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学术论文写作的伦理要求专家共识
1
作者 卜友泉 曹永福 +36 位作者 昌增益 陈宏宇 陈晓巍 陈园园 陈柱成 邓蕊 丁洁 范仲凯 高国全 高旭 胡兰 胡晓青 贾弘禔 孔英 李恩民 李凌 李玉华 刘俊荣 刘志强 罗亚平 吕雪梅 裴雁曦 彭小忠 汤其群 万有 汪勇 王明旭 王宪 谢广宽 解军 严晓华 尹梅 于忠山 周春燕 朱瑞芳 《解剖学报》编辑部 《生命的化学》编辑部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26-832,共7页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在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中得到广泛应用,在不断拓展科研边界的同时,也引发了著作权归属、内容真实性、引用失准、责任认定等一系列伦理与规范挑战。面对人工智能深度参与学术内容生成的趋势,构建公开...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在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中得到广泛应用,在不断拓展科研边界的同时,也引发了著作权归属、内容真实性、引用失准、责任认定等一系列伦理与规范挑战。面对人工智能深度参与学术内容生成的趋势,构建公开、透明、可控、可信的伦理治理体系,已成为保障科研诚信和维护学术共同体信任的关键课题。本专家共识围绕人工智能辅助学术论文写作的核心环节,从研究选题、数据管理、文献引用、成果署名等方面,系统提出了伦理要求。旨在明确人工智能在学术论文写作中的适用边界与伦理准则,确保科技工具在提升效率的同时坚守诚信底线,为构建负责任、可持续的科研生态提供治理参考和制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学术论文 伦理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微生物学虚拟网络实验教学平台建设与实践 被引量:10
2
作者 应牡英 黄孝天 +5 位作者 莫冰 夏燕华 赵力 龙飞 伍亮敬 罗军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21-224,共4页
计算机网络和仿真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虚拟网络化成为可能。南昌大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是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以及校级示范性网络课程。为了进一步丰富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增强实验教学的互动性和开放... 计算机网络和仿真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虚拟网络化成为可能。南昌大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是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以及校级示范性网络课程。为了进一步丰富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增强实验教学的互动性和开放性、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利用学校现有的网络教学平台,在医学微生物学省级精品网络课程基础上,创建了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虚拟网络平台。总结了该网络平台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对平台的建设方案、应用模式及教学特点做了相关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微生物学 虚拟网络平台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研究生神经科学方向培养模式的设计和组织 被引量:1
3
作者 万丽丹 伍洪昊 +1 位作者 石萍 刘刚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1-93,共3页
为促进医学和生物领域的大力发展,让现有培养体制下的医学生对神经科学形成清晰的大局观,笔者在神经科学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一套系统又有利于学生理解的图表教学法。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对国内神经科学研究重点和热点进行归纳和解读,... 为促进医学和生物领域的大力发展,让现有培养体制下的医学生对神经科学形成清晰的大局观,笔者在神经科学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一套系统又有利于学生理解的图表教学法。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对国内神经科学研究重点和热点进行归纳和解读,一方面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另一方面旨在易化培养过程,从任课教师的角度和贡献中寻求教育质量的提高,最终有效地启发学生主动寻找自我兴趣与导师的研究领域契合的研究方向,同时引领学生不断创新优质的学习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科学 课程建设与改革 人才培养 教学过程的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合酶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4
作者 蒋可莹 刘莹 +5 位作者 刘佳颖 李静怡 吴治奎 杨美雯 洪芬芳 杨树龙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1-158,共8页
