-微管蛋白(α-tubulin)排列。以不添加Nocodazole处理的Hela细胞作为对照组。结果Nocodazole处理18 h,Nocodazole 3.0、1.0、0.3μmol/L处理组Hela细胞G_2/M期细胞百分比分别为55.95%、51.09%和47.8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54%(P<0.05)。在Nocodazole撤除后3、6、9 h时间点,Nocodazole 3.0μmol/L和1.0μmol/L处理组G_2/M期细胞百分比无明显变化;而Nocodazole 0.3μmol/L处理组G_2/M期细胞百分比下降明显(30.43%、12.91%、10.23%),撤除后6 h时间点的G_2/M期细胞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P>0.05)。α-tubulin荧光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Nocodazole撤除后Nocodazole 0.3μmol/L处理组G_2/M期细胞微管迅速再聚合形成两极纺锤体且纺锤丝结构清晰。结论Nocodazole对Hela细胞G_2/M期同步化具有调节作用;药物撤离后,0.3μmol/L Nocodazole处理组细胞周期恢复迅速且对纺锤体结构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CODAZOLE HELA细胞 细胞周期 纺锤体 G2/M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内科常见菌及鲍曼不动杆菌质粒上耐药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蓉 徐小文 +3 位作者 陈娇 刘晓庆 莫冰 黎帆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91-694,共4页
目的分析155株呼吸内科分离菌的种类、分布、耐药性及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质粒上的耐药基因。方法用Microscan-autoscan-φ型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到种并测定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50),按美国临床实... 目的分析155株呼吸内科分离菌的种类、分布、耐药性及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质粒上的耐药基因。方法用Microscan-autoscan-φ型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到种并测定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50),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NCCLS)2003年版标准判断结果,利用WHONET5.2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并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分析AB质粒上的耐药基因。结果呼吸内科分离菌中革兰阴性菌占85.81%,常见的菌种是肺炎克雷伯菌(17.29%),AB(15.79%),洛菲不动杆菌(13.53%),铜绿假单胞菌(11.28%),大肠埃希菌(9.77%)和短黄杆菌(9.02%),非发酵菌的分离率明显上升,占分离菌总数的45.81%,91.61%的标本来自痰液。革兰阴性菌菌耐药率高,有一株AB对除亚胺培南以外的14种常用抗生素均高度耐药且其质粒上携带可接合传递并稳定传代的3种耐药基因。结论细菌的多重耐药日趋严重,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降低医院感染率和病死率有重要意义。质粒上带一或多种可接合传递并稳定传代的blaTEM-1、blaPER-1和blaOXA-23基因是呼吸内科AB多重耐药的分子学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内科 AB 耐药 基因 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948株2009年临床分离致病菌的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陈娇 廖晚珍 +2 位作者 刘晓庆 徐敏 李蓉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4-78,共5页
目的分析2948株2009年临床分离致病菌的种类及其耐药性。方法用VITEK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与2004年比,2009年临床分离菌的总数倍增,革兰阴性菌占75%,上升7%。常见菌的种类一致,但鲍曼不动杆菌(AB)的分离率为15%,增高了8%... 目的分析2948株2009年临床分离致病菌的种类及其耐药性。方法用VITEK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与2004年比,2009年临床分离菌的总数倍增,革兰阴性菌占75%,上升7%。常见菌的种类一致,但鲍曼不动杆菌(AB)的分离率为15%,增高了8%。痰及尿中的分离率高于2004年,为44%和26%。呼吸内科(11%)和ICU(9%)仍为主要来源。常见菌,特别是MRSA,HLAR屎肠球菌及AB的耐药率显著升高。万古霉素和亚胺培南分别为治疗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菌感染的首选药,但非发酵菌属耐亚胺培南率升高。结论细菌的耐药性日趋严重,应加强药敏监测,促进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以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分离菌 抗菌药物 耐药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38基因敲除对小鼠脾脏B细胞炎性因子产生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焦会园 陈诚 +3 位作者 李玲 戴倩倩 宋矿余 李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73-1377,共5页
目的分析CD38基因敲除小鼠脾脏中B细胞的数量及B细胞中炎性因子和去乙酰化酶1(SIRT1)的表达水平,探讨CD38基因敲除对B细胞中炎性因子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小鼠尾巴CD38和新霉素(Neo)基因的DNA表达水平;磁... 目的分析CD38基因敲除小鼠脾脏中B细胞的数量及B细胞中炎性因子和去乙酰化酶1(SIRT1)的表达水平,探讨CD38基因敲除对B细胞中炎性因子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小鼠尾巴CD38和新霉素(Neo)基因的DNA表达水平;磁珠阴选法分选出野生型(WT)C57BL/6和CD38-/-小鼠脾脏中的B细胞,经流式细胞仪鉴定B细胞分选纯度;实时定量PCR检测CD38和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D38及SIRT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鉴定CD38-/-小鼠,并成功分选出WT和CD38-/-小鼠脾脏中的B细胞(纯度>95%)。与WT小鼠相比,CD38-/-小鼠脾脏发育障碍,脾细胞总数及其中的B细胞数量均减少(P<0.01),伴炎性因子TNF-α和IL-1βmRNA表达水平下降(P<0.01),SIRT1蛋白表达水平上升(P<0.05)。结论 CD38基因敲除可引起脾脏B细胞数量减少;并可能通过激活SIRT1通路,抑制脾脏B细胞中炎性因子TNF-α和IL-1β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8基因 B淋巴细胞 炎性因子 去乙酰化酶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