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及其催化生成的一氧化氮(NO)参与学习和记忆发生机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NOS通过影响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沉积、神经炎症、氧化应激、小胶质细胞的异常激活、突触损伤、自噬... 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及其催化生成的一氧化氮(NO)参与学习和记忆发生机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NOS通过影响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沉积、神经炎症、氧化应激、小胶质细胞的异常激活、突触损伤、自噬、神经细胞线粒体功能异常及脑血流灌注不足或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等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病因,在AD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近年来NOS在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展,将为临床预防与治疗AD提供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一氧化氮合酶 发病机制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冠状动脉扩张并血栓形成猝死1例
5
作者 李艳红 许小明 +2 位作者 熊思齐 刘世奇 熊小亮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1-292,共2页
1案例1.1简要案情某女,58岁,某年12月21日因“发热、咳嗽”被村卫生所诊断为“感冒”,行氨曲南注射液、利巴韦林(病毒唑)注射液和维生素C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用量不详)。12月24日09:30再次到该卫生所静脉滴注生脉注射液、口服舍雷肽肠... 1案例1.1简要案情某女,58岁,某年12月21日因“发热、咳嗽”被村卫生所诊断为“感冒”,行氨曲南注射液、利巴韦林(病毒唑)注射液和维生素C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用量不详)。12月24日09:30再次到该卫生所静脉滴注生脉注射液、口服舍雷肽肠溶片治疗(剂量不详),输液过程中突发胸闷,急送上级医院,到院后晕倒,经抢救无效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冠状动脉扩张 猝死 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马西平对三叉神经痛大鼠三叉神经节及血清中BDNF表达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宋玉丰 周敏 +6 位作者 熊嘉文 黄若瑜 沈文浩 占婷 谢玉婷 高云 熊伟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0,共10页
目的: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主要影响三叉神经分布区域,临床治疗效果不佳。TN的治疗方法众多,但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通过服用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CBZ)来抑制疼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 目的: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主要影响三叉神经分布区域,临床治疗效果不佳。TN的治疗方法众多,但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通过服用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CBZ)来抑制疼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和慢性痛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慢性压迫性损伤眶下神经(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of the infraorbital nerve,ION-CCI)大鼠模型观察CBZ处理对TN大鼠三叉神经节(trigeminal ganglion,TG)和血清中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雄性SD大鼠ION-CCI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TN组、TN+低剂量(20 mg/kg)CBZ处理组、TN+中剂量(40 mg/kg)CBZ处理组、TN+高剂量(80 mg/kg)CBZ处理组。在手术前后定时测量各组大鼠的面部机械痛阈(mechanical pain threshold)。使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测定各组大鼠TG中BDNF及酪氨酸激酶受体B(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B,TrkB)的mRNA含量,免疫荧光技术观察各组大鼠TG中BDNF蛋白质在神经元上的表达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TG中BDNF、TrkB、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及磷酸化的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hospho-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p-ERK)的蛋白质表达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BDNF的表达变化。结果:行为学检测结果表明:手术前,各组大鼠右侧面部感觉区域的机械痛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3天开始,TN组大鼠机械痛阈与sham组相比均明显降低(均P<0.01),TN+80 mg/kg CBZ处理组、TN+40 mg/kg CBZ处理组和TN+20 mg/kg CBZ处理组与TN组相比均升高(均P<0.05)。实时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TN组大鼠TG中的BDNF、TrkB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量均较sham组升高(均P<0.05),TN+20 mg/kg CBZ处理组、TN+40 mg/kg CBZ处理组、TN+80 mg/kg CBZ处理组均较TN组降低(均P<0.05);与TN组相比,TN+20 mg/kg CBZ处理组、TN+40 mg/kg CBZ处理组、TN+80 mg/kg CBZ处理组大鼠TG中的p-ERK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免疫荧光双标结果表明:TN组TG中的BDNF和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ron-specific nuclear protein,NeuN)主要共表达在神经元上,与sham组比较BDNF和NeuN水平升高(P<0.05),TN+20 mg/kg CBZ处理组、TN+40 mg/kg CBZ处理组、TN+80 mg/kg CBZ处理组与TN组大鼠比较二者表达均降低(均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TN组大鼠血清中BDNF的水平较sham组显著升高(P<0.05),TN+20 mg/kg CBZ处理组、TN+40 mg/kg CBZ处理组、TN+80 mg/kg CBZ处理组均较TN组大鼠降低(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中BDNF水平与机械痛阈呈负相关(r=−0.650,P<0.01)。结论:CBZ处理可以抑制TN大鼠TG中BDNF及其受体TrkB的表达,降低TN大鼠血清中BDNF水平及ERK信号通路磷酸化水平,进而抑制TN。可以考虑将血清中BDNF水平作为诊断TN和评估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节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酪氨酸激酶受体B 卡马西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微生物学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专题教学与seminar教学模式相结合 被引量:3
7
作者 刘琼 蔚晓敏 黄孝天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3-128,共6页
现代微生物学是面向基础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科研素养和科研创造力,而传统的讲授型授课方式已无法满足新时代医学研究生教育要求。因此,本文通过专题教学与seminar教学模式(“讨论课”教学模式... 现代微生物学是面向基础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科研素养和科研创造力,而传统的讲授型授课方式已无法满足新时代医学研究生教育要求。因此,本文通过专题教学与seminar教学模式(“讨论课”教学模式)相结合,设置六大专题板块辅以学生seminar汇报讨论,应用于现代微生物学研究生课程教学,探讨该教学实践的应用效果,全面提升医学研究生的知识理论水平,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具备基本科研素质的高层次医学人才,也为医学类专业其他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微生物学 研究生课程 专题教学 seminar教学(“讨论课”教学) 教学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缬氨酸对猪原代肝细胞脂质代谢调节基因PPARα、FASN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谢宪兵 黄仁祺 +4 位作者 何玉珠 吴国云 陈星平 郑双艳 万小娟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7-437,共11页
【目的】研究旨在探究缬氨酸调节猪肝脏脂质代谢相关基因及其参与的调控途径,为揭示缬氨酸调控猪肝脏脂质代谢的分子作用机制提供试验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以5日龄三元杂(杜洛克×长白×大白)仔猪原代肝细胞为试验对象,采用... 【目的】研究旨在探究缬氨酸调节猪肝脏脂质代谢相关基因及其参与的调控途径,为揭示缬氨酸调控猪肝脏脂质代谢的分子作用机制提供试验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以5日龄三元杂(杜洛克×长白×大白)仔猪原代肝细胞为试验对象,采用0,0.1,1,10 mmol/L缬氨酸(Val)分别处理原代肝细胞24 h及48 h,通过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技术检测不同浓度缬氨酸对脂质代谢重要调控基因PPARα及FASN的影响,同时将10 mmol/L缬氨酸处理24 h组与对照组的肝细胞样品进行RNA-Seq转录组测序,结合GO功能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出缬氨酸调控肝脏脂类代谢的潜在关键基因及信号通路,最后应用实时荧光定量(qPCR)技术验证差异表达基因。【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10 mmol/L缬氨酸处理原代肝细胞24 h和48 h均显著降低PPARα、FASN基因的蛋白表达(P<0.05);(2)与对照组相比,10 mmol/L缬氨酸处理原代肝细胞24 h组共筛选出418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81个上调,237个下调。(3)GO功能分析发现,差异基因在分子功能方面主要参与蛋白质结合过程、催化活性、分子转导活性和转运蛋白活性。(4)KEGG分析发现,差异基因富集在代谢、疾病、生物系统、细胞信号调控、基因调控、环境调控等6个生物过程。其中脂质代谢是参与代谢生物过程的主要信号通路之一,富集到脂肪酸代谢的FASN、SCD、FADS2、FADS1、HSD17B12等5个差异基因主要参与胰岛素信号通路、AMPK信号通路、PPAR信号通路。【结论】10 mmol/L缬氨酸可显著下调猪原代肝细胞中PPARα及FASN的蛋白表达,调节脂质代谢关键基因的表达及信号通路活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解析支链氨基酸调控脂代谢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氨酸 原代肝细胞 脂质代谢 转录组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uc.48+对CGRP介导的三叉神经痛的作用
9
作者 谭梦霞 吴饶平 +2 位作者 张爱霞 高云 熊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66-1871,共6页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uc.48+(long non-coding RNA,lncRNA uc.48+)如何影响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大鼠三叉神经节(trigeminal ganglion,TG)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以及其潜在的...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uc.48+(long non-coding RNA,lncRNA uc.48+)如何影响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大鼠三叉神经节(trigeminal ganglion,TG)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以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慢性压迫性损伤大鼠眶下神经(chronic compression injury to the infraorbital nerve,CCI-ION)建立大鼠TN动物模型。成模后,经眶下孔局部注射uc.48+小干扰敲低lncRNAuc.48+,以及向正常大鼠转染uc.48+质粒过表达lncRNAuc.48+。通过行为学来观察各组大鼠面部机械痛阈值(mechanical pain threshold,MWT),结合qPCR、蛋白印迹等方法观察大鼠TG中CGRP的含量及变化。ELISA法观察1L-1β的变动状况。结果接受uc.48+小干扰处理的TN大鼠机械痛敏阈值明显上升;TG中CGRP的蛋白、mRNA水平明显下降(P<0.01),1L-1β的水平也降低(P<0.01);此外,与正常大鼠相比,正常大鼠转染uc.48+质粒后,其机械痛敏阈值明显下降,TG中CGRP的蛋白、mRNA水平明显上升(P<0.01),1L-1β的水平明显增加(P<0.01)。结论TN大鼠敲除uc.48+显著减轻疼痛,而过表达uc.48+则加剧了TN的疼痛传导。uc.48+小干扰对TN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该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神经病理痛大鼠TG中CGRP的表达,抑制初级感觉神经节对三叉神经病理痛信息的传播,进而减轻三叉神经病理痛对机械性疼痛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uc.48+ 三叉神经痛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三叉神经节 小干扰 过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星学习通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以人体寄生虫学课程为例 被引量:31
10
作者 高典 朱春潮 +5 位作者 石林波 邹节新 张小燕 汪雁南 周宪民 余琼芳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6-119,共4页
在人体寄生虫学课程教学中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建立在线课程资源,并构建基于此平台的地方医学院校人体寄生虫学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学生在课前通过教师推送的学习通微课资源进行预习,并与同学、老师实时交流,在课堂中通过... 在人体寄生虫学课程教学中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建立在线课程资源,并构建基于此平台的地方医学院校人体寄生虫学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学生在课前通过教师推送的学习通微课资源进行预习,并与同学、老师实时交流,在课堂中通过案例教学法互相讨论与协作,在课后进一步思考与反思。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分析表明,该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习效果,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学习通+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教学手段,可提高教学质量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合作等综合素质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通 寄生虫学课程 翻转课堂 微课 案例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保护小鼠精原细胞氧化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张大雷 杨蓓 +1 位作者 吴磊 邹挺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14-1016,共3页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对活性氧引起的小鼠睾丸生殖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体外培养的小鼠精原细胞建立氧化应激模型,通过检测生殖细胞活性、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生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谷胱甘肽(GSH)水平评价人参...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对活性氧引起的小鼠睾丸生殖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体外培养的小鼠精原细胞建立氧化应激模型,通过检测生殖细胞活性、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生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谷胱甘肽(GSH)水平评价人参皂苷对精原细胞氧化损伤的缓解作用。结果次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HX/XO)体系产生的活性氧可引起生殖细胞活性降低、MDA的生成量增加、SOD活性和GSH水平降低,而添加人参皂苷(10mg·L-1)能恢复HX/XO引起的生殖细胞活性、SOD活性和GSH水平的下降以及MDA生成的增加。结论人参皂苷可通过抗氧化作用保护活性氧引起的小鼠精原细胞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 精原细胞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谷胱甘肽 活性氧 氧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翘酯苷A对脂多糖诱发的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8
12
作者 周林 杨慧 +2 位作者 艾有生 谢勇 傅颖珺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1-154,159,共5页
目的研究中药单体连翘酯苷A对脂多糖(LPS)诱发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LPS(10 mg/kg体质量)建立内LPS诱发急性肺损伤小鼠模型;实验分正常对照组,急性肺损伤模型组,抗体组,连翘酯苷A高、中、低剂量组;其中... 目的研究中药单体连翘酯苷A对脂多糖(LPS)诱发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LPS(10 mg/kg体质量)建立内LPS诱发急性肺损伤小鼠模型;实验分正常对照组,急性肺损伤模型组,抗体组,连翘酯苷A高、中、低剂量组;其中抗体组在造模前12 h前腹腔注射抗小鼠Toll样受体4/髓样分化蛋白2(TLR4/MD2)复合物抗体(50μg/20 g体质量),连翘酯苷A干预组在造模前7 d腹腔注射连翘酯苷A1次/d,剂量分别为(80、20、5)mg/kg体质量;各组小鼠在造模4 h后留取血和肺组织,动态浊度法检测血浆内毒素的含量,HE染色法观察肺组织病理的改变,RT-PCR和Western blot法测定肺组织TLR4的表达,免疫组化测定肺组织MyD88和NF-κB的表达,ELISA检测血清中TNF-α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血浆中内毒素含量显著升高,肺泡间隔明显增厚,充血,水肿及大量的中性粒细胞浸润;与模型组相比,连翘酯苷A用药各组血浆内毒素含量明显下降(P<0.01),肺组织病理损伤不同程度的减轻,TLR4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下调(P<0.01),MyD88和NF-κB蛋白的表达也显著降低(P<0.01),血清中TNF-α的含量降低,连翘酯苷A干预各组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连翘酯苷A对LPS诱发的急性肺损伤小鼠起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LPS-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翘酯苷A 脂多糖 急性肺损伤 TLR4 NF-K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蛇床子素减轻HIV gp120诱发的周围神经病理痛 被引量:9
13
作者 易智华 周聪发 +3 位作者 雷琼琼 胡夏菊 李玲艳 梁尚栋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80-685,共6页
目的探讨蛇床子素(osthole,Ost)对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a, DRG)P2X_3受体(P2X_3R)介导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包膜糖蛋白gp120诱发周围神经病理痛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HIV gp120诱发周围神经病... 目的探讨蛇床子素(osthole,Ost)对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a, DRG)P2X_3受体(P2X_3R)介导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包膜糖蛋白gp120诱发周围神经病理痛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HIV gp120诱发周围神经病理痛大鼠模型,其中Ost给药组大鼠于建模术前7 d至术后14 d灌胃给药(40 mg·kg^(-1)·d^(-1))。检测各组大鼠机械痛缩足反射阈值(PWT)与热痛缩足反射潜伏期(PWL);实时定量PCR、蛋白印迹、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DRG中神经元P2X_3R、炎性因子及ERK、p-ERK等的表达;全细胞膜片钳检测HEK293细胞三磷酸腺苷(ATP)激活电流及Ost对电流的影响。结果 gp120组大鼠PWT、PWL较假手术组(sham)减小,大鼠DRG中P2X_3R、TNF-αR及p-ERK表达均较sham组明显升高;gp120+Ost组大鼠PWT、PWL较gp120组增大,大鼠DRG中P2X_3R、TNF-αR及p-ERK表达均较gp120组降低;Ost抑制了转染人P2X_3R的HEK293细胞ATP激动电流。结论 Ost下调DRG神经元中P2X_3R,抑制相关信号通路与炎性反应,减轻gp120诱发的周围神经病理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床子素 神经病理痛 P2X 3受体 背根神经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包膜糖蛋白gp120 三磷酸腺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茱萸次碱改善溶血性磷脂酰胆碱诱导的内皮细胞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功能障碍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勇 余艳荣 +4 位作者 彭维杰 况海斌 徐宏 宋培源 罗丹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514-1519,共6页
目的探讨吴茱萸次碱(rutaecarpine,Rut)抗溶血性磷脂酰胆碱(LPC)损伤的内皮保护效应及对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功能(GJIC)的调节作用。方法在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预先加入不同浓度的Rut(1.0、0.3、0.1μmol·L-1),处理10 mi... 目的探讨吴茱萸次碱(rutaecarpine,Rut)抗溶血性磷脂酰胆碱(LPC)损伤的内皮保护效应及对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功能(GJIC)的调节作用。方法在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预先加入不同浓度的Rut(1.0、0.3、0.1μmol·L-1),处理10 min后加入LPC(10 mg·L-1)共同孵育24 h。应用辣椒素受体(TRPV1)竞争性拮抗剂CAPZ(10μmol·L-1)研究TRPV1是否介导Rut的保护效应。荧光定量PCR检测缝隙连接蛋白Cx37、Cx40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Cx37和Cx40的蛋白水平,划痕负载试验测定GJIC功能。检测内皮细胞活力(MTT法)、活性氧(ROS)水平和细胞培养液中NO水平及单核细胞黏附,以评价内皮细胞损伤程度。结果 LPC明显下调HUVEC中Cx37和Cx40的mRNA和蛋白水平,抑制缝隙连接染料迁移。而Rut可明显恢复Cx37、Cx40的表达,改善GJIC功能,并减轻LPC诱导血管内皮损伤,表现为增加细胞活力和NO水平,抑制ROS生成和单核细胞黏附。预先给予CAPZ可取消这些效应。结论 Rut可抑制LPC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恢复Cx37和Cx40的表达而改善GJIC,其机制与激活TRPV1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溶血性磷脂酰胆碱 吴茱萸次碱 荧光定量PCR检测 功能障碍 WESTERNBLOT MRNA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对高糖毒性下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9
15
作者 易云 吴琴 +2 位作者 黄莉萍 梁尚栋 高云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99-503,共5页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对A2B受体介导高糖毒性下人脐带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保护作用。方法采用传代细胞系培养方法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细胞分组如下:5.5 mmol·L-1对照糖组(Control),22.2 mmol·L-1高糖组(22.2 mmol...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对A2B受体介导高糖毒性下人脐带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保护作用。方法采用传代细胞系培养方法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细胞分组如下:5.5 mmol·L-1对照糖组(Control),22.2 mmol·L-1高糖组(22.2 mmol·L-1),44.4 mmol·L-1高糖组(44.4 mmol·L-1);对照糖+氧化苦参碱组(control+OMT),22.2mmol·L-1高糖+氧化苦参碱组(22.2 mmol·L-1+OMT),44.4 mmol·L-1高糖+氧化苦参碱组(44.4 mmol·L-1+OMT)。采用MTS法观察高糖和氧化苦参碱保护效应;结合蛋白印迹、RT-PCR等方法观察HUVEC中A2B受体的表达变化。结果高糖培养可引起HUVEC受损和活性下降。氧化苦参碱(OMT)可明显减少高糖性HUVEC损伤和活性下降,并对A2B的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氧化苦参碱对高糖条件下的HUVEC有保护作用,此作用可能通过抑制A2B的表达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HUVEC 高糖 细胞毒性 A2B受体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常见病原菌及鲍曼不动杆菌质粒上耐药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蓉 李文林 +3 位作者 石小玉 廖晚珍 徐小文 赵林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75-378,共4页
目的分析南昌大学一附院ICU常见菌的种类、分布、耐药性及鲍曼不动杆菌(AB)质粒上的耐药基因。方法用Microscan-autoscan-φ型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到种并测定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50),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 目的分析南昌大学一附院ICU常见菌的种类、分布、耐药性及鲍曼不动杆菌(AB)质粒上的耐药基因。方法用Microscan-autoscan-φ型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到种并测定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50),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2003年版标准判断结果,利用WHONET 5.2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并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分析AB质粒上的耐药基因。结果ICU分离菌中革兰阴性菌占75.3%,常见的菌种有铜绿假单胞菌(16.27%)、金葡菌(15.66%)、AB(15.06%)和肺炎克雷伯菌(14.66%),非发酵菌的分离率明显上升,占分离菌总数的42.77%,87.35%的标本来自痰液。革兰阴性菌耐药率高,AB对包括IPM在内的13种常用抗生素均高度耐药且其质粒上携带可接合传递并稳定传代的三种耐药基因。结论细菌的多重耐药日趋严重,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降低医院感染率和病死率有重要意义。质粒上带一种或多种可接合传递并稳定传代的blaTEM-1(EU022370)、blaPER-1(EU022369)和blaOXA-23(EU022368)基因是ICU AB多重耐药的分子学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 基因 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素药理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81
17
作者 刘晗 高云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552-1555,共4页
大黄素是中药大黄的主要有效单体,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大黄素药理作用分子机制的研究较多,特别对其消炎、抗肿瘤的作用高度关注。这些作用主要是通过改变离子浓度及转运、抗氧化和自由基、影响... 大黄素是中药大黄的主要有效单体,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大黄素药理作用分子机制的研究较多,特别对其消炎、抗肿瘤的作用高度关注。这些作用主要是通过改变离子浓度及转运、抗氧化和自由基、影响炎症因子的分泌和酶活性、细胞凋亡等途径实现的。该文对此进行了总结,希望能为其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药理作用 分子机制 离子转运 炎症因子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枣仁甲醇提取物促进日间快动眼睡眠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胡贞贞 蔡震宇 +3 位作者 朱俊 徐方云 王红梅 鄢敏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8-242,共5页
目的探讨酸枣仁甲醇提取物(Methanol extract of Zizyphi Spinosi Semen,MEZSS)产生镇静效应与脑内γ-氨基丁酸(GABA)系统相关。方法经灌胃途径给予100mg/kg MEZSS后,检测大鼠的脑电图。经不同剂量MEZSS(2、4和8μg/mL)处理后,使用N,N... 目的探讨酸枣仁甲醇提取物(Methanol extract of Zizyphi Spinosi Semen,MEZSS)产生镇静效应与脑内γ-氨基丁酸(GABA)系统相关。方法经灌胃途径给予100mg/kg MEZSS后,检测大鼠的脑电图。经不同剂量MEZSS(2、4和8μg/mL)处理后,使用N,N二甲基二吖啶硝酸盐(MQAE)荧光探针检测小脑颗粒细胞内的氯离子浓度。在体内和体外,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谷氨酸脱羧酶(GAD)和GABAA受体亚基的表达。结果 MEZSS能明显减少日间觉醒时间,延长REMS时间,尤其增加θ频率的睡眠。MEZSS以剂量依赖型的方式激活小脑颗粒细胞的氯离子通道。经MEZSS处理后,小脑颗粒细胞和大鼠下丘脑都能增加GAD和GABAA受体γ亚基的水平。结论在体内和体外MEZSS抑制神经元兴奋与激活GABA系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仁 睡眠时相 氯离子通道 GABA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药理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3
19
作者 吴琴 高云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59-762,共4页
氧化苦参碱是中药苦参的主要有效单体,具有多种药理作用。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氧化苦参碱药理作用分子机制的研究较多,特别对其抗炎、抗纤维化和抗肿瘤的作用高度关注。这些作用主要是通过抗氧化和自由基、抗病毒、影响炎症因子的分泌和细... 氧化苦参碱是中药苦参的主要有效单体,具有多种药理作用。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氧化苦参碱药理作用分子机制的研究较多,特别对其抗炎、抗纤维化和抗肿瘤的作用高度关注。这些作用主要是通过抗氧化和自由基、抗病毒、影响炎症因子的分泌和细胞凋亡等途径实现的。该文对其对肝脏、心血管、内分泌和神经系统作用的可能分子机制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药理作用 分子机制 炎症因子 细胞凋亡 抗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华溪蟹线粒体DNA COI和16S rRNA基因序列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6
20
作者 石林波 张小燕 +3 位作者 汪雁 王云龙 周宪民 邹节新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71-675,共5页
目的探讨福建华溪蟹(Sinopotamon fukienense)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采用PCR结合DNA测序技术,测定S.fukienense的线粒体COI和16SrRNA基因序列的组成。经比对获得639bp长度的COI基因序列和526bp的16SrRNA基因序列,以对比分析S.fukienense的... 目的探讨福建华溪蟹(Sinopotamon fukienense)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采用PCR结合DNA测序技术,测定S.fukienense的线粒体COI和16SrRNA基因序列的组成。经比对获得639bp长度的COI基因序列和526bp的16SrRNA基因序列,以对比分析S.fukienense的遗传多样性。结果 S.fukienense基于COI基因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48 4,高于其基于16SrRNA基因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21 6。同时,S.fukienense基于COI基因单倍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P)为0.048,大于其基于16SrRNA基因单倍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P)0.026。结论 COI序列在分析S.fukienense遗传异变时的作用更优于16SrRNA基因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华溪蟹 COI基因序列 16S RRNA基因序列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